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給推
「政府付錢讓人靠著福利就能無所事事,他們根本是在羞辱我們這個社會!我們是努力工作的人,卻因為每天工作而被嘲笑!」傑德·凡斯《絕望者之歌》。
作者自序:我雖是白人,但完全不把自己當作是東北部那些白人盎格魯—薩克遜新教徒的一份子(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我屬於美國數百萬蘇格蘭—愛爾蘭裔的勞工階級,而且是拿不到大學文憑的那一群。對於這些傢伙而言,貧窮是家庭傳統,他們的祖先是南方奴隸經濟體系中的臨時工,之後成為佃農,再成為煤礦工,近年來又成為工廠黑手和磨坊工人。美國人稱他們為鄉巴佬(hillbilly)、紅脖老粗(redneck)及白人垃圾(white trash),但我稱他們為鄰居、朋友及家人。
凡斯在17歲就察覺民主黨「言行不一」;在打工時,抱怨「我窮到買不起丁骨牛排,但託山姆大叔的福,我得替其他人買的丁骨牛排付帳」;又說「我實在搞不懂,為什麼我們家得辛苦度日,這種人卻可以靠福利津貼享受這些我完全沒機會嘗試的小玩意」。是的,他打工獲得的微薄薪資,還要扣稅給這些不工作靠領救濟金的人。
根據數據顯示,白人工人階級是美國最悲觀的一群人,甚至比領救濟金的拉丁西語系移民及最貧窮的非裔美國人更悲觀。這群白人藍領不僅生活貧窮困苦、社會流動幾乎停滯,離婚、家暴、藥物上癮更是普遍現象。他們在社會中感到全然的孤立無援,還把這種絕望感傳給子孫,在惡性循下,悲慘似乎成了宿命。
白人工人階級的貧窮率自1970年後開始上升。一項對白人家庭的統計顯示,1970年,25%的白人孩童住在貧窮率高於10%地區;到了2000年,比例已高達40%,在2016年川普參選前,這數字或許已超過50%。這也是除了投給雷根外,一向票投「代表工人階級」的民主黨的白人藍領們,政治傾向轉換成共和黨,促成川普當選的重要因素。
2016年傑德·凡斯(J.D. Vance)的這本《絕望者之歌》,在美國出版後,引發相當大的矚目,並且連續登上銷售排行榜冠軍。左派把它當成川普依靠「民粹」與「吹牛」哄騙無知藍領白人而當選的解釋;而右派則認為這本書闡述了美國工人階級因全球化經濟,製造業外移而失去工作,成為美國社會底層,幾乎無法向上流動。而川普承諾把製造業帶回美國的競選帶給他們希望,事實上川普在隨後三年的施政也履行了他的承諾。
以下是2018年9月白宮網站所列川普政府的成就:
1. 選舉後創造了近400萬個工作崗位。
2. 現在就業的美國人比我們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多。
3. 自我當選以來,我們已經創造了超過40萬個製造業工作崗位。
4. 製造業就業增長速度是三十年來最快的。
5. 上個季度的經濟增長達到了4.2%。
6. 新的失業申請人數最近創下49年新低。
7. 家庭收入中位數創下歷史最高水平。
8. 非裔美國人的失業率最近創下歷史最低紀錄。
9. 西裔美國人失業率創下歷史最低紀錄。
10. 亞裔美國人的失業率最近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
11. 婦女失業率最近達到65年來的最低水平。
12. 青年失業率最近創下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最低比率。
13. 沒有高中文憑的美國人失業率創下歷史最低紀錄。
14. 在我的政府下,退伍軍人的失業率最近達到了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
15. 自選舉以來,近390萬美國人不再使用食物券。
16. 對美國工人的承諾使雇主承諾培訓400多萬美國人。我們致力於職業教育。
https://www.whitehouse.gov/trump-administration-accomplis…/…
這本書我前後讀了三遍,中文翻譯版正文前的推薦序讓我覺得啼笑皆非。一個是把書中描繪的貧窮藍領白人與台灣「下港人」類比,並且很老套的說脫離貧窮方法就是「好好讀書」;第二個推薦序則以「階級」論證,並歸咎美國製造業無法面對國際競爭,而流失大量就業機會,也類比台灣的勞工待遇、實質薪資停滯,卻沒提及最重要的因素:製造業為何外移?
推薦序三作者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特別提到寫序前三月回到母校參加校友團聚活動的經驗,她形容過去只有小貓兩三隻的活動,當時卻被擠到水洩不通。在一場名為「民粹主義」講座中,有位畢業70年以上的老校友拄著拐杖站起來用沙啞的聲音說,還一邊留下激動的淚水:「我在這裡讀書時,碰到二次世界大戰…我以為,沒有人會忘記納粹的恐怖…但是…為什麼我心目中最偉大的國家,現在會選出一個像希特勒的總統?我們有這麼無知嗎?我們的世界要崩解了嗎?」
這時身旁的許多人,都留下無助跟恐懼的淚水,主講教授拿起麥克風,先請老先生就座,然後說「我可以出作業嗎?所有人,回去讀一本書,叫做《絕望者之歌》。」序者並說,包括比爾.蓋茲、《紐約時報》等,早已將《絕望者之歌》列為理解現代「民粹主義」最重要的一本書之一。尤其對於認為「川普選民」不可理喻、甚至無知愚蠢的眾多高等知識份子們,這本書是超越恐懼、促成理解的一座關鍵橋梁。基於教育工作者身份,序者之後也寫了一大段關於「負面童年經驗」的影響與如何改變。
對於這本書的解讀,我認為這是一個愛國、保守、信仰基督、捍衛尊嚴,信奉透過勞動獲取金錢報酬的族群。因為失去就業機會,他們大多數只能打零工維持最起碼的生活卻不願領取失業救濟金,少數領取失業救助者也常在尊嚴與懶散中掙扎。但很顯然由於長期處於貧窮與極強自尊心,使他們普遍有憤世嫉俗、訴諸暴力解決傾向;而且他們面對問題時,不是採取強力對抗就是退縮。
就地理環境而言,這群「鄉巴佬」生活在大阿帕拉契山脈地帶,深受阿帕拉契亞大山谷文化之影響。這個區域很大,從南部的阿拉巴馬州一路延伸到喬治亞州,再往北直到俄亥俄州及紐約部分地區。他們長期自我封閉,依靠伐木、挖煤而自給自足。但伐木業因破壞水土保持被禁止,煤礦業也因高汙染且不符成本效益而被停礦,居住山區的「鄉巴佬」們生活立即陷入困境。
二戰時興起,從阿帕拉契山區到中西部的工業經濟重鎮開始大移民潮,許多「鄉巴佬」拖家帶眷離開山區前往工業發達的地區去追求「美國夢」,大多數依靠勞力的努力工作者,也達到「中產階級」的經濟水平。但好景不常,在二十世紀末期這場無遠弗屆的全球化浪潮中,整個工業鏈從迅速繁榮,又更迅速衰退,他們猝不及防,夢想破滅、家庭破碎、對未來徬徨不可知,只能依靠衝突發洩憤怒,用槍枝捍衛在外人看起來可笑的尊嚴。
以民主黨及資本家,左派主導的主流媒體、好萊塢娛樂業,這群代表「政治正確」的新自由主義不但在政治、社會、學界稱霸,連帶經濟也是。新自由主義者曾經預言全球化分工及貿易將帶來世界大同與均富,但長期以來這群「鄉巴佬」被東西兩岸的主流社會和菁英階層遺忘、背叛、蔑視,光鮮的「美國夢」跟他們毫無關係。
東西兩岸越是亮麗,中南部就越是黯淡。歐巴馬在談起中西部小鎮上的失業人士時輕蔑地說:「那裡的工作已經流失25年了,沒有新的工作出現……這群人變得忿忿不平也不足為奇。於是他們依賴槍支或是基督教,或者對與他們膚色不同的人感到反感,或通過反移民和反貿易的情緒,來表達他們的挫折。」這種居高臨下、帶有侮辱性的說法,似乎是說,你們的失敗都是自己的問題。這種說法讓美國勞工階級更為憤怒,於是他們成為川普的強烈支持者。
傑德·凡斯的家族來自東肯塔基州的山區,是蘇格蘭、愛爾蘭白人移民,從東岸平地來到山裡謀生,定居在此。這裡曾因伐木業及礦業發展出繁華小城,二十世紀初政府開始保護阿帕拉契山林木,加上煤礦業沒落,廣大居民失去工作機會,經濟及社區發展一蹶不振。隨著二十世紀上半葉鋼鐵、汽車等工業興起,「鄉巴佬」們移居平原地區的新興工業城市,成為大型工廠中裡的工人。他們開始成為城裡人,擁有現代化住宅、穩定的收入、水準不錯的公立學校,「美國夢」似乎近在咫尺。
但二十世紀末在經濟全球化的衝擊下,美國的鋼鐵和汽車等工業喪失競爭力,製造業紛紛離開美國,資本大幅移出到人力成本更低的亞洲或南美設立新廠。與此同時,受惠於柯林頓的支持,中國不但獲得美國最惠國待遇(柯林頓將最惠國待遇與人權脫鉤),還加入WTO成為「世界工廠」。正要晉升為中產階級的「鄉巴佬」們,卻被中國的農民工奪去工作機會,成為全球化的犧牲品。正如1990年代的台灣,台商大舉西進投資,造成台灣產業空洞化,薪資停滯30多年一般。而這群「鄉巴佬」被困在在日漸衰敗的城鎮中,因政府住屋計畫買房又面臨房價大幅跌落,即便售屋也還不上貸款,又找不到新的工作機會僅能靠零工維生。加上公立學校水準不斷下降、家庭破碎、暴力及毒品泛濫,由此形成惡性循環。他們的希望逐漸破滅,被絕望所籠罩。
華盛頓的政客、遊說團體;華爾街資本家、經紀人和律師;被投行炒作,股票扶搖直升的矽谷高科技與網路巨頭;好萊塢的明星、娛樂圈藝人、流行歌手、運動明星等,這些人成為「美國夢」的代表。他們享受到全球化經濟的紅利,錢財如潮水般湧進戶頭。但缺乏製造業支撐的美國內部卻在逐漸潰爛和腐化,而「鄉巴佬」們就是最大受害群體。
有學者指出,歐巴馬任內的政策如減碳、發展綠能以降低暖化速度,立意看似進步,但勢必降低化石燃料使用、增加營運成本甚至關閉工廠。自由貿易協定雖有助全球化與加強與盟國互惠,卻會伴隨「去工業化」及工廠移出,這些政策受害最深的是中西部各州的鄉村小鎮,以及在全球化下工廠大量關門的鐵鏽帶—密西根、俄亥俄、賓州等。美國不分政黨,三位總統柯林頓、小布希到歐巴馬都是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支持者,藍領與中產的反體制憤怒,讓川普在共和黨黨內初選階段輕鬆擊敗以建制派為主的16位參選者。
川普是極少數體察到「鄉巴佬」的憤怒和痛苦的政治人物,他在總統就職演講中說:
長期以來,我們國家首都的一小批人從政府獲得好處,而買單的是人民。華盛頓繁榮了,但人民卻沒有分到好處。政客發達了,但是工作流失了,工廠關閉了。既得利益集團照顧了自己,但是沒有保護我國公民。他們的勝利沒有成為你們的勝利。他們的成功沒有成為你們的成功。……母親和孩子陷於市區的貧困當中,廢棄的工廠像墓碑一樣遍佈全國各地,教育系統資金充足而我們年輕可愛的學生卻無法獲得知識,犯罪、幫派和毒品奪走了太多的生命,也奪走了我們國家太多未能發揮的潛力。
川普上台之後確實扭轉了這種只讓東西兩岸菁英分子受益的全球化趨勢,通過重新簽署與外國的貿易協定,讓更多的工廠和工作機會轉移回美國。中國加入WTO時承諾,在2015年全面開放市場卻沒兌現,歐巴馬政府也視而不見。於是川普開始要求中國兌現承諾,經過多輪談判仍得不到結果,才採取經濟制裁,引發所謂「美中貿易大戰」。但一般美國人民受媒體愚弄,認為是川普獨斷挑起大戰;包括川普上任後,對世界各組織與協定的退群,也是因為那些組織被中國滲透到根子,許多協定只綁住美國和西方國家,中國卻成為受惠方。
凡斯成長過程依賴他的姥姥、姐姐、老師,及女友支持;因加入海軍陸戰隊學會「永不退縮」精神、鍛鍊出體力、耐力、韌性,甚至從海軍陸戰隊的課程中學會理財與如何選擇人生。也靠個人奮鬥及好運,考上常春籐名校耶魯大學,並從法學院畢業擺脫了「鄉巴佬」命運。但他擠身「高等美國人」上流社會行列後,也沾染上左派的「政治正確」,沒投票給川普。他聲稱並不是討厭川普,而是討厭他的說話方式,而川普的說話方式正是他出身「鄉巴佬」群體所認同的。他仍在鐵鏽地帶的鄉親們,聽到川普的競選談話,重新燃起希望,成為川普的熱誠支持者。
但主流媒體不願傾聽「鄉巴佬」們的心聲,更沒料到川普具有如此強大的民意基礎,在2016年總統選舉中與希拉蕊的對決大獲全勝。根據選舉結果,鐵銹地帶幾個中部州的翻盤,至為關鍵。威斯康辛、密西根、俄亥俄、賓夕法尼亞等州,向來是民主黨的鐵票區,民主黨認為工人和工會必然支持他們,而信心滿滿的希拉蕊從未去這些地方催票。
選票開出來之後,這些州全都由藍轉紅,民主黨滿口政治正確、進步價值,視「鄉巴佬」為敝屣的政客悔之晚矣;遂以川普操弄「民粹」與「階級」為由,卻對「鄉巴佬」們的憤怒依然視而不見。而2020大選,這些從川普促成製造業回流而受惠的「鄉巴佬」們,將更堅定支持川普。
下圖為「鐵鏽地帶」廢棄的教堂、廠房、社區與鐵路。
蘇偉譯身高 在 Spyke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 Prince 坐在勇士雷霆之戰的場邊,「那一刻,根本沒人在看比賽了。」勇士前鋒 Draymond Green 說。
有不少的知名人士曾親臨金州勇士隊在奧克蘭的主場:甲骨文球場,現場觀賞勇士隊的比賽,包括 Beyoncé 與 Jay-Z、Rihanna、Floyd Mayweather Jr.、饒舌歌手 E-40、內馬爾、喜劇演員 Dave Chappelle、NFL 明星 Russell Wilson 與歌手妻子 Ciara、Snoop Dogg 等等。
但在他們之中,沒有一個人能像 Prince 那般,徹底搶走勇士隊球員的風采。
「Prince 出現在你的比賽這個事情真的很大條,」Draymond Green 說,「沒人像他一樣,他把整個聚光燈都偷走了。真的是很扯,當他走進來的那個時候,沒人在乎球場上在幹麻...。當然如果是 Beyoncé 與 Jay-Z 那也很屌,超屌的。但,怎麼說...在 Prince 身上的,完全是另一種的奪目光彩。」
Prince 在 2016 年 3 月 3 日來到甲骨文球場,當日金州勇士隊在主場迎戰的是奧克拉荷馬雷霆隊。
「很多名人、明星,各自有不同的影響力,但 Prince?我爸媽就是聽他長大的。親眼看到他,就像看到 Michael Jackson 的感覺。」勇士後衛 Shaun Livingston 說。
在 Prince 逝世兩週年的前夕,勇士隊員們回憶了這位八屆葛萊美獎得主造訪他們比賽的那天。也說不定,Prince 當時也很期待看到 Stephen Curry 與勇士隊在那天與西區冠軍決賽宿敵雷霆隊的對決呢。
Prince 曾經是家鄉明尼蘇達的高中明星球員,雖然他只有五呎二吋的身高(約 157.5 公分),但具有很棒的運球技巧以及外線準度。他在家鄉亦常親自到現場觀看明尼蘇達灰狼以及 WNBA 明尼蘇達山貓隊的比賽,甚至在山貓隊贏得 2015 WNBA 總冠軍之後,招待山貓隊全體隊職員參與他在 Paisley Park 所舉辦的一場私人演唱會。另外過去在 Dave Chappelle 的節目上也曾有一支著名片段,是喜劇演員 Charlie Murphy 講了一段 Prince 與籃球的有趣淵源。Prince 也曾在演唱會上架設籃框演出運球投籃橋段。
他對籃球的熱愛對許多人來說其實並不陌生。
回到 Prince 親臨現場的那天,「我只記得我望過去,看到他我就傻掉了,」勇士教頭 Steve Kerr 回憶 Prince 走進球場的當下,「他就是這樣子登場了,存在感爆炸,這世界上沒有太多這種人的,大家一瞬間都好像肅然起敬了起來。一位不世出的天才。」
當時 Prince 會來到舊金山灣區,是為了參加一場葬禮。他的音樂夥伴,也是他大力提攜的後輩 Denise Matthews —— 藝名 Vanity 的 女歌手,在那年的 2 月 15 日逝世;Prince 以不公開的方式前往 2 月 27 日在灣區東南部的聯合市舉辦的告別式弔唁,之後他在奧克蘭分別於派拉蒙劇院與甲骨文球場舉辦演唱會。
據舊金山論壇報報導,在派拉蒙演唱會上的其中一首歌之前,Prince 向現場樂迷說到:「Steph Curry 的確能夠信賴!」Draymond Green 當時就在台下,坐在第四排的座位上。
「在我這個年紀能見到 Prince,最特別的一點在於,看了很多巨星的演出現場,感受到他們的音樂魅力,到此刻我體會到他們的影響都是來自於 Prince。」Green 說,「他在舞台上的每一個舉手投足都讓粉絲瘋狂,那真的感覺很棒,能在這樣的現場非常榮幸。」
透過這次停留灣區的機會,勇士隊老闆 Joe Lacob 送給 Prince 兩張 3 月 3 日勇士對上 Kevin Durant 與 Russell Westbrook 領軍的雷霆隊賽事的場邊第一排座位門票。Prince 欣然允諾出席,而勇士隊以相當別緻的方式迎接這位傳奇嘉賓。
球賽當天,勇士隊在球場北側通道的 VIP 專用車道至客隊球員休息室的步道加裝燈具,映照一道低調的紫色光線,而從客隊休息室至球場內的走道則鋪設了一條紫色地毯。Curry 在賽後拍攝了紫色通道的照片,並上傳到社群媒體。
現隸屬勇士、當時仍是雷霆一員的 KD 也記得那晚當他與雷霆隊抵達球場時,所看到的紫色光線。
「我一開始不知道那是在幹嘛,然後,走進球場你就看到一位活生生的傳奇在那裡。當你知道一個熱愛籃球的超級巨星正在看你比賽,這真的有點不真實,比做夢還扯。想想他對文化、音樂、娛樂的重大意義,在他面前比賽實在非常光榮。」KD 回憶,「起初真的沒有想到那些紫色燈光是哪裡來的,但當你一看到 Prince 在那裏立刻就會明白:『嗯,就是為了他』。」
戴著墨鏡、身著緞質藍色套裝與黑色首飾,Prince 在警衛戒護下走向座位,現場觀眾高聲喝采並起立致敬。Green 形容他的出場方式就是「非常 Prince」。
「他進場的時機太完美了。比賽正好叫了暫停,而他以一種屬於他的走路方式走到座位上,頂著 Afro 爆炸頭,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超模 Damaris Lewis 與 Prince 一同進場並肩坐著。Lacob 表示這位傳奇歌手在球賽當晚並沒有說太多話。
在第一節剩下 1:22 時的一次暫停,勇士主場大螢幕秀出 Prince 微笑的表情,也特別安排舞群以他的「Let’s go crazy」 做為演出曲,而球場必備的「接吻鏡頭」活動時也播放應景經典「Kiss」。Prince 也帶來了禮物,送給在場所有球迷一張他在幾個月前發行的新專輯「HITnRUN Phase Two」。
最終勇士以 121-106 擊敗雷霆,拿下該季的第 55 勝,也追平芝加哥公牛所保持的主場 44 連勝紀錄,Curry 豪取 33 分以饗球迷。然而 Prince 在中場休息時先行離開,並未觀看下半場賽事。
當 Prince 在看比賽時,或許他並不知道球員們也正在看著他。
「我記得他就坐在我們板凳區的正對面,」Curry 說,「感覺他還蠻開心的,雖然臉上沒有太多表情,但他看起來很享受球場的氣氛。」
「他在場邊的時候我有看到他,就有點向他點頭致個意,他向我微微笑。」
Livingston 說,「每個人其實都有點緊張,因為真的不太有這種等級的巨星來到球場。」
「真的很不可思議,就像看到一位天使現身在球場邊。」KD 說。
賽後勇士全隊獲招待隔天 Prince 在甲骨文球場演唱會的專屬包廂座位門票,但因為邀約臨時,其中只有 Green 與 Andre Iguodala 出席了。演出上 Prince 再度告訴觀眾:「期許讓自己留名青史,而我知道 Stephen Curry 已經做到了。」這是 Green 在一周內所看的第二場 Prince 演唱會,還在後台與 Prince 本人握了手。
Curry 雖然因另有安排好的行程無法出席,不過事實上他也曾看過 Prince 的演唱會。Curry 的岳父 John Alexander 也是一名受到 Prince 啟發的音樂人。「2011 年我連續看了兩場他的演出,實在太棒了。而我岳父、我太太一家人,都是死忠的 Prince 粉絲。」
Prince 於那年的 4 月 21 日因使用藥物過量而過世,享年 57 歲。而勇士隊是在季後賽一場對上休士頓火箭隊的賽前練投時,得知這個不幸的消息。
在更衣室裡,勇士隊助理教練 Nick U’Ren 以攜帶式喇叭,播放了 Curry、Iguodala 以及 Klay Thompson 點播的「Purple Rain」、「When Doves Cry」,與「Raspberry Beret」。勇士隊老闆 Lacob 在聲明裡表示「震驚與惋惜」,「對於娛樂文化裡失去了一位真正的巨星」。
Green 想起他得知的當下,只覺得「靠,生命真的無常。」
「我不久前才見過這個人的啊。想想這輩子我有多大的機率可以見到他本人?而我在 26 歲的時候見到他,然後他就過世?我會好好珍惜這個回憶。」
KD 曾觀賞過 Prince 演唱會一次。
「永遠不想聽到這些傳奇離開的消息,但我們終究是人類。」KD 說,「真的不會想到這些事情會發生在 Prince、Michael Jackson 或 Luther Vandross 的身上。在我成長的過程裡一直被這些偉大的作品圍繞著。他們就像神一般的存在。對我來說他們是如此完美,但他們也是人。」
「這時候你會再度心懷感謝,對於他們成就的一切,以及為了完成這一切所做的努力與付出。」
(改譯自 https://theundefeated.com/features/when-prince-sat-courtside-at-nba-thunder-warriors-g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