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臺灣不只是棋子——《為何我們要在意美國?》】
本推薦文作者:涂豐恩/聯經出版總編輯、《故事》創辦人
原出處:https://reurl.cc/bn2GGv。
我是在 2017 年第一次認識「美國台灣觀測站」。當時剛成立的他們還不叫這個名字,而是以「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華麗登場。喔,不,其實並不華麗。觀測站的起點,不過就是幾個熱情的年輕人。
2017 那年夏天,他們和我一樣,都去參加了美國台灣同鄉會所舉辦的「美東夏令會」。這個活動歷史悠久,一年一度,由新英格蘭地區各地台灣鄉親輪流籌辦,在幾天時間內,美東地區的台灣人會攜家帶眷,共聚一堂,並有許多大小講座,搭配聯誼活動,甚至不少台灣政界人士都會參加。(除了美東,美南、美西各區域也有自己的夏令會。)
台灣同鄉會中有許多上了年紀的長輩,他們年輕時赴美,或工作或讀書,然後因為各種原因留了下來——其中不少是因為關心台灣政治,在威權時代追求民主自由,而意外上了黑名單,好長一段時間無法返回故鄉。(他們其中有些人還會把自己小孩取名叫Tim,台灣獨立運動 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的英文縮寫。)
但這麼多年下來,他們對台灣的關懷有增無減。對於我們這些從台灣赴美求學和工作的年輕人,更是時常關愛有加,彷彿在對待自家後輩。
那幾年,隨著國內政治環境的變化,新一代的年輕人對於台灣政經與社會議題又有了高度的熱情。這兩個世代,同樣從台灣到了美國,同樣掛念故鄉的未來,而在夏令會上有了交流的機會。
那時開始,夏令會也與時俱進,推出「黑客松」(hackathon) 的計畫,延續台灣零時政府(g0v)的做法,開放自由提案,鼓勵各種能改善社會的異想天開(俗稱「挖坑」),然後尋求志願者加入,群策群力,各顯神通。
在那次黑客松,我得知有人提出構想,希望發揮技術的力量,讓更多人了解美國國會對台灣各種法案的討論,也是理解美國政界與民意對台灣議題的思考。
這樣的構想,其實有前例可循。1980年代,一群在美的台灣人,組成了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 簡稱 FAPA),長期從事美國國會遊說活動,將台灣議題帶進華盛頓政治圈。幾十年來,他們努力不懈,在台美關係的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幾十年後,一群年輕人注意到同樣的議題,但也有了新的工具與做法。他們整理資料、架設網站、開立臉書專頁。沒錢沒資源,他們就寫提案,去申請補助,然後吸引越來越多的夥伴加入,有資訊背景的負責技術,有學術背景的負責論述,「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就這樣上路。
那幾年中美關係陷入急凍,但台美關係卻是風風火火。在美國國會,議案一個接一個提出;在台灣社會,各方意見領袖的評論和討論更是熱熱鬧鬧。有人大聲叫好,有人高聲批評。從那時起,「觀測站」一本初衷,在每個事件的發生當下,立刻發表數千字長文,娓娓道來每項法案的來龍去脈,從國際局勢、國內政策,深度解析新聞背後的影響與意義。
這作法看似違反網路生態——大家上社群網站,求得不過就是一時情緒的滿足,三秒鐘決定按讚或按怒,誰是有耐心看幾千字的文章呢?
但事實證明,有非常多人,不只想看熱鬧,也想看懂門道。「觀測站」的深度解析,就提供了這樣一個看懂門道的蹊徑,所以他們每一篇文章,都引發了大量的閱讀、討論與轉載。隨著讀者群擴大,他們所觸及的議題越來越廣,守備範圍越來越廣,所以「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進化成了「美國台灣觀測站」,不再為國會所限。除了文章,他們也跨足不同形式的媒體,開始製作影片與 Podcast。
作為他們長期的讀者,我在去年九月,甫到聯經不久,就與他們開始了出版計劃的討論。而後,在主編黃淑真操刀下,歷經一年努力,終於完成這本《為何我們要在意美國?》,將他們這麼多年來透過網路文章想要傳達的資訊,去蕪存菁,重新整理,抽離特定事件的脈絡,而成為一本可長可久的知識讀本。
台美關係洞見觀瞻,不時也要引發尖銳辯論,在2020年美國大選前後,各方交火尤其激烈。「觀測站」自然不能迴避,也不想置身事外。他們雖非無役不與,但對許多議題也都做出回應。
《為何我們要在意美國?》一書,雖然意在提供台美關係的基本事實與資訊,但字裡行間,想要表達的觀點也是鮮明:面對詭譎多變的美中關係與國際局勢,台灣可以不只是棋子。但要做到這一點,還有賴台灣社會的共識,以及我們對台美關係更多的認識。
因為他們相信,Taiwan matters。
*《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從外交、制度、重大議題全面解析台美關係》現正預購中!
✨ 連結傳送門:https://linktr.ee/us.taiwan.watch。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pros.si/ufjkk。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完整影評: 【幕迷影評】文章傳送門: https://www.movier.tw/post.php?SID=153890 【方格子】文章傳送門: https://vocus.cc/@XXY2018/5cddb0e3fd89780001a17ec3 從首集介紹《捍衛任務》的殺手世界觀,以及基努...
角色鮮明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被傻傻的青蛙萌到,也被老是穿著黃色雨衣的鴨子萌到。讀這本書,從頭到尾都被萌得暈陶陶。
我先看到德文翻譯版的《Mit Dir Ist Sogar Regen Schön》(右圖,直譯:和你在一起,雨天也很美),再去查到原版英文版是《The Duck Who Didn't Like Water》(左圖,直譯:不喜歡水的鴨子),書名很不同,原版將焦點放在主角鴨子鮮明的好惡,對讀者來說,是翻開這本書比較直接且最初的印象;德文版的書名也不是過度浮誇的那種,反而將這本書的核心意旨恰到好處的譯出。
討厭弄濕自己的鴨子,到哪兒都穿著雨衣、帶著傘,偏偏在暴風雨的夜裡,屋頂破了個洞,雨水都漏進屋裡,不過,迷路暫住的青蛙倒是很享受(可見其中一張圖)。若你實際讀這本書,很容易就能猜到故事的發展,因此我就不多說了。兩個萌萌的角色,真是讓我愛極了這個作品,而且,他們最後一起享受「屋漏欣有連夜雨」的畫面,真好真好。
繪本翻譯真的比我少時想像的更不容易,書名往往是最後一個關卡,有時還是大魔王。這本萌鴨萌蛙繪本的書名,讓我想起自己曾翻譯的另一本繪本,從琢磨書名到最終決定的過程也很類似。原文是Daddy Frog and the Moon(直譯:青蛙爸爸和月亮),直譯也可以,很安全,但有點平淡,總覺得可惜了故事的深情,最後用了《我想為你摘月亮》(步步出版),這個書名把青蛙爸爸的心情以及故事最後的高潮串起來,還好當時編輯也喜歡,也收到不少讀者正面的感受。真是萬幸,好佳哉!
角色鮮明英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梅克爾的童話故事》—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之二
她成長於童話般的森林小鎮。
那裡距離柏林開車約一個半小時,有著湖、運河、古老建築、綿延翠綠的森林與遼闊無邊的天空。
所有童話故事必備的佈景,都在她的故鄉。人們以為成長於德東地區的人,必然是孤寂拘謹或者不安的;但梅克爾回憶她的森林莊園成長史,「沒有陰影」。
柏林圍牆於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築起,當時梅克爾才七歲;但梅克爾並未感覺自己的世界被分割。
她總是坐在學校廁所的馬桶上,偷聽收音機報導西德內閣誰當選誰上台的消息;在森林莊的家中,她們一家收看西德的一切,自小梅克爾即對西德歷任總理的名字倒背如流。童話故事的故鄉,使這個女孩習慣「慢慢且安靜的生活」,並「與生命和平相處」。
梅克爾成為「主導歐洲」的女人之後,人們急著尋求她「領導魅力」的答案。
自二〇〇五年出任總理至今,她度過了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當經濟崩潰沖倒世界多數執政黨時,梅克爾在上屆選舉時仍繼續高票連任,毫無對手。她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她看起來如此猶豫,如此盤算,一旦出手卻堅定立場,不因外界聲浪而動怒或動搖;她的人物圖像一向讓外界抓不住,說不準。
梅克爾和所有廿世紀我們熟悉的政治巨人如此不同,話語平淡,不以「勇者」自居,卻往往創造驚奇.... 她的政治有另一種想像,一種淡淡的香味,至今成謎。
她太不像傳統政治人物。
有的時候,我很想把丘吉爾從天上抓下來和梅克爾對話; 前者充滿熱情、勇氣、文采、智慧、滔滔不絕。丘吉爾留下了太多名言,而執政至今已經十六年的梅克爾,人們幾乎無法從她長達十六年的公開談話中摘錄一句,啟蒙人生。
二〇一四年,梅克爾代表歐洲巨人的角色在中國清華大學演講,學子們對她充滿期盼。一個德東出身的人物、物理學家,女性;跨越了層層圍牆,統治著世界文明的搖籃: 「歐洲」。 尤其那些穿著體面的歐洲貴族們,例如薩科奇、卡麥隆,無論衣著品味多麼「優雅」,在梅克爾媽媽有點肥胖臃腫的身軀前,都像一群毛毛躁躁的「足球男孩」。
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忍不住崇拜,等待著,等著她開口。結果除了德語發音的隔閡之外,她全無抑揚頓挫的口音,平淡的內容, 「可持續發展」「二〇一五議程」.... 提了二十多回,最終學子在梅媽媽平靜的演說中,一一沈入「搖籃曲」,一場「不可持續的昏迷」,半數學生半數時間睡著了。
或許在一個快速且庸俗的媒體年代,這樣的政治人物,才能生存。
你找不到一個標題,可以斷章取義她的話語。
她極少表態,語焉不詳;商業又醜陋的現代媒體文化,在她身上真榨不出太多好處。
於是研究梅克爾的書籍撰寫她的內容總是有若墜入迷宮,除了「猶豫、搖擺、小碎步」等形容詞之外,人們大概只能以討論她和普丁見面時「不喜歡他的狗」來吸引讀者的眼球。
翻閲梅克爾的成長過程,我注意到這個女孩自小「正向」的特質。即使在東德禁錮的年代,她也不覺得自己少了什麼。
是的,世界有一道圍牆擋住了前往柏林、巴黎、西方的路;但世界這麼大,另外半個地球已足夠一個森林莊長大的女孩探險。
當蘇聯控制德東,甚至派軍駐防她的故鄉時,梅克爾在這個蘇聯境外最大基地感受的不是「母親的心臟被入侵者插了一根刀柄」,她利用機會與穿著制服的駐防士兵練習俄語;而且感覺頗有「異國情調」。
梅克爾的俄語無懈可擊,這不只使她當上總理和普丁談話流暢無比(包括表達不喜歡普丁的狗),也使梅克爾獲得了「俄文最佳學生」的獎賞;小小年紀她被送到東德各地旅行,尤其「前進莫斯科」。
在莫斯科,她買了第一張披頭四的唱片;十年級左右,和朋友背著背包於中歐四處火車旅行。
才十五歲,她已去過布拉格、布達佩斯、保加利亞、以及黑海之濱巴圖米(Batumi)的海水浴場。即使對西方有所渴望,小梅克爾告訴自己:「倫敦大概和布達佩斯很相似吧!」
對於東德的威權控制,高中快畢業的梅克爾,有了第一次田園態度外的「放肆」,她找了一堆同學共同演一齣戲: 「莫三比克自由運動」,內容反抗外來葡萄牙佔領者(諷蘇聯),而且故意以「英文」高唱國際歌,接著朗誦詩句:人應該追求自己,「否則只是一條坐在圍牆(柏林圍牆)上的哈巴狗。」
她有技巧地「打著紅旗反紅旗」,但態度搞笑。這是小梅克爾政治上第一次的「表態」,方法:在政治敏感邊緣擦槍,但方式幽默。
她佯裝可愛,最終完成安全的叛逆任務。
閱讀梅克爾的一生仍然是有趣的,總可以在平凡中找到一點跳躍的煙火;好像在一望無盡的森林田園中,突然遇見了一匹色彩鮮豔的馬車。
例如她的本名叫Angela Kasner ;如今舉世聞名的Angela Merkel,梅克爾(Merkel)姓氏來自於她的第一次婚姻,丈夫烏里西·梅克爾(Ulieh Merkel)。
她很愛這個男人嗎?以致於第二次婚姻不改姓、一輩子也以「梅克爾」之名附身、名滿天下嗎?
事實答案是她第一次結婚時年僅廿三歲,烏里西是一位物理學家,倆人認識三年後結婚;結婚的理由非常務實,按照當地規定只有結婚才能分配住房。這一段婚姻四年後破裂,倆人形同陌路,Angela回憶她「幾乎在一夜之間,從倆人東柏林共有的房子搬出去」,留下震驚的烏里西。
這個看似「平穩」的女子,在處理個人婚姻事件時,可沒有許多人描述的「猶豫、搖擺、小碎步」。
她直接,她了當。而她離婚了卻不改姓,因為:許多資料需要重填,麻煩。
梅克爾這輩子最大的恩人是她的政治恩師柯爾,柯爾總理把她帶到了政治大位;但當柯爾後來陷入政治獻金醜聞時,向來「聽話」「安靜」「穩重」「小女孩」的梅克爾,居然向他發出了公開決裂信;並且以秘書長的身份從此一躍接任柯爾,當上基民黨黨主席。
這正是「梅氏」童話故事的特徵。
她看起來那麼乖巧,與俄羅斯士兵聊天,愉悅地學習俄語,遊歷莫斯科。但必要時,她會「咬人」。
她和東德許多開放的人有不同也相同,渴望西方價值,但很務實地多數時刻妥協於既有框架。
柏林圍牆倒塌前, 梅克爾惟一對西方的憧憬是:六十歲以後,盼到西方一遊;僅此而已。
但她的一生平凡中始終藏著特例,如一隻隱居於森林中的豹子,必要時跳起來捕捉獵物;平日則安於餵養,表現不強求,不掠奪。
而這正是她成功的方式。
這「平凡的例外」 ,使她的政治對手總是低估了她。
梅克爾把政治及人生看成如物理學般線性的過程,她常形容自己喜歡妥協勝於衝突,所以多數時刻沒有鮮明的個人色彩。
但總有例外,而且每次都是例外讓她得分。
例如處理敘利亞難民事件。
在此之前梅克爾的形象是不近人情的冷酷撙節女王;但當歐洲難民湧入時,她改變了過去德國二十世紀「屠殺者」的形象。德國正在崛起,過去的包袱從此卸下,她使用各種手段結盟,阻止德國種族主義另類選擇黨崛起,公開斥責他們無恥:然後,她留下一個新名片給廿一世紀的歐洲領導國:德國。
從此德國的代名詞是人道主義大國,在敘利亞危機時,德國共接納並安置了120萬難民。
這並非天真。
她深入思考德國國內穆斯林人口已佔4%,早有激進份子;於是她「例外」地放手一搏,決定開放近一百萬二十難民進入德國(佔約德國人口1%),他們可以合法接受教育,可以合法工作。
從此「梅克爾」及「德國」是人道主義的象徵,穆斯林的朋友,柏林總理辦公室中的梅克爾才是真正的現代「自由女神」。
她以物理線性的概念理解某些移民衝突仍會持續,但長期德國需要一個新的符號,一個溫暖的標籤;捨別一次大戰、二次大戰中侵略國的永久印記。
她更明白穆斯林激進主義形成的歷史背景,梅克爾相信遏阻激進極端主義的方法不是佔領、戰爭、或是空襲;而是在最關鍵時刻,對穆斯林表現出愛、同情與包容。
在國內,她聯合反對派,面對如此的困境。選後她慷慨地捐棄恩怨,與社會民主黨組成大聯合政府。
當她決定放手一搏,她看的是長遠的歷史。未來的德國,過去的德國。
地方選舉一輸,她先辭去黨主席,再表態不再尋求連任,化解當下排山倒百的壓力。
當她再次站到平凡的對面,「例外」那一邊.... 責罵她的聲音慢慢小了。
六年之後,難民不是危機,他們融入德國社會,提供人口紅利,補足工廠、服務業、基層勞動力不足。
她不戀棧權位,16年的總理生涯,她知道何時該總結?用什麼方法總結!
因此當2015年敍利亞難民危機導致德國民意分裂時,她不擔心政治後座力,她知道一旦勇於捨去權力,她會有足夠的線型時間與空間,證明接納廣大敘利亞等地難民,對德國是一件好事 。
六年過去了,梅克爾把歐洲及西方已疲倦但應接不暇的反恐、反穆斯林,改成正向的童話故事;最終不只讓德國在國際形象中得到「了不起」的掌聲,並為德國高齡社會注入新勞動力,尤其與穆斯林關係達到一種可能的和解平衡。
而大西洋另一端,美國正在棄守阿富汗。
於是,那隻看似平凡保守,卻偶爾例外勇敢、精明的豹子,田園中,再次躍起。
如今所有她曾創造的故事,已近尾聲⋯⋯留下六年前反對她、逼她下台的人開始恐懼:沒有梅克爾的德國,會是什麼?
梅克爾教了我一件事:或許成功的民主政治就該多一點點無聊。因為那代表細膩、耐心、妥協、寛容與堅持併存:沒有也不該有簡簡單單的吶喊口號。
角色鮮明英文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完整影評:
【幕迷影評】文章傳送門:
https://www.movier.tw/post.php?SID=153890
【方格子】文章傳送門:
https://vocus.cc/@XXY2018/5cddb0e3fd89780001a17ec3
從首集介紹《捍衛任務》的殺手世界觀,以及基努李維所飾演的約翰維克角色背景:這個殺手退隱江湖後,似乎遇到的麻煩事更多。承受喪妻之痛,再到為了尋仇大開殺戒,再到第二集《捍衛任務2:殺神回顧》,故事擴大了整個殺手世界,引入了更多殺手的內規、組織架構和約翰維克如何槓上整個殺手圈。「約翰維克」在這兩集內所塑造的形象,在兩位風格強烈的動作導演筆下看來格外立體鮮明。
《捍衛任務》的系列故事讓我喜愛的理由很簡單,正是在於它的「簡單」:明確的電影定位,大量的近身搏鬥以及殺手角色們極具特色的設定;節奏快速、動作俐落、不拖泥帶水的劇情,快速讓人陷入這個散發迷人氣息的影像世界之中。約翰維克孤獨隻身對抗全世界,不惜一切代價守護自己堅持維護的尊嚴,以及那個屬於殺手自我認同的價值:你說這種「單純」又「沒有廢話」的角色,你怎能不愛上他?
你也看過《捍衛任務3:全面開戰》了嗎?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喔!
《捍衛任務3:全面開戰》John Wick: Chapter 3 - Parabellum
片 長 | 130分鐘
分 級 | 輔導級 15+
上映日期 | 2019.05.15
導 演 | 查德史塔赫斯基
演 員 | 基努李維、荷莉貝瑞、伊恩麥克夏恩
產 地 | 美國
發 行 | 威視
語 言 | 英文
------------------------------
別忘了隨時關注XXY的影評和活動動態喔!
▶️ 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XXYanimalofvision/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
▶️ 加點吉拿棒:
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ExtraChurros/
YouTube頻道:https://goo.gl/Muo4bo
以行動贊助我們持續創作: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Pressplay訂閱專案:https://goo.gl/nsRrEB
#XXY #影評 #電影 #娛樂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ye9lk5HvKc/hqdefault.jpg)
角色鮮明英文 在 I don't Drink latt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神鬼冒險(Beyond Good & Evil)》是一款在 2003 年於 PS2 / Xbox / GC / PC 登場的一款科幻動作冒險遊戲。遊戲創作靈感來自文學家尼采的英文同名作品,是一款有著鮮明色彩、動人音樂和 3D 畫面的動作冒險遊戲。
在前作中,玩家是扮演身懷絕技的女主角 Jade,靠著一台數位相機和一根太極長棍,踏上古怪而神秘的外星世界。而新作中則是接續前作的混種人類計畫,影片中現身了主要角色的太空猴子,玩家將要跟著他們再度展開一場不可思議的星際魔幻之旅。
神鬼冒險 2 Beyond Good & Evil 2
主機平台:PC/Xbox 單機遊戲
遊戲類型:動作
發售日期:未定
遊戲售價:不明
遊戲人數:1人
Beyond Good and Evil 2
影片來源:Ubisoft
或許您還喜歡
▶最新手遊情報:https://goo.gl/xjIHD6
▶最新PS4情報:https://goo.gl/04Ys6M
▶熱門電影預告:https://goo.gl/JgJrM6
▶熱門上傳影片:https://goo.gl/WHrVvM
歡迎訂閱我的頻道 即時收看最新影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9sprGKB2Wg/hqdefault.jpg)
角色鮮明英文 在 永安的心情二胡 YungAn's Erhu Fantas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君の名は #前前前世 #二胡
你的名字主題曲-前前前世 二胡版 by 永安
Your Name - Many Lives Ago (Erhu Cover by YungAn)
http://blog.xuite.net/wangan/njb/463505605
■ Off Vocal: https://youtu.be/3CVoWNwDXFY
《你的名字》(日語:君の名は。英語:Your Name)是日本動畫家新海誠編劇與執導、於2016年8月26日上映的動畫電影。
故事描述在千年難得一見的彗星經過一個月後的日本,住在深山鄉間小鎮的女高中生三葉,每天都憂鬱地過著日子。不只是因為擔任鎮長的父親的選舉活動,還有家族神社的古老習俗。即使是住在小小的鎮上,也開始邁入會注意周圍目光的年齡,而嚮往都市的心也日漸增強了。
「下輩子請讓我成為東京的帥哥!!!」
某日,她夢見了一個變成男生的夢。陌生的房間,陌生的友人,而出現在眼前的是東京的街道。三葉盡情享受了期盼已久的都市生活。另一方面,住在東京的男高中生瀧,也夢見了個奇妙的夢。在從沒去過的深山小鎮,自己成為了女高中生。他們所體驗的夢境隱藏著某種秘密,兩位從未見面的二人相遇,一段少女、少年奇妙物語隨之展開。
《你的名字》中的音樂由搖滾樂團RADWIMPS負責製作。RADWIMPS的音樂理念中,對於「生命」持徹底的肯定態度,但卻同時反對永生,這兩種態度在他們的很多曲子裡面經常對照出現。今天要用二胡演奏的是本劇的主題曲《前前前世》,熱烈的節奏穿插抒情的散板,刻劃了三葉與瀧鮮明的角色意象。讓我們先來欣賞網路上的這首PV:
https://youtu.be/k4xGqY5IDBE
http://music.163.com/#/mv/?id=5306328
《前前前世》原曲是B調,我只找到C調的伴奏,所以只好用C調演奏,這樣一來二胡的指法也更簡單了一些。這首歌的旋律非常單純,副歌的部分只由一個八度內的61235組成。原本覺得應該很容易上手,但是實際錄音時,卻覺得非常困難。原因在於190的速度,加上很多並音符不在正拍上,幾乎重錄了上百遍才完工,真的相當辛苦。演奏時盡量把爽快的節奏表現出來,裝飾音可以少一點,把重點放在運弓,連弓分弓要特別設計,注意每段句子的小變化,不要拉錯。我的演奏上還有諸多不足的地方,請各位朋友繼續給予指點囉!
我只想說,不管你在世界的哪個地方,我一定會,再次去見你的。讓我們拿起二胡,一起記住你的名字吧!
========================
你的名字主題曲-前前前世 二胡版
中文:你的名字-前前前世
英文:Your Name - Many Lives Ago
日文:君の名は-ぜんぜんぜんせ
原唱:RADWIMPS
作詞:野田洋次郎
作曲:野田洋次郎
原曲發行:2016年8月24日
二胡錄製:2016年11月30日
簡譜:永安
二胡:永安
http://blog.xuite.net/wangan/njb/463505605
1=C BPM=190
やっと眼を覚ましたかい
妳終於醒來了嗎
5121 54321
それなのになぜ眼も合わせやしないんだい?
那為什麼不願看我的眼睛呢?
12 3234 3112 3334 321
「遅いよ」と怒る君
妳生氣得對我說「太慢了啊」
155 54321
これでもやれるだけ飛ばしてきたんだよ
我也是拚了命才飛奔到這裡的嘛
12 3234 3212 3334 321
心が身体を追い越してきたんだよ
憑著超越體力的意志才到了這裡啊
12 3232 3212 3334 321
君の髪や瞳だけで胸が痛いよ
光想到妳的髮絲和眼睛 心就隱隱作痛
1231 2312 3123 1233 522
同じ時を吸いこんで離したくないよ
想和妳一起在同一個時空 不願分開
1231 2312 3123 1231 522
遥か昔から知る その声に
聽著很久以前就熟知的聲音
767676 166 5222 343
生まれてはじめて 何を言えばいい?
有生以來第一次 不知如何說什麼好
67676 165 32 21 12 2
君の前前前世から僕は 君を探しはじめたよ
從妳的前前前世開始 我就一直尋找妳的身影
111 555 32221 11155 55332
そのぶきっちょな笑い方をめがけて やってきたんだよ
想著妳那笨拙的笑容 我來到妳身邊了
1123 2111 123 2116 161 53 532
君が全然全部なくなって チリヂリになったって
即使有關妳的一切消失不見
111 555 3221 111 55532
もう迷わない また1から探しはじめるさ
我也會毫不猶豫 從頭開始尋找
123 2111 123 2116 123 211
むしろ0から また宇宙をはじめてみようか
或是讓宇宙從零開始吧
1613 2116 13 2116 123 211
どっから話すかな
該從如何說起呢
5155 54321
君が眠っていた間のストーリー
那些在妳沉睡期間發生的故事
12 3234 3212 3334 321
何億 何光年分の物語を語りにきたんだよ
我來這裡跟妳敘述這幾億光年的故事
155 54321 12 3234 3212 3334 321
けどいざその姿この眼に映すと
但是當妳的身影出現在我眼前
12 3234 3212 3334 321
君も知らぬ君とジャレて 戯れたいよ
我卻只想和連妳都不認識的妳嬉鬧
1231 2312 3123 1231 522
君の消えぬ痛みまで愛してみたいよ
甚至想去疼愛妳的傷痛
1231 2312 3123 1231 522
銀河何個分かの 果てに出逢えた
穿越了數個銀河的盡頭才得以相遇
7676 165 5222 343
その手を壊さずに どう握ったならいい?
又該如何緊握才不會傷害那雙手?
67676 121 32 21 12 2
君の前前前世から僕は 君を探しはじめたよ
從妳的前前前世開始 我就一直尋找妳的身影
111 555 32221 11155 55332
その騒がしい声と涙をめがけ やってきたんだよ
以妳那吵鬧的聲音和眼淚為目標 一路追到了這裡
1123 2111 123 2116 161 53 532
そんな革命前夜の僕らを誰が止めるというんだろう
在這革命前夕又有誰阻止得了我們呢
111 555 3221 1115555 5332
もう迷わない 君のハートに旗を立てるよ
我會毫不猶豫地在妳心上立起旗幟
1123 2111 123 2116 123 211
君は僕から諦め方を 奪い取ったの
是妳奪走了讓我放棄的方法
613 2116 123 2116 123 211
(間奏)
53215 234 315
53215 234 315
53215 234 315
53215 234 315
53215 234 315
53215 234 315
53215 234 315
53215 234 315
53215 53215
53215 53215
234 444444
前前前世から僕は 君を探しはじめたよ
從妳的前前前世開始 我就一直尋找妳的身影
555 32221 11155 55332
そのぶきっちょな笑い方をめがけて やってきたんだよ
想著妳那笨拙的笑容 我來到妳身邊了
1123 2111 123 2116 161 53 532
君が全然全部なくなって チリヂリになったって
即使有關妳的一切消失不見
111 555 3221 111 55532
もう迷わない また1から探しはじめるさ
我也會毫不猶豫 從頭開始尋找
1123 2111 123 2116 123 211
何光年でも この歌を口ずさみながら
無論需要多少光年我也會唱著這首歌去找妳的
6123 2116 123 2116 123 211
EN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L_6nSVMd1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