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章】一天真的剛好24小時嗎?
上一篇文章《為什麼一天有24小時?》引起了幾位讀者朋友對1秒的現代科學定義的討論,我覺得是非常好的現象,說明很多朋友都覺得科學是有趣的,會在讀完文章後繼續思考,而不是把我說的照單全收。其中余承翰和Milka Wong分別對埃及的講解和中國的情況作出補充,非常感謝。朋友Lezhi Lo更不吝分享了他製作的精美圖解,解釋了使用銫-133作為現代計時基準的物理學上的考慮。非常感謝Lezhi的補充,他的圖解比我的文章更直觀也更易明白。
不過除了物理學上的原因,還有最後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就是銫-133的基態超精細結構躍遷頻率剛剛好等於以往天文學上測量到的曆書秒(ephemeris second),或即現代的原子時,即以天文考量而把一天切割成 24 x 60 x 60 = 86,400 等份。這個做法對日常生活影響最小,因此亦最能為社會所接受。
有見及此,我希望把這討論延伸,講講天文學上關於一天的長度的幾種不同定義。
試想像我們是活在古代的天文學家,我們可以如何定義一天的長度呢?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每天晚上觀察天上的星星東升西落,然後計算在下一個晚上需要多少時間才能看見一模一樣的星空。這樣做的好處是換日期的時間在午夜,不會對日間活動的人類造成混淆。這樣定義的一天叫做恆星日或回歸日(sidereal day)。
然而,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雖然星空和太陽一樣,每日都會東升西落一次,但星空的運轉速率比太陽快一點點,只需要23小時56分鐘4秒就完成一圈,而太陽卻需要24小時。這是因為地球在自轉的同時亦在環繞太陽公轉,因此如上圖所示地球需要比星空轉一圈再轉多一點點才能再次對準太陽。這樣就有麻煩了,半年後,午夜零時豈不是會發生在正午?
因此,我們就想出了另外一個方法定義一天的長度:太陽每天正午時分都必定位於南北指向的子午線之上(「子午」就是這個意思),因此只需要把連續兩個正午之間的時間間隔定義為一天就好了!這樣做的話能確保正午都發生在太陽穿越子午線的一刻,不會導致日夜顛倒。這樣定義的方法叫做太陽日(solar day),長度當然是剛剛好24小時,因為這根本就是定義24小時的方法啊。
然而,我們還有一個問題。如果地球環繞太陽的軌道是正圓形的話還可以,但是地球軌道其實是橢圓形的。這就出現了另一個問題:地球公轉的速率每天都不一樣,使得每個太陽日的長度都不一樣!如果硬要以太陽日為定義24小時的方法,難道1秒的長度要變得每天都不一樣嗎?
最後,我們想到了一個方法,就是把一天的長度與每天的實際太陽日長度脫鈎,轉移使用一年下來的每一天太陽日的平均長度:這叫做平太陽日(mean solar day)。我們更進一步直接定義一個平太陽日為86,400秒,再把換天的時刻定為日落後、日出前這段夜晚時間的正中間,這就解決了大部分日常生活所需的問題了。亦因為這樣的定義,正午都不會是發生在剛剛好12時正的,有時會比12時早、有時比12時遲。
然而,跟據現代科學使用銫-133定義出來的1秒,長度其實並不剛剛等於用平太陽日切割出來的1秒。這是因為潮汐作用使地球轉得越來越慢。現在一個平太陽日太約等於86,400.002個銫-133定出來的秒。所以我們可能會以為,一年下來會累積365 x 0.002 = 0.73秒,即差不多一秒!這樣的話豈非每隔年就必須加入潤秒嗎?可是我們知道加入潤秒其實並不常見,加入的時間亦絕非週期性。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地球並非只有自轉、公轉、潮汐作用等會影響太陽日的長度。地殼活動、季候風、洋流等等都會影響地球的轉速,而且還未考慮歲差——自轉軸因太陽和其他行星重力造成的進動和章動等影響。因此每天的長度其實是混沌的,非常難以用理論準確預測,只能透過實際測量得知。總言之,上述各種貢獻相加,令我們並不需要隔年就添加潤秒。
討論了秒、分、時、天的定義,下次我們再討論有關定義月和年的問題。
延伸閱讀:
有關潤秒可參考NASA的講解:https://www.nasa.gov/feature/goddard/nasa-explains-why-june-30-will-get-extra-second
港大物理系課程Nature of the Universe網上講義:https://www.lcsd.gov.hk/CE/Museum/Space/archive/EducationResource/Universe/framed_e/index.html
封面圖片:NASA
行星軌道為什麼是橢圓的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什麼有那麼多超級月亮?中研院天文所告訴你!】🌙
每隔一段時間,新聞媒體上面都可以看到「超級月亮」這個名詞,為什麼超級月亮這麼多呢?首先,要跟大家澄清的是:「超級月亮」一詞來自於占星學。真正的天文學名詞是「近地望」。望,特指月球、地球、太陽成一直線。而「近地」就是說,月球的軌道最接近地球,這兩個現象加起來,剛好就是「超級月亮」。簡單的說,這一天看到的滿月,比其他時候的滿月看起來更大。
月球是以橢圓軌道繞著地球公轉,有近地點和遠地點。月球-地球這整個系統,又繞著太陽公轉。對月球-地球系統來說,陽光照射的角度以一年的週期變化。超級月亮的發生必須滿足圖中的條件,在這樣的情況下,每年大約會發生一次超級月亮,也就是月亮剛好在近地點上,而且太陽剛好在相對位置。從地球上看,這就是「超級月亮」。所以每年有一次超級月亮,就不一定是新聞,這就跟每年有一次中秋節的意思差不多。
那為什麼,會有「多少年來,最大的超級月亮呢?」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ASIAA)表示,「因為月球軌道的橢圓率,不是固定的。月球的軌道其實受到太陽和地球的干擾,會有微小的擾動。這微小的擾動,如果乘上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38萬公里,馬上就會變成一個巨大的數字,反應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是每年的超級月亮大小不一樣。」這就是為什麼經常我們可以看到超級月亮的新聞,而且今年的超級月亮跟去年、明年也不會一樣。這就是每年都可以有超級月亮新聞的原因。
最後,放眼整個太陽系,地球是唯一一個可以「賞月」的行星。月球的直徑是地球的0.27倍,在整個太陽系裡面,遙遙領先其他行星系統。雖然軌道的變化很小,但是因為月球跟地球的直徑比例,結果就是超級月亮看起來更大了。總而言之,現代天文學的知識告訴我們:「超級月亮」是一個經常出現的天文景觀,神奇的不是這個現象本身,而是人類居然可以用科學知識,正確地預測超級月亮出現的時間,這不是比超級月亮更神奇嗎?📡📡📡
行星軌道為什麼是橢圓的 在 林達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記得誰的名字〉
東京迪士尼樂園。前往巨雷山的途中遇見布魯托。
布魯托帶著印地安人的羽毛頭飾,正熱情的招呼著一切,試圖攔下路過的每一個遊人,以各種肢體語言,表達他對童話世界的忠心耿耿。但我對布魯托並不熟悉。布魯托首先讓我想到的,總是冥王星。學齡前的我不知怎麼的,在被迪士尼卡通吸引之前,已先被不知何來的科學影片教育得好好的。卡通裡的布魯托於我而言,就是一條與冥王星同名、單純而好奇的獵犬。
冥王星我就熟悉一點。冥王在神話中是一殘酷嚴明的地獄之神,冥王星則是被屢屢忽視的黯淡寒冷之星,久久存在天文學家的懷疑之中,多年以後才被真正發現。中間又經過了許多其他的事情,但總之冥王星現已自九大行星中除名了,只是一顆以橢圓軌道繞行太陽的矮行星而已。同樣繞行著一個熾烈的核心公轉,為什麼就有那麼大的差別呢?
中學時學過,橢圓是以距離兩焦點之和為常數的軌跡。那時常想像橢圓上的每個點,都是同時懷有兩個核心關懷的人,這個理由很好,有時靠近一些,有時疏遠一點。這或許能夠解釋許多事情。我對布魯托並不熟悉,怎麼能那樣熱情,單純,不可思議的保持著絕對的善意呢?很小的時候,我甚至老搞不清楚布魯托和高飛狗有什麼差別。多年以後才知道高飛狗其實是人,縱使有著狗的名字。而布魯托其實是狗,縱使他有著神的名字。
我對布魯托並不熟悉。有些字眼其實是美滿且善良的,即使有著殘忍的名字。比如老套的說愛,或者說恨。高中學到橢圓的時候正值高二下學期,生活一團亂,傷害無所不在,我始終記得那個女孩惱怒看我的眼神,幾乎要哭了,女孩的眼睛像湖水,像掀翻不止的湖水反覆弄濕岸邊的卵石。但她終究沒哭,只是倔強且反覆的說:你怎麼這樣。憤怒的人怎麼會有著那麼寂寞的表情呢?我想她是討厭我的,終使我也認真的厭惡起她來。我也記得自己不耐看她的模樣───或說是想像自己那樣的模樣。那時的我是不可能看見自己的,我甚至看不清那些坦白的好意,都是為何而來的。我不明白那些簡單的事情為何簡單,只覺得不耐。令我那麼不耐的,到底是什麼呢?
現在能夠接受布魯托單純以樂觀、溫暖的卡通形象出現,多少是晚了一些。許多不可挽回的事情已經發生,也就是如此了。有些字眼其實是殘酷的,即使有著意思美好的名字,比如釋懷,或者比如青春。
───林達陽《恆溫行李》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8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