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13(六)【醫療器材系列】-體外診斷醫療器材(IVD)查驗登記人員初階培訓班(含新冠肺炎體外檢測試劑送審演練)
📟想了解體外診斷醫療器材通過審查,所需要的文件要求有哪些嗎? 最貼近時事的醫材課程現在馬上報名卡位囉!👇
https://slbiotech-edu.pse.is/S4MLS
#標籤仿單說明書要求 #臨床前測試品質管制技術文件要求 #成品規格技術性資料 #製程管制與安定性資料 #臨床評估 #新冠肺炎體外檢測試劑查登送審實例模擬演練
主辦單位: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
課程日期:109年6月13日 (六) 09:00至17:00 (08:30開始報到)
課程地點:光鹽會議中心 (台北市復興北路369號7樓 -保富通商大樓)
【授課大綱】
一、IVD簡介
1.IVD的定義及GLP之概念
2.IVD的分類分級
3.IVD的種類與範圍
4.第一等級IVD的查驗登記辦理
二、IVD查驗登記第二等級要求
1.標簽仿單說明書要求
2.臨床前測試品質管制等技術文件要求
3.無類似品IVD的查驗登記要求
三、IVD查驗登記第三等級之特殊要求
1.第三等級IVD查驗登記之額外規格要求
2.主成分、半成品及成品規格技術性資料
3.製程管制與安定性資料
4.臨床評估要求
四、實務演練
新冠肺炎體外檢測試劑(抗原/抗體/核酸檢測)查驗登記送審實例說明與演練模擬
【師資介紹】
邱繼明 博士/生醫新創產業顧問師
經歷:
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研究員兼醫材法規(臨床)組 負責人
規劃小組 負責人
主辦稽核
研發處天然藥物組 副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生醫農學研究所 博士後研究
美國肯德基大學 博士後研究
長庚醫學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 研究員
學歷:
台大藥學研究所博士
專長:
臨床試驗設計與規範教學、各國醫療器材法規研究與國際合作、人才培訓規劃與執行、臨
床試驗法規諮詢與輔導等、經營管理、內部稽核、新藥法規、再生醫療法規等。
課程費用:每人2,100元;在學學生本學苑補助25%,每人1,600元 (在學生報到時,出示學生證或相關在學證明文件即可)
*上課達滿時數六小時,核發本課程結業證書
【建議對象】
(1)大專以上具理工背景,對醫療器材領域有興趣者
(2)醫療器材新進人員訓練
(3)從事醫療器材產業,在一年以內相關工作的經驗者
*因應疫情變化,為維護上課學員之健康,實施下列安心防疫培訓政策:
1.自本學苑公告日起(2020/3/11)至開課日(2020/6/13),全面限制自境外返台者(不分國家)參加本學苑課程。
2.自課程公告日起(2020/5/13)至開課日(2020/6/13)凡有收到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者,均不得參加本學苑課程。
3.本學苑配合政府政策,上課座位保持安全距離,但為學員健康安全,仍請學員全程配戴口罩,謝謝。
學苑信箱:bioschool@biotech-edu.com 學苑電話:02-2545-9721
製程安全評估人員實務經驗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職業醫學】~ 職業性氣喘
週末去參加了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 辦理的「健保氣喘慢性照護醫師資格認證與進修演講課程」。課程中對於職業性氣喘的部分多所著墨,以前上的類似課程都沒提到這塊,真的是「揪感心」。
職業性氣喘的診斷上,非常需要各科的醫師有想到這個部分,不論是基層診所的醫師,或是醫院胸腔科的醫師。因為病人不太可能直接跑到職業醫學科的門診,說自己是工作造成的氣喘,大多數還是要靠轉介。
而大部分醫師,會覺得碰到職業病這塊就很麻煩,說不定還捲進勞資糾紛中,到時候還要上法院做證什麼的,想到就很丫雜,只想好好地看診就好。
其實,我在修職業醫學之前,也是覺得很害怕,不過在訓練過程中,看了許多個案後,覺得早點確診,對於雇主以及勞工而言,都會是好事。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在了解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些有關職業性氣喘的基本概念:
※ 盛行率
2018 GINA report 提到,在成人新發作的氣喘中,有5~20%是職業性氣喘,有沒有比想像中的多更多呢?
https://ginasthma.org/…/04/wms-GINA-2018-report-V1.3-002.pdf
※ 致敏原
分為大分子量和小分子量:(可見附圖)
〖大分子量〗
動物性:大多由動物之皮屑、毛髮、唾液或尿中或甚至動物本身之蛋白質所誘發。海產類及蠶絲亦可引起氣喘。
植物性:研究顯示约4~11%的穀類工作者有氣喘,麵包業者發生氣喘亦有隨其工作年齡而增加的趨勢。
生物酵素:引起免疫性氣喘。
〖小分子量〗(未達1000道耳吞)
二異氰酸酯(Diisocyanate)、酸酐(Anhydrides) 、木屑、金屬、熔劑、藥物或其它化學品等,這類物質誘發氣喘的機轉可能不止一種,其中某些物質可當作半抗原(Hapten),可與蛋白質接合引起免疫反應。
如:甲苯二異氰酸酯(Tolueue diisocyanate , TDI)的工作者約有5-10%可發生氣喘;紅杉木業者發生氣喘的誘發因子為大側柏酸(Plicatic acid),紅杉木鋸木廠工人發生氣喘的盛行率約為4%。
※ 分類
1. 過敏性:少量就會誘發氣喘。
2. 刺激性:通常是通風差或是大量滲漏,造成濃度過高刺激呼吸道。
3. 原本就有氣喘,工作又加重:可能混合上面兩項。
◎ 結語:
看到最後,有沒有覺得太多東西都可能會導致職業性氣喘了!好像沒有一個職業可以倖免於難?
沒錯,所以才需要更多人對這個有所理解,才能在職業安全衛生上,達到雇主和勞工雙贏的境界。
否則,勞工一上班就喘,工作能力下降,老闆還覺得你在偷懶,影響勞工的工作權;甚至在高濃度的過敏原暴露後,造成嚴重氣喘發作,產生工安意外,雇主還背上一條人命!
所以對於不同的族群,給出下列的建議:
A。勞工:
如果你發現每次上班,就開始出現咳、喘、悶的症狀,週末休息或連續假期就改善,建議到胸腔科或職業醫學科進一步評估。如果有疑問,也可以先電洽各區的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如附圖2)。
千萬不要覺得如果真的是職業性氣喘,那會不會我工作就不保了?應該回過頭來想,如果真的工作中有東西會誘發氣喘,有沒有可能經過環境的改善,避免發作;如果真的避無可避,為了自己的健康,再來考慮是否轉換跑道。
B。雇主:
就像前面所說,職業性氣喘的成因很多,而過敏這種事,又是很個人化的;千萬不要覺得,丫在這個崗位工作的人那麼多,怎麼就你特別有事,一定是裝病的吧?
反而要回過頭來想,如果這個是新進員工,是否應該要調動到其他工作崗位,以避免反覆的刺激,甚至造成生命危險。而如果是老員工了,是不是有新的製程?或是有什麼意外事件(如:化學品洩漏),才開始造成這些問題的。廠內是不是有什麼可以先改善的呢?
C。醫療人員:
多問問職業史,以及發作的狀況;有懷疑就轉介,或請病患聯絡各區的職業傷病防治中心諮詢。
往往,會走到勞資爭議的,就是一開始沒有把事情講開,在溝通上出現問題後,誤會的累積,就會讓關係越來越差。
(當然,我不否認,有些人的人格特質,不管怎樣,就是會走到勞資爭議或是法院這塊的)
所以,這種事就丟給我們職業醫學科來做沒問題;另外,如果你是公司的臨場服務醫師,當懷疑有職業性氣喘,在面談時也請把勞資雙方以及職安衛的人員一起找來,讓大家了解這個疾病是怎麼一回事,共同討論應該要怎麼處理,而不要只是在面談室和勞工談一談,寫個記錄,期望公司可以好好解決。
往往在搞不清楚情況下,被解決的都是有問題的那個人,說不定你下次到公司臨場服務時,那個員工就離職了?或是被離職了!
(寫太長了,下次再來分享以前看過的實務經驗。)
※ 參考資料:
Tarlo, Susan M., and Catherine Lemiere. "Occupational asthm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0.7 (2014): 640-649.
https://www.nejm.org/doi/10.1056/NEJMra1301758
Mapp, Cristina E., et al. "Occupational asthma."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172.3 (2005): 280-305.
https://www.atsjournals.org/…/abs/10.1164/rccm.200311-1575SO
勞動部,職業性氣喘診斷指引(107年6月 版)
https://www.osha.gov.tw/…/%E8%81%B7%E6%A5%AD%E6%80%A7%E6%B0…
製程安全評估人員實務經驗 在 COMPOTECHAsia電子與電腦 - 陸克文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工業物聯網IIoT #工業4.0 #智慧工廠 #智慧製造 #人工智慧AI #馬達 #電流特徵分析
【電流特徵+建立模型+巡檢定位,多方會診設備健康狀態】
設備機台的維護有三個層次:事發修復、預防保養和預知保養。以構造簡單、成本低廉、應用廣泛的感應馬達為例,正確的預知保養並排除設備的初期故障,可節省 5~20% 能耗。理論上,馬達接近全載時效率最高,但實務上基於可靠度起見,寧可讓多台馬達以 50% 效率同時平行運轉,意謂有半數能源將被浪費!假如處於「半載運轉、但振動未達極限值」,效率會更低;且只量測振動無法評估設備運轉效能,須借助預知保養、依設備即時狀態進行維護。
此外,平行運轉會導致機組「掛點」的時間點相近,越早預知狀態、計算效率,以便及時修護或置換,越有助於備料、估算排程並避免額外損失,偏偏早期振動訊號的微幅上升難以察覺,唯有預知維護才能減少無預警停機。預知保養的檢測技術眾多、莫衷一是,各家互有長短、相輔相成。其中,「振動特徵分析」常用於檢知機械運作,目前業界大多參考 ISO 10816,對於不同的設備功率及基座安裝型式,訂有對應的振動速度方均根值上限及安全等級。
此法可以概括的得知機台的整體狀態,但無法進一步確認故障的成因,且無法預測突發式的故障。另一個方法是觀測振動頻譜,更能辨識問題環節;也有人會在機台安裝多個加速度計 (Accelerometer) 量測,然後從廠務端拉線至中控台、收集數據,但缺點是:硬體需求大、通訊成本高、須慎選量測點位置並排除環境嘈雜的干擾因素。振動頻譜分析在操作上常遇到的困境是:量測多少會干擾製程或現場工作,需要作業人員的配合,但現場人員對於頻譜分析未必有經驗。
這些消極方式僅能檢測會隨時間惡化的故障情形,無法應對突然跳機或已進入故障/失效末期、須立即處置者,且異常訊號易受干擾、數據分析需要專業奧援。於是,業界試圖從量測「電訊號」、冀透過「電壓/電流特徵分析」和以此為基礎的物理模型診斷設備,可直接從中央控制端擷取資料、省下設備端部署成本。高溫、高壓、粉塵皆容易引發感測器、致動器零部件或設備機構故障,可能是漸進、突然、間歇性發生,假如觀測時間不夠長,很難從設備端擷取訊號解析。
因此,建議以「電流特徵分析」對轉動設備進行長時間的連續監控,一旦檢知設備的異常情形,再輔以現場設備的「振動量測」或「頻譜分析」進行確認。電訊號十分敏感,且可估算能耗並回推電流負載率,監測供電品質。不過,訊號式終究只能檢驗設備機械異常,無法具體顯示異常狀況與能耗間的關係,用以維持設備運轉效率;若欲獲悉更明確的訊息或是早期預警,須輔以模型式診斷。電壓、電流可與振動檢測並行不悖,前者用以做連續性監測、發現異常後,再用手持式設備定位確認,遠較在各機台安裝許多加速度計更為實際。
延伸閱讀:
《「預知保養」防患未然,複合式檢測相得益彰》
http://compotechasia.com/a/feature/2018/1211/40617.html
(點擊內文標題即可閱讀全文)
#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 #聆特科技
製程安全評估人員實務經驗 在 製程安全管理程序參考手冊 的相關結果
本階段評估重點係本質危害,以文獻搜尋或工業實. 務調查為主,亦可使用What-if 分析,透過研發小組人員之. 專業經驗交流,以腦力激盪方式,發掘潛在危害。 2. 基本設計:本 ... ... <看更多>
製程安全評估人員實務經驗 在 事業單位實施定期製程安全評估參考手冊 的相關結果
採取製程危害控制措施前,應實施製程安全評估,即辨識、評估製程風險,. 並係依風險評估之結果,進行危害分析。製程安全評估應當使用一種或多種詳. 盡、依序而有系統的方法 ... ... <看更多>
製程安全評估人員實務經驗 在 製程安全評估定期實施辦法§7-全國法規資料庫 的相關結果
第四條所定製程安全評估,應由下列人員組成評估小組實施之:. 一、工作場所負責人。 二、曾受國內外製程安全評估專業訓練或具有製程安全評估專業能力,持有證明文件,且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