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怎么变强的?】
*转载知乎@柴桑
人想要变强就三点——
获得黑色生命力,抵抗时间扭曲,和创造。
而许多人连第一个坎都是捱不过去的。
❤️1
先来说说何谓“黑色生命力”。
它是指,不断的被痛苦压住,又不断的翻身把痛苦给予痛击,并在这个互相搏击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这句话啊,我在第一次看见的时候,就被深深的共鸣了——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至暗时光。”
在许多人眼中,强大的人都是这样的:从小学一路学霸到研究生,从小员工一路打怪升级到副总裁,人挡杀人佛挡杀佛,雷厉风行见招拆招......
这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一种线性思维,觉得身边的一切都是按照一种直线的、均匀不变的方式运行着。牛逼的人就该从小牛逼到大,屌丝逆袭总是只存在于地摊小说中。
然而,真实的世界却并非如此。
因为在真实世界中,绝大多数事与人的发展都不是“线性”的,生活充满了笑话和变数。
今天你可能刚中了500万的彩票,结果出门就被车撞了;今天你可能刚求婚成功,结果婚礼那天老婆就上了前男友的保时捷。
ww,生活远比小说要精彩。
总之,每个人的人生函数都不可能是一根直线,而是一条不断震荡的曲线。
而几乎每一个人的人生曲线,都无可避免的,有过至少一段“剧烈滑落”的区间,那就是每个人都必然会经历的“至暗时光”。
☀️
强大的人就诞生于此。
因为在这段剧烈滑落的波谷中,有人爬了上来,有人却再也没有,他的自信与勇气在被“至暗时光”彻底击碎后,就再也没能回来。
在这里,他需要经历的远比他尚未成熟的心灵想象得更多,比如,世界观的重构,三观的崩坏,不公平的碾压,自我怀疑的低谷……
但如果存活于此,就会得到一种「黑色生命力」(Black vitality)。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生命力,支撑着我们活着,度过每一天。而有一种生命力,是只能在经受过失望、逆境或创伤,并渡过、幸存下来的人才能够获得的。》
拥有黑色生命力的人几乎是无敌的,说得中二一点,他们就像是“从地狱回来了的人”。
在情绪方面,他们熟悉痛苦,会比没有经历过重大创伤的人更懂得如何处理痛苦,痛苦的人比快乐的人共情能力更强,当然治愈力也更好。
在认知方面,他们会有一种对复杂现实的理解能力,对真实世界的狗血和魔幻,他们的认知会高于一般人。
比如“世界上我最爱的人却伤害了我”,“我这么努力了却还是没有回报”等等,这种换一般小女生会哭天抢地的事情,他们不再会太过care。
他们更懂得从不同的视角看待真实,当别人都在抱怨“为什么是我?”的时候,他们已经能自我安慰“为什么不能是我?”
因为,在度过创伤的日子里,他们体会到了自己比想象中更强大,更相信自己是可以依靠的
☀️
所以,人想要变强,首先就要从低谷中走出来,并且得到“黑色生命力”。
我也是从多次这种低谷走出来,给你一些我的生命力小经验:
1、接纳自己的一切负面情绪
不要压抑自己,难过时就要理解自己在难过,最好可以去大哭一场,只有先接纳你的负面情绪,你才能在最后与它和解。
2、相信自己的痛苦是有意义的
当人在经历一件事感受到煎熬时,如果能想到完成这件事的动机和意义时,其实就不会那么难过了。
人其实并不是害怕痛苦,而是害怕毫无意义的痛苦。所以,要相信你所有经历的,都是为了让你成长呀。
3、不要给自己贴标签
在自我怀疑的过程中,你可能会不自觉的给自己贴很多标签,比如:我是个很自闭的人,我什么事都做不好,我没有人喜欢……
停!当你意识到你开始通过一件事情评价整个自己的时候,就要打住,并且要不断找证据去推翻这个标签,比如:
《真的吗?真的从小到大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和我做朋友吗?真的我从来没有在人前主动说过一句话吗?我真的没有和人聊天很开心的时候吗?》
你会找到许多证据去推翻这个标签,并且要相信,你会蜕变成一个更好的,更值得的人。
有人说,曾经经历过的创伤会形成一道伤疤。
但一道伤疤,同时也是一枚勋章,它提醒着你曾经有过的抗争、取得的胜利。面对黑暗,你仍然有穿越它并获得力量的权利。
❤️2
再来说说抵抗“时间扭曲“是怎么回事。
这个概念有点悬,我先说说你我应该都有的一种感觉。
越是长大,我们越会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连《进击的巨人》都是7年前的动漫了,没想到吧?
但回顾童年时,我们却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每天都非常充实,好像在另一个星球里放肆地玩了很久。
对这种时间感知度不同的现象,网上有一个很有趣的解释,
《“五岁的时候,人的记忆只有五年,这时候过一年,到六岁时,记忆增加了五分之一。
六岁到七岁,记忆增加了六分之一。
七岁到八岁记忆就只增加了七分之一。
以此类推,到了二十岁的时候,记忆便只增加二十分之一。
这一年的时光虽然没变,但是参照物变了,所以大家就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可能等你六十岁的的时候,过一年记忆只增加六十分之一,那时时间就过得更快了。‘”》
所以即使时间从未改变过,但在我们的主观感觉上,时间就被“扭曲”了。
☀️
而一般人,很难察觉到时间扭曲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这个影响在心理学上叫做「时间贴现」(Time Discounting)。
它是指,当时间流逝得越快,我们对做一件事的未来价值估计就会越下降。我们会越发感受不到未来的存在,而只关注当下怎么样。
所以,许多人才会有这样的心态:
学这个东西干什么?10年后都不知道这个岗位还在不在。
—— 但你学或不学,10年后都会到来,区别在于,如果学了,到时你还多了一种可能性。
做这个事情干什么?又看不到什么效果。
——但你做或不做,这件事的效果都是会存在的。区别在于,它是会在当下就对你产生影响,还是在未来会对你产生影响。
毕竟我们是根据做一件事到底有多少价值去行动的……所以对时间的认知度,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行为。
时间就像一面透镜,会对我们对价值的判断进行扭曲,会让我们变得短视,沉迷即时满足,很难踏实下来去为自己做一件有长期价值的事情。
宁愿先开一把王者享受当下,也不愿意为了下个月的期末考试认真一把。
但强大的人,往往会刻意锻炼自己抵抗时间扭曲的能力,不被时间贴现所影响。他们对时间的敏感度超于常人。
所以想要变强,就要察觉到时间对你的诅咒,并且有意识的去克服它。给你两个小建议:
1、每天花1个小时去做一件有长期价值的事
比如:培养一个爱好,学习一门技能,读10页书……
一定要保证在很长的一个周期内你都会坚持去做它,得到什么结果无所谓,重要的是得让自己每天都有一点进步,感受到时间真实的流逝。
2、每天为自己的生活找点变化
不要让自己每一天都只做一成不变的事情,因为越是只做重复性的动作,大脑就越会倾向于遗忘这段记忆!(因为没什么营养和新鲜感)
所以要每天都找点和昨天不一样的东西去做,比如偶尔换一条路去上学,每天都换一张手机壁纸,定期更新一下桌面的绿植……
这些微小的变化,都会留在你经历过的每一段时间,每一段记忆里。
❤️3
最后说说,强大的人是怎么去“创造”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的角色都是消费者——不是指只有花钱的那种消费,时间,注意力的消费也算。
•你花几十块钱买了一杯奶茶,一根口红,是金钱上的消费。
•你花了两个小时去刷抖音,看电影,是时间上的消费。
•你一边心不在焉的应付作业一边兴致满满的和朋友聊天,是注意力上的消费。
你仔细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消费?我们用金钱,时间,注意力去为自己换取一些物质,娱乐,人际关系~
但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去主动尝试把消费模式切换成创造模式。也就是不仅会消费,还会主动去创造。
当你看到了一篇优秀的文章,你花费时间去阅读消费了它。但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按照这篇文章的结构和手法,去创造一篇文章呢?
当你看到了一部很精彩的悬疑电影,你花费注意力去观看消费了它。但你有没有想过去主动拆解作者埋伏笔和设线索的手法,去做一期电影解析呢?
哪怕是一个会打游戏的人,都不要仅仅停留在“玩”的这个消费层面。当然不用也去做一个游戏,主动寻找游戏彩蛋,创造新的玩法,写攻略分享出去,也是一种创造。
*一些自由度极高的游戏里这种大神经常出没,比如《塞尔达传说》和《我的世界》。
一件事物最终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背后一定是经过了层层设计和思考的——
而当你不满足于它的表象,试着将它用你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的时候,你就算是从一个消费者变为了创造者。
这是一个需要调动深度思考能力和执行力的过程,也是厉害的人和普通人的思维和行动模式的差别。
应试教育给我们的学习暗示,很多都是错的。所以你需要从填鸭式学习,改变为创造式学习。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非常敬佩同人作家和画手的原因,他们是在真正的用兴趣去推动自己的创造力,用创作去平自己的意难平,而不是单纯的“磕到了磕到了!”
当你开始创造时,你会感受到比你单纯停留在「消费」时更高层级、更丰富的体验感。
所以,如果你有了感兴趣的东西,试着不要只是去消费它,而是去参与创造它——
1、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
好奇心是一切创造的起点,它可以帮我们保持尝试和探索新事物的源动力,即使是从大家司空见惯的事物中,也能发现许多值得探索的点。
多去尝试新事物,多从旧事物中找到新细节,以及,时刻保持问自己“为什么”的能力。
2、没事多去“拆”东西
很多熊孩子小时候都喜欢拆东西,虽然这种行为经常挨打,但这也正是我们了解一样事物构造最简单粗暴的方式。
长大后虽然我们不能再这么破坏东西了,但我们仍然可以有许多可“拆”的东西:
•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组装逻辑是什么?
•这些部分还可以和什么东西联系起来?
•我要怎么才能用上它?
最后,再为你总结一下,人是怎么变强的?
首先是能够从低谷中获得黑色生命力,其次是对抗时空扭曲的能力,最后,从消费者成为创造者。
#柴桑
视差和深度的关系 在 冯以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The Dark Knight (2008)
黑暗骑士之三部曲
第二部
電影分享
1。我覺得第一集 Rachel 說的一句話,決定了第二集的中心思想。那就是:“it’s not who you are underneath, but what you do that defines you.”(是你的所作所為決定你是誰,並非由你的本質來決定你是誰。)
人的本質是善或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重要的一刻决定展现了行善或行恶。這才是重要的。因為是你的行為定義你是誰。
2。
没有规则的行恶是Joker 最擅长的事。
不要看他疯疯癫癫,当所有人都还没有想清楚下一步如何走,他就已经把所有的布局都弄妥了。
他做这么多,背后是为了什么?
就因为好玩。管家Alfred如此提醒 Batman。
大部分犯罪的人是为了贪图名利、金钱、power、巩固自己在黑社会的地位等等等。
Joker 不按牌理出牌,他就是图个好玩。
3。
是真的好玩吗?不是的。
他是冲着Batman而活着的。就像他对 Batman 说:“you complete me。”
这是“恶“对“善”的一种爱情宣言。
有 batman 存在的地方,就会有 Joker 存在。有善存在的地方,就会有恶的出现。
这也为何你看到很多神圣的地方及团队,特别多邪恶的人在里头。
不然Joker觉得没有对手,很寂寞。这就是变态心理学里头的精髓。
找到对手,人生才好玩。
4。
自古以来,黑白两道,本来就有一条彼此制衡的线。白天及黑夜有一种相互制衡的状态。
然而,是 Batman 主动协助警方肃清,不断干扰了黑白平衡状况。他一心一意想要消灭黑暗。然而,走到一个极端,黑暗会反扑的。
黑暗产生了Joker ,想要把Batman干掉,只为了黑白能继续被制衡。
Batman 继续行善,joker 就一定会继续行恶,直到掀开 batman的邪恶面为止。
5。
在第一集里,Batman 拒绝杀人。那是他的 rules。他曾对第一集的大师 Ras
Al Ghul 说:“i wont kill you,but i dont have to save you.”
意思是说:“我要么就是把你绳之以法,要么我就让老天爷把你收回去。”
“把你杀掉不是我的天职。”
这就是 Batman 的底线。
也就是他的rules。
6。
这一次他遇到Joker,是一个很强大的对手。
Joker 就是看死他所谓“伪善”的底线,决定和Batman“玩到底”。
Joker 很懂人性的邪恶。大部分的人们都是自私自利的。你只要把一个系统变成有限的资源,而且有压力的话,人们一定会选择让自己生存下来,哪怕牺牲掉对方。
第一个例子:一开场的打劫银行,你就看见歹徒们轮流一个又一个杀死自己的队友,只为了自己拿到更多的钱。
第二个例子:当Joker 杀死黑社会老大之后,他让其手下们决定谁要follow Joker,可是就只有一个名额,其余都要被杀死。Joker让他们自相残杀。
第三个例子:他威胁 Batman,你只能救一个人。要么就是 Harvey Dent、要么就是 Rachel。他看死 Batman 一定会去救 Rachel,所以故意把地址调换。故意让 Rachel 死,那么 深爱Rachel的 Batman and Harvey Dent 俩人都会同时疯掉。
第四个例子:两个邮轮,各自的船长拿着炸掉对方邮轮的按钮。在十二点之前,要兩艘郵輪的團隊,自己必須做一个决定。
第五个例子:在荒废的大楼里,他知道警方and Batman 一定会来杀他。他讓人質假扮成為小丑,讓自己的馬仔成為醫生。穿錯制服,故意調換善惡的身份。就是好玩。
以上五個例子足以說明,Joker的 IQ 非常高。這也為何說明他會如此「迷戀」Batman,因為 Batman的 IQ 也同等高明。
Batman也一步一步知道Joker的地理位置、拆穿他的阴谋。然而,Joker连这一步,都算进去了。
Batman 終於遇到和他同等能力的對手了。所以他一步一步被逼使脫下面具。
Joker始終相信 Batman也是邪惡的。因為Joker相信每個人的本性是邪惡的。
7。
Joker 成功改換 Harvey Dent 成為邪惡的 two faces(雙面人)。
他只需要讓 Harvey Dent失去 Rachel,而且在医院里只需要稍微和他说一些有关 阴谋家 schemers 的说法。Harvey Dent 的信念就崩溃了。
joker 说:“每一个阴谋家都想掌控自己身边的小世界。我不是阴谋家。我努力告诉这些阴谋家,他们想掌控事物的尝试是多么可悲。”
Joker 告訴 Harvey 是所有警員及黑社会老大一步一步讓 Rachel 去世的。只为了自己的私心。
如此做,Harvey Dent 就被催眠了,他的邪惡的那一面就會被勾起。
所以代表 Gothan 正能量形象的 Harvey Dent 一旦遇到不公不正的事件,他也成為了Joker論證的人們了。
那就是:“你不是不黑暗,輪到你和我一樣面對不公不正的事件時,你也和我一樣,都是邪惡的。”
Joker 成功了,Harvey Dent 其實是輸掉的。
8。
Joker 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让你对善良的崩溃,而且对信念的瓦解。
尤其是当 Batman急着想要解决事情,所以Joker相信你会为了维持一个信念,或解决事情,而在所不惜。
他相信到最后 Batman的对错信念会瓦解,Batman会杀掉Joker。
所以他做這一切犯罪行为,就是要 batman 恨他。如果batman 恨他,joker的目的就达到了。如果 Batman殺他,他的目的就更加得逞了。
因為人性终究是邪惡的。“Batman,你也只不过尔尔。”
9。
Joker 深懂人性,他知道Batman的soft spot 是Rachel。
所以他让 Batman在Rachel and Harvey之间,只能救一个。
他看到batman 生气,打他,所带来的无助。他开心到要半死。
他说:“you have nothing. nothing to threaten me with. nothing to do with all your strength.”
10。
Joker催眠人的语言能力是一流的。
他在被审问的房间里,和 Batman的对话,是整部戏最精彩之处。已经成为电影经典了。
他慢慢地让Batman知道即便你的所作所为是以正義、以愛為理由,你依然是殘暴的。
Joker 挑戰 Batman,他們倆都是社會邊緣人士,而且高功能、攻擊力強。這兩個人都是成功社會化的社會邊緣人,而且都受主流社會愛戴及支持。他們活出了主流社會的黑暗面。
只要解决所有问题后,你依然是社会不受欢迎的人物。这是我们的宿命,不管我们做什么,我们都不会被社会认可、不会有人来爱我们的。
所以,Batman我不会除掉你的,因为 you complete me。
这是我称它为Joker对Batman的“爱情”宣言。“就只有我最了解你了,Batman。”
Batman听到Joker如此换框说法,他就更生气了。这么多年以来,他就是努力地把自己的善良活出来,居然被Joker扭曲成为这样。
11。
我们真的是爱和光的化身吗?
我觉得不是的。很多的我们都是装出来的。大部分的我们内心都有一个小丑:邪恶、嗔恨而且谎言连篇。只是我们不愿承认、或不愿正视而已。
Batman和Joker的差别只在于 Joker 敢杀人。其实彼此使用的手段都是残暴的。
只要一旦承认我们是佛也是魔,或许我们就可以回到人间,踏踏实实过人生了。
是我们不愿承认自己的黑暗面,我们才痛苦如 Joker的,我们会憎恨Joker。
拥抱黑暗面吧,或许会有一些光亮的。即便没有光亮,黑暗面也是属于我们的。
这是 Joker 给 Batman 的生命功课。我觉得 Batman需要感谢 Joker的存在。
有些人的存在,就是要提醒你绝对有条件可以成为他,可是你有自主权选择不成为他。
所以最后的最后,Batman选择了伪恶,让每个人都讨厌他。无非就是不要Joker得逞。(这个部分,就不剧透了。)
对我而言,上善若水。真正的善,就只有自己知道、天知道,就好了。
Batman做到了。
12。
a real salute to Heath ledger。他的演技让我每次看,都惊心动魄。他的去世,当时让我很难过。现在重看这部电影,我还是很难过。
“why so serious?”
你听了这句话,心里都会发毛。
Joker 拿着刀,准备要割下别人的脸,我就会按pause了。无法看下去。跳过恐怖画面。
这就是我们和Joker的差别。
就像 Rachel 在第一集(batman begins)所说的:“it’s not who you are underneath, it’s what you do that defines you.”
这句话很安抚人心。我们内心都邪恶,只是我们没有付诸于行动而已。这个差别 defines我们和joker的差异。
永远要记住我们都拥有黑暗面,
然而我们可以拒绝豢养邪恶。
这个记住的展现
将会决定我们是Batman,
抑或是 Joker。
这人生,要永远这样记住。
The dark knight trilogy。很有深度。看的很过瘾。
以量
27/07/2020
视差和深度的关系 在 婷婷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美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美协议签了啥?这篇文章说明白了】
当地时间1月15日,经过中美两国经贸团队的共同努力,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中美双方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协议文本包括序言、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最终条款九个章节。同时,双方达成一致,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协议文本主要内容是什么?该如何解读?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权威专家。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需要。双方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内容总体是平衡的
中美双方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商业秘密保护、与药品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专利有效期延长、地理标志、打击电子商务平台上存在的盗版和假冒、打击盗版和假冒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打击商标恶意注册,以及加强知识产权司法执行和程序等方面达成共识。
“协议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是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需要。”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认为,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双方相向而行所达成的共识,符合中方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改革方向,有利于保护创新,有利于国外知识产权更多地进入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企业。
比如,关于加强一般专利和商标保护。很多中国知名企业也会碰到商标“被抢注”的现象;有些个人为了谋取利益,甚至一次恶意注册几百个商标。而建立打击恶意注册商标的制度,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中国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合法权益。
再如,关于加强保护企业商业秘密、打击侵权假冒。高凌云认为,这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创新,激发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从协议文本看,双方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内容总体是平衡的。”高凌云说,在知识产权方面,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对等的、互惠互利的,既保护美国企业,也保护中国企业,既保护美国企业到中国的投资,也保护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把知识产权保护好,也有利于更多国外知识产权和外资进入中国。
◎进一步完善在技术转让方面的制度,完全符合中方改革开放方向。双方在技术转让方面权利义务对等
在技术转让方面,中美双方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协议强调,双方企业可以自由进入对方市场,并且进行公开、自由的运营;技术转让和技术许可按照市场原则自愿进行,政府不支持、指导自然人或者企业开展扭曲竞争的,以获取技术为目的的对外投资。
“事实上,中国从来没有强制外国企业转让技术的政策。保障企业基于自愿原则和商业规则开展技术合作,有利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有利于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符合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方向。”高凌云说。
高凌云说,值得注意的是,在技术转让这一章节,双方达成的所有协议都是权利义务对等的。比如,双方收购、设立合资企业时,不得强制对方转让技术;不能通过行政管理、行政许可等要求,强制对方转让技术;双方不得将转让技术或者使用对方技术作为市场准入的条件;双方保持行政管理、行政许可透明,在行政监管审查过程中对企业敏感技术信息保密;双方保证对对方企业的执法透明、公平等。“这份双方平衡的协议,有利于保障我国企业在美国更加公平地开展业务。”高凌云说。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积极履行在技术转让方面的承诺。“进一步完善在技术转让方面的制度,完全符合中方改革开放方向,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创造更加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激发创新型国家发展的更大动力。”高凌云说。
◎增加中美农业合作有利于满足我国消费需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
根据协议,中美将加强和促进双方农业领域合作。“总体看,农业协议是平等互利的,我国农民和农业发展将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院、经济学院教授程大为说。
协议提出,中方将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完善小麦、玉米、大米关税配额管理办法。程大为表示,按照配额管理,中国一年将进口总量2000多万吨的谷物,占全年粮食消费量的比例不过3.4%,即便全部用完配额,对国内市场影响也很小,“中国人的饭碗依然端得稳,饭碗里装的主要仍是中国粮。”程大为说。
在经贸磋商期间,美国已发布最终规则,承认中国鲇鱼监管体系与美国等效,允许中国的熟制禽肉输美。协议规定,美国将允许中国产香梨、柑橘、鲜枣等农产品出口美国。美方作出的这些承诺将带给中国农业企业和农民更多市场机会。
根据协议,中方将增加对美国乳品、牛肉、大豆、水产品、水果、饲料、宠物食品等农产品进口,今后两年平均进口规模为400亿美元。在程大为看来,中美双方农业互补性很强,是天然的农业合作伙伴,扩大自美农产品进口有利于满足我国消费需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
2018年,我国大豆消费量为1.05亿吨,国内产量仅1600万吨,缺口十分明显。扩大进口美国大豆,将有效缓解国内紧缺,满足国内饲料蛋白需求。此外,我国农产品消费结构正在升级,扩大进口有利于优化食品结构、丰富百姓餐桌、更好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也有利于节约资源,推动国内农业加快创新步伐、提高生产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增加自美进口农产品,要基于市场原则,由市场主体自主决策。美国农产品的价格应当有竞争力,必须符合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这就意味着,美国企业想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份额,必须提高竞争力,让中国企业和消费者自愿购买,这也避免了部分美国供应商‘坐地起价’的可能。”程大为说。
◎金融服务开放对双方都是利好,相关承诺与近年来中国自主、有序推动的金融业开放是一致的
根据协议,中美双方将在银行、证券、保险、电子支付等领域提供公平、有效、非歧视的市场准入待遇。对此,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东艳认为,金融业对外开放是中国长期以来的既定方针。近年来,中国自主推动了新一轮金融业开放,大幅放宽了外资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市场准入。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基本涵盖了协议中关于金融服务的内容,并对所有国家的金融机构都一视同仁。
“金融服务开放对双方都是利好,协议中既有中方的承诺,也有美方的承诺,将有利于中国金融企业更好走出去,到美国开展业务。”东艳说。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金融服务开放后,更多外资企业可能进入中国,是否会对金融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扩大金融服务开放更多体现为商业领域合作,与资本账户等方面的开放是两回事,不会对国家金融安全带来不利影响。”东艳表示,从协议内容和近年来的金融开放实践看,中国的金融业开放并非一放了之、放任自流,金融监管部门还将持续完善监管体系,使监管水平与开放程度相适应,进一步保证国家金融安全。
东艳认为,我国已经成为银行业总资产规模全球第一、保费收入全球第二的金融大国,中国金融企业完全有能力与国际金融巨头同台竞技,并在你追我赶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双方就汇率问题达成平等互利的共识,协议相关内容绝非《广场协议》的翻版
中美经贸摩擦中,汇率问题一度是争议焦点之一。此次签署的协议中,双方就汇率问题达成平等互利的共识,并明确了汇率问题上两国都要平等对待,权利和义务要平等,双方都要尊重对方货币政策自主权等重要原则。
东艳表示,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和SDR篮子货币国家,就汇率问题达成平等互利的共识,既有利于两国增进互信、协商解决分歧,也有利于全球外汇市场的有序运行,为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历史上,美国曾通过《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大幅升值,以此来削弱日本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一些人担心,协议相关内容是不是《广场协议》的翻版?会不会对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协议相关内容绝非《广场协议》的翻版。”东艳表示,此次协议中有关汇率的内容,体现出平等互利和尊重对方货币政策自主权的原则,包括不搞竞争性贬值、不将汇率用于竞争性目的,这从根本上保障了我国汇率政策自主权,不会带来像《广场协议》那样的不利后果。
此次协议中双方均认可,汇率问题与汇率评估本质上是一个多边问题,任何一方不能单独做判断。这将有助于妥善解决美方一些人乱贴“汇率操纵国”标签等问题,减少中美在汇率问题上的争议和分歧,保持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扩大自美进口规模符合我国既定方针和现实所需,将由中国企业和消费者根据市场原则自愿购买,政府不会为实现这一规模而采取行政指令、财政补贴等方式
协议提出,中方将扩大自美农产品、能源产品、工业制成品、服务产品进口,未来两年的进口规模,要在2017年基数上增加不少于2000亿美元。对此,程大为认为,“中美双边贸易具有很强互补性。扩大进口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适应消费需求、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程大为表示,中方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始终追求自由贸易,坚持通过扩大进口实现外贸平衡发展。连续两年举办进博会、大幅度降低部分进口商品关税已经充分说明,扩大进口是中方的既定方针和一贯的工作方向。
扩大进口符合经济规律。与美国相比,中国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尚有差距,扩大自美进口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国内企业创新能力和经营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加自美能源进口,将有助于我国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保障能源供给安全。而且双方将基于市场价格和商业考虑开展采购活动。
扩大进口会不会冲击中国产业?程大为认为,短期看,扩大进口可能会影响部分中国企业的市场空间,但看大局、看长远,技术进口的溢出效应、先进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引入以及外部压力和良性竞争的倒逼都将有利于我国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未来两年自美进口增加不少于2000亿美元能否实现?程大为认为,首先,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市场和4亿中等收入群体,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对中国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要有足够信心。其次,不少于2000亿美元的商品将由中国企业和消费者根据市场原则自愿购买,“政府不会为实现这一规模而采取行政指令、财政补贴等方式。”此外,为实现这一规模,美方也要创造有利条件,应确保采取适当举措以便有足够的美国商品和服务供中国采购和进口。这还将推进美国将一些中国企业移出“实体清单”,“如果中国企业因为‘实体清单’限制而在经营上受到影响、采购能力打折,无法进口足够的产品和服务,那么责任就完全在美方。”程大为说。
扩大自美进口,会不会影响其他贸易伙伴的利益?程大为认为,“中国市场空间巨大,也始终欢迎各国供应商平等竞争,只要各国的产品和服务足够优质,就不愁在中国市场找不到空间。”
◎在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机制中,中美双方权利义务完全对等,它决不是美国监督中国的单边机制
协议按照对等原则,明确了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机制。对此,复旦大学网络空间研究基地主任沈逸认为,这是全球化背景下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创新。
这一机制是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之外,为中美两国解决贸易纠纷增加了一种新渠道。沈逸认为,“这一机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坚持了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基本原则,双方将保留各自在WTO项下的基本权利。在此基础上,双方能够及时就重大贸易问题开展双边磋商,能够有效避免贸易冲突升级,维护贸易关系稳定发展。”
“在这个机制中,中美双方权利义务完全对等,它决不是美国监督中国的单边机制。不仅允许美方就扩大商品进出口发起磋商,中方同样也可以就扩大进出口发起磋商。”沈逸说,如果中国愿意进口美国某种商品,而事实上存在进口难度,即所谓“想买,买不到”,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主动发起双边磋商,邀请美方到谈判桌上谈一谈,这就为我进口美国限制性商品搭建了“梯子”。
“比如,以前美方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对我实行出口管制,连谈判的可能都没有。如今,有了这个磋商机制,我们就能够就扩大美高科技产品进口发起磋商,这就为我进口相关高技术产品提供了可能。”沈逸说。
中国国经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机制是经过中方艰苦谈判取得的。这是一个比较平衡、比较公平的机制,体现了对等原则。这一机制与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不是取代关系,而是一种补充和创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
“现在全球化、信息化深入推进,经贸发展日新月异,多边规则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在WTO加快改革的背景下,中美双方通过协议明确了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机制,为多边机制改革进行了探索,对其他相关国家妥善解决贸易争端也具有借鉴意义。”张燕生说。
◎关税退坡符合第一阶段谈判预期,为下一步谈判争取了主动
协议推动美方实现对华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折,包括暂停原定去年12月15日要加征的关税,并将去年9月1日生效的对华加征关税税率从15%降至7.5%。对此,沈逸认为,目前中美之间达成的是第一阶段协议,关税退坡也是阶段性的,符合预期。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美方一些人近两年频频舞动关税大棒后,第一次对有关贸易相关方做出关税退让,充分证明中方谈判取得了重大成果。
沈逸认为,谈判是一个相互博弈的过程,也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目前,相当一部分商品在关税退让后,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是能够对冲和消化的,也为下一步谈判争取了主动。
“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治理能力建设加快成熟和完善。经过经贸摩擦洗礼,中国企业将更加强大。”沈逸表示。
张燕生认为,在目前阶段,7.5%的关税额度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随着下一阶段中美经贸谈判的深入推进,中方完全有信心、有办法、有能力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推进中美经贸关系行稳致远。”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经过近两年的艰苦谈判,中美双方最终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体现了合作共赢的原则,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全世界,能够有效稳定市场、稳定预期,符合各方利益,也符合中国全方位扩大开放的大格局。协议的达成,推动中美经贸关系重回正轨,为世界各国处理经贸摩擦提供了典范。
中美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不断发展,贸易和投资等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同时也应看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贸易大国,中美两国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制度不同,而且经贸交往规模庞大、内涵丰富、覆盖面广、涉及主体多元、利益深度交融,产生一些矛盾分歧在所难免,解决中美经贸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中国始终坚持,分歧和摩擦最终需要通过对话和磋商来解决。协议的签署,意味着对话磋商取得了初步进展,但这也只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部分。对此,我们需要保持平常心,继续以理性和建设性的态度解决问题,坚持采取合作的方式推动达成互利双赢的协议。当然,在朝着更好方向努力的同时,我国也具备强大的能力、做好了扎实的准备,足以应对各种挑战与压力。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下一步,中国将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既定方向和节奏,坚持做好自己的事,努力实现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创造世界经济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