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嚴時期 落區更要做好服侍社區的人】
今個星期相信區議會候選人會繼續陸續報名,但是非常時期,每日各區總有衝突,落區難免一切如常。固然有很多街坊打氣支持,亦不能忽視政見不同的人的憤怒。如果區議會候選人還在說哪條渠要通、巴士要增加班次,難免讓人感到離地(根本日日交通混亂),不過選舉期有限,不打民生牌又惟恐「太政治」,作為過來人,我不是不明白民主民生的張力。
但是兩者並非互相排斥。反而每天身處動亂,與其當作事情沒有發生(有些建制派似乎如此),我更加相信街坊期望有人可以為保護社區打拼。幫手/爬山的你,可以考慮下面一些建議:
1. 準確提供資訊
了解社區的人,提供適時、準確的資訊不單是要求,更加是責任。
非常時期準確資訊可以是重要幫助。既然港鐵每日封站,居民對於替代交通的資訊便有需求。甚至好像南區,明明南港島線沿途車站少受波及,金鐘封站連帶封鎖區內居民出港島北岸,更要主動向港鐵抗議。看見區內的黃藍商店標籤與觀察相違,為清白的餐廳澄清,隨時免除了他們蒙冤,雪中送炭。
2014年,我與區內的團隊因應金鐘佔領時刻提供巴士改道資訊,我相信五年後情況不同,但道理一樣。各位多動腦筋,應該會找到什麼資訊街坊最希望知道的。
2. 介入社區衝突
當衝突來到社區,站在前線固然有風險,但我所看到的是很多在地區議員勇於協調社區,甚至在前線指出警方不是,可能是因為你的帶路,可以為不熟悉地形的手足脫離險境;或許因為你的解釋,會令區內的居民對於抗爭、對於事情的發展因由有多一份諒解。
更加重要的,是如果你在場,各單位包括屋邨商場應對問題獲更多提點,像藍灣半島商場成功阻止警方無理進入商場,便是成功例子。即使如新港城,無可奈何,但保安盡了可盡的力,大家也看到。
3. 聯結、組織、同行
所以我經常認為,社區工作是一個建立緣份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在社區時間越久,你才有條件和人們建立關係。抗爭頻仍的今天,那麼多街坊在社區喊口號、貼連儂牆,你主動融入社群、化解紛爭,還是只作壁上觀,純粹樂見其成,已經看到差別。
我也曾經有街坊的子女被捕,有放映活動要我們到場看顧,建設性的落區工作,永遠是做不完的。因為高水平的地區工作者,不是純粹的資訊傳遞,和街坊一起,與居民同行,組織起來成就事業,才是工作的極致。
被罵垃圾議員又怎樣?要相信街坊的背書。取消選舉又點?這已經無關於取消與否,先放下自己候選人的身份,想一想作為社區領袖應該在這刻做什麼最為區好,集中做好組織工作更形重要。
----
「泛民天下圍攻拓逆權戰線」,蘋果日報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1007/20782458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