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903蘋果 文教區房價驚人 牯嶺街新屋3年轉手賺540萬
蘋果原址→https://tw.appledaily.com/property/20210903/EPBJQ6F3LZGMXCQVP7OVGMJ3KY/
北市中正區古亭捷運站周遭的「森城大院」落成1年餘,近期實登揭露,頂層戶以6990萬元轉手、賣方帳面賺進540萬,漲幅空間亮眼;專家指出,該物件坐落文藝氣息濃厚、少有推案的牯嶺街,屋齡新、公設比低,且交通便利又為純住宅規劃,4項關鍵得以穩健支撐價格攀升。
(施智齡/台北報導)……↓
素有「書香之地」稱號的牯嶺街,周遭林立包括小劇場、植物園、南海藝廊、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等歷史建築,坐落牯嶺街146、148號的「森城大院」為該區少數新推案。實價登錄資料顯示,社區14樓之1的頂層戶、今年7月以6990萬成交,相較前一手2018年購入、預售價6450萬,3年價漲540萬元。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表示,「森城大院」去年迄今成交單價多為6字頭,因該社區位於牯嶺街與水源快速道路交接處,算是鬧中取靜地帶,且近捷運古亭站、台電大樓站,域內亦有多間明星學校,包含國語實小、中正國中、建國中學、北一女中等,生活機能便利又有學區加持,相較周遭高端物件親民的6字頭價格,自然吸引買方進場、創造漲勢。
東龍不動產資深經理陳泰源認為,頂層戶3年賣價漲了540萬,主要來自該棟屋齡新、面水源路河景,公設比相較新電梯大樓動輒35%,「森城大院」僅30%、坪數使用實在;此外,該建物正南北座向、一樓大廳挑高設計又是零店面規劃,單價6、7字頭,比大直、內湖、南港的河景宅都來得便宜,CP值高讓前屋主轉手、獲利匪淺。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9/210903-3540.html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星光奈奈,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請開啟字幕 |扯麵|牛肉麵|豆制所|有水族箱的廁所|網美打卡景點| Emma Instagram:lxxooemma 合作頻道 @Hot Emma –––––––––––––––––––––––––––––– Memories of Spring by Tokyo Music Walker ...
街屋 立 面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藝復興誕生地 | 義大利佛羅倫斯 Florence
佛羅倫斯從中世紀時期就開始稱霸托斯卡尼,其實一直到近代,都還可以看到佛羅倫斯巨大的影響力,例如十九世紀義大利剛統一時,就曾定都佛羅倫斯,而今日的標準義語,也是以佛羅倫斯使用的語言為準。(在此之前義大利各邦之間多使用不同的方言)。
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佛羅倫斯如此強大,甚至成為璀璨文藝復興的誕生地,進而照亮黑暗的中世紀歐洲呢? 這其實是多種複合因素的結果,最主要的依然是經濟因素。因為身處東西方貿易的中繼站與實行資本主義,以及在銀行家背景的梅迪奇家族統治下,佛羅倫斯相當富裕,因此貴族、商人常會資助藝術家的創作。加上雖是家族統治的寡頭政治但仍保留一定程度民主自由的社會結構、黑死病引發對教會、神權保守勢力的質疑以及對人性主義重新重視等等,都是佛羅倫斯誘發文藝復興的因素。
雖然在十九世紀時進行的市區現代化改造曾拆毀許多中世紀街屋,佛羅倫斯的舊城中心仍有幾分中世紀的神韻,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在二戰期間亦被列為不設防城市,躲過大規模毀滅的厄運。然而舊城中心以外的區域,像是亞諾河上的橋樑(除了老橋外)及河南岸同樣歷史悠久的街區,則全數被炸毀。
今日的佛羅倫斯主要有幾處景點,分別是聖母百花大教堂、老橋、市政廳、有大量文藝復興藝術品的烏菲茲美術館以及大衛像所在的佛羅倫斯美術學院。但如果像我一樣對文藝復興建築勝過美術品的人,我會建議多分一點時間在佛羅倫斯的街道走走,尤其是跨過亞諾河到對岸山丘上的米開朗基羅廣場欣賞日落餘暉下的佛羅倫斯天際線,在這裡可以把上述的景點一次看盡,十分推薦。
我第一次來佛羅倫斯之前,因為比較常見到巴洛克、洛可可式的建築,加上是從華麗的威尼斯而來,其實沒有對佛羅倫斯期待太多。而且當時一出火車站,看到路上滿滿的汽機車、一邊有點破敗的老城牆,當下馬上開始懷念貢多拉搖曳的威尼斯。但等我實際走在老城街道上,特別是站在聖母百花大教堂立面前時,才真正被它強勁且深厚的歷史底蘊給撼動,從此愛上佛羅倫斯。
義大利的四大一村,是許多初訪義大利的人會選擇的經典路線。這條走訪威尼斯、佛羅倫斯、羅馬、米蘭加五漁村的路線,可以看到義大利多元的樣貌,其精彩難以一言蔽之。同理,我們也無法只用一顆鏡頭來講述豐富的旅行故事。因此在我的線上旅行攝影課程中,將深入講解每種鏡頭的敘事技法與使用場合。同時搭配實例說明,來幫助你拍出更美、更有故事感、更能觸動人心的照片。目前課程募資已突破780%,早鳥優惠將於下週結束,之後將由優惠價1,800元調回原價3,000,感興趣者請把握時間噢,詳情請見課程網頁:https://ps.yottau.net/3l2gu8
街屋 立 面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你是很愛逛當地市集、市場的「市場控」嗎? 🐙🐟🐙🐟
疫情之後去大阪自由行不要再去觀光客滿滿的黑門市場了!身為一個熱愛逛市集及市場的人,當初沿著山陽鐵道途經的路線在找景點資料的時候發現明石車站前面有一條「 魚の棚商店街 」,這條街是商店街、也是「魚市場」,看了很多資料後,其中商店街上有幾張掛滿五顏六色的布旗照片相當吸引我,於是就把明石車站前的魚之棚市場列入這次的必訪名單。
📷 快點追蹤我的IG啦:https://reurl.cc/eELO5Q
魚の棚商店街掛滿著這五顏六色的旗幟,看起來好繽紛、活潑,也是我對於魚之棚商店街的第一印象!其實街道的長度不長,但整條街屋頂加蓋、兩旁各式各樣的店家林立,從菜攤、魚販到小吃店、餐廳、生活用品、五金雜貨都有,喜歡生活感的人來這裡會覺得真的很好逛!
後記:賣章魚的阿姨一直跟我聊天,聊到最後還忘記她有沒有收錢了😂
街屋 立 面 在 星光奈奈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請開啟字幕
|扯麵|牛肉麵|豆制所|有水族箱的廁所|網美打卡景點|
Emma Instagram:lxxooemma
合作頻道 @Hot Emma
––––––––––––––––––––––––––––––
Memories of Spring by Tokyo Music Walker https://soundcloud.com/user-356546060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3.0 Unported — CC BY 3.0
Free Download / Stream: https://bit.ly/_memories-of-spring
Music promoted by Audio Library https://youtu.be/BqbtZVEOkic
––––––––––––––––––––––––––––––
以下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三峽老街位於台灣新北市三峽區,主要在民權街一帶。老街始創於18世紀中葉,曾於西元1895年遭日軍焚毀,隨後由住民自行復建。大正5年(西元1916年)開始,在日本政府的主導下,由住民自費將傳統街屋形貌改造為仿歐風立面,以古希臘柱式、古羅馬拱門以及巴洛克裝飾,建構當時廣為流行的歐風街道風貌,融合了洋樓風格元素、日式家紋及漢人文化圖像。目前老街風貌大致上保留日治時期原貌。2007年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辦的全球建築金獎(FIABCI Prix d`Excellence Award 2007),「三峽老街改造」獲得公共部門暨特殊建築類全球傑出建築金獎亞軍,成績斐然。三峽老街被列為三級古蹟,卻因缺乏維修,於民國82年解除古蹟指定,因此老街的保存岌岌可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VqgSkroc64/hqdefault.jpg)
街屋 立 面 在 Meck大叔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景點名:深坑老街|Shenkeng's Street Of Old
電話:886-2-26623116 ( 深坑區公所 )
地址:新北市深坑區深坑老街
開發時間:全年開放(依店家營業時間為主)
關於:
早在清代時期嘉慶年間就有深坑市街的出現,陸路方面為清代時期臺北往返宜蘭的淡蘭古道必經之處,街上昔日是販賣茶葉及染料的臨溪集散市集;深坑北臨臺北盆地,位居景美溪中游北岸,水路則經由渡船頭運往艋舺等地,為早期文山地區的茶葉在景美溪集散的重要轉運站。深坑老街長度約有300公尺,道路是一條寬兩公尺的泥土路面,兩旁皆為草厝,在街上中段有一間王爺公廟。有一次的廟會活動因為燃燒紙錢不慎起火,將整條街的草厝燒毀,事後民房重建時皆蓋成瓦屋,牆壁使用土角磚、地板則為水石構造,這些構造是為了用來防火而闢建的,即稱「土角厝」。日治時代1915年起,日本人實施市區改正計劃才將深坑街拓寬,兩邊街屋也改建成有亭仔腳的立面街屋,至今也是老街上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
深坑地理位置四面環山,為深坑區主要的商圈,主要販售豆腐相關美食、芋圓、肉粽等,亦有古早味十足的童玩店供民眾參觀選購。 老街全長約三百公尺,以純手工製作的方式加以鹽滷的「深坑豆腐」聞名全國,現今隨處可見各式豆腐衍生商品。每年市政府文化局都舉辦「深坑四寶文化節 」以豆腐、綠竹筍、黑豬肉、茶葉等四樣在地名產為地方行銷。
2008年起為重現深坑街早年古樸風貌,新北市政府將深坑街列於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重現古蹟保留及現代生活的融合與共存,城鄉局針對騎牌樓保存與修復,因為街屋是不可切割,針對私人的土地及建物部份,城鄉局擬定獎補助辦法,希望以獎勵的方式鼓勵老街的居民踴躍參與整條老街的風貌保存,復舊工程於2012年9月順利完工。在近年也因為觀光熱潮興起,加上國道三號與國道五號的開通,使得深坑老街的旅遊再度興起,新北市政府為了有效彌補現行跨越景美溪僅依賴中正橋與昇高橋的不足,興建平埔橋從平埔街往南跨越景美溪,再銜接文山路二段,加快聯繫國道的時間。
深坑街與北深路交會處有棵茄冬老樹,其樹枝葉茂密、樹形優美,早已是深坑老街最顯著的地標。據當地居民表示,位於交會處圓環內的茄苳老樹年齡約有一百多歲,樹下圓環設有座椅供人休憩,是鄰居們聊天和遊客歇腳休息的場所。1981年,公所興建中正橋並欲拓寬深坑街時,計劃砍除在路中央的老樹,幸而當時蔣經國總統至深坑地區巡視,居民陳情希望保留這棵老樹,於是總統指示公所加以保護,老樹才得以保存下來
#Meck大叔#深坑老街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Uy_VIqRQ9g/hqdefault.jpg)
街屋 立 面 在 Meck大叔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店名:十字軒糕餅鋪
電話:02 2558-0989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68號(大橋頭站1號出口沿延平北路二段往南走約12分鐘)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六 am08:00-pm21:30 星期日am09:00-pm18:00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pg/十字軒糕餅舖-256840007828313/
官網:https://www.ten-cake.com/
關於:
大稻埕,延平北路上,一棟二進一過水的傳統街屋,老磚牆訴說舊日年華。專賣古早味禮慶糕點的十字軒,從1930年開業以來至今,已走過80載的歲月。 滿月的紅圓、收涎的鹹光餅、文定的大餅….,見證人生,傳遞祝福與祈願。治時期的大稻埕,是台北最繁華的地區之一。一個叫邱炳星的12歲小學徒,進入一家由日本人經營的麵包店「富福堂」學手藝。1930年,邱炳星與4、5位友人合資,在現今的延平北路二段60巷內開設了「玉山堂」糕餅店,幾年後,獨自頂下店面,創立了十字軒。在他的帶領下,十字軒曾一連參與五屆的全國菓子大博覽會,戰果輝煌!邱炳星日後成為日本製麵包研究會WHAT CLUB的會員,還擔任台北市糕餅業同業的顧問。從西點麵包起家,後轉往漢式糕餅,至今,香火鼎盛的大稻埕霞海城隍廟,逢年過節祭祀用的糕餅均是出自十字軒。 邱炳星的兒子邱獻德,大學畢業退伍後即進入十字軒工作,原本不諳餅藝,5年後父親意外因車禍過世,這位當時29歲的少老闆,面對20多個比他年紀大的資深員工,與太太一起扛下了餅舖重擔。一晃眼,30個年頭過去,輪到第三代邱易為,跟爸爸當年差不多一樣的年紀,也加入了十字軒。易為在傳統糕餅的環境下長大,會彈鋼琴還會吹嗩吶,還曾在全國國樂比賽中拿到第二名。七年級後段班的他,在新與舊,現代與傳統間游刃有餘。肩負這家老店鋪,他有著很強烈的使命感。 十字軒的糕餅師傅,在這兒一待就是幾十個年頭,有的還是從10多歲就來工作的「囝仔工」。對十字軒、對傳統糕餅,他們情感很深。古意的糕仔桃,十字軒至今還是堅持以手工製作立體雕花,不像其他店家,早已用毛筆繪製花紋取代,糕模子一打開,雕花一旦有瑕疵,整個就得重來。而每次店裡辦起推廣活動,師傅們義不容辭示範教學,壽桃、鹹光餅,2樓空間擠滿了大小朋友,學得人好奇,教得人開心!
#Meck大叔#十字軒糕餅鋪#童年回憶懷舊老店蛋黃肉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JJtEMdmM4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