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人在香港】是海豚,也是我們
訪香港鯨豚研究計劃研究員麥希汶
(二之二)
澳門的海豚
據希汶所言,其實香港除大家熟知的中華白海豚外,還有另一種品種的海豚,江豚。只是和前者相比,江豚的知名度和認知度都明顯較低。
「那究竟香港的水域有何特別,能「吸引」海豚呢?」聽罷希汶的解說,我追問。而她的答案,卻催生出我的下一道問題。
「因為是鹹淡水交界,營養多,能滋養不同品種的生物。」
「那澳門也是鹹淡水交界,怎麼我從來沒聽過澳門人會談及海豚呢?」
「其實澳門也有海豚的,我工作時曾聽船家說,澳門未填海前,他試過在機場那位置見到。還有,之前有人發起過清潔沙灘活動,過程中好像也看過,所以,有可能是我們平日沒有認真去看,但說實在,海上的工程也真的很多。」
此話不假,就以過去一年為例,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明日大嶼,連人間亦不得安寧,海洋又怎會是樂土?
「也試過在海上工作時,看見海豚媽媽抬起幼豚的屍體,雖然次數不算多,兩次左右,但據我老闆所言,這現象出現的頻率比以往多。」這種動物間的「伴屍」行為不是海豚獨有,猩猩、大象、狗等都時有出現,只是我認為,要在工作期間,一個相對講求理性專業的場景下碰見這些偏向感性的事,而且碰見機率越來越高,確實是大考驗,希汶也坦言,工作中最大的心酸事,也離不開這場面。
自己海豚自己救?
雖說海豚是獨立於我們的存在,不屬於任何人,但人之所以為人,大概在於我們會推己及人,為自身利益以外的事上心。那在當前之情況,作為一個關心海豚保育的普通人,我們又能做些甚麼?
「官方諮詢時幫忙發聲、民間組織發起相關聯署時也盡量參與,雖然主辦方收集了簽名,最後也不等於能改變情況,但至少是一種壓力,一種表態。」那種「明知未必有用但也盡力做」的心態,我相信大家都非常了解。
「還有,不要坐上那些不遵守觀豚守則的艇,因為它們(的運作)對海豚的生活確實有影響。」然而,一般人如何得知艇家是否導守守則呢?希汶坦言,一般在碼頭所見的艇家都較少會遵守,假如真想接觸和認識海豚,其實可以報名參加一些關注團體,如香港海豚保育學會舉辦的觀豚活動,「那些導賞團通常會用較大的船,而且往往一團就是半日時間,是集合保育和教育性質的觀賞。」學的是甚麼?就是學習我們不單要取之於大自然,同時也會回饋大自然。
除此以外,以行動「向圈養說不」也非常重要,簡單而言,就是不要再到水族館和動物園。「因為在這些地方,動物會變成工具,讓觀賞者走馬看花,而不是學習對象,而且我們在園內看到的表演項目都是反自然,海豚平日在海洋裏根本不會這樣;還有因為被困而催生出的心理病、自殘行動等等,都是大家想像不到的。」換言之,在我們一邊快快樂樂看表演的同時,真相是我們將自己的快樂,建築了在這些動物身上。
然而,以上這些或許都不是最可怕,最可怕的,是在海上以數之不盡的工程將海豚趕盡殺絕,同時又建起一家又一家水族館,令我們的下一代只能透過這方法去認識海豚,認識大自然。而這件事,我們已經逐步實行。
「將來會回澳工作嗎?」對於所有離澳的人來說,這似乎是一道不能迴避的問題。
「從前會覺得在香港工作只是『儲經驗』,儲夠了就會回去,不過慢慢就發現,環境、保育這事始終是在香港有較多發展機會。」由此,似乎澳門又要失去一個人才了,只是在日漸無視保育、發展至上的香港社會,真的有較多發展機會呢?在這個要填海、高舉「明日大嶼」的香港社會,我們還有資格談保育嗎?
「一個連海豚也不能快樂生活的地方,難道人就能安居樂業嗎?」這問題,我是問希汶,同時又是在問自己,而不論是見面當天,抑或今日,我依然沒有答案。
圖片來源︰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 Hong Kong Dolphin Conservation Society
【澳門人在香港】是海豚,也是我們(一之二)https://bit.ly/2yhBvpR
===============
以下為廣告時間
面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lvissio
Medium:https://medium.com/@alvissio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lvissio/
#澳門Guide #看見澳門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解說 賞 鯨 守則 在 友善賞鯨守則| #你今年賞鯨了嗎?! 台灣的疫情在大家共同 ... 的推薦與評價
你今年 賞鯨 了嗎?! 台灣的疫情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已經逐漸趨緩下來各式各樣的振興加碼活動也在開始熱鬧登場不僅買千送百還送房送車送遊艇 宜花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