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穎妍竟狙擊林鄭:不能體諒當權者的無能施政】
雖然下一屆行政長官選舉要到2022年才舉行,但選戰不經不覺已經提早展開,今次的擂台就由「林太」對另一位「林太」。
一向立場被指「深藍」的作家屈穎妍,今日(12月10日)在《頭條日報》的專欄文章中聲討特首林鄭月娥,更指「我們不能體諒當權者的無能施政」,又強調自己「不是建制派」。對於林鄭參選前不懂用八達通一事,屈穎妍稱要修正自己當日睇法,並指「一個領袖如果不懂民情可以有幾大鑊」。
話說林鄭月前於行政會議前見記者,當談及疫情時,提到「我唔想再見到咁多人出出入入」,而此句話引來屈穎妍的不滿,她指市民「出出入入」是因為要返工搵食,不像公務員仍可Work From Home,否則就會手停口停,並批評《施政報告》對眼前困境束手無策。
全文︰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12-10-2020/68667
#屈穎妍 #林鄭月娥
請支持PassionPrime:
http://passiontimes.hk/prime/
請支持熱血時報印刷版︰
http://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請支持熱血文青課金計劃:
http://www.passiontimes.hk/?view=raise2
請支持熱血主持育成計劃:
http://www.passiontimes.hk/?view=raise
《熱血時報》 iOS,Android 同步抗共,歡迎下載:
iPhone
https://apple.co/2IfgPoP
Android
https://bit.ly/2HqB4Q4
--------------------
成功之前,我們絕對不要放棄夢想!
Till our dreams come true, we'll fight on.
行政長官施政報告2022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沈旭暉隨緣家書📖】「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何謂奪權於江湖」:建制派才是北京的最大負累
自從提出通過選舉改造立法會、選委會、特首選舉、真普選的兩年路線圖,長期壟斷香港資源、但只代表一小撮民意的少數派(前稱建制派)大為緊張,認為這代表「奪權陰謀」,「不能得逞」。事到如今,我們已經浪費了22年,北京也應該認真思考一籃子問題:甚麼是「奪權」?甚麼是「建制派」?甚麼是中國在香港的最大利益?全球局勢變幻莫測之際,這地方應該如何管治?
行政長官應超然於黨派,為甚麼只捍衛少數派利益?
今天「一國兩制」變形走樣、接近名存實亡,賢愚共知。早在《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前的1984年,代表香港兩局議員訪京的「大Sir」鍾士元爵士,就曾親口對鄧小平預言香港人的三大憂慮,結果全部不幸言中:
「第一, 將來的港人治港,實際上是京人治港,中國表面上不派幹部來港,但治港的港人都由北京控制,港人治港變得有名無實。
「第二, 九七後,中國處理香港事務的中低級幹部,將來在執行上不能落實中央的政策,不能接受香港的資本主義和生活方式,處處干擾。
「第三, 雖然港人絕對信任鄧主任及現在的國家領導人,但擔心將來的領導人又走極左路線,改變現行國策,否定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政策,使五十年不變的承諾,全部落空。」
閱讀《基本法》,其實中聯辦也好、特首也好,本來都只是球證,不是落場踢球的stakeholders。特首不能加入政黨這一條,就是希望這職位處於超然地位,不被個別政黨立場和利益牽制,以便吸納社會各界支持:這裏的「社會各界」,絕非少數建制派,而是真正代表大多數民意的「各界」。九七前的新華社社長(相當於現在中聯辦主任)許家屯,在回憶錄透露未來的香港特首需要香港人接受、中國政府接受,最好還是「親英」的,當時最熱門人選是鄧蓮如。
假如非建制派當選是「奪權」,難度必須選輸才是「選舉」?
但不知甚麼時候開始,特首、問責官員、行政會議、立法會某陣營的議員、還有他們的附庸區議員,都被當作一個名叫「建制派」的綑綁式政黨;特首捍衛的不再是香港人利益,而只是這個不得人心的黨派利益。然後禮再崩、樂再壞,逐漸連各級諮詢機構、乃至任何有位置的角落,也要成為所謂「建制派」,才有廚餘分配;社會佔六成以上民意的真香港人,包括國際社會爭奪的新一代人才,卻成為被刻意邊緣化的對象。
要是開宗明義一國一制,寫明香港必須由少數派執政,「奪權論」起碼是真小人。現在卻相反:例如在立法會選舉,任何參選人只要不被DQ,有支持就能當選。既然是這樣,就算七十席全部由非建制派奪得,也不是「奪權」,正如特朗普就是被拜登取代,也只是正常政黨輪替。否則是否建制派得不到過半35席,選舉就是非法?是否暗示選舉只能選輸,否則就要搬龍門?選舉的目的,正是通過競爭,讓民眾選出代議士,監督議員不會永續執政(和永續反對)。假如非建制派只能飾演永不執政的花瓶,這和中國花瓶「民主黨派」(所謂「參政黨」)有甚麼分別?政府一方面鼓勵選民登記、全民投票,另一方面卻牽頭宣傳不能選出某種結果,也就是認證「選舉無用論」。這樣奇怪的邏輯,香港只此一家。說出這種論調的人,不是真小人,而是偽君子,才是真正的「奪權」。
「建制派理念」是擁護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換屆又如何?
然後再問:究竟怎樣定義「建制派」?他們有哪些理念?假如單看建制派大黨的政綱,在民生層面,和所謂非建制派幾乎一樣,隱去黨徽,極難分辨。即使是政治議題,大家不會忘記,民建聯也曾把「0708雙普選」放進政綱。唯一consistent的,只有一點:「信政府,唔怕」,「阿爺吹雞全部跪低」,至於是否對港人有利、邏輯是否矛盾,none of their business。翻譯成為官僚語言,這叫「擁護特區政府依法施政」。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希望社會穩定,確是不少民眾的期盼,深藍也有其票源,各地皆然。問題是,投票支持永恆少數派去「維持穩定」,本身就是反邏輯的:邏輯告訴我們,這只會製造永恆的不穩定。何況少數派真的在穩定局面嗎?區議會變天,假如支持者需要「建制派」維穩、和諧,理應全面配合區議會主席唱好社區,作為舉手機器,投票贊成一切議案;結果他們卻立刻飾演新角色,自居「反對派」,處處阻撓區議會「依法」作出的一切決定。深藍假如需要的是和諧穩定,難道這不是出賣?
要是這批不知應該叫甚麼派的議員無論誰當選,都當支持機器,就像連續十三屆當選人大代表的申紀蘭那樣,最自豪的政績就是「一生人從沒投過反對票」,打倒鄧小平她贊成、鄧小平復出她贊成、推動文革她贊成、將文革定性為錯誤她贊成……,反而一以貫之。但香港這些所謂建制派,根本不是捍衛穩定,而是捍衛自己的小圈子利益。假如在未來的立法會選舉,從來只代表少數民意的他們,終於失去靠「屈機」得來的多數議席,然後特首也變天,他們是否就開始拉布堵路?還是繼續撐政府?假如是前者,只要穩定的深藍,為甚麼要投他們?假如是後者,則代表他們沒有任何獨立影響力,北京又何須力保他們?
建制派專政,對香港百害而無一利
過去22年,香港早已是少數派「一黨專政」,到了2012年後,更是壟斷性的全方位劣質專制統治。對真香港人而言,這自然是赤裸裸的暴政;但即使站在北京角度,這就是長治久安嗎?
中國在香港的核心利益,分為虛與實兩大層面。虛的,就是國家主權、國家尊嚴、民族大義一類大題目,由於「大」,就不能客觀量度,往往成為小報告大而化之、掩飾無能的萬用key。但「大話怕計數」。以北京最介懷的港獨議題為例,2012年前,幾乎無人談論,但特區政府越偏向一國、全面管治,港獨卻由偽命題變成真議題。「從現象看本質」,是共產黨員的基本訓練。北京認為李登輝、蔡英文搞「漸進式台獨」,那他們二人和近兩任香港特首施政的客觀效果,又有甚麼分別?同樣沒有名義上推動獨立,同樣令民情根本改變,同樣令本土思想成為主流,令國民黨、民主黨等「大中華膠」都不得不跟隨。鄧小平說「警惕右,但主要防左」,不就是這樣?
至於實的利益,就是香港作為中國境內唯一的國際窗口,有融資、集資、洗錢、避險的獨特功能。當新冷戰出現,中美貿易戰持續,全球大渾沌可期,香港對中國的價值只有更高,我們談過不少。蘇聯為甚麼轉型失敗、為甚麼崩潰,沒有香港這樣的窗口,才是關鍵。值得注意的是,被少數派文宣宣傳為十惡不赦的人,無論是泛民、本土派、還是港獨,都沒有意欲破壞香港上述功能,也從未把阻撓中國在香港洗錢列作訴求;他們在意的光復行動、趕走水貨客和娜娜,不但不會影響中國核心利益,反而有利通過強化邊界,來捍衛香港的國際地位。到頭來,即使本土派執政,受惠的還不是北京?
相反少數派只要永續執政,就會失去獨立思考能力,一如35年前大Sir的警告,連九品芝麻地方官的指令也奉如聖旨:這裏做一做數、那裏圓通一下,香港的最後價值,十年內,就會歸零。中國要上海、深圳、澳門取代香港,幾乎不可能,但要毀滅香港,卻易如反掌:讓少數派繼續少數人的暴政就是。2020-2022年,是北京需要思考的關鍵年:讓悲劇繼續下去,香港價值歸零?還是承認22年的大失敗,訂立全新社會契約,從新出發?
明報筆陣,2020年3月16日
行政長官施政報告2022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民黨 會見行政長官
就2018施政報告提出建議
政府現正展開2018年施政報告公眾諮詢,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女士、副主席容海恩女士,及副主席潘國山先生,今天(1日)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會面,就施政報告提出建議,涉及土地房屋、教育、醫療、長者福利、交通、社區等多方面範疇,合共四十三項建議(見附件)。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女士表示:「新民黨今天與行政長官會面,提出對今年施政報告的建議,當然我們認為最重要的範疇,首要是土地房屋,新民黨認為政府要為房屋定位。今時今日,香港在房價高企及土地房屋嚴重短缺的情況下,房屋應該要『去商品化』。政府的首要任務應該是照顧市民最基本的需要,就是有足夠及市民可以負擔的房屋供應。」
「在土地供應方面,我們原則上不反對填海,但知道政府在本港填海遇到很大困難,例如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的十八項選項中,東大嶼都會是很宏大的構思,雖然能提供約1,000公頃土地,但造價可能達5,000億港元,非常昂貴,需時很長,因此我們建議政府應考慮仿傚澳門,向中央政府申請在香港以外的水域填海。以澳門為例,成立特區時沒有自己的水域,每次填海皆向中央政府申請,直至2015年12月國務院通過新行政區域圖,明確澳門水域範圍及調整陸地界線,管轄面積因而增加近三倍。我們建議最好在大嶼山以西位置填海,長遠甚至可以填海達1,000公頃,這樣填海造地可以很快,成本又低,又不受本港很多程序的約束。建議可以將葵涌貨櫃碼頭搬出去,葵涌原有300公頃貨櫃碼頭及後勤用地可以釋放出來用來建屋或其他用途。」
葉太表示:「有見樓價不斷攀升,在土地供應未趕上之前,政府應考慮推出物業『限購令』,香港永久居民優先購買,這樣可以控制需求,降低市場期望,減少市場以為香港土地短缺,房價只升不跌的期望。」
「另外,新民黨原則上不反對以公私營合作方式,釋放新界土地的潛力,過往亦曾有成功的例子。但我們認為公私營合作應由政府主導,根據政府的規劃主導,有必要就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土地,以公眾利益為先。我們反對成立獨立組織負責公私營合作的審批,因為所謂獨立人士並非公職人員,不受法律規管,而涉及運用巨大公權,風險很大,可能有利益輸送的嫌疑,應該避免。」
葉太補充:「新民黨認為要進一步完善鐵路網絡,港島區應盡快興建南港島線(西段),因城規會已同意重建華富邨,薄扶林將來會增加10萬人口,很需要鐵路通過華富邨、香港仔及數碼港。我們希望港鐵克服困難,將杏花邨延至小西灣。至於新界就需要興建荃屯鐵路。至於東涌東新市鎮,於2022年預算有很多人口遷至,因此我們促請盡快興建東涌東站。另外,我們不反對馬料水填海,希望政府憑馬料水填海或將來規劃新發展區,可以預先興建好鐵路及其他網絡配套,以疏導新界東西目前已相當擠塞的鐵路或其他公路。」
副主席容海恩女士關注長者福利、醫療、交通及科技等範疇。她表示,「在地區聽到很多市民反映,希望可以增加長者$2乘車優惠,因此爭取有關優惠措施年齡限制下降至63歲,甚至60歲,方便長者利用公共交通出行,提升生活質素。」
她又認為,科技可改善市民生活。「香港各區交通擠塞問題嚴重,政府欠缺改善問題的措施,我們建議善用科技,改善交通擠塞,讓市民出行更方便。」另外,作為法律界專業人士,容海恩女士關注法庭的科技及數據運用,「例如家事法庭,如果可做好大數據分析,可以幫到單身家庭,爭取贍養費,但政府在此方面數據比較缺乏,我們建議善用科技大數據,開放不同政策局的數據,改善市民的生活。」
副主席潘國山先生關注新界東地區的醫療服務,「我們希望政府完善或加強夜診服務,例如沙田,醫院的夜診服務只到晚上9時。威爾斯醫院目前是新界東聯網主要的公立醫院,緊急的救護服務、急症室及夜診服務均非常欠缺。因此希望加強如圓洲角診所的夜診服務。長遠而言,建議政府把當區夜診服務延長至晚上12時,未來甚至增至24小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