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號 關於生活專欄】
.
《蘋果日報》宣佈停刊,友人都說打開 YouTube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不談時事,只談風月,很多高質素、甚受歡迎的副刊影片,一夜間消失無影無蹤。若不是失去, 我們又何曾會發現,《蘋果日報》的兩大副刊 ——《果籽》 與《飲食男女》,對於香港人來說,早已入骨自然如一呼一吸,在難過日子給過我們滋養,在動盪日子給過我們娛樂?
.
有幸在《飲食男女》工作接近三年,那絕對是行內的木人巷,有讓人聞風喪膽的「鋤書會」;門口大剌剌的銷量排行榜;每天鞭策我們力臻完美。有同事試過做一期茶餐廳的封面,編輯隨便說了一句想要三十多個不同款式 「茄汁焗豬扒飯」退地,記者和攝影師便吃了足足一星期,為的是印在雜誌上只有鼻屎般大小的相片。
.
又愛又恨是對壹傳媒最貼切的形容,有時同舟共濟,有時同仇敵愾,很少人會單純說愛,有多少愛也有多少恨。 而說回《飲食男女》,那不只是一個要求員工做到最好的地方,那是一個,「只要你有做到最好的心,所有人都會奉陪到底」的傳奇,做好一件事不是最癲,最癲是,你說要咁咁咁做,上司又okay,好多人和你一起付諸實 行。我不肯定這種氣氛多少是因為哪一位老闆或高層促成,但是感謝黎智英老闆,是他堅信內容有價,建立了這個最後堡壘,給予員工資源進步、奮鬥和做到最好。
.
我於2018年離職,雖然沒有了全職員工的身份,但有幸受惠於非常風光的外判制度。供稿給《飲食男女》,並不像坊間一般傳媒,被動地等待公關 feed 料,或是見別家傳媒報甚麼就跟隊。我們都用上傳統的採訪模式——落街搵故仔。那幾年,我到過香港古老的醬園;也訪過碩果僅存的馬仔師傅,很多是親身去到工場,和他們真誠傾計,說服他們你不是一般的記者,你來自的機構,何等尊重和用心對待每個故事。
.
我每年都會去拜訪腐乳老字號廖孖記,他們一如既往地拒絕。有次無功而回,我一個人在佐敦的街上蹓躂,有點不甘心,「我就不信香港只有一家香港製造的腐乳」。 我不放棄,後來終於找到一位當時29歲、全香港最年輕腐乳師傅,給當時的總編輯讚賞。而那篇稿,也讓人更加認識香港製造的品牌。直至我去了別家媒體工作,也不忘這份做故仔的初心。
.
雖然《果籽》和《飲食男女》總是被喻為「世仇」,但一笑泯恩仇,《果籽》用心做內容的心態也是讓我歎為觀止。 所以,我看《果籽畢業了》一片,還是會看到潸然淚下。
.
影片尾段,一位記者說到哭起來,她說,他們可以做到再好的稿,都是因為有一個這麼自由去發揮的平台,他們真的很想「賴死唔走」。是的,像黃子華於 2003 年無炭用棟督笑說結構性失業,「我果行畀人炒咗」,往後到哪裏,才找得到這麼自由發揮的樂土?
.
——〈我果行畀人炒咗〉
莫坤菱
.
七月號《藝文青》已上架,可在7-11便利店、OK便利店以及各大書報攤購買。
.
#莫坤菱 #專欄 #關於生活 #藝文青7月號 #藝文青 #asartisticasyou
菱傳媒 老闆 在 信傳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東元父子的經營權之爭,外界似乎可以拉板凳(老闆雞排要切不要辣)再看個好一陣子啊…🤔🤔
#菱光 #黃育仁 #東友 #東安投資 #東元 #聯昌 #黃茂雄
⭐️掌握更多訊息,快加入信傳媒Telegram:https://is.gd/a5lUNM
👉逆轉!高院判台塑越鋼村民可在台提告求償 王文淵、王瑞華等13人列被告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6839
菱傳媒 老闆 在 BENJAMINSE7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鏡週刊不是只有八卦新聞可以看的(雖然我們也看XD),有時候多點耐心、用不同的角度去瞭解,自然會看到更多受用的訊息
有次與一個音樂人聊天,聊到她完全不看任何漫威系列的電影,一部都不想看:那就是超人打來打去、誰輸誰贏的電影,沒興趣耶
其實就這樣錯過很多呢!
閱讀什麼、成為什麼。成為一個有更有溫度的人,儘管是有菱有角的,也不會枉費在這個世上走一遭過。
再見。南門市場
台北「南門市場」將於10月6日晚間7點熄燈關門,市場店家陸續搬遷進駐位在杭州南路的南門市場中繼站,預計10月17日試營運迎客。《鏡週刊》記者採訪紀錄下老市場最後身影,多位老闆們表示雖然不捨,但是期待3年後回家,繼續一起傳遞傳統食物的味道。
市場一樓的乾貨熟食店鋪,一格一戶地捱著陳列外省味濃厚的食材,讓市場空間重現5、 60年代的眷村氛圍,隨著拆遷重建的時間倒數,百年市場就要沒入歷史,好似逐漸消失的眷村身影。傅培梅的女兒、烹飪老師程安琪年少時跟著母親傅培梅穿梭南門市場,這裡的每幕場景都是思念,在她心目中,「南門市場是媽媽的市場」。
鏡食旅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MediaF...
鏡傳媒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