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這個瘋狂的小國!(稱讚意味)】
標題絕對是正能量,來源是中國網友和官媒們現在一片狂罵立陶宛(https://reurl.cc/7rzNlb )。我們原本下的標題是:「從中國召回大使看立陶宛的價值外交。」在中國強大的壓力下要公然忤逆,的確很瘋狂而且很勇敢,不是嗎?且看我們分析立陶宛這樣的勇氣是怎麼來的。
今年六月份,立陶宛宣布捐疫苗給台灣,七月份,台灣與立陶宛雙方宣布將互設代表處,而且台灣要在立陶宛設立的代表處名稱為:「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立陶宛外交部在新聞稿當中甚至以「國家」稱呼台灣(https://reurl.cc/og4Xaq )。當時我們就提到,中國一定會有動作反制,不然面子實在掛不住。
現在新聞來了。八月十日,中國外交部發布聲明表示,決定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政府召回駐中國大使。
「近一段时间,立陶宛政府不顾中方反复交涉,晓以利害,宣布允许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此举公然违背中立两国建交公报精神,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我们敦促立方立即纠正错误决定,采取切实措施,消除恶劣影响,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都是很耳熟能詳的台詞)
▍中國召回大使的解讀
本站住海編分析:撤大使的重要性在於大使本身的象徵意義;沒大使不代表兩國沒來往。美國不派駐中大使,美國照樣能派副國務卿訪問溝通。但是有大使的話,有什麼不滿就能隨時叫大使來罵了,畢竟大使本身就代表派駐國。說實在的,台灣在東歐不是只有立陶宛一個代表處;拉脫維亞和波蘭都有。就算真的以台灣為名,撤大使的確有點多了。這種動作除了有戰狼味道,也可能是欺負立陶宛小,想殺雞儆猴。
就撒回大使這個動作來看,以前常見到的案例是,若以色列在巴勒斯坦有什麼大動作的話,埃及和約旦就會召回駐以色列大使。這幾天因為衣索比亞拒絕蘇丹調停提格雷戰事問題,蘇丹也召回駐衣索比亞大使。
從美國的例子來看,就算美中關係緊張,最多也就是撤「領事館」,並沒有正式召回大使。而最近的方式是採用輕微一點的大使退休「延遲不派任」的方式,降低使館最高代表層級。撒回大使之後的下一步,理論上來看,如果關係再緊張一點就是撤使館甚至撤僑,那基本上就準備打仗了。
▍立陶宛的回應
對於中方的要求,立陶宛也發出聲明表示:「對中方此舉感到失望(disappointing)」。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帥哥部長)說,「我們已經得知中方傳來的訊息,為此感到遺憾。我們還在考慮接下來會怎麼回應。我們尊重(respect)『一個中國』原則,但我們也有自己的政策要走,與台灣發展雙邊互惠的關係這樣的政策不只是立陶宛有,全球有很多國家都是如此。」
有趣的是,在路透社報導(https://reurl.cc/O0KR0r )當中,藍斯柏吉斯提到說「立陶宛有自己的政策要發展」,但在簡體中文版的報導(從北京發稿),這句話變成「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我們決心和歐盟及世界上其他許多國家一樣,發展與台灣的互利關係」。
「一個中國原則」其內涵除了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表明「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個原則對台灣來說當然是不能接受。而事實上,世界上直接明白「承認」(recognize)這個原則的國家並不多,而且所有主要大國也都沒有「承認」這個原則,多半只要表明「知道」(acknowledge)或是像立陶宛這樣「尊重」(respect)中國的立場。
🗞 美聯社的報導當中,藍斯柏吉斯的用語是「尊重」。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美聯社的原文報導,他們quote出來的部份比較長:The Lithuanian Foreign Ministry expressed regret over China’s actions, and stressed that while respecting the “one China” principle, it stands ready to develop mutually beneficial ties with Taiwan, just as many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do.(https://reurl.cc/zenKAp )
▍美國的回應
立陶宛和中國互撤大使的新聞持續發酵,在十日的國務院記者會上,記者也問發言人對於這兩國目前發展有什麼看法。國務員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表示,美國將與立陶宛這個北約盟友站團結一致,且譴責中國的報復行為。普萊斯告訴記者,每個國家都應該要能在沒有外部威脅的情況下,制定其各自的「一中政策」,因為美國就是這樣。他進一步說:「我們支持我們的歐洲夥伴和我們的盟友和台灣發展互惠的關係,並抵制中國的恫嚇行為。」
除了回應記者問題之外,普萊斯不忘提醒大家,台灣在公衛、先進製造,以及民主治理上佔全球領導者地位,這些都是國際社會,包括美國,和台灣往來能夠受惠的一小部分領域。
最後記者提問,如果其他國家考慮在其國內設台灣大使館,美方是否支持?普萊斯說:「我們支持交往」。
▍立陶宛的價值選擇
我們先前提過,立陶宛面對一個外來強權侵略的經驗相當豐富。歷史上,立陶宛獨立了兩次,第一次是在1918年,只是當時獨立後立陶宛仍不斷受到蘇聯的騷擾,例如蘇聯一直試圖分化立陶宛與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的關係。到了二戰期間,立陶宛在納粹德國和蘇聯於1939年劃分各自的勢力範圍時被歸屬納粹德國,但又在後來的美蘇互不侵犯條約中改分給蘇聯。立陶宛的第二次獨立是在1990年,當時蘇聯的戈巴契夫一度出兵想要鎮壓這場運動並以經濟封鎖作為威脅,但過程中因為受到國內龐大的壓力而使立陶宛最終順利脫離蘇聯獨立。(外交部帥哥部長的祖父Vytautas Landsbergis即為宣布獨立時的國會議長,後來出任首任的國家主席)
立陶宛第二次獨立也是另一個挑戰的開始。可能是不堪長期受到蘇聯的影響,立陶宛在獨立之後想加入歐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西方陣營的聲音就從來沒有斷過,這也成為他們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標。2004年立陶宛順利加入歐盟和北約,但也迎來與俄羅斯的衝突和誤解。令他們憂心的是,當時立陶宛是歐盟國家對俄羅斯經濟和能源依賴最深的國家,此外即便立陶宛不與俄羅斯直接接壤,但俄羅斯在立陶宛的西南部有塊「外飛地」(exclave,一國領土部分位於他國國境內而與主要領土不相連)叫作加里格寧勒(Kaliningrad,這裡住著許多俄羅斯人也曾經高度軍事化),立陶宛似乎注定離不開俄羅斯的影響範圍。
即便在經濟和地緣上對俄羅斯十分脆弱,但立陶宛的態度是十分明確的。2006年的民調顯示,有超過一半的立陶宛民眾認為俄羅斯對立陶宛不友善,而有超過六成的人對西歐國家抱持正面態度,這也使得親俄政黨在立陶宛幾乎沒有生存空間。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爆發後,立陶宛向西方世界證明他們長期對俄羅斯侵略的擔憂是對的,此後立陶宛增加國防預算,在短短幾年便在2018年達到北約規定的2%門檻。而在能源問題上,由於立陶宛很早就開始解決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重度依賴與歐盟等西方國家合作,也大大增加了能源進口的多元性。
由此可見,立陶宛外交部長會特別強調「熱愛自由的人們要一起守護」,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在歷史上立陶宛始被迫面對有領土野心的俄羅斯(和前蘇聯)的威脅。2020年六月,由兩位重量級的反對黨國會議員所寫的,題為「Lithuania- it’s time for choosing」的文章指出(https://reurl.cc/2rRVMa ),中國對政治異議份子及少數民族新疆人的迫害、對中國社會的監控、對香港施加的國安法、對台灣的軍事行動等,顯示中國正重蹈極權的覆轍。最後也提到立陶宛必須選擇可以讓國家安全跟繁榮的國際規範,包括二戰後所建立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決等規則。「中國,就像是俄羅斯的前身,正在挑戰基於國際法的和平秩序」,作者寫道。值得一提的是,這篇文章一共提到台灣八次,並建議立陶宛應該全面與台灣建立關係並且在國際社群上支持台灣、承認她是一個事實上(de facto)的民主國家。
這篇文章當時在立陶宛國內受到熱烈討論,在經過十月份大選之後,兩位共同作者後來在年底時就任正副外交部長,一位即是藍斯柏吉斯,另位作者是時任國會議員、後來就任外交部副部長的Mantas Adomėnas。2020年末,立陶宛公布他們將追求「以價值為主」(value-based)的外交政策,似乎已預示了立陶宛接下來要走的道路。
台灣與立陶宛的狀況有些類似,在外部有一個強國威脅,對於這個強國在政治和經濟上又無法完全脫離他的影響,也同樣被迫在西方民主自由與鄰國的威權國家間做選擇。只是在國內,立陶宛人似乎比台灣人更早接受相對較弱小的國家得選邊站的事實,而提早做了更多的準備。或許是因為類似的國家情結,支持台灣對立陶宛來說既合理也符合他們的外交路線。雖然立陶宛外交部的聲明中重申,在「尊重」一個中國原則的狀況下,他們「決意」如同其他國家與台灣建立互惠的雙邊關係,但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是否等同於立陶宛所認知的一個中國原則(例如,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就立陶宛將比照她在其他國家大使館的配置在台灣設立代表處,以及在多次場合將台灣稱為國家這點來看,立陶宛與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不太可能是相同的,比較像是「一中政策」。再者,歐盟其實如同美國有自己的「一個中國政策」,而不是全盤接受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歐盟對外事務部發言人馬斯拉里(Nabila Massrali)表示,根據這個政策在台灣設立代表處(而非大使館)這點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當然除了價值選擇,立陶宛在經濟上與中國相對疏遠(中國僅是立陶宛第22大出口市場)也會是她決定與台灣深化關係的原因之一。
最近,立陶宛和中國在白俄羅斯的議題上面針鋒相對,更加深了民主與獨裁對峙的價值分歧(文已太長,先簡略帶過)。今年五月,立陶宛宣布退出中國倡議推動的「17+1合作機制」,原因除了白俄羅斯的爭議之外,還有在互動過程中發現中國並未兌現投資和出口的承諾,再加上先前的香港反送中事件和COVID-19疫情爆發,而讓立陶宛對中國產生戒心。立陶宛現在的態度很清楚:17+1會造成歐洲分裂。
正如中國在經濟上只要遇到有其他國家或公司對台灣「正名」便必定採取經濟脅迫手段,無論效果是否有限,中國針對立陶宛在台灣設立代表處所做的外交動作的「止血」意味可能遠過於「懲罰」,也就是中國不得不殺雞儆猴,以防更多國家採取立陶宛模式與台灣建立實質的外交關係。畢竟在歐中關係的惡化下,不是只有立陶宛一個歐洲國家會對台灣採取相似的政策(日前捷克宣布捐疫苗給台灣,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未來,我們或許可以期待與更多國家發展實質的政治或經濟雙邊關係(當然,能夠用「台灣」為名是最好的)。
✨ 觀測站傳送門:https://linktr.ee/us.taiwan.watch。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pros.si/ufjkk。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3月20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CPXAb1BOE6Y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血之轍 討論 在 中環十一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操縱資本市場是一門藝術,尤其從國家層面出手,處理不當隨時被外界認定存在政策風險,相反點到即止卻可以無聲無息達致目的,近日盈富基金(2800)管理人道富環球(State Street)修改章程,擬禁止美國人士不得投資盈富基金,時間點非常巧妙,特意在港股動盪之際推波助瀾,叫人大開眼界,而香港人的荷包則慘成磨心,血汗錢就被資本市場捲走。
整件事的起承轉合,大概是中國監管機構近日連環出擊,首先是整頓滴滴出行,繼而大刀闊斧在教育行業搞「雙減」,再來管制未成年人打機,引發市場對中概股的信心危機;與此同時,美國也針對中國赴美上市的企業加強審查,一度連累恒生指數連續兩日暴跌。
紛擾世道下,道富看準時間點,甘願成為古惑的鎗,趁機踩多腳,繼今年初因為中美制裁事件企硬後轉軚,突然在亂世再次硬起來,不禁令人懷疑背後確實存在美國力和操縱,就連一些財經專家和網民也不滿,甚至有人在討論區發起以「老美暗謀沽空港股」為題的一連串討論,開始對政府不作為、盈富基金朝令夕改有所不滿。
香港的強積金體系龐大,所管理的總資產達約 1.2 萬億元,股市不濟,結果只會是全港攬炒,難怪連一向站在道理一方的維權投資者David Webb,年初接受媒體訪問時也向道富潑冷水,認為中美關係不會再向好方面走,在從風險管理角度下,盈富的監督委員會應尋找有經驗、而非美國人的指數基金管理人,以避免重蹈覆轍,又唔跪又跪再唔跪。
在中美針鋒相對的年代,香港似乎只能選邊站,不能再像過去幾十年般左右逢源,而為大局着想,香港別無他選,應盡快討探盈富基金的管理人應否換馬,思考一下香港是否需要去美化,選擇一個不會被西方左右、以香港為主場的專業ETF管理人,來為盈富基金續航。
今次道富發難,相信尊重法律的香港人也會理解,但不可能永遠下去,分手要狠,確實要比相戀勇敢。倒想看看今年5月有媒體所引述的消息,指金管局委獨立第三方審計研盈富管理人是否換馬,到底有甚麼進展,如果不了了之,政府就明顯失責,甚至顯得有有利益輸送之嫌了。
https://www.edigest.hk/%e6%8a%95%e8%b3%87/%e7%9b%88%e5%af%8c%e5%9f%ba%e9%87%91-%e6%b7%aa%e7%82%ba%e6%94%bf%e6%b2%bb%e5%b7%a5%e5%85%b7-%e5%af%86%e8%ac%80%e6%b2%bd%e7%a9%ba%e6%b8%af%e8%82%a1-%e5%bc%b7%e7%a9%8d%e9%87%91-%e5%87%8d%e9%81%8e-310018/
血之轍 討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贈書直播_恐懼離開關係,就容易自欺欺人把自己蒙混過去
.
#共依存症(Codepedency,又稱 #互累症)是一種狀態,指與親密生活的人產生不健康的依賴,這也可能發生在於危險的情感關係中。共同依存者忙於操縱、應付依存者。其中一方根據另一方的需求調整自己的個性與行為。那麼,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人們總是相信「這樣或許有幫助」。
隱藏於共依存症背後的事實是,當我們沒有可以照顧的對象時,我們體驗到空虛感。
你可能有著負面的自我形象、極少關注自己的需求、將他人的利益置於你的自身利益之前,且致力於協助解決其他人的問題。也許你的本性忠誠、富有同理心,因此難以設定界限、加以拒絕,且不適應親密的溝通——談論情感與你自身的需求。
情況也可能是,你被拖進這段充滿毀滅性的關係,深陷其中,難以自拔。這一切都可能導致你彷彿被吸進毀滅的漩渦之中。
/
共依存者的日常生活總是圍繞著對方的脾氣、意志與需求——並持續不斷地調整自己,使這段關係變成人生的全部。維持一段具毀滅性的情感關係,簡直就是一份全職工作。它構成你的身分與認同,這一切都將使你更加難以自拔,彷彿已經在過程中迷失了自己。
然後,你還抱持微小的希望:對方或許會改變。
假如你單純地展現自己友好、可親、安適的一面,愛情將足以改變一切。此時,務必要捫心自問:「情況真的會好轉嗎?到底有什麼跡象顯示,一切正在朝對的方向發展?」
也許,你自以為見到了正面的跡象,當事人剛享受了愉快的一晚:「我們昨晚上館子吃飯,那真是溫馨、美好的一晚。」
又或者,你們剛度過愉快的一週:「現在,已經一連幾天都很平靜(甚至還有點愛意)了。」
不幸的是,自欺欺人總是很容易。在你我之間,情況真正產生變化的機率又有多高呢?
/
你們初次相遇的情形,也有重大的意義。第一印象能根據「你們在初相識時是如此美好」的事實使這段關係沉浸在一片粉紅色的光輝之中。這樣一來,你當然會希望一切「能夠恢復到跟以前一樣」。你想必也對這段關係投入許多精力,經過這麼多年的投資、血淚與汗水以後,你恐怕不是率先放棄的那一方:「我希望一切不要付諸東流。」
感覺上,沒有伴侶的生活太不安穩,因此這個你所熟悉的煉獄看起來仍然像是較佳的選項。
到了最後你還是得做決定:留在原地、繼續過著悲慘的生活,還是揮別過去、重新來過?
假如你意識到自己值得更好的對待,而子女(假如你們有子女的話)需要在一個正面的環境下成長(你總不希望他們重蹈你的覆轍吧?),並且確立了這個想法,你就會發現,人生還有許多值得追尋、深具意義的事物——它們都比挽救一個已經無可救藥的人更加有趣。
.
今天要討論的重點主要有兩點:
■ 當關係變成了唯一的自我認同,這便是開始迷失自我
■ 追尋自我,跟改變另一個人,把精力放在哪裡比較有意義?
.
討論書籍:
《#為什麼我們這樣想_那樣做?》
從動機、抉擇到改變,瑞典最受歡迎講師帶你邁向理想生活,擁抱快樂與平靜!
作者:安潔拉.雅赫拉
直播時間:
6/25(五)晚上9點半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血之轍 討論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3月20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CPXAb1BOE6Y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多國研擬設立「疫苗護照」,在香港,相關討論亦愈來愈多,有人放眼遊埠,專家關注實際可以怎樣操作,有商界人士則擔心各地疫苗認證要求不一,不知該打哪款。「疫苗護照」的複雜性,在於它既是科學問題,亦是政治問題。很多地區急欲恢復國際旅遊救經濟,然而刻下新冠疫苗短缺,縱有「疫苗護照」亦必是利富不利貧,加上現時新冠疫苗只遏病情不阻傳播,大舉放寬旅遊之門,病毒必然「四圍走」。國際疫苗認證談判,無可避免滲入政治角力,惟現實是不可能只有某一兩個國家的疫苗獨步天下,為了逐步恢復全球經濟交往,最終各方都要放下成見,認證、接受各款主流疫苗,現時香港最重要是克服疫苗猶豫、提高接種率,否則任何倡議皆是空中樓閣。
蘋果頭條
英國首相約翰遜周五與4個新來英的港人家庭進行視像訪談,以了解他們來英的目的及需求。他表示代表全國歡迎他們選擇來英國定居,並對此感到自豪,又指相信英國會令他們感覺如家。約翰遜說,英國長年擁抱因追求自由而被原居地排擠的人,所以對英國向持BNO港人提供5+1定居計劃感到十分自豪。有份安排是次會面的慈善團體領袖Krist Kandiah透露會面十分愉快,與會家庭主要是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建築師及教師,有向首相反映港英專業資格銜接的困難,又特意提及帶小孩上學遇到的問題。
東方正論
人望高處,水向低流。移民對於香港人來說一點也不陌生,97前已有一股波瀾壯闊的移民潮,回歸後「馬照跑、舞照跳」,一度吸引港人回流。然而好景不常,移民潮在回歸20多年後愈演愈烈,最新調查顯示,超過兩成受訪者計劃永久離港,人數高達150萬,當中四分之一正在準備離開。香港人無聲吶喊,用腳投票,難道不值得管治者反思嗎?有民調機構訪問逾5,600名年滿12歲的香港居民,發現多達21%受訪者有計劃永久離港,即每5個港人1個將會移民,比例之高,令人咋舌。
星島社論
中美高層周四(十八日)在阿拉斯加舉行的首次高層戰略對話,火藥味十足,罕有地在記者鏡頭前互相發炮。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開場白即表明要關注新疆、台灣、香港問題,又指中國經濟脅逼盟友,威脅全球秩序。中共政治局委員楊潔篪隨即一口氣發言近二十分鐘還擊,嚴斥美國沒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指美國國內人權等存在許多問題,還動輒用武力進行「侵略」,推翻其他國家的合法政權,造成世界動盪不安。中國官員會後指美方在開場白無理攻擊中國,挑起爭端在先,因此中方作出嚴正回應。
經濟社評
以歐洲為首至少20國在未有充分證據疫苗可致血栓下,爭相輕率煞停牛津/阿斯利康針劑,結果歐洲藥品管理局(EMA)表明「安全和有效」後,多國急忙改弦易轍,但恐已無從挽回公眾信心,遏止正在反彈的疫情。歐洲大國今趟政治凌駕科學,可堪各地引以為鑑,港府亦要謀定而動,最終應否轉購另一藥廠的出品。EMA周四指出,阿斯利康疫苗與血栓風險提升沒關聯,強調接種利益大於風險,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地昨日隨即復打。
血之轍 討論 在 官品心Claire Ku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Penthouse 2》펜트하우스 2/The Penthouse 2: War in Life)為韓國SBS投資製作,將分為三季播出,由《皇后的品格》的朱東民導演與金順玉編劇再度攜手合作打造。第二季以吳允熙為核心人物,劇情設定為第一季完結後約一年半至二年之間,講述無法滿足的扭曲及慾望在房價、教育展開,為了守護子女只能成為惡女的女人們的聯手和復仇的故事。主演:柳真、 金素妍、李智雅、嚴基俊、申恩慶、奉太奎、尹鐘焄、朴殷碩
鼓勵品心持續創作 https://pse.is/RQTDT
EP1~EP2劇情討論:
00:42 又有人墜樓?墜樓的是誰呢?
01:42 恩星羅娜碩勳重蹈父母覆轍
02:27 新登場人物陳粉紅/恩星房內的男人是誰?
03:19 千書真又外遇?
04:06 河允哲吳允熙結婚了?
04:46 秀蓮會復活嗎?李智雅中後段新角色登場?
#上流戰爭第二季 #penthouse2 #沈秀蓮
韓劇上流戰爭第二季預測及伏筆整理|結局看到吐血!|還我蓮根CP|펜트하우스/頂樓/penthouse【官品心劇情聊天室4 Claire Kuan】
https://youtu.be/xzS03P33j-Q
韓劇上流戰爭/頂樓/penthouse|結局還要多狗血?|柳真變性又外遇?|支持蓮根CP|펜트하우스【官品心劇情聊天室3 Claire Kuan】
https://youtu.be/h_4gETtWq84
韓劇上流戰爭/頂樓/penthouse|金素妍柳真李智雅互飆演技|比Sky Castle、夫妻的世界還要狗血變態?|펜트하우스【官品心劇情聊天室1Claire Kuan】
https://youtu.be/XG1HaMaZu6I
韓劇上流戰爭/頂樓/penthouse|柳真要黑化了嗎?|殺死閔雪娥真兇是他?|結局倒數|펜트하우스【官品心劇情聊天室2 Claire Kuan】
https://youtu.be/lnknCOt_pCM
其他韓劇分享推薦▼
韓劇Start-Up我的新創時代|結局會有反轉嗎?|韓志平聖光充滿|達美跟道山會在一起嗎?|啟動了스타트업【官品心劇情聊天室#2 Claire Kuan】
https://youtu.be/3X_bmDkHSJk
韓劇Start-Up我的新創時代|支持奶平CP|準備開虐了?|達美最終會創業成功嗎?|啟動了스타트업【官品心劇情聊天室#1 Claire Kuan】
https://youtu.be/YJmo7QNk_Vk
u2
韓劇Start-Up我的新創時代|志平終於告白啦!|結局預測|啟動了|金宣虎人氣直逼南柱赫【官品心的唧唧喳喳#3 Claire Kuan】
https://youtu.be/PIkeN6MCpfs
韓劇Start-Up我的新創時代|金宣虎持續圈粉中|達美要發現志平的秘密了?|熱血創業題材【官品心的唧唧喳喳Claire Kuan】
https://youtu.be/OWwYU0co4rA
最強男二金宣虎|韓劇Start-up我的新創時代|舞台劇酒窩王子|韓綜兩天一夜【官品心的唧唧喳喳Claire Kuan】
https://youtu.be/k1Li0PHJWVs
🎇【官品心劇情聊天室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https://apple.co/3aamd8T
SoundOn:https://sndn.link/pinhsinkuan
Spotify:https://spoti.fi/3o39xFy
MyMusic:https://pse.is/3ctaqp
Google:https://pse.is/3bcgs5
KKBOX:https://bit.ly/2YhTaL3
🎇了解更多品心私下的生活
官品心IG https://www.instagram.com/pinhsinkuan/
官品心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inhsinkuan/
合作邀約:clairelin219@gmail.com
血之轍 討論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Wong Wai Man
消滅廣東話,再祭馬克思。網上人人爭相聲明,自己的母語是粵語。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母語就是你自少學習,用以思維和溝通的語言。
用這個定義,香港有八成以上的人口,是用廣東話作為母語。
電台電視說的,生活上購物看病,路上交談,無不是廣東話。
上班途中,突然發覺,電話留在家中,心中一急:弊!無帶電話!
情急之下,對自己說的話,不就是母語?
發夢的語言,不受控制,是本能反應,那還不是母語?
本來不值得討論的題目,突然引起社會恐慌,因為,幸福不是必然的。
要消滅香港,要先消滅廣東話。
九七後,董建華的教育政策,就是母語教學。
家長反彈,因為華人世界有民族自卑,子女學好英語,才能出人頭地。學校用母語教學,當時以為是廣東話教學,那子女便沒有前途了。
母語教學推行不了了之,老董又下台了,便推行普教中。
這是打開缺口的關鍵一步,讓普通話進入校園,便可以藉機引入國內老師,推行大陸的意識形態。
愚蠢的家長一般都認為,用普通話才能學好中文;人人都想子女入讀,月費萬多元的國際學校,還不是用普通話教中文?
社會接受了普教中,浸會大學就告訴你,無論你念什麼學系,普通話不合格,休想大學畢業。
到今屆政府,教育局引用一篇大陸學者的論文,說粵語不是香港母語。大家才如夢初醒,當年老董的母語教學,說的不是廣東話,原來另有所指。
北京要香港變成一個大陸城市,用的都是對付西藏、新疆的方法,打進去,拉出來。
大量引入國內人,逼走不滿的香港人——有條件的移民外國,無條件的搬上大灣區。
香港的空間,留給國內人。
改造香港,必須由學校入手,由小朋友開始改造。教學語言是重要的一步。搶到這個戰略山頭,進一步,學校就禁廣東話了。再鼓勵小朋友間互相告發,誰誰誰私下講了廣東話。
慢慢地,要社會上有個意識,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說普通話,低下階層沒知識的才說廣東話。
至於電台、電視台,政府掌握了發牌權力,要將廣東話轉為普通話,就易如反掌了。
當學校、電台電視,都以普通話為正式語言,這個環境長大的孩子,便視廣東話為基層,勞動人口的方言。
一如今日我們笑街市的台山話和潮州話一樣,香港便真正回歸了。
這是一套嚴謹周密的共產黨管治地方政策,消滅你的語言,才能改變一個地方的價值觀。
消滅了舊香港的價值觀,取而代之,又是什麼價值取向?
習近平趁馬克思誕辰二百周年,重舉馬克思大旗。
不彈此調久矣,突然又祭出他的神主牌來,令全世界都為之錯愕。
中共1921年在上海立足,用的是這一套。
那是時代的機遇,背景是晚清的腐敗,列強的欺凌,推翻滿清後的亂局,國民求變的急切,蘇俄十月革命的成功,五四運動的打倒孔家店,這個時候否定了儒道傳統,借來馬列思想,是滿足當時貧苦國民追求人人平等,安居樂業心態。
但四九年奪得政權後,馬列主義經過實踐,民不聊生,山河濺血,基本上人人都知是一個時代騙局,所以,毛澤東一死,鄧小平掌權,便無人再提馬克思主義了。
鄧小平實際。他知道共產黨的毛病,只要貼貼服服的官,不要堂堂正正的人。未吃飽飯前,什麼形而上的主義都不要說。所以,訂下了廿八字真言,作為治國根本:
冷靜觀察,站穩腳跟,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於守拙,絕不當頭,有所作為。
結論是:中國永不稱霸。
今日北京,討厭鄧小平的一套,極端民族主義之下的大陸,人人要覺得是時候亮劍,給世界看看中國是行的。
這時候,單靠老鄧的吃飽飯已經不合時宜,老江的悶聲發大財也不行,因為已經全國發錢寒了。
國民思想真空,亂局便起。在中華文化中找出路,儒家的中流砥柱,道家的因應自然,價值追求,始終和中共政權南轅北轍,格格不入。
技術上取法家,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趕絕這兩類人,方便政權。但民間只以動物本能生存,仍要找一個海市蜃樓的宗教成精神寄託,才易於管治。
清代道光末年的「洪楊之亂」,洪秀全祭出西方耶教的聖經,拜上帝,號稱解放婦女,禁纏足,殺土豪,分田地,竟然可以打上南京。
這個理想的夢,很有威力。尤其是當群眾對現實不滿,價值真空,這種一本萬利的種金術,可以讓人義無反顧,飛蛾撲火。
大陸人吃飽飯了,部份人又出外旅遊,見識過外面世界。官貪民窮的現狀不會改變,紅色血脈的特權不容觸碰,社會動盪的因素具備,像洪秀全推出聖經拜上帝,又怕教會坐大,始終不是清朝了。
拿毛澤東護身,就想起他背後的陰魂馬克思。那是毛的法術,北京想再用一次。
馬克思祖家,德國媒體,對習重祭馬克思嘲諷,《焦點》雜誌說:
「號稱實行馬克思主義的中國,但卻是推行極端的資本主義。這恰恰證明馬克思學說,已經喪失了生命力。」
五月,是馬克思誕辰,也是巴黎學運的日子,是1968年,五十年前。
那是世界青年迷戀共產主義,希望改革主流體制的日子。
台灣學者蔣勳,最近就五十年前的巴黎學運,對馬克思主義迷戀的青年的追求總結,也對自己要求:
永遠在政府之外,
永遠在權力之外,
永遠不為利益集團幫腔,
一生鄙棄趨炎附勢的傲慢。
中國第一位共產主義信仰者瞿秋白,在長汀監獄槍決前,寫了一首七絕:
夕陽明滅亂山中,落葉寒泉聽不窮;
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萬緣空。
這是中共宣傳機器外的認識馬克思。
#大灣區 #廣東話 #中共政權 #馬克思
2018年5月8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