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主熱愛科幻故事,特別是其世界觀。所有當代描繪未來世界的科幻故事,都有著獨特的魅力,不管是《未來總動員》對於病毒滅世和時空旅行的幻想,《駭客任務》對於網路、AI和靈魂的反思,還是《關鍵報告》中那套如夢似幻的犯罪預知系統。但這些作品即便是有些年代的小說,卻也是當代創作者用著當代社會所熟悉的視覺要素,重新打造而成的未來世界。
我一直很好奇,過去的人如何幻想未來?
1887年,美國作家愛德華貝勒米,出版了一本小說《looking backward》,敘述了1887年的主角因為意外沉眠,直到公元2000年才甦醒的故事。在這個世界觀中,所有企業都因為資本主義而最後結為一個龐大無比的公司。國家因此變作極致追求公眾利益的效率運作組織。不同於維多利亞時代的黑暗,這個世界沒有失業,所有人都能有效學習,也能獲得相對公平的升官制度。在該世界觀中的波士頓,有著綿延數公里的林蔭大道,也有整齊劃一的建築物,世界也不再有實體貨幣,整個世界是白色明亮的。除了貝勒米之外,英國著名的工藝美術運動者,威廉莫里斯,也曾出版一本《天外之音》,形塑出帶有社會主義氛圍的未來世界。
上週末,因為與朋友相約中山站,因而興起想去附近田園城市書店晃晃的念頭。很幸運的在書店中,找到一本便宜打折的回頭書《我們夢想的未來都市》。這本書由兩名作者建築評論家五十嵐太郎與建築記者磯達雄交互而寫,「建築評論」與「科幻文本」穿插編排而成。除了討論萬國博覽會、太陽之塔和柯比意之外,同樣也穿插著討論《二十世紀少年》、《AKIRA》和CYBERPUNK世界觀。
從簡介上的介紹,本以為是個小品有趣讀物,翻了幾頁以後發現這本書真不是普通的難,也難怪會打折後放在回頭書區,久久還沒人將其帶回家,反正讀完肯定沒問題,懂多少是另一個問題XD
齋主撰寫這篇文時,發現文章前段所說的愛德華貝勒米《looking backward》,今年竟然也出版了中文版小說。看來有機會也該找來翻翻,看看1887年的人,對於2000年世界的幻想是甚麼。
說到這裡,我憶起初次觀看《銀翼殺手》時的過往。我記得約莫是在2010年左右時首次觀賞這部電影。這畢竟是1982年的電影,描繪的世界觀是2019年的洛杉磯。但畢竟已在2010年的我,對於仿生人、飛天汽車等設定,著實有些驚訝於過去科幻作家對於科技發展的樂觀。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1984年的《魔鬼終結者1》,於最初期的設定中,阿諾所扮演的T-800終結者,它的記憶體容量是8GB,這個當年看來是天文數字般的巨大。
只不過今天看來,8GB的記憶體連《Cyberpunk 2077》都跑不動就是了。
不知是否為我的偏誤,我們對於未來世界的想像,似乎都遠比現實樂觀太多,忽略了社會進步時存在許多阻力XD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