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活動公關公司的小賢問:
「我的公司除了聘用正職員工,也有許多部分工時人員,在聘請員工時要注意什麼嗎?」
👩🏫小編說明書:
依據員工人數的多寡,政府對企業的規範也有所不同,針對100人以下的企業需要留意的相關規定做說明。
#員工人數5人以上:
👉無論正職或約聘人員,都要投保勞健保,讓員工可以享有勞保、健保、勞退等權益
#員工人數30人以上:
👉建立完善工作規則,明定工作及休息時間、薪資計算及發放時間、請假、考核、升遷等措施並公告
👉其他人事管理規章,如加班管理制度、離職職務移交作業、教育訓練、性騷擾防治辦法等
#員工人數50人以上:
👉成立福委會:提撥職員福利金,辦理員工福利各項措施
#員工人數67人以上:
👉需聘用身心障礙員工比率為1%,且不得少於1人。(即員工67人至199人者需進用1人,200人以上者則乘以1%取整數計算,以上類推)
另外根據公司性質也可以另外訂定安全衛生工作規定、競業禁止或保密協定的勞動契約。
勞動部也有推行 #工作生活平衡補助計畫,公司可以透過舉辦舒壓課程、友善家庭措施,建立良好的勞資互動關係!
#新創圓夢網 #創業問與答 #聘請員工 #員工權益 #員工福利 #工作守則
薪資保密離職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年小金魚的日更200篇挑戰 #Day29
這個問題非常現實,也問得非常好。前面「怎麼升職」說的是「職稱」,例如說原本是主任,升職之後是經理。而後面說的細節,說的是「薪水的調升」。因此,我從這裡推測,提問這個問題的人,是想要藉由升職來加薪,最主要的目的應該是加薪。
✔︎ 升職跟加薪一定有關係嗎?
我這裡提一件事情,雖然升職跟加薪被強關聯在一起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但是存在兩種狀況:
1.加薪不升職
2.升職不加薪(或是加薪幅度範圍很小,可能落在5000元以內)
1.「加薪不升職」:
又通常分為兩種可能
(1)該職位在公司屬於扁平組織,也就是說彼此的階級關聯不大,因此,調整職稱一方面太大張旗鼓,一方面也沒有意義。
(2)老闆欣賞你,但是其他人沒有調薪,因此低調幫你做調整。這件事情,除非你說,否則沒有人知道,為的是減少其他人的閒言閒語或是反彈而造成主管或是老闆的困擾。
2.「升職不加薪」
通常因為公司內的薪資調整不易(老實說台灣的公司擁有完善薪酬制度的不多,我自己待過的公司裡只遇到一家),但是又不想要你走(可能你任勞任怨、又加班又不抱怨或是你掌握了很多公司麻煩的瑣事,失去你要花很多時間訓練一個新的人),所以增加你的頭銜,讓你的心裡覺得舒坦一些。
***
回到這個問題,主管的回覆對我而言,其實就是在拖延你的時間。這個狀況我真實發生過,而且那時我就是那個主管,我說的就是一模一樣的話,前後兩個場景的狀況不一樣,我稍微簡述一下當時的場景:
✔︎我主管這麼說是什麼意思?
1.當主管說:「 你的薪水已經到頂了 」
當時提出加薪需求的A,事實上他的薪水已經比其他的人都還要高了,可以說是當時該階層、同職位的人最高的(當然這件事情我不能明明白白的跟他說,畢竟薪資是保密條款之一),但我自己知道,事實上以他的能力,值得擁有更好的薪水,但我沒有辦法往上提,為什麼?因為當時整個BU(Business Unit,事業單位)距離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關鍵績效指標)是落後的,他所處的部門是後勤單位,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其實我就算再怎麼覺得他提出的加薪有理也無能為力。
2.當主管說:「你先努力工作,我們之後再調 」
當時提出加薪需求的B,其實薪水的確是偏低的,與同階層、同職位的人比較起來,其實並沒有比較好,而跟同階層不同職位的人比較起來,其實是偏低的,這跟兩件事情有關係:
(1)時間點:
每一個職位在不同時期進公司的薪水級距可能會不一樣,在公司剛開始的時候,可能還比較有錢,因此薪水給的比較優渥,等到中後期,用人條件會提高、薪水開始沒那麼好談(因為公司開始知道ROI如何了),這時候就可能往下。
但也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你剛進公司的時候,這個部門不受重視,等到後期,BU狀況好轉,這時候,部門有經費了,可以談的薪水範圍就變廣了。
(2)部門:
第二個則是和你待在哪一個部門/做哪個位置有關係,舉例來說,都是經理,行政經理就可能跟業務經理的薪水不一樣,所以可能行政經理的頂是業務經理的中上而已,
說了這麼多種狀況,我只是想要跟你們說「薪水、職位對我來說,機運的成分大於努力的成分還要很多,幾乎不可控,因為影響的層面太多了,你不會知道整個公司的大方向是什麼」,因此,關於升職加薪這個問題,我會把掌握權拉回來我自己的身上。
***
什麼意思是「把掌握權拉回來我自己的身上」?
那就是我思考一個問題:「這家公司提供給我什麼我需要的?」,換而言之「我在這裡還有成長的空間嗎?」
1.如果這裡還有成長的空間:
我曾經低薪過,28K扣完勞健保是26-27K左右,負擔台北的房租、食衣住行育樂,我永遠記得我是一個連吃飯要不要加滷蛋都考慮很久的人,最不敢吃的東西是滷味,因為我食量大,點滷味很容易爆預算,直接把隔天的伙食費也吃完,我記得那段日子,我沒有離職。
因為我問自己:「如果我現在離職我可以找到更好的嗎?」,我說:「不行。」
「為什麼不行?」我繼續問自己。「因為我想要有專業,有專業我才可以跳槽去更好的。」我自己回答自己。
「那你想要什麼專業?」我又問自己。「我想要成為專業的華語老師,我想要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我想要教學很多國家的學生,然後我可以拿這個經驗去更多地方,甚至是出國。」我告訴自己。
所以,我撐下來了。
我那時,每天都在上課,什麼課我都上,我甚至跟我主管說,我願意去做沒有人要做的事情,但是必須讓我維持可以上課的權利。(我後來沒有繼續走這條路,人會在努力中,找到自己的喜好,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
但我知道這家公司可以給我什麼我需要的,所以低薪我接受,而且我很認真,過分的認真。
最後我升職了,我也加薪了,我在我當時薪水最好的時候,我離職了,因為我覺得我找到其他我想做的事情,而公司沒辦法給我了。
2.如果這裡沒有成長的空間:
如果沒有的話,那還需要問嗎?哈哈哈當然是趕快找下一份薪水更好的工作啊!
這時候你如果沒有馬上這麼做,通常是因為幾個原因:
(1)對市場未知,怕自己沒有自己想的市場價值:
(2)你也不知道自己有什麼能力,你只是不滿意自己的薪水,可能覺得自己做久了,想要加薪
我們來細說一下這兩點:
(1)對市場未知,怕自己沒有自己想的市場價值:
每個人都會對自己要重新回到求職市場感到害怕(我自己也不例外),但是,降低害怕的方法就是「趕快去嘗試」。趕快丟履歷、去面試、放出消息給可能可以幫你推薦的人、開始跟大量的人聊目前市場的狀況跟工作機會。
來找我諮詢的,或是我身邊的人,不乏觀望許久才出手的,其實這些都是沈默成本,你想一下,如果說你不開始找,你怎麼知道你在市場上缺少什麼?缺少了就補起來,也不一定要離職上課,可以在職自己去進修啊,既可以保有收入來源,又同時學習新知,說不定在職場上可以運用,反而你在工作中還會激起一點漣漪。(有時候只是缺乏外在的刺激,覺得生活乏味而已)
(2)你也不知道自己有什麼能力,你只是不滿意自己的薪水,可能覺得自己做久了,想要加薪
如果你一時之間沒辦法說自己有什麼樣的能力吸引他人/業主的話,那是比較需要認認真真思考的。
說實話,每個人想過的人生不一樣,但如果你想要過比較好的人生,就一定要有特定的能力。你可能看某些主管很不喜歡,但他們可能比你更會圓融的人際關係、更會向上管理、更會見縫插針、或者就是比你待的久(待在一間公司很久放棄了其他的機會,這樣的機會成本也是其中一種付出)。
我以前如果不喜歡一個主管就會真的不喜歡,我現在不一樣,我會用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如果我討厭他,但他是主管,那他到底是哪裡做的比別人好啊?」用這個角度,你就會發現你有可以學習的地方,你還是可以討厭他,但是不用否定一個人。
回到能力面來說,如果你沒有什麼特別的能力,那加薪不管去哪裡都是困難的,我會建議你去好好思考,你要在哪裡深根,或是你的薪水可以來自於其他的地方。(例如我有朋友做夾娃娃機、做代購、做轉單等等),如果問題是薪水,是收入,那另外思考其他的收入,我覺得也是一條路。
***
我們總結一下今天關於升職與加薪的結論:
1.升職與加薪是強關聯,但未必是等號。
2.主管的說詞可能代表不同的意義,除了你的年資、表現外,你還需要考量公司的策略、部門的績效等。
3.升職加薪其實是一種機運,與其強求的是現在的公司,不如想一下如何在下一份取得更好的薪水。
4.當在現在的公司加薪被拒絕,那就是開始思考自己是否需要外找,關鍵的決策點在於「這家公司是否還可以提供什麼是我需要的」,也就是「我是否還有成長的空間」。
5.如果發現你在現在公司已經沒有成長空間了,那往外尋找工作就是必須的。
6.若是單純害怕回到求職市場,那我的建議會是越快嘗試越好,因為等待與觀望的時間都是沈默成本。
7.若是你想不到自己有什麼能力,那麼這是你最應該要重視的問題,沒有人可以回答,你需要自己思考。
👉最常見的100個職涯問題:https://goldfishblog.tw/top-100-career-questions/
薪資保密離職 在 腦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雜感/
前幾天聊到了求職履歷,今天想繼續聊關於工作的一些想法。
先說,既然是雜感,內容一定很雜。
-
想到好一段時間前,SYNDRO HOUSE 都還沒完工的時候,一位老顧客來工作室取貨,順便聊了幾句。
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現況後,他突然欲言又止、又囁嚅開口,說,其實很想來應徵,但很怕跟我工作後會討厭我。
不得不說,我有種「被懂了」的感覺:~
-
在小公司工作,或在大公司工作,對於新鮮人,究竟何者對職涯比較有幫助?
在小公司,第一個,容錯度低,每個人都至關重要,每個決定每個執行都至關重要,一個人兼好幾個人用,又不能出錯。
而在大公司,不但常安排教育訓練課程,還會有前輩手把手帶著,職責上專心處理手邊業務,在成為重要幹部前,偶爾凸槌無傷大雅,前輩、長官扛著先。
在小公司,第二個,公司獲利狀況不明,或是成長中盈利再投入,在大部份情形下薪資、福利都較大公司差,甚至遇到突發狀況(如現在疫情)短期間金流緊縮,就會面臨倒閉或裁員。
而在大公司,除了薪資福利獎金分紅等客觀條件外,公司體制健全,金流相對穩定,企業面對衝擊耐受性高,員工自然也更有保障、過得安穩。
除此之外,在大企業接觸到的供應商與客戶,或是投入研發的項目,或是一筆訂單的規模,格局往往不是小公司所能企及,眼界可因此大開。
所以,若自身條件符合,追求穩定中成長的人多把目標放在大公司,期許自己能夠在其中好好幹、嶄露頭角。
這樣的職涯藍圖,也是十年前的我選擇的。
-
如果選擇了小公司,你的職涯藍圖會是完全不一樣的 model。
既然視角是職涯,你就不可能只看眼前。
你能夠從小公司取得哪些未來的籌碼?
1、跟對公司,一起飛黃騰達
2、成為公司的重要成員,沒你不行
3、掌握關鍵 know how,成為自己創業或加入其他團隊的優勢
4、把握工作上結識各行業重要人物的機會
5、最差,看著公司怎麼失敗,不花自己的錢成為自己的經驗值
正因為在小公司一人得當多人用,每個人都肩負跨領域的業務,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完成紛雜的工作,如何有效溝通、有效率地分工及獨立作業,每一天考驗著每一個員工。
絕對比專心只做一件事辛苦,而且可能沒有即時的薪金回報。
這時候你要看的,就是過程中,自己有什麼樣的改變、為公司帶來什麼樣的改變,然後就會知道自己價值在哪邊、是不是握有更多籌碼 —— 談薪資,或是跳槽 —— 比在大公司更容易嶄露頭角的機會。
-
一些人是因為我的挑剔而認識我的。
如果不挑剔,我是一個極其普通的人,尤其在服裝領域,既沒有專業背景,亦沒有專業技術。
但比起挑剔,更難的是決心。我總是相信我的判斷,然後用力執行、執行到底,要讓挑剔的自己看到成績。
所以,當你因為欣賞我的挑剔而想要加入我的團隊,就要有所準備:被挑剔的對象成了自己。
我不是一個好相處的人,不愛聊天,不講不由衷的好話,對人對物缺點的敏銳度遠大於優點,而且並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
這樣的我,才做得出你喜歡的衣服。
而喜歡我的衣服,與喜歡我這個人、想要與我一起工作,完完全全是兩回事,請千萬不要混為一談。
那一位老顧客取貨完離開了,我們至今維持良好的關係。
-
但是一起工作的人,就未必能夠維持良好關係了,這是每一位被叫做老闆的人的宿命。
公司成立六年半,成員來來去去。
曾遇過應徵時對我個人、品牌的一切如數家珍,工作過程中卻漸漸失去熱情與情誼,黯然分別的。
曾有過得到我全然信任,卻不看好公司而離開的。
曾有過被寄予厚望,卻做到信心全失離開的。
不諱言,也曾資遣我認為不適任的同事。
-
最近與朋友聊到資遣。
相對於被資遣者,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想像,其實經營者要做出資遣的決定,絕對是同等級甚至是更加地不好受?
一個經營者,有可能不在意員工的情緒,但不可能不在意公司的營收和開銷;資遣員工,等於是「付錢請你離開」,比如資遣費一個半月,背後的意涵是「你一個半月不來的價值還大過你在這裡」,你能想像經營者做這個決定要多苦嗎?
朋友說他公司一位年輕同事,輕易地在社群公開了一件公司與客戶間有保密協議不得透露的產品。
然後呢,朋友原本希望他知所進退,自請離職,大家好聚好散就好,沒想到同事希望拿一張 “非自願離職證明” 與資遣費,然後請領失業補助。
君子有成人之美,於是他的輕慢將被紀錄在案。
我聽了簡直不敢相信,為了區區失業補助,你要讓未來應徵的公司都看得到這個不尋常的紀錄、然後致電前公司詢問?
這邊順便勸世:
人真的不能忘記做口碑,越是在不愉快的情況下,口碑越要做足,沒有比被過去的自己絆一跤更嘔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