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概就像一種病毒,幸運的是都集中在這個星球。
——薩拉馬戈《巴黎評論》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
薩拉馬戈 在 城邦讀書花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贈書活動】
葡萄牙文壇超重量級作家 莉迪亞.豪爾赫
最經典作品首次中譯出版!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喬賽.薩拉馬戈強力推薦——
一本充滿時代感的非凡作品,文字和故事以純粹的力量吸引著讀者。
從大宅離開的人彷彿鐵了心要散落世界各地。
家裡餐桌一年一年地分裂開來,每塊碎片都去了世界的另一個角落。
除了她,她從未離開,是永遠缺席的在場者。
這座葡萄牙南方的古老大宅,距離大西洋夠遠,無法聽到暴風雨中的碎浪,但也離得夠近,足以使牆壁被空氣中的鹽腐蝕。
她,庫斯多喬和瑪莉亞.艾瑪名義上的孩子,總是盡力讓自己既不在場也不缺席。她一直都知道瑪莉亞.艾瑪嫁給了兩個男人,三個弟弟並不是她的親手足,也知道她的所有身分證件都是謊言。但這都無關緊要,因為她所珍惜的一切也在這座大宅。直到那年初冬,家族中的浪蕩逆子,那個華特大兵回來了,他的回歸,讓所有人的祕密起了變化,埋藏在地下的家族之謎破土而出……
📕看更多🔜🔜🔜 https://bit.ly/3wQJpn4
==============================================
現在只要在2021/04/19(一)下午15:00前,按讚「城邦讀書花園」,公開分享本文,並在本文下方留言:@_____ 「我想看《畫鳥的人》葡萄牙文壇超重量級作家 莉迪亞.豪爾赫 最經典作品首次中譯出版!」
🎁就有1位朋友可獲得 #馬可孛羅《畫鳥的人》1本哦!
※得獎名單將於2021/04/19(一)晚上20:00前公布於粉絲團:)
※得獎名單會直接在原贈書活動貼文上,以「留言」方式公布。
※記得回來關注留言看看自己是否為幸運的得獎者哦!
※贈書寄送限台澎金馬地區。
※城邦讀書花園粉絲團擁有變更活動內容的權利。
薩拉馬戈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夜.語錄.女朋友》
* 我們總是把情愛放地太窄,所以才有那麼多眾生需要度苦厄。衆人太愛自己,愛身邊的人,愛情絆的對象,等情傷鬱患時,再來敲木魚,無我,無我,非執,非執。
可能打從出發點時,我們就把情愛的比例搞反了:我們愛這個「無盡的」世界太少,我們愛單一的情牽太多。
所以我們會痛。
鳥在天空飛翔,牠的視野如此遠大:雲在空中飄浮,此刻雲集,下刻雨落,之後飄散。每日的無常,都是它千變萬化,曼妙的舞姿。
它們應該活得比我們快活多了。
—陳文茜
* 無論如何,請你滿飲我在月光下為你斟的這杯新醅的酒。此去是春、是夏、是秋、是冬,是風、是雪、是雨、是霧,是東、是南、是西、是北,是晝、是夜、是晨、是暮,全仗它為你暖身、驅寒、認路、分擔人世間久積的辛酸。你只需在路上踩出一些印跡,好讓我來尋你時,不會走岔。——簡媜《漁父》
* 強大的人都明白,比過去和未來更重要的是當下,比活在別人嘴裡更重要的是,活在自己的成長裡。——王爾德
* 放在你的肩上,我的手便佔有了世界。
我不打算更改成別的姿勢。
在這個手勢所呈現的空間,命運的形式得以顯現——薩拉馬戈
* 做孩子的時候感到無聊,盼望著長大。長大後又嚮往著返回童年。我們浪費自己的健康去贏得個人的財富,然後又浪費自己的財富去重建自身的健康。我們焦慮地憧憬未來,忘記了眼前的生活。活得既不是為了現在也不是為了將來。我們活得似乎永遠不會死,我們死的也好像從來沒活過。——多麗絲·萊辛《倖存者回憶錄》
* 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三毛
* *我們的本性是觀照自己,不是理解他人。我們的本性在不知不覺中自私且無情,除非通過反省、經由學習,承認且意識此種「人性的匱乏」,我們的本性才能盡量避免「平庸之惡」。
是的,平庸之惡,當我們將人性停留於直覺的平庸時,我們的本性便會惡罪其中。我們甚至不會自覺,理所當然。
這是著名的學者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對極權主義起源的精准描述。人,不用太壞,只要沒有為他人設想之心,只要愚魯且自私,便可能成為邪惡之人。
同理心,不只要「捨不得」別人,更要「捨得」自己。不去苦苦追問自己曾經的痛,而是設身處地理解別人的苦。
同理心,不需要偉大的理論,它是一種學習,一種徹悟,一種跨越人性的障礙,理解和你不同的人。
同理心,知易而行難。
—-陳文茜《給逆境中的你》
* 研究顯示:如果你想快樂,只要『改變心態』。
一個人要如何過得好?
1)每天沈思至少十分鐘,什麼都不想,有點類似靜坐。
2)每天花半小時寫下今天感恩的事,至少五項,包括大便暢通,都可以感恩。
3)不要加入太多社群網站,尤其是負面的社群網站,請刪除。
4)每個月至少寫一封信給你感恩的人。
5)每個月至少有一天放空自己,發呆、聽音樂、看電影、唱歌,至少一天。
6)每天晚上睡覺前閱讀那些會帶給你平靜的書或是聆聽使你感動的音樂。
7)當你煩惱時,扭轉它的方法,就是重復以上 1-6 的動作。
8)不要對成功和金錢有過高的渴望,並且以此定義自己。終會有一天,你不再那麼成功,你的收入會降低......屆時你人生中曾經的虛偽、驕傲、自信,可能一夕之間崩毀。
9)最後快樂的秘訣是:「給予」。根據大數據的研究調查:不斷地給予、幫助他人,從事志願者工作是擁有最多美好人生的人,也是最快樂的人。
—陳文茜《給逆境中的你》
* 如果你心存善良,不管遇見什麼事,什麼人,最後你都會走回正途。—雨果
* 《像這樣細細地聽》
像這樣細細地聽,
如河口
凝神傾聽自己的源頭。
像這樣深深地嗅,
嗅一朵
小花,
直到知覺化為烏有。
像這樣,於蔚藍的空氣
溶進了無底的渴望。
像這樣,於床單的蔚藍
孩子遙望記憶的遠方。
像這樣,蓮花般的少年
默默體驗血的溫泉。
……就像這樣,
與愛情相戀
就像這樣,
落入深淵。
—俄羅斯女詩人茨維塔耶娃
* 今天的雲不是昨日的雲,
繍球早已在艷陽下枯乾
就在它盛開綻放之時
瞬間成為乾萎的骷髗
我們懶懶的走過
不知時光
只知事件
生命就這樣毫不猶豫地走過
今天的雲不是昨日的雲
今天的我們也不是昨日的我們
—陳文茜
——圖片:與幾位我深愛的女人,齊聚一堂,談「蛻變」。在後台對陶子襲胸,在前台宣告自己是「美少女」,凡不同意者可以離席並且退款!
我活得豈止蛻變!
薩拉馬戈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E7%9A%84%E8%A8%93%E8%AA%A1%E6%9B%B8%E2%94%80%E2%94%80%E4%BC%8A%E6%A0%BC%E8%A8%80%E7%9A%84%E7%98%9F%E7%96%AB%E6%9B%B8%E5%96%AE8%E7%A8%AE
☞本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223-culture-booklist-vir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書單 #新冠肺炎 #槍砲病菌與鋼鐵
─────
你知道隋煬帝楊廣為什麼要蓋運河嗎?難道他不知道修建大運河可能勞民傷財,民怨四起,導致帝國毀滅嗎?
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隋煬帝之所以決定修建運河,其實根本是不得已的。
因為先前南北朝時期,連年征戰,為了一統天下,軍隊規模已過度膨脹。
而此刻天下太平,不再需要那麼多軍隊了;
留著他們,軍餉將拖垮國家財政;但要是讓他們全都解甲歸田,則等同於製造大量失業人口,導致社會問題。
束手無策之餘,只好開個運河工程讓大家來做了。
沒錯,這是一種解釋──而且是一種經濟學上的解釋。
修建運河,其實正是隋煬帝為解決民生問題,不得不採取的「擴大內需」措施。
我們暫且不去論斷此種說法的對錯──無論如何,用這種角度來理解歷史,是不是也給我們打開了不同的視野呢?
而類似瘟疫流行這種大規模影響國計民生的重大事件,事實上也特別適合讓我們拉遠距離,從更大的巨觀尺度上來理解它。
這正是一種「大歷史」的概念。
讓我們先從這種概念的科幻版本開始吧──首先,伊格言提到,瘟疫時期,我們應當讀讀科幻大師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基地》系列作。
這位俄裔美籍科幻大師出生於1920年,是美國科幻的代表人物之一。
看看他本人,是不是長得很像電影裡那種瘋狂科學家的樣子呢?
在他的經典小說《基地》三部曲中,艾西莫夫設想了一門全新學科: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
這是一個有趣的想像。「心理史學」是什麼?
那是一種用以**測度群體眾人之心理傾向與集體選擇**的統計學──它假設,如若群體人口夠多,則我們將可預測未來。
什麼意思?這乍聽之下匪夷所思,然而不難理解──
舉例,你無法預測伊格言今天晚餐會吃什麼,因為單一個人的選擇變數太大,無從評估。
然而,如果要預測整座港島今日晚間約有多少比例人口以撈麵為晚餐主食,則相對容易得多,誤差也小得多。
以此類推,當群體數量夠大,當數據蒐集夠多,我們將可預測集體的心理傾向;而當此類計算愈趨精密,則終有一日,我們將可預測未來。
聽來是否似曾相識呢?
對的,於《基地》系列成書之一九五〇年代,我們叫它「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我們叫它──**大數據**。
伊格言提醒我們,對,這不就是大數據的概念嗎?
在數十年前,人類蒐集資料的能力有限,所以也不容易蒐集到堪用的、數量如此龐大的數據。
而現在,這已經一點也不奇怪了──記得武漢封城初期,網路上相傳來自支付寶後台的那張「逃離武漢落點圖」嗎?
那張圖,和後來中國各地肺炎的感染數據,是否可能直接相關呢?
所以,理論上,在當初,我們是否能從那張圖相當程度地「預測」或「演算」出後來中國各地的病例數字呢?
對,瘟疫聽來科幻,一種全新的、無解藥的傳染病聽來科幻,
但我們終將承認,我們竟是如此真實地生存於科幻之中──那不正是這個世界給我們的一記警鐘、一紙訓誡書嗎?
所以,讓我們也來讀讀賈德‧戴蒙的經典名作《槍砲、病菌與鋼鐵》吧......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KgB1GK1Y7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