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 法國2024 Olympic 創意》
* 不論何等輝煌,也比不上青春時代真正自由的片刻歡樂。—-盧梭《懺悔錄》
* 如果世間真有這麼一種狀態:心靈十分充實和寧靜,既不懷戀過去也不奢望將來,放任光陰的流逝而僅僅掌握現在,無匱乏之感也無享受之感,不快樂也不憂愁,既無所求也無所懼,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處於這種狀態的人就可以說自己得到了幸福。—-盧梭《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
* 當一個人不能擁有的時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記。—-普魯斯特
* .任何一樣東西,你渴望擁有它,它就盛開。一旦你擁有它,它就凋謝。——普魯斯特
* 釋放無限光明的是人心,製造無邊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織著,廝殺著,這就是我們為之眷戀而又萬般無奈的人世間。—-雨果
* 誰虛度年華,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會拋棄他們。—-雨果
* 一片樹葉受到陽光照耀,它的背面一定是陰影,陽光越亮,陰影越深。—-雨果
* 面對生者,我們應予以尊重;面對死者,我們應還以真相。—-伏爾泰(Voltaire)
* 我過往的人生經歷是一個問題意識,我不必提出解答,人們也沒有權利要我提供答案。正是這件事使我偶爾會對公眾人物的身分——亦即人們對我的關注——感到困擾。我覺得這當中有種苛求之意是有點愚蠢的〔⋯⋯〕它徬彿將我完全禁錮在名為女性主義的水泥塊中。—-西蒙波娃
* 理性是唯一出路。—-雷蒙阿宏
* 人生——只有兩分鐘的時間,一分鐘微笑,半分鐘嘆息,半分鐘的愛。—左拉
* 一個民族,只有一條法律——善良。—-左拉
* 她總是站在岔路口的某個位置,這導致
愛情成了命運的遊戲
成了數字與偶然的遊戲
當兩條特定的路
意外卻不可避免地
交叉,爆發出
一種驚人的喜悅。
我們可以是兩個,也可以成雙成對
可以不將事物聯結在一起
真正重要的是
讓每個深度失明的人
聚集,他們甚至看不見
一臂的距離之外,自己握住了什麼
說不清的東西。
遲鈍!
他們成群酣睡在這裡
而其他人知道
怎樣睜著眼。
因為那幽深的住處
位於睡眠巨大的巖穴裏
生命的另一端
沈入黑夜。
在睡眠的貨棧、陳列、
閱覽室和博物館裡
黑夜多麼活躍多麼豐盛!
女人擦身而過。
哦,請原諒,我睡著了!
我渴望去抓住機會
我伸出手……
愛是一個沒有邊界的詞。
它也是它依舊是
一種人類的創造一次嘗試
一份偉大事業。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20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與城市規劃師,被視作「功能主義之父」和現代建築的先驅,也被稱為「現代建築的旗手」,同時也是畫家、雕塑家、設計師和作家。
——圖片:東京奧運宣佈閉幕移交會旗,巴黎鐵塔立即出現法國🇫🇷三個顏色的煙火,分秒不差。既創意又執行精確完美。
法國國歌《馬賽曲》由法國國家交響樂團室內奏起,隨後在多個法國標誌性建築里將音符接力。
長笛獨奏家西爾維亞·卡雷德杜站在法蘭西體育場的屋頂進行吹奏。這裡未來也是2024 年舉辦開幕式、閉幕式、田徑和七人制橄欖球賽事的場地。
小提琴藝術家們在瓦爾嘉朗廣場上栗子樹環繞,這裡是法國同時可以欣賞塞納河、盧浮宮和巴黎造幣廠三大美景而成為最受歡迎的浪漫漫步場所之一。
馬林巴琴和三角琴演奏家在羅浮宮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雕塑前優雅地輕輕敲擊,而鼓手在聖丹尼滑板公園的板仔板妹旁充滿節奏地敲打。
鋼琴家佛朗茲米歇爾在巴黎綠步道上演奏鋼琴。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廢棄高架鐵路軌道回收再造項目,以樓梯、屋頂、公園、廣場的形式,將多餘的鐵路空間改造成生態綠道,為市民提供休憩場所,也吸引諸多藝術家入駐,成為實驗性創意的溫床。
最終傳達法國人浪漫的一幕,是法國國際空間站吹奏薩克斯的太空人托馬斯·佩斯凱,該鏡頭致敬的是2018年上映的紀錄片《16次日出》。
西蒙波娃紀錄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五月中開始,人心惶惶,我也深受影響,每天盯著新聞、社群大家的動向,關注著染疫人數、死亡人數。
-
六月,我發現我已經完全麻木,除了少數關鍵訊息之外,太多一點營養也沒有的斷章取義與權力鬥爭。
-
如果這不幸剛好就是我的世界末日,我真不希望自己在死前這段日子,腦海裡全是這些東西。
-
剛開始我看了很多書,兩三本交替看、接著兩個禮拜又買兩三本,它們都是不難理解的書,過程也相當愉快,包括《成為西蒙波娃》。
-
因為它太完整了、太寫實了,一輩子積累的日記、與情人們往來的書信、報導、論文、惡意的批評、讚譽,像紀錄片一般,把一個人充滿波折的一生近乎赤裸的攤在你面前。
-
許多段落作者只是忠實的把書信內容放上來,讀起來都會讓我哽咽。把一個「如此努力在成為一個人、成為西蒙波娃」的一生看盡,發現它依然充滿痛苦、瑕疵與懊悔,實在令人不甘。
-
存在主義的其中一個核心就是,人類有別於其他事物,不是先確定本質、先知道它的功用才被創造出來,而是先來到世上,才決定他的本質,所以會有「人是存在先於本質」這個說法。
-
依循這個思路,沒有任何人是生來就註定做什麼的,人不是天生就是人,而是「成為」一個人的過程。
-
波娃在《第二性》中也以「女人也不是天生就是女人,而是成為一個女人」的思路,對抗當代嚴重的性別歧視與父權體系。她甚至語帶諷刺的論述,是社會處境讓女人「成為」一個次等的性別。
-
所以,這本以她為主題的傳記作品,也以「成為西蒙波娃」命名。
-
不過,相關的哲學論述,我在先前就已經讀過,所以真正讓我感興趣的重點已經不在這些知識性的分析,反倒是她貼近真實的人生處境。
-
這讓我想起,前陣子我和朋友分享,我最喜歡的兩部警案題材的美劇都不是因為案情詭譎,或是警匪雙方鬥智,我根本不在乎他有沒有破案。我不在乎那些智識上的攻防和編劇巧妙的編排設計。
-
讓我著迷的情結是案件本身對警探的人生所造成的影響,或是他如何陷入狂亂迷失的執著狀態。
-
當時我談得是馬修麥康納的《無間警探》與凱特溫絲雷的《東城奇案》。
-
現在,我又從書架上撿起了兩本先前因為漫不經心就輕易放棄的超級硬書,其中一本是我學生送我的,漢娜鄂爾的《心智生命》,她在書封上的表情簡直像是大學教授:
-
「上次你已經被我當掉了,你確定還要重修我這門課嗎?這是一門孤獨的課,沒有人能跟你討論,就算你不懂,也沒人可以問。而且,我已經用我認為最清晰的方式闡述理論了,再不懂,你可能就必須重新評估自己的理解能力了。」
-
以上一些雜談,與你分享,希望你今天美好:)
西蒙波娃紀錄片 在 虛詞.無形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克勞朗茲曼的故事,借用他在回憶錄《巴塔哥尼亞野兔》開篇的話來說,是個「豐富多姿而且獨一無二的故事」。他是法國知識份子圈的重量級人物,鉤沉二十世紀創傷歷史的巨人,最廣為人知的是曾執導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紀錄片」《浩劫》。西蒙波娃曾言道,縱使戰後有大量的歷史文獻,她看過《浩劫》後才明白自己對集中營的恐怖經驗一無所知。觀影後,她第一次感到這些恐怖經驗成為屬於她的經驗:http://bit.ly/2Mxx5Ah
◤ ◤ ◤
《無形》於各獨立書店包括序言書室、艺鵠ACO、Kubrick(油麻地)、樂文書店(旺角總店)、博雅小書店、樂文書店(銅鑼灣店)、生活書社(銷售點持續增加中)有售,售價港幣20元正。
◤ ◤ ◤
《無形》及「虛詞」歡迎自由題投稿,稿例:http://www.p-articles.com/contribution
西蒙波娃紀錄片 在 【國際編譯】紀錄片《西蒙波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國際編譯】紀錄片《西蒙波娃,一場做自己的旅程》上映| 一週哲學事2021 第16 週的哲學事有: 美國哲學學會為求職者創立〈學院之外〉線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