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陳麗娟小姐慷慨兼詳細地分享如何全程旅行着和服去日本。
買了的和服在香港沒有膽量或者機會穿着就拿去日本吧!
KIRI SAN 提出的題目很有意思, 我也來湊湊熱閙。
首先覺得和服很厚很重很麻煩的朋友, 不要以為不可能--我照樣21公斤回來含shopping。
好了,那麼我們開始。第一步是決定帶1件還是兩件。最正路的想法是越輕越好,和「反正你會買」--但問題來了:在香港穿著機會少,因為香港濕熱而部分人士喜愛讓會走路的兒童穿著鞋踏上公共椅子、港女愛無影凳pee 到整個坐廁板都是尿,實在很不kimono friendly--於是每次買回來的很多都不見天日。我認為去日本旅行是讓它們重生的好機會。所以盡可能我會帶兩件。
行李收什麼:
假設是春秋二季:
著物: 棉或絲的單衣,袷的話可以選輕而薄的--同是袷(有裡子的和服), 厚度和重量可以差很遠。
羽織: 若果溫度在15度以下要帶羽織。出發前記緊繫上羽織紐
襦袢: 二部式或長襦袢
以上著物、羽織、和襦袢必須配合袖丈--即是我比較多戰前古著,袖子長約65CM,但一般新品都全部統一在49CM。那麼拾行李的時候要注意,如果唔match 會出唔到門口。襦袢可以筒袖走天崖,不過會被著物警察用手翻你袖子裡面然後tut tut XD
帶: 一條能配襯兩件和服的半幅帶,如果是名古屋帶的話選輕而薄的--名古屋帶也是厚度相差很遠,而且薄的易打很多。
著付小物:3-4條腰紐、扣後頸的clip、伊達帶、帶板、襟芯(我有時用A4紙)足袋、適切的內衣,如果帶的是名古屋帶必須帶帶枕、帶揚、帶締。還有盤頭髮用品、耳環什麼的
厚披肩: 羽織是不怎麼保暖的. 如果有洋服大衣料的kimono coat更好,但我沒有.
草屐: 4000YEN上下的便宜貨超好走。你夠凶狠的話可以只此一對不穿"正常"的鞋,不過我未敢。
和服雨衣:我在旅行中買的,很輕很有用。
如何減少行李:
以下是我去年去東京+東北時的做法--
和服東西是不能減的話,就減洋服吧!
1. 沒有洋服用的外套和大衣--凍就穿羽織+披肩,即是全部衣服套在身上XD
2. 只有一兩件上衣,包括上機穿的,款式以可套進羽織為合,我穿了Sou Sou的綿TEE再套上它的和風綿上衣。
3. 下半身穿自製的wrap skirt(即一塊有繩子的長方形布), 同時作為和服二部式襦袢的下半身
4. 圓頭皮鞋,能襯綿和服,我在山寺登山這樣穿。
5. 手提袋每日是同一個(Kate Spade),可襯和服又夠大放旅行出街用品--不好處是提到肩周炎,因為和服手袋不上肩。後來我太痛,帶了袋子附上的shoulder strap, casual和服照樣背在肩上。
但我耍性子帶了一件49CM袖子綿(可穿多日), 一件65CM袖子polyester單衣(出發前已知日日落雨),那怎麼辦? 也沒什麼,多帶一件65CM袖單衣襦袢和一多一件羽織。由於幾乎沒有衣服所以也不算太多。
我覺得只要限制自己帶一條腰帶的話,以上東西應該填不滿半邊喼。一條帶子無論如何都3米以上,十分佔地方。
襦袢意思 在 綿羊的譯心譯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翻譯心得>
倉田閣下這本書中,有這麼一段話--
後方和室的脫衣籃內整齊地放著大島紬的對丈和服,房子悄然無聲地從隔壁房間走了過來,和德七之間沒有眼神交會,默默地協助他更衣。兩年前,她在協助更衣時,不時因為內心的不平靜,把和服穿成左衣襟在前的死人穿法,或是在穿有內襯的和服時,搭上單層的長襦袢,如今已經不會再犯這種疏失。
那天有一位網友留言問我,其中"把和服穿成左衣襟在前的死人穿法⋯",是否左字打錯?因為一般和服照片都是左衣襟在前。
這句話是按照原文翻譯的,其實當時也想了一下,因為正如這位網友說所說,穿和服時,的確是左衣襟在前,但作者為什麼這麼寫呢?後來我的理解是,那是對房子而言的左側衣襟,其實是她丈夫的右衣襟。經這位網友的提醒,我覺得也許該在譯文中加個"側","把和服穿成左側衣襟在前的死人穿法⋯",比較不會引起誤解。
順便說明一件事,原文中並沒有"死人穿法"這幾個字,因為對日本人來說,都知道和服穿反所代表的意義,但中文讀者不一定瞭解,如果不說明一下,讀者就無法得到和日文讀者在閱讀原著時相同的感受,但我現在越來越不喜歡用那種會影響閱讀的譯註,所以就用這種方法融入譯文,方便讀者瞭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
襦袢意思 在 Savile Row 英語 漢字的「背広」是假借字。語源有多種說法 的推薦與評價
漢字的「襦袢」也是假借字,很難發現原來是外來語呢! ... 關於語源有多種說法,據說在梵語「kapala」有覆蓋、頭蓋骨的意思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