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和你介紹一本書,中文名叫《成長的邊界》,作者是大衛·愛潑斯坦。這本書的英文名非常簡潔,就是一個單詞「Range」,我把它翻譯成「廣度」,後面我們也用《廣度》來稱呼這本書。
你可能知道有一本非常著名的書《異類》,分析成功者為什麼能夠成功。我們之前的來信里也提到過這本書。而這封信要和你介紹的《廣度》,恰恰提出了和《異類》針鋒相對的觀點。
簡單來說,《異類》提出了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強調「刻意練習」、成為專才的重要性;而《廣度》這本書就如它的標題所言,更強調「廣度」在成長和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這兩本書的觀點,談一談廣度和深度的問題。
愛潑斯坦為什麼反對「深度」?
先簡單介紹一下《異類》和《廣度》兩本書各自的主要觀點。《異類》一書中有三個非常鮮明的觀點,《廣度》主要針對前兩個,我們就重點談兩本書有交集的地方。
先來看《異類》的第一個觀點,就是大環境和起步的時間很重要。你生對了時代,就有更大的概率成功;甚至你生對了月份,一開始比同年級同學大了幾個月,容易成為孩子王,後來就更有可能成為領袖。《異類》的第二個觀點,就是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講什麼事情要做好,需要有一萬小時的練習。
針對這兩個觀點,《廣度》這本書又是怎麼說的呢?
《廣度》的第一個觀點,就是認為早期優勢或者說早期的刻苦練習對於長期發展來講幫助不大。《廣度》的第二個觀點,就是它的副標題,講在這個專業化的世界中,通才更能夠取勝。
簡而言之,《異類》強調起跑線上的優勢,一開始佔優,後面就越發展越好;而且強調人要投入大量練習,成為專業化的人才。《廣度》則認為,早期優勢沒有那麼大的作用,比起專業化,現在的世界更需要的是通才。
《異類》的觀點你應該很熟悉了,也是現在社會的一種主流觀點。這封信我們介紹《廣度》,就稍微展開看一下《廣度》的作者愛潑斯坦是怎麼論述他的意見的。愛潑斯坦從四個角度論述了自己的觀點。
首先,愛潑斯坦把世界上的事情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規則明確的事情,比如學鋼琴、打高爾夫球、做銷售、編程序,成功的標準非常清晰。在這些事情上,一萬小時定律是成立的。
但是還有第二類事,就是大量規則不明確的事情,比如創業。我在之前的信中講過,成為億萬富翁比登上珠峰更難,因為後者目標清晰,訓練方式固定,而前者沒有可以遵循的通用標準。愛潑斯坦認為,對於這樣的事,就算投入大量時間練會了一個單一技能,意義也不大。愛潑斯坦還特別提醒,要警惕那種「因為自己手裡有了一個錘子,因此看什麼都是釘子」的思維方式。
其次,愛潑斯坦講專業人士的判斷未必就更可靠。有的專業人士過於相信自己的訓練和固有的方法,結果有時候表現甚至不如普通人。這樣的例子我們見過很多,比如對股票的預測,對選舉結果的預測等等。
愛潑斯坦還舉了一個很特殊的例子。他說一項研究發現,每年心臟病專家聚集起來開年會的時間段內,心臟病患者死亡率反而會降低。這項研究推測,可能是因為心臟病專家忙於開會,沒時間做手術,而手術本身有風險,因此手術總量減少帶來了患者死亡數量的減少。換句話說,有些患者不做手術可能還能活過這段時間,結果因為做手術反而喪命了。這個統計結果提示,專家的判斷也有可能是不準確的。
第三,愛潑斯坦認為,方向比毅力更重要。愛潑斯坦也承認毅力是個好東西,但一味堅持、永不言退,甚至一條道走到黑,卻未必是美德。
愛潑斯坦講,世界上成功的道路千千萬,你怎麼知道自己選的路就是對的呢?如果走在錯誤的道路上,那越有毅力可能越糟糕。
《廣度》這本書講了許多改變人生道路而成功的名人故事。其中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梵高。梵高年輕時做過牧師、傳教士、店員、藝術品交易員,對每份工作梵高都做得很認真,但就是做不出成績。直到接近三十歲,梵高才開始學習繪畫,並且迷上繪畫藝術。我們知道,最終他是作為畫家而流芳百世的。
最後,愛潑斯坦還舉出了很多實際案例,說明很多成功人士不是只懂某個領域的專才,而是廣泛涉獵的通才。這樣的例子你肯定也能想到不少,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通過上述分析,愛潑斯坦提出結論:面對複雜問題、特別是沒有明確衡量標準的問題時,廣度比深度更有用。人要懂得放棄和退讓,不要一根筋只知道往前走。後退一步看似多花了時間,但可能因為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反而省了時間。每一次拓寬人生道路的嘗試,只要處理得好,都會成為人生的閱歷,並不白走。愛潑斯坦舉了喬布斯的例子,講喬布斯當年旁聽的一門書法課,後來對他設計麥金托什電腦和其他產品發揮了作用,因為喬布斯對藝術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這門課。
要廣度還是要深度?
介紹完愛潑斯坦的觀點,問題來了:我們該信誰的呢?是《異類》作者格拉德威爾說的刻意練習、成為專才,還是愛潑斯坦說的多加嘗試、追求廣度?兩位作者都舉出了很多現實案例支持自己的觀點。當然可能你也會覺得,兩人的觀點並不完全矛盾,也可以並行不悖。
但我們在生活中要面對的問題往往更加實際。比如你剛下班,接下來有一個小時的自由時間,你到底應該做什麼?對此我們必須有一個選擇,因為做了這件事就不能做另一件。如何選擇呢?其實還是要回到理性的分析上來,而不是聽信任何現成的答案。
我常常講如果你不知道做什麼,就想一想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不妨按廣度和深度兩個維度,把人分為四類。
第一類人,既沒有廣度,也沒有深度,這自然不是我們的目標。
第二類人,既有廣度,又有深度。這種人通常是天才,比如達芬奇、牛頓、愛迪生、喬布斯,還有用數學建模來進行投資的文藝復興公司創始人詹姆斯·西蒙斯等等。不過,這類人的數量在世界上可能連萬分之一、甚至百萬分之一都不到。我們雖然能講出不少這樣的名字,但這是因為他們站在聚光燈下,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看看身邊,這樣的人可能一個也找不到。當然,如果把要求放低一點,只說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人,可能還是能找到一些的。
再看第三類人,有深度,沒有廣度。這種人我們身邊應該有不少,或許我們自己就屬於這一類。
第四類和第三類反過來,有廣度,沒有深度,這樣的人也比較多。
簡單分析一下:第一類人我們不用考慮;第二類人雖然你我都很嚮往,但很難成為這樣的人;那麼我們主要考慮的,就是在第三類和第四類中選擇。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結合你自己的情況,要成為第三類或第四類,哪一種對你比較容易?此外,第三類和第四類人,在生活中哪一種相對更受歡迎、更容易成功?根據我自己的觀察,答案是第三類,也就是比起有廣度沒深度的人,還是有深度、但廣度有所欠缺的人更容易成功一些。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完全不贊成愛潑斯坦的看法呢?並非如此。我專門和你分享這本書,正是因為雖然愛潑斯坦和我的觀點不完全一致,但仍然給了我很有益的啓發和提醒。他提醒我們,做事不要死鑽牛角尖,要注意看方向,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情,要嘗試各種新東西。實際上,愛潑斯坦講的「廣度」也不是蜻蜓點水、多而不精,他也談到了在保持一顆開放心靈的同時,我們也要選擇某個領域往深里走。
怎麼讀書才能為我所用?
最後,借著《廣度》這本書,再和你談一下讀書這件事。我們在閱讀他人想法和接受他人經驗的時候,有一個很容易進入的誤區,就是當那些想法和經驗特別符合我們的胃口,我們就會非常順暢、甚至不假思索地接受它們。
有的人讀了《異類》這本書,聽到了一萬小時定律,覺得很有道理,然後就為自己簡單低水平的重復工作找到了理由;被其他人問起來,就抬出一萬小時定律當藉口。同樣的道理,有的人讀了《廣度》這本書,就為自己不能在一條路上深入找到了藉口,說自己是要成為通才。很多人說是讀書,只是不斷為自己找藉口而已。
實際上我們讀書的時候,對於作者的觀點,既不應該輕易接受,也不應當直接拒絕。不同視角、不同觀點的書,往往能給我們有益的啓發。
比如有人覺得一萬小時定律很有道理,但自己試了好像不靈,就不知所措了。這時你讀到《廣度》這本書,就會發現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立,還需要其他條件,比如只有對於可以清楚衡量、可以明確追蹤進步的目標,一萬小時定律才有效。這樣一來,兩本書中看似不同的觀點就起到了相互補充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多讀書,而且要讀不同的書。
一本好書,不在於它的觀點都符合你的心意,而在於它能夠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視角,啓發你的思考。因此,即使我不完全贊同《廣度》的觀點,這本書仍然值得一讀。
小結
如果你自己讀這本書,也要記住我們讀它的目的是接受它的啓發,而不是聽了那些遙遠的故事就放棄努力。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比起廣度,更欠缺的還是毅力。成為通才並沒有錯,但更多人只是把「成為通才」當成了半途而廢的藉口。
當然,對於格拉德威爾和愛潑斯坦的觀點是如此,對於我的觀點,也是如此。我的結論應當是啓發你思考的材料,而不應該直接成為你的結論。瞭解了這兩本書,你更應當運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和審視,找到適合你自己的進步道路。」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超粒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每周爆肝系列再度來臨! 這次要來講的是漫威新影集《獵鷹與酷寒戰士》 剪輯: 麗芳、Bruce Lu 監製/編輯:黃豪瑞(Jasper) FB(有各種影視迷因):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加入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
「蜻蜓點水同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蜻蜓點水同義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蜻蜓點水同義 在 老爹談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蜻蜓點水同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蜻蜓點水同義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蜻蜓點水同義 在 毛亮傑A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蜻蜓點水同義 在 閱讀文章- 精華區Chines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蜻蜓點水同義 在 耍廢同義詞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EDU.TW 的評價
- 關於蜻蜓點水同義 在 in general同義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蜻蜓點水同義 在 臺語社| 我想欲問台語"追上"跟"幫我改一下"按怎講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蜻蜓點水同義 在 點水蜻蜓款款飛蜻蜓點水只為下一代(幼蟲-水蠆ㄔㄞ - YouTube 的評價
蜻蜓點水同義 在 老爹談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回眸》
安寧醫療的概念在台灣尚不普及,生與死的課題也沒有在教育裡被廣泛的流傳。往往當一個人面臨人生終點的時候,除了往生者承受的孤獨,家屬所有的心結都可能變成永遠無法化解的枷鎖。
紀錄片《回眸》以佛教的觀點來描述安寧的主題,難能可貴的是《回眸》把佛教的教義藏的相當隱晦,反而用許多簡單的比喻,解釋了生死之間繁複的糾葛,在沒有宗教術語的包裝下,生死的課題變得平易近人。
紀錄片以三個安寧病患的視角出發,並以德嘉法師與宗惇法師兩人的腳步穿針引線,把所有人的生死苦痛縫接起來。雖然彼此都是陌生的個體,但面對的生命考驗都是一樣的,無法挽回的悔恨,放不下的親情,都成為共通的語言。
鏡頭深刻捕捉了往生者臨死前的恐懼、懊悔,情感被深刻而樸實的舒展開來,沒有刻意的情緒醞釀,而是將生離死別化作蜻蜓點水的漣漪,淡淡泛起一絲波動,但依然能看到清澈湖面下的風景,在循序漸進的節奏狀態下,抹去了死亡的壓迫感,呼應了生命的離去應該是很平靜的這件事。
佛法的紀錄片往往容易充塞艱澀的宗教術語,築起了一道門檻,尤其個人傳記式的佛教紀錄片也很難完全卸脫宗教的色彩。但《回眸》直白地描述安寧病患的心境,並直接連結德嘉法師的生命歷程,所有的感動都非常直接,就連照料病患的志工的培訓過程也看不到佛教的義理,一切的主題都建立在同理他人的真諦上。佛教的哲學就像是無色的風,輕揉地穿越每一個靈魂的缺口,填補了一直無法彌補的缺憾,所有的哲理不靠言語敘說,而是依賴穩健的腳步被實踐出來。
死亡的恐懼,大多來自於我們沒有準備好,也沒有人引導我們如何準備。人生大部分的恐懼,往往來自於抵抗無法迴避的命運,若結局必定降臨,所有的掙扎只會讓自己錯失更多生命的經驗。面對生死最重要的準備,就是接納無法改變的不完美,若餘生一直執著於修正過去的疤痕,會為自己與他人帶來無限的痛苦。
死亡的恐懼除了來自於身體的病痛,更來自於無法化解的枷鎖,人生的過去可能會成為人生最後一哩路的障礙,若這一哩路走的不順暢,所有還必須活著的人可能也要背負永遠的遺憾。安寧療程不光只是減輕患者的病痛,也要修復彼此長久無法連接的橋樑,讓往生者的家屬能有勇氣接納未來的旅程。就如電影《天能》所說的,就算未來的結局無法改變,但主角們能做的,就是做好萬全的準備迎接不可逆的答案。
佛教有一個術語叫「涅槃」,人必須經過好幾世的痛苦輪迴,才能脫離輪迴永遠不受苦。我認為這種痛苦的修行除了來自外在,而是透由認識與理解別人的內心而達成的,你要進入一個人的內心很不容易,理解他人的過程一定充滿痛苦,但當你能真正同理別人的處境,你才能放下他人對於自己造成的痛苦,這才是「涅槃」真正的離苦得樂。安寧的治療方法,就是幫助彼此真正進入涅槃的過程。
《回眸》這兩字取的非常生動,人唯有真正理解過去,才能遙望未知的遠方。
《回眸》是台灣第一部深入淺出談論安寧醫療的紀錄片,以溫柔的姿態扛起沈重的議題,並在不刻意說教的情況下,讓觀眾能不會帶著恐懼接觸死亡的意象,更不用跨越宗教的門檻才能理解生命的真諦,是一部樸實深刻的紀錄片。
蜻蜓點水同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完美的褲腳,就像越南河粉中的青檸汁、樂團中的低音結他手,毫不起眼,卻能將整體昇華。
褲腳影響輪廓,有些人著衫好好睇,旁人驟眼看,只會覺全身說不出的和諧、協調,當中秘密,可能就在褲腳上。
傳統上,褲長可分為五類,名為Full Break、Half Break、Slight (Quarter) Break、No Break、Crop。
所謂Break,即是鞋上的多餘布料:完全無摺為No Break;一至兩摺為Full Break;多過兩摺為Crop it for fuck's sake。
Slight Break:褲腳輕輕落在鞋面上,形成漂亮的一小摺,時尚而不「潮」,講究而不花巧。算是最常見、最穩陣又好看的長度。這種剛剛好的褲長,適合修身或半修身(Slim)的褲。唔知條褲應該幾長,將大部分褲改成這種長度一定冇死。
No Break:褲腳像蜻蜓點水,僅僅掂到鞋面,感覺更時髦,同時帶點輕挑狂氣。由於褲長較短,腿會顯得修長。一般而言,較適合窄身的褲。
Half Break、Full Break:顧名思義,鞋面上布料的摺痕,會比Slight Break大。基本上褲腳越長,感覺就越正式、越成熟。
Crop(或者叫九分褲):根本是另一種褲,先記得不要把長褲硬是改短成九分褲,其他下次再講。
F.
蜻蜓點水同義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每周爆肝系列再度來臨! 這次要來講的是漫威新影集《獵鷹與酷寒戰士》
剪輯: 麗芳、Bruce Lu
監製/編輯:黃豪瑞(Jasper)
FB(有各種影視迷因):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加入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Q-fBheHysYWz9ObSEzMdA/join
如果你剛來,請看這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j5phF46N8&list=PLNsYSXaDLA89TvBjuV3h7l0wVRSPLk7FJ&index=1
諾蘭電影全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3pZ8GCNnI&list=PLNsYSXaDLA896bdu-7_WbeX4sDLI5JIjS
=====================================
在任務結束之後,他的小組搭檔知會他關於新興起的恐怖組織「旗幟破壞者」的訊息,
這個組織認為被彈指之後的世界確實是更好的世界,
更提倡一個沒有國籍、邊界的聯合世界。
順帶一提,這名搭檔是瓦金托瑞斯,在漫畫中也有帶著獵鷹的稱號,
差別就在於他是被實驗變成人鳥的混合體,不是靠機械飛行。
這個角色在漫畫中是在Sam Wilson: Captain America這個漫畫故事線中首次出現,
其中的故事提到了山姆接下年邁的美國隊長的位置,
更與旗幟破壞者以及「山寨美國隊長」USAgent交手,
所以這影集應該有受到那個系列啟發。
托瑞斯更是向山姆提起了一個陰謀論,說美國隊長住在月球上,
在漫畫中,月球上確實有人,像是之前推出影集卻完全失敗的異人族,
或是即將在動畫系列What if 出現的觀察者。
那麼,有些人一定非常好奇,美國隊長到底去哪裡了?
之前《終局之戰》的導演有解答老隊長的來龍去脈(雖然跟編劇的回答完全互相牴觸)
他們說,隊長真的是在另一個時間線與佩姬白頭偕老,
最後才回到這個時間線把盾牌交給山姆。
所以...他也許是又回到了原本的時間線?或者是不想要造成麻煩,就此歸隱了。
記得,在《蜘蛛人:離家日》之中,我們看到學生製作的影片之中有其中一個畫面是"RIP美國隊長"
所以至少世界認為他是死的
注意此處獵鷹說了一句話:
"When things get better for a group, it gets worse for others"
這裡,我們看到了漫威也許真的想要透過這部政治驚悚影集探討一些不一樣的議題,
獵鷹這句話也許不是在諷刺某個特定的事件,但是絕對是在闡述最近的政治紛爭,
無論是去年的BLM,兩方都無盡地爭論到底誰獲得了比較多好處、特權。
或是近期因為某些族群因為覺得受到進步派興起而日漸壯大的民粹主義,
現代兩極化的政治,全都是起因於「我的東西被另一群人奪走了」。
如英國脫歐,就是原本的英國人因為歐盟移民而感到自己的生存空間被壓縮,
就是因為傳統的價值受到挑戰,而一開口就受到訕笑,才會使脫歐公投成功
甚至是到台灣最近雙方都互相恥笑的政治,全都來自於這種相互「受剝奪感」。
一旦作出修正、反彈,又換成另一方受到壓迫,於此開啟了無盡的循環。
這就只是一句話而已,也許是我想要漫威有深度,為了尋求意義而過度解讀,
但是我不這麼認為,正因為這一集接下來的發展,你馬上就會看到他們欲探討的議題了。
任務完成,山姆來到華盛頓DC發表演說,將美國隊長的盾牌隆重的歸還給政府保管,
他認為一個象徵,如果少了背後帶來象徵的人,就會失去意義。
這種觀點跟《黑暗騎士》三部曲所闡述的觀點完全相反,或許很多人也不會認同,
但是這兩種觀點並沒有對錯,象徵確實是能夠給人帶來希望以及啟發,
然而,如果實際履行理想的人已經不在了,我們是否只是在緬懷歷史?
《獵鷹與酷寒戰士》從前幾場戲就連續展現
它將用超級英雄的故事探討再人性不過的問題:
傳承以及身分。
什麼是傳承?傳承不就是在一個你永遠也看不到的花園裡種下一顆種子,
這不只跟傳承者有關,那些往後在花園裡倘佯的人們,
也必須面對維護這個花園的重擔。
我們,要如何知道前人對於他傳承事物的期待是什麼,其他人又是怎麼看待我們處理這些傳承的?
究竟,我們有沒有義務接下這個我們不願接下、或是無法接下的責任?
美國隊長確實是一個傳奇性的象徵,他象徵著希望、改變、以及堅毅不拔的精神,
有些人也許會說山姆將盾牌歸還政府保管,
將美國隊長的稱號拱手讓人的選擇是個不負責任,甚至懦弱的展現。
但這也正是漫威英雄吸引人之處。
在多數時候,我們看到的英雄,摘下面具終究是一個「人」,
對自己身分感到懷疑、為自己能力不足感到懼怕,是再也人性不過的事了。
山姆可能是因為認為自己不夠格,也可能是不想活在史帝夫的陰影之中。
無論如何,如果這影集接下來能夠不只是蜻蜓點水地探討這個主題,那絕對會是漫威的一大創舉。
接下來,有在現場的戰爭機器找他私下聊天,在對話中隱隱透露了自己擔憂,
現在鋼鐵人跟美國隊長都走了,輪到誰來保護世界?
不需要明說,其實我們也看得出來他自己正在思索如何維護鋼鐵人的遺志,
我就問一句:
為什麼我們這麼少看到超級英雄作品的角色用這種「表面說一句,心理說另一句」的方式呈現?
就因為他們穿著緊身衣,不代表我們不能像這樣給他們微妙的對白啊!
故事此時一個大轉折,我們看到巴奇,也就是酷寒戰士,殘忍地屠殺一群人,
這段真的超兒童不宜,
最後甚至還冷血處決了一個只是剛好倒楣經過現場的路人。
巴奇突然驚醒,我們才知道這全是一場夢境。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巴奇睡在地板上,這正是戰爭對他帶來的影響,
山姆在《美國隊長2》也有提到這點
畫面再切到他坐在諮商室,心理諮商師問他最近做了什麼噩夢,
想當然耳,他含糊帶過,
但是坦承了他依照諮商師的指示開始「彌補過去」,也就是修正了他在酷寒戰士時期所犯下的錯,
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被他拱成參議員的九頭蛇走狗,
而他彌補的方式,就是讓參議員被逮捕。
而這整段-抱歉,我會一直稱讚這部影集-透過與諮商師的對話直接尖銳地解構巴奇這個角色,
更在這場極為安靜,後半段甚至只有特寫的戲之中,探討創傷後遺症的影響。
注意此處用了異常的構圖,讓巴奇處於壁紙下方,
象徵著他現在仍然受到這個看似祥和的世界壓迫。
巴奇一直以來都是像是個襯托美國隊長的配角,現在我們終於開始進入他的本質。
跟汪達一樣,這影集透過他來探討創傷,
但是巴奇的創傷不是來自於他所失去的親人,而是自己在過去犯下的駭人罪行,
雖然他並不是出於自願,但是就如現實生活中,
人們總會將許多錯誤完全怪罪於自己身上,久而久之,
這就形成了一層如繭一般的防護網,把所有試圖親近之人都拒於門外。
就如巴奇現在所做的一樣,我們害怕會再次犯錯,即使那錯誤並不見得是出於自己。
即使是如這場戲之中的醫生,堅定地告訴巴奇「你自由了」,
失去指令和目標的他反而變得漫無目地與迷惘,
這個世界仍然有如囚牢,好似隨時都會再次把他一把攫走
而每個人面對創傷的方式也都有所不同,有時較為劇烈,
像是把一整個城鎮綁架飾演一場情境喜劇之類的劇烈法。
有時,如巴奇,不過就是想彌補自己曾造成的傷害。
無論採用什麼方式面對,漫威目前這兩部影集都顯示「孤立」所帶來的附帶傷害,
就這樣,在這五分鐘之內,這影集就給巴奇帶來了好幾部電影都無法達成的立體。
回到故事劇情,我們看到巴奇幫鄰居解決糾紛之後-
你沒有聽錯,幫鄰居解決糾紛,這影集就是這麼日常化,我超愛。
這也讓人想起了美國隊長第一集,
巴奇真的很愛在巷子裡救人。
兩人到壽司店吃飯,而鄰居就這樣一言不合幫他把妹,
問服務生要不要跟巴奇約會,而對方就這樣爽快地答應。
但是鄰居在看到桌上的紅豆麻糬之後,突然潸然淚下,
說他兒子以前最愛吃麻糬,但是在出差的時候突然被殺害,警方也不願意告知死因。
我們可以看得到巴奇的神情不太舒服,等一下就會知道為什麼了。
接下來的這場戲則更讓人驚喜,畫面來到了山姆的老家,
我們才知道他有個妹妹,還有兩個外甥,
在對話之中,我們得知了妹妹因為經濟困難而想要賣掉父母親所遺留的的漁船,
但是山姆不願意,認為一定有其他的解決辦法,他可是復仇者聯盟的獵鷹啊!
這一整段,以及接下來的許多橋段,都是用這種寫實主義的自然手法拍攝,
運用手持鏡頭,親密地跟隨角色。
如果你給一個不知情的人看,他甚至會以為這是個小眾獨立電影。
(再次表示,我真的超愛。)
在多次上演拯救世界以及英雄內心掙扎的偉大戲碼之後,
漫威在山姆身上第一次探討了所有人-幾乎所有人-
都會面臨的問題:錢。
你可能會想問:為什麼?
漫威有這麼多形形色色的角色,為什麼要兩個角色探討如此稀鬆平常的問題?
但這也許就是重點-希望是啦。
這影集接著《汪達幻視》的奇異詭譎,從預告中看來似乎又要走回漫威的公式化,
可能是間諜片、又是可能戰爭片,總之就是會以很爽的動作戲作為核心。
然而,第一集直接告訴了觀眾,不,這並不只是那樣的影集,
我們要把這幾個角色當成人來看,這已經不再是你習慣的超級英雄作品了。
而在這樣的切入點之下,
我們更能夠深刻體會彈指以及五年後反彈指兩大事件對於這個世界的劇烈影響,
這不再只是個毀天滅地的危機,而是深刻影響到原先社會的本質,甚至造成歧異的變因。
想想看,在彈指之後,世界全然失序,有些人失去身邊的人,重要基礎機能無法運作,
在一陣慌張之後,世界好不容易恢復運作,人們好不容易學會放下,
但是...在五年之後,浩克彈指,消失的人口忽然又出現。
這好不容易重新建立的秩序又瞬間被打亂,
人們辛苦建立的生命觀又變成了不知如何應對的焦慮。
光是從山姆與沒被彈走的妹妹對話就能看得出來,
那些留在世上的人,必須獨自面對被彈掉的人無須面對的恐懼以及無助,
當然也無法維持正向思考,只求如何生存下去。
而這也不只是漫威奇幻的世界,在現實世界中的2020年之後,
我們恐怕也無法完全回復以往的狀態。
說說看,即使是在疫情完全解決之後,你敢不戴口罩上捷運嗎?
故事回到山姆身上,他與妹妹到銀行貸款,但是,即使山姆是個多次拯救世界的英雄,
銀行還是無法借錢,他們只能悻悻然地離開。
這十足顯現了山姆所代表的問題,即使是像他這樣的英雄,
還是會面臨現在眾多非裔美國人面臨的問題。
不是明擺著的歧視,那當然還是有,而是這種因為膚色而產生的差別待遇,
我不敢說如果他是白人就能馬上借到錢什麼的,但是這場戲絕對是有其諷刺標的,
無論是日漸重新崛起的種族主義,還是只能在底層打轉、永不得翻身的邊緣族群。
更是一再深化「彈指」這個漫威大事件對於一般市民所造成的影響,
這不只是失去自己親近的人而已,更是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以及不信任。
全宇宙的人,等於是硬生生地產生了五年的代溝。
也許,山姆無法接下美國隊長的傳承,還是與自己的身分不斷掙扎,
就是因為他打從心底知道,分歧的美國,還是無法完全接受他成為美國隊長。
當然,漫畫中也有一個橋段直接講出了這點
下一場戲,則更加深了這點諷刺,
山姆在電視上看到了國防部驚為天人的宣布:
為了維持美國的傳統,保持啟發人的象徵,國家決定指派新一任的美國隊長,
他手上拿的,就是山姆捐贈給博物館的盾牌。
此外,你還可以看到他的腰間掛了一把槍,
一個美國隊長在二戰過後就再也沒有使用過的武器,
當然,你不用槍,怎麼代表美國價值勒?
而這一整段刻意呈現得像《黑袍糾察隊》那種假惺惺的人工英雄形象,
新美國隊長的微笑看起來正義凜然,卻又不懷好意。
再一次地,這影集又強化了「傳承」這主題,
一個人的傳承並不是自己,或是自己真正在乎的人所能夠定義的,
傳承,或是象徵,許多時候只會被某些強大勢力用來操作情勢,達成私利。
但是,這樣反而也更顯現了像是山姆以及巴奇這種人存在的必要性,
也證明美國隊長看上他們繼承自己理念的眼光。
汪達幻視 正義聯盟 獵鷹與酷寒戰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j0AlMHFMTw/hqdefault.jpg)
蜻蜓點水同義 在 毛亮傑A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歡迎加入facebook:毛亮傑的空中隨想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989ALAN
IG:989alan☕️🌹
https://www.instagram.com/989alan/
楚留香,是很多人學會的第一首廣東歌,1982年,楚留香在台灣造成港劇炫風,超過70%的收視率更是電視神話。念國小的我,也是香帥迷,還當起追星族,擠進來來飯店(喜來登)看鄭少秋、沈殿霞登台,到處炫耀握過香帥的手呢。當時影迷還分成沈慧珊與蘇蓉蓉兩派,為香帥比較愛誰爭執不下。
楚留香的超高收視率,把張小燕的「綜藝100」打得落花流水,也讓本土藝人發出受到威脅的驚恐抗議,電視學會最後決定三台播出港劇以4個月為限,使楚留香由中視硬生生被轉到華視。從「楚留香」回顧民國70年代的台灣電視生態,我們發現了許多值得玩味的軌跡,現在日劇、韓劇逐一興起,娛樂事業的文化霸權史,也可從「楚留香」窺見一二。
1982年3月6日:中視以金鐘獎外片觀摩展名義首播粵語原音的楚留香。
1982年4月18日:晚上8:00楚留香正式以國語配音在中視播出。
1982年8月5日:鄭少秋、沈殿霞於來來飯店登台表演。
1982年8月8日:楚留香在中視播出第17集。
1982年8月14日:楚留香轉華視播出。
1982年8月18日:「無花和尚」關聰、「胡鐵花」吳孟達等人來台,關聰並於包國良「歡樂假期」節目落髮為颱風災後募款。
1982年10月2日:楚留香播出完結篇。
1982年12月1日:「沈慧珊」汪明荃來台宣傳在台視播出的「楊門女將」,上崔苔菁的節目「夜來香」。
1982年12月3日:「蘇蓉蓉」趙雅芝來台宣傳。
從1982年4月18日中視播出「楚留香」、華視「琥珀青龍」、台視「楊門女將」、台視「英雄出少年」、中視「十三妹」、中視「飛鷹」、華視「天蠶變」、一直到1983年12月4日台視播出「天龍八部」完結篇,在各方角力下,港劇炫風暫時告一段落。
但楚留香的熱火並未因政策熄滅!
鄭少秋開拍楚留香系列電影,與林青霞合演「楚留香之午夜蘭花」,「楚留香大結局」,電視劇也不少,包括鄭少秋與米雪來台拍攝的「楚留香傳奇」,1985年中視推出「楚留香新傳」,女主角是陳玉玫。至此,鄭少秋接演楚留香的版本之多,已讓人眼花撩亂,稱得上是民國70年代的傳奇。
「楚留香」開啟了港劇熱潮,之後透過錄影帶出租,「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新紮師兄」、「鹿鼎記」、「上海灘」、「倚天屠龍記」等港劇在台灣爆紅,劉德華、梁朝偉、黃日華、苗喬偉、湯振業等「無線五虎將」,還有劉嘉玲、張慢玉等港星在台灣打開知名度,也陸續來台發展。
劉德華、陳玉蓮的「神雕俠侶」,讓周遊搬到台灣,拍成潘迎紫、孟飛的台版「神雕俠侶」,馮寶寶的港版「武則天」,也被周遊引進,讓潘迎紫主演「一代女皇」。製作人宗華則邀請馮寶寶來台,主演「楊貴妃」、「西施」等歷史大戲,其中「楊貴妃」還與湯蘭花同戲對打,相當精彩。
港星來台發展大致分成「戲劇」與「歌唱」兩種,一開始多屬巨星蜻蜓點水的方式來台宣傳,炒短線,片紅就來登個台,上幾個節目,再炫風離台。港星來台灣演戲,大多有語言的障礙、需要配音。歌唱部份,香港藝人大多影、視、歌全方位發展,容易塑造巨星,但早期港星在歌唱這塊,遠不及當時台灣國語歌壇創作的豐富。港星在台所推出的唱片,大都直接翻唱粵語歌,非國內作家所作,感覺上有份疏離感。
梅豔芳挾著香港天后地位來台出片,台灣則以同屬中低音的「蔡琴」迎戰,台灣創作的歌曲,就是比較動人,但梅豔芳「中華體育館」售票演唱會成功,她的舞台魅力、能歌善舞,也給台灣歌手上了一課。
1988年劉德華將在台推出唱片「回到你身邊」專輯,開始由國內創作人製作,所有音樂和詞曲風格的走向都以台灣聽眾為主,梁弘志、曹俊鴻譜曲,鈕大可、陳復明、陳家麗、楊立德、林秋離等耐人品嚐的精緻文筆,讓港星真正打進台灣流行歌曲市場。香港四大天王劉德華、張學友、黎明,與在台灣拍廣告紅回香港的郭富城,都與台灣創作人合作,繼起的草猛、杜德偉的專輯,也都由台灣團隊製作。不管國語是否標準,只要詞曲動人,加上港星特有的魅力,就容易受到歡迎。
1990年代台灣在國語歌壇、電視劇的發展逐漸追上香港,港星則在電影的發展立於優勢,香港四大天王都成為全方位發展的巨星,台灣何時能出一個「全方位巨星」,令人期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SmOiggvonk/hqdefault.jpg)
蜻蜓點水同義 在 in general同義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in general同義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 ... 會化其他東西眼妝一定不會啦胭脂都可能是蜻蜓點水式APPLICATION ... <看更多>
蜻蜓點水同義 在 臺語社| 我想欲問台語"追上"跟"幫我改一下"按怎講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臺語社| 我想欲問台語"追上"跟"幫我改一下"按怎講. Join group. Talos Kwong. · November 14, 2019 ·. 我想欲問台語"追上"跟"幫我改一下"按怎講? ... <看更多>
蜻蜓點水同義 在 閱讀文章- 精華區Chines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和藹可親】he ai ke qin
指一個人的修養很好﹐態度溫和﹐容易接近
[同義成語]平易近人、和顏悅色。
[反義成語]氣勢洶洶、冷若冰霜、橫眉怒目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九回﹕“原來這唐六軒唐觀察為人極其和藹可親﹐見了人總是笑嘻嘻的。”
【唉聲嘆氣】ai sheng tan qi
因傷感鬱悶或悲痛而發出嘆息的聲音。
[同義成語]長吁短嘆、垂頭喪氣、無精打采
[反義成語]喜眉笑眼、喜笑顏開、喜氣洋洋
[出處]明‧凌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八﹕“終日價沒心沒想﹐哀聲嘆氣。”
【按兵不動】an bing bu dong
使軍隊暫不行動。現也比喻暫不開展工作。
[同義成語]以逸待勞、裹足不前
[反義成語]雷厲風行、聞風而動
[出處]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召類》﹕“趙簡子按兵而不動。”
【黯然失色】an ran shi se
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遠遠不如。
[同義成語]相形見絀、大相徑庭
[反義成語]光彩奪目、不相上下
[出處]南朝‧樑‧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李善注﹕“黯然﹐失色貌”
[例子]秦牧《藝海拾貝‧〈最後的晚餐〉》﹕“所有同類題材的繪畫和它比較起來﹐都~。”
【慷慨激昂】kang kai ji ang
形容精神振奮﹐情緒激昂﹐充滿正氣。
[同義成語]熱血沸騰、意氣風發
[反義成語]委靡不振、無精打采
[出處]唐‧柳宗元《柳先生集‧卷三十六‧上權
輿補闕溫卷決進退啟》﹕“今將慷慨激昂﹐奮攘布衣﹐縱談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門。”
[例子]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續篇》﹕“在東京聚首時﹐一談到國事上來﹐總要談得~﹐而且有點口角流沫。”
【飛揚跋扈】fei yang ba hu
原指意態狂豪﹐不愛約束。現多形容驕橫放肆﹐目中無人。
[同義成語]盛氣凌人
[反義成語]平易近人
[出處]《北史‧齊高祖紀》﹕“景專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飛揚跋扈志。”
[例子]唐‧杜甫《贈李白》詩﹕“痛飲狂歌空度日﹐~為誰雄﹖”
【縱橫捭闔】zong heng bai he
縱橫﹕合縱與連橫﹔捭﹕開﹔闔﹕合。指在政治或外交上運用手段進行分化或拉攏。
[同義成語]兵不厭詐、遠交近攻
[出處]宋‧李文叔《書戰國策後》﹕“戰國策所載﹐大抵皆縱橫捭闔譎誑相輕傾奪之說也。”
[例子]蔡東藩、許□父《民國通俗演義》第135回﹕“政客錯實力以自雄﹐軍人假名流以為重﹐~﹐各戴一尊。”
【略見一斑】lue jian yi ban
比喻從看到的一部分可以推知全體。
[同義成語]管中窺豹
[反義成語]一覽無遺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例子]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八回﹕“諸如此類﹐雖未得其皮毛﹐也就~了。”
【有口皆碑】you kou jie bei
碑﹕記功的石頭﹔皆﹕都是。比喻人人普遍稱
讚。
[同義成語]口碑載道
[反義成語]怨聲載道、民怨沸騰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寶峰文禪師法嗣‧太平安禪師》﹕“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並行不悖】bing xing bu bei
同時進行﹐不相沖突。
[同義成語]雙管齊下、並駕齊驅
[反義成語]勢不兩立、自相矛盾
[出處]西漢‧戴聖《禮記‧中庸》﹕“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例子]發展火力發電和水力發電﹐這是~。
【白璧微瑕】bai bi wei xia
潔白的玉上有些小斑點。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點﹐美中不足。
[同義成語]美中不足、瑕不掩瑜
[反義成語]完美無缺、白璧無瑕
[出處]南朝‧樑‧蕭統《陶淵明集序》﹕“白璧微瑕﹐惟在《閒情》一賦。”
[例子]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然而這小毛病隻是~而已
【篳路藍縷】bi lu lan lu
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苦。
[出處]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例子]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孫公既開其先﹔發揚光大﹐我公宜善其後。”
【剛愎自用】gang bi zi yong
十分固執自信﹐不考慮別人的意見。
[英語解釋]harden the neck
[同義成語]我行我素
[反義成語]虛懷若谷、從善如流
[出處]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穀﹐剛愎不仁﹐未肯用命。”《尚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例子]茅盾《子夜》十﹕“他想起李玉亭所說蓀甫的~來了。他決定了主意不跟著蓀甫跑了。”
【鞭長莫及】bian chang mo ji
鞭子雖長﹐也不能打馬肚子。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
[同義成語]愛莫能助、力不從心
[反義成語]不在話下、綽綽有余
[出處]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例子]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四回﹕“除掉腹地裡幾省外國人~﹐其余的雖然沒有擺在面子上瓜分﹐暗地裡都各有了主子了。”
【明辨是非】ming bian shi fei
分清楚是和非、正確和錯誤。
[反義成語]是非莫辨
[出處]《禮記‧中庸》﹕“慎思之﹐羶萲楚慼歎孕S□﹗?
[例子]他是一個~的人
【按部就班】an bu jiu ban
按照一定的步驟、順序進行。也指按老規矩辦事﹐缺乏創新精神。
[同義成語]循序漸進、墨守成規
[反義成語]勇往直前、聞風而動
[出處]晉‧陸機《文賦》﹕“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
[例子]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九十四回﹕“隻好是~慢慢敘下去﹐自然有個歸結。”
【別出心裁】bie chu xin cai
另有一種構思或設計。指想出的辦法與眾不同。
[同義成語]別開生面、標新立異、獨出心裁
[反義成語]千篇一律、鸚鵡學舌、如法炮制
[出處]明‧李贄《水滸全書發凡》﹕“今別出心裁﹐不依舊樣﹐或特標於目外﹐或疊采於回中。”
[例子]魯迅《墳‧我之節烈觀》﹕“隻好~﹐鼓吹女人自殺。”
【層出不窮】ceng chu bu qiong
接連不斷地出現﹐沒有窮盡。
[同義成語]層見疊出、屢見不鮮
[反義成語]寥寥無幾、寥若晨星
[出處]《唐書‧藝文志》﹕“歷代盛衰﹐文章與時高下﹔然其變能百出﹐不可窮極﹐何其興衰。”
[例子]聞一多《文藝與愛國──紀念三月十八》﹕“愛國精神之表現於中外文學裡已經是~的﹐數不勝數了。”
【為虎作倀】wei hu zuo chang
倀﹕被老虎咬死的人變成鬼﹐又去引誘別人讓老虎來吃。比喻充當惡人的幫兇。
[同義成語]為虎添翼、助紂為虐
[反義成語]為民除害
[出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逸文》卷四﹕“凡死於虎﹐溺於水之鬼號為倀﹐須得一人代之。”
[例子]你這樣幫他無異於~
【得不償失】de bu chang shi
所得的利益抵償不了所受的損失。
[英語解釋]give a lark to catch a kite
[同義成語]因小失大、貪小失大
[反義成語]乞漿得酒、利市之倍
[出處]宋‧蘇軾《和子由除日見寄》詩﹕“感時嗟事變﹐所得不償失。”
[例子]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三回﹕“饒鴻生在精養軒雖化了幾十塊冤枉錢﹐在後樂園倒明白了一樁古典﹐不能說~了。”
【瞠目結舌】cheng mu jie she
瞪著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窘困或驚呆的樣子。
[同義成語]張目結舌、張口結舌
[反義成語]應對如流
[出處]清‧霽園主人《夜譚隨錄》﹕“因耳語其故﹐公子大駭﹐入艙隱叩細君﹐細君結舌瞠目。”
[例子]鄒韜奮《經歷》﹕“他問每個同學的時候﹐別的同學也不得不傾耳靜聽﹐注意前後情節的線索﹐否則突然問到﹐便不免~﹐不知所答。”
【縱橫馳騁】zong heng chi cheng
馳騁﹕縱馬奔馳。不受阻擋地往來奔馳。形容英勇戰鬥﹐所向無敵
[同義成語]南征北戰、天馬行空
[出處]宋‧謝堯仁《張於湖先生集序》﹕“以至唐末諸詩人﹐雕肝琢肺﹐求工於一言一字間﹐在於人力固可以無恨﹐而概之前數公縱橫馳騁之才﹐則又有間矣。”
【相形見絀】xiang xing jian chu
形﹕比較﹔絀﹕不足。和同類的事物相比較﹐顯出不足。
[英語解釋]pale before (beside/by the side of)
[同義成語]相形失色、黯然失色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見婁樸﹐同窗共硯﹐今日相形見絀。難說心中不鼓動麼﹖”
【川流不息】chuan liu bu xi
形容行人、車馬等象水流一樣連續不斷。
[同義成語]絡繹不絕、接踵而至
[反義成語]水泄不通
[出處]南朝‧樑‧周興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淵澄取映。”
[例子]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兩個丫頭﹐~的在家前屋後的走﹐叫的太太一片聲響。”
【窮奢極侈】qiong she ji chi
極端奢侈﹐盡量享受。形容揮霍浪費﹐荒淫腐化。
[同義成語]荒淫無度、驕奢淫逸、荒淫無恥
[反義成語]艱苦樸素 、克勤克儉、節衣縮食
[出處]《後漢書‧陸康傳》﹕“末世衰主﹐窮奢極侈﹐造作無端。”
[例子]宋‧王讜《唐語林‧言語》﹕“郭尚父立勛業﹐出入將相﹐~。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ju gong jin cui﹐si er hou yi
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為革命﹐為人民奮鬥終身。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例子]明‧歸有光《封中憲大夫興化府周公行狀》﹕“況若臣病即死﹐則鞠躬盡瘁﹐臣之分願已畢。”
【措手不及】cuo shou bu ji
來不及動手應付。指事出意外﹐一時無法對付。
[同義成語]猝不及防、驚慌失措、手足無措
[反義成語]措置裕如、從容不迫、鎮定自若
[出處]元‧無名氏《千裡獨行》楔子﹕“咱今晚間﹐領著百十騎人馬﹐偷營動寨﹐走一遭去﹐殺他個措手不及。”
[例子]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
【披星戴月】pi xing dai yue
身披星星﹐頭戴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同義成語]早出晚歸
[出處]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一折﹕“這大的孩兒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例子]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章﹕“經過二十多天~的風塵奔波﹐到襄陽後一定要休息幾天。”
【虎視眈眈】hu shi dan dan
象老虎那樣兇狠地盯著。形容心懷不善﹐伺機攫取。
[同義成語]兇相畢露
[出處]《周易‧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
[例子]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回﹕“因見老太太多疼了寶玉和鳳姐姐兩個﹐他們尚~﹐背地裡言三語四的﹐何況於我﹖”
【赴湯蹈火】fu tang dao huo
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艱險﹐奮勇向前。
[同義成語]出生入死
[反義成語]貪生怕死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晁錯傳》﹕“故能使其眾﹐蒙矢石﹐赴湯火。”晉‧稽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湯蹈火。”
[例子]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五回﹕“有三個人﹐義膽包身﹐武藝出眾﹐敢~﹐同死同生。”
【中流砥柱】zhong liu di zhu
就象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樣。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盪艱難的環境中起支柱作用。
[同義成語]砥柱中流、擎天柱石
[出處]《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
[例子]毛澤東《論聯合政府》﹕“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窮兵黷武】qiong bing du wu
隨意使用武力﹐不斷發動侵略戰爭。形容極端好戰。
[同義成語]興師動眾
[反義成語]和平共處、解甲歸田
[出處]《三國志‧吳書‧陸抗傳》﹕“而聽諸將徇名﹐窮兵黷武﹐動費萬計﹐士卒雕瘁﹐寇不為衰﹐見我已大病矣。”
[例子]三國‧曹丕《車駕臨江還詔三公》﹕“三世為將﹐道家所忌﹔~﹐古有所戒。”
【出爾反爾】chu er fan er
原意是你怎樣做﹐就會得到怎樣的後果。現指人的言行反復無常﹐前後自相矛盾。
[同義成語]反復無常、翻雲覆雨
[反義成語]說一不二、言行一致、一言為定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樑惠王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例子]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九回﹕“倘若不肯﹐也隻好由他﹐我們不能做~的事。”
【流言蜚語】liu yan fei yu
毫無根據的話。指背後散布的誹謗性的壞話。
[英語解釋]Tongue wag.
[同義成語]蜚短流長、風言風語
[反義成語]金玉良言、藥石之言
[出處]西漢‧戴聖《禮記‧儒行》﹕“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乃有蜚語﹐為惡言聞上。”
[例子]《明史‧馬孟楨傳》﹕“入主出奴﹐愛憎由心﹐雌黃信口﹐~﹐騰入禁庭﹐此士習可慮也。”
【發憤圖強】fa fen tu qiang
決心奮鬥﹐努力謀求強盛。
[同義成語]奮發圖強、發奮圖強
[反義成語]胸無大志、無所作為、妄自菲薄
[例子]老舍《鼓書藝人》十七﹕“你越是~﹐遇到的困難就越多。你得下決心克服一切困難﹐否則就一事無成。”
【破釜沉舟】po fu chen zhou
釜﹕鍋﹔舟﹕船。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戰鬥到底。
[同義成語]義無反顧、背水一戰、決一死戰
[反義成語]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舉棋不定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例子]明‧陳孝逸《與羅杓庵書》﹕“秋間姑且~﹐持三日糧﹐為射賊擒王計﹔必不敗﹐而後杜門卻軌。”
【肺腑之言】fei fu zhi yan
出於內心的真誠的話。
[同義成語]由衷之言
[反義成語]違心而論
[出處]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肺腑都無隔﹐形骸兩不羈。”
[例子]元‧鄭德輝《謅梅香騙翰林風月》﹕“小生別無所告﹐隻索將之~﹐實訴與小娘子。”
【名列前茅】ming lie qian mao
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同義成語]首屈一指
[反義成語]名落孫山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敖為宰﹐擇楚國之令典﹐軍行﹐右轅﹐左追蓐﹐前茅慮無﹐中權﹐後勁。”
[例子]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去年弟在京師﹐聽說二公子中了秀才﹐且~﹐頗為學台賞識﹐實在可賀可賀。”
【重蹈覆轍】chong dao fu zhe
重新走上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訓﹐再走失敗的老路。
[反義成語]前車可鑒、前車之鑒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竇武傳》﹕“今不想前事之失﹐復循覆車之軌。”
[例子]要從失敗中吸取蔥敺寣戮朔屆밿
【言簡意賅】yan jian yi gai
簡﹕簡練﹔賅﹕完備。話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說話寫文章簡明扼要。
[同義成語]要言不煩、言近旨遠、簡明扼要
[反義成語]長篇大論、連篇累牘、空洞無物
[出處]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上﹕“言簡理盡﹐遂成王言。”
[例子]我們作文應該~﹐不要拖泥帶水
【亙古未有】gen gu wei you
從古到今都不曾有過。
[同義成語]前所未有
[出處]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四﹕“太青晚作《嘉蓮》詩﹐七言今體至四百余首﹐亙古未有。”
[例子]雄偉的南京長江大橋﹐在我國建橋史上是~的。
【如鯁在喉】ru geng zai hou
魚骨頭卡在喉嚨裡。比喻心裡有話沒有說出來﹐非常難受。
[出處]漢‧許慎《說文解字》﹕“鯁﹐食骨留嚥中也。”段玉裁注﹕“韋曰﹕‘骨所以鯁﹐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雲骨鯁之臣。《漢書》以下皆作骨鯁﹐字從魚﹐謂留嚥者魚骨較多也。
【沽名釣譽】gu ming diao yu
用某種不正當的手段撈取名譽。
[同義成語]盜名竊譽、好大喜功
[反義成語]實至名歸、名不虛傳
[出處]管仲《管子‧法法》﹕“釣名之人﹐無賢士焉。”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逸民傳序》﹕“彼雖□□有類沽名者。”
[例子]元‧宮大用《范張雞黍》﹕“自恨我奔喪來後﹐又不是~沒來由。”
【事必躬親】shi bi gong qin
不論什麼事一定要親自去做﹐親自過問。
[同義成語]身體力行、一本正經
[反義成語]遊手好閒、好吃懶做
[出處]《詩經‧小雅‧節南山》﹕“弗躬弗親﹐庶民弗信。”
[例子]唐‧張九齡《謝賜大麥面狀》﹕“伏以周人之禮﹐唯有籍田﹐漢氏之薦﹐但聞時果﹐則未有如陛下嚴祗於宗廟﹐勤儉於生人﹐~。”
【蠱惑人心】gu huo ren xin
指用欺騙引誘等手段迷遘c耍□懵胰說乃枷搿?
[同義成語]造謠惑眾、造謠中傷、蜚短流長
[出處]《元史‧刑法志》﹕“諸陰陽家者流﹐輒為人燃燈祭星﹐蠱惑人心者﹐禁之。”
[例子]《晚清文學叢鈔‧東歐女豪傑》第三回﹕“卻膽敢把這個反天逆地、阻礙進化、~的邪說謬論說將出來。”
【顧影自憐】gu ying zi lian
回頭看看自己的影子﹐憐惜起自己來。形容孤獨失意的樣子﹐也指自我欣賞。
[同義成語]孤苦伶仃、孤芳自賞、形單影隻
[反義成語]自高自大、妄自尊大
[出處]晉‧陸機《赴洛道中作》﹕“佇立望故鄉﹐顧影凄自憐。”
[例子]在成績和榮譽面前﹐我們應當戒驕戒躁﹐要不可自我陶醉﹐~。
【陰謀詭計】yin mou gui ji
指暗地裡策劃壞的害人的壞主意。
[同義成語]詭計多端
[反義成語]光明正大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大家如能個個像我﹐坦白地公開了自己的壞處﹐政治上用不著陰謀詭計。”
[例子]他的~很容易被人們所識破。
【短小精悍】duan xiao jing han
形容人身軀短小﹐精明強悍。也形容文章或發言簡短而有力。
[同義成語]言簡意賅、簡明扼要、要言不煩
[反義成語]五大三粗、人高馬大、長篇大論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遊俠列傳》﹕“解為人短小精悍。”
[例子]郭沫若《塗家埠》﹕“一位~的人來了。一眼看去便知道他是廣東人﹐哨兵向他敬禮﹐稱呼他是排長。”
【引吭高歌】yin hang gao ge
引﹕拉伸﹔吭﹕嗓子。放開嗓子﹐大聲歌唱。
[反義成語]默不做聲、淺酌低吟
[出處]晉‧張華注《離經》﹕“搏則利嘴﹐嗚則引吭。”
【一丘之貉】yi qiu zhi he
一個土山裡的貉。比喻彼此同是醜類﹐沒有什麼差別。
[英語解釋]birds of a feather
[同義成語]一路貨色、涇渭不分
[反義成語]黑白分明、是非分明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楊惲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
【老姦巨滑】lao jian ju hua
形容閱歷深而手段極其姦詐狡猾的人。
[同義成語]詭計多端、老謀深算
[反義成語]誠心誠意、忠誠老實、肝膽相照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玄宗開元二十五年》﹕“雖老姦巨滑﹐無能逃於其術者。”
[例子]《宋史‧食貨志上六》﹕“~﹐匿身州縣﹐舞法擾民﹐蓋甚至前日。”
【煥然一新】huan ran yi xin
改變舊面貌﹐出現嶄新的氣象。
[同義成語]耳目一新
[反義成語]依然如故
[出處]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鑒識收藏購求閱玩》﹕“其有晉宋名跡﹐煥然如新﹐已歷數百年﹐紙素彩色未甚敗。”
[例子]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一回﹕“依中國法度﹐造作旗幟大纛﹐~。”
【病入膏肓】bing ru gao huang
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同義成語]人命危淺、行將就木
[反義成語]妙手回春、手到病除
[出處]左丘明《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例子]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吾觀劉琦過於酒色﹐~﹐今見面黃羸瘦﹐氣喘嘔血﹐不過半年﹐其人必死。”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tian wang hui hui﹐shu er bu lou
恢恢﹕寬廣的樣子。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
[同義成語]天理昭昭、法網難逃
[反義成語]逍遙法外
[出處]《老子》第七十三章﹕“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融會貫通】rong hui guan tong
融會﹕融合領會﹔貫通﹕透徹理解。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同義成語]舉一反三、豁然貫通
[反義成語]望文生義、生吞活剝
[出處]宋‧朱熹《朱子全書》﹕“舉一而三反﹐聞一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
[例子]我們應該學會舉一反三﹐~
【拾人牙慧】shi ren ya hui
牙慧﹕咀嚼後吐出來的飯菜殘渣。比喻襲取別人的語言和文字。
[同義成語]拾人涕唾、人雲亦雲
[反義成語]標新立異、獨辟蹊徑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雲﹕‘康伯未得我牙後慧。’”
[例子]清‧夏敬渠《野叟曝言》﹕“明用故事﹐卻暗翻前局﹐方不是~。”
【無稽之談】wu ji zhi tan
稽﹕查考。沒有根據的說法。
[英語解釋]a cock and bull story
[同義成語]流言蜚語、不經之談
[反義成語]言之鑿鑿、言之有理
[出處]《尚書‧大禹漠》﹕“無稽之言勿聽。”
[例子]宋‧鄭樵《通志‧總序》﹕“且謂漢紹堯運﹐自當繼堯﹐非遷作《史記》﹐廁於秦、項﹐此則~也。”
【憤世嫉俗】fen shi ji su
有正義感的人對黑暗的現實社會和不合理的習俗表示憤恨、憎惡。
[同義成語]憤時嫉俗、避世絕俗
[反義成語]安貧樂道
[出處]唐‧韓癒《雜說》﹕“然吾觀於人﹐其能盡其性而不類於禽獸異物者﹐希矣。將憤世嫉邪長往而不來者之所為乎﹖”
[例子]歐陽山《苦鬥》四八﹕“不見面就罷﹐一見面就是~地破口大罵﹐要不就是針針見血地諷刺不休。”
【若即若離】ruo ji ruo li
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形容對人保持一定距離。
[同義成語]敬而遠之、貌合神離
[反義成語]親密無間、親如骨肉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這邊兩個新人在新房裡乍來乍去﹐如蛺蝶穿花﹔若即若離﹐似蜻蜓點水。”
[例子]他倆的關系不再像以前那樣~了
【聲名狼藉】sheng ming lang ji
名望聲譽敗壞到了極點﹐不可收拾。
[同義成語]名譽掃地、臭名昭著
[反義成語]流芳百世、名聞遐邇
[出處]《史記‧蒙恬列傳》﹕“言其惡聲狼藉﹐布於諸國。”
[例子]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因汪太史平日~﹐最不見重於官場。”
【迫不及待】po bu ji dai
迫﹕急迫﹔待﹕等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非常著急。
[同義成語]刻不容緩、急不可待
[反義成語]待機而動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回﹕“且系酒後遊戲﹐該仙子何以迫不及待。”
[例子]他~地坐在電腦旁開機上網。
【故技重演】gu ji chong yan
老花招或老手法又重新施展。
【汗流浹背】han liu jia bei
汗流得江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懼或非常害怕。現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濕透了。
[同義成語]揮汗如雨、汗如雨下
[反義成語]冰天雪地、滴水成冰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伏皇後紀》﹕“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
[例子]在勞動競賽中﹐大家幹得~。
【草菅人命】cao jian ren ming
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反動統治者隨意謔殺人民。
[同義成語]濫殺無辜、生殺予奪、殺人如麻
[反義成語]為民請命、為民除害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賈誼傳》﹕“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
[例子]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七回﹕“象某人這樣的官﹐真正是~了。”
【艱苦奮鬥】jian ku fen dou
不怕艱難困苦﹐堅持英勇鬥爭。
[同義成語]艱苦創業、奮發圖強、自力更生
[反義成語]花天酒地
[出處]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二章﹕“沒有中國共產黨在過去五十年間的艱苦奮鬥﹐挽救新的亡國危險是不可能的。”
[例子]我們要提倡~﹐反對舖張浪費。
【戒驕戒躁】jie jiao jie zao
警惕並防止產生驕傲和急躁情緒。
[同義成語]不驕不躁、虛懷若谷、功成不居
[反義成語]驕傲自大、不膨擛郚X10┤葉雷?
[例子]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
【矯揉造作】jiao rou zao zuo
比喻故意做作﹐表現極不自然。
[同義成語]裝模作樣、裝腔作勢
[反義成語]天真爛漫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一回﹕“黛玉攔道﹕‘這寶姐姐也忒膠柱鼓瑟﹐矯柔造作了。”
[例子]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二回﹕“他們原是好好婦人﹐卻要裝作男人﹐可謂~了。”
【弱不禁風】ruo bu jin feng
形容身體嬌弱﹐連風吹都經受不起。
[同義成語]瘦骨嶙峋、弱不勝衣
[反義成語]虎背熊腰、心寬體胖
[出處]唐‧杜甫《江雨有懷鄭典設詩》﹕“亂波紛披已打岸﹐弱雲狼藉不禁風。”
[例子]宋‧陸遊《六月二十四日夜分夢范致能、李知己、尤延之同集江亭》﹕“白菡萏香初過雨﹐紅蜻蜓~。”
【噤若寒蟬】jin ruo han chan
噤﹕不作聲。象深秋的蟬那樣一聲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
[同義成語]緘口結舌、守口如瓶
[反義成語]口若懸河、侃侃而談
[出處]《後漢書‧杜密傳》﹕“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例子]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他的話完了﹐台下有幾個人拚命地高聲鼓掌﹐而更多的人卻~、面面相覷。”
【兢兢業業】jing jing ye ye
形容小心謹慎﹐認真踏實。
[同義成語]腳踏實地
[反義成語]敷衍了事、敷衍塞責
[出處]《詩經‧大雅‧雲漢》﹕“早既大甚﹐則不可推。兢兢業業﹐如霆如雷。”
[例子]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四回﹕“於是寧府中人才知鳳姐厲害﹐自此俱~﹐不敢偷安。”
【不脛而走】bu jing er zou
沒有腿卻能跑。比喻事物無需推行﹐就已迅速地傳播開去。
[同義成語]不翼而飛
[反義成語]秘而不宣
[出處]漢‧孔融《論盛孝章書》﹕“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
[例子]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袁伯珍慌忙把家裡所有的東西﹐檢點一番﹔別的一樣不缺﹐隻有金銀首飾和鈔票洋錢﹐卻一概~。”
【涇渭分明】jing wei fen ming
涇河水清﹐渭河水渾﹐涇河的水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同義成語]一清二楚、黑白分明
[反義成語]不分皂白、涇渭不分、黑白不分
[出處]《詩經‧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
[例子]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滕大妖尹鬼斷家私》﹕“守得一十四歲時﹐他胸中漸漸~﹐瞞他不得了。”
【迥然不同】jiong ran bu tong
形容相差得遠﹐很明顯不一樣。
[同義成語]截然不同、大相徑庭
[反義成語]毫無二致、不相上下
[出處]宋‧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文章古今迥然不同﹐鐘嶸《詩品》以古詩第一﹐子建次之﹐此論誠然。”
[例子]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二回﹕“那公子朔雖與壽一母所生﹐賢愚~。”
【笑容可掬】xiao rong ke ju
掬﹕用雙手捧起來。形容笑容滿面。
[同義成語]眉開眼笑、喜形於色
[反義成語]愁眉苦臉、咬牙切齒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例子]張老師~地走進教室。
【絕無僅有】jue wu jin you
隻有一個﹐再沒有別的。形容非常少有。
[同義成語]絕世超倫、舉世無雙、空前絕後
[反義成語]舉不勝舉、多如牛毛
[出處]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改過不吝﹐從善如流﹐此堯舜禹湯之所勉強而力行﹐秦漢以來之所絕無而僅有。”
[例子]秦牧《兩代人》﹕“新的一輩繼他們的父親或者母親之後成為作家的﹐可以說~。”
【同仇敵愾】tong chou di kai
指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出處]《詩經‧秦風‧無衣》﹕“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
[例子]抗戰期間﹐全國人民~﹐抵抗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的侵略。
【刻不容緩】ke bu rong huan
緩﹕擔擱。指形勢緊迫﹐一刻也不允許拖延。
[同義成語]迫不及待、火燒眉毛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回﹕“胎前產後以及難產各癥﹐不獨刻不容緩﹐並且兩命攸關。”
[例子]汛期來臨﹐防汛工作~。
【膾炙人口】kuai zhi ren kou
膾﹕細切的肉﹔炙﹕烤熟的肉。指美味人人愛吃。比喻好的詩文受到人們和稱讚和傳訟。
[同義成語]喜聞樂見、愛不釋手、交口稱譽
[反義成語]平淡無味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海敘不遇》﹕“如‘水聲常在耳﹐山色不離門’﹐又‘掃地樹留影﹐拂床琴有聲’……皆膾炙人口。”
[例子]聞一多《歌與詩》﹕“一部~的《國風》與《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詩歌合作中最美滿的成績。”
【功虧一簣】gong kui yi kui
堆九仞高的山﹐隻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隻差最後一點沒能完成。
[同義成語]功敗垂成、前功盡棄
[反義成語]大功告成、善始善終
[出處]《尚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味同嚼蠟】wei tong jiao la
象吃蠟一樣﹐沒有一點兒味。形容語言或文章枯燥無味。
[同義成語]平淡無味、興味索然
[反義成語]饒有風趣、妙語連珠
[出處]《楞嚴經》卷八﹕“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味同嚼蠟。”
[例子]清‧吳敬梓《儒林外史》﹕“世人一見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後﹐~。”
【百無聊賴】bai wu liao lai
精神上無所寄托﹐萵騊接籅分晹トD肌?
[同義成語]興味索然、心灰意冷、萬念俱灰
[反義成語]興高采烈、怡然自得
[出處]清‧樑啟超《讀陸放翁集》詩﹕“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
[例子]魯迅《彷徨‧傷逝》﹕“在~中﹐隨手抓過一本書來﹐科學也好﹐文學也好﹐橫豎什麼都一樣。”
【萬籟俱寂】wan lai ju ji
萬籟﹕自然界的各種聲音。形容周圍環境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響都沒有。
[同義成語]萬籟無聲、鴉雀無聲、鴉默雀靜
[反義成語]人聲鼎沸、沸沸揚揚
[出處]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詩﹕“萬賴此俱寂﹐唯聞鐘磬音。”
[例子]清‧沈復《浮生六記‧浪遊記快》﹕“但見木犀香裡﹐一路霜林﹐月下長空﹐~。”
【不寒而栗】bu han er li
不冷而發抖。形容非常恐懼。
[英語解釋]one\'s blood runs cold
[同義成語]毛骨悚然、提心吊膽、膽戰心驚
[反義成語]無所畏懼、臨危不懼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酷吏列傳》﹕“是日皆報殺四百余人﹐其後郡中不寒而栗。”
[例子]想到他可能遭遇的種種危險﹐真教人~。
【火中取栗】huo zhong qu li
比喻受人利用﹐冒險出力卻一無所得。
[同義成語]代人受過、為人作嫁
[反義成語]坐享其成
[出處]十七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與貓》載﹕猴子騙貓取火中栗子﹐栗子讓猴子吃了﹐貓卻把腳上的毛燒掉了。
[例子]郭沫若《鄭成功》第五章﹕“我們目前自顧不暇﹐鄭成功不來就是天主保佑了﹐我們還好去惹他麼。我們不能為別人~。”
【厲行節約】li xing jie yue
嚴格認真地實行節約。
[反義成語]舖張浪費、解甲歸田、偃旗息鼓
[例子]我們在工作中必須~﹐反對舖張浪費。
【雷厲風行】lei li feng xing
象雷那樣猛烈﹐象風那樣快。形容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
[矷暴s捎□大張旗鼓、聞風而動
[反義成語]積重難返、拖泥帶水、和風細雨
[出處]唐‧韓癒《潮州刺史謝上表》﹕“陛下即位以來﹐躬親聽斷﹐旋乾轉坤﹔關機闔開﹐雷厲風行。”
[例子]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今天調卷﹐明天提人﹐頗覺~。”
【再接再厲】zai jie zai li
再﹕繼續﹔接﹔接觸﹔厲﹕磨快。指公雞相鬥﹐每次交鋒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繼續努力﹐再加一把勁。
[反義成語]得過且過
[出處]唐‧韓癒《鬥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厲乃。”
[例子]取得好成績也不能自滿﹐要~﹐不斷進取
【變本加厲】bian ben jia li
指比原來更加發展。現指情況變得比本來更加嚴重。
[同義成語]肆無忌憚、有加無己
[反義成語]微不足道、大題小作
[出處]南朝‧樑‧蕭統《文選‧序》﹕“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例子]朱自清《經典常談‧詩經第四》﹕“斷句取義是在一句兩句裡拉出一個兩個字來發揮﹐比起斷章取義﹐真是~了。”
【勵精圖治】li jing tu zhi
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
[同義成語]雄才大略
[反義成語]喪權辱國、禍國殃民
[出處]《漢書‧魏相傳》﹕“宣帝始親萬機﹐勵精為治。”《宋史‧神宗紀讚》﹕“厲精圖治﹐將大有為。”
[例子]元‧馬致遠《青衫淚》楔子﹕“~在勤民﹐宿弊都將一洗新。”
【浮想聯翩】fu xiang lian pian
比喻連續不斷。指許許多多的想象不斷湧現出來。
[出處]晉‧陸機《文賦》﹕“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雲之峻。”
[例子]這幅畫飽含詩情﹐使人~﹐神遊畫外﹐得到美的享受。
【流連忘返】liu lian wang fan
玩樂時留戀不願離開。留戀得忘記了回去。
[同義成語]依依不舍、戀戀不舍、悠悠忘返
[反義成語]迷途知返
[出處]《孟子‧樑惠王下》﹕“從流下而忘返謂之流﹐從流上而忘返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茺﹐樂酒無厭謂之亡。”
[例子]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一回﹕“四時隨意出遊﹐弦管相逐﹐~。”
【余音繞樑】yu yin rao liang
形容歌聲優美悅耳﹐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同義成語]繞樑三日、鶯舌百囀、如聞天籟
[反義成語]不堪入耳
[出處]《列子‧湯問》﹕“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樑﹐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黃樑一夢】huang liang yi meng
黃米飯尚未蒸熟﹐一場好夢已經做醒。原比喻人生虛幻。後比喻不能實現的夢想。
[同義成語]黃粱美夢
[出處]唐‧沈既濟《枕中記》﹕“盧生欠伸而寤﹐見方偃於邸中﹐顧呂翁在旁﹐主人蒸黃樑尚未熟﹐觸類如故﹐蹶然而興曰﹕豈其夢寐耶﹖”
[例子]元‧范子安《竹葉舟》第一折﹕“得遇正陽子師父點化﹐~遂成仙道。”
【寥寥無幾】liao liao wu ji
非常稀少﹐沒有幾個。
[英語解釋]be able to count on the fingers/on the fingers of one hand
[同義成語]屈指可數、九牛一毛、鳳毛麟角
[反義成語]數不勝數、無窮無盡
[出處]明‧胡應麟《詩藪‧內篇》﹕“建安以後﹐五言日盛﹐晉宋齊間﹐七言歌行寥寥無幾。”
[例子]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一回﹕“連做詩賦的也~。”
【琳琅滿目】lin lang man mu
琳琅﹕美玉。滿眼都是珍貴的東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同義成語]金碧輝煌、美不勝收
[反義成語]瘡痍滿目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今日之行﹐觸目見琳琅珠玉。”
[例子]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這些壽禮陳列在坤寧宮的東西廡中﹐~。”
【流芳百世】liu fang bai shi
芳﹕花草的香味﹐比喻好的名聲。好的名聲永遠流傳下去。
[同義成語]永垂不朽、名垂青史
[反義成語]臭名遠揚、遺臭萬年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桓公臥語曰﹕‘作此寂寞﹐將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耶﹖’”
[例子]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回﹕“將軍若扶漢室﹐乃忠臣也﹐青史傳名﹐~。”
【光怪陸離】guang guai lu li
光怪﹕光彩奇異﹔陸離﹕開卷參差。形容奇形怪狀﹐五顏六色。
[同義成語]斑駁陸離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堅傳》裴鬆之注引《吳書》﹕“塚上有光怪﹐雲氣五色﹐上屬於天﹐曼延數裡。”西漢‧劉安《淮南子‧本經訓》﹕“五采爭勝﹐流漫陸離。”
[例子]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那柴燒的一塊一塊的﹐結成就和太湖石一般﹐~。”
【語無倫次】yu wu lun ci
倫次﹕條理。話講得亂七八糟﹐毫無次序。
[同義成語]顛三倒四、亂七八糟、胡說八道
[反義成語]井井有條、有條有理、有條不紊
[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七引《詩眼》﹕“古人律詩﹐亦是一片文章﹐語或似無論次﹐而意若貫珠。”
[例子]他~地向周圍的人訴說自己的遭遇。
【滿腹經綸】man fu jing lun
經綸﹕才學。比喻政治見識和主張。形容人極有才幹和智謀。
[同義成語]才高八鬥
[反義成語]胸無點墨、才疏學淺
[出處]《周易‧屯》﹕“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例子]明‧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商調集賢賓‧題春園‧浪裡束煞》﹕“論英雄何必老林泉﹖~須大展﹐休負了蒼生之願。”
【蒙昧無知】meng mei wu zhi
蒙昧﹕知識未開。沒有知識﹐不明事理。指糊塗不懂事理。
[同義成語]冥頑不靈
[反義成語]學富五車
[出處]《晉書‧阮種傳》﹕“臣誠蒙昧﹐所以為罪。”
[例子]毛澤東《捸憤Z車淖鞣紜罰骸澳切╛□□慫劑心□饕宓弊誚探燙蹩創□娜耍□褪欽庵幀□娜恕﹗?
【所向披靡】suo xiang pi mi
披靡﹕草木被吹倒。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
[同義成語]所向無敵、一往無前
[反義成語]強弩之末、畏縮不前
[出處]《樑書‧蕭確傳》﹕“鐘山之役﹐確苦戰﹐所向披靡﹐群虜憚之。”
[例子]掌握了真理﹐就會~。
【靡靡之音】mi mi zhi yin
靡靡﹕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樂。指頹廢的、萎靡的樂曲。
[同義成語]亡國之音
[反義成語]鈞天廣樂
[出處]《韓非子‧十過》﹕“師曠曰﹕‘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史記‧殷本紀》﹕“北裡之舞﹐靡靡之樂。”
[例子]聞一多《時代的歌手》﹕“從此以後﹐以管弦的情緒代替了鼓的情緒﹐結果都是‘~’。”
【彌天大謊】mi tian da huang
彌天﹕滿天。形容天大的謊話。
[英語解釋]lie in one\'s throat
[同義成語]欺人之談
[反義成語]肺腑之言
[出處]元‧王伯成《李太白貶夜郎》﹕“那廝主置定亂宮心﹐醞釀著漫天謊。”
[例子]馮德英《迎春花》第十四章﹕“‘誰撒這個~啊﹐’胖老婆道﹕‘那可喪盡天良啊﹗’”
【秘而不宣】mi er bu xuan
宣﹕公開說出。保守秘密﹐不肯公開宣布。
[英語解釋]hold one\'s cards close to one\'s chest
[同義成語]守口如瓶
[反義成語]直言不諱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呂蒙傳》﹕“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秘而不宣。”
[例子]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三回﹕“泛音既有如此妙論﹐如何譜上都無此說﹖他卻~﹐是個甚麼意思。”
【綿裡藏針】mian li cang zhen
綿﹕絲棉。棉絮裡面藏著針。比喻外貌和善﹐內心刻毒﹔也比喻柔中有剛。
[同義成語]笑裡藏刀
[反義成語]劍拔弩張
[出處]元‧石君寶《曲江柳》第二折﹕“笑裡刀剮皮割肉﹐綿裡針剔髓挑筋。”
[例子]明‧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當日說知心﹐~。”
【明珠暗投】ming zhu an tou
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裡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驚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視。也比喻好東西落入不識貨人的手裡。
[出處]《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臣聞明月之珠﹐夜光的璧﹐以暗投於道路﹐人無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
[例子]清‧沈復《浮生六記‧閒情記趣》﹕“又在揚州商家見有虞山客攜送黃楊翠柏各一盆﹐惜乎~。”
【死不瞑目】si bu ming mu
瞑﹕閉上。死了也不閉眼。原指人死的時候心裡還有放不下的事。現常用來形容極不甘心。
[同義成語]抱恨終天
[反義成語]心甘情願、何樂不為
[出處]《三國志‧吳書‧孫堅傳》﹕“卓逆天無道﹐盪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苦思冥想】ku si ming xiang
絞盡腦汁﹐深沉地思索。
[同義成語]冥思苦想
【漠不關心】mo bu guan xin
對人對事態度冷淡﹐毫不關心。
[英語解釋]not bat an eyelid
[同義成語]漠然置之
[反義成語]關懷備至
[出處]明‧朱之瑜《與岡騎昌純書二首》﹕“至於一身之榮瘁﹐祿食之厚薄﹐則漠不關心﹐故惟以得行其道為悅。”
[例子]他對人老是~
【墨守成規】mo shou cheng gui
指思想固執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不思改革進取。
[同義成語]因循守舊、故步自封、抱殘守缺
[反義成語]標新立異
[出處]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鐘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朱嘗墨守以為準的也。”
[例子]~是不能幹好事情的。
【劍拔弩張】jian ba nu zhang
劍拔出來了﹐弓張開了。形容氣勢逼人﹐或形勢緊張﹐一觸即發。
[同義成語]一觸即發、千鈞一發、箭在弦上
[反義成語]銷兵洗甲
[出處]南朝‧樑‧袁昂《古今書評》﹕“韋誕書法如龍威虎振﹐劍拔駑張。”
[例子]高陽《清宮外史》下冊﹕“法國兵艦在閩汪口出入頻繁﹐而交涉方面~﹐看樣子福州船局必難幸免法國兵艦的炮火。”
【如法炮制】ru fa pao zhi
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藥。現比喻照著現成的樣子做。
[同義成語]依樣葫蘆
[反義成語]獨樹一幟、別出心裁
[出處]宋‧釋曉瑩《羅湖野錄》卷四﹕“若克依此書﹐明藥之體性﹐又須解如法炮制。”
【浮想聯翩】fu xiang lian pian
比喻連續不斷。指許許多多的想象不斷湧現出來。
[出處]晉‧陸機《文賦》﹕“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雲之峻。”
[例子]這幅畫飽含詩情﹐使人~﹐神遊畫外﹐得到美的享受。
【餓殍滿道】e piao man dao
殍﹕餓死的人。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屍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於饑寒的慘狀。
[出處]漢‧仲長統《昌言‧損益篇》﹕“坐視戰士之蔬菜﹐立望餓殍之滿道﹐如之何為君行此政也。”
【居心叵測】ju xin po ce
居心﹕存心﹔叵﹕不可﹔測﹕推測。指存心險惡﹐不可推測。
[同義成語]人面獸心、佛口蛇心、別有用心
[反義成語]襟懷坦白、光明磊落
[出處]清‧林則徐《使粵奏稿》﹕“且其居心叵測﹐反覆靡常。”
[例子]他是個~的家伙﹐要多加提防。
【提綱挈領】ti gang qie ling
綱﹕魚網的總繩。挈﹕提起。抓住網的總繩﹐提住衣的領子。比喻抓住要領﹐簡明扼要。
[同義成語]綱舉目張、一針見血
[反義成語]不得要領、言不及義
[出處]《宋史‧職官志八》﹕“提綱而眾目張﹐振領而群毛理。”
【怙惡不悛】hu e bu quan
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同義成語]死不改悔、罪大惡極
[反義成語]翻然悔悟、痛改前非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隱公六年》﹕“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
[例子]對這個~的慣犯﹐必須嚴加懲處。
【委曲求全】wei qu qiu quan
勉強遷就﹐以求保全。也指為了顧全大局而讓步。
[同義成語]低聲下氣、逆來順受
[反義成語]不卑不亢、針鋒相對
[出處]宋‧歐陽修《滁州謝上表》﹕“知臣幸逢主聖而敢危言﹐憫臣不顧身微而當眾怨﹐始終愛惜﹐委曲求全。”
[例子]在原則問題上一定要據理力爭﹐決不能~
【庸人自擾】yong ren zi rao
指本來沒事﹐自己找麻煩。
[同義成語]杞人憂天、替古人擔憂
[反義成語]聊以自慰
[出處]《新唐書‧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而煩耳。”
【當仁不讓】dang ren bu rang
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
[同義成語]義不容辭、理所當然
[反義成語]推三阻四、臨陣脫逃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
[例子]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人家罵小弟魚肉鄉愚﹐這句話仔細想來﹐在小弟卻是~。”
【麻木不仁】ma mu bu ren
不仁﹕沒有感覺。肢體麻痹﹐失去知覺。比喻對外界事物反應遲鈍或漠不關心。
[同義成語]無動於衷
[反義成語]耳聰目明、見微知著、眼疾手快
[出處]明‧薛己《醫案‧總論》﹕“一日皮死麻木不仁﹐二日肉死針刺不痛。”
[例子]聞一多《偉大的事實﹐不朽的意義》﹕“沒有同情﹐沒有熱﹐是~﹖還是忘恩負義。”
【任勞任怨】ren lao ren yuan
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同義成語]勤勤懇懇
[反義成語]怨天尤人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刺權》﹕“蒙其憂﹐任其怨勞。”《漢書‧石顯傳》﹕“誠不能以一軀稱快萬眾﹐任天下之怨。”
[例子]清‧顏光敏《顏岏齯]爻嘮埂罰骸拔┐嬉皇腹□幹髦□模□蘩10萋□□□侵小□□種址潛仕□芫 ﹗?
【耳濡目染】er ru mu ran
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同義成語]耳聞目睹、耳熟能詳
[出處]唐‧韓癒《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濡耳染﹐不學以能。”
[例子]郭沫若《少年時代‧我的童年》﹕“她完全沒有讀過書﹐但她單憑~﹐也認得一些字﹐而且能夠暗誦得好些唐詩。”
【莘莘學子】shen shen xue zi
莘莘﹕眾多的樣子。眾多學生。
“莘”不讀xin
【海市蜃樓】hai shi shen lou
比喻虛無縹渺的事物。
[同義成語]空中樓閣、子虛烏有、虛無飄渺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天官書》﹕“海旁蜃氣象樓台﹐廣野氣成宮闕然。”《隋唐遺事》﹕“此海市蜃樓比耳﹐豈長久耶﹖”
[例子]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五回﹕“第五出是達摩帶著徒弟過江回去﹐正扮出~﹐好不熱鬧。”
【有恃無恐】you shi wu kong
恃﹕倚仗﹔恐﹕害怕。因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無顧忌。
[同義成語]仗勢欺人、狗仗人勢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六年》﹕“齊候曰﹕‘室如懸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
[例子]他仗著有人撐腰﹐所以才敢~。
【各行其是】ge xing qi shi
[中文解釋]按照各自認為對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同義成語]各謀其是、各自為政
[反義成語]同心同德、同心協力、戮力同心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九卷﹕“兩者俱賢﹐各行其是。”
[例子]清‧吳趼人《痛史》第二十一回﹕“我之求死﹐你之求生﹐是~。”
【無事生非】wu shi sheng fei
無緣無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煩。
[同義成語]無中生有
[反義成語]安分守己、息事寧人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八回﹕“有不安本分的強盜﹐有無事生非的強盜。”
【拭目以待】shi mu yi dai
擦亮眼睛等著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確信某件事情一定會出現。
[同義成語]靜觀其變
[反義成語]置若罔聞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以待。”
[例子]我國家隊能否沖出亞洲﹐我們~。
【各抒己見】ge shu ji jian
各人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同義成語]各持己見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四回﹕“據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見﹐出個式子﹐豈不新鮮些﹖”
[例子]討論會上﹐大家~﹐氣氛熱烈。
【眾口鑠金】zhong kou shuo jin
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眾口一詞可以混淆是非。
[同義成語]積毀銷骨、人言可畏
[出處]《國語‧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毛骨悚然】mao gu song ran
悚然﹕害怕的樣子。汗毛豎起﹐脊樑骨發冷。形容十分恐懼。
[英語解釋]One\'s blood runs cold
[同義成語]不寒而栗、膽戰心驚
[反義成語]鎮定自若、面無懼色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七回﹕“秦王聞之﹐不覺毛骨悚然。”
[例子]這種聲音讓人~。
【鬼鬼祟祟】gui gui sui sui
指行動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同義成語]鬼頭鬼腦
[反義成語]正大光明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一回﹕“別叫我替你們害臊了﹐你們鬼鬼祟祟幹的那些事﹐也瞞不過我去。”
【紛至沓來】fen zhi ta lai
形容接連不斷的到來。
[同義成語]接踵而至、絡繹不絕、車水馬龍
[出處]明‧張岱《魯雲谷傳》﹕“相知者日集試茶﹐紛至沓來﹐應接不瑕。”
[例子]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貼出布告以後﹐自己在招募公所坐鎮﹐隻見應募的小伙子﹐~﹐應接不暇。”
【恬不知恥】tian bu zhi chi
做了壞事滿不再乎﹐一點兒也不感到羞恥。
[同義成語]厚顏無恥、滿不在乎
[反義成語]天地自容
[出處]宋‧呂祖謙《左氏博議‧衛禮至為銘》﹕“衛禮至行險﹐僥幸而取其國﹐恬不知恥﹐反勒其功於銘﹐以章示後。”
[例子]宋‧錢時《兩漢筆記》﹕“諫不行﹐言不聽﹐膏澤不下於民﹐而但緘默固位﹐~﹐又可謂賢乎﹖”
【暴殄天物】bao tian tian wu
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萬物。後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
[同義成語]揮霍無度、揮金如土
[反義成語]克勤克儉、精打細算、節衣縮食
[出處]《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例子]對那些玩忽職守、~﹐浪費國家財的人必須繩之以法。
【鋌而走險】ting er zou xian
鋌﹕快跑。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采取冒險行動。
[英語解釋]neck or/of nothing
[同義成語]見義勇為、孤注一擲
[反義成語]畏縮不前
[出處]左丘明《左傳‧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例子]我們要注意他~、孤注一擲。
【走投無路】zou tou wu lu
投﹕投奔。無路可走﹐已到絕境。比喻處境極困難﹐找不到出路。
[同義成語]山窮水盡、窮途末路、日暮途窮
[反義成語]左右逢源、如願以償、天從人願
[出處]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無路﹐知他這沙門島是何處酆都。”
[例子]魯迅《彷徨‧祝福》﹕“她真是~了﹐隻好來求老主人。”
【如火如荼】ru huo ru tu
荼﹕象火一樣紅。原比喻軍容之盛。現用來形容大規模的行動氣勢旺盛﹐氣氛熱烈。
[同義成語]方興未艾、轟轟烈烈
[反義成語]無聲無息
[出處]《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軍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ꄿ
[例子]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正是﹕~﹐軍容何盛﹐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按圖索驥】an tu suo ji
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
[同義成語]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反義成語]不落窠臼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變已明矣。”
[例子]元‧袁桷《清容居士集‧示從子瑛》詩﹕“隔竹引龜心有想﹐~術難靈。”
【老馬識途】lao ma shi tu
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同義成語]識途老馬、駕輕就熟、輕車熟路
[反義成語]不知所以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例子]宋‧毛謗《寄曹使君》﹕“請同韶矍公勿疑﹐老馬由來識途久。”
【蛻化變質】tui hua bian zhi
比喻人墮落變壞。
[例子]我們要堅決同那些~分子展開鬥爭﹐決不留情。
【惘然若失】wang ran ruo shi
惘然﹕失意的樣子。心情不舒暢﹐好象丟掉了什麼東西似的。
[同義成語]悵然若失、若有所失
[反義成語]胸有成竹
[出處]《後漢書‧黃憲傳》﹕“是時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見憲未嘗不正容﹐及歸﹐惘然若有失也。”
[例子]宋‧洪邁《夷堅志》﹕“次日﹐仿徨於案間﹐惘然如失。”
【痴心妄想】chi xin wang xiang
一心想著不可能實現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同義成語]胡思亂想、痴人說夢、想入非非
[反義成語]切中事理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痴心妄想﹐時刻難過。”
[例子]他~的一席話﹐驚得大家瞠目結舌。
【恣意妄為】zi yi wang wei
恣意﹕任意﹐隨意﹔妄為﹕胡作非為。隨心所欲﹐胡作非為。
[同義成語]為所欲為、無法無天、肆無忌憚
[反義成語]謹小慎微、謹言慎行、循規蹈矩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20回﹕“吳主皓自改元建制﹐至鳳凰元年﹐恣意妄為﹐窮兵屯戍﹐上下無不嗟怨。”
[例子]毛澤東《陝甘寧邊區政府、第八路軍後方留守處布告》﹕“察其原因﹐不外有少數頑固分子﹐不顧民族國家利益﹐~。”
【蔚然成風】wei ran cheng feng
蔚然﹕草木茂盛的樣子。指一件事情逐漸發展盛行﹐形成一種良好風氣。
[同義成語]蔚成風氣
[例子]“五講四美”在我們周圍~。
【好高騖遠】hao gao wu yuan
好﹕喜歡﹔騖﹕追求。比喻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
[同義成語]好大喜功、急功近利
[反義成語]實事求是、腳踏實地
[出處]《宋史‧道學傳一‧程灝傳》﹕“病學者厭卑近而騖高遠﹐卒無成焉。”
[例子]秦牧《畫蛋‧練功》﹕“但是~﹐貪抄捷徑的心理﹐卻常常妨礙人們去認識這最普通的道理。”
【應接不暇】ying jie bu xia
原形容景物繁多﹐來不及觀賞。後多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應付不過來。
[英語解釋]have one\'s hand full
[同義成語]目不暇接
[反義成語]應付裕如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應發﹐使人應接不暇。”
【大顯身手】da xian shen shou
充分顯示出本領和才能。
[同義成語]大顯神通、大展經綸、大展宏圖
[反義成語]無能為力、束手無策、一籌莫展
[出處]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頃世亂離﹐衣冠之士﹐雖無身手﹐或聚徒眾﹐違棄素業﹐徼幸戰功。”
[例子]茹志娟《高高的白楊樹》﹕“愛唱的人﹐就在舞台上痛痛快快唱吧﹗愛種棉花的﹐就在連成片的土地上~吧﹗”
【銷聲匿跡】xiao sheng ni ji
銷﹕消失。指隱藏進來或不公開露面。
[同義成語]隱姓埋名、無影無蹤
[反義成語]死灰復燃、東山再起
[出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錦江﹐然畏穎川知之﹐遂旅遊資中郡﹐銷聲匿跡﹐惟恐人知。”
【響徹雲霄】xiang che yun xiao
形容聲音響亮﹐好象可以穿過雲層﹐直達高空。
[同義成語]響徹雲際、響遏行雲
[反義成語]悶聲不響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這一笛兒﹐真吹得響徹雲霄﹐鸞翔鳳舞﹐樓下千千萬萬的人﹐都定睛側耳﹐寂然無聲。”
[例子]教室裡學生們的情緒高漲﹐歌聲~。
【惟妙惟肖】wei miao wei xiao
惟﹕語氣助詞。描寫或模仿的非常逼真、傳神。
[同義成語]栩栩如生
[反義成語]畫虎類犬
[出處]宋‧岳珂《英光堂帖讚》﹕“永之法﹐妍以婉﹐(米)芾之體﹐峭以健。馬牛其風﹐神合志通﹔彼妍我峭﹐惟妙惟肖。”
[例子]她扮演一位英雄的母親﹐言談舉止﹐無不~。
【不肖子孫】bu xiao zi sun
指品德差﹐沒出息﹐不能繼承先輩事業的子孫或晚輩。
[同義成語]紈□子弟、後繼無人
[反義成語]孝子賢孫、後繼有人、繼往開來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萬章上》﹕“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例子]魯迅《彷徨‧長明燈》﹕“造廟的時候﹐他的祖宗就捐過錢﹐現在他卻要來吹熄長明燈﹐這不是~﹖”
【喧賓奪主】xuan bin duo zhu
客人的聲音壓倒了主人的聲音。比喻外來的或次要的事物佔據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同義成語]反客為主、本末倒置
[反義成語]客隨主便
[出處]清‧楊宜治《俄程日記》﹕“近有喧賓奪主之勢。”
[例子]清‧阮葵生《茶余客話》﹕“余仿為之﹐香則噴鼻而酒味變矣。不論酒而論香﹐是為~。”
【烜赫一時】xuan he yi shi
□赫﹕氣勢很盛。在一個時期內名聲威勢很盛。
[同義成語]盛極一時、名噪一時、曇花一現
[反義成語]彪炳千古
[出處]宋‧王安石《上杜學士書》﹕“雖將相大臣﹐氣勢□赫﹐上所尊憲。”
【循規蹈矩】xun gui dao ju
循﹕遵守﹔蹈﹕踩﹔規、矩是定方圓的標準工具﹐借指行為的準則。原指遵守規矩﹐不敢違反。現也指拘守舊準則﹐不敢稍做變動。
[同義成語]安分守己、規行矩步
[反義成語]胡作非為、隨心所欲
[出處]宋‧朱熹《答方賓王書》﹕“循途守轍﹐猶言循規蹈矩雲爾。”
[例子]他辦事一向都是~的。
【尋章摘句】xun zhang zhai ju
摘﹕摘抄。舊時讀書人從書本中搜尋摘抄片斷語句﹐在寫作時套用。指寫作時堆砌現成詞句﹐缺乏創造性。
[同義成語]尋行數墨、尋枝摘葉
[反義成語]精挑細選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孫權傳》注引《吳書》﹕“雖有余閒﹐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例子]這個庸才﹐隻會做些~的事。
【搜章摘句】sou zhang zhai ju
搜﹕尋求﹔摘﹕選取。指抄襲他人文章的詞句。
[出處]《三國志‧吳書‧孫權傳》﹕“遣都尉趙咨使魏。”裴鬆之注引《吳書》﹕“雖有余閒﹐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例子]舉明經﹐其友易之﹐秀實曰﹕“~﹐不足以立功。”乃棄去。(《新唐書‧段秀實傳》)
【桀驁不馴】jie ao bu xun
性情強暴不馴順。
[同義成語]橫沖直撞、無法無天
[反義成語]安分守己、俯首帖耳
[出處]《漢書‧匈奴傳》﹕“其桀驁尚如斯﹐安肯以愛子而為質乎﹖”
[例子]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識字讀書﹐聰明出眾。隻是生成一個~的性子﹐頑劣異常。”
【奄奄一息】yan yan yi xi
隻剩下一口氣。形容臨近死亡。
[英語解釋]on the last legs
[同義成語]氣息奄奄、岌岌可危、命在旦夕
[反義成語]生龍活虎、生氣勃勃、朝氣勃勃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七回﹕“惠王親往問疾﹐見痤病勢已重﹐奄奄一息。”
[例子]他已被打得體無完膚﹐~了。
【湮沒無聞】yan mo wu wen
湮沒﹕埋沒。名聲被埋沒﹐沒人知道。
[同義成語]碌碌無聞、不見經傳、默默無聞
[反義成語]赫赫有名、舉世聞名、鼎鼎大名
[出處]《晉書‧羊祜傳》﹕“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望遠﹐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沒無聞﹐使人悲傷。”
[例子]元‧鐘嗣成《錄鬼簿序》﹕“高才博識﹐俱有可錄﹐歲月彌久﹐~﹐遂傳其本末﹐吊以樂章。”
【察言觀色】cha yan guan se
觀察別人的說話或臉色。多指揣摸別人的心意。
[同義成語]察顏觀色、鑒貌辨色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顏淵》﹕“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例子]我沒有~的能力。
【禍國殃民】huo guo yang min
使國家受害﹐百姓遭殃。
[同義成語]蠹國害民
[反義成語]安邦定國、富國安民、保國安民
[出處]章炳麟《正學報緣起‧例言》﹕“如去歲兗州之變﹐西報指斥疆臣﹐謂其禍國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杳無音信】yao wu yin xin
杳﹕不見蹤影﹐沒有跡象。沒有一點消息。
[同義成語]杳無消息
[反義成語]指日可待
[出處]宋‧黃孝邁《詠水仙》詞﹕“驚鴻去後﹐輕拋素襪﹐杳無音信。”
【開門揖盜】kai men yi dao
揖﹕打拱﹐表示歡迎。開門請強盜進來。比喻引進壞人﹐招來禍患。
[同義成語]自討苦吃、引狼入室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權傳》﹕“況今姦宄競逐﹐豺狼滿道﹐乃欲哀親戚﹐顧禮制﹐是猶開門而揖盜﹐未可以為仁也。”
[例子]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三回﹕“失守城池﹐要按軍法﹔況又有稟帖到楊太守差我保守﹐我是你徒弟﹐~﹐豈不是私通叛寇﹖”
【甘之如飴】gan zhi ru yi
感到象糖那樣甜。指為了從事某種工作﹐甘願承受艱難、痛苦。
[同義成語]甘心情願、何樂不為
[反義成語]欲罷不能
[出處]宋‧文天祥《正氣歌》﹕“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例子]高陽《清宮外史》上冊﹕“背書背不出﹐‘老師’往往大發嬌嗔﹐自然罵得人下不了台﹐而張曜~。”
【貽笑大方】yi xiao da fang
貽﹕遺留﹔大方﹕內行人。指讓內行人笑話。
[出處]《莊子‧秋水》﹕“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例子]清‧李汝珍《鏡花緣》﹕“但愧知識短淺﹐誠恐~﹐所以不敢冒昧進謁。”
【苦心孤詣】ku xin gu yi
苦心﹕用心良苦﹔孤詣﹕獨到的成就。指苦心鑽研﹐到了別人所達不到的地步。也指為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而煞費苦心。
[同義成語]費盡心機、苦心經營
[出處]清‧翁方綱《復初齋文集‧格調論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獨運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詣戛戛獨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規仿格調者言之。”
[例子]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地運動著做了一次大總統﹐後來被人趕跑了﹐跑向天津。”
【萬馬齊喑】wan ma qi yin
喑﹕啞﹐失音。舊時形容人民沉默不語。現也比喻沉悶的政治局面。
[同義成語]萬籟俱寂、死氣沉沉
[反義成語]萬馬奔騰、龍騰虎躍
[出處]宋‧蘇軾《三馬圖讚》序﹕“時西域貢馬……振鬣長鳴﹐萬馬皆瘖。”
[例子]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一二五﹕“九州生氣恃風雷﹐~究可哀。”
【猶豫不決】you yu bu jue
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
[英語解釋]hang a leg
[同義成語]畏首畏尾、優柔寡斷、舉棋不定
[反義成語]當機立斷、斬釘截鐵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三》﹕“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
[例子]在決定這件事如何處理時﹐他變得~起來。
【怨天尤人】yuan tian you ren
指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一味報怨天﹐責怪別人。
[同義成語]民怨沸騰、怨聲載道、天怒人怨
[反義成語]任勞任怨、自怨自艾
[出處]《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例子]要從失敗中總結教訓﹐不要~。
【良莠不齊】liang you bu qi
莠﹕狗尾草﹐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
[同義成語]混淆視聽、混淆是非
[反義成語]涇渭分明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至我輩中﹐好醜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
[例子]太平天國‧洪秀全《整頓屬員詔》﹕“兼之人品~﹐誠恐因逸生事。”
【坐收漁利】zuo shou yu li
比喻利用別人的矛盾而從中獲利。
[同義成語]坐享其成、不勞而獲、無功受祿
[出處]《戰國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例子]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他日可以在裡頭看景生情﹐得些漁人之利。”
【向隅而泣】xiang yu er qi
隅﹕牆角﹔泣﹕哭。一個人面對牆腳哭泣。形容沒有人理睬﹐非常孤立﹐隻能絕望地哭泣。
[同義成語]唉聲嘆氣、窮途末路
[反義成語]春風得意、得意忘形
[出處]漢‧劉向《說苑‧德貴》﹕“今有滿堂飯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
【緣木求魚】yuan mu qiu yu
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
[同義成語]水中撈月、緣山求魚、竹籃打水
[反義成語]探囊取物、甕中捉鱉
[出處]《孟子‧樑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例子]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劉玄傳》﹕“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萬分﹐興化致理﹐譬猶~﹐升山采珠。”
【戒驕戒躁】jie jiao jie zao
警惕並防止產生驕傲和急躁情緒。
[同義成語]不驕不躁、虛懷若谷、功成不居
[反義成語]驕傲自大、不可一世、惟我獨尊
[例子]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
【再接再厲】zai jie zai li
再﹕繼續﹔接﹔接觸﹔厲﹕磨快。指公雞相鬥﹐每次交鋒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繼續努力﹐再加一把勁。
[反義成語]得過且過
[出處]唐‧韓癒《鬥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厲乃。”
[例子]取得好成績也不能自滿﹐要~﹐不斷進取
【滿載而歸】man zai er gui
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極豐富。
[同義成語]滿載而回
[反義成語]一無所獲、空手而歸
[出處]明‧李贄《焚書‧又焦弱侯》﹕“然林汝寧向者三任﹐彼無一任不往﹐往必滿載而歸。”
[例子]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二十三回﹕“將衛國府庫﹐及民間存留金粟之類﹐劫掠一空﹐墮其城郭﹐~。”
【以身作則】yi shen zuo ze
身﹕自身﹔則﹕準則。以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
[同義成語]言傳身教、身先士卒、身體力行
[反義成語]以身試法
[出處]《論語‧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例子]艱苦樸素﹐~﹐是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作風。
【沾沾自喜】zhan zhan zi xi
沾沾﹕輕浮的﹐自鳴得意的樣子。形容自以為不錯而得意的樣子。
[英語解釋]play the peacock
[同義成語]自鳴得意
[反義成語]垂頭喪氣、灰心喪氣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例子]我們要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即便取得一些成績也不要~﹐得意忘形
【明火執仗】ming huo zhi zhang
明﹕點明﹔執﹕拿著﹔杖﹕兵器。點著火把﹐拿著武器。形容公開搶劫。後比喻公開地、毫不隱藏地幹壞事。
[同義成語]明目張膽
[反義成語]鬼鬼祟祟
[出處]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二折﹕“我在這瓦窯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執仗 ﹐無非赤手求財。”
[例子]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一十回﹕“並非~﹐怎麼便算是強盜呢﹖”
【烏煙瘴氣】wu yang zhang qi
烏﹕黑﹔瘴氣﹕濕熱的空氣。比喻環境嘈雜、秩序混亂或社會黑暗。
[同義成語]亂七八糟、污七八糟
[反義成語]明月清風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如今鬧是鬧了個烏煙瘴氣﹐罵是罵了個破米糟糠。”
【昭然若揭】zhao ran ruo jie
揭﹕暴露。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同義成語]彰明較著、眾目昭彰
[反義成語]真偽莫辨
[出處]《莊子‧達生》﹕“今汝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例子]他的險惡用心﹐在他剛才的長篇講話中﹐已經~了。
【動輒得咎】dong zhe de jiu
動不動就受到指摘或責難。
[同義成語]跋前躓後
[出處]唐‧韓癒《進學解》﹕“跋前躓後﹐動輒得咎。”
[例子]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八回﹕“小廝因~﹐隻得說道﹕‘請問主人﹕前引也不好﹐後隨也不好﹐並行也不好﹐究竟怎樣才好呢﹖’”
【飲鴆止渴】yin zhen zhi ke
鴆﹕毒酒。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後果。
[同義成語]饑不擇食、急功近利
[反義成語]從長計議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霍須傳》﹕“譬猶療饑於附子﹐止渴於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嚥喉。”
[例子]晉‧葛洪《抱樸子》﹕“咀漏脯以充饑﹐酣鴆酒以止渴。”
【旁征博引】pang zhing bo yin
旁﹕廣泛﹔征﹕征求﹔博﹕廣博﹔引﹕引証。指說話、寫文章引用材料作為依據或例証。
[同義成語]引經據典
[反義成語]理屈詞窮
[出處]清‧王韜《淞隱漫錄》﹕“生數典已窮﹐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計女多於生凡十四則。”
[例子]會上他~﹐滔滔不絕﹐把對方駁得體無完膚。
【支離破碎】zhi li po sui
支離﹕分散。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
[同義成語]七零八落、四分五裂、一鱗半爪
[反義成語]渾然一體、完美無缺
[出處]元‧許謙《白雲集》﹕“近代以文辭取士﹐而不考其實﹐惟務雕鐫鏤刻﹐破碎支離﹐波淫邪遁之辭﹐靡所不至。”
[例子]我們不要把文章分析得~。
【仗義執言】zhang yi zhi yan
仗義﹕主持正義﹔執言﹕說公道話。為了正義說公道話。指能伸張正義。
[同義成語]理直氣壯、直言不諱
[反義成語]違天悖理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四回﹕“若以文、武、宣、平之靈﹐仗義執言﹐國悔罪﹐王室之福。”
[例子]他性格耿直﹐總愛~
【趾高氣揚】zhi gao qi yang
走路時腳抬得很高﹐神氣十足。形容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樣子。
[英語解釋]go to one\'s head
[同義成語]得意忘形、不可一世、目空一切
[反義成語]卑躬屈膝、奴顏婢膝、妄自菲薄
[出處]左丘明《左傳‧桓公十三年》﹕“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西漢‧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例子]即使學習進步很大﹐也不該~﹐而應再接再厲。
【炙手可熱】zhi shou ke re
炙﹕烤。比喻權勢大﹐氣燄盛﹐使人不敢接近。
[同義成語]烜赫一時、望而生畏、敬而遠之
[反義成語]平易近人、和藹可親
[出處]唐‧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例子]樑啟超《意大利建國三傑傳》﹕“奧匈各國民黨﹐所在蜂起﹐於是四十年控縱全歐氣燄赫赫﹐~﹐飛鳥不落之梅特涅。”
【鱗次櫛比】lin ci zhi bi
櫛﹕梳篦的總稱。象魚鱗和梳子齒那樣有次序地排列著。多用來形容房屋或船隻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
[同義成語]密密麻麻、密密層層
[反義成語]參差不齊、雜亂無章
[出處]明‧陳貞慧《秋園雜佩‧蘭》﹕“自長橋以至大街﹐鱗次櫛比﹐春光皆馥也。”
[例子]清‧王韜《瀛壖雜志》﹕“東關外羊毛衖左右﹐閩粵遊民群聚於此﹐賭館煙舍﹐~。”
【閒情逸致】xian qing yi zhi
逸﹕安閒﹔致﹕興致。指悠閒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
[同義成語]悠哉遊哉、悠然自得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當此內憂外患﹐接踵而來……倒可惜他有此一段閒情逸致﹗”
[例子]清‧文康《兒女英雄傳》﹕“老爺這趟出來﹐更是~﹐正要問問沿途的景物。”
【莫衷一是】mo zhong yi shi
莫﹕不﹔衷﹕折衷。不能決定哪個是對的。形容意見分歧﹐沒有一致的看法。
[同義成語]無所適從
[反義成語]一針見血
[出處]清‧吳趼人《痛史》第三回﹕“諸將或言固守待援﹐或言決一死戰﹐或言到臨安求救。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例子]人們議論紛紛﹐~。
【一見鐘情】yi jian zhong qing
鐘﹕專注。男女之間一見面就產生愛情。
[英語解釋]fall head over in love
[同義成語]一見傾心、一見如故、一拍即合
[反義成語]無動於衷、行同陌路、視同路人
[出處]清‧墨浪子《西湖佳話》﹕“乃蒙郎君一見鐘情﹐故賤妾有感於心。”
[例子]他們兩個~。
【老態龍鐘】lao tai long zhong
龍鐘﹕行動不便。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
[同義成語]老氣橫秋
[反義成語]返老還童、老當益壯、生氣勃勃
[出處]唐‧李端《贈謝戴》﹕“交結慚時輩﹐龍鐘似老翁。”
[例子]宋‧陸遊《聽雨》﹕“~疾未平﹐更堪俗事敗幽情。”
【摩肩接踵】mo jian jie zhong
肩碰著肩﹐腳碰著腳。形容人多擁擠或事物接連不斷地出現。
[同義成語]熙熙攘攘、熙來攘往
[反義成語]地廣人稀
[出處]《戰國策‧齊策一》﹕“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宋史‧李顯忠傳》﹕“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歸附者踵接。”
[例子]節日的公園遊人~﹐熱鬧非凡。
【惴惴不安】zhui zhui bu an
惴惴﹕恐懼。形容因害怕或擔心而不安。
[同義成語]忐忑不安、惶恐不安、心慌意亂
[反義成語]心安理得、悠然自得
[出處]《詩經‧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臨於谷。”
【搖搖欲墜】yao yao yu zhui
欲﹕將要﹔墜﹕掉下來。形容十分危險﹐很快就要掉下來﹐或不穩固﹐很快就要垮台。
[英語解釋]hang on by one\'s eyelids
[同義成語]搖搖欲倒、風雨飄搖、危如累卵
[反義成語]穩如泰山、安如磐石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04回﹕“眾視之﹐見其色昏暗﹐搖搖欲墜。”
【越俎代庖】yue zu dai pao
越﹕越過﹔俎﹕盛放祭品的器皿﹔庖﹕廚師。比喻超出自己取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
[英語解釋]put words into somebody\'s mouth
[同義成語]包辦代替
[反義成語]自力更生
[出處]莊周《莊子‧逍遙遊》﹕“庖人雖不治庖﹐尺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例子]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不要~。
【虛左以待】xu zuo yi dai
虛﹕空著﹔左﹕古時以左為尊﹔待﹕等待。空著尊位恭候別人。
[出處]《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
[例子]諸貴客見公子親往迎客﹐~﹐正不知甚處有名的處士﹐何方大國的使臣﹐俱辦下一片敬心侍候。(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四回)
--
如此多的島嶼﹐相隔又千萬裡﹐不被淹死就不錯了。
※ 來源:‧水木社區 https://newsmth.net‧[FROM: 59.66.82.20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