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武則天顛覆古代政治 二
歷史春秋網
女皇之治
公元688年,垂拱四年。武則天六十五歲了,她加快了稱帝的步伐。一方面,告密運動和酷吏政治發展到了高潮,人心惶惶,無人敢言。另一方面,她大造祥瑞吉兆,使百姓相信改朝換代乃是天意。就這樣雙管齊下,武則天將忠於李唐帝國的臣民,逐漸改造成未來的武家王朝的支持者。這一年,李唐宗室終於意識到,如果再不做些什麼,不僅李唐王朝將被取代,連他們自己身家性命也會不保。一場風波已經在所難免……
狄仁傑去世後,武則天為此深深哀痛,怪蒼天過早奪走了她的國老。而此後武周王朝的政治走向,基本上沿著狄仁傑生前所設計的那樣,又回覆到了李唐天下。
調查民意,製造瑞祥
對於武則天來說,剛過去的公元684年可謂是驚心動魄的一年,短短幾個月內,她安葬了唐高宗,撤換了新皇帝,鎮壓了徐敬業的叛亂,又誅殺了首席宰相裴炎。政局如此動盪不安,或許讓一向精力充沛的武則天都有些身心疲憊了。第二年的正月初一,武則天宣佈改元「垂拱」,取的是「垂衣拱手,天下自治」的古訓。
改元垂拱的第二年,武則天表示願意還政於睿宗李旦,李旦早就嚇破了膽,堅決推辭。武則天也明白,有時候政治上的姿態,並非沒有意義,它讓天下人,甚至讓朝廷當中的百官,瞭解武則天有一種動向,想緩和下來,大家先心閒氣定一點,這個信號是放出來了。睿宗不敢接這個事兒,但是有人要出來說話。這就是武則天的心腹之臣,宰相劉禕之。
他們這些人,在武則天當皇后的時候,他們可以支持她。甚至立了中宗,包括立了睿宗之初,他們也還是支持的,但是現在,劉禕之覺得超出他們的底線了。
劉禕之說,「太后既能廢昏立明,何用臨朝稱制,不如返政,以安天下之心」。武則天聽到這個話以後,說這個人不能留了,所以就下令把劉禕之給處死了。
劉禕之的這個信息,讓她有一個更大的擔心,我能夠清理朝堂,但是全社會人心怎麼樣呢,我要再走出一步的話,他們會是什麼反應呢?
要瞭解全社會的動向,怎麼辦呢,她要搞民意調查。垂拱二年,在朝堂上設置銅匭。銅匭類似我們現在的意見箱,也是一個方形的東西,它有四面,每一面以不同的顏色來標識,就是青、丹、素、玄四色,接受的投訴的內容是不一樣的,投進去以後,每天下班時候,專人拿鑰匙去開開,直接送給武則天看。
我覺得這在歷朝歷代的皇帝當中,也算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創舉。在皇帝和民間和社會的信息溝通渠道當中是一次創舉。
當然了,也許武則天一開始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民生問題,以及民意問題。可是後來這銅匭的設置,竟然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告密運動。
中國帝制時代的傳統裡面,當政治有重大變革的時候,有祥瑞可以拿過來利用。當時社會上有一些人捕抓到了這個風向。不斷地有地方報告到中央來,說我們這個地方有一隻母雞變成公雞了,當時的話叫「雌雞變雄」。
中國傳統當中最大的祥瑞叫做河出圖,洛出書。垂拱四年,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命人在一塊白石頭上刻上兩句話,「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然後派人去到洛河裡面把它挖出來。武則天得到這塊石頭以後,假裝非常高興,給這塊石頭命名為寶圖,給自己加了一個頭銜「聖母神皇」。
為稱帝,武則天還缺一個標誌性的建築,能夠正面支持她稱帝,這就是明堂。垂拱三年的冬天,就在東都推平了乾元殿,建起了一座別人從來沒有見過的建築,明堂。明堂的圓頂上雕了一個大的鳳凰,鳳凰下面的襯托是九條龍。
宗室起兵
垂拱四年的五月,武則天下發了一道詔令,為了慶賀明堂的建成,詔令所有的李唐宗室成員和各州刺史,在第二年年初齊聚洛陽,大享明堂。這個詔令一下達,原本正在謀劃起兵的宗室成員,心裡就很緊張了,如果我們去了洛陽,會不會被一網打盡呢?他們開始在私底下聯絡,秘密地往來書信,商議好我們怎麼來對付這件事情,畢竟洛陽的命令下達了,我們要抗命不去呢,也是個死,那麼我們去,結果又會怎麼樣。其中有一個人叫做韓王元嘉,他就開始秘密地致書各地的李姓諸王,跟他們說:「大享明堂以後,太后必盡誅諸王,不如先起事。不然的話,我們李氏無種矣。」
所以在武則天要他們明年來洛陽祭享明堂這個命令下達以後,韓王元嘉就授意他的兒子,黃國公李撰給越王李貞和李沖父子寫了一封信,在那封信中,就用隱語給李貞、李沖父子發出了信號說,「內人病漸重,當速療之,若至今冬,恐怕痼疾」。意思是說,現在內人有病,內人指的是武則天,我們不能等了,等到冬天恐怕就來不及了,唐王朝要完蛋了。
正當李貞和李沖父子在策劃協同起兵的時候,元嘉的侄子李藹自己琢磨了一下,覺得李貞父子必敗,所以他最先跑到洛陽去,向武則天告發,說宗室要起兵。
那麼這樣一來,所謂出其不意來合圍洛陽,肯定沒戲了。最著急的是琅邪王李沖,在他的博州境內開始派人去招募兵士,而且秘密地派人分別去聯絡韓王、魯王、霍王、紀王、越王這些人,要他們響應,一起向洛陽進發。可是由於事起倉促,最後真正起兵的,只有李沖的父親,因為是父子的緣故,才在豫州響應了他。越王父子這麼振臂一呼,他們募集到的人馬少得可憐,只募集到五千人左右,武則天為了平定李沖的叛亂,一派就是十萬人。
前後算來,李沖的起兵只過了七天,武則天十萬大軍還沒開到博州呢,李沖就先不戰而敗了。他的父親越王李貞也好不到哪裡去。前後也只不過二十來天,就被徹底地剿滅了。
現在武則天手頭握有肅清李唐宗室的很好的藉口,沒有參與起兵的這些諸王,包括李元嘉、李靈夔這些人都統統被抓到洛陽,武則天下令逼迫他們都自殺了,那個時候酷吏政治已經起來了,從這以後,不管是否參與到起兵當中來,一批又一批的李唐宗室皇親紛紛被殺。到了武則天稱帝之前,690年的時候,武則天下一道令,把所有的原來李唐皇室成員的身份統統削除,把皇家的宗籍也廢掉了,就是說,沒有李唐皇室這麼一回事兒了。
李唐宗親被剿滅得差不多了,這個李唐被武周所取代,也就不費什麼事了,武則天六十五歲,終於要邁出這最後的一步了。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武則天 #唐玄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
華陽太后怎麼死的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婆媳關係剪不斷理還亂,看古人如何處理婆媳矛盾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陸棄
婆媳矛盾,是一個自古以來不好處理的難題。現代人婆媳有矛盾,古代人其實也是一樣的。原因主要有幾點,一是婆媳之間的代溝,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二是婆媳之間爭奪對家庭的控制權;三是婆媳爭奪同一個男人的感情寄託。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如果沒有分享的心態,沒有包容的境界,婆媳關係是不好處理的。古代與現代的歷史環境又不相同,處理問題的方法自然也不盡相同。
丈夫聽母親的,婆媳矛盾完全站在婆婆一邊
中國的古代,是一個尊卑等級非常嚴格的社會,對於女人來說: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在一個家庭中跟男人相比,女人是沒有多高地位的,只有順從的份。但同時,中國又是一個「孝」的國度,晚輩對於長輩,是講究絕對的「孝」道的。對於兒子而言,不只要孝父,還要孝母。所以對於媳婦來說,在家庭之中,首先要聽丈夫的話,「既嫁從夫」,同時更要聽婆婆的話,因為連丈夫都要「孝敬」婆婆,哪敢不跟著丈夫一同孝敬,做出違拗之事?在一個古代家庭,可見媳婦的地位是最低的。有「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之說,在長年的家庭生活中,媳婦是靠「忍」字生活的,一直忍到婆婆去世,自己的兒女長大,自己熬成婆婆為止。
因為媳婦在家庭中的地位低,所以當婆媳發生矛盾時,甚至這矛盾不可調和時,往往丈夫會站在婆婆一邊,即便是媳媳有理,丈夫也會無奈地選擇站隊站在婆婆一邊,因為這是「孝道」大於愛情決定的。《禮記》中有關於如何處理婆媳關係是這樣規定的:「子婦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後怒之;不可怒,子放婦出,而不表禮焉」。
古代基本上不講愛情,女人只是傳宗接代的工具,愛情是人們的美好理想而已。歷史上這樣的故事很多,最有名的故事《孔雀東南飛》,劉蘭芝與婆婆的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丈夫焦仲卿只能尊母命將劉蘭芝休了。雖然劉蘭芝人很好,「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但焦母就是看不上她,故意找茬:「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休掉了媳婦的焦仲卿感情上受到嚴重打擊,劉蘭芝被娘家逼迫改嫁太守,也感到萬念俱灰,最後兩人雙雙殉情,釀成悲劇。
同樣類似的故事還有南宋的大詩人陸游與表妹唐婉。陸游娶了唐婉,但陸母通過自卦認為唐婉會克死自己,硬讓陸游休了唐婉。陸游無奈只得尊母命休了唐婉。並留下一首千古絕唱:「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不過,陸游與唐婉兒並沒有殉情,唐婉改嫁,陸游再娶,二人詩唱相和,只是感嘆婆媳矛盾造成的離和而已。
唐代兵部尚書李迥秀沒有焦仲卿與陸游那麼多感嘆,有一次媳婦罵了婆婆的一個隨嫁婢女,讓婆婆感到不高興。按理說罵一個身份低賤的婢女有什麼關係,但李迥秀的母親出身低微,大概是有點物傷其類的感受吧。李迥秀聽說母親因為媳婦的問題不高興,毫不猶豫地把媳婦休了,他的理由是:「娶妻的目的是伺候母親,如果惹得母親生氣了?怎麼能留她?」。李迥秀對媳婦沒有一點同情,完全站在婆婆的立場。大概也有「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大丈夫何患無妻」的情結吧。休一個再娶一個就是了。
媳婦在一個家庭中的地位如此之低,難道古代沒有幸福家庭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古代也不乏幸福家庭,但這個幸福家庭,一定是男人娶的這個媳婦會辦事,憑借她的忍耐和智慧化解婆媳矛盾,最終婆媳和平相處,其樂融融。這些聰明的媳婦認為,既然這個社會是「婆尊媳卑」、「婆婆本位」,那跟婆婆鬥,是自找死路,會遭到整個社會包括丈夫的反對,不如選擇順從,那媳婦也有熬成婆的那一天,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順其自然才是明智之舉。
最有名的故事當屬東漢漢明帝時期的姜詩與龐三春故事。姜詩與龐三春的感情,類似於焦仲卿與劉蘭芝,但姜詩與龐三春處理婆媳矛盾的方法,遠遠比焦仲卿與劉蘭芝高明。姜母看不上龐三春,想方設法刁難她,龐三春選擇了順從。姜母想喝家鄉河裡的水,龐三春每天去七八裡外的臨江裡挑水給她喝,姜母做了兩個尖筒讓龐三春挑,為得不讓媳中途休息,龐三春也無怨言,最終竟然感動了太白金星。姜母最後逼迫姜詩休了龐三春,姜詩照辦,卻將龐三春安置在一個尼姑庵里生活,而龐三春仍無怨言,靠織布紡紗掙錢給婆婆買鯉魚吃,因怕婆婆生氣,委託鄰居姑姑代送。最後真相大白,姜母受了感動,親自接龐三春回家。
明朝吳子桂的妻子馮氏也是一個處理婆媳關係的典範,她的婆婆是一個「惡婆婆」,她非常孝順,但婆婆卻經常辱罵她,鄰居都想去勸說婆婆,馮氏卻不讓。馮氏的理由是:如果鄰居們都去勸說婆婆,豈不是說明婆婆錯了。婆婆罵我的原因,是因為我不夠孝順,做得還不夠。馮氏的兩個兄弟媳婦也同樣遭罵,被罵得抬不起頭來想尋死,馮氏勸解她們不要這麼想不開,用自己的態度做榜樣化解兄弟媳婦鬱悶的心情。結果兄弟媳婦被馮氏的境界感化,不再自殺,且視妯娌馮氏為母。最後連「惡婆婆」也受了感動,一家和睦相處。
委婉地勸說婆婆錯誤,還有一個樂羊子妻的故事。一隻鄰捨的雞跑到了樂羊子家,樂羊子的媽看到後把雞抓住煮了,樂羊子的妻子知道後,在飯桌前流淚,堅持不吃雞。她說:我太不孝了,弄得家裡這麼窮,害得婆婆吃別人家的雞。婆婆聞言也不吃雞了,羞愧難當。樂羊子的妻子處理事情如此委婉,其實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媳婦娘家強勢,婆媳關係也會轉為媳尊婆卑
大多數的情況,是媳婦在家裡當受氣包,但這樣的情況,也是有例外的。有的媳婦娘家強勢,在夫家也自然佔有地位,沒有婆婆敢招惹。
最有名的故事是《打金枝》,汾陽王郭子儀娶了升平公主做兒媳婦,這可是一位強勢的兒媳婦,郭家哪敢招惹。所以郭家的婆媳關係,一定是媳尊婆卑的。郭子儀八十大壽,升平公主仗著皇家身份,不去拜壽,結果丈夫郭暖將她暴揍一頓。郭子儀怕皇帝生氣,弄個滿門抄斬的不幸結局,綁子上殿認罪。好在皇帝是個明君,把這當成家務事,以後升平公主再也不敢抖威風了。
南北朝時曾發生一樁血案,與婆媳關係有關。樂安公主是北齊文宣帝高洋的親姪女,嫁給了尚書右僕射崔暹的兒子崔達孥。一次樂安公主回家嘮家常,高洋問樂安公主在夫家過得怎麼樣,樂安公主說一切都好,就是婆婆不怎麼喜歡她。結果這個混帳皇帝高洋一怒之下,把樂安公主的婆婆殺了。這算是兒媳婦強勢得過了頭了。崔達孥面對媳婦家的強勢,那是敢怒而不敢言啊。不過北齊很快滅亡了,亡國的公主算個屁,崔達孥積攢的憤怒暴發,把妻子殺了,替母報了仇。
西晉王朝也有一對婆媳關係逆天。那就是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與婆婆楊芷。賈南風非常強勢、霸道,污蔑楊家謀反,誅殺了楊家滿門三族,楊芷竟然被她逼得下跪自稱小妾,全然沒有了太后尊嚴。最後賈南風將楊芷廢為庶人,並囚禁在金鏞城活活餓死。「婦可廢姑,倫常掃地」,賈南風一個兒媳婦如此折磨婆婆,在歷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看來,婆媳關係並不是完全婆尊媳卑的,還要看是婆家權勢大還是娘家權勢大。掌握了權把子,婆媳關係完全可以逆轉。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華陽太后怎麼死的 在 謝金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史泡泡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但你的成功是靠坑蒙拐騙來的啊~
其實歷史課本沒教的事情真的很多,就像是戰狼外交很愛嘴的一句話「犯強漢者/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究竟是怎麼來的?
㊙️ ㊙️ ㊙️ ㊙️
這話聽起來超威,感覺是漢武帝那種霸氣皇帝說的,但其實這話出自漢元帝(就是嫁王昭君的那個)時的一個官員陳湯,他之所以寫這句話,是他趁著上司生病假冒文書調派軍隊,偷襲了搬到中亞的匈奴單于(不是王昭君嫁的那個)。
在此之前有個複雜的事件,就是匈奴內部分裂,最後郅支單于最強,他弟呼韓邪(aka王昭君她老公)跑去投靠漢庭,而郅支在有一次的外交事件上,將漢使殺掉了(具體來說幹嘛殺掉沒有很清楚),總之,他知道幹這下肯定麻煩,就搬去中亞了。
十年之後,陳湯才用這事說要來打他,這其中因緣還真不好說~~究竟是真要報仇還是幹嘛的,不好說不好說。
要說花木蘭的話,匈奴單于的太太們才是真的花木蘭,在這場戰爭中,數十名閼氏們持弓卻敵,直到最後有不少人也死在戰爭之中。
🔥 🔥 🔥 🔥
然而,這場戰爭終究是靠著坑蒙拐騙來的,所以陳湯與他的上司不得不上書向皇帝狡辯:
「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昔有康、虞,今有強漢。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籓,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
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通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陳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翻譯蒟蒻:
趁聽說天下大義就全部混在一起最棒棒啦~以前有少康跟有虞氏通婚,現在就是我們好強的大漢了。匈奴現在的單于當家,就只有郅支單于還在外面趴趴走不出來負責,大夏西邊的國家就看我們沒有,以為強漢無法凹他當小弟。
郅支很壞壞,虐待百姓大惡通天,所以臣甘延壽跟陳湯我們就擔任正義的一方來替皇上主持公道啦,憑藉皇上法力無邊,陰陽都來幫忙,天氣還很好,所以我們就打爆了。剁下郅支跟其他有名有姓的貴族的頭。最好是把頭戳在木棍上給那些野蠻人看,告訴天下人,敢侵犯我強大漢帝國的,雖然很遠我們還是會戰爆!)
說真的,皇上本人可能是看到這篇文章才知道「幹!什麼時候打仗我怎麼不知道?」
說得這麼振振有詞好棒棒,一副匈奴好恐怖的樣子,到底此時的匈奴人有多少呢?逃到中亞的匈奴人約三千餘名,為此,陳湯號稱調了四萬軍隊圍擊(號稱啦),才將單于斬首,真的好棒棒。
既然單于被斬首,朝廷也就算了,但隨即就被發現陳湯貪污了這次的戰利品,本來要問罪,但上層很會打點,有人給他說話,皇帝也就沒計較。
🔥 🔥 🔥 🔥
到了元帝死掉後,成帝(就趙飛燕的腦公)時追究責任,發現這王八蛋一時貪污一時爽、就一直貪污一直爽,抓起來本要殺掉,後來又流放。
但陳湯吃牢飯也不是一次兩次,他後來巴上了王太后的娘家,跟著吃香喝辣,受賄貪污無所不幹,甚至還很會跟人家打包票、贊成開發計畫炒地皮,說開發好了自己一定跟著搬,結果開發計畫失敗、他當然也沒搬家,就再次被抓起來流放,死在西域。
就這種王八蛋德行說的屁話,還真有人把它當成聖經一天到晚掛在嘴上,也是了不起。
華陽太后怎麼死的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我跟你分享「過好人生」歷史人物的第四位;第四位要呼應到過好人生的能力,叫做「創造意義的能力」。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關鍵不在於我們遇到什麼樣的事,而是在於我們怎麼樣對這些事情,進行更適合的詮釋。」這是我經常分享的一句話。
那所謂的「創造意義」,就是在這樣的處境底下,能夠無處不自得。
講一個更容易懂的,就像我平常很喜歡分享的,叫做「人生真正的境界,在於得意不忘形;而失意也不會變形」。
那到底我要挑選什麼樣的歷史人物,來呼應這樣的典型呢?到底是哪一位,他能夠不管自己的處境是如何,都能夠創造出屬於自己跟他人的意義?
那麼這一位,叫做「蘇東坡」、「蘇軾」。
我想呢,你可能都聽過他的詩詞歌賦,有一些東西已經一直到現代,都還朗朗上口的;像是他的《水調歌頭》裡面的這一句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那蘇東坡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呢?林語堂先生說,他是一個比秉性難改的樂天派,他是一個悲天憫人的道德家,而且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他同時呢,也是一個偉大的作家、畫家、書法家跟詩人;甚至於呢,他是一個很懂得生活的人、他更是一個美食家。
他有非常廣泛的興趣和豁達的胸襟,然而反觀他的一生,他其實是經常遇到挫折的;他起起落落的一生當中,他一直是遭到貶謫,而且漂泊不定。
然而他真正偉大的成就,不管是詩句的、美食的,還是他的事跡的;都是在於他最落魄的時候。
甚至於我們現在都還傳唱千古的,不管是《赤壁賦》啊,或者是《念奴嬌.赤壁懷古》,還是《定風波》。
這些東西都是他在最落魄的時候,他的詩卻寫得最好。所以呢,林語堂先生這樣子評價蘇東坡。
然而我們回到蘇東坡這個人,蘇東坡的名字叫做「蘇軾」。我們現在一般所稱的「蘇東坡」,是他被貶官到黃州之後才有的。
那個時候他40多歲,他幾乎是被陷害到差一點丟了性命,這一個最有名的案子,叫做「烏臺詩案」。
在當年啊,經過很多人的奔走求情,連太皇太后都出馬說話,他才能夠死裡逃生,於是被丟到黃州這個地方。
其實呢,如果是從這個時空切面來看,你很難想像這樣的蘇東坡,他在20多歲的時候,是當紅炸子雞、他是一個超級政治明星啊!
不管是當年的大官歐陽修賞識他,連宋仁宗看到他的考卷,都稱他做「未來的太平宰相」。可是你知道這樣的人,太早成名、太有才華,就很容易被嫉妒。
所以呢,有很多有心人士就陷害他,讓他離開了中央;而且在後面的皇帝,像是宋英宗、宋神宗的當政時期啊,更被很多的政敵不斷的暗算。
其實我想蘇東坡他會一直被暗算,跟他的為人也有關係,因為他是一個太開朗、太正直、太敢言的人。然後呢,他的才華、詩詞書畫,也都是非常厲害的。
同時呢,他自己也有治國的理想,勤政愛民又廉潔;所以不管他被貶官到哪裡,那邊的百姓就有好日子過。
那你知道,在一個政治風氣不太好的環境跟年代裡,這樣的人他能不能有活下來的空間,就說不定。
所謂的「不一定」呢,進一步來談,就包含他在宋神宗的時期,其實也被貶官;可是宋神宗本人其實蠻喜歡他,也很欣賞他。
認為呢,就算是唐朝的李白,有蘇東坡的才情,但是卻沒有蘇東坡的學問;覺得呢,蘇東坡是他們時代裡面的驕傲。
可是你要知道喔,矛盾就在這裡了,皇帝越喜歡你,這些小人就會越加大力道的陷害你;所以呢,蘇東坡的一生,可以說是不斷被貶官的人生啊!
剛剛前面提到的「烏臺詩案」,就是在宋神宗時代發生的。然而「烏臺詩案」也成為他生命,跟他的詩詞作品當中的分水嶺。
其實當年呢,他被貶到黃州之後,他既沒有官餉、也沒有房舍,那日子要怎麼過呢?還好啊,當地的地方官跟他的朋友,也對他不錯;於是找了個荒地,開始開墾。
蘇東坡他就率領全家大小,在這個山坡地上和荒煙蔓草之間,開墾啊、耕種啊…其實是很辛苦的。
但是他本人的心態卻還蠻正面的,在苦中作樂當中,把這個地方命名成為「東坡」;所以呢,才自稱叫做「東坡居士」。於是呢,後世像我們才會叫他「蘇東坡」。
他蓋在這個山坡上面有一個草棚,他常常在裡面畫雪景;所以呢,還把這個草棚取了一個很雅致、很浪漫的名稱,叫做「雪堂」。
那我們說喔,在黃州時期的蘇東坡,除了剛剛提到的《赤壁賦》、《定風波》之外,另外還有黃州的《寒食詩帖》,也是在這個時候創作出來的。
這個《寒食詩帖》啊,被認定是當代的第一名,而且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三行書」的地位。
那當然啊,雖然在神宗時代這麼慘,後來呢年紀很小的宋哲宗即位了,這時候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她就開始重用司馬光,這些舊黨的人士,她也把蘇東坡調回來。
但是蘇東坡沒有因為這樣子就苦盡甘來,因為不管是對於王安石的激進改革,還是對司馬光的守舊,他都不認同。
所以呢,他既不是新黨,也不是舊黨;他在兩黨之間都受到排擠。所以呢,在哲宗親政幾年之後,那個時候已經快60歲的蘇東坡,再被打壓,被貶到更遠的地方惠州。
然而就算是這樣子哦,他仍然是苦中作樂,在惠州的時期,他還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他這樣子一路被貶官的人生,一直到他死前的兩年,還被貶到現在的海南島。就是當年的儋州啊!當年的海南島,真的是荒地中的荒地。
他到了那個地方,仍然是沒有餉銀,也沒有房舍。可是呢,他到任之後就帶領當地的百姓,開始開鑿水井,建設了當地的水利工程。
所以呢,如果你對照蘇東坡的政治生涯,跟他的詩詞歌賦所呈現出來的,你會發現這一個人的反差真的很大。
換做回頭問問我們自己喔,如果你的人生一路是這樣子,你還有這樣的閒情逸致、你還有辦法轉換心情,去寫下這麼多流傳百世的文章詩句嗎?
而且我們知道喔,他留下的不只是文章詩句啊,我們現在對於很多饕客來說,很喜歡吃的「東坡肉」;也是他在黃州時期,留下來的美食成就。
因為黃州當地的豬肉非常的便宜,所以呢,蘇東坡就運用這個豬肉,用慢火清燉,然後加入醬油調味,而做出現在我們大家都很喜歡吃的「東坡肉」;就像有一句話,你可能也聽過叫做「無竹令人俗,無肉令人瘦」嘛!
所以如果從政治成就的角度來看,他跟我們前面談到的司馬懿,真的是一個很明顯的反差跟對比。
可如果回到人生的品質、主觀世界的價值跟意義,我想蘇東坡不管是他還活著的時代,或者是一直到現代,都是活得很有意義跟價值的。
多少時候,我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你可能就想起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尤其是當自己的人生失意、挫折的時候,可能你也會想到「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其實呢,在蘇東坡生命最困頓的時期,他卻沒有透露出這些悲戚的感受;他反而很樂觀的看待一切。
是不是再次說明了,關鍵不在於你遇到什麼樣的事,而是在於你把你遇到的事情,進行怎樣的詮釋?
所以呢,如果把蘇東坡的人生做一個總結,我可能會說喔「沒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開的生活」。而蘇東坡就是從苦難裡,開出的一朵花朵,儘管飽經風雨,但依然笑對人生。
如同他自己在晚年的時候,總結自己的一生,他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裡面你不會感受到他的悲憤,你反而會感受到,他就是這麼平淡的鋪成自己的過程。
然而在所有的過程當中,不管外界給他什麼壓力,他留下了絢爛的痕跡;還有他留下了,不管是對他自己的當代,還是對於後人,最重要的文化跟精神的遺產。
所以回到我們的「人生價值」,你要怎麼樣去創造出自己人生的意義?我很難跟你定位,到底要追求「世俗的成就」,還是要追求「精神的超越」?
它並不是絕對的二分法,也不是你、我想怎樣就可以怎樣。它可能比較多的是,當我遇到那些我不可控的處境的時候,我怎麼看待?我怎麼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跟價值?
或許你有可能像曾國藩一樣「創造結果」,你也可能像康熙皇帝一樣「創造出自己的生態圈」;你更可能像司馬懿一樣,透過很多正確的決定,而形塑出自己的成就跟功名。
然而不管你可能是誰,或者是你想成為誰?我都希望我們的心中,能夠保留下「蘇東坡的精神」~能夠在得意的時候不忘形,而失意的時候不變形;這才是我們創造人生意義的關鍵。
所以,到底要怎麼樣創造自己生命的意義跟價值?很期待你能夠透過【過好人生學】的學習,能夠幫自己找到「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堅定人生。
希望這一系列「過好人生」的歷史人物,能夠帶給你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做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我們這一系列談到的【過好人生學】,這是我的線上課程,很期待你的加入。
相關的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前進,一起過出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VxP6wFZ1fw/hqdefault.jpg)
華陽太后怎麼死的 在 《大秦賦》 呂不韋找華陽夫人“算賬” 威脅華陽夫人“別想阻攔我” 的推薦與評價
歡迎收看《風起隴西》https://bit.ly/3MYZkqB▷請訂閲:https://bit.ly/3fEWCXw▷歡迎分享觀看列表:https://bit.ly/3osi2uL▷《大秦赋》該劇講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