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衣荒物 Earthing Way
拾文化的荒,傳承土地記憶的陳列美學。|June 29, 2018
在所喜愛的浪漫樸實中,強調更現代風格化建立,找尋當代的臺灣味。
照顧細節,將展覽思維用在店內陳設。期望打破已知符號化美學的他,經由短短三年一步步實踐,創造直覺性之獨特美感。利用具使用感之複合元素,農用竹編篩網和犁田、早期戰期醫院屏風鐵桿、豬肉秤、腳踏車握把、鏽鐵梯等呈現媒材,透過高度編排延伸、光線變化選擇和色彩比例整理,襯托銅器、陶瓷、飾品衣服的展演。「臺灣可貴的地方,在於它的不確定性,不同民族性。不飽和的紅、木質、留白,或許就是屬於臺灣的意象。」留著一頭及肩長髮、充滿炙熱溫暖神情又帶幾分幽默感的主講人兼地衣荒物創辦人之一,欣翰,這麼說著。
回歸土地,拾回獨有的傳統記憶,並且有意識的生活。五感感受,如視覺中小時放學回家昏黃暖陽,譬若聽覺中風吹稻草的聲音,更及氣味的意識、視覺光譜。
感謝美好週五夜晚,主講人欣翰不吝嗇的分享走過的足跡、選物態度和美感見解。於演講後,在與欣翰相互介紹時,他說:「我是欣翰,欣是欣喜的欣;而我的翰,意思是一位男人騎在馬上自由奔馳。」原來,在他有條理的縝密思維中,早已潛藏著奔騰熱情的心。
推薦大家,於走訪臺北大稻埕時,不妨至地衣荒物店上一探究竟,或許能在其中,發現屬於你我的共同記憶。
/地衣荒物下一場活動/
荒郊野編:土地的觸覺路徑Vol.2《苑裡|藺草》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85266468321233/?ti=icl
-
另外,如果你也對美學美感的探討擁有好奇心,對策展思維想要進一步認識,並且在有溫度感的世界中充滿熱情。歡迎來參與~
/日日田職物所下一場講座/
日日講堂:走入人群的當代藝術展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48968692351915/?ti=icl
-
#日日講堂
#農村復興美學系列講座
藺編日日學 在 增添地方風采-為傳統物件賦予新價值- 藺子共同創辦人/ 廖怡雅 的推薦與評價
苗栗苑裡因出產台灣特有種正三角藺,因此有「藺草原鄉」的美名,而 藺編 工藝在日治時期更是僅次於米、糖的第三大出口品,因此藺草編織不僅是當地居民的 ... ... <看更多>
藺編日日學 在 臺灣手藺x台灣藺草學會- 《藺編日日學》已陸續寄出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藺編日日學》已陸續寄出,收到大家的反饋最值得開心,感謝卡塔文化工作室的Ata Beads推薦,一起為傳承傳統工藝繼續努力! 還沒購買《藺編日日學》與《紀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