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心態》完整版
已經看完本書,覺得寫得真的很好很實用,分享一下目前我自己的心得,並不一定全部照書所陳述,有加入我自己的看法。
第一部 放下
✅ 自我認同篇
我們都習慣被外在的事物定義自己,例如你的財富,你的職稱,你的地位,你的才藝特技等等,這些沒有什麼不好,但終究是外在的東西,如果這些就是你對自己唯一的定義,有天當失去了,你的世界不就崩壞了。
這時候我們還是需要正念跟呼吸的練習,當你把身邊的意見,義務,期待關閉了,就能夠看到真正的自己。
「不完美地活出自己的生命,勝於完美地模仿別人。」薄伽梵歌 3.35
✅ 負面情緒篇
大腦原本就很容易產生很多小劇場,讓我們產生負面情緒而不自覺,此時有簡單的三個方法來解決。
Spot Stop Swap
首先要能夠有意識的知道自己產生了負面情緒,如是的指認它觀察它,進而試著停止,再來就是要轉換。
如何轉換呢?透過隨喜,就是隨他人之喜,為他人的成功開心,再來是寬恕,寬恕他人最終等於寬恕自己。
另外裡面提到的25/75原則,就是結交3個能夠提升你的朋友,來平衡掉1個讓你產生負面能量的朋友。
所以建構一個能夠提升自己的同溫層,看來也是很重要的。
✅ 恐懼篇
恐懼也是人本能的反應,我們要做的事依然不是逃避他,而是有智慧覺知的面對它。
如果是害怕失去而恐懼,我們要練習的是消除執著,因為事實上,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會永遠被你掌控跟擁有,沒有任何一樣東西。
而正念去看待恐懼,了解它的全貌,調整你的呼吸,勇敢的面對它也是人生的功課,好的恐懼能使人成長。
✅ 意圖篇
我們做任何事的動機,大概可以分成四類。
恐懼跟慾望。
我們害怕失去什麼,我們非常想得到什麼,我們與他人比較,總覺得他有我也要有,他有我要擁有更好的,等等。
這些也都是人的天性,但這些著重的地方往往都只停留在“我”。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的動機是責任跟愛。
我們覺得我們對社會有責任,對他人有愛,我們的行動是基於這些出發點,我們著重的地方就已經從“我”變成“我們”了。
人最終真正的快樂來源,還是來自付出,當然每一個行動都不會是單純只有一個動機,通常是混合的。
但如果在每次的行動中,包含了更多的對社會的責任跟愛,相對比較少的個人恐懼跟慾望,這樣便能活出更有悅性的人生。
放下自己多餘的身份認同,放下多餘的負面情緒跟恐懼,最後放下過多的小我。
第二部 成長
✅ 目的篇
其實它就是在講Dharma 法,有如薄伽梵歌敘述一般。
到底我們的天命是什麼?
裡面引述薄伽梵歌指出的四種吠陀性格類型:指導者,領導者,創造者跟製造者。
但類似的分析我覺得非常多,例如人類圖也是,找到自己的特性,做出符合自己天性的事是互通的道理。
那如何判斷我們的天命是什麼?
書中講到四種標準:熱情,技能,對別人有用,慈悲。
白話一點我覺得可以用另一篇文章看到過的分析解釋。
人生意義?就是你享受的事,你擅長的事,世界需要的事,別人會付錢請你做的事。
而法屬於身體,所以在工作的時候,到底身體的感受是否是舒服流暢的也是重要的標準,延伸閱讀可以看【心流】。
而除了自己的覺察以外,其實身邊朋友的回饋也是相當重要,看過人類圖就知道自己的通道簡單講有兩種,一種是自己有意識到的,另一種是自己沒意識到需要別人回饋的。
✅ 例行活動篇
簡單來說就是環境跟時間都是有其能量的,最好養成習慣,在同樣的時間點跟地點做對自己成長有幫助的事,延伸閱讀【原子習慣】。
✅ 心智篇
講到常見的比喻,馬車伕的困境。
我們的五感就像是馬,拉的馬車就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的理智坐在車上,而心智就是那韁繩,所以我們的理智必須透過心智去控制五感,才不會讓身體不受控制得亂竄,而這些能力需要透過靜坐冥想跟專注當下的練習,當你能夠好好的控制大腦的心智,才能真正成長開發潛能,延伸閱讀【超悅大腦】。
✅ 我執篇
我執會一會兒讓我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厲害的人,但也會一瞬間讓我們覺得我們是世界上最無用的人,兩種極端都不好。
而要消滅我執,只有謙卑,謙卑才能認清到底我們哪些是做的比較好的,同時也要知道哪些我們是做的比較不好的,才能夠持續成長。
「我們不擁有任何事物,也不被任何事物擁有。」
第三部 付出
要學會付出也要先學會感恩。
感恩的功課可以每天晚上或早上做,認真想想就會知道不管自己再厲害,地位再高,還是無法完成生命中想達到的所有事,學習感恩也是學習謙卑。
而說到服務,其實每個人都是服務業,只是服務的方式不同,但又講回到前面的法,我們都必須依自己的法去付出才是最圓滿的狀態。
最後兩段話分享給大家:
「無知者為一己之力工作,智者為世界的福祉服務。」薄伽梵歌3:25
「服務是通往有意義生活的直接途徑」。
#僧人心態
#阿肯師閒聊系列
#kensyogalife
薄伽梵 歌 第 一 章 在 Ken's Yoga Life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Ahimsa #不傷害 #非暴
在八肢瑜伽的第一肢持戒裡,Ahimsa(非暴)是第一個被提到的。而一般普遍的解釋是不殺生,吃素,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或是不口出惡言等等。
而在「瑜伽就是心靈修行」中的一個章節剛好談到: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非暴。
關於非暴,其中第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整個宇宙世界,除了你,沒有他。
當所有的東西都為一,在無盡中不增不減,你就是那個一,他也是那個一,所以在合一的世界裡,只有你,都是你,沒有他。
有這樣的知,或恢復這樣的認知,就叫作Ahimsa非暴。
其次,討論到恐懼。
在瑜伽經釋論第二輯中講到:恐懼和暴力是同義詞,可以互代。
恐懼越大,武裝越大,危險性越大。
恐懼來自觀念中有個第二,有個他,只要他沒有了,恐懼就沒有了。而和平來自於心的平和,Ahimsa始於心。
再者同樣重要的是,非暴不等於恐懼,懦弱與逃避。
甘地說過,如果你的姊妹遭受侵犯時,你以非暴的理由不施以援手,那是懦弱。
同理,在薄伽梵歌中,為什麼Krishna會教導Arjuna去殺敵?
其實開宗明義就是要Arjuna先克服自己的恐懼跟懦弱,所以薄伽梵歌裡說:Arjuna,去投入戰鬥,但首先放下你心中的狂躁,然後你才可以去戰鬥。
所以非暴不只是著重有如何的外在行為,內在的自我省思才是關鍵所在。這才是實踐非暴最細膩又最困難之處。
你要培養,要慢慢培養出這個態度,每當你做出一個決定就捫心自問是否會以某種形式造成其他生靈的死亡,或背後意義何在。
征服世界不算什麼,能夠征服自己的嗔心才是更要緊的。
行為不是暴力,行為也不是非暴力,行為是中立的,只有心才能是非暴力的。
當你慢慢進步,終於悟到整個眾生都是相續一體的,不再有他,就不會有恐懼,不需要防備,就能夠從這個分離世界的流放生涯裡,回到你在無盡世界的老家。
#瑜伽就是心靈修行
#因為我們是凡人只好繼續修行
#Ken的讀書筆記
薄伽梵 歌 第 一 章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伴侶的人會因為有了伴侶而煩惱,沒有伴侶的人也會因為沒有伴侶而煩惱,有錢的人會煩惱,因為心裡老想著該怎麼處理他們的錢,是該投資呢,還是不投資?如果投資了,你會煩惱投資的虧損,股票的行情怎麼樣?沒有錢的人也會煩惱。
靜心就是如實如是地接納當下這一刻,每一刻都徹底地活在那個深度裡。
靜心是什麼?處於當下這一刻的心靈就是靜心,一個沒有攪亂的心靈就是靜心,一個變成無念的心靈就是靜心,一個沒有遲疑、沒有期望的心靈就是靜心,一個回到家、回到源頭的心靈就是靜心。
取自《新世紀意識的覺醒》
*********************************
在談身心合一的瑜珈,以及專注之後,再回來咀嚼靜心的滋味,真是有意思。只是,這個講法,又更是顯得抽象無邊了。
可是,各位朋友細看這篇文章的第一段摘文,先有煩惱,再找事情附著於上,我們不就這樣活著嗎?即便文章內容抽象,但不就是我們每天會發生在身上的事情嗎?
別怕接觸這類的文章,多看、多體會,慢慢就能印證自己的生命經驗。然後,隨著文字的帶領,我們覺察日深,一層又一層地甦醒。
這篇摘文也提到了,我平常提到的,把睡眠當成是一種體驗無我的工具。睡前所進行的死亡觀想,一點一點地放下,便身心輕鬆自由解脫。
我喜歡這本書的文字,用字不難,我們的體驗如果到了那個層次,自然就能知道文字裡所指涉的是什麼。都不知道也無妨,當成跳脫舒適圈的練習也好,我相信,這些文字終究會起一些作用,也許不是當下此刻,但當下此刻種下的種子,往後或許有機會開花結果,特別在生命遇到重大挑戰的時候。
祝願您,能體驗圓滿無缺,就在當下瞬間!
*********************************
靜心是什麼
【文/ 詩麗・詩麗・若威香卡】
靜心是什麼?處於當下這一刻的心靈就是靜心,一個沒有攪亂的心靈就是靜心,一個變成無念的心靈就是靜心,一個沒有遲疑、沒有期望的心靈就是靜心,一個回到家、回到源頭的心靈就是靜心。
什麼時候才有休息的可能?當你停止所有的活動,當你停止到處奔波、停止工作、談話、看、聽、嗅、嚐的時候,當所有這些活動都停止的時候,你就獲得了休息。當你停止所有的隨意活動,你就休息了,這時候,只有不隨意的活動發生,呼吸在進出、心臟在跳動、胃在消化食物、血液在循環,你的生理系統只剩下不隨意活動,所有的隨意活動都停止了,這就是睡覺,這就是休息,不過這還不是完全的休息。
當心靈安頓下來的時候,靜心就發生了,完全的休息就發生了。某些時候,你會懷著煩躁不安、攪亂不寧、欲望或者忙著為未來做盤算的心情入睡。這些計畫會留在你的心靈裡面,這些雄心抱負仍然停留在你的心裡,表面上看來它們暫時不存在了,但其實它們進入更深的一個層面裡,這就是為什麼當你懷著許多抱負或欲望的時候就無法熟睡的原因。野心勃勃的人無法熟睡,因為他們的心靈並沒有放空。這不是自由,真正的自由是擺脫未來和過去的自由。
當你對現狀不滿的時候,你就會渴望一個更光明的未來,心靈裡懷著欲望意謂著當下這一刻是不好的,欲望在心靈裡製造了張力,靜心很難在這種時刻發生;儘管你閉著眼睛端坐如儀,如果欲望繼續升起,你就是拿靜心來自欺,你是在做白日夢。
專注是什麼意思?當下的圓滿、瞻望至高無上的、處於中心、留駐在和平的空間裡,這就是專注。當你處在和平裡的時候,專注已經發生了,沒有和平就沒有專注,反之亦然,如果你擁有專注,你就達到了和平,如果你沒有專注,你的心靈四處盤旋,你就沒有和平。
每一個欲望或者雄心就像眼睛裡的一顆砂粒一樣刺痛你的眼睛,有砂粒在的時候,你就無法閉上眼睛或睜開眼睛,無論睜眼或閉眼都會不舒服。不動心就好像把眼睛裡的灰塵或砂粒移除一樣,讓你可以自由地睜開眼睛或閉上眼睛。當你不動心的時候,你就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這個世界,你也可以放輕鬆,讓自己自由地獲得舒緩。完全的自由來了,這就是解脫,你不再為自己有或沒有某些事物而困擾,否則的話,在狂躁的情況下,你會為了沒有某些事物而困擾,甚至為了擁有某些事物而困擾。
有伴侶的人會因為有了伴侶而煩惱,沒有伴侶的人也會因為沒有伴侶而煩惱,有錢的人會煩惱,因為心裡老想著該怎麼處理他們的錢,是該投資呢,還是不投資?如果投資了,你會煩惱投資的虧損,股票的行情怎麼樣?沒有錢的人也會煩惱。靜心就是如實如是地接納當下這一刻,每一刻都徹底地活在那個深度裡。
欲望升起來的時候,你能做些什麼?把欲望奉獻給神,然後放下,這就是靜心。靜心不是緊抓著你的欲望,在那裡做白日夢,你無法控制自己沒有欲望,就算你對自己說:「我不應該有欲望。」這也是另一種欲望,你問:「我幾時才能擺脫欲望?」本身就是一個欲望。欲望升起來的時候,認出它們,然後放下,這個過程就是靈修。欲望來的時候,欲望升起的時候,把它們全部奉獻出去,讓自己處於中心,做到這一步,你就處於中心了,沒有任何事物能夠動搖你,也沒有任何事物能夠把你從這個中心帶走。否則的話,即使芝麻綠豆的小事都會動搖你,都會讓你傷心,讓你坐立難安。你為了什麼事坐立難安?別人說了幾句話,一句羞辱的話,就讓你傷心難過。
這是給你的考驗,看看你能不能輕易地放下,這是放下的藝術。生命會在每一個事件裡教導你放下的功課,你學得越多,就越快樂、越自由。當你學會了放下的藝術之後,你會充滿喜悅,當你充滿喜悅的時候,生命給你的就越多,擁有的人,生命將給他更多,這就是靜心。
只要欲望還在你的心中滯留不去,你的心靈就不會獲得完全的休息。你現在仔細地看看你的欲望,這些欲望到底是些什麼?你要看清楚它們的渺小,看清楚它們實在不值得你如此困擾,這就是成熟,這就叫做明辨力。明辨力就是看出這一切的一無所值,沒有又如何!另一種解除執著的方法就是把你的欲望延伸,讓它大到再也困擾不了你的地步。一顆微小的砂粒可以刺痛你的眼睛,一顆大石頭進不去也無法刺痛你的眼睛,我們有許多的不快樂都來自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薄伽梵歌》裡說,除非你拋棄了內心的欲望,否則你無法進入瑜伽,只要你還執著在要做什麼事的欲望上,你的心靈就不會安歇下來,你們看出其中的機制了嗎?你越是焦急著要做什麼事,你就越難以入睡。入睡前該做些什麼?只要把一切放下就好,只有在這個時候,你才能夠安然入睡。
.
以上文字取自
新世紀意識的覺醒(十週年紀念新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1878
.
2/9我不是挨打就會趴下的人 》2/9台北國際書展.對談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78178876154107/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