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隔了一年再重新舉辦的動漫節引來擠擁的人潮,絕對是可以預期的事,因為香港的動漫迷一直為數不少,也不限於年青人。自五十年代之後,動漫一路陪伴著不同年代的細路仔長大,當中更有不少屬於「香港創造」,其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絕對不亞於後來者。
九十年代「動漫」一詞還未普及之前,更多人以「公仔書」去統稱連環圖及漫畫。連環圖的歷史可以追溯自清末傳統繡像繪圖小說,字多圖少,更宜於在大眾間流慱。專門收藏及研究本地動漫及玩具的楊維邦指出,三十年代中期,因為內地政局動蕩,當時中環荷李活道已有出版社將上海的連環圖在本地出版。到了戰後,更多內地畫師移居香港,而本地租書商也開始自行出版這些小本裝的連環圖。戰後分佈各區的街頭租書攤吸引大量小朋友「埋首苦讀」,主要便是這類連環圖。這些連環圖的故事雖然有不少走神怪或科幻路線,當日更被批評有「教壞細路」之嫌,但不少將中國傳統故事或神祇結合西方及日本的超人及蝙螎俠等,雖是天花亂墜卻又很能反映出香港中西合壁受不同外來文化影響的特質。
除此之外,當時也有一些本地漫畫家作品陸續湧現。五十年代末由許冠文創作的「財叔」,成功打造出抗戰英雄的形象; 其弟許強創作的「神犬」和「神筆」系列,更結合日本特務及超人的科幻色彩,冒險故事大受小朋友歡迎。1964年《老夫子、秦先生AND大蕃薯》出版單行本後,更成為本地銷量最高也最長壽的漫畫書,影響及至數代人。到了七十年代,香港城市化加速,大量新區出現,伴隨著新區小朋友長大的,則要數1971-1975年間出版的《小流氓》。其中《小流氓》的故事不少都有著濃烈的社區色彩: 「柴灣四鱷」、「油麻地十三龍」、「血灑官塘」等等,甚至令部分基層孩子或青少年在遇到不公義或遭受欺凌時,得到某種程度的心理安慰。雖然七十年代中期政府開始立法打擊血腥及色情不良刊物,《小流氓》也停刊轉型為《龍虎門》,但玉郎漫畫郤發展成本地最具代表性的功夫漫畫作品。
九十年代後,最成功的港漫當數麥嘜和麥兜故事,小豬天真瀾漫的舉動思維吸引了不少細路仔,但也吸納了大量「大細路」讀者,更成為少數成功由漫畫發展為動畫電影及各類延伸產品的例子。
在美日動漫風靡全球的當下,香港細路仔接觸的動漫也愈見全球一體化。夏季號《就係香港》以「香港式童年」為主題,蒐集了大量珍貴的港產漫畫以及背後的時代故事。重溫這些曾經陪伴我們長大的港漫時,也好像在回顧香港城市的發展過程一樣。
歡迎訂閱 #linkinbio
*藏品由楊維邦、鄭明仁、吳貴龍、麥家碧提供
#2021就係香港春季號 #動漫 #港漫 #財叔 #老夫子 #小流氓 #麥嘜故事
「血腥畫家小說」的推薦目錄:
- 關於血腥畫家小說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血腥畫家小說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血腥畫家小說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血腥畫家小說 在 迪鹿- DeluCat - 【血腥畫家 罪證套組】 剛剛才發現原來我沒把 ... 的評價
- 關於血腥畫家小說 在 血腥畫家的彩蛋和評價,YOUTUBE、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血腥畫家小說 在 血腥畫家的彩蛋和評價,YOUTUBE、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血腥畫家小說 在 原創《血腥畫家:起源》動畫短片/ 變成傳說的角色-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血腥畫家小說 在 腐 預感《梵諦岡奇蹟調查官》美貌神父雙人搭檔 推理小說動畫化 的評價
- 關於血腥畫家小說 在 creepypasta角色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血腥畫家小說 在 creepypasta角色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血腥畫家小說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村上春樹關於棄貓和父親的書寫
剛過去的農曆年,是親人團聚的日子。據說一個人年紀越大,越珍惜親情,更關心自己年邁的父母,更想多與他們相聚。對已逝的父母,也更有懷想之情。作家的散文作品,特別多的是懷念父親之作。因為父親通常忙於工作,與孩子相處時間較少,對父親的印象較母親模糊,父愛也不像母愛那麼明顯。到年紀大了,回想過去父親的一點一滴,父親的形象反更清晰,和引起更多念想。
讀者遍全球的日本暢銷作家村上春樹,今年已經72歲了。他的最新作品是關於父親的懷想錄,書名叫《棄貓:關於父親我想說的事》。
據書中所紀,他與父親曾經因一件小事發生齟齬。那時村上已經成名,父親接受一家雜誌專訪,未徵求兒子同意,擅自提供他的少年舊照,村上一怒之下斷絕親子關係,長達20年避不見面,也不開口說話。直至90歲的父親糖尿病併發癌末臨終前夕,才面對面和解。這也造成村上的悔恨與遺憾。寫這本書可能是帶一點贖罪感吧。
村上春樹向來反戰,也反對日本當年發動的侵華戰爭,但他父親,卻在20歲時被徵入伍,前往中國作戰,相傳是攻陷南京的血腥部隊。父親至死都沒有向村上春樹交代細節,也因此增加了村上春樹跟父親的疏離。兩代人對戰爭的體驗和認知,使村上對戰爭的歷史感變得立體了。
村上春樹與貓
在《棄貓》一書中,村上春樹回憶在昭和三○年代(即1955-1964)初期,住家鄰近,仍殘留二戰被美軍轟炸成廢墟的銀行建築。
某夏日午後,父親踩著單車,載小學低年級的村上春樹,前往2公里外的海濱,把一隻老貓遺棄在防風林。
道了再見,父子原路折返家門。拉開玄關門,赫然發現剛才拋棄的老貓,正喵喵撒著嬌,不計前嫌迎來。傷腦筋。只好飼養下去了。
貓是村上春樹的好伙伴。他經常在日式簷廊下陪貓一起曬太陽。他的文學書寫也常見貓的踪影。《發條鳥年代記》的開端便起源於尋貓。《海邊的卡夫卡》裡也有通曉貓語的男子。《聽風的歌》裡,讀生物系的主人翁為了做實驗,殺死三十六隻貓。在《海邊的卡夫卡》,貓殺手「JOHNNIE WALKER」虐殺二十三隻貓,手段變態殘忍。這是村上的黑暗之心的顯現。
村上春樹曾說自己是悲觀的人,常被黑暗之心所誘惑,同時也很樂觀、重道德,在心中兼容著相反的要素──生與死,善與惡,虛與實,地上和地下,光明和黑暗。
父親童年被雙親棄養,送去奈良某寺院當小和尚。跟「棄貓」似的,父親事後返回原生家庭,卻在心底留下疤痕。
村上小時候,父親常帶他去看電影,看棒球賽。年歲漸增,二人個性太好強,不輕易退讓,也不敞開心胸溝通。
到村上30歲以小說家出道時,父親似乎為他高興,但二人的親子關係已經相當冷淡了。更因父親向雜誌提供他的舊照而生嫌隙,兩父子20年不見面,直至父親臨終才和解。就像棄貓又走回家和他們在一起。從這時開始,村上追尋著父親的往事。
「棄貓」,跟對父親的懷想有關係嗎?村上春樹以他小時候跟著父親要去拋棄一隻貓,結果貓又自己跑回家的故事,展開他對於父親的多重聯想,有關敘事也被賦予多層次意義。
事情因時間而被喚起
村上春樹的祖父是京都安養寺的住持,父親童年被雙親送到寺院禪修成僧侶。二十歲時,爆發戰爭,被徵召送往中國戰線。村上春樹幾經調查,慶幸父親未參與血洗南京的戰事。而當年與父親同在一個師團的同袍幾乎全都戰死。
父親逃過戰爭的劫難,戰後考上京都帝國大學,結了婚,生下村上春樹這個獨子。
某回,父親黯然吐露,戰場上一個被俘虜的中國士兵,明知快被殺死了,竟不掙扎也不害怕,只靜靜閉上眼睛,等待被砍下頭顱。是兵亦是僧的父親,目睹人類巨大殘酷的殺戮,無語問蒼天,留下無解的心理創傷。而創傷又在某程度上傳遞給聆聽此事的兒子。
經歷過二戰的父親,每日早起,面對小玻璃罩裡的觀世音菩薩唸經,超度戰場上陣亡的同袍和敵軍。父親平日幽默,熱愛俳句——一種日文短詩,但喝了酒會鬱悶,「本質上很認真,也算是責任感很強的人」,對兒子既不喜歡也不討厭,昭和時期的日本大男人就是這樣。
村上真正理解父親的歷史,是從父逝之後才串連起來的,由此而勾勒起父親的故事。當他試圖關注父親的由來與經歷,才明白一個人是如此地複雜且多面向。出生於1949年二戰後,村上春樹一直堅持反戰和承認日本的戰爭罪行,但直到他60歲同父親和解後,去了解去想像參戰時的父親,思考父親在殘酷殺戮的戰場上看見了什麼, 體驗了什麼,又如何改變了父親的後半生,他對二戰的想像變得更為立體。他說: 有些事情會隨著時間淡忘,有些事情會因為時間喚起。戰爭,就是會淡忘又會被喚起的事情。
寫棄貓,也寫人的流離
村上寫棄貓,也寫人的流離。他父親村上千秋從小被迫成為養子,年輕時又因二戰,從僧侶被迫成了軍人,完全不由自主。日本當時處於集體無意識的軍國狂熱狀態,他感受到父親如「異鄉人」一般地反省著殺人行為。父親的身影在村上筆下益發濃烈。人生有著無盡的荒謬,但也有超越悲喜的一瞬。
《棄貓》始於傷逝,終於羞於啟齒的懺悔之情。日常隨處可見的光景,是村上腦中浮現的對父親最鮮明的記憶。歷史並未過去。思索了很長時間後,村上決定寫他的父親,和二人的關係。
從棄貓切入,村上寫下了父親的點點滴滴。從父子關係,亦牽涉村上到文學根源。他說:「歷史並不是過去的事情。那會在意識的內側,或無意識的內側,化為有溫度有生命的血液,不容分說地流向下一個世代。」
個人與體制,戰爭與和平,父與子,罪與罰,是村上春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難題,也是他作品中「卡夫卡式」或「杜斯妥也夫斯基式」的無窮迴旋。
「棄貓」原刊載於《文藝春秋》月刊2019年6月號。19年底準備出版單行本的時候,村上春樹特別指名委託台灣插畫家高妍為全書繪製插畫。高妍,1996年出生,是年輕一代的插畫家。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曾在沖繩習油畫。目前主要在台灣和日本從事插畫和漫畫創作。村上表示:「插畫家高妍的畫風令我感動,於是決定全部交給她處理。她的畫作有一種令我懷念的不可思議的感覺。」
24歲、深受村上影響的高妍,說接到這個工作訊息與其說興奮,不如說是驚嚇,這是她做夢也沒想過的事情。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3村上春樹
血腥畫家小說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抽屍剝繭】
改編同名小說的德國驚悚懸疑恐怖片《抽屍剝繭》(Cut Off),難得想稱讚中文片名取得很好,確實是「抽屍剝繭」。
喜歡史蒂芬金驚悚恐怖片的人,應該會喜歡德國版的史蒂芬金類型,全片絕無冷場。
我喜歡劇情中的推理細節,一具屍體接著一具屍體留下的符號,只是我個人喜歡驚悚懸疑,卻超討厭恐怖凌虐等噁心程序。
而且,劇情中許多恐怖血腥畫面,真的不需要如此裸露拍攝,就能理解(我偏愛美劇CSI賭城篇那種理性處理畫面),此片,顯然還是把觀眾設定在熱愛恐怖片族群。
此片,是對德國法條和恐怖法官的無言控訴,為何法律如此寬厚變態兇手?忘了受害人和其家屬。
抽掉那些多餘又煽情的驚悚畫面,這部片的劇情和節奏都很強悍,很精采的電影。
特別是,讓一個吃素的女生漫畫家因為善意以及不得不的原因,第一次去解剖屍體,這設定很有意思。
血腥畫家小說 在 原創《血腥畫家:起源》動畫短片/ 變成傳說的角色-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Notice: Unauthorized copying prohibited !!!未經授權請勿拷貝使用"▻血腥畫家OVA 短片: 冬季→ https://youtu.be/PFADtAOaBhs• 相關連結LINK ... ... <看更多>
相關內容
血腥畫家小說 在 腐 預感《梵諦岡奇蹟調查官》美貌神父雙人搭檔 推理小說動畫化 的推薦與評價
Feb 6, 2018 - 神秘的天主教、華麗的奇蹟、殘酷的血腥殺人事件,由藤木禀所創作,敘述神父雙人搭檔一起解開神蹟之謎的熱銷小說《梵諦岡奇蹟調查官》(バチカン奇跡調査 ... ... <看更多>
血腥畫家小說 在 迪鹿- DeluCat - 【血腥畫家 罪證套組】 剛剛才發現原來我沒把 ... 的推薦與評價
【血腥畫家 罪證套組】 剛剛才發現原來我沒把這項上架蝦皮(;゚д゚) 「故事劇情內物件實體化,還原劇情原貌,童年日記揭開血腥畫家不為人知的控制狂家庭。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