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蟲蟲危機
兒科急診的小故事
五歲多的小朋友,早上因為有上腹部疼痛及嘔吐,所以爸爸媽媽帶來兒科急診。
當我們詳細詢問病史後,發現小孩昨天才剛吃完驅蟲藥(蟯蟲)。應該不是驅蟲藥造成的嘔吐吧?
我們先幫小孩治療嘔吐的問題。
那小孩為什麼吃驅蟲藥呢?
吃驅蟲藥的原因,是因為家中哥哥目前就讀小學一年級,學校有做蟯蟲的檢查,發現哥哥有感染蟯蟲。
哇!
爸爸媽媽也蠻困擾的,老大為什麼會得到蟯蟲感染?
有趣的是,家中有三個小孩,家中老大屁股不會癢、急診這位小朋友屁股也不會癢,但家裡另外一個最小的小孩屁股會癢,而且這癢有持續兩、三個星期了。
屁股是會搔癢的!
當然這最重要是衛教。由於有家人確診,所以全家大小都必須服用驅蟲藥,我也跟家長討論如何做好家庭清潔、棉被清洗的種種問題。
「另類蟲蟲危機」
台灣調查顯示,在所有的寄生蟲中蛔蟲、鉤蟲、鞭蟲的感染率都已經少於1%,但蟯蟲尚未絕跡,山地鄉學童蟯蟲平均感染率比較高,平地鄉學童感染率次之,而台北市2010-2012年,蟯蟲的感染比率大概是0.17%。
蟯蟲是一種小而白色的腸道寄生蟲,又叫針狀蟲。
蟯蟲在交配後,雌蟲便移向直腸,並在此等待宿主進入睡眠狀態時,肛門括約肌鬆弛,雌蟲便爬出肛門外將蟲卵產於肛門四周。
大多數的人症狀不明顯,最常出現的症狀是肛門搔癢。
在台灣,好發族群為3歲至7歲幼童,如果家庭小孩人數愈多或環境愈擁擠時,其家人感染率也愈高。
小孩可經由污染的飲食、物品或手指等食入蟲卵,或吸入附著在空氣灰塵中的蟲卵而感染。
診斷方式,目前較為有效的檢查法為玻璃膠帶肛圍擦試法。採檢食用膠帶黏貼肛圍四周,並將膠帶置於顯微鏡下檢查是否有蟲卵。
如何治療呢 ?
驅蟲藥治療,通常需要二次療程,第一次治療殺死成蟲。但可能殘存蟲卵,故在二周後需要再投藥一次,同住的家人通常也需要治療。
有蟯蟲感染時,最重要是衛教,要教導小朋友及家長注意個人防護及居家清潔
1.家中床單、內衣褲應每天換洗。
2.蟲卵對陽光敏感,故白天可開窗曝曬室內殺死蟲卵。
3.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飯洗手及時常修剪指甲。
4.避免咬指甲和抓肛門的動作,降低重複感染的機會。
這時候,全家要一起來對抗蟲蟲危機!
蟯蟲卵大小 在 Coco享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蛔蟲雖小,對孩子危害極大
腸道寄生蟲有線蟲(如蛔蟲、鉤蟲、蟯蟲、鞭蟲等)、吸蟲(如薑片蟲等)、絛蟲(如豬絛蟲、牛絛蟲等),其中線蟲最為常見。腸道寄生蟲病中蛔蟲病的發病率最高、最普遍,尤以兒童為著。
蛔蟲病的主要表現有:反復發作的上腹部或臍周腹痛。
由於蟲體的機械性刺激,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亂,使患兒出現食慾不振、容易飢餓、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因蛔蟲能分泌神經毒素,故患兒可出現精神萎靡、煩躁易怒、睡眠不安、渾身瘙癢、夜間易驚和磨牙,甚至易發脾氣及頭痛等,有的患兒還可出現智能發育障礙、記憶減退、學習難以專心,嚴重的患者出現貧血症、生長發育遲緩。
蛔蟲有三大惡習:隨意遊走、愛“鑽孔”、扭曲打結。
腸道內蛔蟲若鑽進膽管可引起膽道蛔蟲症、膽管炎、膽囊炎,表現為劇烈腹痛、滿床翻動、嚴重嘔吐、不能進食;蛔蟲若鑽入肝臟,可引起肝膿腫,表現為高燒不退、肝腫大、黃疸:若鑽入闌尾,即為“蛔蟲性闌尾炎”,表現為發熱、右下腹劇痛,若延誤治療可致闌尾穿孔而導致腹膜炎,常因搶救不及時而危及患者生命。若蛔蟲多條互相盤結成團堵塞腸道,即為“蛔蟲性腸梗阻”,表現為劇烈腹痛、噁心嘔吐、大汗淋漓、腹部出現包塊,嚴重者可致腸壞死,死亡率極高。特別要注意的是:同時患有蛔蟲病的昏迷惠兒有時會被上躥的蛔蟲堵塞氣管,導致窒息。蛔蟲對小兒健康成長的危害極大,因此,蛔蟲病絕非“可治可不治”的小病,必須認真對待、積極治療。
我國目前約有5~6億人感染蛔蟲,學齡前兒童及中小學生中的感染率最高,嚴重地威脅著青少年的健康。教育部已明文規定,對幼兒園和中小學生一年進行兩次集體驅蟲,其中秋、冬季服藥尤為重要。
怎樣能知道孩子腸內有蛔蟲?
許多家長,特別重視孩子麵部上的蟲斑(單純糠疹)、眼睛上的鞏膜藍斑、手指甲上的白斑,和嘴唇內側面的粟粒點,其實這些局部改變與腸蛔蟲病的關係不大,不能僅憑這些改變就認定孩子腸內有蛔蟲。最可靠的證據,是孩子近期排過蛔蟲或吐過蛔蟲。如果沒有排出蛔蟲或吐蛔的病史,那就得做糞便顯微鏡的檢查,如果發現有蛔蟲卵,即使只有一個,也應該定為孩子腸內有蛔蟲。但一二次檢不到蛔蟲卵,也不能否定腸蛔蟲症的存在。
怎樣防治蛔蟲病?
蛔蟲症好治不好防。好治是說優質的驅蟲藥療效好,副作用少。不好防是說蛔蟲卵經過許多途徑都能進入人的腸道,例如經過污染的食物、污染的雙手、污染的水源,都能造成感染。所以預防初次感染、重複感染都很重要。因此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杜絕蛔蟲病,如消滅蒼蠅、蟑螂,做好糞便的管理、水源管理和食物管理,教育孩子不要隨地大小便,飯前便後堅持洗手,常剪指甲,不吮手指,生吃瓜果蔬菜要洗淨,或用消毒液浸泡。如能認真做到這些,就不會再感染蛔蟲卵。
驅蛔藥物選用:①丙硫咪唑(史克腸蟲清),每片200毫克,每次吃2片(嬰兒驅蛔蟲,不能吃這種藥)。治愈率96%,蟲卵轉陰率100%。②甲苯咪唑(安樂士)有兩種劑型:片劑,每片100毫克;安樂士口服混懸液,每瓶30毫升,每毫升含藥20毫克。服法是每日200毫克,1次頓服,或每次服100毫克,每天2次,連續服3天。治愈率87%~100%,蟲卵轉陰率90%~100%。
資料來源:育寶網
全國年度最具指標婦幼展 各大知名品牌旗艦登場
2013 台北兒童博覽會暨嬰兒與孕媽咪用品展 世貿三館
點我預約索票--> http://bit.ly/17uGgZv
預約孕媽咪好康福袋點我--> http://bit.ly/1b7IPUC
預約寶貝抽玩具 點我--> http://bit.ly/1aDKA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