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留學│把雅思從惡夢變成美夢,不想補習之邁向雅思7.5的辛酸史 & 雅思書單建議】
最近要準備著手整理一系列「如何考到雅思7.5」的文章🤓
近期對英國留學、準備雅思的朋友可以先參考這篇舊文👉
https://iamsmileymilly.blogspot.com/2018/08/75.html
我在2016年英國打工度假結束之際,於7月拿到UAL的碩士Offer,而學校規定至少要考Overall 7.0,心裡想說在英國也打混了兩年,英文應該不會差不到哪裡去,沒想到:完全大錯特錯阿!雅思超難!
於是,我的雅思IELTS從2016年9月開始,前前後後一路考了四次,中間也因為雅思沒過而換了學校 (好險是越換越喜歡,換到了現在Sotheby's Institute of ARTs 蘇富比藝術學院)。
這篇文章主要是希望給正在準備雅思的朋友一個初階的準備方向🤓❤️
P.s 因為每次文章都打很長,所以Milly正在重新導向實用文的儲存方式 (不然每次打在臉書,還要重新找,超累的!😥)
未來臉書應該會轉為平日小事情分享,盡量沒事多發一些,免得香菇越長越多🙏
實用文會比較長,並且以Blog的形式推出喔。😘
請問大家有甚麼想看的主題,可以留言打在下面,我都會參考🙏
Please Check the Blog Facebook Page 👉👉👉
https://www.facebook.com/IamSmileyMilly/
#英國留學
#英國留學生活
#IamSmileyMilly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青埔#就學#教育 身為脫北者,來青埔定居已經過了7年,小孩也從青埔國小3年級唸到青埔國中畢業了。目前青埔特區可見校園的學校,為中壢區的青埔國小及青埔國中,與大園區大園高中等3間學校。至於當初市府規劃青埔特區國小預定地現況為何?正是本影片主要介紹的部份。 原本總共預設興建5間國小,文小一...
「蘇富比藝術學院」的推薦目錄:
- 關於蘇富比藝術學院 在 I am Smiley Milly 英國倫敦生活記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蘇富比藝術學院 在 I am Smiley Milly 英國倫敦生活記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蘇富比藝術學院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蘇富比藝術學院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蘇富比藝術學院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蘇富比藝術學院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蘇富比藝術學院 在 [talk] 蘇富比暑期課程心得- 看板FineAr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蘇富比藝術學院 在 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 「蘇富比X夏荊山東方藝術 ... 的評價
- 關於蘇富比藝術學院 在 Katie Hill -佛教藝術課程介紹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蘇富比藝術學院 在 #留學#請益蘇富比藝術學院申請 - 留學板 | Dcard 的評價
蘇富比藝術學院 在 I am Smiley Milly 英國倫敦生活記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英國留學│靠自己申請學校以及參加Open Day 的重要性 🤓】
即將邁入開始籌備申請留學的季節,從去年開始英鎊下跌,加上英國碩士學位可以在一至兩年內完成學位,英國留學成了很多人的目標和首選。
當初對於到英國求學唸書僅抱有憧憬,加上當時我也來不及申請2016年9月入學,所以抱著且走且看的心態。隨著2016年脫歐導致英鎊下跌,我才明白這或許是最好的時機了。😅😅😅
去年想申請學校之際,已經是三四月的事,大部分的學校早已關閉申請,甚至是面試完畢。當初很想趕快在打工度假完後返回倫敦,所以找了一月開學的碩士課程。在申請學校的時候有兩個選擇:自己上網申請 和 找代辦。
找代辦的好處就是:代辦會告訴你欠缺哪些文件、有的甚至會幫忙看Personal Statement(自傳),接下來只要靜靜的等、等、等,有的學校會很快的發出offer,有的學校則是要通過面試等等。大部分的人都會建議如果是要秋季9月入學,最好最晚是在過年前把所有資料交過去,等待通知。😊
找代辦的壞處就是:代辦手上的學校以及推薦給你的學校大概會是固定那幾間。😂
但因為當時我人在英國打工度假,想說與其找代辦,不如自己來。這時候我才明白"選學校"的重要性!當時我想唸和藝術策展與經營的相關科系,Goldsmith、RCA等等當時都是我的口袋名單,偏偏我也趕不上9月開學,又很想趕快回英國,當時我發現了聖馬丁學院的文化策展課程,聽起來很吸引人,又是2017年1月開學,心想:就是它了!
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寫了Personal Statement (自傳)、企劃書,同時整理了自己的CV,加上當時學校的畢業證書和英文成績單的Scan檔也都在,還有附上經理和學校的老師的推薦信,上網繳交檔案以及面試之後,順利拿到了offer。
就在我歡慶獲得offer之際,心裡想著有Open Day可以參加,那去看看學校的環境,也順便跟大家交流看看好了。沒想到這一去,我瞬間感到矛盾了。覺得那不是我要的。教授拿出了幾份策展書,表示那是碩士畢業作品,我翻了一下,覺得質感粗糙。花了錢唸書,做出來這樣的碩士成果會是我想要的嗎?我猶豫了。但是當時還是很想回到英國。😓
偏偏剛好雅思考了兩次都沒過,於是我決定放棄了。我決定重新開始慢慢搜尋、慢慢思考,做資料。輾轉之際,我先到曼徹斯特大學底下的蘇富比藝術商業學校念學分課程。唸的過程非常開心,我甚至還遇到了當初和我一起參加聖馬丁Open Day的瑞士女生,也和她成為了不錯的朋友。到底我才明白原來這樣的環境和教學方式才是適合我的。🤓
P.s 在此給決定申請英國學校的朋友們:多多申請幾間學校,另外如果有辦法,就先去看看學校環境並設想自己的未來發展。至少英鎊砸下去了,才會心安理得。😗💖🙏
以上,祝大家申請順利!加油🙏
關於準備雅思的文章可以先參考 👉👉👉
https://www.facebook.com/IamSmileyMilly/posts/402643383466648
Please Check the Blog Facebook Page 👉👉👉
https://www.facebook.com/IamSmileyMilly/
#英國留學生活
#英國留學
#英國學校申請
#蘇富比藝術學院
#IamSmileyMilly
蘇富比藝術學院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拍賣動態 >
蘇富比將於12月4至5日在國貿大酒店舉行北京秋季拍賣會。「現當代中國藝術拍賣」將於12月5日舉槌,帶來近60件現當代中國藝術及當代水墨藝術精品,包括毛焰、曾梵志、劉丹、彭薇、江宏偉等名家佳作;當日上午將舉行兩場藝術論壇,由蘇富比及蘇富比藝術學院聯手呈獻,特邀蘇富比資深專家、藝評家和市場人士主講。
蘇富比藝術學院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青埔#就學#教育
身為脫北者,來青埔定居已經過了7年,小孩也從青埔國小3年級唸到青埔國中畢業了。目前青埔特區可見校園的學校,為中壢區的青埔國小及青埔國中,與大園區大園高中等3間學校。至於當初市府規劃青埔特區國小預定地現況為何?正是本影片主要介紹的部份。
原本總共預設興建5間國小,文小一位於大園高鐵北路二段與青昇路旁,現正式命名為青園國小。107學年度成立籌備處,109學年度借用青埔國中2間教室,先行招生2班。學校人員編制為校長1名,主任3名,教師3名,增置餘額教師1名,護理師1名,而先行招生的為一年級2班,每班收29名學童。當年青埔國中興建時,也是借用大園高中的教室上課,未來也會附設10班非營利幼兒園。
至於校地現況又近日開始重新在四周整地,但仍是種滿各種喬木,包含楓香和烏桕等2000餘棵,2021年8月底第9次公開標售後可望移除,顯示校舍興建即將正式開始,將採分三期完工。
文小二預定地位於青埔路一段與領航北路三段處,即在青埔派出所正對面,現為青埔慢速壘球場,於2015年8月完工驗收使用。
文小三位於文德路與文智路處,即在桃園市立美術館旁,本為不定期開放之停車場。2021年4月經由陽明交通大學爭取,桃園市政府正式無償撥用,並命名為全球校區,將設立醫療發展與全球商管兩學院。
文小四位於青商路與青文路口上,現為青埔市立足球場,於2017年11月啟用,也是屬於活化使用的案例。
文小五即是現在最熱門的青埔國小,位於青埔路二段與致遠一路處,原本的校舍集中在新生路四段處,後來增建教室,並將校門入口改到青埔路二段上。2021年為青埔國小建校70周年,歷經12任校長,培養許多在地優秀人才。學校也從7年前18個班,攀升到40班,學生人數突破千人。2018年4月第一期校舍落成啟用,而目前則是正在進行第二期校舍工程。
由於青埔特區人口成長快速,青埔國小雖然已擴建第一期校舍,但仍不敷使用,所以已經採新生總量管制,故有些學童被轉介到位在大竹交流道附近,大園中正東路二段的五權國小就讀,或許未來等青埔國小二期及青園國小校舍完工後,情況才能得以紓緩。
這樣的情況也出現在青埔國中,已採總量管制,設籍青埔優先錄取,若校舍不足問題未獲解決,預計三年後部分學生也必須要到其他地區學校就學。因此為了居住在青埔特區小朋友未來就學問題,還須懇請桃園市政府積極面對處理。
身為青埔特區在地人,利用空拍來記錄此地的建設與發展,並持續關注與拍攝。而從事類似文史工作者的工作,是本人製作相關影片的動機與目的,也希望有意入住青埔和已經在此生活的青埔人,歡迎訂閱並持續關注本頻道,讓我們一同迎接更美好的青埔未來。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山水畫家的藝術」頻道推薦播放清單:
梁震明水墨作品賞析: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D9nXm38PQcabEIbffxyp-h
梁震明水墨創作介紹: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ATfktfF0G6o3zCLipJvc-n
水墨藝術材料介紹: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Ds1alttOymTOkXl3IhRW04
紓壓療癒輕音樂空拍影片: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CrrHknKxWuwRy8UIh6EnUQ
台灣海景空拍影片分享: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D471Ieo4YaalS5yvbDAIyu
4K畫質空拍影片分享: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D72YQD4vgRR9NaI-brI-4Q
桃園青埔特區記錄: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BSI3tWDXsgQUuzgKzRSGxY
新北景點空拍: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AfbQybqr__G4cLGrtVugsl
桃園景點空拍: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BweKa4jfWGZW39J9ASipD7
新竹景點空拍: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Ak7e3AvAuU6IWQsbvn49e6
宜蘭景點空拍: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CnNCun9gC5UM3In0ztXDG_
#DJI #dronefootage #dronevideo #dronephotography #dronestagram #drones #fpv #djiglobal #photography #pro #aerialphotography #dronepilot #travel #nature #dronefly #fpvfreestyle #quadcopter #dronevideo
蘇富比藝術學院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水墨#水墨畫家#藝術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想要跟分享關於我的一些創作的故事,跟一些想法的分享。
我是一個南部的小孩,從小也不算是品學兼優,直到國中才有機會接觸美術,然後從此一路到現在,那我學畫的過程,其實開始我也沒有立志要當畫家,或是一個藝術家,而是在偶然的機緣碰觸這樣的一個技能或行業,然後才一路走過來。
最重要的選擇在大學的時候,其實當時是考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那時稱為國立藝術學院,它是一個五年制的學校,也真正接觸所謂專業的一個術科的訓練,或是相關美術的一個薰陶,也有機會去接觸類似像戲劇音樂舞蹈這樣科系的同學。
北藝大那段時間,算是我比較受正統的一個美術教育非常重要的時期,在這個五年的時間,其實大一上學期也是玩瘋了,然後跑夜店或是交女朋友,到了大一下學期才覺得說要奮發向上,也選擇了以水墨為主修的課目,一路這樣子努力的專研。
然後大四的時候,讀一些關於美術史的課程,包括佛教包括器物玉器青銅器等等,充實自己相關一些知識,後來這個畢業之後就到復興商工任教,後來又報考研究所,也順利考取,念研究所的時候從事墨與黑的研究,所以先從自製的黑色顏料或是墨開始著手。
大概唸了三年的時間終於順利畢業,畢業之後也有機會成為一個專職的藝術家,但是當時的環境並不是那麼的友善,對於年輕的藝術家來說,還是以教職為主,然後這段時間也大概停頓了四年沒有所謂的創作,因為那時候其實內心在思考我真的適合當畫家嗎?畫家這個工作所要面對或是所要挑戰的我有辦法勝任嗎?所以在那四年中,雖然有教畫,個人創作是停頓的,也在這之中去研究了台灣龍柱,去認識台灣文化。
四年之後,整個環境在改變,然後藝術的市場也開始蓬勃發展,尤其是水墨,所以又回到了水墨的創作,想說應該還有一點東西可以畫,自己可以去發展吧!
可是這段時間其實是最挫折的,太久沒有創作,整個觀念或手感都已經有點生疏,前一年真的很辛苦,基本上假日都沒有在出去的,除了教學之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家裡畫畫,很辛苦了大概磨了很久才終於慢慢開竅,手感也才慢慢回來,到了第三年還是第四年才有點開花結果,也順利跟畫廊簽約,成為所謂的專職藝術家,所以真正成為專職藝術家應該是45歲左右,之前的一些過程,說起來也很漫長。
在台灣當藝術家其實不太容易,因為台灣的市場畢竟很小,要能成為一個以畫畫為生的一個行業,其實不太容易,那個競爭也非常的激烈,挑戰也非常的巨大。以前曾經去過黃山,看到造型奇特的山型,雲霧飄渺,非常的漂亮,心裡也想黃山非常適合入畫,可是回來也沒有太多的相關作品,後來想想畢竟自己身為台灣人,可能還是要以家鄉的風貌風土為主,如果畫黃山,我大概也贏不了黃山長年生活在那裡的畫家,我就一直以台灣的山水或是風景作為主要的創作主軸,一開始是畫陽明山或是九份一帶的芒草感覺,那種所謂的荒蕪感跟我從一個南部小孩到台北那種感覺,有點貼近,在一個陌生環境謀求生存,自己就像小草一樣,在那邊為了佔有一席之地,或是為了可以生存下去,而不斷的奮進不斷的努力。
後來開始創作所謂的抽象山水,也畫過一陣子,然後也畫過海景,因為當時覺得身在台灣,如果對海洋藍色世界不是那麼熟悉,感覺上好像對於台灣文化的特質,了解好像是一知半解,所以那時候就開始到處坐船,然後去澎湖,去目斗嶼,去七美,去沖繩,到處了解所謂的海洋文化到底是什麼,一個海島它會形成什麼樣的文化特質,那我想一個海島文化大概就是求新求變,畢竟市場很小所以彼此的競爭非常激烈,也願意接受很多新的文化,所以求新求變在這個島國裡面,可以想見是一個很常態的事情,所以當一個畫風出來之後,大概三五年就被消耗掉,以前一個畫家可以二三十年,畫一套東西而屹立不搖,在台灣這個環境其實非常的困難,它不太能讓你有這樣的空間,因為變化太快,然後新的知識,新的潮流,新的流行,不斷的輸入,你很難去抵抗,你也很難去改變。
另外島國文化也有一個特質,它容易受到其他大國文化的影響,譬如說台灣不可否認曾經受到中國日本美國文化的影響,在這麼多元的一個文化的影響之下,你的作品如果太單一偏向某種文化的特質,可能也很難引起共鳴,畢竟它是一個多元性的狀態,所以你的作品也可能必須要用更不同的面貌來處理。
水墨對我來說,可能就不是單一選擇的材料,因為水墨它可以發展的空間,已經被名家大家所開發殆盡,必須要重新透過新的材質,來找到一種可能是屬於自己的方向,或是使用的方法,這樣你才有辦法脫穎而出。
那另外呢?有一點叛逆是在台灣藝術圈要生存蠻重要的關鍵之一,其實很多藝術家用叛逆或是偏離所謂的正統,營造話題吸引更多觀眾的注意,有點叛逆才是一個畫家成長的最大關鍵,藝術家百依百順,順著古人的想法,順著老師的想法來創作,基本上你也很難跳脫前人或是老師的影子,所以有點叛逆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我的作品基本上都沒有人的存在,因為可能在傳統水墨有山有水有人有樹,是一個慣性的表現方式,可是這樣的慣性表現方式,是否適合自己?或者是說這樣的畫面是否可以讓作品是完整的?我想這個可能可以商榷。我畫的是一個空無人煙,讓整個自然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因為人為的破壞或是建設,到底是對自然是好是壞?有時候我去中橫我看到了中橫公路,這樣穿越所謂的太魯閣峽谷,如過這些道路都不存在於這裡的時候,當然也有可能我們看不到中橫太魯閣的奇山美景,但是這樣的建設到底是好是壞,有時真的很難去想像。後來我畫了太魯閣,就把它畫在雲霧飄渺之間,讓它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也許這樣才是最貼近於我所想的一個世界。
藝術很好玩,有很多可能性或是可以調整的地方,也隨著畫家的心境或是想法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我不能說自己是非常的成功,但是我盡力的把它畫好每一件作品,也希望每一件作品都是嘔心瀝血,花費相當多的時間的醞釀,跟與它培養感情,然後讓自己的作品可以完成。
創作其實是孤獨的,很多時候都只能專心面對自己的作品,旁人或是都很難給你協助或是幫忙,只有當你真誠的面對自己的作品時候,你的作品也會告訴別人你在想什麼,或是你的作品才會具有生命力,太風花雪月或是太浮動的一個狀態,其實都很難把作品畫好,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家裡工作。
當然偶爾還是要去補充一點或是吸收一些靈感,或是一些養分,出去拍照是我比較習慣的動作,當場寫生對我來說,壓力太大,我也沒有辦法真正靜下好好的畫一件作品,所以我是不會帶畫筆畫紙出去外面寫生,通常還是在家裡處理我的作品。
很高興可以分享一些我的生活,或是我的一些藝術的想法,還有我學習藝術的過程,今天就聊到這裡囉,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可以跟各位談談其他的部分。
The video I’m sharing today is to introduce my process of learning painting and provide some opin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aiwan’s marine culture and how to be a painter of ink . The background pictures and videos are all recorded by me. Friends are welcome to watch.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水墨 #水墨画 #水墨畫 #水墨画家 #水墨画の世界 #水墨創作 #台灣水墨 #台灣水墨畫家 #東方媒材 #美術 #艺術 #芸術
蘇富比藝術學院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水墨#梁震眀#水墨畫家
鄰近靳珩公園,位於立霧溪與魯丹溪交會處的印第安酋長石,是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相當著名的地質景觀,因視角的錯覺,組構出有如人臉造型的奇石群,矗立在溪畔上,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好見識這巧奪天工般的自然奇觀。
如何將所畫題材營造出有如太魯閣峽谷那般的視覺強度?藉由台灣各地搜羅的奇石圖像,以小觀大,用貼近藝術的手法,假像虛構的方式,將其搬到近雲山巔處,當想像的連結空間變大,方寸之間的畫面也就有更為大器的可能。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蘇富比藝術學院 在 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 「蘇富比X夏荊山東方藝術 ... 的推薦與評價
佛畫藝術的市場趨勢。 圖片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gao_Caves #夏荊山#佛教藝術世界觀點#倫敦蘇富比藝術學院#夏荊山蘇富比東方藝術精選課程| Facebook ... ... <看更多>
蘇富比藝術學院 在 Katie Hill -佛教藝術課程介紹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蘇富比X夏荊山東方藝術」倫敦 蘇富比藝術學院 亞洲當代藝術總監_Katie Hill -佛教藝術課程介紹. 241 views 1 year ago. 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 ... <看更多>
蘇富比藝術學院 在 [talk] 蘇富比暑期課程心得- 看板FineAr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Sotheby's Institute of Art 開的暑期課程
我上的是紐約第二梯次的班
想想還是把心得放上來好了
或許會對想去上上看或是觀望中的人有些幫助
網誌純文字無音樂:
https://0rz.tw/Y2sV2
Sotheby's Institute of Art (以下簡稱SIA)的暑期課程比其他藝術相關的課程都還要貴
上一些,其他在紐約曼哈頓的藝術學校,如Parsons, Pratt所開的建築、服裝、或藝術基
礎課程,約是3000usd上下,而且是通常是早上下午、星期一到五、共四星期,但SIA提供
的課程只有半天、星期一到四,有分兩星期和四星期的課程,分別是2000和4000usd上下
。既然比較貴,就要看在蘇富比的招牌下,這課程對就職有多少幫助。(據說倫敦那邊和
紐約這邊不同,是上整天課,價錢差不多。)
來上課的同學大部分都不是美國人,international占絕大多數,有歐洲、墨西哥、俄羅
斯、韓國人很多、台灣人也很多。學生和社會人士大概是一半一半,學生多是美術設計相
關科系或是管理科系、金融相關科系,社會人士有完全不相關來探路的,也有本身就是
Art Business相關職業(例如畫廊的sales、curator、畫廊經營者/owner、未來要開畫廊
的、art consultant、非營利相關機構等等)。
在課程難易度上面,我覺得和美國研究所的課程相比,比較偏向入門等級*,根據老師和
同學的不同,課程完全會進入不同的方向。
*雖然這個暑期課程可以申請抵修其他大學的學分,但是SIA表示不能抵他們自己Master的
學分,隱含著這個課程內容的強度並不到研究所課程的強度,所以說是偏入門課程也不為
過。
在選課的時候要注意的可能不是course outline,而是老師的背景(因為你沒有辦法控制
同學會是什麼背景吧),但即使仔細看了網站上給的資料,還是沒有辦法預料課程的方向
,因為你不知道老師的種種背景之中,哪一項是他最擅長的,課程大綱也寫得非常大方向
,所以選擇要上的課程時,總會覺得什麼都有關連,幾門課之間總是相通的地方。但實際
上就因為大綱不夠明確,我後來開課的第一天就換了班(因為老師的marketing是屬於表
演藝術背景的,而我想聽的是屬於傳統繪畫類的marketing,雖然老師說會帶到一些,但
是老師本身的背景和同學的組成完全不妙,就毅然決定換班),我後來問了工作人員,他
們說這種事情也常發生,而到了課程尾聲,我甚至發現有些同學後來都沒來上課,原來是
換了班級。網上介紹資料的不完備,算是我覺得SIA沒做好的一個缺陷,到了開課拿到詳
細的syllabus之後,看見課程每天的內容,校外參訪要去的地方,才會覺得這是想要學的
或是其實不太有興趣。但是這有時候也很難怪SIA不早點公布syllabus(還是他們本來就
沒打算要公布?),因為許多參訪畫廊或邀請演講都需要和對方橋時間,甚至在課程進行
途中又改變行程也有幾次。
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報名四週課程想換成兩週課程,是不會退錢給你的,也不能穿插跳來
跳去。四週的課程雖然只上星期一到四,但SIA會在每個星期五安排一些額外的演講或校
外參訪(網頁上沒說,大概是當作bonus了),如果上的是兩週課程,就只能參加當週的
額外課程,而且星期五的課程時常會卡到也不能參加。這些額外的課程有沒有用,有時候
不一定和你想學的有關,不期不待不受傷害。
教室環境方面,上課的地方和蘇富比拍賣公司本部是完全分開的。SIA在曼哈頓Midtown的
一棟商業大樓裡,進出有守衛、電梯要刷門禁卡,但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這機構就跟我高
中放學後上的數學補習班差不多大啊!就四間教室外加一個小會議室、大廳、辦公室群、
茶水間和Library。做為一個提供Master Degree的地方,簡直是太寒酸了!(或許經費都
花在牆上的畫了?XD)這和美國其他提供碩士學位的學校相比簡直要流淚了。茶水間的咖
啡沖泡機要收錢,販賣機當然也是,不過價錢很fair。在學校印東西也要收費加值,這對
在美國念書的人總覺得太小鼻子小眼睛了,美國學費雖貴,但是我之前待的學校(@美國)
印個東西哪有在收錢(印刷海報和彩色要錢)。Library與其說是圖書館,不如說是圖書
間,台灣的漫畫店的1/4大吧,暑期課程應該是用不到,但是我很懷疑這對Master Degree
的人有何感想。
我上的班從Marketing換到How to run a Gallery,理由就先前提到的。老師年約30~40歲
,在lower east side有和人合夥一間畫廊(3rd year),在那之前在別的畫廊工作,專長
領域是版畫。
課程的收穫程度,光內容來說不能算紮實的課程,但是也多少有些珍貴的收穫。老師毫無
疑問的是個大好人,不管學生問什麼問題都能毫無保留的回答,像是經營畫廊要多少錢、
收入要有多少、和藝術家或其他畫廊的consignment、被客人問什麼要怎麼回答。許多問
題可能因為要對同業保密什麼的,外人很難得知狀況,但是在課堂上就能盡情發問,從不
覺得老師被問這些問題時有被冒犯,但是去校外參訪時,不見得其他人願意回答這些問題
。
覺得做得不好的地方是,畫廊參訪太多,而不是每一個gallerist都是好的speaker,很多
時候他們花了太多時間在介紹自己的藝術家和作品上面(畢竟每天都是做這個,也就習慣
說這個了),反而對於他們經營畫廊的經驗就著墨較少,在連續參訪畫廊的那週前後,很
多同學都翹課了= =。當然也有好的speaker,告訴我們他對於來應徵工作的人的要求,以
及做這一行必須要有的基本條件。
另外,雖然這門課叫做How to run a Gallery,但其實有很大的地區性限制,老師是美國
人,懂的是波士頓和曼哈頓,而同學來自不同的國家,其實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能應用在不
同的國家,這門課更切確來說應該要叫How to run a Gallery in New York City.
至於人脈方面的收穫,剛結束課程恐怕還很難說什麼心得分享,但是人脈部分還是主要靠
個人,就端看你是不是有社交的人格特質,在一個月之內能跟多少人深入交往?下課後吃
個飯或是一起去看展覽吧。
除了上課之外,憑SIA的學生證可以在很多美術館博物館免費入場,目前所知有Brooklyn
Museum of Art, Whitney Museum, Guggenheim, Moma, Metropolitan ,應該還有但剩下
的來不及全部去過orz,四週很快就過去了,許多同學大概還兼顧觀光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7.243.178.17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