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oo shall pass 這同樣也會過去
這首November Rain *註1 講的就是無常, 這首歌雖然講的是一個黑暗的故事, 但是歌詞裡面也暗喻了隧道中的一盞光:
‘Cause nothing lasts forever
因為並非任何事都能長久
Even cold November rain
連十一月的冷雨也有停的一天
This too shall pass 這同樣也會過去(蘇菲教派古老的故事):
有位住在中東地區的國王,總是在快樂與絕望的情緒中擺盪。一點小事就會讓他勃然大怒或是引起劇烈的情緒反應,使得他的快樂像曇花一現般地轉變成失望,甚至絕望。
終於有一天,國王對自己和自己的生活感到厭煩了,想要尋求出路。他派人去找一位國土中受人尊崇而且據說已經開悟的智者。
當智者到來後,國王對他說:「我要變成和你一樣。請你給我一個可以為我的生活帶來平衡、祥和以及智慧的東西好嗎?我可以付出任何代價。」
智者說:「我也許可以幫你,但是這個代價太巨大了,你的整個王國都不夠付。所以,如果你能珍惜它的話,我就把它當禮物送給你。」國王承諾他會好好地珍惜這份禮物,於是智者就離開了。
幾個星期以後,智者回來,交給國王一個裝飾精美的玉雕盒子。國王打開它,看到裡面有一隻很簡單的金戒指。戒指上刻了一句話:「這個同樣也會過去。This too shall pass」
「這是什麼意思?」國王問。智者說:「經常戴著它,不管發生什麼事,在你評斷那件事是好或壞之前,觸摸這個戒指,然後念上面刻的文字,這樣,你就會永遠在平安之中。」
◆ 這個金戒指的故事指出了「無常」的事實,當我們能認識到「無常」時,就能夠做到「不執著」。不抗拒、不評斷、不執著,就是真正自由和開悟生活的三個面相。
◆ 刻在戒指上的字,不是說,不應該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一切,也不是僅僅在你受苦的時候給你一些安慰而已。它們還有更深一層的任務:讓你覺知到,不管是好是壞,由於一切事物的無常本質,所有的事物都是稍縱即逝的。當你覺知到事物的無常之後,你對它們的執著就會減少,同時你對它們的認同程度也會減低。
◆ 不執著,並不表示你不能享受這個世界所提供的美好事物,事實上你可以更加地享受它們。因為,一旦你看清並接納萬物的無常和不斷變化的必然性之後,你可以在它們存在的時候好好享受其中的樂趣,而不會擔心或焦慮將來會失去它們。
◆ 領悟到「這個同樣也會過去」能夠為你帶來不執著,而不執著會讓你進入生命中另外一個向度:內在空間。經由不執著,還有不評斷、內在不抗拒,你獲得了進入那個向度的途徑。
◆ 「這個同樣也會過去」,這句話是一個真相的指標。在指出有形世界的無常時,它也暗喻了永恆。只有你內在的永恆,才能夠辨識出無常。
~摘自《一個新世界-喚醒內在的力量》/ 艾克哈特˙托勒 著
Corey 線上課網址:
https://corey-yoga.teachable.com/courses
8周線上冥想訓練:
https://www.facebook.com/CoreyYoga/videos/193032426156845
*註一
November Rain 是Guns N’ Roses最有名的歌曲之一*註1,也是史上最貴的一支MV之一。這首歌的MV是根據Del James的短篇小說Without You改編的。原本預計要拍成三部曲,分別是三首歌:November Rain, Don’t Cry, This I Love,第一首November Rain是主唱Axl和女友Stephanie演出,不過拍完二部曲後兩人就分手了。
Without You小說內容敘述一個曾紅極一時的明星,後來卻過時,每天嗑藥酗酒,和女友也是分分合合,有一次打電話給女友,卻毫無回應,他到女友家破門而入,才發現女友聽著她的歌,已舉槍自盡。雖然November Rain 的MV裡最後女主角Stephanie死了,不過卻沒有交代她是怎麼死的,算是很含蓄地表達這一部分。
歌詞內容是男子告訴他的愛人別再沉浸於過去的傷痛,否則她將無法愛自己,更無法愛別人。
第一段敘述他望著她,卻已經感覺不到從前的那份愛,不管過去他們愛得多麼轟轟烈烈,終有這麼一天感情會變質,雖然他始終如一地愛著她,不過單方面的愛就如同冷雨中的燭火,很快就會熄滅,無法長久。
雖然他領悟到,沒有什麼是永恆的,事事都會改變,不過仍抱有一絲希望,希望透過時間來緩和一切,希望兩人只要給彼此時間空間靜一靜,就一定能解決問題。歌詞不斷重複need some time all alone/ need some time on your own,不過到歌詞最後面,卻又點出,雖然獨處很重要,但Everybody needs somebody,每個人都需要陪伴,所以在獨處之後,希望能與愛人再次相愛,再次陪伴彼此。
最後一句You’re not the only one真的意味深遠,一方面指的是妳絕不孤單,我會永遠陪在你身邊,但另一方面也是說妳並不是唯一受傷的人,我也在感情中跌跌撞撞,我們倆都是受這份情所苦,但我卻甘心為你愛得死去活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來去府城透透氣:一九三○~一九六○年代文青醫生吳新榮的日常娛樂三部曲」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陳文松 副教授 內容簡介: 「臺南是文化古都,又是我心靈的故鄉……都會人週末好下鄉莊,我們草地人卻好到城市,所以我差不多一個月中兩三次到臺南市,名義上是做個週末旅行……第一項為逛...
衡 玉 三部曲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清明連假前,讀了一本不會太厚,卻異常沉重的小說,韓國作家權汝宣的《#黃檸檬》,該如何形容這樣一個以復仇為名的故事呢?就好似觀賞朴贊郁「復仇三部曲」的心理壓迫感,沒有血淋淋的仇恨宣洩,也沒有大快人心的以牙還牙,讓人如坐針氈的並非塵封多年的真相,而是那些有著道德瑕疵的普通人如我們,在面對惡意、無知,甚至是愛恨時,一念之差就可能步入地獄,最可怕之處,在於真相背後,遍尋不著一個可以咎責的罪魁禍首。
⠀⠀⠀⠀⠀
▍博客來:https://bit.ly/3ufND5q
⠀⠀⠀⠀⠀
《黃檸檬》的故事其實並不複雜,塵封多年的悲劇從為真正成為過去,那時正值 2002 年在日韓盛大展開的世界盃足球賽,不但首度由兩個國家合辦,也是第一次在亞洲舉行,全國上下瀰漫一股節慶氛圍;於此同時,一起駭人聽聞的「美女高中生兇殺案」卻為正值青春年華的學生們蒙上一輩子揮之不去的陰影。有著沉魚落雁之貌的海彥,據說美得危險致命,美得不可方物,美得高不可攀,然而,年僅十九歲的她,卻被發現陳屍在學校附近的公園花壇,頭部遭到盾器重擊,雖然社會高度關注,但兩名嫌疑較大的男同學皆因有不在場證明而使案情陷入膠著,最終不了了之。
⠀⠀⠀⠀⠀
「有人還來不及發現已經失去春天,就失去春天了;同樣的,我也還沒意識到已經失去人生,就失去人生了。」
⠀⠀⠀⠀⠀
一條性命的香消玉殞成為事實,罪惡感卻會毀了好幾個人的人生,尤其是海彥的妹妹多彥。縱使多彥沒有姊姊驚為天人的容貌,上帝卻給了她人見人愛的性格,開朗活潑,樂觀溫暖,姊妹倆在學校裡形成強烈的反差。而後,悲劇猝不及防降臨,彷彿多彥另一半的人生從此被迫消失,被迫遺忘,被迫隱藏,尤其困難而痛苦的,偏偏是活下來的倖存者,她必須為了母親扮演比較得人疼的那個女兒,不斷減重、忍痛整型、捨棄自我,盡量複製出姊姊的模樣,因為她不容許自己懷疑是否不夠愛姊姊,也因為,從媽媽的眼神裡她看到,外表才是衡量一個女性、一個女兒的價值。
⠀⠀⠀⠀⠀
人墜落一開始緩慢的,不知不覺,漸漸地速度加快,後來的墜落成為一瞬間的事,回過神來,世界已經遠在天邊,成為輪廓模糊的陌生空間,最終既無法真正成為姊姊,也找不回原本的自己,有如死去般在無處容身之處徘徊遊蕩。於是,多彥決定展開一趟復仇計畫,找出當年的嫌犯,設法令真相水落石出,讓無處安放的愛與恨能夠得到平靜;而這也是此本小說難以承受的現實力道,我們尋尋覓覓的答案並不如想像中激昂,有時候,更是不起眼到像是上天所開的一個大玩笑。
⠀⠀⠀⠀⠀
「有的人生,就是無由來的殘酷,我們像可憐的小蟲子,身在其中卻看不清生命的殘酷。」
⠀⠀⠀⠀⠀
《黃檸檬》透過三名共同經歷此件命案的女性視角,從不同立場、處境,裡裡外外探問這個社會的目光是如何強加在人們、在女性身上,思考創傷過後數度翻轉的善惡、生死、存在等種種命題,顫抖掀開長年覆蓋的薄紗方能察覺到,原來走過這一遭的每個人都各自背負著恐懼而活,抱殘守缺,踽踽獨行,以及一份受孤獨百般侵蝕下才緩緩浮現的失落、理解和釋懷。
衡 玉 三部曲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1 月 5 日除了金馬影展終於登場以外,從今日開始,YouTube 與金馬影展、中影、牽猴子、GagaOOlala、國家電影中心合力推出的電影月盛會熱鬧展開,為期四周的時間裡,逐一播放許多劃時代且持續網羅年輕影迷的不墜經典作品,提供用戶免費觀賞,個人時常掛在嘴邊的人生愛片如李安《父親三部曲》、陳玉勳《熱帶魚》、侯孝賢《兒子的大玩偶》、蔡明亮《青少年哪吒》等都名列其中,記得每天晚上八點,無論打開的是電腦、平板還是電視,請大家把握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開幕片《囍宴》,閉幕片《七匹狼》,其中共包含四個單元:「時代經典」、「台灣精選」、「咫尺彩虹」和「數位修復」,其他詳細片單、各片預告與完整資訊請見:https://bit.ly/2TU78jV
太多人觀賞完《消失的情人節》後一直想補導演的成名作《熱帶魚》,《#熱帶魚》是一部相當特別的電影,文英阿姨一句「愛你去死啦愛」轉眼就流傳了 26 年,隔空連結東石之美,透過一場荒謬又不知如何收尾的烏龍綁架案,不但自然展現了人們的良善純樸,也幽默諷刺台灣當年的教育環境與社會風氣,將那顆赤子之心化為都市上空的熱帶魚,悠遊在高樓大廈之間,獻給所有還願意作白日夢的孩子、大人與你我。
《父親三部曲》依然是屬於我們的故事,總有人說,沒看過「父親三部曲」,就不足以談論李安導演,從 1991 年的《推手》、1993 年的《囍宴》到 1994 年的《飲食男女》,這三部電影通俗卻情真,每個人皆能在其中望見似曾相識的影子,以家庭、傳承與孝順等傳統角度,如實紀錄台灣早期社會家庭形態的轉變與逐漸瓦解的軌跡,不僅於父子與父女的互動中呈現東西方的觀念差異,更照映新舊時代交替下的文化衝擊,正因導演親自面臨此段時代過渡期,一方面能透視傳統價值存在的理由,亦足以從溫柔寬厚的角度訴說小人物的故事如何反射大時代樣貌。
太極拳、婚禮以及烹飪緊扣中華文化精隨,思考此三部層層遞進的電影,可以有各種角度切入,好的或壞的,正面的或負面的,樂觀的或悲觀的,正向的或消極的,都足以尋找到各種矛盾情緒的出口。能夠貫穿這些故事的核心概念,終歸《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一句「人生就是不斷的放下,但讓人遺憾的是,我們都來不及好好道別」,或許必須相信,死者之所以死了,是為了讓生者可以存活,因此理查帕克頭也不回的走入叢林,有時候允許自己遺忘何其重要,能夠重新出發何其幸運,帶著痛感告別一個人,告別一種身分,告別一種責任,告別一個階段,告別一種心態,告別一種愛與一種恨,如何在變幻莫測的外在衝擊下處理好自己的情感,同時又顧及周遭親人不同立場的感受與尊嚴?你動輒得咎,束手無策。
《#推手》討論中國傳統的父子相處模式,一個深受中華文化洗禮的太極拳師傅,年邁的他被兒子接到美國一起生活,與洋媳婦和孫子住在同個屋簷下,卻因為文化、語言、飲食、成長背景與傳統思維等產生許多磨擦,於惜字如金的嚴父形象和百善孝為先的儒家思想之下,在在被挑戰父親身為一家之主的舊秩序與舊觀念,但面對愛、倫理與親子關係,總有一人夾在中間,也終有一方需要退讓,我們該如何在盡孝與責任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
《#囍宴》著眼於早期保守風氣下的同志愛情,談中華文化五千年的禮教壓抑,談華人在美國立足的生存不易,談延續香火的由重轉輕,談婚姻觀念的由厚轉薄,談女性角色為家庭奉獻轉變成追求人生目標,傳統的父母渴望抱孫享受天倫之樂的心願也慢慢落得子大不由母的感慨,維繫一個完整家庭仰賴的是退讓妥協和睜一隻眼閉一著眼,而至於傳承這件事,已經由不得父執輩了。
《#飲食男女》則是身為女兒共鳴最深的一部,題旨依然緊扣在孝道與家庭,但差異是已經不見兒子存在,一個家已經可以接受由女兒延續香火,慢慢將重心轉移到父女關係和角色互換之上。所謂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看似思想開放的二女兒反倒內心是最傳統也最顧家的,在家庭面臨分崩離析時,一肩扛起了凝聚這個家的重擔。如實反映出後來的家族價值不再凌駕於個人價值,順從與盡孝不再為孩子的一切行事準則,家庭結構也沒有明顯模式依循,傳承重心更從有形轉移成了無形的影響與情懷,李安看著自己的雙親老去和孩子成長,決定賦予傳統父親形象一個嶄新而溫暖的祝福,縱使天下無不散的宴席,然而,有時候一個家之所以解體正是為了重新尋找新的結構。
《推手》的兒子與父親幾乎是無法溝通,《囍宴》的父親其實對一切心知肚明,但人都得為大局犧牲小我,《飲食男女》的女兒最後與父親終於達成心靈上的對話與和解,家才開始真正建立起一個家的根基,因此,在整個社會變遷的過程中,與其說傳統家庭形態瓦解,不如說瓦解的是制式化外殼,進而重組成具有家庭之實的羈絆。
讓人深思,傳承的意義應該僅止於傳宗接代,或是轉而從個人價值裡尋覓另一種傳承的可能?無法切割的,三部電影同時也是老一輩逐漸妥協退讓、年輕一代逐漸擺脫禮教壓抑的過程,我們不停地成長,不停地適應,不停地告別,不停地放下,那份愛夾雜眷戀與排斥,那份恨也夾雜習慣與厭煩,在新舊時代交替的夾縫處撞得鼻青臉腫,在東西文化衝突的邊緣徘徊無處安放,然後專注未來,於是些許落寞、些許澄澈的目光後方開始有了理解與感謝,原來導演早已讀懂胸口的答案。
衡 玉 三部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來去府城透透氣:一九三○~一九六○年代文青醫生吳新榮的日常娛樂三部曲」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陳文松 副教授
內容簡介:
「臺南是文化古都,又是我心靈的故鄉……都會人週末好下鄉莊,我們草地人卻好到城市,所以我差不多一個月中兩三次到臺南市,名義上是做個週末旅行……第一項為逛街,第二項為看電影,第三項為吃點心,第四項為找朋友,第五項為叫按摩。這五項節目如果缺少一項而回家,就感覺像不到過臺南市,或感覺丟掉什麼東西在臺南。」——吳新榮
看電影、打麻雀和下圍棋,這些看似日常的休閒娛樂
卻是日治時期草地文化人最重要的文化滋養與社交活動
本書所收錄的文章,從日記出發,試圖探究日治中期一個(群)地方知識人(社群)的日常生活史。那些被時人視為無關正事的「日常生活瑣事」,反而能讓我們深入認識殖民地處境下,臺灣人與日本人的日常交涉多元面向,以及臺灣人的心境,並且在空間上,帶我們思考臺南府城對於周邊偏鄉僻地草地人的存在價值。今日臺南作為文化觀光重鎮,吳新榮醫師的日記也能讓我們看到一甲子前府城文明是多麼時髦,作為一座文化燈塔,是如何撫慰著殖民統治下文化人的心靈。
吳新榮出生於二十世紀初期,正是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的穩定期,童年到壯年都是在日本殖民統治下渡過;然而到了二次大戰一結束,迎向中晚年的吳新榮,和當時所有「後殖民」的臺灣人一樣,在充滿期待興奮的心情,迎接另一個從半殖民地政權終於走向「世界四強」的中華民國國民黨政權。
吳新榮的人生跨越了這兩大時代,在文學創作與政治參與上,都可以看出他的個人價值取向;同樣的,從他生平所從事的日常生活休閒娛樂中,亦可映照出社會、時代,當然還有他心路歷程的轉化軌跡。在不同的日常生活音符伴奏之下,電影、麻雀和圍棋,無疑也演奏出吳新榮在時代洪流下的草地醫生生命樂章。
在一九四○年代時,對於三十多歲的吳新榮來說,每週到臺南市區看電影,不只是休閒,還是吸收世界最新文化最重要的管道。即使當時交通不那麼方便,他仍風雨無阻。對於這一位極具時間概念與歷史感的草地醫生而言,這些看似無關政治、無關歷史、無關文學,甚至無關醫療本業的娛樂休閒活動,卻也凸顯出在「殖民地處境」下如何創造出極具政治性的日常生活,面對此一似乎命定的處境,打造出具備違抗、平衡與自由放縱精神的「臺灣人社交娛樂空間」性格。
◆關於吳新榮
「雖然生活的威脅臨額,我們也不忘是個文化人。文化人不是高尚生活的人,也不是學理深奧的人;文化人應當和時代的煩悶而煩悶,和人類的苦痛而苦痛。」——吳新榮
吳新榮(1907年11月12日-1967年3月27日),字史民,號震瀛、兆行,晚號琑琅山房主人,臺南州北門郡(今臺南市將軍區)人。臺灣著名文人、醫師與政治人物,在日治時期曾參與組織「佳里青風會」及「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為「鹽分地帶」文學集團代表人物之一、「北門七子」之一。
戰後吳新榮曾擔任臺南縣參議員。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遭逮捕入獄。
後來投身於地方文史工作,曾擔任台南縣文獻委員會編纂組組長,並主編《南瀛文獻》。
作者介紹:陳文松
日本東京大學總合研究科地域文化研究專攻博士,曾任教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東華大學,現為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講授臺灣政治文化史、日治臺灣史、區域研究。其研究領域包括殖民政策史、地域社會,以及日常生活(娛樂)史。著有〈從「總理」到「區長」:與日本帝國「推拖頑抗」的武秀才洪玉麟――以洪玉麟文書(1896-1897)為論述中心〉、〈日治臺灣麻雀的流行、「流毒」及其對應〉等論文,及《殖民統治與「青年」》一書。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nkNNt-qYZ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