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訪談 #非洲女商人在中國 #低端全球化
『在廣州居住、學習中文、做著時尚、建設或者貨運生意的非洲女性,常常被忽視了,也少有關於她們的媒體報導。所以我決定關注這些女商人。』——導演 Marie Voignier
《寄生中國無關上流 》是導演Marie Voignier,2017年底受邀至中國駐村的作品。曾在廣東時代美術館和新加坡雙年展展出。最初,導演關注的是,非洲中國關係的全球經濟框架,廣州如何成為「低端全球化」的中心。#無數非洲年輕人千里迢迢到廣州做生意。而就她在廣州小北和三元里的批發市場,遊蕩順便田調時,認識了來自非洲的女商人,便開始記錄她們的故事。
對外人來說神秘的批發市場,從哪裡買、成本價格等等,這類商業機密,真的能透露嗎? 究竟導演在拍攝時,有遇到什麼困難和感想,小編節錄了廣東時代美術館的導演專訪,一起來看看吧!
.
.
▍廣東時代美術館專訪 Marie Voignier
詳全文 https://reurl.cc/og1dzv
.
.
#在廣州的非洲社群中,一大群商人脫離西方國家進行交易,脫離西方國家的國際規則、版權、諸如WTO和世界銀行這種多邊機構,也脫離了幾乎所有的銀行系統。這種 “反霸權全球化”、“大眾全球化”或是像一些經濟學家命名的“次回路或下回路”,包容了擁有小資本、在霸權全球化邊緣,進行非正規交易的數百萬人。
它容許不富裕的人群可以接觸到商品——多數在中國生產——否則他們可能根本沒有獲得商品的機會。我特別感興趣可以反應西方影響衰退和勾勒新地緣政治形狀的情景。
.
.
在廣州居住、學習中文、做著時尚、建設或者貨運生意的非洲女性,常常被忽視了,也少有關於她們的媒體報導。所以我決定關注這些女商人,她們的生活和在西方話語中作為受害者的非洲女性大相徑庭。
同時,這些努力工作的女性,在這種艱難的情境下,只在工作之外擁有很有限的私生活。她們很少出去玩,在中國沒有家庭,也不想在這裡建立家庭。她們工作、工作再工作,工作到很晚——時差的原因讓她們必須在晚上和祖國的客戶溝通。
這個夏天,Julie在兩年中第一次在微信上發了工作之外的照片:她在一個電影院裡看了《黑豹》。
.
.
我讀到了Tu Huynh的文章《交易的“野蠻西方”非洲女性和男性以及廣州底層的全球化性別源起》。她在文章中的立場十分精彩。她著重講述了 #女性商人具有顛覆性的角色,她們跨越並重新定義了文化準則,和全球經濟中對性別的限制。
.
.
在中國的這類交易,大部分都是悄悄進行,甚至是秘密進行的:人們並不和其他人談論這些交易,他們買什麼、從誰買、從哪裡買、用什麼價格買。即便是朋友也不會太分享自己的生意和生活。人們有時候,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朋友,是否持有合法的簽證或許可。
有時候一個人消失了,他的朋友很可能認為,這個人被捕或者被遣返了。在影片中,我讓一些女性,#走到鏡頭前來講述自己的生意和簽證狀態,或者讓我拍攝她們工作時與客戶或者供應商交易,#這真是一個奇跡。
.
.
儘管有一些商人很信任我,但卻無法參與拍攝。以簽證問題為例,他們不能作為商人被拍攝,因為他們持有的是學生簽證,甚至不能在廣州居住。
.
.
⠀ ⠀
⠀
【 寄生中國 無關上流 】𝐍𝐀 𝐂𝐡𝐢𝐧𝐚
📺公視13 台┃06/10週四 𝟐𝟐:𝟐𝟕┃紀錄觀點
📍 影片開始前小驚喜 22:15 搶先看【中國非洲】短片
📺網路直播┃https://bit.ly/30PaMj6
🎬公視+免費線上看┃https://www.ptsplus.tv/ (6/10-6/17)
🎬導演:Marie Voignier┃2020
⠀ ⠀
▼▼▼ ▼▼▼ ▼▼▼
▍寄生中國無關上流 研究專案
由比利安娜·思瑞克發起,為廣東時代美術館《一路向南》駐地項目(2018)比利安娜·思瑞克所策劃展覽,《慢進?我們如何共處》(2019)共同委託創作。
#非洲女商人的故事
#跟著非洲商人去中國批貨
#一帶一路 #中國製造 #廣州小北
#批貨 #移民 #全球化 #中國工廠 #中非貿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廖小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大選# 前一晚跟若莓趕晚班車回到她的家鄉礁溪,第二天一大早阿姨把我們叫醒,陪她們一起去投票所⋯ #阿姨很擔心# 本來我的身分就敏感,還大咧咧出現在選舉現場更是超級敏感!阿姨怕我被當場遣返回廣東😄⋯千叮萬囑我一定要低調喔!不能說話喔!也不能到處跑!更不可以讓警察叔叔知道我是廣東人!我說好的...
被遣返 紀錄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看劇學政治 #從《我是遺物整理師》看韓國的跨國收養〕
由Netflix製作的韓劇《Move to Heaven:我是遺物整理師》講述患有亞斯伯格症候群的青年韓可魯(陳俊翔飾)與叔叔曹尚久(李帝勳飾),一起經營遺物整理公司,透過遺物了解亡者的人生,並從中逐漸領悟到人生、死亡的溫情故事。
該劇溫暖又細膩的劇本不僅賺足觀眾熱淚,更精準地塞入大量社會議題,增添不少反思之處。
*以下內容含少量劇透*
▌和馬修一樣的KAD們
劇中由韓裔美籍音樂人Kevin Oh飾演的馬修·葛林一角,是出生不久就被送養至美國家庭的韓裔孤兒,但卻因為領養家庭的漠視或拖延而無法順利取得國籍,最後淪為無國籍者,只能被遣送回韓國。
過去70年,有將近20萬名韓國兒童和馬修一樣被外國家庭收養,成為韓國被收養人 (Korean adoptee; 簡稱KAD)。
▌跨國收養的人數變化
跨國收養風潮始於二戰後的戰爭孤兒潮,初期日本因為曾短暫成為主要輸出國。
但隨著1950年韓戰爆發,韓國戰爭孤兒以及駐韓美軍留下的大兵寶寶數量越來越多,1955年後,韓國正式取代日本亞洲最大孩童出養國的地位,並於1980年代達到高峰,成為美國跨國收養量最大的國家,並長期背負「嬰兒出口國」的罵名。
▌跨國收養的風水輪流轉
韓國這股跨國收養的風潮延續到1980年代晚期,隨著經濟實力和民族意識的抬頭,韓國政府於1988年起一改原先開放到幾近鼓勵的態度,漸漸減少國內兒童出養的數目。
加上1990年代後中國開始加入送養孩童的行列,尤其在一胎化政策的推波助瀾下,女棄嬰的數目大量增加,1995年後中國年送養數正式超越韓國,在1991至2008年這17年間已送養超過7.2萬名孩童,遠高於韓國的2.9萬。
▌跨國收養的成因
這些兒童被送養的歷史脈絡,其實是後殖民與冷戰的遺續和韓國現代化相互催化而生的血淚史。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Eleana Kim指出,早期韓國孩童大量被送至歐美國家的主因包含:
①韓戰後赤貧的經濟狀況
②社會福利制度缺乏
③傳統儒家思想重視父系血脈、國內收養率極低
而在1960年代進入工業化社會後,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未婚懷孕現象增加,離婚率也隨之上升,傳統家庭制度鬆動,出現許多非婚生子女,他們不見容於韓國保守的父系社會而慘遭棄養。
除了父權社會與社會福利政策不足等內部因素外,身為KAD的美籍學者Kim Park Nelson也點出,跨國收養涉及「複雜的經濟關係」,當時的韓國每年能藉由出養收益1500萬至2000萬美元,更能減少大量的社福支出。
此外,同為KAD的瑞典學者Hübinette則從人口控制的觀點出發,解釋了為何韓國的出養數會在1970至80年代達到高峰,這是因為威權時期為了避免人口過剩,政府積極鼓勵家庭計畫以及移民,而跨國收養恰好為兩者之結合,因而被視為控制人口的一大良方。
▌被收養者面臨的困境
這些跨國收養的孩子們最常面對的問題,是要應付「種族」與「收養」雙重歧視,以及成長階段中的自我認同危機。
時至今日,仍存在對種族與領養的歧視,更何況是數十年前的美國,調查就顯示,多數的KADs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被歧視的經驗,其中因為種族所造成的歧視比例高達七成,另外兩成八則為因收養導致的歧視。
在文化認同方面,周曉楓發現被收養的亞裔子女在文化認同的經驗與亞裔移民二代很接近,他們都缺乏和移民母國的聯繫。
但被收養者在建構自我認同上往往有更多挑戰需要克服,因為相較於移民家庭,收養家庭的環境未必能讓他們接觸原生母國的文化,尤其早期收養家庭的教養方式傾向讓他們完全美國化,致使在成人後容易出現失根的失落感。
美籍KAD鄭敬娥就曾在回憶錄《血之語言》中自述: 「在韓國,『美國人』等同於『白人』,而我既不能說流利的韓語,又不是白人,這讓我感到自己不倫不類。」
而更不幸運的,則是如同馬修一樣,雖被收養,但因故無法順利取得國籍者。根據Adoptee Rights Campaign統計,全美大約有3.5萬的被收養者沒有公民資格,他們多半是在2001年《兒童公民法》生效之前被收養的。
因為在這之前,公民身份必須由收養家庭主動申請,而不是在領養過程中自動授予。有些家庭可能是不知情,或因為申請所需的費用和程序而忽略這個過程,也有些收養家庭則是實質上拋棄這些被收養者。
沒能成為美國公民的被收養者們,許多在成年後因為犯罪紀錄,而被迫遣返回數十年前離開的陌生母國,但他們不僅舉目無親,甚至可能連一句韓文都不會說。
很多人無家可歸,經常露宿街頭,或是再次犯罪,走上絕路者也不在少數。
韓國領養服務中心的首席顧問Hellen Ko就直言:「對他們來說,被遣返就像是被判死刑。」
雖然2001年後,被收養的孩童可以直接擁有公民資格,但《兒童公民法》並不溯及既往,期待這些沒能順利獲得公民資格者,能早日得到應有的保障。
#政治 #台灣 #科普 #科普政治學 #政經八百 #大學生 #政府 #公民 #民主 #社會 #南韓 #韓國 #我是遺物整理師 #韓劇 #李帝勳 #收養 #Netflix #追劇 #跨國收養
被遣返 紀錄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登登登!
推薦推薦我跟 @jackill0501 最愛的Netflix影片!!
附上一些我們小小的心得
第一名:六人行
可能很多人看過了
但是我想有很多新小朋友一定沒有看過
所以這個是我的首推!
他曾經在完結篇造就了紐約街上無人的光景!(真的hen厲害!!!)
故事因為是從1994年開始
所以有了一點年代
但是六個人的友情故事
非常的生活
一定可以讓你想到某個朋友
有歡笑、有眼淚
還有超級多大明星客串
(這些大明星年輕的樣子真可愛)
很多英文單字是他們「發明」造成流行的
甚至還被編到字典
一開始我男朋友看的時候我真的看不懂
結果後來我認真看以後
雖然有十季但我大概也看了三遍
第二名:我的章魚老師
今年奧斯卡得了最佳紀錄片!!
恭喜啊真的是2020最感動的影片
主角是一個電影工作者
經過工作以及生活的一些不順遂
決定暫停一切回到家鄉南非
並且三不五時去家鄉的海藻林浮潛
前後花了八年的時間紀錄那片水域
某天遇到了一隻章魚
一開始他只是好奇
所以紀錄、觀察這隻章魚
漸漸的他投入了感情
跟這隻章魚有了特別的聯繫
有了不需言語跨物種的信任
請大家務必去看這部!!
在這個充滿混亂的時刻
喜歡這種溫暖又真摯的紀錄片
第三名:盡爆女子監獄
音樂棒、劇情難以捉摸、結合時事、角色個性鮮明、真人真事改編
荒謬但是非常寫實
製作組用不太嚴肅的方式來敘述這些「事實」
沒有像其他影集一樣
當發生重大事情的時候會有很傻狗血或者是渲染情緒的鏡頭
導演刻意的把它帶過了
表達了這就是這裡的「日常」
而且我上網查過關於女子監獄的一些訊息
事實比播出的這些更來得悲傷
他跟另外一個影集「第二聲鈴響」都有帶出當地西班牙、墨西哥非法移民者的困境以及不得已
甚至裡面的演員曾經就經歷過父母直接被遣返只留他一人的真實故事
看完這一步影片以後我覺得自己省思最多
沒有人是真正的壞人
只有不得已的人
我真的覺得我看完以後人性都變善良了(笑
第四部:破案神探
真實事件改編
導演大衛芬奇是早期少數願意與Netflix合作的電影工作者之一
劇情步調緩慢冷靜
靠著大量的角色對話
堆疊出神經緊繃的情緒以及角色形象
不像一般的警匪片
沒有大量的槍戰或高潮迭起
另外主角也是真有其人
是第一位使用「犯罪側寫」的警探
第五部:sense8超感八人組
故事描寫了八位住在世界各地的主角們
突然有了共感的能力
他們開始有了感知有了交集
八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線
每個人遇到危險時可以透過其他共感者的能力
來幫助自己度過難關
是非常少見的科幻設定
題材新穎
因為主角來自世界各地
所以可以看到多元文化
以及這些文化會在故事中帶起的社會議題
另外推薦
米家大戰機器人(動畫)
愛死機器人(動畫)
海洋陰謀
良善之地
寄生上流
俗女養成記
機智醫生生活
日本沈沒(動畫)
謀殺入門課
新世界福爾摩斯
怪奇物語
上面有沒有提到哪支影片你也喜歡呢
或是有其他好看的影片也歡迎推薦給我唷❤️
被遣返 紀錄 在 廖小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台灣大選#
前一晚跟若莓趕晚班車回到她的家鄉礁溪,第二天一大早阿姨把我們叫醒,陪她們一起去投票所⋯
#阿姨很擔心#
本來我的身分就敏感,還大咧咧出現在選舉現場更是超級敏感!阿姨怕我被當場遣返回廣東😄⋯千叮萬囑我一定要低調喔!不能說話喔!也不能到處跑!更不可以讓警察叔叔知道我是廣東人!我說好的好的我知道了~
幫若莓保管手機,在場外等她們。
投完我們就回去了~
#平凡的一天#
礁溪不大,村子裡的人都彼此認識,走在路上遇到都要問個好,但今天不一樣的是,從「甲罷杯」變成了「投票杯?」~
當天天氣特別好,清晨的宜蘭陽光普照,我們一路上跟好多阿公阿嬸打招呼,還去若莓的阿婆家串門子!
總而言之,這是既不凡又平凡的一天,太陽照常升起,大家和往常一樣彼此寒暄,選完該幹嘛還是幹嘛,曬被子、收高麗菜、喂雞、去店裡開工、回家煮飯⋯
明天,太陽一樣會照常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