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明報的公開信》
總編輯先生大鑒,
得悉 貴報於2021年5月14日刊登一篇湯家驊先生的文章,內容與事實不符,《明報 》不加查證原文照錄,有負讀者信賴。
詳情本欄已於上一篇文章《湯家驊亂丟書包》詳細解釋,於此不贅,但明報讀者甚多莘莘學子,每篇文章內容是否事實豈能馬虎苟且?
若誤人子弟,該當何罪?
希望 貴報澄清以下幾點:
1. 該文提及意大利羅馬「多利亞.潘菲利(Doria Pamphili Palace)私人博物館, 有一幅卡拉瓦喬早期名叫《徬徨埃及中》的名畫。」
經探子回報,該博物館並沒有卡拉瓦喬(Caravaggio)一幅名叫《徬徨埃及中》的作品。
編輯先生,如果有作者投稿明報,描述他「在巴黎羅浮宮,站在達芬奇名畫《蒙羅麗莎的哭泣》 前面大半天…… 」明報也會在文末加上註腳(編按:蒙羅麗莎的微笑)吧。
2. 湯家驊先生所用的油畫配圖,名稱為“Rest on the Flight into Egypt” ,西班牙文“Descanso en la huida a Egipto”,意大利文是“Riposo durante la fuga in Egitto”,本身屬於文藝復興時代的其中一個創作系列,無論英文、西班牙文或意大利文, 重點都是描繪聖母和聖嬰「休息、 恬靜、平和」。
其中尤以有天使出現的畫作,用意就是要突顯那份悠閒。
本欄收到一位讀者留言,指出定必是有人走馬看花之際,將導遊口中的flight字誤聽為fright(下圖),然後亂丢書包,弄出天大笑話!
3. 編輯先生可否指點一下,什麼人可以「呆呆地坐在這幅畫前面大半天」?
附圖(右上)就是博物館展示該油畫的現場照片,莫非席地而坐乎?
寫作時的行文用字,當然可以略加修飾, 任何人也不會深究「大半天」是否真的有幾個小時,但總不能與事實脫節。
明明是「站在校長面前」,扭曲為「坐在校長面前」,意思就有天淵之別。
最後,希望《明報》向讀者(尤其是學生)釐清該文章內容屬真孰假,以保持《明報》一貫的認真形象。
不才
李懂媽
(上文如有錯漏,敬希指正,本欄將會收回並致歉)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的網紅林郁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籠罩下得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展覽訪談 文/林郁晉 晏起之晨、失眠之夜,挾著日常的無奈與焦慮溶進意識之中,入夢。 我們指認各種房簷的形狀、街角轉折的摺痕,回到躲避外界棲身之座標,看著各個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遊走,並與...
蒙羅麗莎的微笑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藝文冷知識】出自達文西手筆的《蒙羅麗莎》舉世聞名,即使不懂藝術也一定有所聽聞,其中最耐人尋味的,就可算是「她」那神秘的微笑﹐到底是不是真的在笑?曾經有學者就利用「她」的笑臉作為調查主題,透過實驗從觀者的結論中找出答案:https://bit.ly/3haUB8C
---
《明周文化》推介:
香港人平均每周工時中位數是44小時?
https://bit.ly/3vB0n7t
香港人每月入息中位數是......
https://bit.ly/3nQcsmp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蒙羅麗莎 #達文西 #蒙羅麗莎的微笑 #五月藝術月 #我就是我
蒙羅麗莎的微笑 在 容羨媛 - Fi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睇啲咁少女心嘅展覽梗係要搵返個少男,細佬扮蒙羅麗莎的微笑係好笑嘅☺️!家姐唔好唔開心,等你測完驗考完試再同你睇過!
#fraserchan #花灑哥 #蒙羅麗莎的微笑
#MOSTownSanrioChristmasGalleria
@ MOSTown 新港城中心
蒙羅麗莎的微笑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籠罩下得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展覽訪談
文/林郁晉
晏起之晨、失眠之夜,挾著日常的無奈與焦慮溶進意識之中,入夢。
我們指認各種房簷的形狀、街角轉折的摺痕,回到躲避外界棲身之座標,看著各個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遊走,並與無數陌生人隔牆並肩而坐。
1970年代,台灣興起了都市主義,揮別了農業家園的景觀,在擁擠的都市裡生存相對壓抑的。都市其意義不僅是建築摩天之高,更在於它擁有改變原有地景的樣貌、居住的型態、人際關係的孤獨與疏離及日漸複雜的社會議題。在資本世界所圍繞下的我們成為一種部分配合的零件化角色,然,自由主義的建構也不斷提醒著自身的主體性,視為一個完整之重要。如此衝突矛盾,拉扯出極大的不安與困惑,聳立且不斷將外部世界的混亂吞噬折入體內,心中一股始終趨不散的憂愁不斷盤旋,只能回到屋內,安全無他者之地,盡情地咧嘴吐舌、搔首弄姿,卻揮之不去籠罩而下的巨大哀愁。
夜晚,望者前方不遠處,無數個大樓的窗口閃爍著各種彩燈,凝望那如夢幻泡影之光,心甸甸地總在腦際回望那些不願想起的事,就如:「我是誰」這樣無奈的提問,總在那無人的夜晚裡晃頭晃腦地想起。到底我們應以何種角色的姿態與世界共存,同時又保有自身主體性之完整成為我們的必經之問。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一展將透過八位藝術家的作品,試圖呈現籠罩於都市之下的人們,因在認知上矛盾的情緒,所產生出對於自身主體該已何種姿態與世界共存的提問。
鄭爾褀 poeple
作品回應台灣1970後逐漸告別農業景觀進入都市主義的現象,精準描繪出現代人們所熟悉的都市日常景象。百萬人共同生存於一個地方,即便物理距離上是如此緊密,對於彼此的認同卻是絕對的疏遠。
鍾知庭 我在你左右
作品透過男性畫外音的說明及影像內某種角色扮演的刻畫,呈現都市之中的人們彼此試圖相伴,吐露內在確切的想望,最終卻淪為某種喃喃自語,或溝通的徒然。
吳伯賢 有著蒙娜麗莎微笑的猩猩
藝術家透過猩猩作為在都市正常運作之下的奇觀(不正常)呈現。回應在都市興起的治理實踐下與自由意識之間的衝突,將人們日常存在於可行介入操作和不可行介入操作之間的矛盾或內在限制放大。
王鼎曄 人-人
試圖回應高度競爭的社會中,人們在有限的資源分配下時會不慎擠壓到他人,與此同時又要維護完好理性的生存空間,作品精準刻畫出人們相處時某種不成文的特殊距離。置身於當下的人們該如何找到屬於自身主體最佳的生存姿態成為作品最大的提問。
蔡傑 塵埃落定時
作品試圖呈現人們躁動的拍打著看似可能逃離的出口,而所謂的出口是否真實?又或只是內在狂放無法平心的感受的妄念?回應都市裡看似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們內在的哀愁。
黃彥超 1.2.3魚你躲好了沒?
作品將魚缸中的觀賞魚比擬困於都市裡人群的樣貌。耀眼奪目的彩光、極度刺激性的感官饗宴,試圖呈現人們短暫逃離內在的不安及困頓,回應人在自身主體性的建立後所產生的完全排他性及強烈的孤獨感。
黃淑蓮 Sometime i found myself floating and sinking down once in a while
作品回應在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所產生的極大矛盾中內在強烈的衝突不斷,將人們心底不斷自我反問的不安情緒描寫深刻。該如何明確知道自身定位及最佳舒適的姿態為何?及「我是誰」成為最大的提問。
陳嘉壬 甜水
作品是藝術家前往東南亞駐村後,試圖反思城市之於農村兩地的人們對於生存的想像及美好生活的概念竟是如此不同。回應社會所建構於我們的未來想像,是否未必如此明確或真實,只是某種模糊失焦的指向。
-----------------------------------------------------------------------------------------------------------------------------------------------------------
【籠罩下得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
日期 Date|2021/08/0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TgqN2lzuCo/hqdefault.jpg)
蒙羅麗莎的微笑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
文/林郁晉
晏起之晨、失眠之夜,挾著日常的無奈與焦慮溶進意識之中,入夢。
我們指認各種房簷的形狀、街角轉折的摺痕,回到躲避外界棲身之座標,看著各個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遊走,並與無數陌生人隔牆並肩而坐。
1970年代,臺灣興起了都市主義,揮別了農業家園的景觀,在擁擠的都市裡生存相對壓抑的。都市其意義不僅是建築摩天之高,更在於它擁有改變原有地景的樣貌、居住的型態、人際關係的孤獨與疏離及日漸複雜的社會議題——在資本世界所圍繞下的我們成為一種部分配合的零件化角色。
然,自由主義的建構也不斷提醒著自身的主體性,並視為一個完整之重要。如此衝突矛盾,拉扯出極大的不安與困惑,聳立且不斷將外部世界的混亂吞噬折入體內,心中一股始終趨不散的憂愁不斷盤旋,只能回到屋內,安全無他者之地,盡情地咧嘴吐舌、搔首弄姿,卻揮之不去籠罩而下的巨大哀愁。
夜晚,望著前方不遠處,無數大樓的窗口閃爍著各種彩燈,凝望那如夢幻泡影之光,心甸甸地總在腦際回望那些不願想起的事,就如:「我是誰」這樣無奈的提問,總在那無人的夜晚裡晃頭晃腦地想起。到底我們應以何種角色的姿態與世界共存,同時又保有自身主體性之完整成為我們的必經之問。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一展將透過八位藝術家的作品,試圖呈現籠罩於都市之下的人們,因在認知上矛盾的情緒,所產生出對於自身主體該已何種姿態與世界共存的提問。
鄭爾褀| 人們 People
作品回應台灣1970後逐漸告別農業景觀進入都市主義的現象,精準描繪出現代人們所熟悉的都市日常景象。百萬人共同生存於一個地方,即便物理距離如此緊密,對於彼此的認同卻是絕對的疏遠。
鍾知庭|我在你左右
透過男性劃外音的說明及影像內某種角色扮演的呈現,刻劃都市之中的人們彼此試圖相伴,吐露內在確切的想望,最終卻淪為某種喃喃自語,或溝通的徒然。
吳伯賢|有著蒙娜麗莎微笑的猩猩
透過猩猩作為都市正常運作下的奇觀(不正常)呈現。回應都市興起後的治理實踐與自由意識之間的衝突,將人們日常存在於可行介入操作和不可行介入操作之間的矛盾或內在限制放大。
王鼎曄|人-人 One-One
試圖回應高度競爭的社會中,在有限的資源分配下時會不慎擠壓到他人,與此同時又要維護完好理性的生存空間。作品精準刻畫出人們相處時某種不成文的特殊距離,置身於當下的人們該如何找到屬於自身主體最佳的生存姿態成為作品最大的提問。
蔡傑|塵埃落定時
作品呈現出人們躁動的拍打著看似可能逃離的出口,而所謂的出口是否真實存在?又或只是內在狂亂無法平心的感受的妄念?回應都市裡看似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們內在的哀愁。
黃彥超|1.2.3魚你躲好了沒?
魚缸中的觀賞魚好似困於都市裡人群的樣貌,耀眼奪目的彩光、極度刺激性的感官饗宴,試圖呈現人們短暫逃離內在的不安及困頓,回應自身主體性建立後所產生的完全排他性及強烈孤獨感。
黃淑蓮|I found myself floating and sinking down once in a while
在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產生的矛盾中內在衝突不斷,將心底不斷自我反問的不安情緒描寫深入。該如何明確自身定位及調整最佳姿態,讓「我是誰」成為最終的提問。
陳嘉壬|甜水
作品是藝術家前往東南亞駐村後,試圖反思城市之於農村兩地的人們對於生存的想像及美好生活的概念竟是如此不同。回應社會所建構於我們的未來想像,是否未必如此明確或真實,只是某種模糊失焦的指向。
-----------------------------------------------------------------------------------------------------------------------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 The great sorrow under the shroud】
日期 Date|2021/08/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ChKKEwsOZo/hqdefault.jpg)
蒙羅麗莎的微笑 在 choko l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兒童美術///線上課程
✈️✈️ 環遊世界第三週,出發法國🇫🇷囉~咻~~
收藏在羅浮宮美術館的神秘蒙娜麗莎,為什麼在微笑呢❓
>>用具:
列印好的蒙娜麗莎圖 一張
圖畫紙 8K 一張
鉛筆、橡皮擦、黑色簽字筆
剪刀、白膠、棉花棒。
歡迎訂閱開啟小鈴鐺~
八色鳥畫室
https://www.facebook.com/257549190927978
巧可老師
https://www.facebook.com/lovechoko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lIy8NCYHGk/hqdefault.jpg)
蒙羅麗莎的微笑 在 蒙娜麗莎的微笑, c.1503 - c.1519 - 達文西- WikiArt.org 的相關結果
它的拥有者,法国政府把它保存在巴黎的卢浮宫供公众欣赏。它是直接画在白杨木上的,面积不大,长77公分,宽53公分。画中描绘了一位表情内敛的、微带笑容的女士,她的笑容有 ... ... <看更多>
蒙羅麗莎的微笑 在 蒙娜麗莎The Mona Lisa (La Gioconda) - 達文西 - 名畫檔案 的相關結果
蒙娜麗莎的微笑 永遠帶著一層柛秘的面紗,是因為她那微微翹起的嘴角左右不太平均,嘴唇的輪廓不清晰所致,加上暈塗法使光與影微妙的融合,成功地顯出獨特的效果。 ... <看更多>
蒙羅麗莎的微笑 在 蒙娜麗莎的微笑 - 维基百科 的相關結果
《蒙娜麗莎的微笑》(英語:Mona Lisa Smile)是一部2003年的美國勵志電影,由米克·紐維執導,勞倫斯·康納和麥克·洛辛夏爾(英语:Mark Rosenthal)編劇,茱莉娅·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