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歷史學者,隨著政治的變化,連雅堂地位與日俱落,尤其《台灣通史》更被攻擊到體無完膚,甚至「幾無頁無誤」、「捏造」云云都有了。然而,作為一名關心鄉梓文獻的文人,有件事不容抹煞,那便是連氏曾校訂了38種台灣相關文獻,為台灣保存了一批重要的史料。
這些文獻,後來以《雅堂叢刊》之名陸續刊行。列為第四種,編年紀事講述鄭氏政權始末的《閩海紀要》,大正14(1925)年6月出版,書前自序云:
今乃復得閩海紀要。讀之狂喜。以為漢族不湮。此書其必顯矣。書為泉南夏元斌先生撰。而陳鐵香太史所藏者。……。因繕副本,付之梓人。
陳鐵香本名陳棨仁(1836~1903),福建晉江人,同治13年進士,授翰林庶吉士,曾任刑部主事,官聲甚好。辭官回鄉後,在泉、漳一帶主持書院,講學授徒20餘年,桃李芳菲,遍及閩南各地,甚至台灣、金門都有人渡海來學。
陳棨仁博覽群書,致力搜集、校訂和收藏歷代珍本、善本,尤其注意研究泉州地方文献,其「綰綽堂」及「讀我書齋」藏書質量與數量堪稱晚清泉州之冠,编有《綰綽堂書目》12卷。
近時偶於友人處得見《海紀輯要二卷》抄本,書前有「綰綽齋」「秘冊」字樣,並鈐「讀我書齋」白文方印一;卷首又有「讀我書齋所藏善本」白文長方印一。書後則有「光緒紀元晉江陳棨仁訂定」字樣。內文除朱筆點校,刪改訂正多有。
然則此即連雅堂《閩海紀要》所據底本?比對兩書,字句大致相同,信是此書。惟此書封面明載書名《海紀輯要》,為何連氏逕改書名為《閩海紀要》?連氏所見抑或另冊?蓋今時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閩海紀要》抄本2種?陳鐵香或亦有所藏。
其次則《海紀輯要》目前所見僅中研院史語所藏有抄本。『台灣文獻叢刊第22種』《海紀輯要》即據此排印,且析2卷為3卷,比對內文,語句多有不同,似未經訂定者。然則北京所藏《閩海紀要》抄本因有「民國間」「清末至民國間」的時間判斷,其所傳鈔底本難道會是『雅堂叢刊』鉛印本嗎?還是說真有另一《閩海紀要》的傳鈔系統呢?
但無論如何,《海紀輯要》也好,《閩海紀要》也好,今時存世手抄本不過各兩本,「讀我書齋」此本堪稱其中之尤,真臺灣史研究絕無僅有的「秘冊善本」也。
——「2019『春風似友』珍本古籍拍賣會」敬請期待。感謝分享。
蓋夏圖書館館藏 在 維若妮卡 Veronica Ye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週六在圖書館演講《來自仙境的音樂》後,收到細心聽眾Andrew這樣的心得,滿滿的篇幅,實在太佩服了啊!就像當天的聽打員一樣呢!而且這只是下集耶(我真的有說這麼多話嗎?)
「2018年3月10日
Veronica [來自仙境的音樂] 波羅的海郵輪巡演講座(下)
俄羅斯,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 Russia
聖彼得堡這座遏制波羅的海芬蘭灣灣口的港口城市,是波羅的海航運船隻相當重要的港口,這座相當宏偉的城市,是俄國與瑞典爆發的大北方戰役大獲全勝之後,俄國沙皇彼得大帝了解需要在波羅的海的灣口建造一座港口城市,才有能力控制波羅的海,於是在1703年5月27日下令興建的,聖彼得堡也在1712至1918年間,成為俄羅斯帝國的首都,目前是俄羅斯第二大城,由於是從零開始建造,加上又有涅瓦河流過,因此來訪聖彼得堡可以透過海運.河運以及陸運,為了展現帝國風範,聖彼得堡的街道不但寬敞整齊,而且每一座建築都相當宏偉,目的就是要讓來到這座城市的人們,感到無比的敬畏與讚嘆.也可以看出當年彼得大帝建城的無比雄心.
這次音樂仙子分享了兩座聖彼得堡相當宏偉的宮殿:夏宮和冬宮,聖彼得堡夏宮最著名的,其實是宮殿之前的噴泉,因為噴泉中央,矗立著黃金打造的大力士徒手張開雄獅嘴巴的雕像,這個雕像就是彼得大帝建設用來紀念大北方戰爭勝利,那位大力士象徵彼得大帝自己,而雄獅則是用來諷刺戰敗的瑞典,因為瑞典的皇室旗幟就是有兩隻雄獅.
而冬宮(Hermitage),則是興建於1721年,為巴洛克風格時期建築的集大成之作,由法國建築師所打造,[Hermitage],是靜思.詩人和隱士的意思,冬宮內有相當廣闊的花園,而在花園之中蓋有一座靜思小屋,可以讓皇室成員在此靜思,不過皇室成員依然有廣蒐全球的各個藝術品,從原本的靜思屋擴展到了整座冬宮,1917年沙皇退位,冬宮至此正式結束作為皇宮的歷史,現今作為著名的博物館,其館藏數量更超越法國巴黎的羅浮宮,內部共有1,000個展覽廳,對外開放有350個,展出的藝術品約佔全館收藏的百分之五.
除了兩座雄偉的皇宮之外,音樂仙子還分享了著名的俄羅斯娃娃,俄羅斯娃娃的特色就是木製大型娃娃,打開後裡面還有一隻較小型的娃娃,打開來後又有更小的娃娃,基本款都是六隻一組,在俄羅斯是相當精細的手工藝術品,全手工從無到有的製作出一組六隻的俄羅斯娃娃,需要長達一個半月至兩個月的時間手工製作娃娃木頭雛型還有上色以及鑲嵌水晶呢,俄羅斯娃娃都是以身穿俄羅斯民俗服裝的小女娃為肖像,目前全球最大的俄羅斯娃娃有100公分高,全組共有72隻的娃娃.非常有趣的是,俄羅斯娃娃並非源自俄羅斯,最早是來自日本修行者所攜帶的[七福神]玩偶,西元1890年俄羅斯人發現到了七福神之後覺得有趣,將這個概念帶回俄羅斯發揚光大,1900年還代表俄羅斯參加世界博覽會一炮而紅,之後成為俄羅斯最著名的手工藝術品.
挪威峽灣-Norwegian Fjord
有著[峽灣國家]美譽的挪威,由許多的峽灣地形組成,也是挪威最著名的地形景觀,挪威的峽灣地形的形成要追朔至冰河時期,由於冰川的侵蝕作用,在陡峭的山谷和崖壁之間,形成了很多U字型與V字型的山谷,海水流入這些海灣之後,就形成了美麗的峽灣地形,由於峽灣地形壯闊秀麗,彷若仙境一般的天然美景,讓搭乘在遊輪甲板上眺望四周的音樂仙子,被感動到只能不停不停地,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呀.
當然順應主題,也要來介紹這來自仙境的音樂,音樂仙子介紹了[挪威的音樂之父]-作曲家:愛德華.蓋德魯普.葛利格(Edvard Hagerup Grieg),葛利格出生於挪威的卑爾根(Bergen),葛利格是挪威的國民樂派作曲家,音樂中都是介紹挪威的民間故事.大自然.傳說.森林景色.民謠,以浪漫風格音樂表達,但是與當時的音樂界風格相異,因此一開始不被音樂界所接受,直到葛利格60歲生日,收到了來自音樂界的銀器禮物,象徵他的音樂被音樂界所接納,葛利格曾說:[貝多芬的音樂就如同教堂,但是我的音樂就如同我的客廳,歡迎大家來到我的客廳,來親近我的音樂].
仙子也介紹了在遊輪巡演中探訪葛利格的故居,是一座兩層樓的維多利亞風格的建築,就依傍在美麗的湖泊旁邊,故居的客廳裡放著一架史坦威大鋼琴,葛利格在世時,也曾多次邀請朋友來家裡客廳進行沙龍音樂會.葛利格離世之後,故居就成為了博物館,葛利格故居的餐桌上,還展示著在葛利格60歲生日時,音樂界贈送給葛利格的銀器禮物,葛利格原先在二樓要做為作曲創作的工作室,但是由於僕人的工作的噪音,後來讓葛利格選擇在居家的下方,面對著美麗湖泊建造了一座簡單的紅色小屋,作為他的作曲創作的工作室.
由於葛利格和老婆的身高都不高,因此鄰居常常形容他是挪威傳說中的小精靈(Troll),而好脾氣的葛利格也常常拿此來自嘲,更將自己的故居稱為[Troldhaugen-小矮人的家]呢.而在這之中,音樂仙子也介紹了葛利格相當知名的音樂創作:[清晨-Morning],但因為新圖書總館的七樓際會廳現場沒有鋼琴,音樂仙子只能害羞地現場清唱出[清晨]的音樂旋律,但依然博得滿堂彩呢,最後就在那如夢似幻的峽灣仙境,以及意猶未盡的許多動聽精彩的故事之中,圓滿的結束這場相當精彩的講座.」
蓋夏圖書館館藏 在 清風似友 2020台北古書拍賣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胡適的寶貝〉╱傅月庵
胡適書多,卻沒有「藏書家」之名。原因不明。胡適對此也沒多少感覺。晚年演講曾公開說:「我不是藏書家,只是一個愛讀書能用書的書生。」但胡適其實很愛買書,「有書癖,每見佳書,輒徘徊不忍去,囊中雖無一文,亦必借貸以市之。」《留學日記》卷四之〈余之書癖〉講得清清楚楚。1922年5月31日的日記甚至記載:
今天是舊端午節,放假一天。連日書店討債的人很多。學校四個半月不得錢了,節前本說有兩個月錢可發,昨日下午,蔡先生與周子廙都還說有一個月錢。今天竟分文無著。我近來買的書不少,竟欠書債至六百多元。昨天向文伯處借了三百元,今天早晨我還沒有起來,已有四五家書店夥計坐在門房裡等候了。三百元一早都發完了。
人們談起民國時期北京琉璃廠好書最多的來薰閣書店,談到它的老顧客,老闆陳濟川的摯友們,胡適這名字總也跟錢玄同、劉半農、馬隅卿、周作人、陳垣、鄭振鐸、謝國楨……並列。有次他很想買一本明刻的《水經注》,先打預防針,嚷嚷買不起太貴的書。陳濟川乾脆直說:「別人需60萬元,胡先生買,我只要30萬元!」
胡適天生好人緣,一輩子與人為善,三教九流都樂意跟他當朋友,遂有「我的朋友胡適之」這句話到處流傳。1920年,他曾以50銀元買了一部120回本的《水滸傳》。有位朋友提醒他:這書買貴了,書商是以兩元買進的。胡適聽後一點也不後悔,反而有點阿Q地往好處想:「未必吃虧,只要有人知道我肯花50元買一部古本《水滸》,更好的古本肯定都會跑出來了。」這種看得開的樂觀個性,讓他買書時占了不少便宜。許多書真的不用他開口,自動會找上門,一如他那首〈我的兒子〉詩裡所說:「我實在不要兒子, 兒子自己來了。」
1927年初夏,花了一年功夫,到歐美日繞了一大圈回到上海的胡適,某日收到一封信,說想出讓一本《脂硯齋石頭記》給他,此人當也讀過幾年前胡適所發表的考證文章,知道他對《紅樓夢》感興趣。「那時我以為自己的資料已經很多,未加理會。」胡適日後回憶說。
沒多久,胡適跟徐志摩、邵洵美等人合辦「新月書店」,廣告登上了報紙,那人知道後,不死心,竟直接把書送到書店,要求轉交胡先生。書不請自來,書生胡適豈有不看的道理?一翻之下,大為吃驚,立刻重價買下。隔年發表了一篇長達18000字的〈考證紅樓夢的新材料〉,說明這一劉銓福舊藏的「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的《石頭記》舊抄本,乃是世間所存最古老的《紅樓夢》寫本,裡面所提供的資料,包括眉批、夾評、小字密書等,足可考知曹雪芹的家事、死亡年月日,甚至原始稿本狀態。文章一出,轟動一時。世人方知舊抄本的重要,於是陸續有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甲辰本……的出現,讓「紅學」研究往前邁進一大步。
這書的珍稀,無須多說。胡適卻不太當一回事,絕不藏私。1948年國共內戰正激烈,一名燕京大學學生周汝昌寫信給他,說想研究《紅樓夢》,胡適「許他一切可能的幫助」,與周僅見過一面,便把這書借給他。後來周汝昌兄弟私自影寫了一個副本,胡適也笑笑沒說什麼,讓學生與老師共享這一最古老的版本。「慨然將極珍罕的書拿出,交與一個初次會面的陌生青年人,憑他攜去,我覺得這樣的事,旁人不是都能做得來的。」日後成了紅學權威的周汝昌曾感念地說。
儘管胡適的書都是要讀、要用的,他對這部書情有獨鍾,卻也很明顯。1948年12月15日,蔣介石派專機到北京接運圍城中的胡適夫妻,當時胡有一百多箱書。離開前幾小時,他「曾經暗想:我不是藏書家,但卻是用書家。收集了這麼多的書,捨棄了太可惜,帶吧!」兵荒馬亂,飛機容量有限,當然不可能,「結果只帶了一些筆記,並且在那一、二萬冊書中,挑選了一部書,作為對一、二萬冊書的紀念。」被挑中的就是這部書。「這是我的寶貝!」他說。自此書與人相隨,流浪到天涯,直到1958年回台灣接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1960年12月胡適70歲壽誕,台大校長錢思亮在家裡為他祝壽,壽宴裡,胡得知中央印製廠除了印鈔票之外,也能套印書籍,當下決定影印出版《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以廣流傳。這一決定,或與此前胡適讀到北京中華書局《紅樓夢書錄》關於這書的記載有關:
此本劉詮福舊藏,有同治二年、七年等跋;後歸上海新月書店,已發出版廣告,為胡適收買,致未印行。
這話有些惡意,聽起來彷彿胡適藏書自珍,阻擋出版。但其實胡適曾說過的「新月書店的廣告」係指「新月書店(成立)的廣告」,與書無關。寫的人誤解,且衍推了。胡適對此頗不以為然,澄清了好幾次。——中共傾全國之力,清算批判「思想家胡適」,他一點不在意。這短短一行話,卻讓胡適耿耿於懷:說我思想不行無妨,說我阻礙知識流傳,那可不行!
此書出版,胡適全程參與,試印稿、題簽、出版緣由、跋文、樣張、印數定價(初版500部,每部120元,預約7折84元),還親自寫信給香港友人,請代為經銷。預約廣告出來,500部訂購一空,急忙追加,最後加到1500部:香港500部,台灣900部,自留100部。胡適忙得不亦樂乎,或因過於勞累,竟引發心臟病,差點一命嗚呼。1961年5月,新書送到,急著翻看,「拿出臺靜農刻的圖章,在這部影印本上下兩冊的第一頁上都蓋了印,說:『這是影印第一部,我很少在自己的書籍上蓋印的。』」歡喜之情,溢於言表。
那幾個月裡,胡適不停分送「寶貝」給友人,趙元任、李方桂、董作賓、高天成……都得了一部。他還特別送了時任總統府秘書長的張群一冊當生日禮物,並有信一封:
近日我影印了我的「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送上一冊,補祝老兄的大壽。這是世間最古的「石頭記」寫本,得中央印製廠用硃墨兩色套印,頗能保存原本的樣子。
還是歡喜,還是得意。過兩天,張群復函致謝,胡適又說:「我想贈一部給介公和蔣夫人,倘蒙老兄代為轉呈,不勝感激!」
到了暮秋十月,分身寶貝都送光。隔年春天二月,胡適也走了。正身寶貝據說先寄藏康乃爾大學,然後有一天突然成了上海圖書館館藏。是購是贈?世人莫知,台灣人少有興趣知道。
蓋夏圖書館館藏 在 蓋夏圖書館導覽- 5F-6F 東方語文書庫.學習促進區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