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高齡化與少子女化將成為台灣未來社會的一大隱憂,衛福部推出「優化兒童醫療網計畫」
1️⃣針對三歲以下兒童,推出「#幼兒專責醫師制度」。
2️⃣#周產期照護網:讓診所醫師到醫院產房接生,留住偏鄉產科人才。
3️⃣#兒童的急重難罕病症的處理,各縣市都有24小時急診醫院。
其中 #幼兒專責醫師制度將由我們診所醫師來成為主要照顧者,增加嬰幼兒照護上的周全, 強化初級照護及健康管理,以降低新生兒及兒童可預防的死亡,減少失能並促進健康。
院所將提供每位孩童有關發展評估、疫苗接種、牙齒塗氟、就醫轉診等醫療服務,如果兒童在高風險家庭,將連結社政和衛政服務,讓醫師於孩童及家長建立長期信賴關係。
衛福部去年先選定宜蘭縣、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雲林縣、屏東縣等六縣市先行試辦專責醫師計畫,平均受惠的兒童約二成六;其中,桃園市收案最多,達1萬4239人。而透過三個月的試辦,也成功轉介1萬6000多名兒童牙齒塗氟、約1600名新生兒延長性黃疸、30名疑似發展遲緩,以及1名疑似高風險家庭或不當對待及疏忽個案。
健康的兒童是國家未來倚重的生產力,就像我們看到今年奧運跟優秀的年輕創作者,年輕人越來越厲害,各有所長,因為現在家庭都生得少,#所以一個也不能少,健康最重要‼️這有賴於我們兒科醫師跟爸媽一起努力守護兒童的健康💪🏻💪🏻💪🏻
所以如果爸媽信賴我跟詹醫師,歡迎加入我們診所的幼兒👶🏻專責醫師照顧計畫喔🎈♥️
#佳鴻診所
以下為我個人的小小碎碎念
有些媽媽很喜歡私訊問我
小孩可以吃蔥薑蒜嗎?幾歲可以吃呢
可以喝保久乳嗎?一天喝幾罐?
可以吃麻油嗎?幾歲可以吃?
可以吃中藥嗎?幾歲可以吃⋯⋯⋯⋯等等等
有時候我會好心回答,但媽媽們就會開始一直無止盡的一直問,我成立這個粉專的初衷主要是希望能宣傳正確的衛教知識~平常除了上班以外,下診也要經營粉專、寫衛教文,衛教文非常耗時又花費精力🥸
也要花時間回答家長的問題,有時候以專業的兒童感染科名醫的文章回覆媽媽,有的媽媽還會說可是我不相信他⋯其實如果連專業的前輩媽媽都不相信了,媽媽會相信我的回覆我也很存疑?🤔
再加上後來發現這些媽媽平常也完全不會跟我的粉專互動,感覺只是把我當免費24小時醫學顧問,把方便當隨便,真的蠻讓人心寒的~🥲
希望大家可以尊重專業,歡迎大家平常多用google好朋友~或是將疑問寫下來,要帶著A4紙大小的問題來診間詢問也都很歡迎喔☺️
之後類似的問題私訊恕我都不再回答了喔☺️
有機會我會盡快寫小孩飲食禁忌症的衛教文~
最近臉書觸及率調降低的誇張,加上又有政治的介入,只要講到關鍵字就會被停權,相信臉書應該不久就會被淘汰了,所以我現在也是佛系經營~希望生活跟工作能取個平衡
之前有粉絲私訊我衛教文對他們很有幫助,我也很替大家開心,才有動力繼續寫衛教文啊💪🏻謝謝所有支持我的朋友喔♥️♥️♥️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6的網紅陳靜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何落實分級醫療、減少大醫院門診量?區域聯盟是關鍵 ⭐台灣在2018年4月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每7個人中就有1個是老人。由於老年人口多有多重共病,醫療需求高,加上無法自行判斷正確就醫科別,可能衍生出就醫安全與無效醫療等問題,且大型醫院就診人數過多,長時間候診亦會造成老人就醫的困境,也相對排擠其他...
衛福 部 宜蘭 醫院 在 黃定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針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8月24日至9月6日維持疫情警戒第二級宜蘭縣為了兼顧防疫與產業發展,降級後開放餐廳內用,請餐飲業者及民眾配合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餐飲業防疫管理措施」及「餐飲業防疫指引」相關規範;另同住親友聚餐可不受使用隔板、梅花座及專人分菜之限制,惟共桌分食之場所,仍應依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規定,提供分食專用之匙、筷、叉及刀等餐具,以保障業者與縣民的健康。
至於醫院探病部分,縣府將配合中央政策,開放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呼吸照護病房、精神科病房、兒童病房、身心障礙、病況危急及住院天數達7天以上者之探病;探病者須遵守探病時段、人數限制及出具篩檢陰性證明等規定,每時段每床的探病人數最多2人。
而長照機構探視方面,原則上訪客須出具訪視前3天內採檢之自費篩檢陰性證明,並落實預約制、實聯制、詢問TOCC及限制有感染症狀者進入、每位住民每次訪客人數不可超過3人、不同住民訪客間維持社交距離、進入住房探視每住房每時段原則上僅開放1位住民接受訪客探視、全程佩戴口罩等。若訪客為「確診者取得解除隔離治療通知書且距發病日未滿3個月者」或「完成2劑COVID-19疫苗接種達14天(含)以上者」,可免除前述篩檢之要求。
衛福 部 宜蘭 醫院 在 您的發言人 縣議員 黃琤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的防疫規範來囉
#餐廳內用須配合防疫規定
#醫院探病每時段每床最多2人
明(24)日起餐廳內用,請餐飲業者及民眾配合衛福部規範;同住親友聚餐可不受使用隔板、梅花座及專人分菜之限制,惟共桌分食之場所,仍應提供分食專用餐具。
醫院探病部分,開放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呼吸照護病房、精神科病房、兒童病房、身心障礙、病況危急及住院天數達7天以上者之探病;探病者須遵守探病規定,每時段每床的探病人數最多2人。
長照機構探視方面,原則上訪客須出具訪視前3天內採檢之自費篩檢陰性證明,並請遵守宜蘭縣住宿式長照機構訪客管理作業原則。
衛福 部 宜蘭 醫院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如何落實分級醫療、減少大醫院門診量?區域聯盟是關鍵
⭐台灣在2018年4月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每7個人中就有1個是老人。由於老年人口多有多重共病,醫療需求高,加上無法自行判斷正確就醫科別,可能衍生出就醫安全與無效醫療等問題,且大型醫院就診人數過多,長時間候診亦會造成老人就醫的困境,也相對排擠其他重症病患的就醫權益,故健保署提出分級醫療等相關策略,使區域級以上醫院自107年起每年門診量減量2%、5年減量10%,希望可以透過醫療體系院所間的分工與合作,維護全民健康。
⭐ 107年90家區域級以上醫院,符合減量範圍件數計2197萬件,雖然較去年同期減少51.5萬件,整體下降約2.3%,略高於原設定目標,但門診減量措施大多是透過整合門診和延長開藥日數的方式,#減少的只是本來就會來大醫院就診的那批人來的次數,並沒有達成大病到大醫院、小病到小醫院就醫的初衷。
⭐107年第3季未達標的醫學中心有6家,區域醫院有14家,共計20家,第4季未達標的醫學中心有8家,區域醫院有27家,共計35家,相比上一季多出了15家,新法規才剛上路,執行效果馬上變差,到底健保署的區域級以上大醫院門診減量措施,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健保署真的有信心可以在5年減少10%門診量嗎?
⭐此外,在雙向轉診下轉上的部份,民眾端雖然有部分的負擔優惠,經轉診至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就醫者,醫學中心的門診費由210元降至170元,區域醫院的門診費則由140元降至100元,#但診所端卻沒有相關的鼓勵措施。在誘因不足的情況下,健保署要如何結合不同層級的醫療院所,提供病患連續性、整合性的照護?
⭐在醫療體系的垂直整合計畫中,#區域聯盟無非為最重要的策略,只有落實雙向轉診及慢性病共同照護,才能有效減少門診量,讓民眾就近就醫。
⭐以台南為例,台南的垂直整合醫療體系,由上往下分別為醫學中心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區域醫院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地區醫院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新化分院,以及社區基層的診所與長照機構。無論是由上轉下,或者是由下轉上,成大附醫花錢花人力,甚至還有免費救護車接送和跨院雙主治醫師服務。即使如此,成大醫院卻還是未能達成健保署減少2%門診量的目標。
⭐其實不只成大附醫未達標,台大醫院在去年實施的星月計畫,也僅提供2個轉診名額,與健保署提出的5年減少10%門診量目標相差甚遠。難道公立醫療體系在分級醫療上沒有更好的做法了嗎?
⭐其實台北榮民總醫院在接辦宜蘭醫院後,門診量就有達到減少2%的目標,署立新竹醫院、竹東醫院還有署立雲林醫院改制後,門診量也都減少了2%,若是衛福部願意讓成大附醫承接或委託經營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及其新化分院,讓醫學中心更好下轉輕症病患,不僅可以將資源優先用於急重症患者照護,還能幫助建立民眾對於家庭醫師或經常就診醫師的觀念與習慣。
#質詢
#分級醫療
#門診量
#區域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