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就是要去洞穴裡啊!不然要去哪?」——亞美尼亞Geghard修道院遊記
----
對人類來說,洞穴似乎始終是一種帶有神秘感但又極具吸引力的空間;大概也是因為如此,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一些當成聖地或宗教場所的洞穴,其中台灣最有名的大概是基隆的仙洞巖和台東長濱的八仙洞,其他東亞各國將自然地景塑造為神聖空間的案例也不少見。相對來說,我在基督教文化圈裡的北美或歐洲旅行,就幾乎沒看過有人把洞穴拿來當宗教場所用,一直到這次來到亞美尼亞,拜訪位在葉爾溫市郊、大半從洞穴中鑿出來的Geghard修道院(始於公元第四世紀,現有建築建於1215年)。
就像拜訪高加索山其他地方一樣,如果不想參加旅行團也不想搭計程車,唯一的方法就是和當地居民一起擠又熱又慢的「馬舒卡」,40多公里的路途得花上一個多小時,而下車的地方距離修道院還有好幾公里,我下車時當地人已經虎視眈眈的等我花錢請他們載,束手無策之下也只好接受了。
----
修道院位在溪谷的最深處,傍晚拜訪時已大半陷入陰影中,正好讓熱了一整天的我可以稍稍喘息;外觀上來看這座修道院的主教堂似乎和亞美尼亞式的建築沒有太大差別,都具有以下幾個特色:
* 造型簡單、呼應亞拉臘火山口地形的圓錐形尖塔
* 相較於拜占庭式建築更著重垂直線條,但比高度及規模皆明顯遜於哥德式
* 大多以火山岩為建材,石材本身的紋理為建築增添許多滄桑感
以上這些都是亞美尼亞教堂獨有的特色,和歐洲最常見的三大形式(羅馬、拜占庭、歌德)都不一樣,原因不難理解——亞美尼亞的教堂建築發展得比這些形式都還早,而且在六、七世紀就已定型,幾乎沒有受到後來歐洲其他建築風格影響。
----
不過走進去教堂一看,瞬間明白了這裡是有多麼與眾不同——教堂內分成至少6、7個不同的小教堂,其中超過一半都是直接利用岩洞空間(但不確定哪些是天然哪些是人工),壁面上仍然保留了洞穴該有的不規則感,岩壁上仍然有水滲出,除了頂端一個小小的洞口以及蠟燭之外完全沒有光源,裡面幽靜陰涼到讓人有點不自在的程度。除了教堂本身,周遭還有很多較小的洞穴,彼此之間有階梯連結,不知為何讓我想到了中國甘肅的敦煌石窟。
這裡也可以看到不少亞美尼亞式的十字架,上面滿目著細緻的花紋,尖端還會像植物一般稍稍伸展開來;而這些十字架最常出現的方式是直接雕刻在一塊石板上,結合岩石本身的紋理以及其他周邊的雕刻造型,這種東西被稱作khachkar,意指「十字架石碑」。
----
基督教的修道主義大約是從第四世紀初開始出現。隨著基督教變成羅馬帝國國教,宗教迫害瞬間消失,這導致一些基督徒覺得活在世界上太容易、應該要離開俗世追求更刻苦的生活,洞穴、山野和沙漠是常被選擇的地方。後來這些隱修者逐漸形成有組織的團體,也就是後來的各家修會。有的宗派如新教各派大多沒有或不重視修道,但近東地區的教會傳統包括亞美尼亞正教仍有修道制度,而且現在亞美尼亞境內的旅遊景點大半都是修道院,可見得修道主義對這個國家的影響。
從這個角度來說,在洞穴裡修行似乎是一種跨宗教的現象,從敦煌石窟、台灣仙洞巖和八仙洞到亞美尼亞的Geghard都是出於類似的想法——或許藉由洞穴特有的空間感,可以塑造出一種與世隔絕的情境,讓修行者能夠更專注於其修行目標吧!(以上純屬本人推測)
對我這個新教徒來說,修道是一種既遙遠又難以想像的生活方式,我還在透過這些旅行所見慢慢拼湊出它的真實樣貌。
(拜訪時間:2019/5/27)
#gaga2019
「蠟燭洞穴現象」的推薦目錄:
- 關於蠟燭洞穴現象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蠟燭洞穴現象 在 貝琪梨 旅行藝創空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蠟燭洞穴現象 在 [請益] 手工精油蠟燭燃燒後表面不平整- 看板joyinDIY 的評價
- 關於蠟燭洞穴現象 在 【洞穴蠟燭有救了!|沛實豆知識】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蠟燭洞穴現象 在 如何拯救燒壞了的香薰蠟燭|HOW TO FIX CANDLE ... 的評價
- 關於蠟燭洞穴現象 在 花芽精油蠟燭使用小技巧- 發生洞穴蠟燭時的處理方式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蠟燭洞穴現象 在 Fevrier-菲芙利- 小編來解答 香氛蠟燭日常保養篇(二) Q 的評價
- 關於蠟燭洞穴現象 在 #問香氛蠟燭 - 女孩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蠟燭洞穴現象 在 【洞穴蠟燭有救了!|沛實豆知識】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評價
蠟燭洞穴現象 在 貝琪梨 旅行藝創空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世界七大奇景之約旦 佩特拉
極致體驗四部曲:
一、佩特拉之夜
二、修道院之屋頂夕陽
三、寶藏之晨曦
四、隱藏版 佩特拉之星月
因為起初並沒有太大的期待,總以為會有來自世界各國的觀光客,
塞滿景點,於是意外發現這些避開眾多觀光客的美妙時刻,顯得珍貴無比。
以下文中 JD來表示約旦的貨幣,近期匯率比台幣是1:42.6 (沒錯比歐元大!)
一、佩特拉之夜(Petra night):
佩特拉之夜,為每個星期一三四晚上的點燈活動,會從門口沿途擺蠟燭一直到寶藏Treasury前面,門票是12JD,收費獨立於佩特拉的門票(一日票50JD,兩日票55JD, 三日票60JD)。
注意,佩特拉售票口對面的服務台,告訴我們進去佩特拉之夜還是要買當天佩特拉的票,但是其實如果那天你白天沒有要進去佩特拉,只有要去看佩特拉之夜,是可以只買佩特拉之夜的票就好!
夏天佩特拉早上六點開放進場,最後入場時間是六點(冬天是四點),可以參觀到日落為止(沒有明確時間)。
佩特拉之夜則是八點半開始開放入場,從剪票口驗收票之後,觀光客就可以自己一直沿著地上沿途擺設的蠟燭往The Siq裡面走。參觀佩特拉之夜的人也很多,至少有三百人,所以對於攝影人的挑戰是,許多遊客會持手電筒,意外的光害很多。走到Traesury前面大約需要半個小時,大約九點到九點四十左右,基本上Treasury前面都是塞滿遊客,“商家”還會鋪可以席地而坐的地毯讓前排的人坐下,兜售咖啡和茶。 沒錯,面對Treasury的左手邊有一間紀念品兼咖啡店,它的白色燈光是夜拍Treasury的最大嚴重光害=.="
想要拍攝沒有人的畫面,只能搶很早進去又走很快,不過有同樣想法的人太多,只能考慮傍晚進去佩特拉就厚臉皮躲在裡面,或是祇得等大家都散場,十點左右工作人員就開始趕人和清理地上擺設的蠟燭了,貝小編是走最後的遊客,後方被沿途收拾地上蠟燭的垃圾車追趕走回門口的,才能拍到畫面上完全沒有其他人的佩特拉之夜。
但是不談拍攝,這是一遭視覺上極為浪漫的饗宴,踩著古老的石板碎石路,穿梭過蜿蜒曲折的岩壁幽徑,星空下涼風中,掠過一層層粉紅幻彩岩壁的轉折,仿佛穿越時空的裂隙,一陣光亮懾入眼簾,瑰麗的Treasury乍現眼前,浪漫度破表。 >///<
二、修道院之屋頂夕陽
做過功課或是去過的人都知道,修道院位於整個佩特拉遺址距離入口處最遠的地方,若是從Treasury步行上去大約要兩個小時的腳程,因為高度也從海拔800上升到一千七百多,體力不佳或是想節省時間的人,可以考慮花錢搭乘驢子或是騾子上山。單程費用大約20~25JD,差異性挺大,因為看是從哪裡開始搭乘,來回通常可以殺價,以及端看各位的殺價功力,但是其實並沒有惡性削價競爭的現象,所以問了不同貝都因人,其實價格似乎差不多(比如從Treasury到修道院,單程25JD,來回40JD)
修道院是坐東北面西南,所以下午之後日光才會打在修道院面上,因為地理位置最遠,一般遊客都是一路慢慢走上來,所以下午時段的遊客最多,大家也都趕在傍晚下山,然而最美的就是夕陽。
貝小編硬是傍晚騎騾子再上第二次修道院拍攝夕陽,六點左右上到修道院,此時遊客僅剩下六七人,我先是再爬一次修道院最面的山坡瞭望處拍攝。下午的時候看見兩名男子從修道院側邊陡壁翻爬上去修道院的屋頂,觀光客們瞠目地看和爭相拍照,有觀察到一名白髮的白人阿伯在陡壁試圖攀爬又不得其門而入,抬頭瞧了瞧只得放棄走掉。
貝小編從對面瞭望處下山,往修道院側邊的陡壁走近,傍晚顯然風大了起來,評估之後,覺得風太強冒然攀爬過於危險,只得作罷,再回到修道院前拍照,騾子的主人貝都因男子偕我在修道院的正殿上喝茶(隨身攜帶茶壺和茶,用隨地的乾草就起火煮起茶來了!)
原本以為得在日落前出發下山,瞧貝都因男子一副悠閒的樣貌,他收拾起茶壺,卻突然跟我說要帶我「上去」。「上去」!沒錯,竟然就是我稍早前內心偷打算的事情!>////<
攀爬上去的岩壁相當陡,要踩著特定的路徑才上得去,下來則是另外的特定路徑,沿原路應該會摔死,建議請勿逕自翻爬,還是要從小在佩特拉長大的貝都因人領著你上去。
站立在修道院的屋頂,也能眺望到山下遠處的皇家墳墓(Royal tomb),夕陽餘暉映照在自己「腳底下」的佩特拉,又是另一種浪漫體驗!
三、俯瞰寶藏之晨曦
佩特拉最著名的建築(?墳墓)寶藏Treasury,坐西面東,因此最適合上午時間來拍攝,因為靠近門口,所以八點到九點過後便會有許多旅行團湧入,建議八點前抵達,不過八點前拍攝只有晨曦的映照,呈現柔和的粉紅色,陽光要整個映照其上,得到九點半過後,因為畢竟它藏身在岩壁石縫中,八點半左右會拍出黑白郎君的Treasury,有一部分還在陰影中。
不過想要避開人擠人幽幽靜靜地從不同角度看Treasury嗎?從皇家墳墓的後方有一條步道可以上去Treasury對面岩壁的山上,可以從那邊俯瞰treasury,這條步道顯然比較少人走,沿途有許多顏色的岩石,令人驚愕貝都因人有幸擁有佩特拉此般上天賜與之禮,約旦到處可見的紀念品沙瓶畫,其來有自,古人使用天然顏色的岩石磨成色粉來使用,貝小編看見隨地粉紫色、金黃色、天藍色、翠綠色、粉紅色、鮮橘色等顏色的岩礦,驚訝不已。
俯瞰寶藏的眺望處,還有個涼棚,清晨時光即便旭日已高升,在涼棚下乘涼慢看底下在岩縫中移動的遊客、驢子、駱駝,在此喝上一泡約旦茶,人生之致!
四、隱藏版 佩特拉之星月
佩特拉的夜晚,在大量觀光客如退潮般離開後,顯得靜謐祥和。
貝小編在看完修道院的夕陽後,與貝都因人一同騎騾下山,也有另外三名遊客步行下山,莫約七點十分日落,天黑大約七點四十,太晚則幾乎要摸黑下山,從修道院下山的步道,有些許階梯很大很陡,所以夕陽西下後最好就趕緊下山,或是記得帶手電筒。
貝小編選擇抄近路,跟貝都因男子騎騾回到佩特拉後山邊的貝都因人村莊Wadi Masu,再從那邊搭車回到佩特拉的正門口,會比把我下在Treasury再自己走過The Siq那段約1.5公里的碎石路回到正門口快。
夜晚八點多,天已然全黑,新月低掛在山稜線上緣的不遠處,月光勾勒出岩石的形狀,貝都因男子不時指著山頭,跟我說那看起來駱駝,那看起來是大象,從小在佩特拉長大的他們,才會知道從哪個角度哪塊岩石會呈現有趣的形狀。
暗夜中, 騾子的蹄聲輕快地在佩特拉月色下劃破寧靜,一手摟著貝都因男子的腰,一手扶著鞍,慵懶搖晃地往村莊燈光處前進,顯得浪漫異常 >////<。不過其實相當擔心萬不一騾子一個踉蹌,貝小編是否會連人帶相機跌落,手抓著緊、腰撐得挺,相當痠,而且因為相機側背,不幸廣角鏡的保護鏡在搖晃中不斷撞擊我的右髖,竟然鬆脫掉落,Orz.....
於是,繼我的鏡頭蓋掉落在冰島國家公園的斷崖石縫中,Canon 430EX閃燈遺留在烏尤尼鹽原的岩磚旅館之後,我的保護鏡迷失在佩特拉的夜色中....
貝都因人並非只是為了賺錢,如果你跟他們交朋友,他們會願意帶你體驗佩特拉不為外人所知的一面。許多貝都因人在佩特拉裡面都有洞穴的住所,如果你時間足夠,也是有機會到貝都因人在佩特拉裡的洞穴住上一晚的!
貝小編的朋友在隔一周,遇上佩特拉豪雨淹水以及下冰雹,下冰雹的佩特拉,這就可遇不可求了!
蠟燭洞穴現象 在 [請益] 手工精油蠟燭燃燒後表面不平整- 看板joyinDIY 的推薦與評價
本身還是手作界新手
只是前一陣子因為睡不太好被朋友推薦使用香氛蠟燭後就掉進這個坑
買了好幾顆之後覺得有些大牌味道太重感覺是加香精
一方面也是覺得香精聞太多怕對身體不好
因此看網路上有影片教學就這兩天自己做了兩顆精油蠟燭
我的蠟燭全部用軟式的大豆蠟,再加上5%左右的精油
做出來味道不會像一般市面上那麼濃郁,味道淡一些但我覺得也比較舒服
問題來了
我做完之後靜置讓他凝固後表面是平滑的
妹妹拿了一顆去點, 我忘記跟她說第一次要表面的蠟油都融了再熄掉,所以她半小時就熄了
凝固後有融化的部分蠟卻變成下面這個樣子有大大小小不規則凹陷有點難形容
我後來用融蠟燈幫她重新燒一次
這次全部都融化再熄滅, 但一早起來看卻發現凝固了還是有不平整的現象
只是形狀與第一次不太相同了(還有一個小洞穴的感覺)
想想之後找出朋友之前在澳洲有機店幫我買的手工蠟燭
發現也有一點相同的情形只是情況比我好一些
我其他市售的蠟燭都沒有這樣的情況
不知道有沒有人可以幫忙解答原因還有如何避免這樣的問題
感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8.161.13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oyinDIY/M.1547188794.A.70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