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盤後〉美股漲跌互見!世銀爆醜聞 鮑爾徹查Fed官員炒股
週四 (16 日) 華爾街權衡經濟數據對聯準會 (Fed) 縮減購債 (Taper) 的影響,美債殖利率連續第二個交易日上漲,美元走強,美股四大指數漲跌互見,標普 500 指數前一日創下 8 月以來最大漲幅後,材料和能源板塊領跌,標普微幅收黑。
數據方面喜憂參半,美國上週初領失業金人數小幅上升至 33 萬人,略高於市場預期和前值,但 8 月零售銷售數據優於預期,顯示商品需求依然強勁。市場關注 Fed 下週將召開的貨幣政策會議。
政經消息方面,美國國會討論提高債務限額的議題發燒,美財政部長葉倫致電美國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康奈爾 (Mitch McConnell) 尋求支持但遭拒絕。
麥康奈爾發言人表示,民主黨政府不計後果的稅收和大肆支出,他們必須自己提高債務上限,而且他們有工具可以辦到。
達拉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卡普蘭 (Robert Kaplan) 和波士頓聯準銀行總裁羅森格倫 (Eric Rosengren) 去年頻繁進出股市招來非議,週四聯準會 (Fed) 發布聲明,主席鮑爾下令全面徹查官員其持有資產與交易股票行為的道德規則。
喬治艾娃 (Kristalina Georgieva) 否認週四世銀的內部調查結果。(圖片:AFP)
喬治艾娃 (Kristalina Georgieva) 否認週四世銀的內部調查結果。(圖片:AFP)
世銀週四宣布基於嚴重錯誤,決定取消《2018 年經商環境報告》 (2018 Doing Business Report)。
世銀公布調查報告指出,當時的世銀行政總裁喬治艾娃 (Kristalina Georgieva) 在內等高層曾向員工施壓、操縱數據,促使中國 2018 年全球營商環境排名升至第 78 名,因此,世銀決定停止發布年度經商環境報告。
美國、英國、澳洲週三宣布成立新的印太安全聯盟「AUKUS」進行更深入的國防合作,以確保印太地區長期和平及穩定。同時,澳洲總理莫里森 (Scott Morrison) 表示,他仍準備好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舉行會談。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週四回應,AUKUS 損害地區和平穩定,中國會密切關注事態發展。法國則回應,澳洲與美英聯手後,澳洲與法國的潛艇合約告吹,拜登政府的舉措很像川普政府,該交易將損害法國企業。
此外,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週四公布,針對潤滑劑、飼料用魚粉等 81 項美輸中商品繼續延長排除加徵關稅的期限至 2022 年 4 月 16 日。
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持續蔓延全球,截稿前,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即時統計,全球確診數已飆破 2.26 億例,死亡數突破 466 萬例。美國累計確診超過 4175 萬例,累計死亡數超過 66.9 萬。印度累計確診超過 3334 萬例,巴西累計確診 2103 萬例。
週四 (16 日)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美股道瓊指數下跌 63.07 點,或 0.18%,收 34,751.32 點。
那斯達克上漲 20.4 點,或 0.13%,收 15,181.92 點。
標普 500 指數下跌 6.95 點,或 0.16%,收 4,473.75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7.8 點,或 0.23%,收 3,473.6 點。
標普 11 大板塊僅非必需消費、房地產和資訊科技板塊收紅,材料、能源和公用事業板塊領跌。(圖片:finviz)
標普 11 大板塊僅非必需消費、房地產和資訊科技板塊收紅,材料、能源和公用事業板塊領跌。(圖片:finviz)
焦點個股
科技五大天王漲跌互見。蘋果 (AAPL-US) 跌 0.16%;臉書 (FB-US) 跌 0.34%;Alphabet (GOOGL-US) 跌 0.57%;亞馬遜 (AMZN-US) 漲 0.36%;微軟 (MSFT-US) 漲 0.13%。
道瓊成分股多收黑。高盛 (GS-US) 下跌 1.31%;陶氏化學 (DOW-US) 下跌 1.21%;默克 (MRK-US) 下跌 1.15%;開拓重工 (CAT-US) 下跌 1.04%;可口可樂 (KO-US) 下跌 0.95%。
費半成分股多收紅。英特爾 (INTC-US) 漲 0.23%;AMD (AMD-US) 漲 0.59%;應用材料 (AMAT-US) 上漲 2.03%;美光 (MU-US) 上漲 1.10%;高通 (QCOM-US) 漲 0.12%;NVIDIA (NVDA-US) 跌 0.44%。
台股 ADR 僅聯電獨強。台積電 ADR (TSM-US) 跌 0.18%;日月光 ADR (ASX-US) 下跌 2.20%;聯電 ADR (UMC-US) 漲 0.50%;中華電信 ADR (CHT-US) 跌 0.42%。
企業新聞
蘋果 (AAPL-US) 下跌 0.16% 至每股 148.79 美元。Counterpoint Research 高級分析師 Ethan Qi 表示,有理由相信,由於缺乏新功能,iPhone 13 的銷量會下滑,但考慮到華為的困境,預期 iPhone 13 的銷量將與之前的產品一樣好。
埃克森美孚 (XOM-US) 下跌 1.06% 至每股 55.82 美元。美國國會調查人員發現,埃克森美孚為保護利潤,傳播虛假資訊誤導公眾,淡化氣候變遷的影響。美國眾議院監督委員會週四發出通知,要求埃克森美孚、雪佛龍、英國石油 (BP)、荷蘭皇家殼牌和其他能源公司高層下月出席聽證會作證。
女股神本月第四度減持特斯拉。(圖片:AFP)
女股神本月第四度減持特斯拉。(圖片:AFP)
特斯拉 (TSLA-US) 上漲 0.15% 至每股 756.99 美元。女股神旗下方舟創新 (ARK Innovation) 與方舟新世代網路 (ARK Next Internet) 兩檔 ETF 週三持續賣出逾 81,600 股特斯拉股票,這是女股神本月第四次減持特斯拉,本月套現達約 2.66 億美元。
通用汽車 (GM-US) 下跌 0.58% 至每股 51.52 美元。通用汽車延長電動車型號 Chevrolet Bolt 美國工廠停工時間,將至少延長到 10 月 15 日為止,而且基於晶片短缺,通用汽車 6 間北美工廠持續減產。
國際海運塞港、缺櫃嚴重,促使運費飆漲,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週四再度上調全年財測。週四馬士基 (AMKBY-US) 下跌 0.88% 至每股 15.78 美元。
諸如白銀、銅等金屬價格回落,全球第一大金礦生產商 Freeport-McMoRan (FCX-US) 週四大跌 6.64% 至每股 34.30 美元。
經濟數據
美國 8 月零售銷售年增率報 15.1%,前值 15.7%
美國 8 月零售銷售月增率報 0.7%,預期 - 0.8%,前值 - 1.1%
美國 9 月費城 Fed 製造業指數報 30.7,預期 19.2,前值 19.4
美國上週 (9/11) 初領失業金報 33.2 萬人,預期 32.2 萬人,前值自 31 萬人上調至 31.2 萬人
美國上週 (9/4) 續領失業金報 266.5 萬人,預期 274 萬人,前值自 278.3 萬人上調至至 285.2 萬人
華爾街分析
投行 Jefferies 分析指出,儘管受到汽車銷售的拖累,8 月美國零售銷售仍出現反彈,汽車之外,銷售出現廣泛性的增長,特別是線上銷售、一般商品和家具銷售。
Truist Advisory Services 首席市場策略師 Keith Lerner) 表示,經歷近 7 個月的漲勢後,美股在 9 月中旬變得更加波動,從歷史季節性的角度來看,這實際上是很正常的,儘管市場擔憂仍在。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26177?exp=a
【全球股市觀察站】2021-09-17(美國時間)
阿斯匹靈實戰文章
https://scantrader.com/u/9769/service
阿斯匹靈IG
https://www.instagram.com/aspirin_grandline/?hl=zh-tw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天下有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現在中國的汽車市場正在蓬勃興起,這是一塊巨大的蛋糕,這讓很多其他行業的企業也開始垂涎了,你知道有一款華為出手打造的SUV嗎?全車高科技不燒一滴油,車標還會發光。讓我們一起見識見識吧!...
「華為電動車銷量」的推薦目錄:
- 關於華為電動車銷量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華為電動車銷量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華為電動車銷量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華為電動車銷量 在 天下有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華為電動車銷量 在 Fw: [新聞] 華為電動車開門紅2天賣3000輛- 看板car 的評價
- 關於華為電動車銷量 在 華為問界M5上市一個月,銷量達到去年一年,買車人群出乎我 ... 的評價
- 關於華為電動車銷量 在 華為電動車銷量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手機通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華為電動車銷量 在 華為電動車銷量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手機通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華為電動車銷量 在 [新聞] 華為電動車開門紅2天賣3000輛- 看板Stock 的評價
華為電動車銷量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0807華爾街日報
*【強於預期的非農就業報告後,美股大多數走高】
美國股市周五大多走高,此前公布的非農就業報告好於預期,顯示經濟繼續反彈,但也引發了對美聯準會政策的新質疑。儘管道指和標普500指數再創歷史新高,但漲幅不大。
https://tinyurl.com/yh4e8no8
*【美國7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94.3萬,強於預期】
美國7月份僱主增加就業崗位的速度創近一年來最快,失業率大幅下降,相關跡象表明美國勞動力市場仍表現強勁。
https://tinyurl.com/yena3cw4
*【美國30多個商業團體呼籲拜登重啟對華貿易談判】
代表零售商、晶片生產商、農場主和其他群體的30多個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商業團體發聲,呼籲拜登政府重啟與中國的談判並削減進口關稅,稱這些關稅拖累美國經濟。
https://tinyurl.com/yegc4578
*【美國6月貿易逆差擴大到創紀錄水準】
隨著美國經濟復甦推動了對進口商品的強勁需求,美國6月份貿易逆差擴大到創紀錄的757億美元。
https://tinyurl.com/yj8q886n
*【華為收入下降38%,美國制裁造成的損害加劇】
華為公佈,季度收入下降了38%,美國制裁對其智能手機和電信設備的銷售造成的損害加劇。
https://tinyurl.com/yeh5lgk5
*【美參議院廢除伊拉克作戰授權議案贏得共和黨議員支持】
一項旨在廢除1991年和2002年針對伊拉克授權作戰法案的兩黨議案,目前已有10名共和黨參議員作為該議案的共同提案人予以支持,達到了越過參議院阻撓議事機制所需的一個關鍵條件。
https://tinyurl.com/ye6jd446
*【Delta毒株對經濟構成新干擾:北京取消8月大型會展活動】
北京市衛生部門宣佈,該市原則上取消8月所餘時間在京舉辦的所有大型會展活動。這是快速傳播的Delta新冠變異病毒對經濟構成幹擾的最新跡象。
https://tinyurl.com/yzuc2xoc
*【中國行業整頓初露鋒芒,市場面臨更多風雨】
中國政府在推動民營企業更多地服務於中共在經濟、社會和國家安全上的關切事項,此舉引發了市場動蕩。
https://tinyurl.com/yh28abd5
*【中國反壟斷監管機構計劃對美團罰款約10億美元】
據瞭解情況的人士透露,中國反壟斷監管機構準備對美團處以約10億美元的罰款,因其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損害商家和競爭對手的利益。
https://tinyurl.com/yz7rxjfc
*【中國科技股拋售潮重創香港市場】
在中國科技巨頭處境艱難之際,受到衝擊最大的莫過於香港市場。一波新股上市熱潮最終或可緩解此番衝擊。
https://tinyurl.com/yjguvmcx
*【快手科技股價大跌,因下架美國應用且影片平臺行業遭批】
快手科技股價週四大跌15%,此前該公司從美國應用商店下架了名為Zynn的影片分享應用程式,且中國官媒抨擊了影片流媒體行業充斥的有害內容。
https://tinyurl.com/yhh2koyh
*【富士康宣佈收購一家台灣六吋晶圓廠,佈局車用晶片】
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商富士康宣佈收購一家晶圓製造廠,在全球晶片供應空前緊張的情況下深化晶片業務。通過這項交易,富士康將能夠切入生產正迅速成為電動汽車行業領先技術的半導體產品。
https://tinyurl.com/yh79hrps
*【拜登收緊燃油效率標準,要求車企提高電動車銷量】
美國總統拜登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採取了雙重措施,一是對汽車製造商實施更嚴格的燃油效率標準,二是要求他們在2030年前大幅提高電動汽車的銷量。
https://tinyurl.com/yjtycjuk
*【埃克森美孚考慮承諾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
若作出此承諾,則意味著這家石油公司出現一項重大戰略轉變。埃克森美孚CEO正面臨來自投資者在碳排放方面的壓力。
https://tinyurl.com/yg6u24cs
*【亞馬遜將員工返回辦公室的時間推遲到2022年】
在Delta變異毒株導致新冠病例激增的情況下,亞馬遜加入了企業調整返回辦公室計劃的浪潮。
https://tinyurl.com/ydtsofps
*【蘋果公司計劃讓iPhone檢測兒童色情圖片,引發私隱爭論】
蘋果公司計劃推出新的iPhone軟體,用於識別和報告收集到的兒童性虐待圖片。一些批評人士擔心此舉會削弱對私隱的保護。
https://tinyurl.com/yfadzvrg
華為電動車銷量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科技公司轉戰自動駕駛汽車市場 尚缺乏令人驚豔的商業模式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Lisa & May 發表於 2021年6月30日
科技大廠持續燒錢投資汽車領域,最後到底要如何從中獲得實質價值呢?蘋果(Apple)、谷歌(Google)和其他科技大廠在汽車領域投資多年,但似乎並不特別有利可圖。
由於,製造汽車需要工廠、設備和大量的工人來設計和組裝各式鋼鐵、塑膠和玻璃材料,而且這些硬體利潤極低。根據彭博社(Bloomberg)的資料,全球前十大汽車製造商在2020年的營業利潤率為5.2%,與科技產業領導者的34%相比,相距甚遠。
但對於蘋果和其他潛心研究自動駕駛技術或有意自行打造汽車的科技公司來說,投資汽車領域不僅僅是為了闖入新市場,而是為了捍衛有價值的地盤。然而,卻無法在汽車硬體突圍傳統汽車廠。
其實,科技公司切入自動駕駛車市場尚缺乏令人接受的商業模式
COVID-19疫情短暫抑制了消費者對新車的欲望,但需求已經回升。根據IBIS World的資料,2021年全球汽車市場預計將回升9.7%,達到2.7兆美元。預計到2030年,自動駕駛市場將達到2兆美元,屆時,全球預計將有超過5800萬輛自駕汽車,廣大的市場不能輕易忽視。而科技大廠在人工智慧、大數據、晶片設計製造方面的經驗,使他們有能力顛覆汽車產業。
科技公司看上的,是比盈利更有價值的東西,就是吸引消費者真正需要的部分。根據美國汽車協會(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2016年美國人有長達307.8小時是在汽車駕駛座上,相當於每週6小時。這是一個人生活中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是花在手機應用程式或是社交媒體上。如果公司能夠有效的利用這些駕駛時段,將有很高的機會吸引到使用者。
全球正在轉向對環境更有利的智慧汽車,很多研究顯示,內燃機(ICE)汽車已經來到盡頭了。BloombergNEF 2021年6月發佈的年度《電動車展望報告Electric Vehicle Outlook》認為,假設沒有推出新的政策措施,全球所有道路運輸的石油需求將在短短六年內達到峰值。到2025年,電動車預計將達到全球乘用車銷量的16%,2030年成長到33%,2040年達到68%。最終,自動駕駛車輛將完全重塑汽車和貨運市場。
在這樣的預期下,科技公司持續加強對自駕車產業的投資,並不令人意外。從他們的商業角度來看,如果你不做,就可能被其他公司搶去做,最後你目前的影響力會逐漸消失、甚至被踢出市場。
蘋果在蘋果汽車(Apple Car)計畫方面,而此前它的重點是擁有數百名工程師,打造一個自動駕駛系統。這引發了人們對蘋果可能與哪些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合作的強烈猜測。從過去幾十年裡,蘋果一直主導著手機、平板電腦、智慧手錶等硬體市場,但它在人工智慧、語音和智慧音箱方面一直落後谷歌和亞馬遜。
然而,蘋果可以從推出突破性的新產品中受益。雖然它在2015年發佈的智慧手錶以及蘋果電視(Apple TV)、蘋果遊戲平台(Apple Arcade)和蘋果音樂(Apple Music)等服務方面也取得了亮眼的銷售成績,但沒有什麼能接近iPhone的成功,它重新定義了整個產業,成為蘋果最賺錢的產品。期待,未來Apple Car出現來顛覆未來汽車市場。
Waymo方面,累計投資高達40億美元。Waymo成立於2009年,前身是谷歌(Google)的自動駕駛車計畫,在2017年成為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一家獨立公司,2018年在鳳凰城推出了自動駕駛的計程車服務,2020年開始在新墨西哥州和德州測試自動駕駛卡車。
谷歌高層們長期以來一直把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投資,看作是風險投資公司和財力較弱的公司不會或不願意承擔的風險。Waymo也在探討無人駕駛技術在計程車服務和長途物流的潛在商業模式。
微軟(Microsoft)方面也投資了多項自動駕駛計畫,並與福斯汽車(Volkswagen)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軟體。
亞馬遜(Amazon)方面也投資了正在建造電動卡車的Rivian,並在2020年收購了無人駕駛新創公司Zoox,亞馬遜可能希望將自動駕駛服務作為電子商務物流計畫的一部分。
Facebook方面,積極將服務生態系融入未來汽車之民眾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控制和支配民眾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在中國方面,華為和百度等公司光是在2021年就承諾向電動和自動駕駛汽車企業投入近190億美元。
我國台灣鴻海組建MIH電動車供應鏈開放平台,推出MIH電動車軟硬體和關鍵零組件平台生態系,採取開放共享,希望成為電動車界的安卓系統。鴻海MIH電動車平台夥伴已經達到1,065家,其中有三成是全球廠商,接近200家新夥伴背景與網際網路(Internet)有關。合作夥伴中,傳統車輛產業占67%、資通訊產業占13%、網路軟體產業10%、其他類10%。MIH聯盟規劃,將自2021年7月從鴻海集團獨立出來,朝B2B走平台,車廠變成平台的客戶。
汽車製造業者之衝擊應對
科技公司帶來的衝擊,使汽車製造業者枕戈待旦,且須投注一倍精力兼顧傳統汽車業務及未來汽車創新。福特汽車(Ford Motor)、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和豐田汽車(Toyota Motor)等產業巨頭都已經加強了對自動駕駛的投資。豐田汽車正在日本富士山腳下打造一座結合自動駕駛的智慧城市,而韓國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也投入74億美元在美國生產電動車並開發無人駕駛的飛行計程車。
科技公司轉戰自動駕駛汽車之機會及挑戰
汽車製造商捍衛自己的地盤是可以理解的,但科技公司進入自動駕駛領域自認為是一種「自然延伸」,他們自認為自己有能力為汽車產業帶來革新。事實上,並非如此,未來汽車的系統軟體是科技公司的強項,而在硬體上並不是。
亞馬遜、蘋果和谷歌的現有業務使他們具備人工智慧、處理大量資料和設計複雜系統的經驗。從本質上講,他們已經對設計和製造無人駕駛汽車所需的核心技術進行了前期投資。
其中,最有可能透過自動駕駛技術改善產業的科技公司也許是亞馬遜。亞馬遜將從使用自動駕駛車運送包裹的較低成本中獲得巨大的利益。
亞馬遜還習慣將自己的工具轉化為可以出售給更多客戶的業務,像是他的雲端運算服務AWS。AWS最初是支援亞馬遜網路銷售服務的工具,之後則演變成Netflix、美國政府和其他公司使用的運算和資料存儲平台,如今AWS價值高達454億美元。
即使對蘋果和谷歌這樣的公司來說,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先行者可能會有很大的優勢,每一家公司都想成為市場上的掠奪者,而不是獵物。
附圖:圖、科技公司轉戰自動駕駛汽車市場 尚缺乏令人驚豔的商業模式
資料來源: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7973&fbclid=IwAR33HNqQbrSVDUkv5LskfoI5m6VdAo-M0em56V0UBX9ciwvXSEgsutjY0oI
華為電動車銷量 在 天下有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現在中國的汽車市場正在蓬勃興起,這是一塊巨大的蛋糕,這讓很多其他行業的企業也開始垂涎了,你知道有一款華為出手打造的SUV嗎?全車高科技不燒一滴油,車標還會發光。讓我們一起見識見識吧!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HD9tXo2XAs/hqdefault.jpg)
華為電動車銷量 在 華為問界M5上市一個月,銷量達到去年一年,買車人群出乎我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前不久喵哥去賽力斯的4S店,跟銷售聊起 華為 AITO問界M5的 銷量 ,他們說M5上市一個月,達到了賽力斯 華為 智選SF5去年一年的 銷量 ,我很好奇到底是哪些人買 ... ... <看更多>
華為電動車銷量 在 華為電動車銷量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手機通訊懶人包 的推薦與評價
近日華為與北汽新能源旗下汽車品牌極狐聯手,發佈首款電動車極狐阿爾法S(ARCFOX Alpha S)華為HI 版,而HI 為Huawei Inside 的縮寫。車款採用華為快充技術, ... ... <看更多>
華為電動車銷量 在 Fw: [新聞] 華為電動車開門紅2天賣3000輛- 看板car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Stock 看板 #1WXgAy8f ]
作者: CavendishJr (梅西♡) 看板: Stock
標題: [新聞] 華為電動車開門紅 2天賣3000輛
時間: Mon Apr 26 19:23:38 2021
原文標題:華為電動車開門紅 2天賣3000輛
(請勿刪減原文標題)
原文連結:
https://bit.ly/3aDl1vq
(請善用縮網址工具)
發布時間:04:10 2021/04/26
(請以原文網頁/報紙之發布時間為準)
原文內容:
大陸華為近日開啟跨界賣車後,據新華網引述小康股份旗下電動車企賽力斯統計到22日晚間
0時,賽力斯華為智選SF5車型的2天訂單已突破3000輛、敲響開門紅。但反觀陷入「維權風
暴」遭消費者抗議甚至大陸官方直接點名改善的特斯拉,卻因此短短5天內市值就蒸發2600
多億元人民幣。
甚至25日網上再度傳出影片,顯示特斯拉在廈門疑似「失控撞人」事故。根據大陸網友說明
,看到在廈門松柏長青路勞動力大廈樓下,出現一輛特斯拉疑似失控,撞倒一輛載有小孩的
兩輪電動車。
賽力斯SF5是華為進軍汽車行業後的首次亮相。觀察賽力斯之前的銷量一般,透過小康股份
產銷月報顯示,今年1到3月的新能源車銷量分別為1275輛、529輛和2815輛。這意味近2天購
買賽力斯華為智選SF5車型的3000輛訂單,已經超過今年任1個月銷量。
攜手賽力斯 參與車款設計
在與賽力斯的合作中,華為並不僅僅定位通路商,而是參與汽車的設計與品質把控。雖然華
為並非電動車市場上最先進入的參與者,也不是市場技術能力最強的企業,但業內人士指出
,華為的品牌效應對電動車銷售起到很大幫助。
反觀近日遭嚴重批評及官媒炮轟的特斯拉卻是兩樣情。從19日上海車展爆發特斯拉車主的「
車頂維權」事件,同時頻繁出現疑似剎車失靈、特斯拉多次強硬回應而深陷輿論漩渦,導致
大陸官方直接點名改善。大陸黨媒《經濟日報》也發表評論性文章《「特事」特辦,依法特
辦 「叫停」特斯拉已刻不容緩》。
陸產特斯拉 持續生產銷售
文中也指出,近日大陸業內外人士建議,在特斯拉的多起「剎車失靈」事故原因尚未查明之
前,相關主管部門應責令特斯拉立即停產、停售整頓,以確保道路交通安全,進而消除社會
公眾的恐慌。
稍早則有更傳出大陸國產Model Y的生產線曾有過短暫停產和調整,但是與此次發生的維權
事件無關。對此,目前從特斯拉方面了解到,大陸國產特斯拉車型暫無停止生產銷售計畫。
心得/評論: ※必需填寫滿20字
嗯?難道這是最近找特斯拉麻煩
的原因嗎
就看你華為養不養得起來
----------------------------------發文提醒-------------------------------
1.發文前請先詳閱[新聞]分類發文規範,未依規範發文將受處份。
2.連結過長請善用 https://bit.ly/ 縮網址,連結能不能點擊者板規1-2-2處份。
3.心得/評論請盡量充實,*[m心得過短或濫竽充數將會以1-2-3&一行文規範水桶處份
4.發文請依照格式文章標明段落,不符合格式者依4-1刪文處分。
------------------ 以上注意事項請勿刪除 違者4-1 刪文處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2.186.19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19436220.A.229.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techih (122.117.151.31 臺灣), 04/27/2021 00:19:4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