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家的慰問和關心,我已經好多了👌,目前已經回家🙏由於真的太多朋友網友們問我為什麼會入院,我在這裡一一回復啊~
事情是這樣的,19/08/2021去打了我的2nd dose(Pfizer)之後晚上半夜突然發冷,發熱,全身肌肉酸痛,通常這樣的情況下大家都會吃止痛藥Panadol來緩解這種疼痛不適,但好死不死我對Panadol止痛藥的成分敏感,所以我是不能吃panadol的人🥲沒辦法我只能強忍。
直到打了疫苗第二天,發燒是沒有了,但有頭疼頭重重這樣,還有全身骨頭關節肌肉酸痛,我打第一針的時候都沒有這些症狀的,那個痛是我完全沒有體會過的痛,非常辛苦。
第三天,一睡醒肚子就痛很脹,全身肌肉關節一樣酸痛難忍,吃了早餐之後肚子更痛了,之後還有吐🤮真的痛到我覺得孩子都要生出來了zzz…. 那一整天真的非常痛苦,全身痛加上肚子痛到我一直冒冷汗😰而且也完全沒有胃口吃東西,一直忍到晚上真的忍不到了想去看醫生,但是那個時間點診所都關門了所以直接去醫院急診檢查。
到了醫院護士幫我量血壓,我的血壓高達183/110,護士都嚇到一下,再一次的幫我重新量血壓,但結果還是一樣,護士還是不信邪😆又進去拿了全新的血壓測量儀幫我測試,結果還是一樣,OK她甘願了🤣,護士說應該是我一直強忍痛所以導致血壓飆高,之後就說等醫生來看,醫生詢問我一些問題之後就說不放我回家先因為血壓太高了,要我躺著休息看看血壓會不會降,我吃了醫生給的肚子痛藥就躺著休息一個小時後醫生在一次量我的血壓,結果依舊一樣🥲加上我的身體肌肉關節真的真的很痛,醫生決定幫我打止痛針和吃降血壓的藥,止痛針打進去那一瞬間不到十秒,直接全身慢慢開始放鬆不痛瞭然後感覺很想睡。半個小時之後醫生再一次量血壓,結果是139/94,醫生也放心說我可以出院回家了,但是證實了我有血壓高🥲所以要開始吃藥了,這次真的要戒煙了,我的煙友們~抱歉啦,不要在jio我抽煙了🥲要不然Karen母老虎就會現身了🤣aiks 這次真的要認老照顧健康Sudah , 朋友們也要好好照顧健康,目前的情況還是身體健康最重要啊🙏
P/S : 疫苗沒問題,有問題的是我😂想必應該是我在打疫苗之前的幾天我都沒有好好休息又工作熬夜,水也沒有多喝,太熱氣所導致的這些疫苗副作用🙏所以大家打疫苗之前真的要休息夠!尤其是第二針,不要開玩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資深藝人脫線(陳炳楠)本就有腎功能問題,去年(2018年)聽信偏方,將中藥當水喝,引發腎衰竭昏迷,更併發嚴重肺炎、心衰竭等致命症狀,所幸經治療已平安出院。據統計,台灣慢性腎衰竭患者約有200萬人,洗腎人口已突破8萬人,也因此落入?洗腎之島」的惡名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其實已是早期腎...
血壓飆高症狀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外送員開打疫苗💉意外發現多數人有這個症狀😮】
#台北榮總 今天(3日)起替外送員專案接種 #COVID-9疫苗,預約報到率達8成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光是今天上午就有近30名外送員在接種前測量血壓發現偏高,甚至有人收縮壓飆破200毫米汞柱,遠超過一般的 #高血壓 標準、收縮壓140毫米汞柱‼
🧑⚕醫生提醒,#外送員 在外奔波送餐相當辛苦🛵,現場醫護人員也不忘提醒外送員要多休息,針對血壓偏高者,接種疫苗後務必要就醫,由醫師評估治療‼
📌歡迎加入央廣Rti官方TG帳號,每日新聞不漏接📌
https://t.me/RadioTaiwan
📌Google新聞也可追蹤央廣Rti📌
https://reurl.cc/LdGL5L
血壓飆高症狀 在 湘南煮婦在廚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5.24
娘家山上採收的楊梅,週末宅在家,做了「楊梅果醬」。早餐塗麵包配點奶油,酸酸甜甜的,滋味真不錯。
防疫在家的媽媽們,過了一個週末,你們還好(活著)嗎?有血壓飆高、頭痛胸悶的症狀了嗎?歡迎加入宅在家行列,吾家小子不用停課,也是要待在家(玩)到九月才要去上學,所以非常懂你們的症頭。偷個閒,放鬆一下,耍懶耍廢看電視,把電動拿出來,家裏就瞬間安靜無聲,人都有求生意志,自救沒什麼不可以的~本來我也很抗拒讓孩子一直玩電動這種事,但轉頭一想,人生難得幾回這樣爽,相信上學以後他也沒得爽,還不如現在讓他爽到飽,看會不會有電動玩到膩就不想玩這種事,如果真能成功,也算是一種成就吧(咁無可能!)
宅在家沒事,看前幾日採收的楊梅快不行,趕緊動手清洗,打算作成果醬,楊梅果醬第一次做,第一天先用糖漬放冰箱,查了資料,楊梅算是低果膠的水果,怕失敗變糖漿水,手上又沒有果膠粉,隔天開煮之前,只好先去隔壁買了寒天,加了一條,結果原本一直在102度沸騰的果漿,加了寒天後,煮了4−5分鐘,立馬就衝上103度,可以收工了。
成品進冰箱後,略帶點果凍感,在預期之內,還好楊梅最後被煮到顆粒全都散化了,所以抹在麵包上也不致於成團抹不開,沒想到本人算是酸的楊梅,只加了45%甜菜糖量的果醬,甜度讓人有點意外,酸中帶甜,蠻好吃的。想著改天再來去山上,練小孩,順便再多採一些來做果醬吧~
回到宅在家的問題,如果在家覺得無聊胸悶無法發洩,上網買點東西也很舒壓,平日有在開伙,又覺得少了個鍋的,#大人的鐵板還在熱烈團購中,也可以考慮買起來。
如果不想煮飯,也沒關係,台灣外帶其實也很方便,用外帶支持你喜歡的店家,讓他們也能安然度過這段時間,也是不錯的。#歡迎提供大新竹好吃可外帶外送的店家
血壓飆高症狀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資深藝人脫線(陳炳楠)本就有腎功能問題,去年(2018年)聽信偏方,將中藥當水喝,引發腎衰竭昏迷,更併發嚴重肺炎、心衰竭等致命症狀,所幸經治療已平安出院。據統計,台灣慢性腎衰竭患者約有200萬人,洗腎人口已突破8萬人,也因此落入?洗腎之島」的惡名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其實已是早期腎病的患者,國民對慢性腎臟病的疾病認知率只有8%,埋下隱憂。本次就邀請到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替我們解析究竟台灣慢性腎臟病發生率與盛行率那麼高的原因在哪?
慢性腎衰竭5大元兇
台灣有超過9成都是慢性腎衰竭患者,洪永祥醫師說明,慢性腎衰竭是一個下游的結果,也就是有些疾病會經年累月地破壞腎臟,經過20~30年的破壞慢慢就會走向末期腎病變,達到尿毒症就得洗腎。至於有哪些疾病會引發慢性腎衰竭?他歸納出5大原因如下:
糖尿病
洪永祥醫師指出,台灣有將近200萬名糖尿病患者,約有3至4成的患者經過20、30年後會走到需洗腎的程度,是第一名的元兇。
高血壓腎病變
當血壓升高,微血管就會漸漸硬化,洪永祥醫師解釋,腎臟的小單位稱作腎絲球,血壓愈高,硬化的速度就會愈快。高血壓患者經過20、30年後,約有2成患者會必須洗腎。
慢性腎絲球炎
這就是我們常見的小便有泡泡,出現血尿、蛋白尿等族群。洪永祥醫師表示,這類患者常有家族性遺傳,有時候會整個家族來洗腎。
間質性腎病變
例如:腎結石、尿酸、痛風等,也占了一大族群。
遺傳性腎病變
洪永祥醫師舉例,像是多囊腎,又稱作水泡病,患者的腎臟會在20歲左右就長出一顆顆的水泡,因此到40、50歲就必須洗腎。
預防腎病:從避免代謝症候群開始
洪永祥醫師強調,導致台灣人腎臟生病的前兩名原因,是糖尿病跟高血壓,而再往回推,就可以發現我們應該從「代謝症候群」開始預防。慢性腎衰竭的原因多半都跟飲食、運動、身體代謝等息息相關。
「代謝症候群是一個十字路口,」洪永祥表示,當我們的內臟脂肪開始堆積(肚子變大)、血糖稍高但又還沒到糖尿病、血壓稍高也還沒有到高血壓的程度,此時若我們置之不理,不做任何改變,就很可能走上糖尿病、高血壓那條路;如果開始改變飲食、增加運動,又可以走回健康的那條路。
如何預防代謝症候群?
洪永祥醫師指出,導致代謝症候群的因素有兩個:老化,也就是代謝下降;另外就是飲食過量,超出身體的代謝功能。他說明,40歲是一個重要的分界點及關鍵期。年輕人的代謝功能旺盛,但過了40歲之後,身體代謝就開始老化。因此就要開始改變飲食及運動習慣。
然而,代謝症候群究竟是指身體代謝什麼的速度開始老化?洪永祥醫師認為,引發代謝症候群的起始點叫做「胰島素阻抗」,也就是澱粉類的代謝開始變差,而過多的澱粉熱量就會轉化為油脂,導致血糖升高、油脂變多,就會開始產生粥狀動脈硬化;血液變濃稠,血壓就會升高;脂肪一多就開始堆積在內臟,就出現鮪魚肚。
「你在40歲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讓你的身體代謝維持在年輕狀態。」洪永祥醫師說明,做法不是吃藥、吃健康食品,而是靠生活習慣。
導致代謝下降的原因
熬夜
飲食過多油鹽糖
PM2.5
喝到不好的水
過多食品添加物
活化代謝的方法
運動
喝乾淨、足夠的水
多吃新鮮蔬果
提及多吃蔬果,洪永祥醫師表示,一天至少要攝取5份蔬果(3蔬2果);但他更建議,壓力過大的成年人,或本身是慢性病、代謝症候群患者,男性一天要攝取9份,女性則要攝取到7份的蔬果。
此外,也要盡量早起,避免熬夜,因為熬夜很傷害代謝。洪永祥醫師舉例,許多糖尿病患者若前天熬夜,今天測量血糖時,通常都會突然飆高。他強調,健康之道無他,就是從平日的生活習慣改變,「恢復一個健康、幫助你代謝的生活習慣。」
傷腎的3大行為
不對的飲食
喜歡吃油鹽糖、精緻澱粉等,都十分傷腎。
用藥習慣不對
洪永祥醫師指出,台灣人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非常愛吃藥,而且是吃止痛藥。他進一步解釋,許多人吃止痛藥又不遵照醫師指示的劑量,自己額外增加劑量。甚至有些患者會吃「黑藥丸、草藥丸」,但這當中的止痛劑含量可能是4倍劑量,還含有一些類固醇,都會對腎臟造成負擔。
洪永祥醫師強調,吃藥一定要經過醫師指示,同時?該吃的藥要吃」,包括血糖藥、血壓藥在內,都是保護腎臟的藥品,一定要按時服用。
水分補充不足
洪醫師表示,台灣人不愛喝水讓他非常擔心。夏天一到,許多腎臟疾病患者就會出現,包括泌尿道感染、腎結石、中暑、橫紋肌溶解等。他說,喝水是一種習慣,每天要喝體重的3%~4%,若你是一個60公斤的人,就要喝1800~2400cc的白開水,而非飲料。
若不喝水,尿液就會結晶,產生腎結石,包括草酸鈣、尿酸鈣結石等等;同時尿液濃縮也會導致細菌感染,引發泌尿道感染;此外,不喝水就沒辦法排熱,夏天就容易產生熱傷害、熱中暑;若是運動當中又不補充水分,更容易造成急性中暑、急性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等。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5月號《40歲養好腎》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78
【相關影片】
護腎,排毒不如避毒!一招降90%風險︱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37S9kQZYJFM
百大名醫愛下廚,抗癌好菜這樣料理|劉博仁醫師
https://youtu.be/zZCasRtoTzU
腎臟科醫師早餐必吃6好食 同場加映:小心6大早餐地雷︱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tZMSeSMQNHY
【相關文章】
40歲,養好腎,讓腎活到100歲!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634
10人就有1人腎臟有毛病!台灣人3大傷腎行為,你中鏢幾個?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611
一覺醒來突然中風並不是意外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7040
#洪永祥 #腎衰竭 #養腎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血壓飆高症狀 在 發麻、呼吸困難!不可輕忽高血壓的六大警訊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當血栓引發「腦梗塞」時,出現在血液通道裡的血栓會妨礙血液流動,也會導致血壓上升。 腦梗塞發作之前,初期常見下列症狀:. ○ 嘴巴動作異常,口齒不清. ... <看更多>
血壓飆高症狀 在 頭暈.頭痛高血壓症狀不明顯易被忽視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頭痛,高 血壓症狀 不明顯易被忽視,高 血壓 當心併發症,中風. ... 舒張壓都重要,高 血壓 不可擅自停藥,恐反彈性 飆高 , 血壓 藥併柑橘類飲料, 血壓 恐急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