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斯的殞落 | 盧斯達 on Patreon】
一則相機界的訃文,奧林巴斯將相機業務賣給「日本產業夥伴公司」(JIP),正式退出相機業務。JIP早前也接收了 Sony 的 VAIO 手提電腦業務,現在 VAIO 也重返市場,賣 made in japan 和日本工藝。OMD的相機和鏡頭,將來不是沒有重生和繼續發展,然而 Olympus 的相機之路,肯定是劃上休止符。
就像 Nokia 一開始是造紙廠,之後才成為手提電話一哥;Olympus 以相機開始,最終轉營為醫學內窺鏡市場龍頭,消費型相機現在只佔整個集團 5% 生意。令人無限唏噓。攝影是我的減壓活動,相機則是引出了自己的收藏癖。2016年大選之後,香港政治有相當改變,我就開始玩菲林攝師,幫助自己分神。各種大小的相機都玩過,漸漸就到了發燒友的地步。
菲林器材當然是從二手市場網羅,不同年份和牌子的器材就此在手中流轉,也研究了不少。 Olympus 的設計理念,由30年代開始到今日,都是求小巧精緻。當時最小巧的 35mm 菲林機,應該是萊卡的M機;後來 Nikon 在60年代把心一橫放棄了 rangefinder 系統,推出了石破天驚的單反機 F1 重新開始。50年代韓戰爆發,很多西方記者到達韓半島,又從旁邊的日本輸入了 Nikon,很多人發現原來日本人的相機鏡頭都很好用,而且比萊卡便宜,就開始了日本征服全世界、擠下德國成為一哥的歷史。
Olympus 也推出單反,在功能上毫不妥協,但設計得更小巧。一開始相機也叫做 M,但因為跟萊卡撞名,之後改為 OM。M 字取自設計師「米谷美久」之名。現時二手市場的菲林相機,萊卡機鏡當然最有價有市,之後是 Nikon ,Canon 好像不入流。Olympus OM系列,仍有不少交投,可見經得起時間考驗。OM1、OM2、OM3我都擁有過,放在手裡,是金屬的冰冷感,重量剛剛好,尺吋小得驚人,多數快門都可以去到 1/2000。光學上,Olympus的鏡頭和玻璃也是不得了,就算是1.2大光圈,都是小小的,帶在身上沒有一點負擔;在二手市場還有一支 90/ f2 很受追捧,因為小、中焦距大光圈,還有很強的微距功能。
後來 Nikon 和 Canon 開始了自動對焦單反,之後數碼化,德國的萊卡已經不行了;Olympus 就繼續想把相機造小。於是他們開始搞小尺吋 sensor 相機,但可以換鏡。類似的思路在菲林年代已經有,就是半格相機,也成了一個系統。為了小,為了設計,他們把事情做到極致。後來出了一個叫 4/3系統 的單反電子相機,有人今日也追捧,因為數碼相都有一種叫「OM藍」的色彩,其實是因為 CCD 感光器的顏色特別像真。
再之後,連反光鏡也取消,直接用 sensor 接收資訊和取景。所以近年流行的無反,是 Olmypus 主導的工業創新。之後 Sony 做大了,就一直到現在,Nikon 和 Canon 最終也要向這個風潮妥協。電子化之後的 Olympus,我也擁有過幾部。雖然畫質沒有全片幅好,但相機真是很小,而且機內防震是所有牌子最好,手持都可以拍到夜景 light painting。還有他們的相機手柄設計,真是非常舒服。
相片立體感,頗大程度是取決於感光元件大小,Olympus 沒有做全片幅,怎麼拍都很難拍到全片幅的感覺;但相機就好像人際關係,你的朋友親人父母,也許都不是最好,但相處下來順心與否,又不是參數能完全決定。最後發現自己很多喜歡的相片或者瞬間,都是用小相機拍下來;一向都知道 Olympus 的營業不好,但也會用,就好像看著愛人在病床上慢慢病死,到真的死了,內心是解脫也唏噓。
關於相機品牌之死,市場越來越小,其實也沒甚麼好說,因為手提電話;但作為一個喜愛 J 相機的發燒友,我不恨電話,因為這個時代,也許是攝影最普及的年代,是人類最能夠玩遍所有形式攝影的年代。相機是攝影嗎?肯定是;嚴肅的大相機,又是另一種體驗;菲林還沒死,你還能玩35mm、中片幅,甚至大片幅,能體驗一百幾十年前那些攝影師在做甚麼,是一種穿越歷史的鎮靜,還有即影即有……據說連濕版攝影都可以試到。攝影由化學、機械和玻璃,慢慢涉及半導體、演算法、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令人著迷的人類器物/技術史。
然後可能千百年之後,就算人類滅亡,很多年之後的智慧生物可能在泥土裡發現一部1960、70年代的精密相機,牠們也會驚嘆人類文明曾經勝利過。像鐘錶一樣,現在要看時間,有很多方式,但陀飛輪不是用來給你看時間,而是純粹工藝的勝利,是機械文明最後的餘輝。
【訂閱我活躍中的 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萊卡拍立得二手」的推薦目錄:
- 關於萊卡拍立得二手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萊卡拍立得二手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萊卡拍立得二手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萊卡拍立得二手 在 [徵/全國/二手] leica sofort 拍立得- 看板DC_SAL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萊卡拍立得二手 在 拍立得/ LOMO 相機討論/ 二手交流- 酷玩俱樂部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萊卡拍立得二手 在 杰運汽車糾紛(第9頁)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萊卡拍立得二手 在 周末的游乐园- 徕卡拍立得Leica SOFORT - YouTube 的評價
萊卡拍立得二手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奥林匹斯的殞落 | 盧斯達 on Patreon】
一則相機界的訃文,奧林巴斯將相機業務賣給「日本產業夥伴公司」(JIP),正式退出相機業務。JIP早前也接收了 Sony 的 VAIO 手提電腦業務,現在 VAIO 也重返市場,賣 made in japan 和日本工藝。OMD的相機和鏡頭,將來不是沒有重生和繼續發展,然而 Olympus 的相機之路,肯定是劃上休止符。
就像 Nokia 一開始是造紙廠,之後才成為手提電話一哥;Olympus 以相機開始,最終轉營為醫學內窺鏡市場龍頭,消費型相機現在只佔整個集團 5% 生意。令人無限唏噓。攝影是我的減壓活動,相機則是引出了自己的收藏癖。2016年大選之後,香港政治有相當改變,我就開始玩菲林攝師,幫助自己分神。各種大小的相機都玩過,漸漸就到了發燒友的地步。
菲林器材當然是從二手市場網羅,不同年份和牌子的器材就此在手中流轉,也研究了不少。 Olympus 的設計理念,由30年代開始到今日,都是求小巧精緻。當時最小巧的 35mm 菲林機,應該是萊卡的M機;後來 Nikon 在60年代把心一橫放棄了 rangefinder 系統,推出了石破天驚的單反機 F1 重新開始。50年代韓戰爆發,很多西方記者到達韓半島,又從旁邊的日本輸入了 Nikon,很多人發現原來日本人的相機鏡頭都很好用,而且比萊卡便宜,就開始了日本征服全世界、擠下德國成為一哥的歷史。
Olympus 也推出單反,在功能上毫不妥協,但設計得更小巧。一開始相機也叫做 M,但因為跟萊卡撞名,之後改為 OM。M 字取自設計師「米谷美久」之名。現時二手市場的菲林相機,萊卡機鏡當然最有價有市,之後是 Nikon ,Canon 好像不入流。Olympus OM系列,仍有不少交投,可見經得起時間考驗。OM1、OM2、OM3我都擁有過,放在手裡,是金屬的冰冷感,重量剛剛好,尺吋小得驚人,多數快門都可以去到 1/2000。光學上,Olympus的鏡頭和玻璃也是不得了,就算是1.2大光圈,都是小小的,帶在身上沒有一點負擔;在二手市場還有一支 90/ f2 很受追捧,因為小、中焦距大光圈,還有很強的微距功能。
後來 Nikon 和 Canon 開始了自動對焦單反,之後數碼化,德國的萊卡已經不行了;Olympus 就繼續想把相機造小。於是他們開始搞小尺吋 sensor 相機,但可以換鏡。類似的思路在菲林年代已經有,就是半格相機,也成了一個系統。為了小,為了設計,他們把事情做到極致。後來出了一個叫 4/3系統 的單反電子相機,有人今日也追捧,因為數碼相都有一種叫「OM藍」的色彩,其實是因為 CCD 感光器的顏色特別像真。
再之後,連反光鏡也取消,直接用 sensor 接收資訊和取景。所以近年流行的無反,是 Olmypus 主導的工業創新。之後 Sony 做大了,就一直到現在,Nikon 和 Canon 最終也要向這個風潮妥協。電子化之後的 Olympus,我也擁有過幾部。雖然畫質沒有全片幅好,但相機真是很小,而且機內防震是所有牌子最好,手持都可以拍到夜景 light painting。還有他們的相機手柄設計,真是非常舒服。
相片立體感,頗大程度是取決於感光元件大小,Olympus 沒有做全片幅,怎麼拍都很難拍到全片幅的感覺;但相機就好像人際關係,你的朋友親人父母,也許都不是最好,但相處下來順心與否,又不是參數能完全決定。最後發現自己很多喜歡的相片或者瞬間,都是用小相機拍下來;一向都知道 Olympus 的營業不好,但也會用,就好像看著愛人在病床上慢慢病死,到真的死了,內心是解脫也唏噓。
關於相機品牌之死,市場越來越小,其實也沒甚麼好說,因為手提電話;但作為一個喜愛 J 相機的發燒友,我不恨電話,因為這個時代,也許是攝影最普及的年代,是人類最能夠玩遍所有形式攝影的年代。相機是攝影嗎?肯定是;嚴肅的大相機,又是另一種體驗;菲林還沒死,你還能玩35mm、中片幅,甚至大片幅,能體驗一百幾十年前那些攝影師在做甚麼,是一種穿越歷史的鎮靜,還有即影即有……據說連濕版攝影都可以試到。攝影由化學、機械和玻璃,慢慢涉及半導體、演算法、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令人著迷的人類器物/技術史。
然後可能千百年之後,就算人類滅亡,很多年之後的智慧生物可能在泥土裡發現一部1960、70年代的精密相機,牠們也會驚嘆人類文明曾經勝利過。像鐘錶一樣,現在要看時間,有很多方式,但陀飛輪不是用來給你看時間,而是純粹工藝的勝利,是機械文明最後的餘輝。
【訂閱我活躍中的 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萊卡拍立得二手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盧斯達:買中國製鏡頭,就能打贏貿易戰嗎 | SOSreader】
工聯會議員 #陸頌雄 突然妄議中美貿易戰,說自己作為攝影愛好者,一直希望用上「優質自主國產品牌」的器材,並且以 #Laowa MTF 7.5mm F2這支鏡頭作為例子,說中國製造也趕上來了,做到連日本原廠都做不到的高質素,「我們中國現在也有爭氣嘅自主品牌」。
鏡頭的確是不錯的
碰巧我對於攝影器材也略有研究。關於這個鏡頭的質素,陸頌雄說得沒有錯。Laowa是一個中國光學品牌,近年出產了不少質素不錯的新鏡。Laowa的專長似乎是做廣角鏡,有幾支設計給不同鏡頭接合的超廣角鏡,而且標榜Zero-distortion,零變形。
廣角鏡設計其中一個困難之處,是控制影像被壓縮之下出現的畸變。例如Laowa另一隻廣角鏡LAOWA 15MM F/2 FE ZERO-D,是給Sony的全片幅無反相機使用,在不少外國評測網站,確實獲得好評,大多數認同這類鏡頭銳利足、變形小。
MTF 7.5mm F2和上面的FE 15mm廣角鏡,市場定位類似,就是專注於異常大光圈的廣角鏡。MTF鏡頭的對像是Panasonic和Olympus的M43/MTF機身,由於這兩家相機使的感光元件較小,所以所謂的7.5mm在實際使用,其實是等於15mm。在一些評測之中,這隻鏡頭也是質素佳,性價比高,「不輸原廠」。
其實Laowa不算特別便宜
但Laowa並不是一間「具完整規模」的光學公司,正如中國也從來沒有完整構成一條產業鏈。我就說鏡頭好了。研究Laowa的產品線,你會發現它主要是做廣角鏡,另外也有個別的超微距鏡頭。即是說,她將資源集中在某些產品,填補市場上的特定位置。而Laowa現在可買到的,都是手動對焦鏡,不設自動對焦,亦沒有長焦、中焦產品,估計是在這些關節,原廠已經落了子,沒有太多可以進入市場的空間。
Laowa在攝影圈子風評的確不錯,但其實並不是真的太便宜。Laowa MTF 7.5mm F2賣3500元(官網資料),但其實是因為MTF鏡頭本身就比全片幅鏡便宜,這在「原廠」Panasonic和Olympus的產品定價也是如此。這兩家公司的原廠廣角鏡,是有自動對焦模組的。不過Laowa的殺著是做到F2.0大光圈,而一般的廣角鏡最大也就F4左右。
可見Laowa並不真的是打價格戰的品牌,而是主要打「分眾行銷」(Segment Marketing)。如果說以便宜見稱的中國光學產品,「七工匠」就真的稱得上便宜,產品線也更廣泛,由廣角至人像鏡都有,不過光學質素就比較參差。
問題是整體產業鏈的圖畫
其實在德日廠商之前,Laowa並不失禮,但陸頌雄想說的其實是愛國和貿易戰。「打贏貿易戰,國人自強不息,堅持自主創新,撐起優質國貨!」歷史上每一次中國人要抵制X國貨,其實都沒有成功過。尤其是攝影愛好者對這個產業結構,就更應心知肚明,中國攝影人不可能用市場力量來反美。
首先就是相機和鏡頭的製造商,主要是德國和日本,美國沒有參與很多。美國尚且也沒形成相機工業﹗中國人就算是反日示威,也拿著日本相機出去拍攝「社運現場」,反日尚且如此,何況反美。在相機鏡頭的領域,亦根本沒有反美的位置。
另一方面,中國又怎樣自主創新?就算焦段不齊全,光學水平不足,鏡頭尚且可以忍著用中國貨,那相機本身呢?主流的數碼相機,六七家都是日本企業,萊卡是德國製造,還有最重要的感光元件——早期還有美資的Kodak,現在幾乎壟斷在日本的Sony手上,其他人大廠都是用她的。
另一家能夠自主研發和產生的,是Canon;具生產能力的還有Samsung,在早年其實她有涉足相機業務,但前些年退出市場,但感光元件製造能力還是有的。最近就有市場傳言,講富士的感光元件未來可能轉由Samsung製造。總之,這個產業的機要,若不是靠偷和搶,很難突然趕超,看電腦晶片就知道。但如果你想靠合資或組裝來偷技術,今時今日美國乃至世貿不會放過,而且廠商也可以加緊將廠房搬到泰國、越南、印度……
最後就是鏡頭本身。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沒可能不知道德日鏡頭的厲害之處,建基於長年的歷史和工藝,不是灑錢就可以做到。例如德國的Voigtlander,開業歷史最早可以追到1756年,之後經歷幾次易手。它在19世紀和20世紀所製造的相機和鏡頭,今日仍然是二手市場的奇貨,裝上菲林仍然可以拍出令人驚異的影像。
然後歐洲又有一堆自己的遺產。瑞士有Alpa、Kern、法國有Foca、Angenieux……一堆品牌的鏡頭到了幾十年後,還有人使用、收藏和買賣。德國的萊卡、蔡斯就更不用說了。
蔡斯在德國戰敗時,遭美國和蘇聯軍隊洗劫,前者將機械和專家移至西德,剩下的就落入蘇聯軍隊手中。後來蘇聯靠這些爛飯殘菜,也革新了該國的光學技術,出產了一系列高質山寨貨。蔡斯隨德國分裂亦一分為二,但兩家公司還是領先世界。例如東德蔡斯以「Carl Zeiss Jena」出產的鏡頭,幾十年歷史,裝在現代的相機裡,還是驚人。這樣的鏡頭我也有一些。摸著這些工藝品,你會不禁喚發一陣思古幽情。一分為二之前的蔡斯,水準究竟有多高?
山寨德國起家的日本光學,其實是投入了軍事資源來發展。例如Canon和Nikon光學事業,與日軍的炮艦瞄準儀、望遠鏡、狙擊槍部件等軍事訂單很有關係,之後輾轉為民用,才如此順利。中國欠缺這個機緣和歷史,二十世紀這個黃金時期,中國不是在內戰、搞共產主義,就是在初級的勞工密集階段,沒錯在以前(例如文革時期),中國也做一些機械單反菲林相機,但很難跟高端的光學工藝沾得上邊。進入電子時代之後就更難。
上面說那麼多歐日品牌的光輝史,是想強調品牌在這個升級換代、產品周期悠長的市場之中,品牌聲譽非常左右消費者。如果是手機,不用蘋果,也許有時用下華為,分別不大,反正你一兩年就會換機。但相機和鏡頭卻不是。如果你要投資很多錢,你會選擇歷史悠久的品牌。光說鏡頭,你不會想鏡頭幾年之後就脫鍍膜、離膠、霧化、對焦偏差之類。你不那麼輕易給新品牌機會,新興的後來者Samsung也是這樣心灰意冷離場。而相機行業的公司的聲譽,動輒就要以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建立。
市場既然打不開來,就算中國有工業產能、精密技術,生產出來還是要有人買。如果市場已經被分完了,你再投入更多,都不會有甚麼收獲。
每個攝影愛好者都會有一堆器材,好像皇帝翻牌子,夢寐以求的,總是那些萊卡、蔡斯、原福、經典老鏡老機;電子時代,就是那些越見精密的日本機。中國製的,都會翻一翻的,但不會是日常飲食。等於久不久食一餐麥當勞,小食多滋味。
在親中陣營中,我就覺得Leica迷鍾樹根老實得多,雖然我不懂欣賞他拍的相片,但他用花掉的錢來投票,宣揚了人望高處的天性。陸頌雄的防潮櫃裡,有多少中國自主品牌的器材呢?這顆Laowa MTF 7.5mm F2,恐怕是很快被冷落的華妃,臨幸幾次之後,你便知道,還是和妃跟德妃好。
-------------------------------------------------------
訂閱連結:https://lihi.cc/8q0JP/dadazim
萊卡拍立得二手 在 拍立得/ LOMO 相機討論/ 二手交流- 酷玩俱樂部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舉凡與拍立得相機跟LOMO相機有關,不論品牌種類皆可在此討論,僅接受個人換機拍賣,並標明售價。 請勿販售壞掉的相機,或是單價過高的相機與相關週邊,亦不接受店家或 ... ... <看更多>
萊卡拍立得二手 在 杰運汽車糾紛(第9頁)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我想問Lexus原廠有保證買回過保二手車嗎? 看來老闆又有題材可以拍影片了。 15. ... <看更多>
萊卡拍立得二手 在 [徵/全國/二手] leica sofort 拍立得- 看板DC_SAL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欲修改標題,請按大寫T。欲修改內文,請按大寫E。
嚴禁隨意的刪文重po,否則一律以板規手動置底的罰則來處理。
=============== 以上(包括本行)請在閱讀完畢後按 ctrl+y 刪除 ===============
【物品內容】
leica sofort拍立得
【希望價格】
不超過10000
【詳細說明】(在此對要求的物品做詳細說明)
顏色除了白色以外都可,品項好有優先
須完整盒裝、原廠配件、告知購買來源
【交易地區】
5/20.21台北可面交,其餘雲林、台中面交
【聯絡方式】(請務必填寫)
Line: qaws74109 請帶照片私訊我 感謝!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8.137.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C_SALE/M.1684244288.A.61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