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後飲食營養補充的十問十答
身為麥當勞萬年鐵粉的我,有時候收到癌友私訊問我:「化療期間,該吃什麼比較好?」、「如何挑選營養品?」⋯⋯我都相當汗顏,回答不出來😢
這次,很開心收到雀巢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回答這些問題外,還能向中國醫 乳房外科 劉良智醫師 請益他的專業見解。
「癌症治療後該怎麼吃?」
「癌後營養品該怎麼挑選?」
這些問題,我在訪談劉醫師後,
一共整理了十題的Q&A,分享給想進一步了解的各位 : )
希望會幫到大家。
另外,文末有雀巢癌症營養品 #飲沛的免費抽獎 唷~看完Q&A後,不妨也參加抽獎吧☺
以下 🙋🏻♀️代表我的疑問;👨⚕️代表劉醫師回覆。
...........................................................................
第一題
...........................................................................
🙋🏻♀️療程期間,很多癌友正常飲食,但體重還是下降,是為什麼呢?
🙋🏻♀️雖然我是打完類固醇後,變得爆肥啦⋯
👨⚕️罹癌後身體的代謝狀況本來就會比較差~
因為癌細胞會去侵蝕正常細胞及搶奪營養。
👨⚕️另外打小紅莓或紫杉醇也會影響身體吸收,
才會導致有些癌友的體重下降。
...........................................................................
第二題
...........................................................................
🙋🏻♀️化療後想要多吃一點補充養分,但卻很想吐⋯沒有食慾,應該怎麼辦?
👨⚕️飲食方面,會建議以補充蛋白質為主。
如果病人能正常吃,會比較推薦牛肉~牛肉有豐富的精胺酸,對於提供身體蛋白質有很大幫助。
👨⚕️但其實只要吃得下,能被身體吸收的就是好營養!
🙋🏻♀️大破嘴怎麼辦?我治療期間破過兩次⋯ 邊吃會一邊痛到飆淚😭😭
👨⚕️若病人進食有困難~則建議改以好吞嚥、液態為主的食物。
👨⚕️營養品方面,則建議補充有含小分子的成分,如:有核苷酸、精胺酸的液態營養品。
身體會比較好吸收,也比較好入口。
...........................................................................
第三題
...........................................................................
🙋🏻♀️真的超嘴饞的狀況下,可以吃麥O勞、肯O基等垃圾食物嗎?
👨⚕️麥O勞其實不是不能吃,只是不要當正餐。
想想癌友做完化療,味覺都改變了還要限制他們飲食不是很殘忍嗎?
🙋🏻♀️真的很殘忍!!家人當時都不准我吃😢
👨⚕️偶爾當點心吃是沒關係的。
👨⚕️但炸的當然還是別太常吃啦⋯像是薯條,太油會無法被身體吸收營養,吃了還會拉肚子得不償失!
🙋🏻♀️(看看鏡子裡的雙下巴)
...........................................................................
第四題
...........................................................................
🙋🏻♀️之前常在網路上看到斷食、生機飲食抗癌法等,請問這些觀念是對的嗎?
👨⚕️再次強調均衡營養,高蛋白、高熱量是關鍵,斷食萬萬不可。
👨⚕️另外,生機飲食的熱量、蛋白質對於癌友來說都偏低,且生菜的含菌量較多,在保護力較為不足的癌友來說可能會引發感染。
🙋🏻♀️嗯嗯嗯。對,醫生都有交代千萬不能吃生的、不乾淨的食物。
👨⚕️建議療程期間的食物都要煮熟再吃,水果也一定要去皮才食用。
...........................................................................
第五題
...........................................................................
🙋🏻♀️治療時,可以搭配中醫嗎?過往治療經驗,我的主治醫師特別交代我不要找中醫。
👨⚕️你知道為什麼大多數醫院會不建議病人同時採用中西醫合併療法嗎?
👨⚕️因為很多醫院擔心有江湖術士,會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欺騙民眾。但正統的中醫確實可以幫助病人緩解治療副作用。
👨⚕️以我自己的看法,中醫作為輔助是可以的!但絕對不能取代西醫的治療。
🙋🏻♀️原來如此。
...........................................................................
第六題
...........................................................................
🙋🏻♀️治療期間,需要搭配營養品嗎?營養品該如何挑選呢?
👨⚕️挑選營養品時,都要注意上面有沒有註明『癌症專業配方』或是『包裝標示試用對象涵蓋癌症治療如手術、化療和放療』。
👨⚕️無論是藥品還是營養品,都需要經過人體試驗,有好的臨床反應,醫師才會去認同它給予建議,沒有科學實證設計的配方是很難被信服的!
👨⚕️像雀巢公司出品的「飲沛」就是科學實證配方。
👨⚕️「飲沛」中含有的3效營養素:魚油、精胺酸、核甘酸,在歐美台的營養指南中是有被明確建議,對於修復細胞是好的。
...........................................................................
第七題
...........................................................................
🙋🏻♀️營養品裡魚油的效用是什麼呢?
👨⚕️魚油就是omega-3,魚油可以幫助抗發炎、抗氧化。
👨⚕️而癌症就是身體長期發炎的結果,因此魚油對於癌友是有幫助的。
..........................................................................
第八題
...........................................................................
🙋🏻♀️「飲沛」適用於所有癌別的患者嗎?
👨⚕️「飲沛」是癌症及手術後專用營養品,可以依身體狀況照建議用量補充。
👨⚕️衛福部核准的適用對象:除了接受化放療的癌友外,也適用者燒燙傷以及重大手術前後的患者唷。
🙋🏻♀️我現在身體已經穩定,也能喝嗎?
👨⚕️產品本身是表示「癌症專用配方」,所以吸收力已經恢復正常的人可以透過更多途徑和選擇進行營養補充喔。
.........................................................................
第九題
...........................................................................
🙋🏻♀️營養品的使用時機,什麼時候比較好呢?我以前都是打完化療才喝。
👨⚕️療程前七天和療程後七天,都是適合使用營養品的時機唷!
👨⚕️很多癌友會打完化療後才開始補充營養品,但其實前7天就可以開始積極儲備營養了。
👨⚕️一般打標靶藥或是化療都是打下去的第一周會最不舒服。因為這是藥效濃度最強的時候,若有提前補充營養,會比較有體力、後續的副作用也會舒緩一些。
👨⚕️而打完藥後的後7天攝取營養,則是為了調養身體狀況,盡可能恢復到療程前的體力狀態,以應付下次療程,才不會因為營養不良問題導致中斷療程,影響整體治療效果。
🙋🏻♀️原來如此~~!以玩遊戲來舉例,就是打大Boss會大掉血,所以要先補好血,做足準備再去打怪的意思呀!
.........................................................................
第十題
...........................................................................
🙋🏻♀️醫師不斷強調營養不良可能會導致療程中斷⋯⋯ 請問延後或中斷,會對治療會有甚麼影響嗎?
🙋🏻♀️其實我以前都覺得⋯⋯這樣就可以多休息幾天賺到了😂😂😂
👨⚕️這樣的想法就是鴕鳥心態。
🙋🏻♀️(表示中槍)
👨⚕️癌症藥物在身體裡的濃度都是計算好的,
濃度要夠,才能有效控制癌變狀況。
👨⚕️以3個禮拜打一次化療的週期來說,如果因為身體狀況不佳而延後一週治療,體內殘留的藥物,就會經人體代謝而濃度不夠,無法殺死苟活的癌細胞。
👨⚕️這等同於是給癌細胞多喘息一週的時間,
所以要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給敵人休息,讓癌細胞多了補充體力壯大兵力的時間嗎😨😨😨😨
👨⚕️沒錯,所以多補充營養好好維持體力,
是很重要的!
........................................................................
總算問完啦!
...........................................................................
以上! 真的超感謝劉良智醫師的詳盡解答。
也歡迎正在治療的朋友,把這些Q&A存下來,或許會對之後有一些幫助 : )
版上的朋友,若想試試看飲沛營養品,
雀巢有提供免費的抽獎機會喔☺️
共有11盒飲沛,三種口味(其中一盒是我加碼~~不指定口味),要送給大家。
#抽獎方法:
1. 分享這篇貼文,設為公開。
2. 在底下留言「臨床實證3營養,陪伴癌療每一步」。
就有機會得到飲沛一盒!
(一盒3入,市價650元)
#抽獎結果:
將會在 12月15日 21:00揭曉。
我會在留言處貼上抽獎結果,
並一個一個私訊抽中的朋友要收件資訊☺
/
最後,劉醫師特別向癌友們喊話:「現在藥物與治療技術很進步,千萬不要聞癌色變,當身體出現問題時一定要去就醫。」
是呀,癌症現在已經不是絕症了,
而是可以與之共存的慢性病。
要如何和它和平共處甚至是打敗它呢?
或許,
我們可以從好好補充生活中的營養出發。️☺
This is #癌友有嘻哈 謝采倪 2020.12.5 15:02
藥物不良反應是指只要吃這個藥一定會發生的副作用 在 葉丙成 Bens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看到曙光了~
註一:本文中的奎寧為臨床常用的藥品俗稱,指的是chloroquine (氯奎)或 hydroxychloroquine (羥氯奎),並非真正的奎寧(quinine)。三種分子結構是不同的,目前認為可能有效的是chloroquine (氯奎)或 hydroxychloroquine (羥氯奎)這兩種分子式,並不包含部分酒精性飲料 (如Gin & Tonic) 所含的quinine。由於上述三種分子國內醫院只有毒性較低的hydroxychloroquine (羥氯奎)一種品項,法國Safoni藥廠的商品名為Plaquenil,醫院使用中文常簡稱奎寧,臨床上稱呼並不會造成混淆。但為避免有民眾誤會,特此說明。
註二:本文為整理相關近期科研資料的mini-review,屬個人審慎樂觀之觀點,其療效與不同適應症之副作用,如文中所述,需要進一步較大規模之隨機分派臨床試驗進行確認。
註三:本藥品為處方用藥,且治療區間較窄,使用不當具有一定風險,民眾需聽從醫師指示使用,切勿自行到藥局購買使用。
註四:本藥為風濕免疫科許多自體免疫患者慢性長期用藥,一般民眾切勿買藥囤積,以保障真正需要用藥病患之權益。
註五:本文不排斥媒體引用報導,但拜託各位媒體朋友們引用前務必先通知一聲,可以的話正式發稿前麻煩讓我簡單過目一下,以避免內容被誤解或過度解讀,感恩。
————————正文開始分隔線————————
【人類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是否留下了希望?】
今天新聞開始報導奎寧對抗武漢病毒的潛在療效(老藥新用2.0)。相信未來數週相關資訊應該會暴增,究竟能否證實療效,在幾乎傾全人類之力的情況下,結果應該很快就會揭曉。
簡單說明一下為何我對這一個古老抗瘧疾的藥物,在目前全球束手無策的新興疾病上會抱持著這麼樂觀的態度。
先說結論
最主要原因是一週前看到法國馬賽大學感染研究中心Didier Raoult釋出的臨床報告 [1]。此份報告相信國內很多醫學專家今天應該都看過了,是一份open-labeled,non-randomized 樣本數不高(n=36),但結果卻相當令人鼓舞的臨床資料。20位受試者接受每日600mg口服劑量的奎寧,與16位支持性療法進行比較,發現在介入第三天後,病毒轉陰率就有顯著差異,且差異一直持續擴大到第六天。而20位服用奎寧的其中6位額外服用Azithromycin (500mg->250mg/day) 病毒轉陰率效果尤佳,6位病人在介入第五天全部轉陰。
這個結果對熟悉臨床研究個體變異性的人來說,是好到不可思議的數據,因為在n值接近動物實驗數目的情況下差異居然能如此明顯,表示effect size應該相當大。因此只要數據足以採信,進行較大規模的臨床試驗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剛好公開發表這篇數據的作者是我敬仰已久的Didier Raoult (最近幾年都在追蹤他們的腸道微生物相培養體研究),也是一位歐洲微生物學界相當知名的感染醫學泰斗,其提供的研究數據通常具有指標性,因此法國政府才立刻啟動30萬人規模的臨床試驗 [2],美國FDA也同步跟進全面展開研究 [3]。
事實上,奎寧對COVID-19的療效已經在前一波中國和韓國疫情爆發的使用經驗釋放出訊息 [4],也持續納入這兩國的治療指引 [5,6],只是正式臨床研究還在進行,還未有正式發表的文獻 。歐洲國家因為疫情爆發,也紛紛納入治療指引開始大規模使用 [7]。前幾天中國已在NEJM發表 lopinavir/ritanavir的結果 [8],相信奎寧的正式臨床數據應該很快就會公布,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至於奎寧為何會對COVID-19有效果呢?
除了大家熟知的免疫調節之外,事實上在15年前SARS時期,就有人拿來進行抗病毒機轉的探討 [9]。 包括可能增加胞內體的酸鹼值,阻止病毒的融合去殼與複製,或透過干擾細胞接合病毒受器的醣基化,來抑制病毒感染細胞。今年以同樣的model用在COVID-19上也獲得成功,陸續發表在兩篇Nature子刊 [10, 11],雖然都是in vitro study,但有效劑量是過去臨床使用奎寧很容易達到的血中藥物濃度[12]。
當然機轉還有很多值得探討,不過臨床上有沒有效應該還是大家最關心的,因此奎寧治療COVID-19的討論度正式大幅攀升,主要還是來自於Didier Raoult的這篇小規模臨床研究 [1]。
再來講副作用
人對未知都會產生恐懼心理,這次的COVID-19就是很好的例子。雖然奎寧是一個超過一百年歷史的抗瘧疾老藥,但現代醫師有使用經驗的真的不多,幾乎只有風濕免疫科醫師拿來當作免疫調節劑,治療各種免疫疾病使用 (老藥新用1.0),所以風濕免疫科的醫師,應該最有資格來回答此藥副作用。我自己是腸胃科,從未開立過此藥,但詢問風濕免疫科的前輩們,都說這是一個藥性蠻溫和的藥。
事實上,這幾年我也偷偷觀察這個藥一段時間 ,因為風濕科用的很廣泛,我身邊不少疑似輕症自體免疫疾病的同事都有在吃奎寧,多半反應不錯,且確實是鮮少聽到有嚴重的不良反應發生。
此藥因歷史悠久,副作用也很清楚,短期可能造成心電圖QT延長,須留意心律問題,長期使用可能有視網膜病變風險,需定期眼底檢查,還好副作用發現時早期停藥多半可逆 [13]。
因此,相對於目前還未上市,風險還許多未知的藥 (如瑞德希韋),奎寧相較之下其實安全多了。
價格
價格就不用講了,一顆2.26元佛心價,如果有效真的是全人類福音
方便性
口服吸收率高 (瑞德希韋目前好像只有針劑)
預防
這點爭議性比較大一些,因為雖然目前in vitro study有顯示預防效果,但還沒有臨床數據支持,而預防性的臨床研究也不會像治療性研究那麼快完成,所以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揭曉 [14, 15] (不過速度應該會比疫苗快就是了)。
如果最後真能實現預防效果,屆時就是人類帶著希望,吹起反攻號角的時刻了。
[1] https://www.mediterranee-infection.com/…/Hydroxychloroquine…
[2] https://www.arabnews.com/node/1643141/world
[3] https://www.fda.gov/…/coronavirus-covid-19-update-fda-conti…
[4] https://www.jstage.jst.go.jp/…/1/14_2020.01047/_pdf/-char/en
[5] https://www.chinalawtranslate.com/coronavirus-treatment-pl…/
[6] http://www.koreabiomed.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7428
[7] https://epidemio.wiv-isp.be/…/COVID-19_InterimGuidelines_Tr…
[8]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01282
[9] https://virologyj.biomedcentral.com/…/10.1186/1743-422X-2-69
[1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2-020-0282-0…
[1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1-020-0156-0
[12]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arti…/pii/S0924857920300820…
[13] http://www.cth.org.tw/…/0b32f983978d029cdf9cdc1e50a0748e.pdf
[14] https://mrtopstep.com/elon-musk-says-maybe-an-effective-tr…/
[15] https://docs.google.com/…/2PACX-1vR1adodKPhWalV9djnerI2…/pub
藥物不良反應是指只要吃這個藥一定會發生的副作用 在 馮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般的社會大眾也想不到要問醫生,為何叫憂鬱「症」,不叫憂鬱「病」?然而,大家都被教育成凡事乖乖聽醫生的話才對,所以沒問醫生,為何不抽血,或做其它檢查,看看是否某個器官出了問題,才表現出憂鬱症狀。
人們只看到醫師袍,看不到其背後無形操縱的藥廠推手。
#西藥是膠帶貼住症狀的邏輯
#所以貼住表面症狀不管裡面出了什麼事有可能會被害死
#不亂吃西藥
以下為對這篇文章其他方向的意見,大家也一併參考。
https://professorlin.com/…/%E9%86%AB%E5%AD%B8%E8%83%8C%E5%…/
#最重要的還是知道你吃了什麼
#不亂吃西藥和化學保健食品
醫學背後的黑幕 / 陶昌文(醫師)
我是一位麻醉科醫師,我協助外科治療疾病,為了我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健康,我需要了解疾病。
五月十五日,優秀的中天主播史哲維先生自殺身亡;五月十二日台南白河的吳先生、板橋的彭女士自殺身亡。如果他們都沒有吃過抗憂鬱劑,我今天不會寫這篇文章,畢竟真相應該被知曉。
在過去擔任醫職的二十年中,我大量閱讀西方自然醫學著作,以及東方中醫書籍,也讀了物理學家所研究的能量醫學著作。很久以前我就體會到,正統的西方醫學並沒有所有醫學的答案。
許多的「病」,西醫不能確定其原因,只能把它稱為「症」,或是「症候群」。
可是一般大眾並不了解「病」,與「症」,的差別,這些「症」,透過媒體的宣傳,或其它行銷手法,很容易「教育」(誤導)大眾把症狀當成疾病,需要看醫生,吃藥。
例如睡不好、焦慮、憂鬱,還有更年期現象、老人的骨質疏鬆等等,但是這些「症狀」其實只是人們生活中的種種經歷。
這種「病」,「症」,難分的手法,最常為一般西醫所使用,他們是這種手法的受益人。
而另一方的受益者是藥廠。兩者結合則成為「發明疾病的人」(這也是個書名,作者為德國資深醫療記者)。
行銷這些「病」需要大把的銀子。
錢從哪裡來?曾聽說最賺錢的三大產業是甚麼嗎?
石油、軍火、製藥!藥廠是最賺錢的產業之一。
除了直接打廣告宣傳藥物,或是透過媒體炒作疾病之外,接下來藥廠還能做甚麼來「教育」大眾呢?
首先醫生,和藥廠們,要成立「公益」團體,讓曾經患「症」吃藥的人告訴大家,這個「症」是多麼嚴重的「病」。
然後受苦的患者得到了同情,與注意,這個「症」也達到了宣傳的效果。這些運作所需經費來自「善心人士」,其中包括藥廠的捐款。
鮮少有人提醒大家,「症」是表面的現象,就如發燒、頭痛、咳嗽,只是感冒症狀。
「病」則是因為身體內部的器官、細胞,有了問題,而導致。
藥廠也會捐款給知名大學的醫生,或是教授做研究。教授升等需要研究報告,藥廠也需研究報告證明藥物有效。
當然,這些經費不會直接由藥廠開立支票留下痕跡。經費來源可能是政府單位,或是私人的基金會等等。
魚幫水,水幫魚,再自然不過。
然而,有無可能「有心人士」會要求研究的結果要朝特定方向發展呢?
這種魚水關係,有其歷史。
一九六八年,哈佛醫學院的病理學助教麥庫利醫師,研究且證實了「同半胱胺酸」是造成心臟血管阻塞的原因,但是他卻被逼離哈佛醫學院,到鄉下的一家小醫院做病理科醫師,沒有辦法申請到任何研究經費。
原因在於當時許多經費都已投注在研究膽固醇上,想證實膽固醇是造成心血管阻塞的原因。
就在那些密集研究之後,治療膽固醇過高的藥物立即上市,至今這種藥每年仍然為藥廠帶來不少進帳。
不但如此,西醫界還降低膽固醇需要吃藥的標準值,也就是說更多的人需要吃藥。
醫生的收入,往往跟藥廠的收入息息相關。
而「同半胱胺酸」半世紀以來似乎無人關心,為什麼呢?
因為若要降低同半胱胺酸指數,只要服用維他命即可。
藥廠無法靠維他命申請專利,醫生用維他命治病會被其他的醫生攻擊。所以患者的利益就不列入考慮了。
在台灣,抗憂鬱劑,及鎮靜劑,曾經是精神科才能開出的藥品。
在醫師公會向衛生署爭取後,所有的醫師都可以開立這些藥品的處方了。
文明流行病「憂鬱症」,再次證明醫生的收入,跟藥廠的收入息息相關。
為什麼有醫生常告訴病人,你這種病不能根治,要長期吃藥?
因為病人好了,藥少開了,收入就不穩定了。
目前健保的制度,讓醫生能藉由開藥量來增加收入。
老婆要買香奈兒,兒子要補習英文,給老病人多開幾種藥就得了。
還有,為什麼任何醫生都可以開抗憂鬱劑,及鎮靜劑?
因為精神科沒有客觀具體的科學根據。
憂鬱症,理論上是腦部血清素不足,但它不需要抽取腦部液體檢驗證明就可以開藥,只要醫生說是憂鬱症就是憂鬱症。
一般的社會大眾也想不到要問醫生,為何叫憂鬱「症」,不叫憂鬱「病」?
然而,大家都被教育成凡事乖乖聽醫生的話才對,所以沒問醫生,為何不抽血,或做其它檢查,看看是否某個器官出了問題,才表現出憂鬱症狀。
人們只看到醫師袍,看不到其背後無形操縱的藥廠推手。
甚至在醫學地位崇高的期刊上,許多的研究論文、報告,其實是由藥廠的研究人員所寫,寫完後掛上某大學醫學教授,或是某知名醫療中心的醫師為作者。這類事情不勝枚舉,已經導致《美國醫學會期刊》的主編之一憤而辭職,寫下《藥廠黑幕》一書。
現在最容易販賣的疾病不外乎憂鬱,及過動。
抗憂鬱劑「會引發自殺念頭,以及暴力行為。」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規定藥廠須將此警告標語印在藥物包裝紙盒上。
可是台灣沒有任何領藥的患者會看到這些紙盒,醫院,和藥局,不會把原裝紙盒給他們,何況原廠藥品印的是英文字。
最近自殺的中天主播一定想不到,他因為睡不好而吃下去的抗憂鬱劑,才最可能讓他有自殺想法。
近來,可憐的新北市兒童開始被篩檢有無過動症。
我相信新北市長很想為民謀福利,只是他不明瞭,「過動症」是精神科醫生以「舉手投票」的方式表決出來的。也就是說,舉手的人不夠多,某些症狀就不是精神病了。
這種非科學檢測的病症投票制,曾在一九六八年表決通過同性戀是精神疾病,後來在同性戀團體多次上街遊行後,一九八七年又以投票的方式將其排除。
我想提醒市長及所有民眾,除了精神科,其他醫科是不以舉手投票來決定疾病的,因為一切都有科學根據。
治療過動的合法藥物「利他能」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它的化學結構竟然與毒品安非他命非常接近。
我曾聽過使用該類毒品的人描述,在藥性發作的一段時間裡,身心會處於一種做事非常專注的狀態。
這不很像「利他能」促使過動兒的專注嗎?
民眾一定從沒看過藥物包裝盒中的仿單,這張仿單是政府硬性規定藥廠要附在包裝裡的,它列出了一長串的藥物「副作用」,及「罕見副作用」。
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網查藥物仿單,只要仔細對照每一種副作用,就會發現醫院給的藥袋上,並沒有列出所有的副作用。可能是因為一張紙還列不完,而且列出來就沒人敢吃了。
但是精神科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開更多的藥物來處理那些副作用,於是病患的身體機能被小藥丸們開開關關,無法自主,而以此行事的醫生則荷包滿滿。
我一位朋友父字姪輩的兒子從醫學院畢業後,選擇作精神科,父親問他為何選精神科,他說:「因為病人都需要終生吃藥,我一輩子不缺病人。」
在此奉勸凡是小孩好動,而造成大人困擾的家長們,一定要找非精神科醫師,為他仔細檢查身體。
有時候孩子只是營養不均衡,吃太多糖分、色素、不良加工食品,或是蛋白質不足,而表現出注意力缺乏。
要知道過敏不見得只是皮膚發癢,或流鼻水,有時候,過敏反應也會引發坐立難安。
然而,這些林林總總的資訊,沒有人完整的教育大眾。
為什麼呢?請讓我再說一次,教育大眾要成本,錢從哪裡來?藥廠會花錢教育大眾不要吃藥嗎?
畢竟再有益於患者的研究報告,一旦跟藥無關,是創造不出醫藥收入的。
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關係很可貴,尤其是醫師,與患者間,原本該心懷相同目標,可惜醫療產業背後卻隱藏著一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或許大部分人難以窺其全貌,但是您看過偵探片吧?
通常偵探們會說一句話:「追蹤錢就是了!」跟您息息相關的醫療問題,或許也可由此線索,探求真相。
一個有良心道德的心臟科Dr. Lin Jake醫師的從醫多年實際研究聲明※
[水]這個你必須知道睡前、洗澡時候,水分流失量大,已經養成睡前不吃東西不喝水習慣的人,容易造成血液中水分不足,而引起腦梗塞或心肌梗塞的危險。
人在睡眠中仍會消耗1~2杯左右的水分,從晚餐後到第二天早上起床前,如果都不補充水分,第二天早上起床或快天亮的時侯,【最容易發生血栓】,使血管堵住,引發心臟病及腦部疾病。
國人在習慣上喜歡睡前沐浴,洗個乾乾淨淨的澡再上床,但洗澡的時候最容易流失水份,所以醫生建議:【洗澡後,應該要馬上補水分。】如果有泡澡習慣的人,則應該在洗澡前先喝一大杯水,以免在浴室停留太久,流失過多的水分,輕者也會發生呼吸困難、休克的現象。
醫學界發現用口對口的方式喝礦泉水,要是剛好口腔中有少量不足以致病的綠膿桿菌進入瓶內,這個瓶子就會變成agar,12小時後,菌數就足以引起喉嚨痛!
因為怕公佈後,礦泉水會滯銷,所以廠商不敢公佈,但是醫學界教授還是勸大家喝礦泉水時,不要接觸瓶口!
這篇文字很冗長,但是請用耐心地將它閱讀完畢!
藥物不良反應是指只要吃這個藥一定會發生的副作用 在 1千人打疫苗后患白血病专家:或与疫苗有关 的推薦與評價
这个 时间颇为合理。因为白血病涉及到基因突变,有一个病变的过程,属于慢性不良反应。不会像心肌炎、血栓那种急性副作用一样在一两周短时间内发生。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