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刨刀手刻芯片起來,沒有14億中國人邁不過去的坎
Joe:「中國最近許多企業轉投資半導體真的是全面湧出,我沒想過資本密集型的高度技術產業,也能用土法大煉鋼的概念去運作」
中國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單位近日聯合發表聲明,表示將擴大5G建設、基礎材料、關鍵芯片(晶片)等戰略新興產業投資,試圖加速國產半導體進程又再度引發議論,中共政府預期砸下10兆人民幣,力挺發展半導體產業,但問題可能就在於花大錢,近期幾乎所有相關業者都在討論這兩大地緣強權之間的紛爭,尤其是半導體自主化戰略,雖然中國早在十數年前就在醞釀擺脫進口依賴,但此議題由於中美貿易戰又更顯敏感。從中興通訊及福建晉華事件以來,就不斷提醒中共政府必須加快半導體自有化的腳步。
然而事實上這非常的不容易,先不論近期越發擴大的禁令,就算有著來自國外的支援,中國半導體進程也不算太順利,但問題可能不在工程師不努力,或是資金不夠多,而是每個國家都會面臨的問題,貪腐。2006年,中國漢芯一號造假案引起了龐然大波,11億人民幣雖然最後被追回,但嚴重打擊了業界發展半導體的熱情,腐敗早已滲入學界,而這僅僅是一個縮影。但儘管如此,中共似乎仍然沒有學到教訓,近年來類似的造假案仍然屢禁不絕,2018 年的紅芯事件還有近期所謂的國產鴻蒙系統也都被發現只是用國外的東西換皮包裝而已。雖然不能說,中共沒有任何反省,事實上,近年來幾個較為成功的國產半導體計畫都是任用了有實力的技術官僚在執行,也不吝惜從國外大挖人才。
問題在於,腐敗文化無法杜絕,錢砸越多反而越妨礙技術進步。當年漢芯醜聞的主角陳進並未受到刑事懲罰,據信仍在半導體業活躍,這其實是相當大的諷刺,以及對不法行為的鼓勵,今日仍廣受輿論詬病。但也不能只認為,這是只有中國才有的問題,只要每當政府想花大錢,就會有人想來欺上瞞下分一杯羹,甚至有許多都是高學歷、背景豐富的專業人士,讓人很難分清真假,但地方官員都想做業績,向上頭交差,這在其他制度下也是如此,甚至可以說中國官員更為積極所以才有更多的醜事,只要有足夠唬人就會有人相信,同意簽字蓋章撥款。所以每當政府要進行大筆財政支出時,往往伴隨著弊案的傳聞,在美國及台灣都是如此,而在中國被管制的媒體環境下,案件恐怕只多不少。
所以政府如何把錢花在刀口上,才是關鍵,針對這些事情,中國國內還是有不少有識之士挺身呼籲,近年來也才有更多技術官僚上位,至少比較不好騙,儘管仍衍伸出許多技術盜竊等問題,但從中國政府的角度來看,至少成品不只是用砂紙把外國晶片編號磨掉,中國半導體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儘管目前大部份專家的意見,都不認為中國要達到其半導體發展目標很容易,但基本上許多還是相信中國有朝一日能做到。反而要中共誠實面對自身的腐敗可能更加困難,直至今日類似事件還在重演。投資高達1280多億人民幣,並找來台積電前副總蔣尚義建立的武漢弘芯,聽起來的確很有前景,但現在被稱為中國史上最大的晶片騙局。
很明顯,中國問題不在人才也不在錢,而是在浮誇的官場文化以及過度樂觀的市場情緒,造就不切實際的願景,忽略了現實手段的所謂彎道超車並不可信,而美國禁令只是提早戳破了這個泡沫。也之所以,如今輿論諷刺中國半導體正在「大躍進」,且最令人憂心的是,就算有武漢弘芯事件,但勢頭還不見減緩。
中國媒體報導,如今資金仍大量湧入半導體領域,有近一半的風投都在看半導體項目,但許多投資機構卻連盡責調查都沒做,很明顯是投資過熱的訊號,這樣盲信政府利多政策所造成的榮景是否真有利於中國半導體的長遠發展,勢必是個問號,中國各省市企業一窩蜂投入半導體產業,截至今年9月1日,中國新成立的半導體企業7021家,去年新成立的半導體公司也超過1萬家,堪稱中國晶片進入「全民煉鋼」時代。
「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中國安徽、浙江、福建、陝西等10餘省份制定了積體電路產業規劃或行動計畫,這些省份2020年規劃目標即達1.42兆人民幣。此前,彭博報導,中國當局將在2025年投資9.5兆人民幣發展第3代半導體產業,以彎道超車美國,中國各地為了分時政府決策的大蛋糕,興起投資半導體晶片熱潮,截至九月上旬,全中國有近14萬家晶片設計公司註冊成立,試圖瓜分政策紅利,目前「爛尾」的半導體項目,除了武漢弘芯,還有南京德科碼,陝西坤同半導體公司則以「遣散員工」方式變相宣告終止該項目。
晶片研發牽涉許多領域,最重要的還是具備創新的環境,「中國這方面是落伍的,因為中國要發展一項技術時,容易墜入計劃經濟的模式中,或者說仍有計畫經濟調控資源的影子,做芯片不是那麼容易,需要企業高度創新」,以中國自身的能力,就算無限量資金投入,也無法研製出高端芯片,因為中國的基礎材料科學落後。而中國科技落後的主因是缺乏人才,如果制度不變,難有出色人才,「科技進步,包括經濟的發展、社會文明進步,必須在一個開放的社會下,專制社會不可能有這些進步,只能倒退。
https://technews.tw/…/xi-jinping-plans-to-smash-42-trillio…/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303529
蔣 尚義 台 積 文化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Joe:「中國最近許多企業轉投資半導體真的是全面湧出,我沒想過資本密集型的高度技術產業,也能用土法大煉鋼的概念去運作」
中國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單位近日聯合發表聲明,表示將擴大5G建設、基礎材料、關鍵芯片(晶片)等戰略新興產業投資,試圖加速國產半導體進程又再度引發議論,中共政府預期砸下10兆人民幣,力挺發展半導體產業,但問題可能就在於花大錢,近期幾乎所有相關業者都在討論這兩大地緣強權之間的紛爭,尤其是半導體自主化戰略,雖然中國早在十數年前就在醞釀擺脫進口依賴,但此議題由於中美貿易戰又更顯敏感。從中興通訊及福建晉華事件以來,就不斷提醒中共政府必須加快半導體自有化的腳步。
然而事實上這非常的不容易,先不論近期越發擴大的禁令,就算有著來自國外的支援,中國半導體進程也不算太順利,但問題可能不在工程師不努力,或是資金不夠多,而是每個國家都會面臨的問題,貪腐。2006年,中國漢芯一號造假案引起了龐然大波,11億人民幣雖然最後被追回,但嚴重打擊了業界發展半導體的熱情,腐敗早已滲入學界,而這僅僅是一個縮影。但儘管如此,中共似乎仍然沒有學到教訓,近年來類似的造假案仍然屢禁不絕,2018 年的紅芯事件還有近期所謂的國產鴻蒙系統也都被發現只是用國外的東西換皮包裝而已。雖然不能說,中共沒有任何反省,事實上,近年來幾個較為成功的國產半導體計畫都是任用了有實力的技術官僚在執行,也不吝惜從國外大挖人才。
問題在於,腐敗文化無法杜絕,錢砸越多反而越妨礙技術進步。當年漢芯醜聞的主角陳進並未受到刑事懲罰,據信仍在半導體業活躍,這其實是相當大的諷刺,以及對不法行為的鼓勵,今日仍廣受輿論詬病。但也不能只認為,這是只有中國才有的問題,只要每當政府想花大錢,就會有人想來欺上瞞下分一杯羹,甚至有許多都是高學歷、背景豐富的專業人士,讓人很難分清真假,但地方官員都想做業績,向上頭交差,這在其他制度下也是如此,甚至可以說中國官員更為積極所以才有更多的醜事,只要有足夠唬人就會有人相信,同意簽字蓋章撥款。所以每當政府要進行大筆財政支出時,往往伴隨著弊案的傳聞,在美國及台灣都是如此,而在中國被管制的媒體環境下,案件恐怕只多不少。
所以政府如何把錢花在刀口上,才是關鍵,針對這些事情,中國國內還是有不少有識之士挺身呼籲,近年來也才有更多技術官僚上位,至少比較不好騙,儘管仍衍伸出許多技術盜竊等問題,但從中國政府的角度來看,至少成品不只是用砂紙把外國晶片編號磨掉,中國半導體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儘管目前大部份專家的意見,都不認為中國要達到其半導體發展目標很容易,但基本上許多還是相信中國有朝一日能做到。反而要中共誠實面對自身的腐敗可能更加困難,直至今日類似事件還在重演。投資高達1280多億人民幣,並找來台積電前副總蔣尚義建立的武漢弘芯,聽起來的確很有前景,但現在被稱為中國史上最大的晶片騙局。
很明顯,中國問題不在人才也不在錢,而是在浮誇的官場文化以及過度樂觀的市場情緒,造就不切實際的願景,忽略了現實手段的所謂彎道超車並不可信,而美國禁令只是提早戳破了這個泡沫。也之所以,如今輿論諷刺中國半導體正在「大躍進」,且最令人憂心的是,就算有武漢弘芯事件,但勢頭還不見減緩。
中國媒體報導,如今資金仍大量湧入半導體領域,有近一半的風投都在看半導體項目,但許多投資機構卻連盡責調查都沒做,很明顯是投資過熱的訊號,這樣盲信政府利多政策所造成的榮景是否真有利於中國半導體的長遠發展,勢必是個問號,中國各省市企業一窩蜂投入半導體產業,截至今年9月1日,中國新成立的半導體企業7021家,去年新成立的半導體公司也超過1萬家,堪稱中國晶片進入「全民煉鋼」時代。
「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中國安徽、浙江、福建、陝西等10餘省份制定了積體電路產業規劃或行動計畫,這些省份2020年規劃目標即達1.42兆人民幣。此前,彭博報導,中國當局將在2025年投資9.5兆人民幣發展第3代半導體產業,以彎道超車美國,中國各地為了分時政府決策的大蛋糕,興起投資半導體晶片熱潮,截至九月上旬,全中國有近14萬家晶片設計公司註冊成立,試圖瓜分政策紅利,目前「爛尾」的半導體項目,除了武漢弘芯,還有南京德科碼,陝西坤同半導體公司則以「遣散員工」方式變相宣告終止該項目。
晶片研發牽涉許多領域,最重要的還是具備創新的環境,「中國這方面是落伍的,因為中國要發展一項技術時,容易墜入計劃經濟的模式中,或者說仍有計畫經濟調控資源的影子,做芯片不是那麼容易,需要企業高度創新」,以中國自身的能力,就算無限量資金投入,也無法研製出高端芯片,因為中國的基礎材料科學落後。而中國科技落後的主因是缺乏人才,如果制度不變,難有出色人才,「科技進步,包括經濟的發展、社會文明進步,必須在一個開放的社會下,專制社會不可能有這些進步,只能倒退。
https://technews.tw/2020/09/21/xi-jinping-plans-to-smash-42-trillion-to-save-semiconductors-but-the-problem-may-be-too-much-money/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303529
蔣 尚義 台 積 文化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IC新聞
/塵爆病危人數從昨天184人增至211人
/受塵爆影響,7月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停辦
/工研院42週年慶,馬總統肯定工研院
/張忠謀對有人拱他選總統表示:「荒謬」
/竹市教育表現佳,教育部103年視導成績再傳佳音
/塵爆病危人數從昨天184人增至211人
衛福部今天更新八仙塵爆病危人數,從昨天的184人增加到211人,目前在加護病房者仍有255人,就醫總人數495人,其中449人留院,已有2人不幸死亡。
/受塵爆影響,7月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停辦
受八仙塵爆事件影響,新北市政府今天下午決議,原訂7月下旬舉辦的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今年決定喊停,也對此感到抱歉。
市府觀光旅遊局表示,八仙樂園粉塵爆炸重大傷害案件,許多年輕人目前都還在醫院裡為生命搏鬥努力,考量目前社會氛圍,因此不適宜舉行大型歡樂活動。
/工研院42週年慶,馬總統肯定工研院
工研院今(3)天歡度42週年院慶,馬總統在授證典禮上送給工研院16個字「埋頭苦幹,不提預算,成果亮眼,人人按讚」,盼工研院繼續發揮跨業或跨領域的緊密合作與國際競速,協助政府實現「創新強國」。
工研院慶祝42週年院慶,馬總統除親臨祝賀,並頒授第四屆工研院院士證章及證書給台積電董事長顧問蔣尚義、漢民微測科技執行長招允佳及儒鴻企業董事長洪鎮海,以及剛辭世的世界先進前任董事長章青駒。
馬總統表示,工研院是國內企業創新轉型加值創新的基礎,表現亮眼,他參觀工研院與史丹福大學共同開發的高速充放電新型鋁離子電池,躍上國際Nature期刊,以及創下七年連續拿下十八個美國百大科技創新獎的傑出記錄後表示高度肯定認為,工研院有九成技術移轉給國內廠商,發展出新產品、成立新公司,每年提供技術超過一萬五千家,合作廠商73%是我國中小企業,這一點相當重要。
從2011年開始,工研院開始培育科技性質的新創公司,至今已有33家,政府在99年提出包括創新強國、文化興國、環保救國、憲政固國、福利安國、和平護國治國六國論,七年中都有具體進展,尤其在創新方面,看到工研院的成果讓他感佩,希望工研院秉持科技報國精神繼續努力、往上提昇。
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指出,工研院跨越產業化的死亡之谷,近四年來已成立超過30家新創公司,並特別成立「工研新創群英會」,並挹注創業資金,帶動產業生生不息的永續發展。工研院也加速與「矽谷」重新鏈結,透過台灣創新創業中心與矽谷當地多家加速器策略聯盟,協助新創團隊,讓台灣成為全球創新供應鏈的重要夥伴。
工研院院長劉仲明也表示,今年院慶將以「開放式創新 快速化鏈結」為主軸,將工研院「技術模組化」、「創新平台化」,以此為基礎,用快速拼圖的方式鏈結學界、業界外部創新資源,加速創新。工研院將與外部不斷快速鏈結,當累積成果達到臨界點後,將可明顯看到台灣轉型升級的成果。
/張忠謀對有人拱他選總統:「荒謬」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對於外傳有人推選他競選這屆總統一事,在工研院42週年院慶會後接受媒體訪問時,直接回應表示:「荒謬」。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出席工研院42周年慶,被媒體問到有人拱他參選總統時,直率地對此回應表示:「荒謬、荒膠」。
對於限電問題,張忠謀表示,電力如果短缺,對台積電是非常嚴重的事,可以說不能一分鐘缺電。對於近日天氣的高溫與台灣的發生的人禍災害,張忠謀則認為天災均為巧合,台灣還是有秩序的國家,覺得很有希望。
至於匯率方面,張忠謀表示,台積電每季法說會都要預測,他笑說這1季比較準,但有時候也不準。
/竹市教育表現佳,教育部103年視導成績再傳佳音
遠見雜誌7月2日公布19縣市總體競爭力大調查,在「教育與文化」指標中,六都之外,新竹市名列13縣市第一名,在19縣市中則為全國第二,是鄉鎮市平均社區發展協會數第一、每千人擁有書報雜誌最多的城市。
新竹市近年來在教育力的表現,除了在相關媒體評比上均名列前茅外,在教育部歷年的對地方政府統合視導成績中,表現更是亮眼,自97年以來,年年獲教育榮頒績優縣市。教育部6月30日剛公布全國22縣市103年統合視導成績,本市在受考評項目14項中,獲得11項優等,3項甲等,成績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