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智慧治理應實虛並進
/文 三民惟新 陳柏惟
本週高雄市民政局發布新聞稿,指出高市府推出的里政 APP 服務成績亮眼,其提供公佈欄、實務共享、手機推播等 18 項服務、兩個月服務 1.5 萬件、註冊人數 6500 人,並有舉例有 3 位里長相當滿意。
我身為資訊相關產業、在製片工作運用科技六年有餘,長期關心城市智慧治理、雲端市政等,以下,就智慧治理的實行及里政 APP 的推廣成果,我提出一些疑問及建議:
首先,6500 人註冊與 1.5 萬件的案件服務,顯示每人案件需求約在 2.3 件、由於推行里政 APP 應是以所有市民使用者為目標,以高雄三民區為例,2016 年投票人口約有 28 萬人,假設推廣率到了 30% 會有 8.4 萬個使用者、按比例來算,每個月有 9.66 萬服務案件,而三民共有 86 個里,若以每個月三十天計算,每天則有 37 個案件要服務(但這還只是推廣率 30%)。
對於所謂鼓勵社會參與,可能導致「越多人使用會造成里長越大的負擔,進而影響服務品質」。
實際走訪各地得到訊息是,有些使用者在公所里長的邀請下註冊,但從未使用,因對功能不了解,另就是有部分在野里長從未出現在教學課程中,造成該里里民就算下載也沒人服務,最後使用者習慣部分,打個電話或走出門就可以與里長碰面,上網登記案件反而造成麻煩。
我建議,民政包含的政府、里長、市民三方都應參與,才能讓里政更好,且應「虛實並進」,而身為市議員參選人,我有以下兩點建議:
1️⃣ 公設佈告欄:
各地法規中,高雄佈告欄由區公所徵求民間團體出錢維護、可張貼廣告;台北則是區公所編列預算、廣告要經審核。筆者認為,具公益性質與社會參與的佈告欄應優先設置各里中的學校、公園、活動中心等公有地,若無則可和鄰近里共享。實體公佈欄應顯而易見地出現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而非像現在都在里長家,進而造成所謂現任優勢。
2️⃣ APP應定位為輔助工具
我認為,高雄市里政APP設計別具企圖心、內容包山包海,但使用者習慣未建立的情況下,或許可先配發國產平板,若無則應簡化至手機可簡單操作,因此應先專注單一或純顯示的功能如排程或待辦清單即可。若使用上反而增加里長工作量,將造成里長建議里民不要使用,更是事與願違。
綜合上述,若我未來進入市議會後,將推動公設佈告欄和公共建築、大眾運輸網(包含公車站點、候車亭)結合。所謂「#智慧治理」,並非將所有東西都電子化、市民都用手機上網才叫智慧,而是市府要善用數據調研、妥善運用各種媒材傳達資訊,並鼓勵市民參與、照顧到高雄的全體市民。
如此一來,除了使用的便利性、廣泛增加參與人數、從最基層行政單位編制上,將可避免前列現任優勢與在野抵制,更能看出里長對於所謂里政的公共性與里民感受,讓有心做事的里長可以真正為民服務,選上就不見的里長也會更容易被發現,強化人民對政治的信心。
✦ 新選舉文化的制度想像?
我認為,此作法未來還可進一步運用在選舉規範上,規定每位參選人版面平等大、並禁止在佈告欄以外的地方大肆張貼廣告,改變目前選舉需花大錢的扭曲現象!
#智慧治理 #雲端市政 #選舉文化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