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其實就是一種『說服』的過程。」
我好喜歡教議論文,教到〈明智的抉擇〉這一課,我忙著教孩子如何分析論點、論據、論證、方法、結論,我說:「來來來,你們來讀看看,作者舉的這兩個論據,有沒有『說服』你們?」
事實上,關於「說服」這兩個字,我實在是太有感而發了。
我說:「為什麼我們要好好學議論文,正因為我們是文明人,所以要用『道理』來『說服』別人,而不是用『情緒』來『勒索』他人。」
「前幾年,《情緒勒索》這本書創造極佳的銷售量,幾乎人手一書。這主要是因為我們華人世界常以情緒來壓制別人,例如用生氣、哭泣、或強迫的情緒來逼迫對方妥協,但是,這是不對的。」
「說道理說到讓對方無話可反駁、被你的說法吸引,那你就贏了,因為你成功說服他了。所以你要舉出適宜的論據、證據來說服他人。」
「但是,『說服』不是一次就可以成功,因為要說服他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家都站在不同的山頭向下觀戰,誰也不想讓誰。」
「因此,說服的過程可能不只一次,一次不成,再來一次;第二次不成功,再來一次……一次又一次,不放棄初衷,對方總會有被打動的一次。」
-----------------------------------
我和孩子們分享我的經驗,一個讓我深刻體會到究竟什麼是「說服」的故事:
高中升大學的那年,因為大學聯考的數學科考得考得奇差無比,考試心情大受影響,所以成績跟自己預期相去甚遠,大概落在師範院校的區段,當時我爸就遊說我選填師院當一位老師。
我壓根就沒有想過我要當一位老師!!
那時的我,內向害羞根本到達人生的巔峰。每回只要遇見老師,我就會渾身發抖。這樣的我怎麼可能去當一位老師呢?「不不不,我不要!」我對我爸這麼說。
「當老師很好哇,工作穩定又是鐵飯碗,沒啥變動,可以當到退休。」
有了「高中聯考選填志願不斷被干擾」的恐怖經驗,這次我是鐵了心腸,我回他:「我才不想一份沒變動的工作做三十年咧?我喜歡接受挑戰。」
我爸氣得揚長而去。
但隔天,他又重整旗鼓前來說服我:「我有一個結拜兄弟,他也是國小老師,夫妻兩人都是老師,現在日子過得很好。」
「那是他們,我是我,他們跟我沒關係。我會努力找一份好工作養活我自己的。」
我家老爸又氣得咒罵幾句後離開。
但隔天他又再來,這次打悲情牌:「進仔,我們家很窮,付不起私立大學的學費......」
「我會努力的填完所有可以填的國立大學,上大學後,也會馬上去打工賺生活費。」
我老爸又被我懟著啞口無言後離開。
但隔天,不,是那整個暑假,我都得應付我老爸頑強的毅力。
我爸不知哪找來的一大堆說客:我姑姑、高中老師、高中的主任、村莊裡的國小老師(咦?)......每隔幾天,不是請到家裡和我對談,要不就是在電話和我心理輔導。雖然,每回都被我的說法給堵得無話可說。
-----------------------------------
事隔很多年後,我把這件事情當成一件趣事和我的學生分享。但不得不說,當時不知道是哪來的熊心豹子膽,敢如此堅持自己的想法。
不過,後來,我還是被老爸說服了。去讀了師院,也後來成為了大家所熟知的「老ㄙㄨ」。
應該說,我是被我老爸的毅力所說服的。他所舉的任何論據絲毫無法說服我,但他極富創意的舉動,以及不強硬逼我吞下決定、而是不斷找方法的行為,一點一滴瓦解了我的堅持。
這段往事,一直放在我心裡二十多年,我深刻的明白:原來這就是「說服」!不斷的用道理、而不是用情緒來強壓他人,一次不成功,就再來一次,第二次不成功,就再來第三次......
我要謝謝我家老爸當時對我的包容!不過,雖然現在老師這工作,根本就不是他說的鐵飯碗;而我也一直不太乖的把當老師這工作搞得很累又很精采......XD
-----------------------------------
故事講完,我的學生全傻了,我說:「所以下回,爸爸媽媽在跟你說些你不愛聽的事情、訂出一些你覺得不合理的規定,記得不要馬上發脾氣,而是記得用論據、好的故事去說服他們。」
「而且,一次不成功,不要急著放棄或發脾氣,想看看能不能找出更合適的論據來說服他們呢?」
「所以,我們來讀看看這課文,作者說了一個燒開水少年的故事,究竟有沒有成功打動你呢?」
話說完,孩子們全都專注的讀著課文。想來,我也有成功的說服孩子們更努力投入學習之中了。
說服,實在是一個超級有意思的過程,是現代人必學的溝通之術,不管是面對孩子、面對長上、還是顧客或上司,都無法迴避。
同樣的,爸爸媽媽還有老師們,面對孩子的不配合時,您有成功說服孩子嗎?
您有舉出更適切的證據、為孩子說一個好故事嗎?
當孩子無法認同時,您有再試著第二次說服、第三次說服,而不是像孩子一樣急著發脾氣呢?
觀書有感課文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專為華語朋友打造的道地法語線上課程
#零基礎 #微微基礎
#與法文的初次邂逅
👉 課程更詳細資訊請點我! https://jella.tw/native_languages/66
Bonsoir à tous !
我特別用法文和大家打招呼,因為今天有一個重要的大事,我真的忍耐好久,終於在今天可以跟大家分享了!
#愛發文的杰宇跑去哪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這幾個月發文的頻率變少了?
以前常常三不五時,看到好笑的、衝擊的、感動的事,都會立刻拿手機打字(或者用電腦)和大家分享,我想這大概是我來到台灣後最大的改變之一:「分享」。或許就是因為在台灣的「異國感」,讓我對每個新事物都充滿好奇心,不管是新的中文單字、台語的俗語、特別的文化現象等新發現,都讓我特別深刻,也讓我對台灣的認識、感受,越來越親近,其中,讓我最驕傲的,就是我的中文突飛猛進了!
然而,今年年初開始,我開始逼自己忍住,先把自己想說的事,存在筆記本裡,因為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很久以前,我曾經在臉書上和大家分享,我想當一座橋梁的故事,一座連接台灣和歐洲的橋樑,所以我在台灣透過法文教學,帶大家認識歐洲的生活、文化。
在教學過程中,也常常遇到學生或者朋友們,提到自己學習語言的困擾,這些困擾都是我在學習其他語言,都曾感受過的瓶頸。在經過長時間的整理、分析學生們的問題後,我決定開始閉關,自己親自研發一套法文教材。所以,謝謝一些朋友們特別私訊關心我的狀況,我很好!只是在朝著夢想的路上,慢慢前進!
#忍耐180天_終於可以跟大家帶來這個好消息了!
大家知道,忍住減少發文量,已經讓我快憋壞了,再加上看著這個秘密進行的計畫逐漸茁壯,也因此必須得忍住這份開心的心情,只好告訴自己:「加油!只要完成了,就可以和法文邂逅的大家分享了!」終於在今天,我終於可以開口大聲跟大家說,我的法文線上教材【入門法語線上課程 - 與法文的初次邂逅:入門法文篇】,終於開始募資了!
其實,過去曾經上過我的課的學生們都知道,我的法文教材都是自己編寫的,除了觀察台灣朋友們的學習經驗,也從學生們的反饋中,不斷的修改、精進。有些朋友們覺得法文發音很好聽,但是一直沒有機會能夠輕鬆的自信開口說。有些朋友們則是對法國文化有興趣,而開始學法文了,但對於「口說」仍然抱持著很大的恐懼。
這些情境我在我剛開始接觸中文,都完整體驗過,特別是剛來到台灣的異國感,讓我特別深刻,但我卻在當時,中文卻是飛快的進步,甚至沒有感到退縮?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學的不只是語言,也包括了這個語言的文化!
也因此我在上課時,不只會分享語言,更重要的是和大家分享法語區的文化、生活,讓學生了解「為什麼要這樣說法文」、「在這個情境中,要怎麼使用法文?」我想把當初在台灣感受的異國感,帶進教室,讓學生走入我的課堂,就像在法語區旅行!
#實體教室帶回家_無時無刻說法文!
許多朋友們會私訊我表示,很想上課,但是因為工作、家庭、學校等因素,只能含淚等待下次機會,也有在法語區工作、生活的朋友們,特別來信詢問,是否有機會做線上教學,這個提議也讓我思考很久,也正好在當時,收到Jella的來信,也讓我開始考慮,把自己的實體教材,改編成影音教材,讓更多想學習法文的朋友,打破時間、空間的問題,加入我的法文課程!
歷經幾個月的籌畫、拍攝,同時忍著不能和大家分享這個計畫,這個針對想學習法文的鮮新人設計的教材,終於上線了!這門課程不只是一門單純的語言線上課程,它除了正音課、法文對話,更是結合了剛剛提到的「法語區文化分享」,讓初次邂逅法文的你, 了解法語區的人是如何交友、如何法式生活!
所以,在這20小時的語言課程中,你將會體驗如何用法文自我介紹、點餐、交朋友、調情、買東西、聊紅酒、跟法國帥哥美女聊天,都會讓法國人都喊出一句:你法文怎麼這麼的道地!朋友們!趕快加入我,一起來快樂說出當代道地的口語法文吧!
我的教材今天開始募資,歡迎想學法文,對法語文化有興趣的你,一起來加入我的【與法文的初次邂逅:入門法文篇】!
歡迎來這邊看更多資訊!👉 https://jella.tw/native_languages/66
—
🇫🇷🇨🇭【與法文的初次邂逅:入門法文篇】的特色是什麼呢?
🥖正課、文化小講堂穿插教學,絕不讓你因為文化差異出糗!
🥖上課直接帶你練習真實的對話情境,練到做夢也都在講法文!
🥖大量發音口語練習,在台灣也能練就標準法文腔!
—
#與法文初次邂逅
#Jella法文 #入門法文 #杰宇的法文邂逅
觀書有感課文 在 Z9 的看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意義是三小?】
最近寫了一些跟小孩學才藝、教養問題有關的文,好像都在黑父母。
所以這篇我想來講講這種「#需要上進、#不斷自我超越、#好還要更好、#要負起社會責任、#要有深度、#要有教育意義」的大中華(或泛東亞?)思維,
怎麼從教育/教養層面,內化到閱聽人/消費者心中,變成衡量「美學」價值的一把奇怪的尺。
#
一篇標題為《一个90后周杰伦粉丝的死心史》的文章,日前在社群上被大量轉載,作者是還可算在年輕人範圍內的90後。
他說,周杰倫之前出的新單曲《Mojito》旋律算好聽,但歌甜而「塑料」,周董跟他的好哥們大家唱唱跳跳、沒有煩惱,不若他多年前聽剛出道的周杰倫的作品,「在那個自我意識覺醒的人生啟蒙階段,他教我們要不服輸、要做第一名,告訴我們青春期要面對的所有事」。
作者說,以前的周杰倫熱衷於音樂實驗、挑戰風格混搭、開先河玩中國風、不斷創新,而且關注社會問題,寫過反家暴、寫過反戰,歌曲格局豐富多樣。
剛出道的周杰倫,人看起來不乖、眼神過於不服、隨時準備唱反調,但「凡事都要做到最好」,
但2007年推出專輯《我很忙》之後,歌的記憶點不多、藝術質感不見了,歌詞沒有廣闊的想像空間、淪於划水,歌詞只有小歌迷般的少女、MV只有性感美女跟比基尼,十足物化女性,至於周杰倫的人呢?他的「年少時的拔群勁兒不見了!」
「那個教這一代人不要太乖、不要輸、要去全世界,要勇敢、要不懼權威、要將自己喜歡的事做到最好的周杰倫不見了!」
作者對周杰倫成為「太過商業導向的老油條」而不再專注於音樂上的創新,感到相當失望、甚至心死;他無法接受周杰倫的敷衍跟糊弄,認為「這是一個人要如何對待自己職業的問題」。
「他或許並沒有對不起我們,他只是對不起自己,以及這份職業。」作者如是說,他期待曾經周杰倫能「年輕時是偶像、年長後是大師」。
作者希望周杰倫像坂本龍一那樣,從青年偶像轉變為音樂匠人,「收集自然跟城市的聲音用以探究人在城市空間的生存狀態」、「將反戰、環保的思考寫入音樂」、「將音樂作為延續哲學思考的方式」。
或者至少如蔡依林,從唱跳歌手蛻變,開始「跟獨立音樂人合作」、「相比口水流行歌,如今的音樂更像對藝術和自我的探索」、「歌裡有開放的性別意識、對單一審美標準的反思、跟對同性愛人的鼓勵」。
但最終,周杰倫沒有陪他一起長大,「沒有像教我們不服輸一樣,教我們負擔生命的重量,如何面對分離和背叛,愛與失去,學做父母,看清生活真相後繼續生活,與衰老和解,然後一同老去」。
#
這些論述的味道是不是令人感到熟悉?這不就是許多父母對孩子未來人生的期許方向嗎?從一個90後的年輕人口中冒出這樣的「教訓」,彷彿接下來一整個月都是「教孝月」了。
周杰倫是否該開個「人生夢想學校」作者才會滿意呢?
我不禁想吐槽。
#
說個真實笑話給大家聽:
我小時候還流行看日本卡通,班上同學朋友都在看《玩偶遊戲》、《庫洛魔法使》,我放學回家說我也要看,但我媽媽是學教育的、當老師的,她會買《十萬個為什麼》的整套錄影帶給我看,但覺得日本卡通都沒營養。
於是她說「好,要看可以,但你要列出這些日本卡通有什麼教育意義,說服我了,就可以看。」
我才小學中年級,能知道卡通有什麼教育意義?想看的原因不就是故事好看、劇情跟我的學校生活很像很有共鳴、畫風很美、音樂好聽、大家都在聊所以跟同學有話題嗎?
想當然我沒能列出來,所以就沒得看了。
一直到我國中,有天她跟我說,當時應該讓我看《庫洛魔法使》跟《玩偶遊戲》的(那時我早已偷偷跟同學合資買了整套《玩偶遊戲》漫畫藏在學校,但後來被抓到就被揍了)。
我覺得好笑,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我在國語日報上看到一個媽媽老師的文章,她說她和女兒一起看這些動畫,發現裡面教了很多人生的道理,並且讓她了解這個年紀的孩子怎麼跟人相處,她覺得很有意義、很值得看」。
我是否能看卡通的許可,是《國語日報》核發的。
#
荒謬的是,這個笑話在當今的「政治正確」氛圍中唾手可得,而且大家一點都不覺得荒謬。
我們重視電影導演有沒有關注社會底層跟弱勢、藝術價值夠不夠高;所以台詞跟讀小說一樣拗口又文鄒鄒(誰會在日常生活中那樣講話?)、情節破碎牽強、起承轉合轉折不自然只能靠旁白補充說明、情節中插入抽象又意識流的莫名其妙看不懂畫面,觀眾跟評審都不在意。
(對不起,我就是覺得大部分國片都很難看,而且片尾都要來個伊索寓言般的教化寓意頓悟,很煩)
我們重視歌手是否在歌裡唱出當代社會議題,是否夠知性、深入靈魂地感人,歌詞具有詩詞般的文學價值,或是優美地使用中文修辭,或是運用某些典故的巧思設計;至於旋律、節奏好不好聽、流不流暢、你聽了頭腦身體會不會跟著晃是其次。
(喔我們只有聽西洋音樂、JPOP、KPOP或任何聽不懂歌詞的歌時,才會不計較歌詞)
我們希望戲劇可以講述更多台灣當地生活的真實樣貌、徹底呈現台灣價值跟歷史脈絡,題材、背景更多元,情節要夠曲折複雜最好有推理性並且一定要有角色慘烈廝吼啊啊啊啊啊啊然後殺人或自殺(咦),不要老是拍些小情小愛的偶像劇,如果可以跟文學作品結合,或掀起社會輿論認真討論,那就更好了!
(所以我們只能猛看韓劇當迷片啊不是嗎?)
我們要求一個好的廚師不能只是做出好吃的食物,他們還要重視食材來源、重視地域族群關係、重視小農生存、重視土地議題、重視環保、重視動物權益、重視文化歷史、重視在地價值;如果他們做的菜有完整且創新的理念,呈現手法讓人驚艷,每一次都有不同的體驗,哇那就一百分了!
#
上述不管哪種創作,影像、音樂、食物⋯⋯本質都是基於五感的體驗、感官的享受,或是傳遞情感的媒介,但在當代,它們卻背負了「要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社會責任」的使命感,否則這個創作就不能被認可。
回頭看看歷屆金曲、金鐘、金馬獎的得獎評語,評審都是怎麼說的,你就知道了。
(最好你創作者出身貧困或是年輕時很辛苦很不順,那就更偉大更正確更可歌可泣了)
所以囉,如果我們做的工作只是做起來開心、滿足、讓人喜歡而且每天都期待去上班,這是不行的,因為你的工作沒有社會影響力、沒有更深入的意義、沒有教育世人的價值,而且還過太爽不夠刻苦磨難的話,就不能讓你寫出什麼能給後輩參考的感悟心得文投稿到商管雜誌。
相較之下,「這工作薪水夠不夠多啊?」真是讓人鬆一口氣的期待。
一個人喜歡、欣賞的東西,一定要被賦予有意義的、重大的、深刻的意義嗎?不能只是單純有感覺所以喜歡嗎?如果有天失去了意義,就不值得再喜歡了嗎?
#
請容我套一句經典台詞:意義是三小?
我並不是說意義不重要,而是當我們拚命找出生命跟事物中的意義時,這個意義真的會變成三小。
因為它是為了必須存在而硬被創造出來的意義,是不真實的、是奠基在「集體已有共識的主流價值政治正確」上的意義,而不是你在被事物或生命先感動——我是指有FU的感動——了之後,才慢慢歸納出感動你的東西是什麼,所產生的意義。
上面這句子寫起來有點拗口,但如果你記得國文課本上的「課文賞析」,你會知道我在說什麼,就是那種感覺。
這種「標本化的意義」阻止了生命的流動,就好比小孩被送去學才藝不是出於興趣——接觸喜歡的事物而自然產生喜悅——,而是為了能夠孝順/滿足父母的期待、證明自己有料不是只會讀死書、有東西可以寫在大學申請書上等意義而學。
意義至上、思維優先時,感官、感受就死掉了。
然後我們就會在別的地方,找尋能滿足感受需求的出口。
為什麼比起正經新聞,老天鵝新聞、眼球中央電視台跟哈哈台街訪讓人欲罷不能呢?
因為它們沒三小意義,卻很在感官層面上感動了你。
周杰倫當下的人生過得很幸福開心簡單又爽,所以他寫簡單、讓自己爽的歌(就像饒舌歌手Cardi B老是在唱老娘多紅多有錢人生勝利94爽一樣),我覺得很順應自然,音樂本來就是用來表達情感的。
他如果現在硬是為了滿足社會期待,寫一些關懷社會黑暗面的歌,那就矯情了,跟他的生命也沒有連結。
而且「過爽爽但關懷底層苦民所苦」的角色,千百年前就已經被釋迦摩尼悉達多、托爾斯泰跟切格瓦拉當過了,這個世界,真的不缺。
#要找人生的意義或靈魂深度這些事情
#拜託給我們命理產業或身心靈產業或是心理師跟哲學家們留口飯吃好嗎
#娛樂圈專注找生命意義跟哲學
#我們就只能搞笑娛樂大家了啊
#術業有專攻
#不要搶工作
#我是文青Hater
———
補充:我認為審美喜好是很主觀的。比方說,一個異國文化閱歷較多的人可能會跟你說,燉飯有米心才叫煮得好,吃日本料理時哇沙米跟醬油分開使用,才是有品味的吃法。
但這只是義大利跟日本習慣的吃法而已,你可以說他是比較道地的吃法,可是這不等於比較好吃。像你去麵攤切黑白切,哇沙米跟醬油喇一喇吃起來就是直接過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