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有讀有回](下)
〈小說〉:
* 別讓我走
* 一九八四
* 流
* 長日將盡
* 人浮於愛
* 複眼人
* 山茶花文具店
* 荒人手記
*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 死了一個研究生以後
* 被遺忘的新娘
* 言葉之庭
* 人間失格
* 毒木聖經
〈小說〉總結:
我其實沒有料到自己讀了這麼多小說,是我2018年度所看的類別最多的一種。基於對知識與議題的追求,我有意識地盡量使自己不要太多地閱讀小說。畢竟小說基本還是娛樂人類的產物,若是我看書都看得很開心、沒有一點思考與學習的成分,好像與自己「有意識地閱讀」背道而馳。
但厲害的小說還是有能讓人十足十的燒腦功效。光是鑽研字裡行間的言下之意、試圖想像文字的畫面韻味、體會小說主人公的心理活動,不啻是一種人情義理的邏輯訓練。
上乘的小說除了故事情節扣人心弦、文字精美之外,通常還涵蓋著某個作者關懷的人生哲理,進而導引現實中的我們一同關注與理解其中心思想。這麼說來若要從漫無目地的閱讀方式轉向有意識的閱讀目標,基於某種理念虛構而出的小說的指引就相當重要。舉例來說,寫作《別讓我走》、《長日將盡》的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身為移民的身份卻能寫出英倫風味十足的故事。據說其英文原版的詞彙華美、用字嚴謹,文字應用功力完全不輸道地英國人。身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石黑一雄,看似沒有因為自己的移民身份特意關注移民議題,其實有他期望世界民族以「世界人」自居的野心。
身為一個國際身份尷尬的台灣人,且沒有第二本護照,民族認同與自我根本追尋這種事,就會如鬼魂般或多或少附著在身上。我選書時喜歡看作者介紹。會被石黑一雄的書所吸引,我想除了因為他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而被書店當作賣點大肆宣傳其作品之外,發覺他日裔英國人的身份,也是促使我想看這個人的書的原因。日本作為亞洲社會首屈一指的現代化國家,其國民對其文化的驕傲與排他性是眾所週知的事;而作為近代歷史領頭羊的英國,在西方列強間不僅是現代化國家的表率,更有深刻的文化歷史淵源。
「日本製造、英國加工」兩種強勁的文化同時在身上融合的過程促成了怎樣的石黑一雄的小說,是我亟欲暸解與參考的。這樣的心情也可以衍生到我之所以看東山彰良的《流》。
東山彰良本名王震緒,是一位擁有台灣及日本雙重國籍的旅日台人。這樣的他將自己追根溯本的證據完成了一部虛構的小說《流》。以日文寫作一位追查自己爺爺死亡真相的台灣少年的故事,其背景還設定在蔣中正死去的一九七五年。主人公的爺爺是一九四九年隨蔣來台的老兵。
而我看日本小說特別多的原因,除了因為日本小說寫作的語法不知為何相當簡潔清爽,非常容易閱讀以外,也因為我曾經學過日文,對日文的語法與背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可以更容易上手。日本小說常常是我在看一部燒腦作品的同時,能夠令腦子休息一下的好去處。但《人間失格》或許因為其成書年代較早的緣故(一九四八年),也或許由於作者太宰治超乎常人的複雜心思,即便篇幅不長,還是令我看得頗有壓力。
其他日本小說《山茶花文具店》、《我想吃掉你的胰臟》、《被遺忘的新娘》、《言葉之庭》,就真真是清爽好讀的小說了。即便書本厚度是《人間失格》的二至三倍,都可以讀得比《人間失格》要快速。在這之中我特別想提出一本小說:《言葉之庭》。是因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大紅的日本導演新海誠,以自己創作的同名動畫《言葉之庭》為本寫出的小說版本。中文版後記有作者述說的關於自己創作同一個故事的動畫與小說的差別與難易之間。我認為是同時喜歡電影與文字的人相當值得一看的有趣段落。
〈小說〉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我想將此名額留給吳明益的《複眼人》。
我感覺對中文世界的讀者而言,從小接觸的小說無非是翻譯小說或是武俠、言情、網路小說。除此之外的中文文學作品,不是過於古樸艱深,就是流於簡單通俗。難有介於兩者之間。介於兩者之間的佳作大多以散文方式呈現。能夠成功融入現代調性,開創出一個時代的清新風氣,又節奏嚴謹、格局大氣,兼之融合大量科普知識與人文關懷的中文作家,就我淺薄的眼界而言,非吳明益的作品不可了。
同年度閱讀的《毒木聖經》也有同樣相似的閱讀效果,亦是一部佳作。但翻譯作品多少會有一些晦澀語意流失於語言轉換之間。對中文世界的我們來說,在過多的註釋之下,也難以酣暢淋漓。
能夠暢快閱讀、暢快思考的中文小說非吳明益的小說不可了。其所關注的背景議題,也有不輸外國小說的巨大野心。是我認為代表這個世代台灣寫作的國際面貌。
(二)散文:
* 孤獨六講
* 天地有大美
* 感覺宋詞
〈散文〉總結:
恰巧三本都是蔣勳的作品。如果能在閱讀之前先行於網路上看過蔣勳的影片,在閱讀時於腦中融入他磁性沈穩的嗓音當作旁白。會是非常舒服的享受。
在心神不寧的時候我尤其喜歡看蔣勳的書,似是一個對生活有歷練的智者在淘洗心靈的過程。蔣勳的文字像是一名心細溫柔的牙醫,在病人巨大的驚懼之下,依舊自若,細細淘洗牙間縫隙。生活中總有污穢不如意,有時能黑暗的不只是深不見底,而是坦然地令人噁心。蔣勳的文字即便優雅細膩,卻不會予人強顏歡笑、自以為是的做作之感。你能明白我們都是從泥淖裡走出來的人,漿洗之後,還能有風霜的色彩與愈發的柔軟。
我相信絕對的狼狽才能成就絕對的不狼狽。唯有如此才能看重生命的創口、才有結痂成自然的能力。
蔣勳的作品並不艱澀,卻能看到行到水窮處的泰然。那或許要更難。
〈散文〉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我想選擇《孤獨六講》。或許是因為我曾經感覺非常的孤獨,敝帚自珍的心態作祟下,我特別珍惜那樣的歷程與感覺。
我的絕對孤獨感大抵是來自愛情的面相。長大成人的我也目光如豆地以為,孤獨一定是來自丟失的另一半。但《孤獨六講》卻點出了許多我不曾感知到孤獨感,讓我的眼界擴大,知道自己需要珍惜與重視的還有許多層面,生命才有趨向完整的可能。
在科技尚未發展到可以仔細描繪出人類的夢境以前,我們對於心理活動的琢磨,只能來自體驗,與體會過後的哲學式思考。開放式的問答令人迷茫,卻也令各種情境變得有無限可能。我們藉由偷看蔣勳的答案進而去思考自己的,然後才能感到慶幸,孤獨是眾人的共業。如果這世上只有一個人,就不會感到孤獨。
(三)心理勵志:
* 正是時候讀莊子
* 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
* 斜槓青年
* 海角天涯,轉身就是家
* 有些情傷過不了,是因為你還不夠懂自己:照見真實自我的43道愛的練習題
* 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
* 言語之碗——改變不當說話習慣 真正解決溝通困境
* 婚內失戀
*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義 人生順利的簡單法則
〈心理勵志〉總結:
我一直以為我的心靈很強大了,沒想到還是讀了這麼多心理勵志的書籍。不過我感覺人進步的曲線,是像海浪一樣會來來回回。有所進步之後再退回來,尤其會令人感到氣餒。我想那是我居然還是讀了這麼多心理勵志的書的原因。因此我不想因為這個數量而否定自己。
所謂心理勵志無非是換個思考方式、相信自己的力量。如果中心思想只是這樣,為何要一直看別人的樣貌?說到底,人類還是需要合作與分享才有前進的可能。我們閱讀是一種合作、他們書寫是一種分享。
我想我可能不會有所謂真正心靈強大的一天,必須謙虛地一直學習,才能盡可能不落入一個程度之外。
〈心理勵志〉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義 人生順利的簡單法則》絕對是言簡意賅地將現代生活的煩惱條列式的破題解開。融入精彩的腦科學知識,更具信服力。不過有時過於簡單的解法反而會令人不夠深刻而輕易拋在腦後,畢竟要是人生這麼簡單,我們怎麼還會這樣煩惱至極?要是都照書上做了人生就會好轉,自己還會懷疑這是不是某種異端邪說。
關於「心理」這件事,我特別想提出來的一點是「形式」與「本質」。書上寫的那些解法是形式,能不能參透並融進自己的思想是本質。必須要內在改變了,顯現出來的形式才具有意義,不然都是徒具外表的空泛。
這也是為什麼我非常討厭「語錄」、討厭為什麼簡短的一句話就能把人釘死在十字架上。什麼「認真就輸了」⋯⋯,要是不認真,究竟還有什麼事情有意義?純粹是受不了自己的心理拉扯才嗔怪是因為自己太認真,而且還要假鬼假怪地用「認真」這樣高尚的詞語定義自己的軟弱。恕我感覺這樣的行為噁心。
語錄的生產,是一個人經歷了許多事情所榨取出的精華,的確是最值得摘取的部分沒錯,卻不能不去重視其背後的生產歷程。這就像是一個有錢人吃了別人說的最頂級的魚子醬,但他僅是吃了,無法真正獲取感動,因為他不理解其頂級的原委何在。那不如一個很愛滷肉飯的人,吃遍全台的滷肉飯後扎扎實實的評鑑出他心中的第一名,因為那是他花費時間精力的心理獲得。
希望大家不要只是囫圇吞棗地把書上寫的這些複製貼上在自己的社交軟體上。先能硬生生地、機器人式地去做做看。我們畢竟不是太強大的動物,很多事情還是需要經由外在的改變來催化內在的質變。在實踐的過程中所獲得的豁然、快樂、痛苦、挫折,就能逐漸地把別人的轉化成為自己的,然後就再也不是活在Hashtag加粗字體下的人。
人生不需要強調什麼,因為每一步都至關重要。請認真地活著。
(四)科普:
* 知性對話必備!讀懂世界的生存之書
* 在進入潛意識夢境前,請問佛洛伊德。讀懂佛洛伊德與《夢的解析》
* 在地球瀕臨滅絕時,還原達爾文。讀懂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 在資本主義帶來浩劫時,聆聽馬克思。讀懂馬克思與《資本論》
* 樂園的復歸——遠古時代的性 如何影響今日的我們
〈科普〉總結:
去年讀的這五本科普書籍,我只能說每一本都很精彩,都令我在最廣泛的面相裡面參透了這個世界的面貌一點點,不僅僅是一個饞食著生活的人。然後我在航行於人生之際,面對著世界所引起的浪潮,儘管我不是美國總統那樣站在世界權力核心的人,世界的浪潮打來我身上的時候已經是小的不能再小的漣漪狀態,我還能有點拍自己馬屁似的為自己與世界的距離提出一些見解。
不全然的盲目,甚至還能稍稍改變步伐,去令自己五十步笑百步的再近一點。
這一點感覺自己與他人不同、感覺自己與世界息息相關的自覺我想稱之為「公民意識」。這樣公民意識的開啟很有助於成為設定個人目標的原則,也能有助於錨定自己在世界的位置,不至於感覺自己非常非常孤單,畢竟我們不論如何也還無法飛起來生存在另一顆星球之上。
回頭來看,我也感覺自己有幸是以上述的順序閱讀這幾本科普書籍。韓國作家蔡社長所撰寫的《知性對話必備!讀懂世界的生存之書》不旦淺顯易懂,也像建中班長般將千年來文明世界形成的脈絡,做了非常簡潔有力的筆記整理,就是認真讀完至少可以考六十的感覺。
接下來再看台灣作家楊照用思想史的方式,去解構十九世紀以降影響現代社會形成的三本重要著作: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馬克思的《資本論》。如果說《知性對話必備!讀懂世界的生存之書》是一本編年史,一步步告訴你這個世界在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事,那麼楊照的三本著作就有點像是傳記般,幫助我們轉身繞到那個時代的背後,去看看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可以說是這三位大師的個人智慧,也能歸納到是時代的堆疊。旁徵博引地去了解他們思想的起源,而不是艱深地困在他們已然織就的網絡。反而有種柯南般解謎的有趣,也令自己以比較輕鬆童趣的方式去理解重要的一點什麼。
最後看的《樂園的復歸——遠古時代的性 如何影響今日的我們》,則是大大顛覆了我對人類性愛與忠貞機制的傳統想像。我許多對自己都難以啟齒的動物本性,都在這本書中的論述得到寬慰。這本書是一面巨大的照妖鏡,照見我們無法掩蓋的真實本能。殘酷、殘忍,卻也耐人尋味,為什麼我們要把自己變成這個樣子。
我必須說,因著這本書,我開始變得不是一生一世摯愛的信仰者,我希望能更多地回歸自然,尋找屬於我最好的愛的方式。走出瓊瑤後,屬於新時代的新經典是什麼,這就是我現在企圖追究的事物。我逐漸不害怕當個離經叛道的人,只怕自己常存抱柱信,卻在陰間怨嘆自己幹麼要死的這麼不明不白。
〈科普〉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我覺得所有不知道這個世界在幹麼,活得非常茫然的人都該先去看看《知性對話必備!讀懂世界的生存之書》,很有助於找到自己的起點。至少知道了裡頭的一些內容,也能幫忙自己變得說話假掰一點,可以用比較宏觀的角度看待事情,不只是小市民的日常哀屈,只能感嘆別人家的孩子死不完,可悲的是我們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如果基本上我們都已經是這世上最了解自己的人了(很遺憾的好像也不是這麼回事),去了解這個世界的使用說明,至少不會令我們產生那麼多時不我予的挫敗感,因為我們本來就還不熟稔現在這首曲子該怎麼跳,被舞伴踩到腳也只是剛好而已。
世界非常大,值得懂得的事物有很多很多,這本書至少能畫出一個目錄,讓你明白可以繼續鑽研的是世界的哪一個部分。
(五)報導文學:
* 長樂路——上海一條馬路上的中國夢
* 錫安主義——從猶太家園到猶太民族主義
* 龍應台的香港筆記
*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
* 做工的人
* 幹嘛羨慕新加坡
* 表裏柯P
〈報導文學〉總結:
這大概是我看得最辛苦的一個文類,畢竟若是報導,就不免要揭露一些令人不忍卒睹的真實。這跟看恐怖片是不一樣的,恐怖片的殺戮、血腥,可以安全地理解為是人為設計、是令人血脈噴張的假象。但若在抬眼安逸的地方,VR般感知到另一個世界的存在,而且所言不假,同樣是人為設計、是充滿血腥與殺戮的真相,我們心裡會矛盾地同時產生對同類的不捨與厭惡。如果心有所感,會惶惶然找不到安身之處。
不過若是不想絕望的認定自己就是出生成分不佳、是鬼島島民、只想掌握一些人人蜂擁的小確幸,很殘酷地割開自己的心再去感受一些更悲慘的事物,其實是一帖立竿見影的做法。能夠有效收束我們停止哀怨,至少能有一時的功效。
可以說,我是為了令自己變得更加柔軟,才要這樣讓自己痛苦。不過看書也已經是看恐怖片般的坐上觀了,我實在沒資格再哀嘆自己的人生什麼。
人類天生就是一個喜愛不停比較的動物,適時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有助於我們在心裡將自己固定在較高的位階;再更進步一點,還能多付出寬容予他人。
不期待自己能夠拯救世界,至少要令自己的方圓一寸之地問心無愧。我盡力維持這樣小小一片和善的防護罩,希望自己能是有能力一直面對真實的人。
〈報導文學〉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做工的人》大概是我所閱讀的書中最悲傷的一本,也因此我最推薦它。這本易讀的小品能夠令人真實感受社會底層人民的喜怒哀樂。有心酸、也會有身為既得利益者的不解。
人究竟是怎麼樣從一個樣子轉變為另一個樣子的呢?為什麼有人會願意讓自己停留在同樣的地方停滯不前,是老天對他們太不公平、還是他們自己太過懶散?在思考這樣問題的同時,也能照見自己的無力感。真正積極的人會在這個時候奮力扭一扭身,試圖甩開所謂的命定。當然這個功效的時間長短不定,端看個人意志力如何。
不過,我們在崇拜高大上的同時,一定至少要試圖看看腳下。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所有的一切都是從下面開始的。俗鄙往往是根基的力量,要想茁壯就不能一味地只看著上面。我們和下面的距離,或許才關鍵。
(六)回憶錄:
* 擊壤歌(經典版)
* 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
* 不再是我——同性戀兒子與心碎母親的歸家之路
* 往事並不如煙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回憶錄〉總結:
這是對我來說很難歸類的文類。要說上述這些是小說的話其實也可以,但這些小說寫的又是作者自身的真實經歷,因此我只好將它歸類為回憶錄了。
能夠寫下回憶錄的人通常都有超凡於常人的經驗,才有值得書寫的價值。像是《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不再是我——同性戀兒子與心碎母親的歸家之路》、《往事並不如煙》都有這樣的特性。《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光看書名就相當驚悚了,這樣的男女要怎麼做成夫妻完全充滿獵奇的風采;《不再是我——同性戀兒子與心碎母親的歸家之路》亦是有這樣怪奇認證的經歷,再加上宗教的加持,更讓人非常想要一探究竟;《往事並不如煙》書寫的則是作者成長於文化大革命的少女時代。
上述三部作品的議題都是我想要了解的(夫妻之間的性關係、基督教如何解讀同性戀、文化大革命),能夠擁有這樣願意書寫的親身經歷,我相信對作者本人來說亦是一種解脫、對讀者來說更是跨越議題的橋樑。
《擊壤歌》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多點小清新的感覺。即便《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探討的亦是親子在面對教育這件事情的各說各話,但或許是因為我是一個自己就這樣隨便長大的人(我認為我的母親不能算有怎麼樣教育過我),我反而會想安慰自己般的想,反正長大之後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所以這個議題我反而沒有那麼重視。
人若想要擺脫自母胎脫出以來的孤獨感,就自然會去尋找與他人的經驗共鳴。像我們戀愛時總愛先將對方的祖宗十八代倒背如流一遍,並極力找出我與他的共同點,用星座血型算命證明我倆是天生一對。
閱讀回憶錄一類的書籍亦是一種擴大自己生活經驗共鳴的方式。我們即便無法愛上作者,但願意去傾聽一個人所解釋出的歷史,正是尊重人人所思所想的不同的開端。
時代僅是時代,經由生活其中的人的解釋,才能顯出精彩。
〈回憶錄〉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往事並不如煙》(有一版本亦名此書為《最後的貴族》)在格局、文筆⋯⋯各個方面都是我所閱讀的這幾本書中的上乘之作。雖然好像點不公平的是,此書作者章詒和女士所經歷的一切的確更較其他人的經歷要深沉許多,被環境所逼使出的思想本就理應更高竿,但想想在那之中撐不過去的更是多如牛毛,也會為她能倖存下來這件事情更加感動。
(七)旅遊文學:
* 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
* 聖地之旅
* 因為尋找,所以看見 The Road To Santiago
〈旅遊文學〉總結:
其實村上春樹的《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及謝哲青的《因為尋找,所以看見 The Road To Santiago》若要歸成散文也是可以的,我其實是為了《聖地之旅》這本書才有些硬是劃了個旅遊文學的文類。
但旅遊文學之所以一直可以是一個會被放出來的主題,大概也是因為不論是誰,問他的夢想是什麼,定會有「環遊世界」這一項之故。由此可見,我們不單渴求安定,亦渴求未知的變動。這種矛盾並不奇怪,不然要是人生在世只像石頭一樣定住不動,哪還有什麼意思呢。
旅遊時寫下的文字,說是記錄從未見過的風景,不如說是記錄自己的心內活動。因為心裡感覺乾涸了,沒有活水注入而沒有感動,才需要一再一再地向外去追尋什麼。
我說過,人不是什麼高竿的動物,所以大部分只能應用外在的改變來引發心內的質變。闖入他人的日常亦是一種外在變形的方式,其實真正期待的該要是小宇宙的爆炸,而不是背板的多樣化。從前人沒有相機,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寫下《馬可波羅遊記》;現代人隨時隨地都有上百張底片可以應用,好像外在環境的改變能引發的心理變化也少了。所以我更敬佩也欽慕這些能夠真正去「旅行」的人。
必須無地自容地承認,曾經我害怕一個人去旅行,其實是因為害怕沒有人幫自己拍照而已。
與其害怕沒有人拍照,不如留下一本傳世的著作。我如此這般安慰自己。加油。
〈旅遊文學〉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村上大師的《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當然是不戰而降地贏了其他兩部作品。
慕村上春樹之名而來卻又害怕被艱深字句轟炸到放棄的假文青們,非常建議從村上大師的散文、隨筆開始閱讀。我是一個連《挪威的森林》都看不完的女子,可是我依舊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我喜歡村上春樹。可以把平鋪直敘的扯淡寫得精彩,而不像是為賦新詞的慘綠少年,大師有他的天份也有他的歷練。
不敢真正去壯闊旅行的人,這或許是一種截彎取直的方式。
血腥字體中文 在 聯成電腦- 恐怖字體來到第三發! 再次回日式風格來🇯🇵 今天 ... 的推薦與評價
再次回日式風格來🇯🇵 今天介紹一款支援繁體程度不錯的日文字體, 一些複雜的中文字體都可套用, 也是列為恐怖字體之一。 ... 美式血腥感字體👉 http://bit.ly/2u3nc8V ... <看更多>
血腥字體中文 在 (0229更新)分享✨自己覺得好用製圖app(圖多)不喜勿入 的推薦與評價
9.labelbox 是一個可以打上標籤的app😍(有點類似打標機的字體也有! ... 哈哈)有可愛的也有血腥的(!) 這個catwang還有萬聖節款式的要另外下載app搜尋 ... ... <看更多>
血腥字體中文 在 [普雷] 真人快打-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我不是MK的粉絲,雖然有玩遊戲,不過也只是這幾年MKX和MK11
對於角色熟悉度沒有很熟,大部分的角色印象都是從最新的11代來的
看完是覺得還不錯,但要說好看嗎?整部吐槽點也是滿多的
以下心得大全
最先吐槽的點是一開始的部分
避寒跑來殺魔蠍全家之後,電影主劇情正式開始前
我說那個樹林中突然跑出Mortal Kombat的字體
整個設計超沒有sense的
字體設計呆版也就算了,從樹林中秀字體到底是什麼樣的想法
(不要怪我雞蛋挑骨頭,看到這個字體當下我就覺得很想吐槽了)
要說遊戲劇情改編很糟嗎?這部我就當爽片看了,劇情爛歸爛,但我沒有很在意
古老的格鬥大賽Mortal Kombat(請恕我無法直視中文翻譯)
身上有神龍印記的人是秋森萬、被選召的孩子、陽間守護者
負責跟巽星尚宗領導的團隊打格鬥大賽
巽星跟陽間大戰九連勝,差一勝巽星尚宗就可以統治全世界
因為尚宗不講武德,為了確保可以十連勝,在賽外派人跑去陽間殺死各地的秋森萬
為了確保陽間不會被統治,這些秋森萬也尋找雷電神殿
共同抵禦巽星來的殺手
(這劇情講出來真的有種不知道如何吐槽的蠢)
只不過因為是古早遊戲奇怪的劇情設定,那就算了
現代遊戲劇情還這樣設定也早被吐槽了
劇情設定本身蠢都無所謂,好歹角色互動也正常點
我說那個避寒好歹遊戲設計也算是個忍者(?)
選角是真的很帥,不過呢你他媽是個忍者就好好講日文
莫名其妙跑去魔蠍家殺人突然冒出一句中文的「他不在?」
而且對方都是講日文的,你他媽講中文他們是聽得懂?
這語言對話邏輯我只能給87分
就連魔蠍跟他對打的時候也吐槽他我聽不懂你在公山小
而且魔蠍後代(也就是主角Cole Young)
從頭到尾也都講英文,魔蠍對他講日文的時候
我都覺得Cole應該要回他你在公山小
結果Cole一副聽得懂的樣子??
另外很想吐槽的是魔蠍家人被滅門的時候,老婆兒子幫忙把女兒藏起來
後來被雷電救走嘛!
直到後來雷電說Cole是魔蠍後代的時候…
我還在想 幹!不是妹妹嗎?
結果仔細想想,靠北,都已經幾百年後了
那你當初設定這個小寶寶是妹妹幹嘛啦!浪費我的期待(喂!
然後主角身為原創角,人設真的是很糟糕
遊戲本身就有的角色,像是Kano、Sonya、Jax
本身角色設計就有原作可以參考,近代遊戲的人設也都符合現代美學
可是為什麼主角在奧祕覺醒的時候,身上那一套戰衣整個慘不忍睹?
還出現不知所以然的雙手武器?
空佬的選角…雖然很想吐槽為什麼要選這麼戽斗的演員
不過後來發現原作好像就滿戽斗的…
而電影中空佬的表現很喜感,算是一個不錯的點
劉康的選角竟然找來這麼清秀的演員,讓我很意外
已經很習慣原作中的小鼻子小眼睛了
不過不是要吐槽他的清秀,而是他那low到不行的火球攻擊
至於雷電就只是打打嘴砲,講真的對這種設定的角色很沒有好感
雖然玩遊戲的時候就對雷電很反感了
魔蠍的經典台詞「Get over here」原來從頭到尾就只講一次
就是預告片講的那一次,然後這句語氣講得我覺得不夠霸氣
而我說那個避寒的特效又潮又帥,身為MK門面的魔蠍特效怎麼那麼low?
反派方,我說那個蜥蜴人,好歹遊戲中他就是個蜥蜴臉的一個「人」
為什麼要改成一隻完整噁爛的蜥蜴…
Nitara演員真的很正,為什麼要挑這麼正的演這個龍套啦…
Kabal身為MK三秒男、MK最速男、MK光速般的男人,速度表現實在不多
阿那個Kano輕輕鬆鬆就破解雷電設下的結界到底是三小
Mileena的裂嘴一開始還沒裂到很開的時候,就只是一個看起來很髒的妝
尚宗比起只是打打嘴砲的雷電好多了,最後還吸了空佬的魂
不過人物部分優點也是滿多的
Sonya的格鬥技真的很帥,而且格鬥技本身就他媽覺得超強
導致最後奧祕覺醒的光波感覺很多餘
Jax的兩隻機器手臂覺醒之後整個質感很好
Kano我覺得算是神選角了,整部電影吐槽役擔當
只不過Kano的武戲滿差的
首肯族的Goro設計真心覺得讚,不愧是很擅長拍怪物恐怖片的蚊子人來監製
只是蜥蜴人也改成完成體都是蜥蜴真的太噁爛
而既然這是一部格鬥遊戲改編的電影,那就來講講格鬥遊戲改編電影的重點-武打
前面提到的,Sonya的格鬥技真的很帥,尤其荒野中把Kano做出關節技
只是這樣帥的表現到後來Sonya在自家躲躲藏藏殺Kano我覺得low掉了
空佬的鐵帽金屬質感做得很好,也用帽子做出殺Nitara的終結技
即便最後講出Flawless Victory看起來真的很蠢
(拜託這種東西不需要還原遊戲好嗎…,遊戲中這東西並不是角色自己講的OK?)
主角的戰衣雖然糟糕,不過主角的武打戲設計真的不錯
跟Goro對打那部份拍得有聲有色,最後用雙手武器刺穿雙眼
魔蠍的鐵鍊苦無武戲我是覺得啦…,還可以再更好,可能這部分真的不太好表現
劉康除了很low的火球,空中連踢有做出來真心讚
避寒把Jax雙手冰斷那段武戲感覺不夠爽,不過最後Jax雙手斷掉整個滿讚的
Jax的雙手爆頭也是致敬遊戲
電影的武戲算是拍得滿有水準的
不過還是有缺點,而且缺點還滿嚴重的
運鏡剪接上我覺得很混亂,而且很多地方套招套得太明顯
套招的部分…總覺得近代武打電影越來越難改善這個問題
剪接應該可以改進…吧?
電影結尾預告會有續集,也會出現靈魂角色Sonya老公Johnny Cage
就希望續集能改善剪接上的缺點
另外,MK的角色很多,這部電影還好沒有搞到太多角色
重點聚焦在幾個人物身上
算是可以看出導演編劇在電影編排上下了不少心力
而遊戲本身主打賣點…血腥暴力獵奇
電影能表現得也都有表現出來
整體電影,以「遊戲改編電影」來說
算是拍得很用心很有水準,有兼具回饋粉絲以及一般大眾商業片的模式?
只是就以大眾電影的角度來看,只能算是普片
爽片來看,有爽但不夠爽,劇情片來看…不要把MK當劇情片看好嗎?
武打片來看嘛…處於有點尷尬的狀況
一到十分我給………
6.8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9.173.12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17972301.A.324.html
林鬼是一個種族
就避寒他們這種會使用冰能力的種族
原來是這樣,我誤會了
原來是……
遊戲原本設定就有問題……
對不起,我沒有玩遊戲
我覺得遊戲設定的問題是「中國忍者」
忍者就是日本的,哪來中國忍者
1.亞洲的北方某處,維基沒寫是來自中國
2.神秘忍者部落,跟你說的刺客組織又不一樣
3.部落,順便回應上面的推噓文,
照維基這樣的寫法我把林鬼理解成一個種族好像也不為過
4.google維基都有 嗯...
So why dress like one?
Cassie都幫我吐槽好了
類似的對話我在遊戲中有注意到
絕對零度一直有在澄清林鬼不是忍者
不過整個造型設計跟雨、煙、蜥蜴、魔蠍、震動等角色都是同一套
怪不得別人把他們誤認成忍者啊
講到這個,所以雨、煙算不算忍者?
蜥蜴電影改成這樣我可以不當他是忍者
還有緋紅
也不能說偷懶,幾十年前遊戲設計角色本來就不容易設計多變的造型外觀
只是既然設定不同種族不同職業
後期做遊戲卻還是沒有做出明確的區分
才算是真的偷懶
我文章開頭就明講,我大部分角色認知都來自11代,mkx我很少碰
蜥蜴估狗一下mkx人設這角色就算身體也跟著蜥蜴化好了
好歹人家是有穿衣服的,身體好歹沒有全身噁爛
所以電影造型做得這麼噁爛用意是?
感覺就蚊子人秀他愛的風格嘛
此外,除了避寒 林鬼 奎良這些都是拼音翻譯有中文的fu
文字以及人物外型直覺看起來也完全沒有中國感啊
mk很多角色都是這樣
因為西方人創作這種東方題材總是中日不分
你覺得Kitana除了名字念起來像日文,角色像日本人嗎?
Mileena是日本人嗎?她武器是浪人叉欸
後期確實依舊沒有做出明確區分啊!
我講認真的,明確區分就應該把角色服裝設計都做出非常清楚讓人分辨的設計
這是11代的魔蠍
這是11代的零度
我就問:一個沒接觸過MK的人會不會覺得SZ是忍者?
說真的,原來懂MK的粉絲這麼多啊!
發這篇文都不知道會釣出這麼多資深MK粉
真是失敬 失敬
發了一篇誤會這麼深的文章是我不好,抱歉了
有
先感謝糾正我Kitana拼錯
笑死,誰會去把機器人當作是忍者
邊吃機器人是之後的事,要問當然是問他們身為人時候的事
你覺得不是同一套,就都戴著面罩帽T
預設服裝確實設計跟魔蠍 零度有一點差異
我就問,外行人會不會覺得他們都是忍者?
就上面我問的,魔蠍跟零度,外行人會不會都覺得是忍者?
還有有些角色11代沒參戰的,我當然會去看其他作品
就人設來講,就真的大同小異啊!
只有些微差異跟我說不是同一套?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