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菊花節》陳心遙
刊登於2015年9月9日《信報》副刊《視線所及》專欄
文化源頭根種相同,開出的花枝各異。
今日9月9日,是日本的「菊之節句」,即菊花節。其實即係中國舊曆九月初九的重陽節。因為明治維新,全日本通行西曆,把原本的傳統農曆節日都轉為西曆了。
日本也承傳中國漢唐古風,日本一些寺院和神社,在菊花節會舉行賞菊和祈福的活動,民間會舉行大型的賞花會暨文藝活動,而愛護傳統家庭還會在家中擺放菊花和飲菊茶、菊酒。雖然氣氛相較其他節慶未算濃烈,不過總算保留了由古代一值傳承的習俗。
很多人以為櫻花象徵日本,其實只對了一半。櫻花是平民百姓的花,而菊花,是皇室之花。相傳在平安時期,菊花是稀有之物,日本皇室以至貴族大臣掀起一片菊花熱,大家推崇菊花之美,還會在菊花當造之時舉行宴會賞花。後來日本天皇的家紋定為「十六花瓣八重表菊紋」。在戰爭中,日本的戰艦如大和號就鑲了這十六瓣菊紋,象徵其尊崇地位。
以前曾有菊花起源之辯,大部分人相信菊花原產於中國,在唐朝由中國傳入日本, 不過之後日本又培植了很多不同類型的菊花,以至現在有日本自己獨有的品種。本來福島縣是日本盛產菊花的地方之一,「3.11」地震之後,產量不足,要在周邊地區輸入菊花,特別在中元節和菊花節,令部分中國產菊地區需求急升。
讀人類學的朋友,一定讀過美國人類學家潘乃德(Ruth Benedict)的經典著作《菊花與劍》,是外國探索日本人民族性必讀之書。二戰前後,美國人對於日本彈丸之地,竟然可以成功侵略大半個亞洲、小小艦隊挑戰美國強大的海軍、以至神風特攻隊自毁式的瘋狂,都一一感到震驚和好奇。潘乃德從透過觀察日本的電影、戲劇,和訪問旅居美國的日本人等方法,採用了菊花與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物件,來形容日本人的雙面性,劍是暴烈、殺戮和黷武,而菊花,就代表安靜、和平和尚禮。潘乃德就用這兩種矛盾極端的本質,去解釋那時候日本令西方世界大惑不解的種種行為。雖然這本書已有70年歷史,其研究的方法亦非主流人類學所提倡的田野考察,但潘乃德在書中首創的觀點,例如用日本人獨特的「恥感」去區別西方人的「罪惡感」。譬如因為羞於人前,或怕帶給別人麻煩(迷惑),而遵守規矩,而並非因為行為本身對錯而行事。現在用以解釋日本道歉文化,仍然相當實用。
#菊花 #日本 #重陽
菊花與劍 象徵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很有趣,在網路上看到連續兩篇香港媒體引用《菊花與劍》,分別分析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與合氣道的發展,看來這本民族誌到今日的影響力還是不減啊!
第二篇:合氣道之氣合天人 (說實話我不知道為什麼這一篇有必要引用《菊花與劍》,論述得不清楚啊!)
"1946年,美國人類學家Ruth Benedict(露芙‧潘乃德)寫了一本專書《菊花與刀》,研究日本國民性格,分析大和民族的雙面性。視為日本皇室家徽的菊花,柔美恬靜;剛烈勇猛的武士刀,則象徵爭強好鬥。兩者共存的大日本精神,矛盾而不排斥,隨和而頑固、服從而不馴、黷武而尚禮。"
"一直以皇武治國的日本,直至明治維新,推翻江戶幕府,廢止士農工商身份制度,摒棄古時舊有陋制,禁止武士攜刀遊蕩,並倡崇歐美思想和文化,更刻意向民眾灌輸「江戶時代乃是黑暗的年代」之歷史教育,將武士粗獷行為描述為殘暴不文明的野蠻舉動,特此對比顯示維新運動才為日本帶來「莫大的進步」,隱沒了傳統武士道的忠勇仁禮的精神。與此同時,坊間的武林生態也有明顯改變,一眾武學名宿掀起具體育和教育意義的改革大潮,紛紛將「術」改為「道」,即以前叫「柔術」的,易名為「柔道」;「劍術」改叫「劍道」……
「術」與「道」之分別,在於將武術中那些帶危險的動作和伎倆刪除,改良為有德育意義的競技體育,並把西方體育方法與思想融入運動中,「育人」與「樹人」為主導,摒棄爭鬥傷人。日本合氣道,就是秉承這德育先行的現代武學精神,崇尚不戰而勝,歌頌愛與和平,不鼓勵競爭惡鬥,所以,整門合氣道的武技,純以防守為主,鮮有主動進擊的「必殺技」。"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