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假設」,鎖定目標不失焦
PDCA系統運轉的越快,就能夠越早抵達設定的目標。實踐假設,並反覆檢視,調整,用開車來形容的話就好比「風險駕駛」藉由精確度極高的假設避免重大事故,同時把油門踩到底。使用這套方法,自然可以盡速抵達目標。
換句話說,若你想讓PDCA系統快速運轉,就非得提升假設的精確度不可。而這個假設的一精確度,全都建立在「因數分解」上。具體來說,就是要逐一列出構成「目標」和「現況」的因素。說到「因數分解」,文組出身的讀者也許會感到排斥,但原則上其概念和「邏輯樹狀圖」大致相同。
假設,你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完美的上司」,那麼你該做的並不是立刻尋求「如何成為完美上司」的解決方案,而該先運用因數分解試著分析「什麼樣的上司算完美?」。例如,以我個人一|的解析,「完美上司」大致具備「個人魅力」和「商務魅力」兩大特質。
針對「商務魅力」,還能再細分為「領導能力」,「人脈」,「個人能力」,「應對能力」或「遠見」等元素。於是,你就會找出「要擁有領導能力需要做什麼?」,「想拓展人脈該怎麼辦?」等問題。」
「有關於財富與時間的話題。將會拆解成以下三個條目進一步探討:
1、投資財富與時間
2、浪費財富與時間
3、消費財富與時間
這三項的文字內容看似相近,但三者所包含的意義卻是天差地遠。接下來,我想試著向各位解釋這些條目有哪些具體差異。
首先是條目一,之所以使用「投資」這個詞彙,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自己的時間和財富經「過運用以後,報酬率提升的可能性非常高。
相反地,自己耗費掉的財富或時間很有可能會讓報酬率下降的情況,就屬於第二項的「浪費」。至於「消費」,則是介於投資與浪費之間的中立地帶。
就金錢的角度看來,人們在買了什麼東西之後,經常會根據個人判斷衡量「損益」「得失」。這點對於時間也一樣,例如看完電影之後人們常會以「白費時間」,「浪費」,又或者是一「這段時間真是愉快」,「它改變了我的人生觀」等話語,給予這部電影評價。換句話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是懂得衡量風險和報酬率的。
然而不可思議的是,一旦在這個習慣當中過度聚焦於「錢」,一定就會有人出現排斥反應。
但如果把焦點放在「時間」上,討論就能順其自然地進行下去。正如同我不斷在提醒各位的一樣,時間和財富對於我們而言,是種雙向持續交換且活躍於人生舞台上的重要資本,因此還是得妥善權衡兩者的平衡才是。
「這樣好像死要錢的人,總覺得很討厭。」「滿腦子都在想錢,真的很無趣。」
我知道很多人會被這種負面情緒束縛,結果始終不願意面對財富的問題。但我認為,這些都不過是漫畫或動畫裡出現的「有錢人」形象,被誇大渲染後植入在世人腦海裡的刻板印象,何況真正死要錢之人的骯髒撈錢手段程度絕對超乎你的想像。這種人由於不會受到身邊的人信賴,縱使再富有也難以長久維持。」
「將個人資產分成以上三類之後,接著就要以投資組合的方式妥善管理。順帶一提,理財規劃人員在替客戶制定理財計畫時常常使用這套方法,它又被稱作「替財富上色的程序」。接下來,我也來說明什麼是「時間投資組合」吧。
時間投資組合,會依照睡眠,工作,自我啟發等時間區塊,反省自己一天或一週以來的時間規劃。
有趣的是,藉由改變時間投資組合的構造,就能夠增加/減少資產,或是提升/降低個人在一各方面的表現。
比方說,把睡眠時間歸零增加工作時間,這麼一來收入很有可能在短期內增加。然而,熬夜導致隔天專注力顯著下降的結果,可以想見工作效率將大幅下滑,從中長期來看甚至會造成健康狀況的惡化,產生負面影響。
睡眠,堪稱是財富投資組合當中的「流動性資金」或「保障資金」,一旦把這類資金歸零,全數挪用為獲利資金進行投資,雖然也許可以在段時間內獲得極高的報酬率。然而,就如同金融「市場不振之際,投資人就得背負極高風險一般,一旦過度壓縮睡眠時間,身體狀況就會變得很不健全,稍有不慎就可能賠掉健康。」
「運用複利的優點在於「時間越久效益越高」,許多懂賺錢的人從年輕時就開始腳踏實地存錢,並自人生早期就積極運用複利的效果。因為他們十分清楚運用複利的優勢。當一筆龐大資金一到手,你該做的不是把它花掉,而是投入複利運用,這才是替自己的未來增加儲蓄的捷徑。
這套運用複利的概念也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複利運用的基礎概念是「資本越多,利益越大」,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要說是「運用時間越長,複利的成效越高」也沒錯。就這個層面而言,財富與時間密不可分,兩者應該放在一起思考。
畢竟盡早積極投資工作中用得到的知識,技術,信用(品牌)等,將直接影響工作或財富人力資本,它必定能替自己帶來壓倒性的優勢。若「以複利來思考人生」,便知道即使是二十多歲一剛開始賺錢也不該停下腳步,持續投入大量時間,累積人力資本,接著再運用累積起來的人力資「本創造更多人力資本-這就是運用複利的模範。」
「一般人總覺得「有錢人都是鐵公雞」。以我用私人銀行經理人,創業者身分和許多有錢人來往的經驗而言,我重新體會到這類評價與大眾媒體營造的刻板印象非常類似。
現實中的有錢人,其實多具有強烈的互利互惠精神。這群人不但懂得照顧別人,也非常熱愛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越是有錢的人,具備的奉獻精神就越多,這就是我對富裕階層最深刻且直接的印象。
正因為這群人平時都以互利互惠的態度對待身邊所有人,內心抱持「此恩必報」想法者當然也與日俱增,因此碰上能夠把自己從商業危機中解救出來的好人,或是得到可遇不可求的投資機一會等「好事」自然會降臨。
對有錢人而言,這一切也許可以用「不過是運氣好罷了」就輕易交代過去,但以我個人的觀察,大部分的有錢人都是「能夠招來好運的人」。換句話說,他們施予別人的恩情,最終全都會回到自己的身上。
若忠於實踐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的概念,目光難免會離不開帳面上的數字,但我總認為真要實現自己設定的目標,心理層面的因素也會成為重要的原動力來源。
我個人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一直以來,我總是非常珍惜和各界人士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我與過去遇見的所有人,長年以來幾乎都維持著良好的互動。例如前些日子,高中時期在補一智班認識的朋友才剛來找我商量專業執照的問題;小時候住在同社區的好友,如今也跟我建立起探討商務的夥伴關係。這種話由自己來說可能有點奇怪,不過正是多虧有這麼多人的照顧,才能成就現在的我。
這點在商務方面也一樣,創業第二年,由於公司正式上了軌道,那段期間我們真的非常需要資金周轉。那時恰好出現幾位願意給我們遠高於當時公司實質能力評價的天使投資人,挹注合計1億日圓(約二千八百萬台幣)的投資金額。
當時公司每個月能否達到百萬業績都很難說,然而那五位投資人連財務報表都沒看,只對我一說了一句:「既然是富田,應該不會有問題吧。」就答應調集資金交由公司運用。」
「打造「個人品牌」,能變現又有好感度
「只要把工作交給這個人,保證可以帶來豐碩的成果。」若他人以這樣的眼光看你,這就是你信用的基礎。
包括公司支付薪水這件事,大致上也可以視為公司對於該員工能力的信任。向銀行借貸的時候也一樣。正如同信用貸款一詞所示,金融機構會判斷「此人賺錢的能力大概有多少」,進而出借貸款給請者。
換句話說,在強化能力的同時累積個人信用,不僅能保障工作,還可以向銀行周轉資金。這種正向循環就有助於替自己建構賺錢的能力。
與人交流的過程當中逐步建立起來的信用,實際上是可以兌換成現金的。也許有些人會對「把情感方面的交流換算成金錢」感到反感,但若換個說法把信用視為「個人品牌」,你應該就」比較能接受了吧。
如果「我們公司是東大畢業生佔總員工數兩成,擁有許多優秀人才的企業」這點,是企業品牌形象的一部分,那就表示型塑企業品牌的每一名東大畢業生,也同樣具備獨自的品牌。而品牌的價值,取決於每個人一路奮鬥過來的軌跡,也就是各自的背景。就以上的例子而言,「東大畢「業」正是構成個人品牌的背景之一。
正是你至今一路奮鬥過來遇見的人們,給予自己的評價逐漸累積而形成了「信用」(品牌)。大學同班同學或從前在職場上共事的所有人,他們如何評價你,如何向別人介紹你,在一切都可透過社群網站視覺化的當今社會之中,其重要性已不可同日而語。雖說沒有必要過度刻意「接近或顧慮到其他人,但和周圍建立良好關係,提升他人對自己的信任仍顯得相當重要。即便是一從這樣的層面來看,人的信用依然取決於過往的經歷。」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7183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裕 融 信用貸款 在 歷史哥澄清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澄清唬爆米花教室:螞蟻金服的問題是惡性規避巴塞爾協議下的自有資本率監理—談中國大陸暴露的金融科技監理亂象】
㊣螞蟻金服事件中中共暴露的問題不是讓「馬已經服」而是 #中共金監機關為何讓螞蟻金服坐大至此才處理。
福編在事件(11月2日至5日)後本來就想寫文,但一方面當時工作忙,另一方面也想等事件過後一陣,多數台灣讀者情緒冷卻後才談。事件發生當下,台灣主流媒體網路當然照例一片:中共做的事一定是邪惡的,所以這是「割韭菜」、「黨說了算」、「打壓民企」、「黨沒給你的你不能要」。
但問題根本不是如此,在整個事件中,中共當局無疑是有問題的,但真正的問題是為何整個金融當局,讓一個鑽文字漏洞實際規避巴塞爾協議的貸款公司業務膨脹至以兆計?
===
註一:螞蟻金服IPO被煞停前,貸款發放當量已達到人民幣2.15兆元(約合3583億美元,近9兆300億台幣)
註二:螞蟻金服旗下兩間公司花唄、借唄資本額僅30億人民幣,是放款總額的0.013%。
註三:巴塞爾協議係國際清算銀行(由60國央行共同組成)規定信貸金融機構資本適足率必須到達8.5%,也是目前全球金融監理的最基本原則之一。
註四:螞蟻金服事件核心就是,11月2日「中國證監會」等4部門(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監管約談馬雲,11月3日,上海與香港港兩交易所煞停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的 IPO(初次上市),引來海內外諸多非議。
===
○螞蟻金服的崛起
2008全球金融海嘯,馬雲拋出一句:「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去改變銀行」,之後2010阿里巴巴首先在杭州以6億元人民幣資本註冊,創立「阿里小貸」,利用阿里巴巴的客戶網,篩選出信用較好、現金流入較健康但資金顯然緊俏的小企業和個人提供一款純「信用貸款」產品:借款人不需要提供抵押品或第三方擔保,僅憑自己的過往信用與和背景狀況就能取得貸款。兩個月內就成功向阿里巴巴平台上商家發放貸款超過260億RMB,利息收入一天就可以超過100萬RMB。
☆===> 各位應該可以發現,2010阿里小貸就已經違反巴塞爾協議,但是完全沒有單位想過問或敢過問,反正這樣規模馬雲搞得定嘛。
2011年阿里在重慶獲得小貸牌照,2013年在重慶註冊螞蟻小貸(之後即為花唄、借唄),但資本也僅30億人民幣,初始向銀行貸款約60億,取得了90億的資金,開始搞網路小貸,貸款發出去後,再利用貸款債權作為擔保資產,不斷地高速發行資產擔保證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即ABS) 給金融法人投資而得到新資金。得到新資金後又再以這些資金再做擔保向銀行貸款,進而再向更多人提供消費信貸,再用更多的信貸債權發行更多的ABS....。
我們可以把故事簡化成這樣:
1元資本->拿資本當擔保獲得2元貸款->共3元資金搞放貸,發行2.5元ABS,拿到2.5元再貸5元,共7.5元資金搞放貸,發行6元ABS...
在整個過程中,因為對象是馬雲的事業,又有1/2資金當擔保(因為站在銀行觀點,這種實力派客戶壞帳率不可能到50%,所以輕易核貸),故貸款槓桿毫無阻礙,而發行ABS時,表面上又留有餘裕,故看來甚為穩健,但ABS發行後取得的資金,又被再拿來做擔保擴大核貸,這就問題大了,
一方面 #其ABS的擔保都是高風險信貸, #不斷膨脹的ABS金額與貸款額都來自銀行體系,代表每筆交易看來風險不大,但整個銀行金融體系大量曝險
另方面 #資本適足率完全被規避,螞蟻金服不斷擴大業務額,但真正的資本額依舊才30億RMB。
(福編內心OS,所以中共這次的問題應該是從2010到2020,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都沒有去及時糾正銀行的過度曝險與螞蟻金服規避資本適足問題。簡單地說,不是怠惰就是沒跟上時代,人家拿科技呼巄一下就被騙了)
●科技下的包裝依然是過度槓桿。
金融變科技規避金融監管其實在大陸這幾年越來越嚴重。不只阿里巴巴,京東金融在兩年前改為京東數字科技就是另一例。但金融改名科技,幹得還是放貸。
就跟說是向廠商借款但實際卻不用還,那還是行賄是一樣的啊! (請蘇震清大立委勿對號入座,這是許多貪官常用的辯詞)。螞蟻金服雖然也改成螞蟻科技集團,但依然是放貸公司。
在其信貸業務中,經營貸款(中小企業周轉)佔約20%,剩下80%都是消費性貸款,收取的年利率平均為15%(大陸對目前民間借貸最高年利率規定為15.4%)。但因“借唄”“花唄”到期欠款都是遂日計算客戶利息,故實際年利率高達18%。正所謂高風險高報酬,眼下當然好賺,但若再發生整體不景氣,消費貸款就會發生系統性連鎖倒債,
2.15兆的總量,真正的資本擔保只有30億,等於其他損失都要由阿里巴巴以外的金融體系承擔。例如壞帳率到5%,就代表金融體系突然要承受1075億人民幣的損失,也就是真正的風險被轉到廣大銀行股東與存款戶,完全規避掉巴塞爾協議8.5%自有資本以防過度槓桿的規範。
然後螞蟻金服若成功上市,馬雲等人更可以一面以CEO與高管身分大享眾多公司資源,又將股份套現出去賺大錢,最後把一切風險丟給整個大陸社會。
◎簡而言之,中共當局到2020才驚覺,在阿里巴巴集團的包裝與支付寶的簡單方便快捷,鼓吹客戶使用“花唄和借唄”消費支付下,已經出現2.15兆的大泡泡。一沒弄好會變中國版金融海嘯,這才趕忙開始消泡,要緊縮類似的網路新增小額信貸業務與信貸資產證券化。馬雲也才在10月24日的一個金融峰會上抨擊中國銀行一直延續「當鋪思維」,即要求抵押和擔保者才提供資金,指金融的當鋪思維不可能支持未來發展的需求,終將以大數據為基礎的信用體系取代之;
其實馬雲的抨擊就是因為當時銀監與證監準備要開始緊縮網路小額信貸與信貸資產證券化,他的股票上市金額一定會受衝擊。但馬雲並沒有資格批評:
1997、2001與2008金融海嘯,背景就是當時出事國的金融監管機構「不夠有當鋪思維」,任由包裝過的「金融創新」,把槓桿過分擴大。也正是2008金融海嘯,歐美才痛定思痛要認真檢討各種規避巴塞爾協議的包裝。
所以,到頭來這整個事件中共當局的問題並不是打壓馬雲,而是當歐美都開始加強監管時,卻怠惰或縱容馬雲的螞蟻金服規避巴塞爾協議整整10年,當螞蟻金服變成9兆台幣等級的無實質擔保泡泡,馬雲都要套現完全甩鍋,才趕快處理。
※這篇算是講課,謝謝大家閱讀,我也不知道放啥照片好。希望其他小編有好想法可以補上
#福編
(補圖取自網路)
裕 融 信用貸款 在 左楠青年 蘇博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高雄金融三箭會正中紅心嗎
#韓國瑜 市長在9/30日帶領高雄銀行董事長 #朱逢潤、經發局長 #伏和中、都發局長 #林裕益、財政局長 #李樑堅、青年局長 #林鼎超及新聞局長 #王淺秋 等一字排開,大陣仗宣佈射出金融三箭,參與信保合作的中小企業信保基金副總 #杜青蓮 也應邀與會。
韓國瑜表示,高市府與高雄銀合作,先針對 #企業貸款、#青年首次購屋、以及 #青年創業貸款 等,射出金融三箭。他說,針對高雄招商及台商回流,推出第一箭「高雄市招商企業融資專案」,對資本額3千萬以上且登記於高雄市的工商企業,提供優惠低利貸款,擔保貸款利率從年息1.5%起算,信用貸款利率從2.18%起算。
此外,針對無殼蝸牛推出具前瞻性思維的第二箭「安居高雄市民首購優惠房貸專案」,只要設籍高雄市民購買高雄住宅,提供貸款期間最長40年、以及寬限期最長5年的貸款方案,最低房貸利率1.6%起。他說,希望市民可以安居高雄,放心的成家立業。
韓國瑜表示,金融的第三箭「雄速貸專案貸款」,主要是配合10月1日青年局正式成立,將提供青年創業貸款,滿足在地青年創業資金需求。他說,為了照顧小微企業,讓勇敢的人有追夢的本錢,推出50萬元簡易貸款,簡化作業流程,縮短貸放時間,讓小規模企業可以在短時間內取得週轉資金。
看似漂亮的新聞稿,但魔鬼藏在細節裡...
筆者沒有三千萬以上的資本額,所以目前無從知道「高雄市招商企業融資專案」到底成效如何?但筆者曾在一些大公司服務過,知道相關大企業在資金上運用都有配合銀行可洽談優惠利率,但談到哪個優惠,筆者就不得而知,全看銀行與企業主的來往與企業類別有無相對等質擔保品吧。
但是第二箭與第三箭可就與筆者息息相關,因為筆者就是身在高雄,且剛創業兩年多的中小企業主,同時房子也是貸款來的,首先先談第二箭「安居高雄市民首購優惠房貸專案」。以筆者自身為例,當初申辦的貸款為財政部所推動「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在2016年時辦理共貸350萬30年還款,前兩年利率為1.44%月付款11,979元,之後為1.74%月付款12,455元,30年期滿共還款4,472,239元,也就是30年間利息費用為972,239元。那如果以高雄市政府所合作推動的「安居高雄市民首購優惠房貸專案」若能順利取得最低利率1.6%同樣350萬及30年分期攤還來看,利息費用為909,228元,等於可省下63,011元,但若平攤到每個月則省了約176元的利息,大概就每天的便當錢都有了,不無小補。這樣的前題在高雄銀行的風險評估中能取得最優惠的利率及貸款成數。若直接把貸款拉為40年攤還,在最低利率1.6%下,月付款不到一萬,約為9,877元,但...四十年間償還利息的總額則為1,240,903元,也就是比原先30年同利率下,十年多還了331,675元。
第三箭「雄速貸專案貸款」,在今天請高雄銀行總行營業部的陳先生來說明後,比較同樣是行政院推出針對「中小企業千億融資保證專案」。高雄銀行的雄速貸款利率為2.545%最高額度50萬元,開辦費5,000元,需加入信保基金三年約2,785元。行政院推動的版本有分為二,若有抵押品的最高額度為50萬元,若是無抵押品是以信保基金為主的就是最高額度的95%,也就是47萬5千元,利率為前2年1.975%,第3年2.275%,無開辦費。
在高雄市政府推動的「金融三箭」,是否符合政策面與實際民生需要,相信都是見人見智,各位客官自已比較。明天筆者會嚐試兩邊送件,再看看結論如何,到底實際上有沒有幫助,請拭目以待~
七問高市府:青年政策是真利多還假空殼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orum/20191002/4GL7Y7ZLIGPHZQY623AWQO3HDM/
#高雄市青年局 #高雄市813左營區世運大道100號
#左楠區素立委 #蘇博廷
高雄市第三選區(左營、楠梓)立法委員擬參選人
政治獻金專戶
彰化銀行左營分行(009)
帳號 8251 50 019743 00
戶名 109年立法委員擬參選人蘇博廷政治獻金專戶
#2020選票革命 #未來自主決定
#認同博廷請幫忙追蹤轉發分享按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