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我想把劇情類比內在的心靈世界
成年以後,你心裡曾經有這樣的感覺嗎?
1.每次過年過節回家,都會害怕
2.面對父母,總是有很多糾結無法開口
3.待在家裡覺得焦躁,但離開家又放不下家人
4.有時候真的很想一了百了,但又怕家人難過
5.害怕面對某一個家人的情緒,但太久沒回去又會擔心
6.憎恨某一個家人,但如果他真的走了,心裡又會有捨不得與後悔
如果你也有這種感覺,你就會明白,回家真正的困難並不在於和家裡面的人相處,而是在你內心的世界當中空出一個位置,找回你跟家人之間的認同、接起你和他們之間真實的連結。
那該怎麼辦呢,在這之前,我想先談談跟我一起追斯卡羅的朋友,Amy的故事。
「我從21歲那一年開始逃離家裡,對我來說,那裡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一個被詛咒的地方。10年以來,我靠著自己在外面賺錢生活,每天工作的時候都戴著面具,過年過節我都主動說要留下來加班,有些同事說我是貪戀那兩倍的薪水,但他們所不知道的是,我真正要的不是薪水,而是一個家,一個真正的家。」
Amy在看完《斯卡羅》「福爾摩沙公主」那一集的時候跟我說,我認識的她一直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女人,一路從公司小職員做到主管,大小事都一手包辦,一個人可以當十個人用,我都覺得自己已經是工作狂了,沒想到有人還比我更嚴重。於是我把我的治療師跟我說過的話送給她:「會不會你透過拼命的工作,真正想要的是逃避某一些,你不想碰觸的傷口?」她點點頭,表面上這句話好像是對她說,但實際上是對我們兩個人說。
11歲那年,Amy的父親就跟媽媽口中的「外面的女人」跑了,那天以後,媽媽開始變得歇斯底里,各種情緒勒索,Amy是家裡面的大女兒,只能夠一個人承擔炮火,年幼的弟弟還不懂事,甚至在媽媽聲淚俱下的時候吵著要吃養樂多冰,她也只能夠一邊安撫媽媽的情緒,一邊到冰箱冷凍庫拿養樂多冰給弟弟,一湯匙一湯匙地餵——重點是,她自己都沒吃半口。
「後來媽跟叔叔在一起,一開始叔叔對我們很好,後來每天打我們罵我們,我從一個人的出氣筒變成兩個人的出氣筒。只是叔叔比媽媽更過分,還會罵一些很難聽的話,說我是媽媽跟別人生的賤貨、下三濫、妓女等等⋯⋯重男輕女的他,對弟弟卻是呵護有加,弟弟要什麼科學用具、湯瑪士小火車,叔叔都買給他。有一天晚上我趁大家都睡著,跑到弟弟的房間把他床鋪底下的湯瑪士小火車拿出,來想說要把它折成兩半,可是看到湯瑪士火車的臉,就覺得可怕,好像看到我自己一樣,一張想要復仇、充滿怨恨的臉,卻用微笑來掩飾。」她說,於是那天晚上,她又把貨車玩具放回床底下,這是,整個晚上她都再也有沒有睡著⋯⋯。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聽完Amy的故事,我想起上面這句話,不知道為什麼我心裡面有一種很特別的感覺是,Amy雖然逃家逃得很遠,遠從屏東上來台北,可是是內心的某一塊還是留在家裡;她想在心裡面努力的抹掉那條回家的路,但是同時又很想想起這條回家的路。
就像《斯卡羅》的蝶妹一樣。
#心理治療就是找一條回家的路
(以下小雷)
「心理治療一定要這麼痛苦,去挖過往的傷口才能夠痊癒嗎?」我曾經問我的治療師這個問題,他沒有給我答案,而是跟我說,這可能需要花一輩子的時間來解答。我那時候想可惡沒回答我的問題還要收我錢!
一直到我和Amy在一起追斯卡羅這過程當中,才慢慢發現這個問題的答案。然後我也才明白,這個答案真的是要靠自己慢慢摸索才會漸漸明朗的。
原來,我們不一定要去挖過往的傷口,但不論我們想要採取的自我探索和治療方式是什麼,這一輩子其實都是在找一條回家的路。就像片中的蝶妹與阿杰一樣,會歷經下面幾個過程:
—忘了回部落的那條路
—想起這條路但是不敢踏上
—踏上這條路覺得後悔了,可是進退維谷
—有幾次回了家,卻被趕出來、不被接納
—有幾次回到家,被綁架,無法離開
—有幾次終於離開了,告訴自己再也不要回去了,但心裡還是有疙瘩
—在回家的路上,和同行的人起衝突
—回家的路上,覺得不知所措,甚至自我厭惡
這裡的「回家」,有可能隱喻的是回到過往的記憶,去探索原生家庭的傷口;也可能是「踏出一段改變的路」,做和過往不一樣、不熟悉的事情;更可能是直接指涉整個心理治療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在接受治療的時候,會面臨失望、恐懼、害怕、不舒服、退縮、甚至想要放棄。
#心靈的自我防衛系統
這是很正常的,因為要回到讓你曾經感到痛苦的地方(想一想那個曾經被燒掉好多次的房子),自我防衛機轉很快就會跳出來,就像是駐守在山林間的斯卡羅勇士,任何外人只要就要進入這座山,就會慘遭射殺。
「有些事情是連祖靈都不知道的。當年祖靈拿這把山刀開疆闢土的時候,瑯橋還沒有那麼複雜。現在洋人的槍炮和武器都那麼先進,我們如果只是困守在山裡,是沒有辦法繼續生存下去的。」大股頭卓杞篤曾經講過類似的話,他知道分隔的心靈是無法存活的,所以一直沒有放棄和漢人交流。
把這段話平行到我們的內在心靈、把斯卡羅的這座山頭想像是我們的內在世界,其實就是:受傷的心靈會自我保護,心靈會用過去自己「成功抵禦外敵」的方法來保護自己(例如過度警覺、解離、負面思考、人際焦慮等等⋯⋯),儘管這個方法現在已經不敷使用或者是過時,甚至會造成更大的傷害,仍然在所不惜。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改變太痛苦了,可能要面對各種未知的後果。如果維持現狀還可以苟活,為什麼要冒險去嘗試新的東西?
可是就像大股頭所說的,其實你內在有一個很清澈的聲音知道:這樣下去是不行的。只是知道跟做到時間仍然有距離,一直到兵臨城下,被漢人包圍,這個痛苦無法再忍受那一刻的時候,戰火一觸即發時,內在世界的18個部落會議才會召開。危機就是轉機,會議召開的時候可能會引起很多衝突,但你也可以藉由這個機會看見那個「自我防衛」的自己是如何保護你。
#對自己的內在慈悲為懷
舉例來說,如果你小時候曾經經歷過一些傷口,那麼你應該最常面對的就是「自我批評」的聲音。當你出現這種聲音的時候,你可以問問那個「自我批判」的自己:「你現在幾歲?」
然後憑直覺在第一時間內回答。
或許你會發現,「他」所回答的那個歲數發生了很多你生命當中關鍵的事,所以「他」被滯留在那個時刻保護你,一直到現在。可是當你再進一步的問他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的時候,他可能會告訴你說:「我好累了,我想要休息,可是我沒辦法,我放心不下,內憂外患,我無法讓剩下不同『部分』的自己來管理這個身體,我怕他們會把這個身體搞砸。」(有沒有聯想到卓杞篤一直不敢放手大股頭,暫時不辦五年祭的那一幕?)
上面這一段,是我前陣子我參加「內在家庭系統理論」(IFS,Internal Family Systems Therapy)初次課程印象最深的段落,當我問自己那個內在批評的聲音是幾歲的時候,第一個冒出來的聲音是: 13歲。原來, 13歲那一年是我人生第一次減肥成功、因為功課好開始嚐到甜頭、也是我因此脫離被霸凌的第一年。從那一刻起,這個自我要求的自己就不斷鞭策砥礪,所以才能夠有今天的我。
蝶妹也是一樣的。她一路在各個不同勢力當中穿針引線、輾轉斡旋,被各個不同勢力的人拉攏、又被各個不同勢力的人討厭,可是到最後最終沒有一個人可以信任她,就連她的主子李仙得都開始懷疑她說的話。其實她要的很簡單,就是希望部落和瑯橋的各個勢力之間不要打仗,能夠開啟談判,可是努力了一大圈,最後還是發生了很多自己都不願意看到、令人傷心的事情。所以最後她累了,病倒了,身體沒有辦法承受這麼多複雜的事情,這一刻開始,她才可以真正休息。
也像是我一樣,那個不斷自我要求的自己,到現在還在一直燃燒,也難怪耳鳴會一直沒有消失,焦慮都跑到肚子的肥油和晚上的啤酒裡面。但是那個自我要求的自己,也好想要休息(所以我九月底要去台東渡假了不要攔我)。
想像一下,如果你的內在世界就像是一個斯卡羅的世界,你現在的疾病、瘟疫、困境、焦慮、恐懼、憂鬱,是不是正在提醒你身上有一個「過分努力的自己」,一直以來做了好多好多的事情,卻從來沒有被看見,從來沒有被愛?到嗎,她就像是蝶妹一樣,像是Amy一樣,像是那個一直不斷努力的我一樣,要的其實不多,只是希望可以被愛,可以有一個家,一個真正的家。
「我們一家人不能夠像山胡椒一樣,各自分裂四散」阿杰、蝶妹腦袋裡面都印象很深刻媽媽瑪祖卡說的這句話,可是造化弄人,一路經過各種分分合合,生離死別,大家的命運似乎在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分別。不過,我跟瑪祖卡有不太一樣的想法,我反倒是覺得,有些時候分開是為了回來,遍地開花,是為了在每個地方都滋養茁壯。如果不是這一家人跨了不同種族的血緣,如果不是阿杰、蝶妹的活躍,這場心靈的戰爭可能永遠都會被壓抑下來,永遠不會開打,內在世界看起來風平浪靜,可是卻在潛意識裡面分裂。
#你能否愛這樣的自己
那該怎麼整合這個紛亂的內在世界呢?其中一個整合自我的方法,就是對自己慈悲(self-compassion)。我想用前陣子我在課堂上面到了這首詩《你能否愛這樣的自己》的一個段落,來呼應整部斯卡羅的劇情:
「你能否愛這樣的自己?
⋯⋯
你能否愛內心的勇士
那個披荊斬棘的自己
你能否愛你的瘋狂
你能否愛你的清醒
你能否愛你的愚昧
你能否愛你的混亂
在你之內有個苦悶的自己
有個緊張焦慮的自己
你可否兩個同時都愛
還有那個不斷盡力的自己?」— Leah Pearlman
發現了嗎,你內在住著斯卡羅勇士,一路披荊斬棘,也住著一個愚昧的道台,瘋狂的必麒麟(或水仔),有時清醒有時混亂的李仙得。更重要的是,你能否看見內心有一個緊張焦慮、非常苦悶,還有不斷經歷的蝶妹,她正在找一條回家的路,而你可以給她一個家,一個真正的家。
這個家並不在山的深處,也不在統領埔,而在你的慈悲裡面。當你能夠慈悲地愛那個你所討厭的自己,像是用一雙厚實的大手把風中的花瓣掬起來一般,細膩敏感地呵護自己;當你能夠愛那個苦悶、不斷努力、瘋狂、混亂、愚昧、披荊斬棘、甚至這一路以來都已經很累,得了熱病的自己,你就已經在回家的路上了。
把自己深深擁抱起來,
你可以帶自己回家。
#斯卡羅 #內在家庭系統 #IFS #蝶妹
#湯瑪士小火車真的很可怕
#全文與參考書目見此
https://reurl.cc/l5RdeY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
「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 在 因為太有禮貌被同事討厭。 -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 在 被同事看不順眼該怎麼辦? (第5頁)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 在 Career 就業情報- 【Career 好讀】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 的評價
- 關於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 在 [討論] benothing 等討厭高鼻安版友請進PTT推薦- HatePolitics 的評價
- 關於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 在 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 在 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 在 [閒聊] 是我太敏感還是我真的被同事討厭了 - Mo PTT 的評價
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再熟,還是要保持安全距離
我們與知己之間的最佳距離為何?要知道這個答案,首先得明白人際交往中的距離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物理距離,第二種是心理距離。人與人相處時會同時面對這兩種距離,至於如何掌握與拿捏,會影響到你能否在與知己的互動中贏得對方的認可和尊重。
關於物理距離部分,建議和知己不用住得太近,因為整天在一起並非好事。至於心理距離,我們必須留給對方適度的私密空間,不要什麼事都要產生交集,否則會嚴重影響到彼此關係。
■ 相處距離近了,卻從此變陌路人
艾倫和伯科特在二○一○年的一場商務論壇中結識成為好友,他們兩個人都是電信業的同行,也各自擁有十年左右的工作經驗,擔任相同的公司職務。這些共同點迅速拉近他們的關係,經過幾個月的往來,他們發現彼此價值觀和理念非常一致,志趣相投。在一次聚會後,艾倫說:「嘿,兄弟,我們真是人生知己。」
為了加深彼此友誼,艾倫甚至決定辭掉位於華盛頓的工作,到伯科特遠在曼哈頓的公司面試。兩個人順利成為同事,每天一起聊天、工作,友情迅速升溫,雙方更進一步決定做鄰居,搬到同一座小鎮,兩戶距離約一百公尺,只要步行幾分鐘,穿過一個路口就能到對方家裡做客。
這兩個好朋友的物理距離確實拉近了,以前相隔兩百公里,如今只有一百公尺。但是艾倫和伯科特的關係變得更好了嗎?
起初當然是這樣,他們白天一起工作,晚上一起開車回家,吃完飯一起看棒
球比賽,分享見解,親如兄弟,幾乎是一種讓人嫉妒的友情,除了妻子和孩子,他們是對方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且無可取代。只是這段完美友誼只維持了短短八個月時間,各種煩惱接踵而至。
艾倫感覺很鬱悶,他在社交網站上發文說:「我有一位心靈知己,彼此無話不談。於是我們決定住到同一條街上,並且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但我現在突然發現,一切並沒有如我想像中那般美好。他是我需要的朋友嗎?他是我心目中的知己嗎?我發現對方有很多缺點,都是我不能容忍的,例如:他愛喝酒且酒量很大,酒後容易失態,還亂摔東西;他看球賽的習慣也不好,總是大呼小叫,過分激動熱情,可是我喜歡安靜,不管做什麼都不喜歡發出太大的聲音。」
另外,對伯科特在聊天時喜歡打探自己的私生活,也另他感到不滿,認為這不應該是知己該做的事情:「我不想被人指手畫腳,但他偏偏喜歡這麼做!」
這樣看起來,伯科特確實有不少缺點,但誰沒有一些令人討厭的壞習慣呢?只不過,近距離讓這些問題放大了,以前美好的感覺蕩然無存。
在伯科特的眼中,艾倫的形象也在極速惡化。他覺得艾倫太安靜,完全不是以前每隔一個月在商務聚會上交流時,那樣健談和睿智的形象,「他的話太少了,雖然偶爾說出的話還是那麼犀利,但我不喜歡太悶的人。」當伯科特興致勃勃的討論球賽的細節時,艾倫總是點頭或只是「嗯」一聲作為回應。
久而久之,兩個人的關係就在互相「厭惡」中逐漸疏遠。由每日一聚變成三日一聚,慢慢的,兩個人每週才聚會吃飯一次。直到後來,他們也取消原本的聚餐,只打電話交流。又過了兩個月,艾倫決定搬走,遠離他的「知己」。
■ 適當距離,讓關係保鮮
我的合夥人史密斯曾向我講述,他為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工作時的一次經歷。他在那裡認識一位經常出入眾議院的美國軍工企業掮客休斯.赫芬,休斯在財團和政府之間牽線搭橋,從事公關遊說工作,他人很好,總是盡職做好自己的工作,卻厭倦目前的生活。
他遇到史密斯後,兩個人相見恨晚,第一天就在咖啡廳裡聊天兩個多小時。史密斯還為此延後下午原訂的會議,他們從政治聊到經濟、世界歷史,無所不談。他們在很多重大議題上見解相同,並把對方視為知己。
史密斯說:「我很尊重休斯,很想幫他脫離『苦海』,打算介紹他到我的團隊工作。但就在開口前,我克制住了這種衝動,因為不想失去這位朋友。不,他不只是朋友,是比朋友還要珍貴的知己,我們可以在對方那裡找到一塊淨土,毫無顧忌的談論任何事,又不需要深入對方的生活,了解對方的一切。這是一種美妙的距離,讓我們都有足夠的空間。」
「假如這種距離被改變了,像是我們成為同事、鄰居,甚至每天無話不說的哥兒們,將會發生什麼?」史密斯對於彼此的關係與相處,非常小心謹慎。
於是史密斯持續和休斯保持一種郵件聯絡的方式,連私人電話都沒有留給對方;休斯當然也是這麼做。這種美好的友誼維持至今已經八年,兩人的關係仍然很融洽,每週都會互通郵件,交換對重大事件的觀點。
我問史密斯:「你現在如何評價休斯先生,還當他為知己嗎?」
史密斯肯定的說:「當然,這種感覺非但沒有減弱,反而隨著歲月的流逝越來越強烈。我們都不想結束這種關係,因此保持距離格外重要,以免當了解加深時變得互相憎惡。你知道,我們已經見過太多類似的悲劇。」
誠如史密斯的案例,在人際交往中,一定要與人保持適當的距離,注意給雙方留有足夠的空間,才是長久之道。
.
本文摘自
《#關係力》
用10%關鍵人物,成就90%大事!
.
作者: 李維文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我超級贊同這篇摘文的重點,這也部分延續了上一篇文章的精神。
再怎麼親密的伴侶,沒給對方空間,關係容易窒息。靠得近,就容易踩到腳,雙方都可能受傷。
我一直很喜歡「君子之交淡如水」這段話的寓意,有空間能做自己,關係才能真親密!
這本書今天(8/18)晚上9點半會進行直播,歡迎參與。
祝願您,能體會保持適當距離,才好維繫健康的界線!
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勇敢說不、果斷拒絕,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對吧?
身邊有一個「熱心出了名」的朋友,稱她為小羽好了。小羽從小不是功課最為頂尖、最為出眾的孩子,但她臉上總掛著最燦爛的笑靨,
在學校裡,從小學一年級到國中三年級,她的房間裡堆滿了無數獎狀,獎狀上頭給她的肯定評語,往往不是「成績優異」或「才智聰穎」,
而是「熱心助人」「友善助人」「團隊合作能力佳」。
舉凡攙扶身體不舒服的同學去保健室,或是每天放學前跑一趟教職員辦公室、替全班同學搬回沉重的作業簿,又或者課後替老師擦黑板,她都不曾拒絕、擔下來做。
出社會入職場後,部門裡每天所有同事的早中餐、茶水間的咖啡茶包、大家嚷嚷著不夠用的文具用品,她都會替大家備妥。
我認識她十多年,還真不曾聽過她說出「我無法去」「我沒時間處理」「我得要忙自己的事」這類句子。
有次,從沒在我面前掉過眼淚的小羽,異常在半夜兩點打給我,電話一接起,我就被她喘不過氣的啜泣聲嚇壞,趕緊問她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小羽和另外兩名同事一起執行的專案開天窗了,因為確切給公司造成不小的財務損失,上層不僅表明公司不會幫忙承擔被索討的金錢賠償,甚至還有後續的合約法律糾紛要面對。
小羽哭得激動,在她似含滷蛋地敘述中,我耳尖地聽見一句,「我要賠得錢最多,小主管說可能保不住我了。」
我便問她,「那另外兩位同事呢?」
小羽接著說,「懲戒會議最後的結果是,他們犯的錯誤較少,受到的處罰也比我輕。」
我接續問出了更清晰的細節,但和我預想的差不多,大略來說就是專案執行、製作期間,兩名同事各自都曾提出「家中突然發生緊急事件」和「婚期在即要處理」的理由,而沒有詳實盡心地參與專案,可以說是、都推給了小羽一人處理。
兩名同事的參與、發想、製作成分都沒有小羽多,整個專案的內容,大多都是小羽一人獨自熬夜多個夜晚完成的。
所以最後懲戒結果的論定是,既然小羽參與專案最為熟悉、了解,內容也大多是小羽自己製作,那麼既然現在出問題了,自然也被認為是小羽的責任最重。
而上層顯然也已經沒有心思去思考,小羽其實是最盡心的人,只急著先抓出個人來承擔。
至此,我站在朋友的立場,我不僅也開始思考,小羽向來「從不拒絕」的個性,為何竟會讓她摔了這麼重的一跤?
.
你也像小羽一樣,有典型的「拒絕困難症」嗎?
當我們接受到外來的提議、要求時,其實我們自己都是知道的,只要直覺評估發現「不是自己能力範圍內、短時間能辦到的」,那個猶豫的感覺、想說「不」的欲望,第一時間就會浮現在我們心頭上。
但「不」這個字要再從口中說出、讓對方聽見,卻一瞬間難如登天,對吧?
.
深入來說,說「不」這件事讓我們覺得好難,有以下原因…
* 懷有過大的內疚,誤以為自己一旦拒絕,就成了「冷漠的壞人」
* 被情感關係束縛,預想自己若是拒絕了,彼此關係就會被破壞
* 重視對方需求多於自己的感受
* 無法承受對方質疑的口吻、認定自己負荷不了爭執和衝突的發生
* 不想承認自己也有做不到的事情
我們或許以為,不拒絕、退一步去接受要求,就能讓自己和他人的關係處得更好。
然而,美國心理學權威教授Manuel J. Smith對此曾提出寫實的精闢解析…
他的主張認為,人一旦相互打交道,必然會有矛盾和衝突發生。如果一方總是難以堅決地站穩步伐、老是淪為被迫要依照他人要求行事的人,另一方只會不斷施壓、給予威脅,變成長久的循環操控情形。
長期被要求的一方、所不知道的是,較為強勢的施壓者,會一再技巧性地去表達:若是你不從,他/她就會不喜歡你、排斥你,或是指責你造成傷害。
.
這般看來,原先我們以為「乖乖接受就能不被討厭、享有一段快樂關係」顯然是錯誤的,只會讓自己更陷於不自在、不順心的被迫立場罷了。
也因此,Manuel J. Smith於著作《When I Say No, I Feel Guilty》提及的「找回主導權10大自主法則」,便很值得我們用來時時提醒自己了!
1.你有權堅持自己的行為、想法和情感,並對產生的一切後果負責
2.堅持你要做的,不必解釋
3.就算你幫不了別人,也不必內疚
4.你有權改變想法
5.犯錯並不可怕,但你要承擔後果
6.你有權說「我不知道」
7.在人際交往中,你不必刻意討好別人
8.你有權做出「不合理」的決定
9.你有權說「我不明白」
10.你有權說「我不在乎」
綜觀以上、關鍵在於,我們無須把
" 拒絕後可能發生的狀況 " 想得過於棘手、難應付;
而即便對方真的因為我們說了「不」就生氣,那我們也無須全然去承受對方的脾氣和情緒。
.
再說至最初小羽的事件,其實那天聽她哭訴後,我也思考了自己的問題。
粿在先前就已察覺她個性上不擅拒絕的問題,而身為好友的我,卻沒有在第一時間,直白地去點出她的性格缺點、糾出她凡事吞忍的錯誤,
會否我當時也認為,「指出錯誤」就像「果斷說不」一樣,都是聽來不讓人感到開心的話語,所以擔憂、說出真心話就會破壞我們之間的關係,進而才讓她多承受了這些?
反而造成了更為嚴重的結果?
(完)
今天特別分享這個例子,邀大家一起省思「拒絕困難症」這項議題,倘若你也有類似的困擾,要記得,比起以他人的需求為第一優先,自己的感受也要好好重視哦!💛
---
🧚♀️更多的心理議題圖卡,都在粿的IG
https://instagram.com/healingquei
●如您想讓身邊更多人看見本文內容,請於文首標明出處來源、抑或是直接轉發本文原連結,勿擅自抄寫、截圖或改寫,感謝您。
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08/1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0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我們來破解一個問題,那就是「人,為什麼會害怕被討厭?」
在我們的生活裡,你明明可能很「賭藍」某一個主管,覺得他的點子有夠爛,或者是有同事常常拿你開玩笑。
可是你就是不敢告訴對方自己的感受、你真正的想法;因為你很害怕說出來之後,會被討厭、會被排擠。
這樣的恐懼呢,讓你情願繼續忍受爛的關係,也不要去面對那種被冷落的痛苦。你很矛盾,甚至於懷疑自己是不是很沒有用。
其實呢,你會有這樣的害怕,並不奇怪,也不代表你就是脆弱的、無能的。相反的呢,你害怕的是一種很根深蒂固的原始本能。
因為從人類的演化角度來看,在過去的舊社會裡,人如果離群索居,那麼他會有很高的機率,在遇到野獸的攻擊,或者是受傷、生病的時候;因為沒人有幫忙防守、照料,就直接死亡,活不下去。
因此呢,人類的社會向來強調大家必須團結、分工合作。這樣子才是對於個人,和群體最有利的事。所以經過幾萬年的演化,這樣的觀念,也就內化成人類的集體潛意識。
也就是說喔,人早就把比如說像「受歡迎」啊、「被接納」啊,這樣的概念,跟「生存」畫上了等號。所以「害怕被討厭」,更直接的說,其實它的背後是「害怕死亡」。
為了消除我們對死亡的恐懼,避免被孤立、被淹沒,人們呢很需要感覺自己是「合群的」啊、「正常的」啊。
而這樣子感覺「正常」,再擴大一點講,不只是關係上、精神上,甚至於還包含身體上,對於那種可能是細菌,和疾病的排拒感。
我在這邊講一個美國總統川普的故事喔。他有一個不是太好的習慣,他會眨低女性、嘲笑身障人士;在競選的時候,他經常用「噁心」這樣的字眼,來辱罵他的競爭對手。
有一次啊,川普在主要的競爭對手希拉蕊,跟她一起電視辯論會上,而希拉蕊遲了幾秒鐘才回到台上。主持人自然就關心一下希拉蕊,這時候她就解釋自己是去上廁所了。
而沒想到,川普知道這件事之後,居然說什麼你知道嗎?他說:「我知道她去哪裡了,噁心死了!這些我連提都不想提。」
說完之後,皺皺鼻子還撇嘴,露出一副很輕蔑的表情。他連「廁所」這二個字,都不想說出口。可是我很想知道的是,啊川普你是不會上廁所、不會撇條膩?
我想邀請你想一想喔,如果你身旁有像川普,這樣的朋友或家人,每天都對你露出這種「嫌惡」的表情,你能夠忍受幾次?你的日子還能繼續過下去嗎?
雖然川普他沒有禮貌,這是他個人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只要是正常人,看到這種「嫌惡」的表情,都會很不舒服的。
正因為人類有「需要自己是正常」這樣的求生本能,於是呢,讓我們的認知系統,發展出一種很特殊的偵察能力。
就是啊,我們對他人「厭惡、嫌惡」這樣的表情非常、非常的敏感;而且呢,這樣的反應直接又強烈。
還會針對那些被群眾認定是「嫌惡的人」,他們剛剛吃過的、喝過的、碰過的東西,我們會自然的避開。我們下意識的會覺得,在那些嫌惡的人身上,可能會有可怕的細菌跟病毒。
而偏偏細菌感染,在人類的歷史裡,也的確造成了很大的死亡率、在短時間內帶走了很多人,因為這樣子喔,更加深了這兩者之間,我們內在的連結。
因此呢,人類對於任何有可能造成疾病啊、孤立啊、排擠啊…這樣的東西,我們都很小心,我們會怕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而這樣的害怕被感染的反應,也會反應在「種族歧視」上面。
就像是上個世紀的六零年代,美國的白人就不容許黑人,跟他們用同一間廁所,他們規定黑人要用別的廁所,通常還被放在屋外。
一直到今天喔,這種「害怕被感染」的反應,它還持續影響美國,對於「境外移民」的態度。
就像是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時候,正好遇到敘利亞難民潮的問題,這時候如果有保守派的政客,他把移民比喻成「病毒」。
所以呢,有大批的移民進入我們自己的國家,就像是病毒侵入了身體。藉此暗示這個國家的文化,會因此受到毀壞、我們的價值觀會崩解;那麼選民就有很高的機率,會反對移民、排拒新的文化。
而這些政客,之所以會故意的把「移民」跟「病毒」畫上等號;就是因為他們知道,演化會讓我們在下意識裡,去迴避這些疾病,去避免掉任何會帶來麻煩的事情。藉此呢,把「反移民」的政治信念擴散出去。
就有心理學家觀察到這樣的現象,並且做了實驗,來證明這個推論是真的。
在2009年的秋天,當時呢H1N1的流感病毒大爆發,各國的政府都鼓勵民眾,去接種流感病毒的疫苗。而美國的社會心理學家,約翰.巴吉博士,就在耶魯大學做了一個實驗。
他先發送了一些傳單,在傳單上面,說明了接種疫苗的重要性,接下來提醒受試者,目前流感病毒正在肆虐。
接著呢,他讓受試者去填寫問卷,而問卷上面的問題,就是訪問受試者,對於這些移民的態度。等到問卷完成之後,實驗人員再問這些受試者,他們有沒有打過流感的疫苗。
結果呢,研究人員就發現,沒有接種過疫苗的人,他們被流感病毒,感染的風險會比較大。所以呢,他們對於移民的態度,也就比較負面;他們比較不願意接受這些新移民。
而打過疫苗的人,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比較安全;因此呢,對於移民的態度比較正面,也就是對於移民的接受度比較高。
聽到這裡,如果你覺得喔光靠一個實驗,就下定論有一點武斷,不能說服你。那麼我要告訴你,同樣的想法,約翰.巴吉博士他也想到了。
所以呢,他的研究團隊,又做了後續的實驗。他們比照前一個實驗的方法,他們提醒所有的研究對象,現在是流感季節。
但是這一次,他們特別強調多洗手,或者是呢,使用酒精消毒雙手;像是乾洗手這些東西,都能夠有效的去預防流感。
接著呢,他把受試者隨機分成兩組,有一組呢,提供給他們手部的消毒液,而另外一組沒有提供這個東西。最後呢,他們再把針對「移民態度」的問卷,發給這兩組做答。
這次呢,實驗的結果發現喔,在疾病威脅的操弄之後,消毒過雙手的人;他們對於「境外移民」的態度,就會比較包容,比較有正面的想法。
但是那些沒有消毒過雙手的人,在他們填寫完問卷之後;他們的態度會普遍比較負面,也就是不接受新移民的態度。
而這樣的結果,又再一次的顯示,人類最主要的演化結果,就是我們對於「求生」和「人身安全」有很大的需要。讓我們會被習慣和恐懼牽著走,而沒有辦法進行理性的思考跟判斷。
在這麼多年,實際的教學經驗告訴我,我看過太多辛苦的關係之所以無解,被卡得死死的;就是被這種「生存的恐懼」操弄。
所以不管一段關係,為你帶來多大的痛苦,不管過程有多麼的折磨;都因為我們太害怕被孤立,而只能選擇停留在原地。
到最後只能到一些「靠北系列」的社團,「靠北老公」、「靠北老闆」、「靠北老婆」…;繼續抱怨之後,然後留在爛關係裡,不斷的輪迴、相互的消耗,至死方休。
在這種讓人無奈的關係裡,還有一種人,讓我感覺到特別的心疼,就是那些受到慣老闆啊、渣情人啊,或者是情緒勒索的家人,嚴重傷害,因此在心裡留下傷痕的你。
這些人不知不覺的害怕認識新的朋友,他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畏縮。因為對於這樣的朋友來說,過去的經驗都在告訴他,我只要多認識一個人,就等於多增加一份傷害的風險。
更可怕的是,這樣的人儘管很無助,但是還是有跟人連結的需要;因此呢,在沒有辦法拓展新關係的情況底下,他只好更加依賴「爛關係」。
他更離不開,他把自己扭曲得更徹底,因為這樣子,他才能夠繼續留在爛關係裡。因為你可能會很害怕,貿然的斷捨離這些關係,自己會變成那些被排斥的「細菌」或「病毒」。
但我們從約翰.巴吉博士的實驗裡,你會發現,只要有施打疫苗,或者是使用手部的消毒劑;這會讓人相信感染的機率是降低的,它就足以讓你產生安全感,不再受演化結果的本能操控。
同樣的在人際關係裡,如果你也能夠有好的信念和好的做法,來保護自己;
這就像是打了疫苗,或者是使用乾洗手一樣。
你會因為建立了人際的防護罩,你不怕受傷、你不怕被感染,而真的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你會更有自信,不害怕失去任何人;或者是,因為害怕被拒絕而遭到孤立,讓自己勉強在爛關係裡。
更重要的是喔,你也會更有勇氣去交新的朋友,因為你知道怎麼樣「保護你自己」。其實說到這裡,應該害怕被孤立的,不是受害人,而是加害人,不是嗎?
所以囉,如果你想要活得更有自信、輕爽、開放,我們近期推出由嘉玲老師,帶來的「人際斷捨離」這一門線上課。
這一門課程,會讓你學會怎麼樣讓自己,在那些電光火石的互動情境裡,去做出正確的理解跟應對;不再讓人際之間的情緒傷害,在同一個傷口反覆灑鹽。
「人際斷捨離」會透過具體的步驟、系統性的引導,讓你不只是「知道」斷捨離的觀念,而是能夠「做到」斷捨離的行為。
不過我要提醒一下喔,這門課的含金量超級高,所以呢,你千萬別覺得自己聽了一遍,就能夠像武俠小說裡,那些吃了大還丹的主角一樣,瞬間灌入嘉玲老師十多年的功力。
在你練功的初期,你會先對於「害怕被討厭」這樣的深層的恐懼,開始免疫。你會相信,自己有條件贏得對的人,有效的幫助自己敞開心胸,去認識更多的朋友。
而假使你在開始練功之後,你發現自己的身旁,真的有這樣的「爛關係」,你也不要太擔心。
因爲課程會教你,怎麼樣蹲馬步,一天一點、一天一步的,為你去建立起心靈的防護罩。讓你沒有後遺症的,去遠離這些爛關係;最後勇敢的活出你自己。
在人際關係裡,真正的安全感,並不是要依賴他人,要人罩你、保護你。一勞永逸的方法,是讓你自己能夠擁有內在的資源,長出屬於自己的力量。
讓自己可以偵測到,身旁是否還存在這樣的「爛關係」,並且啟動自我的防護罩,保留自己珍貴的時間跟精力,跟「對的人」相處。
如此一來啊,你渴望的幸福跟平靜,也才會真正的走進你的生命裡。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分享的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或許真正的活出你自己、長出自己的力量,可以從學習開始。
歡迎你的加入,詳細的線上課程的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成長、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三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19.04.14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545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啊我們來破解一個千古的大謎題。
你會不會有一種感覺,就是呢,有一種東西叫「謠言」,它跟蟑螂一樣。它可以從恐龍時代,存活到今天;它有很強大的生命力,而且永遠不會消失。
尤其現在喔,我們大家都用通訊軟體,你一定喔在某些群組裡面,收過一些莫名其妙,不知道從哪裡來的資訊。更妙的是哦,還有人深信不疑這些資訊,到處轉傳;甚至於徹底執行。
我來跟你分享一個實際的例子,有一點令人遺憾。我曾經呢,在通訊軟體上面,看過一段很令人感到驚悚的影片。
那個影片呢,是有一隻被燙傷的手,上面有腫漲而且很嚴重的這種水泡。然後呢,整個畫面都很大剌剌的呈現在鏡頭前面。
這影片的內容,其實是在教大家,當我們燙傷的時候,可以先用麵粉覆蓋降溫,這樣的一個急救處理方法。但是我要強調,這是錯誤的、這是錯誤的、這是錯誤的。
可是呢,就有人相信啊,而且很令人遺憾的事情,就這麼發生了。在2017年,有一個社會新聞,是這樣喔。
一個四歲的小男孩,在家裡呢跟兄弟姐妹玩,結果不小心絆倒電熱水壺。這個熱水就往他身上淋下去,造成他全身性嚴重的燒燙傷。
但是那個時候,唯一在場的大人,就是這小男孩的阿公。這阿公喔,看到小男孩痛得哇哇大叫,為了去急救這個小男孩,他卻誤信了這個謠言。
他找出麵粉,把它覆蓋在傷口上面,結果造成什麼?造成小孩送到醫院的時候,反而因為覆蓋了麵粉,造成這個傷口沒辦法散熱,讓傷口變得更嚴重。
他不但沒有減輕小孩子的痛苦,還讓醫生在治療的時候,先把那一層皮先刮掉,二次傷害,才能夠上藥。這不僅讓小孩留下難看的疤痕,而且是讓小孩非常的痛苦,甚至於會有生命危險。
你聽到這邊喔,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遺憾,特別是前一陣子,談到的「假新聞」其實常常會讓人有一種「一聲長嘆」的感覺。
那你會不會很好奇,到底呢,這些跟小強一樣的存在,它是怎麼留在每個人的腦袋裡,而且還會讓我們信以為真、到處去傳播?
這答案其實很簡單,在心理學裡面有一個說法,叫做「睡眠者效應」。
根據啊美國一個心理學者,叫庫克博士,他提到「睡眠者效應」這樣的研究,他說在滿足接下來我要跟你分享的,這四個條件的時候,它就很容易發生。
這第一個條件就是,「足以讓人印象深刻或者是在意的消息」。
比如說一個例子喔,經常在辦公室流傳的八卦,像是A部門的職員,和B部門的主管,他們在談辦公室戀情。
這種聽起來有點神秘、八卦、新鮮,這很容易引起到大家的注意;這是第一個條件。
第二個條件是「訊息來自可信度很低的出處」。比如說,A部門的職員和B部門的主管,談辦公室戀情這件事情。它的消息來源,其實是一個剛進公司三天的實習生。
你想想看喔才來三天,他能接觸到公司多少真實的層面?所以這個消息其實可不可信,這是我們自己心裡都很明白的。
接下來的第三個條件是什麼?叫做「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消息的原始出處,慢慢的被遺忘了」。
這個意思就是說喔,不管辦公室戀情它有沒有傳開、它有沒有發生?當我們日子每天都在過,沒有多久我們很容易去忘記,這個八卦的起頭的那個點,其實是一個來三天的工讀生。
但我們腦子裡面,就留下一個印象,好像A部門的職員,真的跟B部門的主管有在一起這件事。
最後,當第四個條件發生的時候,叫做「下一次又被討論的觸發事件,很快的又發生」。
那這時候就回到剛剛的例子,或許在一個同事聚會的場合裡,有人又聊起A部門的職員,跟B部門的主管,這一個八卦的時候。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第一時間,如果沒有任何人明白的說,去做一個澄清。比如說:「他們只是有一個專案在合作而已」。
沒有任何人澄清哦,這時候一個現代版的「三人成虎」,是不是就活生生的上演?
沒有人會再乎這個訊息真不真、可不可靠;但是我們的腦子裡面,就會自然形成是:「他們兩個好像在一起,好像有辦公室戀情發生」。
所以我請你想一想喔,一般有職場經驗的人都知道,辦公室戀情,這個是很多組織的忌諱,而且是天條啊,不能觸犯的。
可是這樣的小道消息,一旦傳到公司的大老闆耳裡;大老闆如果追究下來,你覺得有誰會勇敢的拍胸脯,跳出來承認說「這是我造謠的」?我想根本不會有人幹這件事。
於是呢,就像三人成虎一樣。儘管沒有真的有任何一個人,在大街上看見老虎,但是「大街上有老虎」這樣的謠言,就會因為說的人多了,很容易讓別人信以為真。
所以,經過我這樣子步驟性的拆解;你有沒有發現,謠言是怎麼傳開來的?簡單說呢,就是每個人它大概四個步驟,「只記得訊息」、「習慣不求證」、再來「以訛傳訛」、「最後還不承認」;這四個因素拼湊起來。
再說一遍,我們「只記得訊息」、而且「習慣性的不求證」、最後我們還成為「以訛傳訛」的人、然後我們接著「不去承認」這一切可能是有問題的。
談到這裡喔,就算你沒有聽過阮玲玉的名言,叫「人言可畏」。你一定也在社會新聞上面,看過那種受到不實的傳聞、言語霸凌而倒致自殺、自殘的這些令人遺憾的事件。
可是當我們回頭來看,一旦看懂了「睡眠者效應」它是怎麼發生的;我們就不會被這種流言蜚語影響,但是更重要一點是,我們也必須承認,流言蜚語是不會消失的。
所以也因為這樣子,其實有必要在乎這件事嗎?但是話說回來,如果你不喜歡被騙,如果你也討厭被那種錯誤的訊息誤導,做出不適當的判斷和行為。
那麼你要記得一件事,嘴巴長在別人的身上,要花你的力氣去跟別人爭論謠言;倒不如把力氣收回來,放在自己身上,為自己的判斷負責任;關鍵在於「為自己的判斷負責任」。
你可以做什麼事呢?我想你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記得要去查證,不要人云亦云啊,訓練獨立判斷思考的能力,拒絕成為謠言,或是假消息的傳播者,讓「清楚」成為你的新習慣。
或許啊,你還可以把剛剛說的那四個動作,「只記得訊息」、「習慣不求證」、「以訛傳訛」、「最後不承認」。
這四個動作變成什麼呢?「慎選訊息」、「用心求證」、「謹慎發言」、而「即時更正錯誤」,如果錯誤發生的話。
這不只是一個更好的習慣,而且它更是一個人,是否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指標。
所以呢,如果謠言是無法被消滅的;那麼我們永遠能做的,就是「慎選訊息」、「用心求證」、「謹慎發言」、而發現錯誤的時候,要能夠「及時更正錯誤」。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更希望當我們在面對,這社會訊息的開放,而假消息、謠言也越來越多的時候,都能夠長出獨立判斷思考的能力,不要再掉入「睡眠者效應」裡面。
謝謝你的收看,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推出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它可以幫助你成為自己時間的主人。
我們用回到你的大腦心智運作的一個根本,並且搭配一些實用的工具,讓你成為自己的效率大師。在新的一年裡面,完成你想完成的目標與夢想。
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的教室;我都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3/8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5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2/16(日)或 01/20(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在一些會議結束之後,都已經達成了必要的共識,並且要進入執行的階段。
這個時候呢,就有三三兩兩的人,私底下在討論說,剛剛的決議啊,其實是不OK的,有一些問題需要調整。
然而,你會有一種矛盾的感覺,那就是那你為什麼不在會議的當下,就提出你的看法跟想法呢?
你的想法絕對是對的,在那樣的狀況底下,本來就有話應該說。只是我們很少繞到另外一個角度去想,就是那到底是什麼樣的環境、組織跟團體,讓我們有話不敢說呢?
其實,關於這樣的現象,曾經就有心理學家,叫做詹尼斯。他在上個世紀,他就研究美國,那個時候決定入侵古巴南部的豬玀灣的歷史事件之後,他透過一些研究,去描繪出這樣的行為。
那時候的背景是這樣喔,在1961年美國的前總統,約翰.甘乃迪。他想要利用1400個逃亡者,去推翻古巴的卡斯楚。然而這些人不是職業軍人,人數其實也很少。
所以,古巴知道他們要來的時候,就把他們全數殲滅。這樣的事件導致在冷戰期間,古巴本來是從置身事外的立場,變成是倒向蘇聯,還差一點引發核戰的危機。
其實仔細想想,約翰.甘乃迪和他身邊的人,是何等聰明的人,而且掌握了美國這麼大的情報機器,也不可能是有情資上面的缺乏。但是他們聚在一起之後,卻策劃出這個笨到不行的行動。
甚至於,在整件事情結束之後,他們的內部人,也說不清楚為什麼當初會做這樣的決定。後來,詹尼斯的研究就指向,其實這是一種「團體迷思」的心理現象。
所謂的「團體迷思」呢,就是一群人抱團取暖的時候,這時候大家的意見,會趨於一致;就算有反對意見,也不會提出來,因為不希望自己成為那個「不合群」的人。
然而,在這樣的狀況底下,就會造成很多不合理,或者是愚蠢的決定,它卻被實行的可能。所以,要能夠造成「團體迷思」會有三個必要的條件。
第一個叫做,一群喜歡彼此的人。套一句現在的語言,就是一群「同溫層」的人。
然後呢一個「小圈子」。這個小圈子可能是同事、同樣關注的議題,或者是同樣生活環境背景的人。
而第三個條件,就是「時間壓力」。要在期限之內,做出重要的決策。
所以你仔細想想,一旦有時間壓力,又加上一群同溫層的人,然後關注的議題都類似。這自然而然喔,就會產生一個我經常說的叫「專業近視眼」。
因為,大家太習慣只看、只聽、只想某個層面的部分,所以,自然而然也只會做出,某種慣性底下的決定。
其實最可怕的一點,就是如果在這個團體裡面,有人開始提出不同的意見,哪怕只是心中閃過一個念頭,心裡都有一個團體壓力,叫做「我會不會破壞這個團體的和諧?」
所以,如果要避免「團體迷思」的發生,就是當你有任何任務、任何計劃的時候,在團隊裡面,至少都要有一個不怕被炒魷魚、不怕被排擠、不怕被孤立的討厭鬼。
這個在天主教會裡面,在討論某個人,是否能夠被封為聖人的封聖會議裡面,也有安排一位叫做「魔鬼代言人」。
他就是負責不斷的去黑這一個對象,不斷的去找出這個對象,之所以不夠資格被封為聖人的原因。
這個魔鬼代言人的任務,倒不需要去分化,或撕裂這個團體。反而是透過這樣的一個人,他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促使大家想得更仔細,想得更周延。
所以囉,如果一個團體要能夠做出好的決策,就要讓不同的聲音,可以被發出來。讓每個人都相信,可以把自己真心想說的話說出來,而且不用擔心被秋後算賬。
然而,如果回答你我現在生活裡,你有沒有發現,我剛剛講到三個字叫「同溫層」。當我們都很習慣,運用網路工具的時候,你會發現「同溫層」的效應,會越來越嚴重。
這就造成可能你在面對自己,的生命的很多決定跟決策的時候,你也有一種,叫做「隱形的團體計劃」。
因為你太習慣跟一群喜歡彼此的人,還有一個小圈子裡,去蒐集訊息、去思考訊息,如果又加上時間壓力的時候,這時候我們常常就會做錯決定。
這也是為什麼我經常會跟朋友分享,我說喔現在的時代,你要找到自己的小圈圈太容易;你要能夠找到自己的同溫層,也太方便了。
所以這個時候,你反而要反過來做,「反過來做」什麼意思呢?就是要有意思的不要「抱團取暖」、有意識的聽聽別的聲音。
如果在你的專業或生涯裡,你有一些規劃、你有一些突破、你有一些想法的時候,有多少時候是你一提出來,就覺得自己好像變局外人,於是你就不敢去嘗試、努力。
因為,可能在你的內心深處,你會覺得跟大家在一起,還是比較安全。你發現了嗎?這不就是一種「團體迷思」嗎?
我想人生會有兩種後悔。第一種後悔,是有一些你想做的事,一直沒有去做,這是第一種。
然而,第二種後悔更慘,叫做有一些你想做的事,你沒有去做,一直到你見證、目睹了,有人把它做成功了。
所以人生說到底,我們還是得為自己負責任。透過今天的分享,你可以問問自己,你還要繼續「抱團取暖」嗎?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3月8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如同今天分享到的「抱團取暖」,其實有很多時候,當我們陷入「團體迷思」的時候,我們就失去了分辨訊息的重要能力。
如果你發現,自己很難真正的看懂、聽懂,別人的言下之意,言外之意。他之所以這麼說、這麼做,的背後意圖。
如果你對這方面是有困難,而且你很希望透過好的提問,跟必要的人,達成必要的共識的話。那麼我就相信,在3月8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會給你很大的幫助。
我很期待能夠在3月8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 在 被同事看不順眼該怎麼辦? (第5頁)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要判斷同事之間是不是朋友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其中一個人離職後還有沒有辦法繼續且持續聊天或是約出來見面。 職場上你跟同事都只是領人薪水在自己不喜歡 ... ... <看更多>
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 在 Career 就業情報- 【Career 好讀】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 的推薦與評價
【Career 好讀】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 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就是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喜歡自己的人。 「同事好像不喜歡我...」一直是職場生活討論版的 ... ... <看更多>
被同事討厭有那麼嚴重嗎 在 因為太有禮貌被同事討厭。 - 心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在工作上有感覺到好像被一些同事討厭,例如:一樣的事我做錯被罵其他人做錯就不會、有時候會看到好像被人白眼、回家說掰掰都沒什麼人回、只是去忙其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