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見到你🌊開箱清宮舶來品
👇馬上收聽,請點擊下方連結👇
🎧Apple Podcasts:https://lihi1.com/ku7vG
🔽🔽🔽🔽🔽🔽🔽
說到舶來品,在每個時代,
都是人們所喜愛且追求的時尚單品,
作為古代清宮中的貴族,究竟有哪些驚人的收藏呢?
今天就要帶大家認識古代清宮中的舶來品!
⭐在今天這集節目,你可以聽到:
- 清宮中的舶來品有哪些
- 鼻煙盒的介紹與賞析
- 西洋鐘錶作為古代時尚單品
- 木雕高足套杯之賞析
|特別來賓 侯怡利 |副研究員兼科長
#國立故宮博物院
#故宮Podcas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鎮海樓/廣州博物館俗稱五層樓。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山越秀公園小蟠龍岡上,為廣州城市標誌之一。現是專門收藏、展覽關於廣州歷史文物和史料的場所。1989年6月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3-27),並在1996年被評為廣州十大旅遊美景之一。清代以「鎮海層樓」及1986年以「越秀層樓」先後列為羊城八景之...
西洋鐘錶 在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晝夜無間 詠時辰
請您來觀賞本院典藏,繪有小天使圖案的宮廷珍寶--懷錶佩飾。 💘
👩💻
十九世紀「播喴」畫琺瑯鑲珠懷錶
長4.66公分 厚1.07公分 徑3.32公分
西洋鐘錶自明清之際傳入中國後,持續受到宮廷及仕宦工商階層的重視與喜愛,成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設計精巧,可供隨身佩戴的懷錶,不僅具有計時功能,也是彰顯身份,可供玩賞收藏的貴重物品。
錶面採白色琺瑯地,羅馬字雙套三針式,錶殼內鑄刻皇冠形圈飾,內有中文「播喴」二字,係瑞士製錶家族Bovet 的中譯廠牌名稱。
此組對錶的琺瑯圖案,以三名模樣可愛的小愛神邱比特為主體,其中一名雙手高舉果實滿盈的花籃,身繞飄帶自天而降,另二名坐臥相依,四周環繞盛開的紅白玫瑰與姿態各異、筆觸生動的多色花卉。👨💻
來展場走一趟,親眼目睹,讓您喜逐顏開。
更多訊息:
https://theme.npm.edu.tw/selection/Article.aspx?sNo=04009166
https://theme.npm.edu.tw/exh103/a_carland_of_treasures/ch/ch02.html
👩💻
Pair of "Bovet" pocket watches with pearls and painted enamel, 19th century
Ever since they were brought to China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eras, western clocks and watches were held in high esteem and much beloved by the imperial court,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merchant class, and they eventually became an important medium for cultural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during the modern era. Pocket watches, with their intricate design and wearable nature, became not only a convenient instrument for telling the time, but also a status symbol and precious collectable.
The watch face is made of white enamel, with two sets of Roman numerals and three hands.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watch case, a circular crown marking can be found, within which the Chinese characters “Bo Wei” spell out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for “Bovet”, the Swiss family of luxury watchmakers.
💘The enamel imagery of this pair of pocket watches centers on three adorable cupids, one of which holds aloft in both hands a floral basket overflowing with fruit, while a sash weaves around his body and drapes from the sky, while the other two sit nestled against each other. The cupids are surrounded by red and white roses in full bloom, as well as other vividly depicted flowers of many forms and hues. Wash techniques are employed to give an air of soft beauty to the clouds and sky in the background, and the rich light and dark contrasts lend a three-dimensional effect to the hair and skin of the cupids, as well as the surrounding flowers and leaves.👨💻
More information:
https://theme.npm.edu.tw/selection/Article.aspx?sNo=04009166&lang=2#inline_content_intro
https://theme.npm.edu.tw/exh103/a_carland_of_treasures/en/en02.html
https://theme.npm.edu.tw/exh103/a_carland_of_treasures/ja/ja02.html
#故宮典藏精選 #NPM_Selections
#NPM_Open_Data
#當期展覽_院藏珍玩精華
#Current_Exhibits_Masterpieces_of_Precious_Crafts_in_the_Museum_Collection
西洋鐘錶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清代廣州工匠竟能做出頂級西洋鐘錶? | 生活知史
西洋鐘錶最早是由廣東傳入,明代萬曆年間利瑪竇等傳教士力圖進入內陸傳教,於是在廣東等地寓所陳列自鳴鐘等西洋奇器,將之贈送給中國官員並進而獻給皇帝,入清之後,宮廷對西洋鐘錶的喜愛有增無減,當時廣東督撫要定期向朝廷彙報來華外國商船上是否搭載有特殊技藝之西洋人,尤其是外科大夫及鐘錶技師。
及至乾隆朝,清廷繼續引進和使用西洋鐘錶技師,並擴大宮內的「做鐘處」,聘請多達百多位工匠為宮廷製作修理鐘錶。但除了皇家鐘錶外,民間也開始有人學習鐘錶製作。乾隆年間確立了「一口通商」,西洋鐘錶貿易也就在廣州日漸繁榮。《粵海關志》記載「向來外番各國夷人載貨來廣,如鐘錶、嗶嘰、羽絨等貨,各投各行商交易。」由於宮廷對鐘錶的喜愛,直接促使沿海地方官員不惜重金從海外搜羅,乾隆四十九年,兩廣總督、粵海關監督等累計進貢鐘錶共130件。本地鐘錶業也在長期耳濡目染下,開始做起維修鐘錶的小作坊。
早年本地技師的技術水準一般。乾隆年間編撰的《廣州府志》稱:「自鳴鐘本出西洋,以索轉機,機激則鳴,晝夜十二時皆然。廣人亦能為之,但未及西洋之精巧。」不過經過多年改進,廣州鐘錶業發展出自己的特色,例如使用燒琺瑯為特色的精緻「廣鐘」,既有濃厚中國色彩又帶有西方藝術風格的廣鐘,成為達官貴人喜愛的陳設收藏。馬戛爾尼使團成員巴羅提到:「中國人在廣州的製作已經和倫敦的一樣好,這些精巧機械品的價格只有考克斯等倉庫運來的鐘錶價格的三分之一。」廣鐘工匠技藝超群,在造型、機芯上可與西洋鐘錶相媲美,尤其在價格上佔有優勢,廣州產的自鳴鐘更成為清代貴族家庭普遍的陳設。西洋鐘錶從外地採買到本地製作,廣州的工匠可謂居功至偉,這也凸顯了廣州在中西貿易與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知史 #生活知史
#中國歷史 #中国文化 #古代 #古代皇室
#清代 #中外交流 #廣州 #西洋鐘錶
西洋鐘錶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鎮海樓/廣州博物館俗稱五層樓。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山越秀公園小蟠龍岡上,為廣州城市標誌之一。現是專門收藏、展覽關於廣州歷史文物和史料的場所。1989年6月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3-27),並在1996年被評為廣州十大旅遊美景之一。清代以「鎮海層樓」及1986年以「越秀層樓」先後列為羊城八景之一。2013年3月,鎮海樓被2013年3月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海樓因樓高五層,俗稱五層樓。該樓又名「望海樓」,因當時珠海河道甚寬,故將「望江」變為「望海」。樓前碑廊有歷代碑刻,右側陳列有12門古炮。是廣州現存最完好、最具氣勢,也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建築。鎮海樓樓高28米,呈長方形,寬31米、深16米。下兩層圍牆用紅石砌築,以上為青磚牆。底層牆厚3.86米,以上逐層遞減。有復簷5層,綠琉璃瓦蓋。飾有石灣鰲魚花脊。這五層高建築逐步向上收減寬度和深度,令到鎮海樓形似塔又似樓。廣府人將鎮海樓稱為「五層樓」,亦因為登樓所看的美景不絕,也被冠以「五嶺以南第一樓」和譽為「嶺南第一勝覽」。樓內常設《廣州歷史陳列》展覽,展示廣州五、六千年來的文化、風俗和城市發展等歷程。樓頂正面懸掛「鎮海樓」,露台可一矙廣州全景,直望珠江。改革開放後,大量高樓矗立,使之江景被阻擋,廣州的古塔大多已被遮蔽,無法直觀。樓前碑廊有歷代碑刻,右側陳列有12門古炮。它是廣州傳統中軸線的起點和最高點。廣州博物館的前身是廣州市市立博物院,在1929年2月11日正式對外開放,為中國大陸最早期創建的博物館之一。廣州鐘多以傳統建築形式為造型,如亭、台、樓、閣、塔等,鐘殼大多數採用銅胎琺瑯或者銅鍍金,色彩鮮豔,光澤明亮,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時代特色,多為華南地區富人所擁有,形成了“廣鐘”流派。中國與鐘錶結緣於明朝萬曆年間,利瑪竇用西洋自鳴鐘作為“敲門磚”獲得了進入中國的機會,並在肇慶住下。後來他將兩台自鳴鐘進奉給了萬曆皇帝,又得到留在中國的許可。而明清兩代的皇帝對西洋自鳴鐘更是極為喜愛,因此故宮博物院至今仍存留了2200多個西洋鍾。許多人以為古董鐘全是舶來品,其實故宮的自鳴鐘並非都是洋貨,很多是中國製造的,尤其以廣鐘居多。原來,在“清三代”的時候,廣州作為唯一的通商口岸“進口”了不少西洋鐘。為了投其所好,無論是各地的封疆大吏還是外國使團都用西洋鐘來“孝敬”皇帝。然而,畢竟是舶來品,皇帝對這種西洋鐘的裝飾風格未必非常喜愛,特別是在看不懂羅馬數字的情況下,提出了各種改動的要求,例如把羅馬數字改為大寫漢字,或者在鐘上鑲嵌各種珠寶。為了迎合皇帝的口味,到歐洲去採購鐘的官員把當地的名匠也帶到了廣州,在十三行對西洋鐘進行改造,還有許多廣州的幫工跟著他們學。經過一些時日,這些幫工學會了製作西洋鐘,並根據廣州的工藝設計出了廣鐘。當時,世界最頂級的鐘錶工匠都在廣州幹活,他們會在機芯裏簽名落款,產品的檔次之高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