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ZTALK #你不知道的美國大小事
#typhoon #hurricane #tropicalcyclone
大家有收聽 EZTALK 新開的 podcast #編輯講英文👀嗎?
有集 Amy 聊到颱風跟颶風的不同,這次由 Judd 編審出馬解惑囉!
🤔 明明都是熱帶氣旋,為什麼有時叫 typhoon,有時叫 hurricane?看完這一篇,保證你豁然開朗💪
BY 期待今年能放颱風假的 Libby 編
--
🌪 Typhoons and Hurricanes 颱風與颶風
After a record-setting July—the first in 70 years with no typhoons or tropical storms—Taiwan finally got its first typhoon on Monday, August 3. Not particularly destructive by typhoon standards, Typhoon Hagupit nevertheless dropped heavy rain as it passed by north of the island, causing two casualties—a government employee who drowned at a pumping station and a scooter rider who was injured in a collision with a falling tree.
臺灣創下記錄,70年來首次在7月份沒有任何颱風或熱帶低氣壓,不過在8月3日週一終於迎來今年第一個颱風。以標準來看,輕度颱風哈格比雖然沒有特別具破壞性,但仍為臺灣北部帶來豪雨並造成2人死傷──1名政府人員被發現溺死在抽水站,1名機車騎士遇倒塌路樹受傷。
At the same time, Hurricane Isaias—the second of the 2020 Atlantic hurricane season, was headed toward the U.S. East Coast after causing flooding and property damage on several Caribbean islands. Typhoons and hurricanes are both large, spinning storms that form in the summer and early fall. They are both cyclones (cyclone comes from the Greek word for wheel)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winds that form over tropical or subtropical waters. And they both have a low-pressure “eye” at the center when seen in a satellite image. So what is the difference?
同一時間,大西洋生成的2020年第2號颶風伊薩亞斯,對數個加勒比海海島造成洪災與經濟損失後,也正襲擊美國東岸。颱風跟颶風規模都很大,常在夏季與早秋形成,為旋轉式的暴風雨型態。兩者都是熱帶氣旋(cyclone氣旋這個字是希臘文,指「輪子」),是在熱帶或亞熱帶海域上所形成的強烈風暴。兩者中心都有低氣壓「眼」,在衛星雲圖上可以清楚看到。那麼,颱風和颶風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The only difference between typhoons and hurricanes, it turns out, is where they occur. When tropical cyclones with wind speeds of 119 km per hour or higher form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they’re called typhoons—a word that probably came into English from the Cantonese term for “big wind.” When these same storms form in the Atlantic or Northeast Pacific, they’re called hurricanes—from the Spanish huracán, which was borrowed from Hurikán, the Taíno (a Caribbean tribe) god of storms. What about tropical cyclones that form in the Indian Ocean? They’re just called tropical cyclones.
原來,唯一的不同在於兩者所生成的地方。當熱帶氣旋生成於太平洋西北海域,且風速高達每小時119公里以上時,這些熱帶氣旋就叫做typhoon(颱風)──這個英文字可能源自廣東話「大風」。而同樣條件的暴風雨如果在大西洋或太平洋東北海域生成,就叫hurricane(颶風)──源自西班牙語「huracán」,這個字是借自一支叫做Taíno 的加勒比部落語言,他們稱風暴之王為Hurikán。那在印度洋生成的熱帶氣旋又叫做什麼呢?直接叫tropical cyclone(熱帶氣旋)就好。
--
【✍ 主題單字】
1. record-setting「創下記錄的」:record 在這裡指「記錄」,相關用語:record-breaking「破紀錄的」
2. casualty「(意外或事故)傷亡人員」
3. collision「車輛碰撞」
4. tropical「熱帶的」;subtropical「亞熱帶的」
5. satellite image「衛星雲圖」
--
🔔 按下「搶先看」,每週五【美國大小事】,由 Judd 編審分享最即時美國新鮮事!想知道更多美國文化,請看 👉 http://bit.ly/EZTalk嚴選
「西北 太平洋 衛星 雲圖」的推薦目錄:
西北 太平洋 衛星 雲圖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星期五颱風天,在家裡面自己做午餐,午餐菜色是 起司焙香腸馬鈴薯。
以下會將每一個步驟簡單記錄在照片裡,可以一張一張點開來看看。但有些話想要說在這之前。
很多 人都在抨擊西部城市(尤其是雙北政府)決定放颱風假的決策有誤,甚至包括新北市的朱市長都在批評氣象台不準確。
我想這是沒有半點意義跟知識水準的馬後炮。
關於颱風,我比氣象台知道的還要少。
但我想問問那些批評預報不準確的人一個問題:你們知道歷史上有幾個颱風的路徑是相同的嗎?
答案是 : 沒有。歷史上沒有路徑一樣的颱風。
等等,有沒有可能是因為颱風數量太少,所以這很正常。
但,颱風真的少嗎?
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生成的颱風最多也最強。自1958~2015年之間這個地區共有1,524個颱風在此一地區生成。(而且沒有一個路徑是一樣的)
了解這個背景之後,就能明白以上的那些指控有多愚蠢。
對那些人來說,或許颱風都有共通點,就是 : 都從海上生成,而且新聞報的那些都往台灣來......(這不是廢話嗎......)
但有共通點,就要比照辦理嗎?
氣象預報是一種蒐集氣象資訊後,針對資訊來預測可能的變化,也就是說,這是一種被動蒐集資訊後所作的推估;既然天有不測風雲,那任何一個溫度水氣的變化都會帶來條件的變因,然後影響最後的結果。
如果要求它百分之百精準,怎麼不先試試上網蒐集歷次樂透開獎號碼之後,把房子抵押去買下一期的開獎號碼呢?
再談談颱風路徑的預測,大家是否有留意過為什麼颱風的路徑預測圖都是喇叭筒的圖狀?
因為那是"可能"的途徑,因為颱風的路徑受到其它地區溫度、濕氣、氣流、氣壓等許多因素連動影響。
喇叭筒的尖端指的是時間點越接近現在,喇叭筒的最寬點,就是颱風在將來的可能路徑。如果喇叭筒的最寬點,涵蓋了整個福建中南部與廣東北中部,就表示在三天後,颱風可能會北到福建,或是南到廣東。
這表示我們無法預測颱風三天後到底會到哪裡去,只能推估它大概會到哪裡到哪裡的最大範圍,並且讓這些地區都警戒。
我們能做的就是從衛星雲圖等科技來判斷出它的可能路徑、強度、雲層厚度、風速,來推估出強度,以做警戒的參考。
所以,不要再抨擊氣象準不準的問題了,根本Nonsense。
這跟股票或任何統計資訊一樣,即使你做了再多的功課,也敵不過一個小變因帶來的大變化。因為人算始終不如天算,氣象只是一揣測的專業。
至於颱風假的部分,我只能說 : 今天既然從氣象資訊來確定它是一個強颱,且路徑直撲台灣並且大到可以完全壟罩,最大風速可以到17級,大家希望政府怎麼決策?
從打開電視也能知道颱風當天花東地區像是被原子彈打到的慘況來想,台灣就這麼大,整個颱風又能壟罩全台灣,如果讓大家來擔任雙北市相關的主管單位,大家又會怎麼跟你的市長上司建議?
難道會說 : 報告市長,這次颱風又大又強,路徑也偏慢,颱風眼清晰,最大風速可以有17級陣風,威力足以拔斷電線桿跟掀翻屋頂,所帶來的強風豪雨一定很驚人........................但是我們有護國神山,而且過去很多次強颱都馬沒事,八成是個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日子,所以我建議大家可以正常上下班.........
(這種說法,大家不知道買不買單?)
颱風可怕的不是雨,是風。
除了巨風,更可怕的是突然出現且方向不定的強陣風。
就算沒有持續性的大風或豪雨,忽然出現的強陣風也能在都市大樓林立的情況下產生強化風速規模的-風切效應,那足以吹翻一台行進中的汽車。
如果一個媽媽,地方政府在上面那種奇葩官員的建議下,宣布強颱"可能"無風無雨,所以照常上班上課,然後在晴天的情況下送小孩上學,然後自己上班。
結果忽然一陣強風把他跟孩子連人帶車的吹到華江橋下,你猜他的家人會不會申請國賠?
又如果剛好就是很瘦小的人,騎著腳踏車,被強陣風掀翻,手腳擦傷,一身是血,還好時運高沒被後來的車輾過。當事人做何感想?
再猜看看,出了這種事,但鄉民們在無風無雨,只是偶爾大風的超精準預測下會怎麼罵?怎麼酸?
真的,不要用結果來批評一開始的決議。
決策者的難處,是你在家裡面無法體會的;路上突如其來的狂陣風,也不會吹進你開著冷氣的客廳裏面,也沒有吹翻你敲鍵盤打電動的螢幕,但不表示就沒發生。
看看花東,你會發現這次氣象局沒有冤枉這個颱風,而任何颱風也不該被輕視。
後見之明不會顯得誰更有智慧。
而且不管是在家裡面看電視,或是出去逛街看電影來享受這個意外的颱風假,然後再來罵氣象預測、罵決策者的錯誤,這不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當了婊子又立牌坊嗎?
至於朱市長的抨擊,我只能說坐著說話不腰疼,下次颱風來,叫官員把資訊全部給他(但是不給建議),讓他自己來玩看看。
如果要推說:"這是氣象局的專業,給專業見解跟建議是氣象局的份內工作"......那我也只能請朱市長參考上一段的最後兩句了......
好啦。希望大家都平安,並且享受一下烤馬鈴薯吧。
西北 太平洋 衛星 雲圖 在 吳瓊華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吳瓊華議員認真團隊~資訊分享
蘇迪勒海警發布 8/7、8/8風雨最大
民視民視 – 2015年8月6日 下午3:16
相關內容
在父親節來參一咖的中颱蘇迪勒,現在加快到每小時23公里的速度,往台灣東部直撲而來,推測最有機會登陸的地點是花蓮或台東,而氣象局也在11點半,正式發佈海上颱風警報,而8月7日、8月8日將是降雨最明顯的時候,全台都要嚴防超大豪雨。
晴空萬里、陽光普照的好天氣,卻可能轉眼說變就變,因為中颱蘇迪勒腳步加快,正以每小時23公里速度,向西北西直撲台灣,氣象局發佈海上颱風警報。
從衛星雲圖上來看,結構又大又胖的蘇迪勒,暴風半徑廣達250公里,最大風速近16級陣風,雖然比起8月5日,強度略為減弱,但氣象局警告,接近台灣會再增強。
而蘇迪勒不打擦邊球,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有偏移情況,推測登陸的路徑,一是從花蓮登陸,包含北部、東北部、東半部都有豪雨,8日則是換中部明顯降雨,影響南部相對小,最後從台中出海。
另外一種則是從台東登陸,同樣包含北部、東北部、東半部都是大雨,南部則是8日影響最大,中部影響較小,預估將會從台南附近出海,但全台都得嚴防超大豪雨。
所幸,蘇迪勒腳程快,8月9日就會遠離台灣,也沒有後續西南氣流影響,僅有西南風帶來降雨,但8月7日~8月8日早上,全台都會出現豪雨,民眾得記得做好防颱準備。(民視新聞陳姵妡、郭文海台北報導)
西北 太平洋 衛星 雲圖 在 2020年西北太平洋所有被命名颱風的衛星雲圖及路徑(100訂閱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5號首播~如果嗰日發現有錯漏可以透過Facebook, Instagram或者留言通知我,小弟會即刻改返再擺番上 ... ... <看更多>
西北 太平洋 衛星 雲圖 在 西北太平洋氣象、地震、天文資訊區- Posts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Send Message. See more of 西北太平洋氣象、地震、天文資訊區on Facebook ... 目前從衛星雲圖也未看見電腦模式指的低壓區,而南海附近基本上沒有雲(圖4)。 ... <看更多>
西北 太平洋 衛星 雲圖 在 [問題] 颱風颶風的大小?? - 看板TY_Resear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在下孤陋寡聞
但是對於颱風颶風 這兩種不都是一樣的是氣旋嗎??
太平洋這邊的颱風
體積上來看就是小小圓圓的
但是大西洋那邊的颶風 好像就是又長又巨大
是氣象新聞的畫面造成的錯覺嗎?
還是真的 大西洋颶風體積 確實比颱風要來的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3.124.5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