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短評\【007:生死交戰】No Time to Die
我一直是007系列的忠實觀眾,從小就一直看著007系列長大,從史恩康納萊的【雷霆谷】與【金剛鑽】開始,然後再一路看著皮爾斯布洛斯南的【黃金眼】、【明日帝國】、【縱橫天下】與【誰與爭鋒】,緊接著就是丹尼爾克雷格的系列,對我而言,龐德電影就是一個動作諜報類型的經典象徵,而且這個系列從來都能與時俱進。身為熱愛動作電影的觀眾,龐德電影是個一直陪伴我長大的作品,也只有這個系列是有辦法讓我與不同世代年齡層的長輩與晚輩觀眾都可以聊的話題。
而打從2006年的【皇家夜總會】開始,我更是深深的被新系列的龐德電影吸引,丹尼爾克雷格所飾演的新龐德沒有過往皮爾斯布洛斯南的貴氣優雅,他出手兇悍俐落,線條剛硬的臉龐鮮少有表情變化,然而我身為觀眾卻能夠從他那不苟言笑讀得出他的脆弱,因此丹尼爾克雷格是有史以來最兇最狠的龐德,但卻也是最為寂寞也最為悲傷的龐德,這使得龐德電影擁有了過往從未有過的角色層次,雖然說這個系列並不是部部都是佳作,像是【量子危機】就有點不知所云、【惡魔四伏】的情緒張力顯得過於平淡,但是【皇家夜總會】與【空降危機】的表現都是水準之上。
而到了此系列的第五部作品【生死交戰】,製作群面臨的問題重重,不但主演龐德的丹尼爾克雷格一度表示倦勤之意,原訂的導演丹尼鮑伊離去,換上了影集【無間警探】聞名的導演凱瑞福永,緊接著連音樂的製作也從丹羅梅爾換成漢斯季默,然後又在上映前夕遇到了疫情,【生死交戰】的上映日期前前後後延了七次,甚至一度發生置入行銷的商品有可能會因而「過季」的問題,這部龐德電影的製作與發行可說是路途最為顛簸的一次。
而克服重重困難,好不容易上映的【生死交戰】的表現究竟如何呢?
【生死交戰】可說是在龐德電影史上,第一部有頭有尾的系列電影,在【皇家夜總會】,電影交代了詹姆斯龐德如何成為00探員,年輕氣盛遭遇情傷,接著就還在【空降危機】遇到職場問題與世代傳承,在【惡魔四伏】面對了宿敵與情感第二春,然後到了【生死交戰】,龐德即將再次面對自己的人生關卡,在電影的開場,他已經不是007,孑然一身遠在天涯海角過日子,多年來的諜報工作當中的重重算計與背叛,已經讓龐德對任何陌生人都戒心重重,然而面對時代的改變,當他看到有人接手了他的工作,而且世界沒有他還兀自轉動時,又忍不住跳回了打打殺殺的江湖。
雖然【生死交戰】是一部劇情片,打鬥佔比並不高,但是劇情相當引人入勝,進入戰鬥時也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由安娜德哈瑪斯所飾演的龐德女郎,她絕對是全片最為亮眼的插花角色,雖然她並不在【生死交戰】的主線當中,全程出場時間不過十分鐘左右,但這個天然呆萌但是能力卻超強的美少女諜報員絕對是能把觀眾的眼睛牢牢吸住。
而主角的表現呢?退休復出後的龐德的個性變得不太ㄧ樣,他變得比較多話,雖然內心依舊有傷痛與猜疑,但是年紀與經驗已經讓他不會輕易的把憤怒與不滿的情緒擺在臉上,他說話也不再像以年那樣句句尖銳帶刺,雖然吐槽依舊,但變得更像是促狹的調侃,跟以往歷代龐德在每部電影幾乎都只像是單元劇般不同,五部電影下來,龐德的角色個性一直不斷隨著時間在改變,從【皇家夜總會】時的鋒芒畢露桀驁不遜,到【空降危機】時的沈默寡言只做事不太說話,直到【生死交戰】,龐德變得更柔軟,他會在舊情人的墓前深情哀戚的說「我想念你」,在好友跑上門來找他幫忙時,看到他不以為然的下屬時也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直接讓對方難看,而是會私下問朋友,甚至面對各種晚輩,龐德也都不再像以前那樣急著自己上陣搶他們的風頭,【生死交戰】的龐德是個真正的老兵了,他不再急著要表現自己,處理危機更加的駕輕就熟,當然,他還是那個瀟灑的龐德,只要面對打鬥時刻,龐德舉起槍枝、檢查、舉槍、瞄準敵人之後,幾乎每次都是一槍一個就解決對手,然後還有時間可以整整服儀,即使這種瀟灑一直都是過往龐德電影的固定風格,但是由臉部線條剛硬的丹尼爾克雷格來做,除了優雅之外就是多了濃烈的男子氣概,讓我看得感嘆,當男人就是要做到像龐德那樣啊。
而這個變得更加世故與優雅的硬漢,經過了人生歷練之後,劇情也開始安排他面對人生的傳承,對外打遍天下無敵手的龐德,人生最大的困境並不是又一個拯救世界的任務,而是放下防備,接納自己內心真正關心的女人,而且不再只想到自己,而是開始要懂得保護、照顧他人,負擔起家庭責任,這顯然是歷代龐德電影當中前所未見的。
其實,1969年的時候喬治拉贊貝所演出的【女王密使】曾經這麼做過,龐德當時破天荒的結婚了,然而電影卻不給龐德幸福的機會,他的太太剛剛新婚就慘死在槍下。
而數十年後的【生死交戰】,製作團隊再次讓龐德組織自己的家庭,甚至還讓他有所傳承,因此我們也難得看到龐德那原本剛硬的五官舒展開來,開始試著做一般父親照顧小孩的工作。而這一次與過往不同,龐德不再丟下別人孑然一身獨自留在世上了,他終於開始為自己所愛的人做出自我犧牲。
“親愛的,現在你有全世界所有的時間了“
當龐德在劇中說出這段台詞。龐德五部電影以來的角色曲線就都圓滿了,電影到此也圓滿的結束了。
製作團隊也似乎分分秒秒要讓觀眾知道這是一部試圖要把【女王密使】當中的悲劇再翻轉的詮釋,由漢斯季默作曲的音樂時不時的讓約翰貝瑞為【女王密使】所做的主題音樂不斷出現,甚至在片尾還讓路易斯阿姆斯壯演唱的We Have All The Time In The World再次出現,這使得【生死交戰】不但讓龐德的故事完結,也充滿了濃厚的情懷。
片尾浮出的字幕雖寫著「龐德將會回歸」,但是由丹尼爾克雷格所飾演的龐德五部曲,的確在此劃下了一個完美的句點,就像【羅根】可以是任何一個金剛狼世界線的完結一樣,【生死交戰】是一部實實在在的龐德完結篇,他可以是任何一個版本的龐德的完結故事,而且不會有任何的違和感。
【生死交戰】維持了丹尼爾克雷格版本龐德電影的硬漢冷調諜報風格,畫面精美、打鬥場面浩大,導演凱瑞福永的動作場面調度顯然是比山姆曼德斯更具有娛樂性,但是又與馬丁坎貝爾在【皇家夜總會】的處理方式不太相同,【生死交戰】的戰鬥場面偏向俐落簡潔,但是經常都是以龐德的視角出發,使用IMAX攝影的畫面讓片中的風景顯得相當壯闊優美。而在這些場面之外,電影的劇情感性度極高,充滿了弄後的角色情懷,如果是追過前面幾部007的觀眾,我想應該很難不感性的,這是丹尼爾克雷格的最後一部龐德電影,對我而言,他是近代最能把「詹姆斯龐德」這個銀幕英雄除了打鬥耍帥之外,還能把他的七情六慾呈現的最有層次的一位演員,龐德電影在他的演出下變得更有層次也更加好看,也為這個系列立下一個新的高度。
#生死交戰 #詹姆斯龐德 #jamesbondmovie #丹尼爾克雷格 #007生死交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超粒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加點吉拿棒: https://goo.gl/PXHi3g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
角色曲線 在 Chris電影宇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魷魚遊戲》(2021)
以「死亡遊戲」為題材的影視作品以日本為先驅,從《大逃殺》、《詐欺遊戲》到《今際之國的有栖》,這些作品的共通點在如何通過不同的死亡遊戲,描繪出在極端情況下最深處的人性底蘊。意想不到的是,《魷魚遊戲》在題旨表達上比許多同類型日本作品如《今際之國的有栖》還要突出,後者重點在於解謎遊戲的複雜性,前者的重點則明顯不在遊戲設計或血腥死法,而在於通過故事發展,鮮明而立體地描寫出不同角色的人性轉變。值得欣賞的是本劇的美術表現,遊戲基地的設計色彩繽紛如同兒童遊樂園,參賽者遊玩的又是人畜無害的兒童遊戲,卻與後來始料不及的血腥槍決與互相廝殺形成強烈對比,這種環境與實況的不平衡感和衝擊感,成功突顯出角色最祼露、最真實的人性,使全劇的人性主題更刻骨銘心。
另一方面,許多日系的「死亡遊戲」作品都沒有對設計遊戲的「幕後玩家」有太多的著墨,也鮮會交代遊戲的起始由來,《魷魚遊戲》除了帶來參賽者們緊張刺激的淘汰賽,更刻意安排了一名卧底潛入幕後調查遊戲的支線,不但使劇情層次更豐富,故事的懸疑感更強,也令遊戲的描寫更為完整,以一般人為遊戲幕後的設計者,亦加強了故事本身的真實感。
首七集的緊湊節奏、遞升張力,卻稍微被失色的收結拖了下來。先不論部分人物的性格轉變在欠缺鋪陳之下顯得難以服眾,主角在最後作出顛覆人設的行為舉止也令人費解,最可惜的是導演似乎將角色衝突玩得失了控,中女與黑社會大叔的磨擦、卧底與幕後玩家的角力等支線,通通以最兒戲的方式斷了線,最後一集的轉折更反高潮得令觀眾感到被背叛,浪費了前半截引人入勝的鋪排,明明可以一季完成的故事,也被硬生生在最後留下伏線,迫角色曲線已相當完整的主角繼續征途。
單以本季而言,《魷魚遊戲》的故事相當吸引,劇情之緊湊,角色之有趣,令本劇成為筆者繼《李屍朝鮮》後看得最投入的Netflix自家製韓劇,可惜未盡人意的結局,令筆者對故事的後續發展實在不太好奇,唯有耐心觀望下季能否延續本季的創意,為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導演:黃東赫
編劇:黃東赫
主演:李政宰、樸海秀、魏河俊
語言:韓語、英語
#hkig #SquidGame #오징어게임 #Netflix #tv #review #魷魚遊戲 #網飛 #劇迷 #觀後感 #影評 #劇評 #煲劇 #電影 #香港
角色曲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些話,反覆思量幾天、幾週之後,還是不吐不快。
前幾天因性別議題沸騰的《#消失的情人節》,對我來說,在性別意識這題需要更多檢視的,是近期造成「現象級」的國片《#當男人戀愛時》。以下論點,僅在上個月看完試片時和身邊友人提過,現在此片票房破兩億台幣,也不會因為這篇文章票房暴跌,該賺的都賺到了,就別扣我「阻礙國片發展」的巨大帽子了。
而這一次《當男人戀愛時》還在院線熱映,應該也就沒有上 Netflix 才討論的罵聲了吧。
——以下有雷——
這幾天陸續看到有討論聲浪指出阿成是「跟蹤狂」,從男性行為來檢視,邱澤飾演的阿成的確比《消失的情人節》的阿泰更為積極、侵略,甚至對某些人來說是符合地痞流氓「可愛」的示好形象,這樣的角色形象與《消失的情人節》類似,但本文先不談此議題,相對於跟蹤狂的粗暴示愛,我認為《當男人戀愛時》真正需要被指出的問題,是許瑋甯飾演的浩婷,其女性形象在導演殷振豪的視角中,全然地成為服務、伺候男性的存在。
簡單用幾句話講完浩婷的角色曲線。開場照顧臨死父親,而後遇上強勢求愛的阿成,相愛後因阿成自私地動用兩人金錢導致分手,分手後空窗等待,阿成回歸之後再度認愛,阿成死後照顧其失智爸爸(蔡振南 飾)。
浩婷幾乎似聖女般,「不斷地」、「無條件地」「照顧」和「等待」男性,為什麼浩婷會如此單一與神聖?若爬梳影像脈絡,編導僅給浩婷一個動機——「無從解釋的愛」,但在編導無力、或是無從(不想)解釋的「愛」的意義中,這樣的母愛完全服務了男性。浩婷所碰上的三個男性,相對意義都帶著「失能」,臥病、暴怒、失智甚至死亡,而導演是有意識地去「利用」女性,去論述這件事——「我愛你所以我接納、照顧你的一切,甚至連你的家人都是」。
必須要說,在這背後,浩婷的個人意識基本上是完全被抹煞、拔除,因此,觀眾看不見浩婷為什麼咬牙苦撐父親的債務與病況;觀眾看不見浩婷為什麼在遭遇真正的危機(錢財散去)時,仍執迷等待將「吃苦自己扛」視作男人浪漫的渣男;而當阿成死亡時,觀眾更看不見浩婷為什麼還無怨無悔地照顧根本稱不上是親人的失智爸爸。這些原因,編導僅卸責且便宜行事地推給了「無從解釋的愛」,而女性對男性「無從解釋的愛」,就深刻傳遞出呆板的窠臼——「我愛你所以我接納、照顧你的一切,甚至連你的家人都是」,但是其中,浩婷的意識空洞到近乎愚昧,血肉模糊到不忍直視。
而上述這些橋段的唯二功能表面、膚淺且可怕。其一在於騙取觀眾的眼淚和自以為是的關心;其二,若願意近一步探究浩婷遭遇的危機(片中稱為愛),背後的象徵意義,是肯認綑綁女性的「父權幽魂」。
從開場至結尾的角色發展,浩婷完完全全成為服膺男性的存在,甚至是臣服約束女性的儒家思想「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而這些所謂的「美德」,甚至還是浩婷尚未「過門阿成」的結果。這就是《當男人戀愛時》大受好評吹捧的愛情與親情,在我眼中看來,這兩種人際關係最終不過是淪為綁架浩婷(女性)的手段之一。
因此,我不禁要問,在 2021 年的當代,從《當男人戀愛時》回看女性姿態,是否急速倒退?還是這樣的意識形態,透過大眾娛樂載體傳遞而出時,台灣社會仍認為「台式浪漫」四個字就能化解?「不合理、不合時宜的意識形態」並非不能出現,但若沒有加以論述其成因如何服人(我只看到被架空的浩婷)?難道真能以一句「看電影何必認真」草率帶過?
進一步大膽點說,沒有阿成的存在,浩婷或許揮別父親的死亡之後,能順利開設手搖飲料店,成為「前程似錦的女孩」(Promising Young Woman),從這個意義上來解讀,《當男人戀愛時》中的浩婷,比起《花漾女子》中的女性受害者更為可悲。《花漾女子》的女性終其一生在對抗父權,甚至是與自我價值的拉扯,直至死亡,而死亡之後,仍能恣意地做自己,上演「公主復仇記」。
然而,《當男人戀愛時》中浩婷的前途被阿成親手毀滅,編導竟然還將「這就是男人之愛」的形象浪漫化,對我來說,浩婷縱使活著,卻如行屍走肉般欠缺自我意識,就此被禁錮於父權社會,永遠輪迴「等待照顧」下一位「失能」男性,這就是《當男人戀愛時》中告訴所有觀眾——女性的真實意義。兩片對照觀看,死亡的意義遠大於活著,而無論從戲中或是後設的角度來看,某程度上,我會說浩婷早已消亡在男性的剝削與消耗之中。
在 2021 年,長期由男性把持的好萊塢,能看見艾莫芮德芬諾(Emerald Fennell)將女性放在「主動進擊」的位置上,在台灣,觀眾則只能呆看著浩婷,在散場之後說出廉價且不明究理的「感人到哭掉一包衛生紙」,而我卻認為,這樣的不明究理,某程度上是根深蒂固的傳統陋習的幫凶。
而當電影的主題是「男女戀愛」,就不可免地描繪兩個主要角色,但因為在「男人」的大前提之下,編導完全單一工具化了女性的功能性,甚至是取巧地讓女性身陷泥沼,妄想召喚觀眾的同情(事實上以兩億票房的標準來看也真的做到了),對浩婷的想像來說,原來「愛情你比我想的閣較偉大」中的偉大愛情,是指無條件地犧牲、奉獻給男性,這樣的傳統規訓,不是瀟灑的兩個字「啥款」,或是浪漫化「給我一分鐘」能迴避的。
從上述的角度來看,《消失的情人節》、《同學麥娜絲》的性別議題,變得相對可愛。對我來說,陳玉勳流露出的是不知所措的中年異男視角,而黃信堯則知曉處理不了女性角色,乾脆雙手一攤,讓女性具象化為「女神麥娜絲」,成為男性侵淫的對象[1]。陳玉勳與黃信堯,都並非真正想「利用」女性做到什麼,但《當男人戀愛時》的女性本質與積極地利用女性做到的事,比起這兩部電影都劣化許多。
再相對來說,張耀升去年的《腿》反倒有點良心。他意識到男性,尤其是所謂渣男的可惡/可憐,因此讓楊祐寧不斷地犯錯,桂綸鎂則不斷地擦屁股(也和《當男人戀愛時》設計了同樣橋段——男性皆私動用金錢,自以為愚昧的善意能幫助女性),而在男性丟、女性撿的垃圾循環中,桂綸鎂卻尋回自我,端看桂綸鎂在片尾站在升降台上升的影像符號,以及在靈堂前的對話,就可清楚知曉張耀升賦予、點燃女性自身意識的意義,而在這個意義上,《腿》中的桂綸鎂是立體的、是有尊嚴的,當然就此與《當男人戀愛時》的浩婷拉開距離,而且是幾乎是光譜兩端。
最後,我要說的是,無論導演殷振豪怎麼思考角色和文本,我思、我寫與創作者皆無關係也不需有關,我篤信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的作者已死論,作品的話語權不僅限於作者本身,當代已然不是作者掌握單一溝通的方向與渠道,我從我的所思、所想之中理解作品,非從作者希望或引導的方式解讀,而若評論還有一點力量,能成為創作者與觀眾甚至是與自我溝通、對話的橋樑,那就仍然會是我下筆的主因之一。
而「電影不會是與道德分開的」,電影也並非「不須負起任何教育意義」,影像的危險與力量,上個世紀如德國納粹、義大利法西斯到當代的中國共產黨,甚至標榜自由民主的美國好萊塢,歷史上的各大政權都深諳此道,影像當中的意識形態,需要梳理,縱使在高度娛樂化的 21 世紀中,電影仍不可能僅是單純娛樂,電影更是傳遞意識形態的重要媒介,許多想法與思考,就在潛移默化之中,深植人心,引響後世,在這樣的前提下,一句「左膠」誤國、箝制創作自由的指控,是否太武斷與去脈絡?
備註
[1]同樣是四個男性中年危機的故事,丹麥的《醉好的時光》基本上舉重若輕地化解了黃信堯碰上的性別困境,目前還在院線播映。
後記
上個月在寶藏巖的山城廣場,看了「#石岡媽媽劇團」的演出作品《#梨花心地》,這是一齣動人的作品,是近期讓我傾心的戲劇/影像作品之一。與《當男人戀愛時》沒什麼直接關聯,但女性角色勾回了我的記憶。
特別喜歡《梨花心地》的收尾,透過所有女性團員柔韌且堅定地說出「我是女人」劃下句點。這句「我是女人」的女性宣言,同時回應了劇中激進哀嘆的這句台詞——「女人的命,沒有人看到,就像沒有影子的人」,劇中團員以「後設」的角度,褪去農村女性勞工的表徵符號(外衣、男鞋)以及燒毀用文字書寫而成的框架規訓,在完成某種儀式性之後,以全白的衣裳,擊抗了父權幽魂,進而表現女性的各種可能性,這是對自我的肯認,理解女性後的覺知與醒悟,於是在身份認同上,這齣戲的女性從此有了影子。
在這之後,女性可以是妻子、媽媽、阿嬤等等,更可以是農民、工人、老師、詩人、藝術家等等,女性的多重身份在劇場中透過石岡媽媽劇團的身體表現被觀看;透過對白臺詞被對話,劇場的場域也成了有機的雙向互動,這是富含力量的女性作品,女人就是女人。
《梨花心地》是 2021 年需要的劇,全劇緊扣女性在客家農村的處境,探究父權社會下女性群體與「土地」「語言」「婚姻」「家庭」「勞動」「生孩子」等面向的窠臼,時而悲壯、時而哀嘆,但最終是用一種樂觀的態度看待,而並非侵略與報復,更顯可貴。
這齣劇是由一群在戰後走過戒/解嚴、甚至是遭逢 921 災後而成立的大齡女性演繹,每個角色應該都是其真實經歷,她們汲取自己生命歷程,轉化為戲劇,格外動人。進一步對比當代社會,現下男/女性的厭女氛圍,當晚的寶藏巖因為石岡媽媽分外柔軟,療癒人心。
戲劇有如此力量,或說有什麼積極的實質影響,它能撫平災後傷痕,能搖動意識型態,是我在石岡媽媽身上看到的事。
角色曲線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訂閱加點吉拿棒: https://goo.gl/PXHi3g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如果你不喜歡此影片的話歡迎指教
我會盡量改進
喜歡的話也請不吝嗇分享啦!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DC漫畫旗下的超級英雄沙贊的獨立電影,主要卡司有柴克萊威飾演沙贊,亞瑟安傑爾飾演少年的比利貝特森,傑克迪倫格雷澤飾演比利最好的朋友佛萊迪,吉蒙韓蘇飾演俱備強大魔法力量同時看管邪惡勢力的巫師,馬克史壯飾演反派希瓦納博士。
年輕的比利貝特森發現他獲得神秘巫师沙贊的能力,能對抗協惡勢力,每當他喊出「沙贊」(Shazam),就能變身,擁有所羅門王的智慧、海格力斯的力氣、泰坦神族阿特拉斯的耐力與宙斯操縱雷電的神威、阿基里斯的勇氣、赫爾墨斯的速度。
故事講述,他是十四歲的男孩比利貝特森,輾轉生活在數個寄養家庭之間,校園生活也並不如意,但是他有顆善良的心,被一名俱備神力的巫師選中,並賜予「沙贊」的神力。從此他只要喊出「沙贊!」就會立刻變身成年後的自己,穿上超級英雄的披風與緊身衣,成為另類的超級英雄。
沙贊,DC的最新電影,漫畫之中最原本的「驚奇隊長」,直到漫威把這個商標註冊走。
所以,它能夠讓DC重新振作嗎? 它能夠帶來如《大黃蜂》帶給變形金剛的價值嗎?
在我看完了之後,答案是... 先來看看它的故事好了。
但是,在你繼續看之前,我要先說清楚,這是個點評,
也就是在我看完之後用盡量無雷的方式告訴你我對於這部電影的想法,
不是一個劇透解析,
所以如果你點進來期待看到的是對於這部電影的暴雷分析,我不想浪費你的時間,
趕快點一下右上角的XX吧。
《沙贊》講述巫師議會所看守的七宗罪逃脫,即將開始四出肆虐,
因此僅存的巫師沙贊急切尋找繼承人來延續它的力量,被選中的人,
就是咱們的主角比利海...
比利巴特森。
一個毫無牽掛,完全不在乎任何其他人的孤兒,
於是,故事就此展開。
首先,只看沙贊這個角色的畫室非常有魅力以及娛樂性的,
一個青少年突然擁有了大人的身體,這種正常與荒唐的對比當然能造就出許多喜劇。
(關於這點可以去看看我做的喬登皮爾的影片)
在還沒變身之前,比利可說是個木訥,甚至封閉的人。
「一個不斷逃家的孤兒」這種設定在電影之中早就是被談到爛的故事了,
而沙贊並沒有在這個萬年老梗之上加上特別突出的角度,但是!
觀眾們確實可以完全理解為什麼主角會如此拒人於外,甚至可說是討人厭。
而就是因此,他在變身之後的巨大轉變才會如此深刻,
我在跟看完電影的朋友討論過後,有些人覺得他變身沙贊之後個性轉換過大,
從一個愛理不理的青少年變成對任何事都興奮不已的瞎弟。
但是對我來說這完美展現了青少年的矛盾。
在那種年紀,我們表面上都想要顯現是「酷」的,
但是其實內心還是保有著一些童趣。
而當比利得到了這個超乎常人,讓他充滿無人能及的自信的身體之後,
自然就不需要去在意自己呈現的形象,於是就如此完全放開。
柴克利里維完美演出一個大男孩的形象,
這種角色非常容易就演出過度,把整個角色變成從頭到腳的笑柄,
但是他在絕大多數時候完美地平衡青少年的驚訝以及不確定感。
而他在寄養家庭的兄弟-傑克狄倫格雷澤飾演的弗萊迪-在電影之中扮演他的「導師」。
幾乎像是所有坐在螢幕前的DC粉絲化身,他用他的超級英雄知識來帶領比利領會他的潛力,
讓往往是超級英雄電影之中最讓人疲憊的部分-訓練和認知自己的能力-變得充滿趣味。
電影中他問了這麼一句:「你有看過哪個超級英雄的跟班很酷的?」
但是毫無疑問的,這部電影如果沒有這個跟班,絕對會失色許多。
可惜的是在反派部門就沒這麼幸運了,
這又是一部浪費了一線演員的反派。
馬克史壯飾演的希瓦納博士有個非常能夠讓人理解,甚至為他覺得可憐的背景故事,
這整部電影的開場戲甚至就是他的兒時回憶。
但是在這樣充滿潛力的背景故事之下,在後半部也不過是淪落為英雄的沙包。
也許超級英雄電影的主體是英雄,但是在經過了這麼多年,
無論是漫威或DC都產生了這麼多動機深刻,威脅性懾人的反派之後,
希瓦納絕對不會在超級英雄的歷史殿堂之中留下任何一筆痕跡。
所幸其他環繞比利的角色都比預期中鮮明。
因為比利的寄養家庭不只有弗萊迪一個手足,
我本來已經準備好看到一部讓其他兄弟姊妹完全沒有發揮空間的電影了,
然而他們對於劇情的推動以及比利的角色進展所發揮的作用都意外地多。
而比利的角色曲線在目前的DC電影之中的完整度是僅次於神力女超人的,
幾乎像是漫威的兩個彼得的合體,
同時要認知到力量愈大,責任愈大,以及聖約之血濃與子宮之水,
也就是真正的家人,並不一定要有血緣關係。
不過,這些證明有這麼多正面特質,
我在看得時候不免覺得已經看過好幾次這部電影了,
這些元素應該要管用,我骨子裡的DC漫畫粉絲應該要感到極度興奮,
但是無論如何就是甩不掉,「這部電影還ok」的感受。
對我來說,這部電影的目標年齡層明顯跟其他超級英雄電影比起來是比較低的。
並不是說它幼稚,而是幾乎所有元素都非常淺顯,
無論是我剛才提到的反派,其中的幽默,試圖帶出的主題,
都無法達成老少咸宜的深刻。
也不是說闔家觀賞的電影就不能有深度,
迪士尼和皮克斯的每一部動畫片都有許多隨著年紀增長會更有感觸的主題。
超粒方 沙贊
-~-~~-~~~-~~-~-
必看影片: 除了漫威以外 還有哪些電影必看? | 盤點年度十大電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6dHjguAFz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