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蜂的原始棲地遍佈森林、草原,甚至在大家最愛的海邊也有蜂媽媽精心準備的地下沙灘酒店呢!這次我們因為去澎湖上課的關係,趁機到海邊散步,意外的看到超級多捕食蒼蠅的沙蜂在海灘上築巢。沙蜂媽媽幫寶寶準備沙灘酒店的前置作業真的是一點也不馬虎,就連中途離巢去獵捕下一隻獵物也不忘要先關門XDDD這個影片可以看到沙蜂媽媽抱著蒼蠅回巢,離巢時,她趕緊回撥沙子,等到下次回來才打開。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有關獨居蜂的有趣故事,千萬別錯過6月我們在京站舉辦的獨居蜂小學堂--【孤獨的授粉者】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NoqV6
.課程內容:獨居蜂的行為以及各種特殊習性
.報名時間:即日起-額滿為止 (總人數限額30名),報名成功後將發送確認簡訊,當日憑確認簡訊即可入場。
.講座時間:6/22(六) 14:00
.講座地點:京站時尚廣場3F文化教室 (ROXY櫃位旁通道進入,在3F的男廁隔壁)
蠅虎習性 在 伊森媽咪 × Ethan's mom 親子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繪本分享TIME【老鼠郵差系列🐭📩📬】
👶3y2m7d
今天把該做的事情都做完了,就抽空分享一下Ethan近期很愛的繪本「老鼠郵差」的送信冒險故事吧💫
雖然不是知識型或心靈成長、教育型的繪本,但單純享受於「圖文的快樂」和「想像力與觀察力的喜悅」也是閱讀很重要的一環吧?😊
——————︳#老鼠郵差來了! ︳——————
星期一老鼠郵差準備去送信囉!這本是老鼠郵差單獨出任務呦!
老鼠郵差一連拜訪了「兔子、小鳥、蟻后、烏龜、鱷魚、章魚太太、蒼蠅太太、狼先生、企鵝」等各式各樣動物的家,最後則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中,送上最後一份包裹-小寶貝小米的生日禮物🎁🎉
雖然故事主軸與文字敘述非常簡單明瞭、看似沒什麼特別之處,但每種動物的家其實都藏有許多逗趣小細節,可以和孩子一起來發現❤
Ex. 一些鳥類有愛蒐集亮晶晶物品的習性,所以樹上小屋中有許多手錶、鑽石、銀湯匙等物品,非常可愛呦!
——————︳#老鼠郵差去度假︳——————
放暑假了!老鼠郵差帶著家人(老鼠太太、皮皮、小米、露露)去度假,雖然在假期中,他還是不忘順路去送信!(如果是我老公我就生氣了啦😆)
這次雖然也是去送信給許多動物,但場景的格局跳得更廣囉!「姑姑住的森林」、「泰山住的叢林」、「蜥蜴住的沙漠」、「棕熊住的城市」、「土撥鼠住的山丘」、「北極熊住的冰山」,最後帶著滿滿的回憶回到家中。
在每個環境中不僅有送信對象,還有許多其他動植物,整體畫面變得更加熱鬧了!可以和孩子玩找找看動物在哪裡?或是有幾隻老虎呢?
另外小米一家人在每個環境中所從事的休閒活動看了讓人好生羨慕啊!
Ex. 在海邊時,小米幫忙送信,皮皮忙著放風箏、露露在堆沙堡、老鼠郵差在曬日光浴、老鼠太太在閱讀,每隻老鼠都在享受著鼠生呢!
——————︳#老鼠郵差去哪裡?︳——————
這是我跟Ethan最愛的一本,和前兩本不同這次老鼠郵差竟然是到了「XYZ星球」、「糖果王國🍬」、「迷你鎮VS巨人鎮」、「美人魚的家」、「顛倒世界」、「獨角獸王國」等不可思議的國度,沒想到原來全都是兒子小米的一場夢呢🐭💕💕
從上述的地區應該可以感受到這本的風格了吧?就是充滿了夢幻與想像力的繪本啊!每一頁我們都細細找尋裡面所有細節與住民,實在太有趣了❤
特別是糖果王國,有巧克力瀑布、棒棒糖樹、杯子蛋糕屋、餅乾火車、棉花糖人等,光是看著這畫面都能感受到甜蜜蜜的氛圍,心情會很放鬆呢!少女心要噴發了啦😆😆💕
◾
他最近熱衷的都是3本一套的書籍,一套是這套「老鼠郵差🐭」,另一套是之前介紹過的 Garlic Crush Studios 妙蒜工作室 布朗克系列💩,每天都抱著這兩系列快煩死我啦(笑)
老鼠郵差3本故事並無連結,只是同一主軸,所以僅入手一本也沒有任何問題,我個人偏心2018出版的老鼠郵差去哪裡💕
就算沒有入手,也建議去圖書館時翻翻這本呦😉
蠅虎習性 在 我愛小貝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送孩子上學其實做父母的也會有分離焦慮!
但往往現實裡有一個時間表拉鋸著我們向公司奔跑!
大人如我們都會了,更況只有3-4歲的孩子?
這篇文章大大鼓舞了當媽媽的玻璃心!
有空,看一下吧!
你的心裡會有某部份的治癒!
對於孩子,我們其實可以用時間的縫隙,換取更大的耐心,成為更完美的母親!
#敬和我一樣奮力找縫隙的職業婦女
#幼兒園新生家長的美麗與哀愁
(~文如標題,有點長~)
“愛我,不愛我…;愛我,不愛我…;妳愛我嗎,不,妳不愛我…;我相信妳是愛我的,不是,把我送來就是不愛我…;妳真的愛我嗎?不然怎麼還不來接我?…直到下午四點,好吧!呼!妳是愛我的。”…大人戀愛患得患失時會折騰玫瑰花,假若幼兒園孩子們也比照辦理,可能需要來把大黃菊了!
幼兒園這個級數要和媽媽道別,每天固定分離8小時,算是“有生”以來最大的考驗了,發展上有沒有能力是一回事,情不情願跟愛人分開又是另一回事;“為什麼有能力就要付諸實現?”…會表達的小孩可能會這麼問。
還好這個級數的寶寶不會問,只會哭,各式各樣的哭。我們家這四個樣本雖不夠大,但仍有顯著差異,同樣的父母基因,同樣的教養方式,適應過程依著個性有所不同,但是都會哭,悶哭、大哭、涓涓細流、永無止盡的哭,有的集勇敢貼紙換禮物兩週搞定,有的死纏爛打拖住媽媽,用全世界來換也不要。我的伎倆老實說也不多,軟的硬的和大家雷同,有時甚至耐性盡失,直接開罵,孩子才願意讓爸爸帶離兇惡母老虎;最慘的是老三,哭了半學期,哭到好一陣子不能留在班上,只能在空曠的廚房和阿姨待在一起。
那些年,我真的沒什麼特別好的方法,大多由著習性在處理小孩,然後再來一天天無窮盡的追悔自己該做得更好。
如果習性中還有一點清醒,那就是到老三和妹妹上學時,對於孩子們的眼淚,即使不太會處理,也已鍛鍊得不太焦慮,只要想方設法讓他們上學,真和我不能分開就讓爸爸送,接著就是盡量和老師同在。放學時聽老師訴苦一下,笑笑跟老師鞠躬,『謝謝老師,辛苦了,雖然阿佑在學校不work,回家卻都很開心的告訴我,妳對他很好,昨天因為他哭少一點還給他糖果。』(心機媽媽想讓老師除了看到他的哭,也看到他有注意到老師對他的好)。再轉頭對孩子說,『喔~今天有哭,好吧!你看媽媽說到做到,來接你了!』再一樣蹦蹦跳跳回家,日復一日。
三、四歲的孩子上學,看來看去似乎只有親密篇,他們和小學生不同,心裡還有很大一部份只有一、二歲,時不時就會摔回去那個年紀的樣子。這年紀離家上學的任務不多,一是經驗和母親關係夠安全穩定,不會因分離而讓自己內在破裂到修復不了,二就是發展和家人以外的人際適應能力吧!剩下就是屬於媽媽自己的任務,如何從揪心到放心,找回媽媽的自信。
一、穩定親子關係
姑且不論孩子的哭怎麼辦,每天幫他們洗澡時,我都會細數他們在學校吃了什麼(公佈欄有貼),睡了多久,偶爾猜錯,敲敲自己的頭,『哦~雷達不靈了嗎?』…或者『你在幼兒園中午吃麵對不對?我當然知道啊!偷偷告訴你,你不要告訴別人,幼兒園時不時有些蝴蝶、蒼蠅、蜜蜂,那都是媽媽派去看你的精靈,你別打他們喔,記得媽媽請他們陪著你上課。』
振振有詞,只是幫孩子們確保,與其帶我的照片,不如注意園內的蝴蝶和蒼蠅,#媽媽其實無所不在。
二、發展其他人際關係
幼兒的潛意識和意識沒像大人那麼界線分明,通常透過故事、遊戲、繪畫更能擺渡焦慮,那些日子晚上睡覺前,我很會瞎掰些類似“湯姆歷險記”、“玫瑰瞳鈴眼”或“藍色蜘蛛網”的故事,大意都是哪個娃兒到了新的環境如公園、百貨公司、圖書館、哪個阿姨家或婆婆的古早厝…#就是不說幼兒園,說了他就會開始擔心上學的事了。娃兒害怕又好奇,發現什麼寶藏,交了什麼朋友,故事必備兩三個夥伴和至少遇到一個好大人,加上一個還不錯的結局,剩下就隨口胡謅吧!
至於意識層面,他們和小一不同,無需期待他們很快愛上老師(太快反而可怕吧~!)老師的存在也不是要取代媽媽,孩子的眼裡看出去,好不容易總算接受爸爸當第三者,難道現在又要自己很快移情別戀?…老師,開始時表現的耐心,就是在建構安全的空間,引導孩子透過遊戲、故事來接觸更多的人,更多有趣的事物,#老師同學沒有因為自己害怕而消失ㄧ這本身就是擴大適應圈的意義。慢慢的孩子會在自己安全感“觸底反彈”之後自然的和老師同學連結,沒有時間表的問題,媽媽和老師,只需手牽手安心的等待。
三、找回媽媽的自信
其實,回頭看那開始的一兩年,我覺得最難的部分是面對自己,似乎當媽媽的安全自信有點底氣不足,心裡常懷疑自己因為不夠好才急於把小孩往外送,愛、憤怒、罪惡感…來回撞牆。
然後我想…或許,媽媽除了努力在引導孩子度過分離焦慮,更多時候得更努力在一天天的分離中倖存,而那份活過來的堅強安心,才正是幫助孩子修復整合的鑰匙,每天,我們都有勇氣重新開始。
偶爾,被自己和小孩的情緒淹沒,擔心撐不過了,我只問自己兩個問題,『這樣難過或辛苦拆散彼此的一天,對孩子而言有什麼意義?』…『就算今天還是哭泣,有沒有一點可以利用的剩餘價值?』
至少至少,小別勝新婚吧!孩子上幼兒園可以讓疲倦的我,每天下午四點,重新成為“夠好的媽媽”,這樣,也很好。
#這一篇回憶錄送給堅強接送孩子的你你你…
#放心一定有盡頭…
#此文已收錄於「還是喜歡當媽媽」一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