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詩.聲.字】
風鈴 ◎楊牧
雨止,風緊,稀薄的陽光
向東南方傾斜,我聽到
輕巧的聲音在屋角穿梭
想像那無非是往昔錯過的用心
在一定的冷漠之後
化為季節雲煙,回歸
驚醒
想像那是記憶
記憶的風鈴
大聲搖過我們的曾經
秋之午後,當陽光試探了
水缸冷暖又將反影投射
天花板上,不斷波動
凝視一張喧嘩澌濺的床
我仰首默數光彩如潮
洶湧,在正上方變化
如暈,如雲,如星隕
依序升沉
如韻
我聽到
鈴聲跌宕過
收穫的瓜園
阻於圍牆,遂反彈到半開的窗前
再不猶豫,飛踴到床上依偎
依偎著通紅的頰。飄零
是髮,是惺忪的眼──
那音樂,這時,充滿了
亢奮的血管,一萬條支流
發源於夢的古潭,上下
頡頏,又一萬條支流
發源於夢的古潭
接觸,匯合
滂沛若洪水
想像那是記憶
記憶的風鈴大聲飄過
我們曾經的
秋之午後
-
◎作者簡介
楊牧(1940年9月6日-2020年3月13日),本名王靖獻,臺灣花蓮人,著名詩人、散文家、評論家、翻譯家、學者。花蓮中學、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愛荷華大學創作碩士、柏克萊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親炙徐復觀、陳世驤兩位學人。曾執教於多所大學,如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國立東華大學(文學院院長);亦曾擔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並參與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創院。
楊牧自中學便矢志新詩創作,並共同主編詩刊。早年筆名「葉珊」,浪漫主義詩人的影響溢於筆端;1966年赴柏克萊攻讀博士學位,見證六零年代學生運動,三十二歲而改筆名為楊牧,嘗試以詩介入社會。詩文曾譯為多國語言。曾獲時報文學獎、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紐曼華語文學獎蟬獎等。
-
◎ 「詩.聲.字」特約撰稿人 賴位政 賞析
第一段:序曲
王國維說「人生過處惟存悔」,愈是看重的,悔恨也特別多。以此觀入,〈風鈴〉不啻是一部斑駁的懺情錄,寫一段「對不起,我曾經愛過你」的自剖。情之所起,自需觸媒,楊牧先用三行喚起興發的瞬刻:
雨止,風緊,稀薄的陽光
向東南方傾斜,我聽到
輕巧的聲音在屋角穿梭
「雨止」預設了兩個前提──主人公必知曾下過雨,同時曉得這場雨在此刻已結束了。「風」、「雨」在詩中常用來隱喻苦難與波折,故「雨止」便像是說:我曾一步一創殘地領受過一段感情,而現在它已成為過去式了。雖然往事早成明日黃花,但「風緊」卻傳達了並未真正放下的事實。「風」可看作情緒的暗喻或是撩動情緒的外力,急吹的風表達了「我的心卻仍不得平靜」。「雨止」(事已了)、「風緊」(心未平)乃拉開了最初的張力。自然物象賡續發展,由「雨」、「風」過渡至「稀薄的陽光」,一個魔幻經驗就此迸現:「我聽到/輕巧的聲音在屋角穿梭」,從光到聲,視覺轉聽覺的模式,烘托了詩題「風鈴」。在「風鈴」二字尚未正式登場前,楊牧先定義這聲音:
想像那無非是往昔錯過的用心
「往昔」曾「用心」過,但終究「錯過」,不禁讓人好奇這裡頭究竟有何銘心刻骨、陽差陰錯?「往昔」、「錯過」,故曰「止」; 因「用心」,所以「緊」,結構呼應精巧。次三行黏合甚嚴,宜與此行一氣貫讀:
在一定的冷漠之後
化為季節雲煙,回歸
驚醒
人遭逢重大傷痛時,心理會發動「刻意疏遠」或「自然遺忘」的功能以為保護,「冷漠」恰好透露「往昔錯過的用心」原有的熾熱。主人公曾試著以「冷漠」自我療癒,無奈事與願違,這些記憶總「化為季節雲煙,回歸」。「雲煙」可見而不可網羅,與記憶質性相似──非無非有、亦無亦有。第三行只有兩個字──「驚醒」,像樂譜上的表情記號,為這盤旋的意緒安上跳動的心律。
費了偌大工夫,楊牧才拋出三行,讓「風鈴」正式登場,「聲音」真相大白:
想像那是記憶
記憶的風鈴
大聲搖過我們的曾經
第二段:過份炫耀的展開部
第二段開頭,楊牧將莫大創造灌注於「傾斜的陽光如何運動」一事,空間高低、視角物我、節奏緩急,騰挪移轉。這是全詩最教人血脈賁張、氣管收縮的炫技段落。
秋之午後,當陽光試探了
水缸冷暖又將反影投射
天花板上,不斷波動
凝視一張喧嘩澌濺的床
「秋」和「午後」分別是一年、一日「高峰已過而終局未來」的過渡期,給人已沒法努力卻又不好放棄的「躊躇式徒勞」,點染慵倦疲憊的氣氛。「試探」則是面對未知、恐懼的一種警戒反應,這個擬人修辭,把波光粼粼的動態寫得物性、人情兩盡其妙;「試探冷暖」更把「重將往事思量過」的心情取象得十分熨貼,彷彿陽光之手簸搖了缸中淨水使之晃漾,為底下的「不斷波動」埋下伏索。舊憶、風、光、聲、鈴、水缸以及更後頭的大水(流、潭、洪),庶可看成是主人公之心不斷借殼、變形、換位的同質異態,那粼粼光影複誦著「我的心將不再平靜了」。
陽光射入水缸,乃由高向低;「又將反影投射/天花板上」,則低而復高。繼之,楊牧安排了一個定焦鏡頭:「不斷波動/凝視一張喧嘩澌濺的床」,結裹前行,陡然視角轉換,「凝視」一語換置了物我主客的對待關係,從「我看 光」翻作「光見我」,並帶出新的擺置──「床」(此即「睡」的變奏、「醒」的 伏兵)。「喧嘩澌濺」是波光而非床的質性,如此表述,則有光影又從天花板返照在床上的婉曲,又是一次由高向低的運動。這種起起伏伏的動態,象徵了不能平靜的心情。
我仰首默數光彩如潮
洶湧,在正上方變化
如暈,如雲,如星隕
依序升沉
第一行的「仰首」透露了主人公的位置與行為,只有位於低處才需「仰首」,而 光影的正下方便是「床」,由此可知主人公應是坐臥在床上。「光彩如潮」是「反影投射」、「不斷波動」的變奏,嚴守著意象連接著意象發展的結構技巧。「默數」有沉湎思量的意味,而「彩」字則給人奇崛不凡的想像;整句話有檢視心中舊憶何等奇崛的意思。楊牧接著抓準「洶湧」,連用三個意象,寫出先緩後疾的節奏──「如暈」,像油彩初滴入水中,中心濃而周圍淡,整體呈規律的圓形緩慢向外擴張;當擴張到臨界,圓形裂解,無方向地朝八方流散「如雲」;最後像「星隕」般飛速劃過。暈、雲、星「依序升沉」,形成如觀洪荒開闢般極隨機又極秩序的壯盛之美,這如潮光彩怎樣洶湧變化,便彷彿在目前了。
本段最終收在「如韻」二字,一方面表達光影、往事固有的情致(情韻)外,更重要的是完成「由光轉聲」的變換,亦即這個「韻」更多指涉了「聲韻」,也就是第一段所謂「輕巧的聲音」、「記憶的風鈴」,並攏絡了第三段的第一行「我聽到」。由第二段轉向三段,呈現了從光的運動到聲的運動之轉變。
第三段:開誠布公的再現部
第三段以「我聽到」承襲上一段的「如韻」,極力敷衍風鈴之聲如何運動。「跌宕」是一種不穩定的高低行進,這個動詞機巧地回應了前一段光影的上下騰挪,該模式再次讓人聯想起坎廩不平的心境。底下兩個障礙物乃脫胎於楊牧所深諳的《詩經•大雅•文王之什•綿》,其中「緜緜瓜瓞」成為後世子孫昌盛的題辭,而常語中又以「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表示事物的完成。故從懺情的角度解析,「收穫的瓜園」當是暗示對方婚姻的完成與發展,此即雖心繫之卻不得不「阻於圍牆」的癥結。此心受制於外在現實,已不容妄加探觸,正如鈴聲受物體阻絕而勢將反彈,「運動」由此持續:
遂反彈到半開的窗前
再不猶豫,飛踴到床上依偎
依偎著通紅的頰。
此「窗」既非暢行無阻的全開,也非閉籠深鎖的禁閉,「半開」反映的是徘徊可否之際的曖昧!然而既知瓜園有穫、圍牆阻隔,還存著可否之念,便可推想舊人舊事之可戀。但現實催促著理性發用,主人公毅然決然地「再不猶豫」,鈴聲從「半開的窗前」再「飛踴到床上依偎/依偎著通紅的頰」,由「窗-床-頰」,除了以空間轉移書寫主人公的思慮過程,更點明了他的位置與狀態──即「寤寐之間」。敻虹有詩曰:「不敢入詩的/來入夢/夢是一條絲/穿梭那不可能的相逢」,大概只有在夢的國度,人方能跨越阻隔,一親現實不能滿足的願望。頰所以「通紅」,可解作濃睡留下的紅印,也可說是思及舊夢所引發的赧然與激動,而作為下文的伏筆。「飄零/是髮,是惺忪的眼」乃睡眼惺忪、頭髮凌亂的描繪,更有力地支持了「寤寐之間」的推斷,而「飄零」則是對這個事件的直截論斷。楊牧既而就何以「通紅」大肆發揮,將想像從醒後回溯至夢中:
那音樂,這時,充滿了
亢奮的血管,一萬條支流
發源於夢的古潭,上下
頡頏,又一萬條支流
發源於夢的古潭
接觸,匯合
滂沛若洪水
在「夢的古潭」中,一切感覺、企望都得到昇華、放大,鈴聲變成了更複雜的「音樂」,並一變為磅礡的視覺摹寫──支流之數以萬計,血管亢奮,上下頡頏。頰的「通紅」顯示了潛意識的狂烈程度。在夢中,非但我可以想望她,甚至還自顧自地相信「我思君處君思我」,早已不得交接的彼此,竟可在夢中以同等的盛情「接觸,匯合/滂沛若洪水」。有多大的匱乏,便引發多強烈的補償欲望,主人公的心情始末,在第三段作出最不遮不掩的表白,將全詩推向未有的高峰。
第四段:尾聲
最末段,楊牧掇拾已用過的句子,從第一段「驚醒」後三行對幻聲真相的剖析,來到了第二段開頭的「秋之午後」。由主觀歸於恍若無情無感的外在客觀,以形式的復沓迴旋發揮了如戲劇收束的「疏離」作用,讓心由第三段的激昂回復平靜,張力獨具。而舊有的句子,又因一個「的」字之調動,使「我們的曾經」一變為「我們曾經的」,續以「秋之午後」,造成了欲說還休、不言而言的餘韻──「我們曾經的/秋之午後」內情如何呢?大抵「無非是往昔錯過的用心」吧!
美術設計:泱泱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身體詩 #身體與空間 #詩聲字 #楊牧 #風鈴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3/blog-post_26.html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流光侘影--堉泉、簡志剛聯展】 訪問藝術家: 簡志剛 歲月像生命的刻痕,恪印了存在的軌跡,留下轉瞬即逝的美,令人屏息而震撼。 這次展覽藉由兩位藝術家共有的特徵 : 流光、靜寂,去傳達生命中無以言喻的美,進而珍惜生命中每一個當下的時刻。 簡志剛了解古代...
「視覺摹寫」的推薦目錄:
- 關於視覺摹寫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視覺摹寫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視覺摹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視覺摹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視覺摹寫 在 Re: [國小] 請問"示現"和"摹寫"如何分別? - 看板Teacher 的評價
- 關於視覺摹寫 在 葉氏作文中心- [創意作文課]Part 1 視覺摹寫+嗅覺摹寫+味覺 ... 的評價
- 關於視覺摹寫 在 Re: [國小] 請問"示現"和"摹寫"如何分別? - PTT Web 的評價
視覺摹寫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風吹 ◎#余秀華
黃昏裡,喇叭花都閉合了。星空的藍皺褶在一起
暗紅的心幽深,疼痛,但是醒著。
它敞開過呼喚,以異族語言
風裡絮語很多,都是它熱愛過的。
它舉著慢慢爬上來的蝸牛
給它清晰的路徑
「哦,我們都喜歡這光,雖然轉瞬即逝
但你還是你
有我一喊就心顫的名字」
--
◎作者簡介
余秀華,女,1976年生,湖北鐘祥市石牌鎮農民。因為出生時倒產,腦缺氧而造成腦癱,影響說話的口齒,走路搖搖晃晃,影響電腦打字,幹活沒力氣,高中畢業後,賦閒在家。
余秀華父母為農民,父母的種地,是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主要農作物,水稻、小麥、油菜、棉花等。
余秀華平時主要在家做家務,餵兔子、豬和雞鴨(餵兔子一年掙四百塊錢),農忙的做一些輕體力的農活,鋤草、割草、摘棉花等。有低保,每月大概六十多元。曾代表荊門隊,參加湖北省運會,在女子象棋比賽中,得第三名。
--
照片提供:陳奕辰
圖像設計:陳奕辰
--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5/03/20150321.html
--
◎小編賞析
比喻簡單而深刻,這決定了余秀華作品〈風吹〉的成功。我們從第一段開始看起:首句裡閉合的喇叭花、皺褶的星空,這兩個意象動作相仿,但頗為迎合場景「黃昏裡」自己心中的感受。第二句跨越了第一句的視覺摹寫(或者比喻意象),直接進入了心靈的層次:「暗紅的心幽深,疼痛,但是醒著。」若只看「暗紅的心幽深,疼痛」,我會覺得這裡寫得不錯,卻不夠深刻。可是後面接了「但是醒著」,這樣擔負疼痛卻無從逃脫的困境無疑把內心中的困擾狀態描繪得更加深刻。
第三句開始切換了角度,是回顧的開始:「它敞開過呼喚,以異族語言」,既然是異族語言發出的呼喚,注定這樣的敞開「過」無法帶來好的結果。第四句是這個叫做〈風吹〉的作品裡面唯一提到「風」處,他寫「風裡絮語很多,都是它熱愛過的」。那麼這些熱愛過的事物,這些絮語在不愛了以後如老情人一般久別重逢,又怎能不教人心懷感慨?
第五、六句「它舉著慢慢爬上來的蝸牛/給它清晰的路徑」顯然刻意賣著蝸牛的「慢」,蝸牛的意象已是緩慢的代表,又再次以「慢」來強調,都映襯了「舉著」這個動作。這兩句的書寫好像一個人在回顧從前的茫然,恨不得能回到過去給自己明確的指引一樣,寫法上相當新鮮。
最後一段的意念是回顧以後的會心一笑,隨著年歲漸增,我們都會不斷的長大,不斷的改變,但總有些人事,有些特質是那樣不便而能讓人想到便身心安頓的。
這首詩叫做風吹,詩裡面的風是不很明確的,但又無所不在。小編讀著這首詩,想到的風卻是無比溫柔,彷彿自己置身鄉下的小麥田間,看一本放在桌上的書被風沙沙地一頁翻過一頁......
視覺摹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流光侘影--堉泉、簡志剛聯展】
訪問藝術家: 簡志剛
歲月像生命的刻痕,恪印了存在的軌跡,留下轉瞬即逝的美,令人屏息而震撼。 這次展覽藉由兩位藝術家共有的特徵 : 流光、靜寂,去傳達生命中無以言喻的美,進而珍惜生命中每一個當下的時刻。
簡志剛了解古代傳統繪畫的傳承,多是透過摹古來體會古人作畫時當下的身心狀態。透過經典的學習,志剛想藉由創作傳達出對自身文化形式、背後意涵與接受方式作更深一層反思。因此,畫面中介入了古畫中局部經典圖像,例如宋代谿山行旅圖中的旅人、萬壑松風圖中的千姿樹態、富春山居圖裡的靜謐房舍..等,諸多傳世巨作中的點景人物、輕舟小船等…,透露靈魂深處對於完美桃花源的各種想像,運用純白的線條去書寫,以計白當黑的概念反轉。利用筆墨的線條及版畫扁平的印刷質感,呈現不同的視覺特徵以增加虛幻不定、一閃即逝、轉瞬間的浮動情感。也象徵一種虛幻的形象,如同當這些形象利用剪紙在燭光的映照下的窗影,呈現在古畫中的樣貌,顯得不真實卻耐人尋味。
兩位藝術家皆從傳統中辟開另一轉化的方向,藉由不同的藝術表現與個人的繪畫語彙,傳達時代的意義與對藝術的無盡探索。讓藝術的美好藉由觀者的主觀想像,傳遞善與美的樸直回應!
藝術家介紹:簡志剛
簡志剛1984年生,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創作水墨組博士班就讀中,曾任三峽老街牌坊設計案負責人,三級古蹟艋舺青山宮修復案參與人,福智文教基金會動畫記錄片原畫繪師。入選筆墨.新勢力 兩岸三地青年藝術家六十人...
獎項
2012全國公教美展水墨類 第一名
2012全國公教美展漫畫類 第一名
2008第二屆當代水墨雙年展 全國特優
2008第56屆南美獎水墨 首獎
藝術家粉絲頁: 簡志剛Chien,Chih-Kang ART
展期:2019.12.07~2020.01.19
時間:週二~週日,下午一點至八點,週一公休
地址: In River Gallery 穎川畫廊/台北市仁愛路一段45號2樓
電話:02-2357-9900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視覺摹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觸動-NIN水彩創作展
專訪藝術家:NIN
"NIN"來自名字中的凝,原本沒有特殊涵義,而她想為自己賦予意義,不僅感謝父母為她取了這個特別的名字;也希望在創作和生活裡如同此字——「凝」,能凝聚、凝視對她來說,重要的事物。
水彩渲染生命旅程中每一刻的感動
NIN自幼稚園起便愛上畫畫,在她的記憶中最一開始接觸的媒材,有鉛筆、色鉛筆、蠟筆等等,而後她努力考取上高中美術班,正式接受素描、水彩、創意表現、水墨等媒材的訓練,其中NIN特別喜愛水彩,深受色彩渲染的變化所吸引。那時NIN雖自認在技巧上並不突出,但畫室老師誇她不僅有天份更具有自己的風格,因而帶給NIN很大的鼓勵,也開始去思考所謂的個人風格是什麼。
同時NIN深受日本動漫文化影響,在求學時期閱讀大量的動漫畫作品,始終對畫漫畫抱持著憧憬,也將少女漫畫的風格融入自己的創作,尤其鍾情於手繪,當鉛筆在紙張上「刷刷」的手感,總能帶給她沉靜的感受。而平常喜歡聽音樂的NIN,她認為有時「安靜」且專注的作畫也不無聊,畢竟心若能靜,是比較重要的。
創作媒材能呈現一個人的個性
以鉛筆構圖,用水彩上色,NIN從高中開始就以此模式來創作,在校期間大多是描繪靜物、景物為主,她個人的創作則是透過人物來表達居多,彼時的NIN也還沒有具體想要畫的主題,倒像是她直覺式的抒發她內在情感,當水份與顏料撞擊,在畫面上渲染開的效果,似乎很能反映她內心的波動及流動。尤其水彩是一種充滿變化、不可控制的媒材,或許她越來越熟悉工具的操作,但顏料水份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更別說如此表現方式很瀟灑、自在。大片面積的揮灑雖然豪爽,細緻度也需堆疊多層,若適度掌握,水彩其實是充滿彈性的創作媒材。
升上大學之後,當時台灣正掀起一股手寫鋼筆的潮流,NIN因此接觸到鋼筆和墨水,她發現墨水的色彩比水彩顏料更加鮮豔飽和,同是水性的媒材,便嘗試把墨水當水彩來玩;隨著創作累積與成長,透過墨水NIN漸漸發現自己有更從容、奔放的表現,她開始放掉一些多餘的筆觸、下筆更果斷、並開始嘗試留白,在畫面當中由繁入簡,留下越來越乾淨、明確的軌跡。
NIN雖熱愛漫畫卻鮮有其作,而以插畫為主要創作形式,她表示較難習慣透過漫畫故事的構成來傳達自己的思想,但NIN也漸漸摸索出自己較擅長的感性、抽象等的手法,把焦點先放在用插畫的單一情景,引發觀者的想像空間。接著,為了將插畫與漫畫兩者融合,她開始構思主題、整理想法,用畫面來說故事,NIN了解到這是一條值得一輩子琢磨下去的路,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以後,如果持續畫著,不曉得能去除掉多少瑣碎,留下多少獨特的、屬於她的詮釋。我們也不由得期待著,有一天NIN能以創作——好好訴說一個屬於自己的完整故事。
藝術需落實在生活當中
「真誠的心會透過作品傳遞出來,影響他人。」創作之於NIN,可能是情緒,抑或是溝通的橋樑。當看到美好的事物、殘破的事物她會想記錄下來,所謂的殘破有時候是悲哀的,也有悲傷中帶著美感的。她認為創作與作者本身是連貫的、有所一致,跟隨心情、成長、各種經歷而有流動與變化,以及真誠地表達自己在這過程當中的體會。如果流於技法,那會讓NIN有所警惕,提醒自己的作品不能只是漂亮而已。
臨摹照片、經由電視網路的圖像來描繪,這都比較像是紀錄並無自己的想法,然而當NIN漸漸的在生活中有所領略之後,堆疊成靈感的來源,不停地轉化、發揮、用她的方式演繹。這個狀態常常是整理回顧生活之外,也能分享給有共同心情、類似經歷的人,相互勉勵。創作者透過創作在表達自我、跟自我的奮鬥時,是能激勵人的,NIN認為這也是一個與他人產生連繫的媒介,當我們對自己誠懇,作品就會把這份心情傳遞出去,感動別人。
關於展覽主題「觸動」,NIN展示2016年inktober系列與近年各種用水彩、鋼筆墨水所畫的作品,都是特別能觸擊她內心的創作。希望透過現場展示的手稿呈現出生活的痕跡,也是她一直以來想嘗試的;作品能與人之間更直接地接觸。過去展出曾試過垂吊原稿的展出形式,此番特別參考日本插畫家中西直子2017年在Beher食物研究圖書館「記憶のMon Petit」的原畫展,而現場分享的創作也是十分生活化的,「因為近距離,所以更有機會觸動人心!」NIN笑著說,藝術來自於我們的生活,那創作又何嘗不是一種生活的展現呢?
藝術家簡介:NIN
2005年開始於同人誌販售會販售刊物與周邊。
2011年考取視覺類街頭藝人執照。
2014年開始嘗試繪畫教學,與複合式藝文空間、插畫基地合作開班授課。
目前以發表插畫、漫畫作品為主,以網路、展覽、印刷週邊等形式分享。
學歷: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畢業
視覺摹寫 在 葉氏作文中心- [創意作文課]Part 1 視覺摹寫+嗅覺摹寫+味覺 ... 的推薦與評價
[創意作文課]Part 1 視覺摹寫+嗅覺摹寫+味覺摹寫= 一場美的饗宴明天下午,跟我們一起來調杯漸層飲料吧!做一杯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飲品 時間:4 點~6 點地點: ... ... <看更多>
視覺摹寫 在 Re: [國小] 請問"示現"和"摹寫"如何分別? - PTT Web 的推薦與評價
其方式有視覺摹寫、聽覺摹寫、嗅覺摹寫、味覺摹寫、觸覺摹寫。 : 示現:把所看到的事物,描寫得歷歷在目,讓讀者彷彿也看到一般。 : 課本的句子: 1. ... <看更多>
視覺摹寫 在 Re: [國小] 請問"示現"和"摹寫"如何分別? - 看板Teacher 的推薦與評價
摹寫是將自己所見、所聽、所聞、所感..用很具體的詞語敘述出來。
諸如東西的大小、顏色、形狀、氣味、聲響都要一一呈現。
如:大家肚子餓得“咕嚕咕嚕”叫 → 聽覺摹寫
如:頓時有股“腐屍味”直撲鼻過來,令人作噁 → 嗅覺摹寫
如:奶茶的珍珠好“Q”啊 → 味覺摹寫
而示現則是將己身的設想(懸想的示現)、或過去的情景(追述的示現),
說得如在讀者眼前。
如騷人墨客來到赤壁,難免發出喟嘆,想起當初逐鹿中原各豪傑們的點點滴滴,
這便是追述的示現。
又或者,同學蹺課沒來,你羨慕他一定耗在家中看電視、打B...
這就是懸想的示現。^^
長干行中『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便是標準的懸想示現。
(告知丈夫將會迎接他歸來。)
※ 引述《wunn (曾 經)》之銘言:
: 教師手冊裡寫
: 摹寫:將自己對周遭景觀或事物的各種感覺,細膩詳實的形容描述出來。
: 其方式有視覺摹寫、聽覺摹寫、嗅覺摹寫、味覺摹寫、觸覺摹寫。
: 示現:把所看到的事物,描寫得歷歷在目,讓讀者彷彿也看到一般。
: 課本的句子
: 1.角落那盆日日春,開了幾朵粉紅色的小花,兩隻小白蝶正在花間飛上飛下。
: (視覺摹寫)
粉紅色、小“白”蝶 → 視覺所見
: 2.晒過的棉被,吸足了陽光,又鬆又軟,好像有一股香味。(嗅覺摹寫、觸覺摹寫)
鬆、軟 → 觸覺;香味 → 嗅覺。
例:“涼涼”的風 → 觸覺。
: 3.孩子們來到巨人身邊,他們圍著巨人唱著、跳著,高興極了!這時百花盛開、
: 鳥語花香,春天隨著孩子們的笑聲,又回到花園裡來了。(示現)
因為此例只很客觀寫花開、歌唱...,所以歸類示現。
: 4.再往前走,眼前出現一大片草原,成群的綿羊,正低著頭吃草,看見我們就
: 咩咩的叫著,不停的跟我們打招呼呢!(示現)
同上。
: 這是三下國語康軒版
: 老實說 我分不大清楚這兩個修辭有什麼不同耶? XD 請版上高手指教 謝謝
基本上,摹寫跟示現一起出來,是很正常的,這叫“兼格”。
因為你要把讀者未見、未聞、未感受...的東西呈現出來,各感官都會運用到啊!
只是,講讀者未經歷、未發生的事情,通常是在“狀態的描述”,
常偏向視覺居多,而若有個狀聲詞(沙沙、嘶嘶....)當然就有聽覺摹寫的成分啦!
--
每個人都是猴子
只是 每隻猴子都覺得自己是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48.8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