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能源轉型進行式ing..... 【綠能科技聯合研發計畫】再生能源點亮創能、儲能應用大未來(05/18/2021 天下雜誌)
文: 台灣經濟研究院
創能技術開發著重提升綠色能源能量與降低成本
創能領域前瞻綠能技術開發配合發揮臺灣太陽光電與離岸風力等再生能源特色,透過提升電池模組效率趨動太陽光電成本下降,以及利用智慧平台系統助於離岸風場海事工程量測與運維,降低風場運維成本,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開發高效率、低成本、超輕量之太陽能電池技術
提升太陽能電池效率已刻不容緩,成功大學陳引幹教授團隊運用原子層沉積技術,沉積不同氧化物材料膜層於堆疊型太陽能電池中,以優化各膜層厚度、品質與材料純度等,進一步提升太陽能電池品質。中央大學許晉瑋教授與劉正毓教授團隊以軟性三五族太陽能電池收集室外光源,提供智慧模組(溫度感測器與藍芽)足夠電能回送電子訊號,朝向智慧模組「自我維持」前進。
在降低成本方面,大葉大學黃俊杰教授團隊利用非真空設備取代電漿輔助化學氣相沉積(PECVD)、用原子層沉積設備(ALD)以及銅漿料取代銀漿料達成低成本射極鈍化及背電極(PERC)太陽能電池開發。成功大學張桂豪副研究員與李文熙教授團隊創新製程置換太陽能鋁電極,以低成本空氣燒結銅電極應用於高效率雙面太陽能電池,將有效降低太陽能電池成本支出,增加產業獲利能力。
隨著太陽光電產能市場逐漸飽和,相關企業轉型尋求高效率與超輕量太陽能模組,以無人機應用為例,臺灣大學藍崇文教授團隊替無人機縫製出可以吸收太陽光轉成電力的衣裝,賦予偵查、通訊等任務。臺灣大學林清富教授團隊開發適合於固定翼無人機之輕量太陽能模組的大面積(30x150 cm2)太陽光模擬器,於宜蘭大學城南校區建置可供太陽能無人機測試起降與飛行場域。
兼具發電及產氫之仿生創能技術
氫能源為一種乾淨、能量密度高、環保零汙染、應用廣泛與取得容易的新能源,仿生電池即是透過模仿植物光合作用,為既能製氫又能發電的多功能太陽能系統。清華大學嚴大任教授團隊開發氫氣光電催化的催化劑由鉑金轉換為更具有普及性且兼具效能的材料,透過電漿子結構來強化二硫化鉬與日光光場交互作用,增加光能轉化為氫能的效率。中央大學王冠文教授團隊則建置高效穩定低成本之雙效產氫產電系統,利用其太陽能轉換再生電力進行光電催化分解水產氫並儲存,達到能源永續發展之概念。
智慧平台系統助於離岸風場海事工程量測與運維
面對臺灣附近海域高溫、高濕、多颱風與地震頻繁的特有地理環境,以及海上嚴苛條件,成功大學林大惠教授團隊開發離岸觀測塔風向定向系統,可降低量測成本、提高觀測準確性與量測效率,有助於離岸風場開發之海事工程量測。臺灣大學蔡進發教授團隊著重開發離岸風場運維大數據智慧平台,提供數據及開發各種量測技術,達到風機早期診治、早期預防功效,以期降低運維成本。
儲能技術開發著重高效能、高安全、具經濟性以支持各種儲能應用
隨著電力系統快速發展,電力儲存設備的布建應隨之增加其靈活度,以確保間歇性再生能源的儲存整合,促進電力供應端和儲存之間高效率的轉換。而儲能領域當中,又以先進二次電池與先進氫能為基礎核心發展項目。
開發高能量與高安全之固態電池技術
為進一步提升儲能電池安全與效率,全固態鋰電池已經成為研發主流。研究方向多針對電池正極、負極、以及電解質創新材料與設計,進一步提升能量密度需求與提高電池系統的總體能量。
正極材料方面,大同大學林正裕教授團隊開發具可量產層狀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合成技術,同時透過離子摻雜技術穩定其正極材料之晶體結構、改善材料的離子導電度,進而提升其電池穩定性及電容量。
負極材料方面,清華大學杜正恭教授團隊採用太陽能板製成切削的廢料矽,將此進行高值化做成鋰電池的負極材料,並用交聯反應開發矽負極黏結劑,以共沉澱法、自身氧化還原法進行正極材料開發參雜改質,提升鋰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和快速充放電的能力。交通大學陳智教授團隊利用電鍍雙晶銅箔作為矽基負極材料的基板,配合富鎳層狀氧化物正極構成鋰電池,提升鋰電池的整體能量密度,提供各項裝置或載具更好的續航力。
電解質材料方面,明志科技大學楊純誠教授團隊主要開發鋰鑭鋯氧氧化物固態電解質,並將其應用在NCM811陰極材料上,最終組裝成鈕釦型及軟包型電池。成功大學方冠榮教授團隊開發高緻密性鈣鈦礦、橄欖石、石榴子石結構氧化物及硫化物電解質,以及具獨特性金屬、非金屬中介層,有效降低固態電解質/電極介面阻抗。臺灣科技大學王復民教授團隊研發固態電解質具環保水溶性,有低成本與綠色製程之特性,且能有效改善固體接觸的介面問題,可製備成高容量、輕量化與高性能二次電池。臺灣大學鄭如忠教授團隊深入探討高分子固態電解質,藉由合成改質方式可提供具彈性的高分子,進一步利用後調整加入鋰鹽的種類及添加劑,使研發的高分子固態電解質更符合商用規格。
兼具發電及產氫之仿生創能技術
氫能可作為重要儲能技術研發之原因,乃因其最終可實踐潔淨能源,提供眾多行業(如化工、鋼鐵重工及長途運輸等行業)有效脫碳方法,降低碳排放量,改善空氣品質並加強能源安全。且相對其他儲能系統,氫能另一大優勢為其電轉氣儲能系統有儲存量大以及放電時間長的特性。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長久以來專注於氫能領域。張鈞量博士團隊開發大氣電漿噴塗製備金屬支撐型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之可量產技術驗證,可進行大面積(10╳10 cm2)金屬支撐型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片之生產;余慶聰副研究員團隊利用新型產氫技術結合二氧化碳捕獲技術,使用低成本觸媒生產95%以上的氫氣,省去複雜的純化處理,大幅降低氫氣製造門檻;李瑞益研究員團隊則是著重於開發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發電系統,可直接將燃料如氫氣、瓦斯或天然氣轉換為電力,並將餘熱回收再利用,具有高能源轉換效率。
燃料電池方面,中央大學李勝偉教授團隊開發中低溫操作的陶瓷電化學儲能電池,所使用的關鍵電解質材料可使操作溫度降到400-700℃區間,且開發關鍵電解質、氫氣電極與空氣電極材料性能與微結構設計,利用靜電紡絲技術製作空氣電極材料奈米纖維,並成功與電解質相互整合,可提升單電池性能14.1%。
儲存氫氣方面,清華大學陳燦耀副教授與曾繁根教授團隊選擇碳材料進行儲氫研究,以零模板水熱碳化法合成出奈米碳球,最後輔以奈米金屬修飾產生之氫溢流效應(Spillover Effect),提升氫氣吸附效能。
製造氫氣方面,臺北科技大學鄭智成教授團隊致力研發低成本、高穩定度、高效率之中溫固態氧化物電解電池電極材料,另外開發新型氨氣裂解觸媒技術,大幅改善現有氨裂解觸媒反應速率過慢之缺點。中興大學楊錫杭教授團隊則開發非貴金屬觸媒應用於水電解觸媒,以降低裝置成本,並且研發陰離子交換膜和膜電極組,使效率能有效提升。臺灣大學謝宗霖教授團隊發展具突破性之太陽能電解水產氫技術,以低成本、易量產、高效率的鈣鈦礦─矽晶疊層太陽能電池進行電解水產氫,並達到具競爭力之太陽能轉氫能效率水準(10-15%)。而臺灣科技大學胡蒨傑教授研發適於氫氣分離的複合薄膜,藉由熱力學與動力學的基礎理論調控薄膜成膜機制,開發高孔隙度且結構穩定的基材膜,結合優異特性的基材膜及選擇層。
綠色能量持續擴散,協助臺灣繼續邁進成為「亞洲綠能發展中心」
科技部「綠能科技聯合研發計畫」藉由學研界前瞻創新研發能量,推動新能源及再生能源之科技創新,進一步擴大產學研界連結之效益,積極延續科研成果落實產業應用,以期為我國綠能產業布建機會,並協助政府達成能源轉型,且透過綠能科技發展躍身國際舞台。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845
♡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的推薦目錄: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核研所女助理勾結廠商詐108萬 便宜行事下場依利用職務上機會詐取財物等罪遭判7年!(02/18/2021 聯合報)
(記者曾健祐/桃園即時報導)行政院原子能核研所爆發貪汙案前年底遭廉檢搜索,許姓研究助理負責「轉譯實驗室清潔標案」期間,和得標廠翔騰公司蔡姓負責人、戴姓經理勾結,明知對方完全未履約竟製作不實文書,讓廠商2017年、2018年間詐得108萬元;法院依貪汙等罪判3人4年至7年,黃姓女員工獲緩刑,可上訴。
廉檢調查,許女(42歲)是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薦任第8職等助理研究員,負責核研所同位素組069管轉譯實驗室維護,及環境清潔採購業務,翔騰公司2017年、2018年得標「轉譯實驗室清潔標案」,包括A-D級區無菌無塵室清潔滅菌消毒、環境監控系統TAB:及單包裝無菌衣乙套等。
但許女明知翔騰都沒有主動派員工履行標案,還在驗收前用電子郵件通知戴女(60歲),佯稱以核研所曾通知翔騰履約,並交付相關文件、證明及發票向核研所請款,經蔡男(45歲)指示戴製作不實驗收資料交付給許。
許和蔡、戴等人夥同以此方式,分別在2017年9月29日詐取29萬7000元、2018年1月2日詐取31萬3000元,以及2018年12月詐取47萬元,共在3個標案合計詐得108萬元。
審理時,許女、黃女坦承犯行,許的辯護人稱,許就該案並未獲不法所得,沒有為自己不法所有意圖,應僅構成圖利罪;戴女則不否認得標,未派工履約、交貨等,但戴僅坦承偽造文書,否認有何共同利用職務上機會詐取財物犯行。
蔡男則全部否認犯罪,表示沒有刻意不履約或違法意圖,蔡的辯護人說,就算許女自白犯罪,但許便宜行事的目的在執行服務機關預算,並非為讓翔騰公司獲利。
法院查,許女被訴貪汙部分,除她坦承犯行,並有相關人指證、廉檢調查,以及招標契約、驗收紀錄,履約文件為證,犯行明確,黃女也自白坦承。而戴女在審理時,對於清潔標案有無派工,前後說詞矛盾,認為純屬卸責之詞,不予採信。
蔡男部分,法院發現他和許女不僅有直接聯絡方式,還曾透過許的先生居間傳遞訊息,對於蔡辯稱,並未和許商議本案如何報結、驗收等沒有犯意聯絡,也是卸責之詞。
法院審酌,許女是公務員,所享俸祿是民脂民膏,本應恪遵職守,廉正自持,明知翔騰公司就標案完全未履約,竟利用職務詐取高達108萬元,有損官箴,也損及核研所對於廠商履約管理及標案款項核發的正確性,犯後多次飾詞卸責而非始終坦承。
法院考量許女自白、無犯罪所得,依法減刑,並依公務員共同犯利用職務上機會詐取財物罪、共同犯利用職務上機會詐取財物罪,各判5年、4 年10月,應執行7年,褫奪公權4年。
蔡已自動繳回全部所得財物,但全盤否認,戴僅部分坦承,各依2個非公務員與公務員共同犯利用職務上機會詐取財物罪,判7 年、2 年,褫奪公權4年、1年。黃女依2個共同犯行使業務上文書登載不實罪判4月,得易科罰金,緩刑2年。�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udn.com/news/story/7321/5257405
★★ 更多相關訊息:
核電採購傳收賄弊案!台電公司燃料處核燃組組長、課長收賄1664萬,被以貪污罪起訴!(11/03/2020 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340406
台灣核能電廠進入除役階段所面臨的考驗(2021/02/16 北海岸反核自救聯盟)
黑道綁標,這樣拆廠安全嗎?
https://www.facebook.com/momlovestaiwan/posts/2092779897524253
♡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能源資訊平台:“綠色和平組織警告,福島的 (輻射污) 水釋放可能會改變人類的DNA....." (01/27/2021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核研所鐘正邦摘譯) (CNN)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組織警告,福島第一核電廠不久後將釋放受污染核廢水到海中,其含有放射性碳14,可能會破壞人類DNA。
環保團體聲稱,電廠中儲存的123萬噸水(用於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現場)含有「危險」等級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和其他「危險」放射性核物質。如果將廢水排放到太平洋中,將對社區和環境造成「長期嚴重的後果」。
多年來,營運商東京電力公司(TEPCO)為了冷卻福島核電廠受損的燃料棒,已抽取上萬噸水使用,並將那些汙染水儲存起來。
但是距日本最嚴重的核災已經過九年了,儲存空間已經用盡,日本政府仍在思考如何處理水的問題。
包括該國環境部長在內,當局已經表示,唯一的解決方案是將其釋放到海洋中,而這項計劃面臨著環保團體和漁業界的反對。
於2020年10月23日,日本政府暫緩決定廢水處理議題。而在一次工作會議上,工業部長Hiroshi Kajiyama說:「為了避免福島第一核電廠除役過程的延遲,我們需要決定如何處理每天增加的廢水。」但他承認當局需要解決人們擔憂的聲音。
綠色和平組織指出,在其發布的一份報告中顯示,水中除了放射性同位素氚外,還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碳14,碳14是「人類總體輻射劑量的主要貢獻來源,並且有可能破壞人類DNA。」
該報告的作者兼德國綠色和平組織資深核專家Shaun Burnie告訴CNN,這些蓄水池中的碳14總量可能多達63.6GBq。
Burnie一份聲明中說:「這些碳14以及其他水中的放射性核種,將在數千年之內持續產生危險性,並有可能造成遺傳損害。這是不得不放棄這些計劃的另一個原因。」
TEPCO發言人Ryounos Takanori告訴CNN,經處理後的水所含碳14的濃度約為每公升2至220貝克。
Takanori說:「即使每天連續喝2公升的水,每年的暴露量也大約為0.001至0.11毫西弗,這並不會影響健康。」
相信只要嚴格遵守法規要求,就可以確保周邊地區人類的健康、環境和漁業產品的安全。
Takanori說,東京電力公司將進行二次處理,以滿足除了氚以外,其餘的排放管理標準,並且將盡可能減少包括碳14在內的放射性物質。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核材料(nuclear materials)的讀者克萊爾·科克希爾(Claire Corkhill)(未參與這項研究)。她告訴CNN,氚已經被世界許多國家及地區釋放到海中,而且該動作「對生物體影響很小」。
她告訴CNN,最近TEPCO對水的分析表明,蓄水池中的放射性「超出了預期」,並指出存在碳14或釋出β輻射的同位素鎝-99m(technetium-99),但結果沒有顯示水中的碳14含量。
曼徹斯特大學放射化學教授弗朗西斯·利文斯(Francis Livens)告訴CNN,「任何放射性物質排放都會對環境和健康帶來風險。」他補充說,這種風險與在海洋中釋放多少碳14有關。「事情的嚴重性取決於排放量有多少。」
與綠色和平組織研究無關的Livens說:「如果那裡有碳14且數量很多,那肯定是有風險的。」「人們多年來已經將碳14排放到海中。一切都取決於那個量有多少,有多少被分散了,它是否進入了海洋食物鏈,並找到了返回人類的途徑?」
Corkhill說,儘管日本政府在把水排放到海裡之前,就應該確認蓄水池中含有多少碳14;但由科學模型中顯示,同位素的含量係在政府認為安全的範圍內。
她說:「最保守的估計是,他們仍然有多少碳14使它們低於日本法律對海上放射性排放的限制。」
處置受污染的水並非易事-儘管理論上可以將水運輸到境內的其他地點,或轉化為水泥,但這兩種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環境問題,Corkhill補充說「對於這種受汙染的水,實際上沒有任何好的解決方案。」
儘管如此,Corkhill對CNN表示,污水正成為迫切的問題:如果日本政府不處理污水,將有幾百萬立方米的放射性廢水,全部位於福島核電廠上。
完整內容請見:
http://eip.iner.gov.tw/msn.aspx?datatype=bmV3cw%3D%3D&id=MTc5OA%3D%3D
★ 相關報導請見:
Fukushima water release could change human DNA, Greenpeace warns (10/24/2020 CNN)
https://edition.cnn.com/2020/10/24/asia/japan-fukushima-waste-ocean-intl-scli/index.html
♡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在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簡稱核能研究所、核研所)是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的附屬機構,1968年成立於桃園縣(今桃園市)。專門負責台灣核能安全、核設施除役及 ... ... <看更多>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在 機關名稱: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 標案瀏覽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期 類型 代碼
20211029 定期彙送 NS1100834
20211029 公開取得報價單或企劃書公告 NL1100873
20211029 公開取得報價單或企劃書公告 NL1100872 ... <看更多>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在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核能研究所 (以下簡稱本所) 成立於民國57年,位於桃園市龍潭區,為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所屬單位,是我國核能與輻射應用的專責研究機構。核能安全、輻射防護、緊急應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