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藥兵法】配藥,最重要的是什麼?(一)
*十大好讀投票尚餘三天,請各位同學仔、阿蛇、搣時把握黃金七十二小時投票!*
〈配藥最重要做咩?〉
用藥的成功關鍵往往取決於能不能掌握患者到底患上什麼病。
對,試問如果連患者患上什麼病都不知道的話,如何能夠對「症」下藥、藥到「病」除呢?
《孫子兵法》在〈地形〉裡說:
我可以往,彼可以來,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
《孫子兵法》在〈九地〉裡說: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
爭地則無攻。
想深一點,「通形」、「爭地」其實是指同一件事情,在相當程度上,「通形」算是一種「爭地」。
簡單說,不管是「通形」,還是「爭地」,兩者同是指「兵家必爭之地」,誰得誰有利,誰能夠搶先佔領這片兵家必爭之地,誰便能夠佔據開揚高地,居高臨下,同時佔據交通樞紐,打通糧道,方便運糧,從而減少糧草不繼的風險。
在用藥上,這就是說,只有成功掌握患者到底患上什麼病,施藥者便能夠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當然,這是最理想的情況,不過事情可不是這樣簡單的……
首先,理論上,既然是兵家必爭之地,應該極力主動爭取才是,那為什麼孫子反而主張「無攻」呢?
杜牧在注釋裡,補充說:
無攻者,言敵人若已先得其地,則不可攻也。
哦,「無攻」的大前提原來是對手已經「先得其地」。
所以如果對手還沒有捷足先登的話,還是應該主動搶灘。
這就是說,不管是「通形」,還是「爭地」,兩者還是可以攻的,既要攻,還要搶攻。
當然,如果對手已經捷足先登的話,這時候,孫子便主張「讓之者得,求之者失。(〈張預注〉)」只可智取,不可力敵,誘使對手主動棄守,最後「人欲我與,人棄我取(〈張預注〉)」,後來居上,搶先佔領這片兵家必爭之地。
誠然,人家捷足先登,固然無話可說,不過如果因為不諳地形而不知道這到底是否「通形」、「爭地」的話,難免會讓人有一種「予欲無言」的感慨。
這話怎麼解?
首先說到診斷,在藥房裡,較常用的方法,主要是視診。
所謂「視診」,是指透過視覺觀察求醫者,然後根據求醫者的症狀、體徵,例如發熱、鼻水、鼻塞、咳嗽,用來判斷這個求醫者到底患上什麼病。
在相當程度上,這跟中醫學裡「望、聞、問、切」的「望診」倒是有幾分異曲同工之妙的味道。
誠然,雖然視診簡單、方便、快捷,不過還是會有盲點的。
一般而言,主要有以下三個:
第一,說穿了,視診只是「以貌取人」,看得到外表,看不到內涵,所以與其說「以貌取人」,倒不如說「知人口面不知心」,這樣說還可能會貼切一點。
簡單說,單是視診,往往只能察覺一些表面看得到的症狀、體徵,未必能夠百分百掌握一些看不到的問題。
第二,你看到的,人家未必看得到;你看不到的,未必代表人家看不到。
簡單說,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不管是施藥者,還是求醫者,視診只是一些主觀陳述,未必能夠做一個具體、客觀、科學的參考指標,用來反映患者的實際情況,從而未必能夠準確判斷一個人到底患上什麼病。
第三,眼睛看到的,未必等於事實的全部;眼睛看不到的,未必代表真的沒有發生。
舉例說,流眼水是一種很普遍的症狀,不過不論是喜是悲,這同樣是其中一種宣泄情感的途徑,所以只有流眼水實在很難準確判斷一個人到底罹患上什麼病。
還有,一些隱疾的潛伏期往往可能會較長,發病初期,真的可以完全沒有症狀,自然較難察覺,從而較難診斷。
所以視診既要敏銳的觀察力,還要結合相關的醫學藥理、臨床經驗,同時還可能要配合其他檢查,嘗試循不同的途徑蒐證,才會具有實際的參考價值。
對,除了「望診」外,藥房其實還可以透過「聞診」、「問診」這兩種方法,一個被動聽,一個主動問,跟求醫者錄取口供,然後根據這份供詞配藥。
所以請求醫者在藥房配藥的時候不要保持緘默,反而應該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蘇洵《衡論.遠慮》),盡量跟藥房提供線索配藥。
當然,有時候,線索未必有用,不過有總比無好。
舉例說,發熱是一種很普遍的症狀,原因多不勝數。
其中,藥物過敏、細菌感染、自體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例如紅斑狼瘡(System Lupus Erythematosus, SLE)、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等等便是一些常見的例子。
再舉例說,流鼻水同樣是一種很普遍的症狀,原因同樣多不勝數。
其中,傷風、感冒、鼻敏感等等便是一些常見的例子。
不難理解,這些症狀顯然沒有針對性,放諸四海皆準,自然較難用來診斷。
在用兵上,這些症狀便是「支形」。
《孫子兵法》在〈地形〉裡說: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敵雖利我,我無出也,引而去之,令敵半出而擊之,利。
面對「支形」,既然「兩俱不利(〈李筌注〉)」,而且「先出必敗(〈梅堯臣注〉)」,孫子便主張「偽去引敵,半出而擊(〈梅堯臣注〉)」,誘使對手出來,然後中途攔截敵人。
在用藥上,這就是說,如果情況渾沌不明的話,藥房便可以透過問答引導求醫者提供資料,從而掌握有用的線索,目的在幫助求醫者走出「支形」,方便配藥。
不過如果還是不行的話,還可能需要做更多詳細的檢查,這時候,藥房便可能會轉介求醫者到附近的診所、醫院盡快求醫處理。
蛇床子科學中藥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再談心律不整及心房顫動
因為台灣全民健保很便宜,許多旅美華人趁著暑假回台灣度假時,去做全身健康檢查。現在學校快開學了,大家陸陸續續回到了加州。結果,這兩週一連來了好幾個心律不整及心房顫動的病人到診所看診。
這些病人有的平時沒有什麼感覺,有的偶而有胸口緊的感覺,有的更嚴重一些。在健康檢查時,他們都被認定有心律不整或心房顫動。同時,他們都遇到了一樣的疑問:自己為什麼會有心律不整或心房顫動?很遺憾的,為他們檢查的西醫都無法解釋他們心臟跳動不規律是如何產生的。然而,他們的西醫都以一樣的方法來治療,那就是給他們服用「beta blockers」的藥物。Beta blockers是什麼?讀者可以自己上醫學網站上查詢,這裡是知名的Mayo Clinic給的解釋:
「Beta blockers, also known as beta-adrenergic blocking agents, are medications that reduce your blood pressure. Beta blockers work by blocking the effects of the hormone epinephrine, also known as adrenaline. When you take beta blockers, your heart beats more slowly and with less force, thereby reducing blood pressure. Beta blockers also help blood vessels open up to improve blood flow.」
簡單的解釋,Beta blockers讓病人的心臟比較弱,無法跳動得比較快,因此相對之下心臟跳動也就「比較規律」,病人自己可以感覺到「服藥的效果」,也就覺得西藥有效。
然而,這樣的治療讓很多人覺得違背「common sense」,如果不知道心臟為什麼會跳動不規律,那麼如何有效治療病因呢?如果只是用藥物讓心臟無法跳快一些,是不是像是把那些喜歡一下子走快一下子走慢的行人給打瘸一隻腳,所以他們都變得「很規律地慢慢走」?
那麼中醫是如何看待心律不整及心房顫動?大多數的心臟跳動不規律,是因為心陽虛心血虛導致的,當心臟無法提供足夠的能量及養分到身體其它部分,心臟會得到「反饋訊息」,要心臟「多加努力」,這是人體自救的機制。所以,由臨床觀察可以看到,心臟剛剛開始虛弱時,心臟跳動的速率會加快,如此可以減少對身體其它部分的影響。如果心臟虛弱的情況沒有改善,心臟無法一直維持在較快的速率下跳動,因此開始有心律不整的現象出現,心臟一下子跳快一些,一下子跳慢一些。如果心臟虛弱的情況變得更差,心跳不規律變得更加嚴重,這時後會出現跳幾下停一下的情況,也就是西醫觀察到的心房顫動。如果再嚴重下去,心臟跳動速率會大幅下降,伴隨這心律不整或心房顫動的現在。再嚴重下去,在中醫的脈象上會出現比較危險的情況,譬如像蛇行一樣,脈會左右飄動等等。
換句話說,大多數的心律不整及心房顫動的根源在於心陽虛心血虛,正確治療的方式當然也就是想辦法讓心陽心血恢復正常,視嚴重的程度,從一般常用的補血藥物,知名的炙甘草湯,到藥性較強的生附子等等,中醫治療的效果通常都很不錯。
我們回頭來看看西醫用來治療心律不整或心房顫動的Beta blockers,以及常常用來搭配的血液稀釋劑。這些藥物在中醫看來,都是「減少心陽」及「攻血」的藥物,只能暫時掩蓋心跳不規律的現象,服用久了,會把心陽及心血弄得虛,不但心臟變得更差,其它內臟也會跟著出問題。這樣的治療是本末倒置,反而害了病人。
而臨床上,我們最常遇到兩個問題:第一是心律不整或心房顫動的病人服用西醫開的Beta blockers,覺得有些效果,剛開始服用中藥時,心跳不規律的現象反而加重,病人對中醫治療產生疑問。如上面解釋的,Beta blockers讓心臟更衰弱,心臟跳不快,當然跳動不規律的現象減少,而服用中藥後,心臟功能加強,但還沒有到健康標準以上,當然會有更多心律不整的現象,這只是暫時性的,只要中醫師適當使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藥,不用擔心西醫認為心律不整會導致凝血阻塞的現象。第二是病人堅持一直服用Beta blockers及血液稀釋劑,不肯試一試停止使用這些西藥,希望能「中西醫合併」,這等於是一邊想辦法讓心臟變強,一邊想辦法讓心臟變弱,這樣是行不通的,更何況在西醫回診時,看到心律不整的現象仍存在,於是加大西藥的劑量,讓病人的心臟更加衰弱,那麼請問中醫要如何幫你「中西醫合併」來治療?
所以,如果病人不相信中醫,不肯試一試停止使用西藥,那麼也就不用來找中醫治療了,不要浪費中醫的時間及精力,也為自己省下兩邊合併治療的麻煩。而在病情不那麼嚴重的時侯,都不相信中醫了,等到心臟更加衰弱,身體其它部分出更多問題,當然就更不相信中醫可以治療。就像這次奧運許多歐美的選手使用中醫的拔罐及針灸,他們以自己身體的感受來說明真的比其它方法有效時,還是有許多歐美記者,甚至華人自己,竟然還說用罐子來拔罐治療,不如吃掉罐子裡原來裝的果醬!科學是從假說到實務驗證的方法學,而不是你現在頭腦裝有什麼用來解釋現象的認知 。套一句上次我到台灣巡迴演講時,一位國際知名的科學家在晚餐上和我相聚甚歡時分享的一句話:「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其實是瀕臨絕種的稀有動物!」
蛇床子科學中藥 在 王小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波麗士大人】--導演的話 (2008)
~這個城裡還住著誰啊~
烈日曝曬,沼氣蒸騰,泥濘中坐臥,蛇嘶鼠竄,糞便酸腐,剝毛飲血…人類的文明在蠻荒中崛起,其間一個重要的歷程,就是築城吧!曾經在古書上看過,一牆之隔,牆內的稱為”國”,牆外的叫做”野”。當時所謂的國,除了祭師、貴族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工匠了,引水的、種稻的、打獵的、織布的、鑄銅的、占卜的、觀天象的、做樂器的、會跳舞的…這些聚居的匠師在黑暗大地上點燃了暈黃的火光,狩獵的雙眼、原始的心靈於焉微明…
四年級的人都還有這樣的記憶吧!哥哥姊姊的制服拿去李媽媽家改一改給弟弟妹妹穿,鞋子磨光了拿去巷口換個全新的鞋底,鍋子可以補,菜刀可以磨,床、沙發…什麼都可以修。廟會了,戲班子鑼鼓喧天;過年了,老先生捲袖懸腕寫對聯…。貧窮年代的孩子們,被這些有一技之長的人織入了繁星般的憧憬……
這些年拍攝的工作,我們結識了很多令人感動的專業人士,有放棄美國高薪回國投入生醫教育的學者;有多年鑽研中藥萃取,申請通過美國臨床測驗的醫生;有年紀輕輕談起明朝畫家如數家珍的藝術史研究生,有推廣泥碳土的高學歷農夫;有親力操作、苦思如何讓高山農業不破壞環境的教授;有深切反省人類文明、一尺一畦地記錄台灣生態,徒步走遍山林、海岸辦研習營,著作無盡的生命科學教育家…;有不斷挑戰學生視野、創意,日日在熱火融槍,銅片、木屑、紙花中奮戰到十一、二點回家的建築系老師…;有為罕見疾病一再自我教育、遍尋最先進的基因研究,求知求藥之外,推動改變社會認知奮力不竭的醫生、家長、患者…。他們這些專業人士大都熱情、風趣、志氣高昂,又常常感慨萬千。他們感慨什麼呢?你如果每天看到報章媒體對政治人物的大肆報導,就不難瞭解他們的嘆息,多少年來我們社會不斷地任由政治人物調派他們的親信,完全外行卻人模人樣地指揮各種各樣的專業,或者用不同專業的高階位置酬庸自己的部屬,使得台灣在很多專業上都是一篇篇妝點首長政績的行事曆,沒有中程、遠程的藍圖,沒有檢討機制,百病叢生、奄奄一息。
事實上,如果一個城裡只住著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這些政黨首長,會是多可憐、多貧乏無趣、…多”不會進步”的一個城啊?怎麼台灣會對這些政治人物這麼熱中,而往往根本不認識這個城裡住著那麼多的精彩的人呢?
這次我們拍攝警察的故事,當然也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對我們的警察都有所詬病,其實警察代表的就是住在這個城裡的公民希望如何共處的意志。我們的警察能不能帥一點?能不能親切一點?能不能厲害一點?能不能中立?能不能專業?都有待於大家對這個工作有更多的瞭解吧。十七個月的編寫劇本、一年多的拍攝,希望觀眾們也會發現我們城裡也住著很多可愛的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