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心靈療癒教室,遇見自己❤️
#Fun畫studio
有二門從藝術療癒出發的課程,
由二位不同老師帶領。
#藝術癒療課程
李元親 跑跳藝療師
四處跑跑跳跳的藝術治療師,
相信自發性的創作即療癒的開始,試圖在這個很快的城市裡創造開放的空間,
讓心慢下來,
在圖畫中找到自己。
#心靈療癒教室
Dale老師:
透過創作與自己對話,
讓自己從打轉的困境當中走出來。透過老師的引導還有對話,
在這堂課後,
身心靈都受到洗滌。
#藝術癒療 #藝術治療 #心靈療癒 #壓克力畫 #love #hop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育有一子一女的Anda於2014年確診乳癌,進行切除手術後,2016年癌症復發,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身體面臨巨變,她心情被受打擊可想言之,更甚者,她更要面對家中只有數歲大的子女,「醫生話畀我聽嗰下我都接受唔到」,Anda憂心指如何可以將自己接受不了的事告訴子女。 Anda的子女中,女兒更是「癡身」,...
藝術治療師 課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平常我很喜歡聽Podcast, 其實如果不是當英文老師,原本的我心裡有個小小的夢,想當一個藝術治療師或是醫生,因為我覺得那樣可以比老師幫助更多人。
即使後來沒有真的往那個方向,還是在求學階段和閒暇之餘涉略很多這類相關書籍。前陣子愛上聽 #podcast ,喜歡在一早起床、煮飯、坐車的時候聽,可以快速地吸收一些新知和擴展不同的視野和知識領域。
@onyourpsy #哇噻心理學 是我每集必聽必追的podcast, 或許華人社會看心理諮商是個好像一個必須關起門來不能說的事情,但其實這樣的想法不太對~還記得在國外光求學階段,開學選課前我們一定會安排和諮商輔導員還有校長面談,沒錯!只是選課~但他們會安排專業人士釐清學生的個人發展和興趣、以及未來的走向。
諮商是透過一個專業的角度去有目的且有計劃地幫助來談者釐清自己、與問題困擾,協助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理解,拓展看待人事物的觀點及生活選擇,來去改善生活面臨到的各種狀況。
其實我相信,每個人都需要有諮商這個角色介入,我們都不是百分之百完美的人,有辦法去面對一切和頓悟找到最佳解,也可能原生家庭的關係狀況種種、職場、人際、婚姻、小孩、情感、自身等等需要幫助,應該更健康地去看待這件事。
這次和 @chia_nana_doodle 一起大聊幼兒和大人的學習歷程、在引導、發展、課程設計上、心理狀態等等有什麼不同,切入的面向好多,當天雖然是遠端!但真的談得非常過癮非常愉快~
#哇賽療心室 ep31| 瞭解幼兒的心,讓他快樂學英文
.
「幼兒的學習與成人不一樣,融入玩樂力、社交力,並引發好奇心,會讓孩子樂於使用英文」
.
👶🏻本集重點:
。太早學英文是好的嗎?
。幼兒學英文並不會影響母語發展
。培養孩子聽與說的兩大要點
。讓畫面跟聲音做連結會更有效
。引起好奇心,讓孩子更專注
。互動,讓孩子專注持續更長
。玩樂力,讓孩子願意精熟
。五感學習,沉浸並玩樂
。社交力,與他人連結會學得更多
主談:心理師Nana、 Ruby 老師
.
-----
分享給你們~希望能帶給你們一些啟發和幫助❤️
#心理學 #諮商 #育兒日記 #好奇心 #五感學習 #玩樂力 #玩中學學中玩 #幼兒教育 @kidsden.tw
瞭解更多:https://reurl.cc/mLaDoG
藝術治療師 課程 在 Fun畫 Studi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藝術癒療教室 #實體課程
⠀
#藝術癒療教室8月份課程時間:⠀⠀
09/30 (四) 07:00 - 09:00 pm⠀NT$1,800⠀⠀
歡迎私訊跟小編報名。⠀
#同學回饋1:⠀
上課過程中,老師請我們開始自發性的創作的當下,醫治就已經在進行正在發生了,⠀
然後正向是指享受著當下享受此時此刻,⠀
不是擔憂著未來的事或定睛在過去的缺憾裡。⠀
我常常想畫圖,但要跨出第一步很難很難,⠀
也會想很多,但在這段時間,⠀
我可以放心的揮灑顏料,透過各樣的顏色呈現出現在的狀態及自己生命中的色彩 👍⠀⠀⠀⠀
⠀
#同學回饋2
很謝謝老師,課程中慢慢引導我們畫出心中最深層的自己,也意識到原來傷還沒好。或許如老師說的一樣,暫時休息好好建造自己的空間,等哪天準備好了,會勇敢打開門迎向自由。
#李元親老師 跑跳藝療師 ⠀⠀⠀⠀
一位四處跑跑跳跳的藝術治療師,相信自發性的創作即療癒的開始,試圖在這個速度很快的城市中創造一個讓心慢下來的空間,在圖畫中找到自己。⠀⠀⠀⠀
⠀⠀⠀⠀⠀
#藝術療癒 #繪畫 #創作 #自由 #心靈⠀⠀
⠀⠀⠀⠀
⠀⠀
「藝術即治療」模式是以美國藝術治療師克拉瑪1950年代發展的「藝術創作即治療」理論作為基礎,⠀⠀
認為藝術本身就具有治療的能量,⠀⠀
它是一種自我發現和自我實現的方法,⠀⠀
也是一種自我和外在世界溝通的管道;⠀⠀
「藝術即治療」強調,⠀⠀
自發性的藝術表達和經驗過程,⠀⠀
是具有情感昇華、⠀⠀
統整跟撫慰的功能;⠀⠀
創作者投入藝術工作時,⠀⠀
內在療癒就在過程中自然地發生著,⠀⠀
當創作結束的時候,⠀⠀
產生了頓悟,療癒也就達成了。⠀⠀
要注意的是,⠀⠀
這個「頓悟」之所以會發生,⠀⠀
是創作者對每一個存在的當下,⠀⠀
都保持著分明的覺知,⠀⠀
還能夠超越自我。⠀⠀
譬如:當我們專心在畫花的時候,⠀⠀
自我被放下了、⠀⠀
被消溶在時間的流動裡,⠀⠀
自我化作花梗伸出去的優美姿態,⠀⠀
原本的自我就不見了,⠀⠀
只剩下那當下的存在感(being)和意境了。⠀⠀
⠀⠀
擷取網路文章⠀⠀
文:徐玟玲⠀⠀
⠀⠀
https://www.google.com/amp/s/www.thenewslens.com/amparticle/133793
藝術治療師 課程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育有一子一女的Anda於2014年確診乳癌,進行切除手術後,2016年癌症復發,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身體面臨巨變,她心情被受打擊可想言之,更甚者,她更要面對家中只有數歲大的子女,「醫生話畀我聽嗰下我都接受唔到」,Anda憂心指如何可以將自己接受不了的事告訴子女。
Anda的子女中,女兒更是「癡身」,會是想時時刻刻「癡」在媽媽身旁,這令本身要接受治療而身心俱疲的Anda更是矛盾,「每當自己一個人靜落嚟嗰陣,就會諗起自己嘅病情,跟住就會喊,經常都會覺得自己唔喺度,腦海經常都有呢啲畫面,但喺仔女面前要扮無事」,因為Anda認為子女年紀尚小,覺得不宜將自己病情告訴他們,因此在他們面前隻字不提自己患病。
可是小朋友的觀察力超乎想像,那時是Anda病發的時候,女兒也似乎察覺了媽媽有異樣,「有時同朋友去生日會,係件好開心嘅事,佢都話佢好想去,但佢去完之後就會話,『點解會用咗呢啲時間去同朋友玩呢』,佢話如果可以嘅話,『我會想多啲時間陪你』,我唔知點解小朋友會唔想去玩,喺呢個年紀用嚟陪媽媽,我就開始觀察佢,覺得佢有啲奇怪。」
Anda說女兒有時間中會問我些有關生死的問題,「譬如『媽媽你話人死咗會上天堂,你上咗天堂,仲可唔可以同我傾偈呀?又或者你可唔可以帶埋我去天堂呀?』我話人死咗先去天堂,我都唔知幾時會上天堂,如果我上咗天堂,你仲會有爸爸、有細佬、有其他親人,你都要好好生活,她就同我講,『唔啦,你死咗我自己喺度都無意思,我想同你一齊去天堂。』」
女兒的反應令Anda覺得太誇張,「佢(女兒)夜晚會喊,話會發夢,其實我陪咗佢好多晚,我都嘗試用自己嘅方法疏導她嘅情緒,睇吓佢咩事,發覺佢唔會話我知係咩事,淨係識得喊。」
Anda坦言那時不懂處理女兒的情緒,「每一晚你見到自己個女為自己身體狀況喺度喊,其實好很難受,嗰一刻其實我都好想喊,但我要好積極,我唔想畀負面情緒佢」,因此Anda成為一個嚴厲的母親,有時會責罵女兒,其實只時希望對方可以在自己在生時學會獨立,但女兒只是小學生,「依家諗返起佢都好無辜。」
Anda之前都參加過香港癌症基金會的活動,覺得他們幫到患癌的家庭,就向基金會下協助兒童的彩虹會求助,及後女兒獲安排藝術治療課程,Anda同時也獲輔導。
註冊藝術治療師海琳解釋指,藝術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它的獨特性在藝術創作方面,因為小朋友未懂說話時,已經可以塗畫,所以他們未表達到事情時可以繪畫輔助,加上治療師會邀請小朋友表達創作內容,孩子表達自己的能力因而加強。
海琳續指,治療過程與父母的溝通和相處很重要,因為他們處理到小朋友所表達的焦慮等情緒時,也可幫助小朋友與家長溝通,從而在家庭的層面上也可以處理問題。
Anda指女兒很喜歡畫畫,卻沒想過藝術治療可以幫到女兒,「原來真係投其所好,因為佢係有啲慢熱,未必容易同人傾到自己內心世界。」Anda透過藝術治療師,得悉女兒原來知道自己有很嚴重的病,雖然她不知道是甚麼,但知道是有機會會死亡的病。
Anda坦言那一刻自己才開始醒,因為她以為女兒一直都不知道患病,在她知道同時,自己又沒解釋清楚,令女兒覺得自己很快會離世,但其實情況未到如此惡劣,所以令她內心積壓了很多恐懼。
Anda接受輔導員建議跟女兒坦白病情,「其實佢哋可能只係小學五年班,已經察覺到身邊很多嘢轉變緊。」女兒清楚母親病情後,情緒有所好轉,令Anda如釋重負,「我覺得好開心,佢會好關心我嘅病情,但又唔會好似以前咁負面,而係積極咁看待。」
更令Anda窩心的是,女兒在接受藝術治療起,就已經會每晚製作小手工為自己打氣,現在更變成她的一個習慣,至今仍在繼續,Anda估計女兒為自己製作了約200份作品,「其實佢都幾犀利,可以一直維持咁做。」
Anda現時定期服藥控制病情,她的願望當然是身體健康,但也把女兒記在心上,「媽咪梗係最最希望見到個女大學畢業,之後結婚生仔,但如果喺呢刻,我見到佢她大學畢業已經好開心。」
香港癌症基金會屬下的彩虹會旨在協助5-17歲因家人患癌而受影響的兒童及青少年。彩虹會的臨床心理學家、藝術治療師和社工等專業團隊,可擔當患癌人士和孩子的溝通橋樑,紓緩孩子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