舊作選篇(之48)
面子文化vs 恥感文化
(此文發表於2018年10月16日。)
三十多年前,一位台灣旅美作家在大陸生活了幾年後,跟我談到中國人的民族性格:「見不得人家比自己好」,「見不得人家比自己差」,也「見不得人家跟自己一樣」。換句話說,就是永遠在同別人比較中「自我感覺良好」。
最近中共官媒的兩篇文章〈日本諾獎「井噴」背後潛藏危機〉、〈股市重挫暴露美國隱憂〉,盡顯這種性格。中美貿易戰,中國經濟不停下滑,美國卻一直向好,突然有一天股市大跌,於是中國忙不迭幸災樂禍:「你也有今天」。
「井噴」原指開採油井突然爆噴石油,中國大陸把它用在形容某種「量」的突然激增。在講日本諾獎那篇酸葡萄文章中,把日本長期持續在科研上的努力,形容為「井噴」般突然,把從2000年以來日本連年獲獎,說成不是反映今天而是反映30年前的科研成就,那時日本經濟如日中天。又把日本人對近年科研水平下跌的自省,說成是因為缺錢。於是得出的結論是,中國最近十幾年大舉投入科研經費,「未來中國應該也會湧現一些諾獎得主」。
對中國和日本的社會、學術環境稍有了解的人,是不是覺得很可笑?中國假博士、假論文氾濫,科研經費60%用於開會、出差(趁機旅遊)。若政治體制不改變,科研水平莫說幾十年,怕一百年都追不上日本。
日本作為一個1.26億人的島國,在18年間拿下18個諾貝爾獎,僅次於美國。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一些諾獎得主是外國到美國的移民。日本並非移民國家。因此,日本是真正本土科學家得到的諾獎。
日本獨特的精神文化,來自傳統並已經內化成日本民族性格的「菊與刀」。恬淡靜美的「菊」是日本萬世一系的皇室家徽,兇狠決絕的「刀」是武士道文化象徵。這種民族性格的內在對立性,具有由情感因素所促成的自反而轉化的動力,就是日本獨特的「恥感文化」。
「恥感文化」使日本人愛作自我反省。在上世紀日本經濟如日中天的八十年代,哈佛教授Ezra Vogel 1979年出版一本書《日本第一》,轟動西方,但日本官方民間並沒有沾沾自喜,反而引來警覺和自省。日本影視界和出版界接連推出了一批憂患反省之作:《日本沉沒》、《日本即將崩潰》、《日本的危機》、《日本的劣勢》等等。
到1990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爆破,出現大倒退,進入了平成大蕭條時期。國際媒體這二十多年一直報導日本經濟不振,中國輿論反復說日本失去二十多年,對於國際輿論「唱衰」日本,日本人極少反駁,社會也沒有因為經濟長期走不出蕭條而恐慌,相反日本人也應聲附和,自己唱衰自己。日本的「恥感文化」,認為沒有做好一件事,是自己的羞恥,與他人無關,唱是唱不衰一個國家的。
受經濟低迷刺激,日本經恥感自反而轉化為「刀」,即投入最大資源於科學研究,磨練現代的刀——科學的利器。
與恥感文化相對的,是中國人的面子文化。日本18年出了18位諾獎得主,原因很多,若從民族性來看就是恥感文化的動力;而中國酸葡萄的文章,引用日本的自反論述,來講日本的「潛藏危機」,就是面子文化的表現。恥感文化帶來動力,面子文化就為國民製造自慰器。
菊與刀 第 一 章 在 利世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友人寫這篇分析中美日三角關係的文章,借分享。
HT #流水帳
第二百六十三帳:老虎背後的狐狸
開課後,一連串教學和行政工作纏身,忙得無暇靜靜地思考,John 教授想「連主要工作是閱讀、思考和教學的人都無暇思考,何況其他營營役役為生計的老百性!😞」心想不能這樣啦!決心給自己一點時間「放空」下,去了Richard 的Cafe Field (CF) 享受一個能寧靜下來的下午。
入到CF ,滿寧靜的氣氛和淡淡的咖啡香,跟著見到醫生KC的微笑😏,KC真是「常客」!
KC:John,為甚麼來CF都不約我啊?🤨
John:那麼,你來,又不找我?😏
KC:我常來喝杯咖啡才回診所的,但星期四開半天,下午就來看看書,靜下!知你忙,就不找你啦,待你有空約我tea time!😊
John:是喎!你現在逢星期二、四開半天,比之前只是星期三半天工作,多了點空閒時間,真好!
KC😄:是啊!不想太辛苦了!為了病人需要,才星期六開長點時間,否則星期六也想開半天😄😄。
John😄,老闆Richard過來打招呼:教授,好幾星期不見啦!😄
John:老闆,都是兩星期無來啫!😄
Richard:教授,想飲甚麼?
John:老闆,給我杯凍的無花果蜜桃咖啡,少甜的!
Richard:好的,教授!一陣給你們一些炸魚仔送咖啡!
John:多謝老闆!😄
KC:John,最近忙甚麼?
John:除了每星期要更新授課的筆記,準備一個教材撥款資助的申請文件。
KC:甚麼教材?
John:關於「一帶一路」的教材,除了有關計劃的緣起探討,這計劃的政經意義,「一帶一路」沿途各國的政經整理,我還想加入國際政經博弈的元素,談談計劃的困難和對全球局勢可能帶來的影響,給老師和學生參考。
KC:嘩!大project喎!
John:是!😄,特別是美國在當中博弈。不過,要研究中美博弈,我自己有個「看法」,就是以中日關係變化作為「參考值」,作中美博弈的「領先指數」。
KC😮:哦!無聽過這說法!
John:KC,其實,這也不是甚麼獨特看法,類近看法的學者也有的。如日本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化評論家,東京大學法語系名譽教授,內田樹,就有相近的想法,他在2009年寫了一本《日本邊境論》的暢銷書,描述了日本人的民族特性,被評為「日本人論」的巔峰之作!
視為繼美國人類學家露絲.潘乃德 (Ruth Fulton Benedict,1887 - 1948)在1946出版《菊與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後重新認識日本和日本人的重要著作!
KC😂😄:John,你又說了些,我聽不明的「外星話」啦!😄甚麼是「菊與刀」?又甚麼是「日本邊境論」?
John😂:好的!簡單點說,「菊」是日本皇室徽號,代表了高貴、恬靜、和諧的特質,一種優雅的美學和禮儀文化;「刀」是武士道文化象徵,代表了尚武、勇氣、敢於挑戰和好鬥的上進精神。潘乃德在這本書,展示了日本人雙重而矛盾的民族性格,被視為對日本人論的奠基之作。
其實,這研究是美國政府二戰晚期委托潘乃德透過當時日本宣傳電影,文學作品,民間刊物和被困在美國集中營的日本人進行訪談研究 (據前英國上議院首席大法官 Tom Bingham 的資料,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拘禁11萬名美籍日裔,從中美洲綁架了2264日本人),作為美國計劃戰後(當時二戰未結束,日本未投降) 如何處理日本問題的重要情報,製定日後對日本的政策。
這「菊與刀」的日本人論述已經超過60年,直到內田樹著的《日本邊境論》出現,才開啟了世界對日本另一面的了解。
在我來看,這面的了解是從「地緣政治」為切入點對一個民族性格形成為前設的論述觀點。從一個自古以來處於大國邊陲小國的「邊緣」地帶,在思想和文化上長期是「從外輸入」的文明,早年是「華夏文化」輸入,到明治維新改行「脫亞入歐」的西方文化殖入,卻沒有一套完整自我獨有文化風範,造成「邊境人」民族性格。
KC:John,說了這麼多,其實,即是甚麼民族特點?😂
John:一個希望自己成為剛柔並重的文化追求者 (菊與刀),卻可能被美國政府發現看似矛盾的雙重性格下存在一個共通點!
KC:甚麼共通點?
John:服從!服從權威,服從強者!這就是長期輸入「強者文化」形成「邊境人」的國家特性。
KC😮😳:即是甚麼?
John:「從強」文化!無論在外交或經濟合作都是以「與強者為伍」為政策方向的價值觀。
這是超越理性思考的價值取向判斷和取捨,無論在地緣政治布局選擇或外交操作。
KC😮:即時嘜?
John:現在的經濟學、政治學等社會科學都太強調西方那套「物理機械式成本利益理論」,對民族性格形成構成「非物理性的理性」和「非連續難量化的價值取向」缺乏認識和了解,導致對國際政治經濟預測的誤判。
KC:John,講番「人話」!Please!
John😂:不如說說,內田樹在《日本邊境論》其中一個描述日本外交文化的故事給你聽!😉
KC:甚麼故事?
John:躲在老虎背後,狐假虎威的狐狸心態!😉
KC:聽落有趣得多了!😄
John:KC,一隻借老虎威風作事的狐狸,你覺得會是一種怎樣的行為心態?
KC:馬首是瞻,先觀察,看看老虎的意願,不要做出老虎不高興的事,否則,狐狸擁有的威風可以一夜「煙消雲散」!
John:KC,完全準確!
KC😄:真是很易明的比喻!這樣學國際政經才是嘛!
John😂:對一隻借老虎威風的狐狸進行談判,其實,狐狸很難有牠自身判斷,很難獨立思考跟你如何「交易」,因為狐狸不是「自己的主人」,牠是「老虎的影子」,既然是影子就不能離開「主體」的獨立存在。
作為「邊境人」身份認同(從國際政經角度)的「從強哲學」的國家,她是「強國」的影子,我的說法是「領先指標」。日本對華外交政策,應是判斷了美國對華外交的「影子」行為。事實上,美國也不會讓日本「亂來」影響她對華的外交方略!
KC😳😮:如來原此!
John:KC,你可回顧比較下每次中日關係變化後,中美關係的變化!😉
中日正式建交是1972年9月,在1972年2月時任美國統總尼克遜 (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 - 1994)訪華後,但中美正式建交是1979年1月,日本已經判斷事件不會變,就算當時還是「文革」多變時期,中美必建交,結果日本早了六年跟中國建交。
2012年,日本單方面改變釣魚台(日本稱尖閣諸島)狀況,購島進行「國有化」,即使2012年5月中美兩國進行第四論「中美戰略和經濟對話」,美方公開同意中方提出的「C2」概念,即兩國共融協調為「命運共同體」概念(2 Cooperation) 替代美國學界倡議的「G2」(Group of Two,兩國集團主宰世界) 模式和概念。以「互利合作共贏」取代「互相競爭制衡」的倡議。但日本判斷中美關係必定惡化,到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日本早了六年跟中國開打!
狐狸是判斷老虎意志的高手,因為牠是影子!
KC😳😮
John:現在日本對華政策又似乎開始轉變 (自2012年因釣魚台問題停止了的中日戰略對話,最近兩國外交部的副部級官員恢復了對話,這些是專業外交人員的互動,有別前年兩國領袖見面,他們的對話是具體事務的對話,反映情況開始轉變) ,這可能是中美關係修好的先兆!也可能是狐狸變換「主人」的開始,當然現在來看這機會是很低,但這就是「從強原則」的「邊境人」性格。😉
KC😮😳:吓!
註:附圖是來自日本的《日本經濟新聞》(日經新聞)中文網,2016年11月14日,對中美日關係的分析,反映日本知識界對日本外交政策如何反制美國的「喊話」!
菊與刀 第 一 章 在 官逼民反_人民當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會發現放眼全球的民主國家,沒有像台灣這麼剝削的了】
台灣有些年輕人沒事就炫富,年薪百萬就吹牛,股息小賺一些就炫耀,卻不知台灣地主都不講話,靠著跟全民剝削的土地制度就富到了世界第一,別說什麼,在地主中只算小咖的西門町店王,年收3.6億還不用繳稅,其它更大的地主就更不用說了。台灣地主就是低調剝削,然後錢轉國外銀行存,取得雙重國籍後,一有戰亂就移民。另一方面,地主階層在國內製造矛盾,轉移注意力,讓人民彼此仇視。其實這與日本的菊與刀是一模一樣的,差別在於,日本人的菊與刀是用來斬殺敵人,而台灣地主是用來斬殺自己人,他們對『敵人』的定義是不同的。
(C編🐸)
#地主 #炒房 #炒地 #金權政治 #剥削 #財政 #爛稅
【峰語:菊與刀的日本,一劍封喉阿里郎】
我很喜歡那種顛覆既有三觀,且充滿實證的文章。
這篇關於日本在今年七月 PK 掉南韓的文章,一大早就讓我嚇到睡意全無,真的是發聾振瞶啊!重點先劃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月4日起,日本對韓國限制出口了3種半導體材料:電視、手機顯示屏使用的「氟聚醯亞胺」、半導體製造過程中的「光刻膠」、「高純度氟化氫」。
這3種材料是什麼?這是半導體行業重要的原材料,堪稱命脈,而且全球70%以上生產被日本壟斷。
你或許會問,為什麼不從其他國家尋找替代品?
日本在半導體的優勢就在於難以替代!
不同於家電和智能手機,半導體材料無法拆解,因此很難分析出製造技術、難以逆向模仿。
日本的特點,可以用兩個事物形容——菊與刀。
既文藝唯美,卻又殘忍決斷。
日本是個比較隱忍的國家,決策很慢,但注意細節和戰略,執行很堅決,而韓國在這次日本發動的封殺中,並沒有多少還手之力。
日本在1965年簽訂《日韓請求權協定》時,給了韓國8億美元賠償,這筆賠償雙方議定,解決過去的全部賠償問題。
但韓國的戰爭受害者在過去幾十年一直攻擊日本領事館,日本人就很無語:我們賠了啊,怎麼回事,你們沒拿到錢,該去攻擊韓國政府啊!
到2015年,日本政府終於受不了這種長期的攻擊了,又和韓國協定道歉和賠償,簽了《韓日慰安婦協議》,雙方表態,該問題最終且不可逆解決了。
結果2017年朴槿惠下台,文在寅上台,馬上又不認賬了,撕毀協議,解散了《和解與治癒基金會》,要求日本公開謝罪。
國與國之間的爭端,誰對誰錯,外界很難判斷。
但是日本能夠制裁韓國,靠的是自己的實力,特別是在高科技領域,日本對上游材料和關鍵設備的壟斷,這是關鍵點。
我們常說,日本自1990年金融危機後經歷了迷失的三十年,房價、股價暴跌,日本人不思進取、淪為無慾望社會,不結婚不生子,然而真的如此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日本半導體的強大,背後是整個日本的秘密。
日本百年以上的企業有3.5萬家,百年傳承,靠的是精益求精,踏實敬業,而不是胡亂上市圈錢、收割跑路。
除了前面提到的大型公司外,日本還有著一個個不為外界所知的隱形冠軍,市場佔有率極高,稱霸各個領域。
今天,可以不誇張的說,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高科技公司,比如三星,intel,蘋果,等等,如果沒有日本的高精度設備和生產工藝,這些公司至少倒退10年。
日本企業這些技術哪來的?
強大的科研能力!如何看出日本擁有強大科研能力?看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就知道了。2000年之後一直到2016年,日本每年至少拿一個諾貝爾獎,僅次於美國,位於全球第二。
根據湯森路透的排行榜,全球創新企業TOP100:日本40家;美國35家;法國10家;德國4家;瑞士3家!在2014年之前一直是美國第一名,2014年之後被日本超越。
某些科研領域,日本已經做到了世界第一,比如新材料、新能源、機器人、大數據、雲計算。
二戰結束後,日本經歷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經歷了泡沫年代,全民炒股炒房,還在近三十年經歷了痛苦轉型,低調發展。
今天的日本,沒有當年的朝氣和衝動,已經像一個中年人,卻又更加低調而強大。換一個角度看日本:
日本國土只有中國的1/25,人口密度卻是中國的2.45倍,在養活自己國民的同時,日本人實現了;公平社會、貧富分化小;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等世界一流大獎;174個國家免簽;世界一流大學;世界第一的良好治安;食品安全;環境優美無污染;醫療健康世界第一;老人長壽世界第一;連續多年高中畢業生的就業率是100%;人均GDP接近中國的5倍。
再看看中國,首先必須承認,中國在過去幾十年取得了很大的進步,GDP多年快速發展,位於世界第二,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剛公布的世界500強名單,中國有129家,首次超過美國,處於世界第一。
但是我們更要看到差距:中國的世界500強,大多是國有傳統企業,前四家利潤大戶是四大行,而在利潤上中國企業達不到500強平均數,世界500強的上榜房地產企業全部來自中國。
這其實是一個縮影。
比如,中國GDP雖然處於世界第二,但是人均GDP只有9509美元,全球排在70多名。
比如,中國的資本市場同樣是世界第二,但一半利潤來自銀行,實體經濟付出的成本過高。
比如,中國有很多的科技巨頭,但除華為研發能力強外,很多公司都是處於應用層面,比如所謂新四大發明,無非是用手機支付、打車、點外賣。還有的巨頭依靠手游、電商作為核心業務,這些都不屬於基礎科學、沒有什麼不可替代性、也很難出口佔領境外市場。
移動支付如果沒有移動終端,沒有晶元和操作系統,就像在沙灘上建起來樓房一樣,別人一推你就倒。別看著表面輝煌,競爭起來沒有任何實力。
我想說的是,不要再提什麼彎道超車、不要再提什麼產業賦能,不要再提什麼全民創業。
任何強大的公司、任何強大的產品、任何強大的技術,靠的是有前瞻的多年積累、靠的是踏踏實實的一步一步。
這不是喊幾句口號、講幾個大道理就能做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峰仔曰:
文章中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這段話:
『日本的特點,可以用兩個事物形容——菊與刀。既文藝唯美,卻又殘忍決斷。日本是個比較隱忍的國家,決策很慢,但注意細節和戰略,執行很堅決,而韓國在這次日本發動的封殺中,並沒有多少還手之力。』
講穿了,就是『低調厚植實力,高調斬殺對手』,這有些像是台灣的地主階層,你不要看台灣地主一輩子不工作,不創業,只競選民代,廢得跟人渣一樣,但他們對於財富與剝削制度,可是非常低調,也因為這種低調務實、不工作愛剝削的家風,讓他們富到了世界第一。
相對地,就是台灣有些年輕人沒事就炫富,年薪百萬就吹牛,股息小賺一些就炫耀,卻不知台灣地主都不講話,靠著跟全民剝削的土地制度就富到了世界第一,別說什麼,在地主中只算小咖的西門町店王,年收3.6億還不用繳稅,其它更大的地主就更不用說了。
台灣地主就是低調剝削,然後錢轉國外銀行存,取得雙重國籍後,一有戰亂就移民。另一方面,地主階層在國內製造矛盾,轉移注意力,讓人民彼此仇視。
其實這與日本的菊與刀是一模一樣的,差別在於,日本人的菊與刀是用來斬殺敵人,而台灣地主是用來斬殺自己人,他們對『敵人』的定義是不同的。
於是你會發現,放眼全球的民主國家,沒有像台灣這麼剝削的了。
菊與刀 第 一 章 在 菊与刀:三个月的研究写出了人类学最出名的书? 的推薦與評價
作者在第一章定义了问题和使用的分析方法,在第二章谈论了日本人的战争观,当时的美国人接触到日本大多是通过战争,这一章的内容是作为引子来带出后面 ... ... <看更多>
菊與刀 第 一 章 在 【青春愛讀書】20201107 - 菊與刀- 日本文化的雙重性格 的推薦與評價
《 菊與刀 》是二次大戰時期的著作,作者是 一 位美國人類學家,以西方視角解構日本多元而矛盾、自抑卻狂放的人文特質。本周青春愛讀書邀請臺灣吧共同創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