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 恭喜 @卓映宇、@雪月野楓,兩位獲獎,請私訊收件人姓名、地址及手機,由出版社為你們寄書。
🤤【抽書活動】--《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
#柿子文化
。
上一本書《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作者談的是,他如何面對受創傷的兒童、青少年,他們受了什麼心理創傷,身為助人者又該怎麼與之相處,除了個別治療,友善環境及背後的家庭功能都很重要。他發現,這些心理創傷都源自早期的虐待(暴力或性侵)或被疏忽照顧(不回應情緒,類似遺棄),才衍生了發展後期的扭曲行為。
本書《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談的則是「倖存至今的大人」。先問自己,是否曾因一件無關緊要的小過失,卻突然進入災難化的被遺棄感,陷入後無法自拔?而你還一頭霧水…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有五大常見的創傷症狀:
「情緒重現」:突發的、被痛苦的情緒影響,但不像PTSD有視覺重現現象,意思是只有痛苦,卻沒有畫面…。情緒主要是恐懼、焦慮、絕望、恐慌、羞愧、無助。「毒性羞恥」:覺得自己很爛、無價值、自我厭惡。有被拋棄感,自我批判認為不值得被幫助。其他三項為:「自我拋棄」、「惡性的內在批判」、「社交焦慮」
。
CPTSD是學習而來的反應,來自過去重要發展任務的失敗。各種成因交互構成,也影響了未來成人各種做自己的阻礙。
早期經驗被虐待或遺棄時,生理系統感覺到危險,孩子本能反應求生,共有四種型態:戰、逃、僵(類似解離)、討好對方,以求度過當時的威脅。但由於長期被威脅,於是本能反應成為「制約」,只要有相關的誘發物,情緒就會重現當時的恐懼,身心並自動反應(大腦當機中)出現連鎖反應,也就是我們常說「被杏仁核綁架」的意思。
正是這些不定時的地雷埋藏著,才會讓我們「感覺發展停滯」,人生混亂,常自我批評,關係經營困難。情緒上最明顯的是,會強迫性地逃避不被接受的負面情緒,或者乾脆壓抑情緒。
要療癒CPTSD,要從認知面、情緒面、靈性面及生理面四處著手。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將之視為「一種依附關係的問題」,類似重新養育內在小孩一樣,稱為「治療性關係療癒」,在夠好的關係依附裡,重新被撫育,從大量的傾聽、滿足最初自戀性的要求、練習發表各種情緒感受、從助人者身上學習軟弱、修復衝突,到最後雙方逐漸像成人般平等地對話。
助人者要同時提供母育與父育(愛與保護)原則的平衡,讓案主的內在小孩繼續成長,並在關係中復原與成長。
。
CH8管理情緒重現
十三個具體步驟(如圖)。主要教導應對情緒重現時的自我接納與處理。例如要預前辨識自己正在被誘發:「找到無助、脆弱、自我批評或批判他人等現象」、「原因和反應不成比例」、「突然高漲的渴望」…有了前兆,就能預先為那個連鎖動作有所準備。
。
CH13以關係性的取向來療癒遺棄
與心理師的依附關係提供了「修復性的關係經驗」或「矯正性情緒經驗」:有人能提供反饋、認同和指導,有人夠安全讓他尋求安慰和幫助,想哭時有人找,需要保護、受傷或被背叛時有人能提供憐憫,有成就時有人可以替其驕傲,有人讓他練習親密關係怎麼建立…。
要特別留意的是,CPTSD會有信任感突然消失的狀況(試探),被情緒重現而關掉感受,心理師必須一再地安撫疑慮並修復信任。太多案主在療程中失望而離開,多是心理師被這現象而生氣案主為什麼不信任他們,結果開啟惡性循環,誤解加深而結案。
。
本書比較像是理論概念書,作者是過來人,會穿插自己的故事作說明。
我覺得本書所提的創傷概念很重要,可以讓我們明白情緒重現是其來有自的,因此不必自卑、自我批評,只是解鈴仍須繫鈴人,過去的關係、情感受傷,如果要治療,當然也是靠關係與情感重來一遍並成功發展,面對這類案主,助人者/心理師自己就必須涉水、以身示範,真心換感情,攜手共進。如果讀者非助人者,本書也有自我照顧的作法,也有如何與朋友培養類似的信任關係並請求協助,蠻實用的。
。
。
有興趣者可以參閱連結購買。目前79折。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7508
可以進去看更多簡介及目錄
。
♨贈書方式的三條件:
1️⃣『為心理師粉專粉絲』。不是的趕快去按讚👍️,這可能要調一下,設定公開,否則我看不到你按讚,抽中了也會喪失資格。
2️⃣『在此篇貼文下方按讚👍 + 轉分享(一定要設公開,看不到分享也失格喔)』
3️⃣留言:「關係性療癒:是同理心、真誠地展現脆弱、對話性,以及合作的關係修復。」
🤤🤤
。
活動日期:110/6/18(五)18:00~6/21(一)12:00截止喔,6/21(一)中午後公布 2 位幸運粉絲🙋♀️
⚠️中獎名單於貼文標題上公告
⚠️得獎者請私訊寄送地址,轉出版社為你寄出。
解鈴還需繫鈴人意思 在 Chea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古代單身是有罪的
現在單身的人很多,單身也沒什麼,但在古代中國,單身可以有罪的,來看看不同朝代對「單身者」有什麼懲罰吧
中國是農業文明,農業稅收是國家很大的收入來源,但種田就是要人,因此人丁的來源很重要,如果大家都不結婚,那可是會動搖國本的,所以歷朝歷代都很注重「生育計畫」
【這也是現在中國這麼多人的原因之一,哇靠 14億人欸】
#20歲算大齡女子
古人都幾歲結婚呢?《禮記》規定,古代嫁娶年齡一般是男子20歲,女子15歲。但各朝代略有不同,比如唐代是男子15歲、女子13歲以上;明代男子16歲、女子14歲以上,所以20歲在當時算大齡女子
#單身就是父母沒教好
《國語·越語上》
令壯者無娶老婦,令老者無娶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也就是說在春秋時代的越國,女生17歲沒嫁人、男生20歲不娶,那麼父母都有罪。
#沒結婚要收更多的稅
西漢惠帝時「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女生在15~30沒嫁人,就要算五倍的人頭稅
#人人結婚 #國家有責
晉武帝司馬炎「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
如果女生到了17歲還沒嫁人,那麼地方官就要安排一下,強制結婚。
#不結婚會害到父母
劉宋時期的官員周朗建議「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意思是說女子到十五不出嫁,家長應受懲處
#結婚是每個人的事
唐太宗規定:「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無夫家者,州、縣以禮聘娶,貧不能自行者,鄉里富人及親戚資送之。」
大意是如果男生20歲、女生15歲仍沒有結婚,那麼地方政府就會幫你出婚禮費用,太窮的人,同鄉的有錢人和親戚也要幫忙
所以..
要是單身有錯..那麼 #萬年魔法師 就是 #千錯萬錯!
現在當然不會有這麼荒唐的事情,不過現在政府也是很擔心少子化問題,祭出了各種獎勵措施,但解鈴還須繫鈴人
#疫情期間
【請避免不必要的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物理】要連結就來Omi吧
大家從學校畢業後,交友圈瞬間縮小的很多,平常就是上班下班,認識的朋友都是那些,沒有認識新朋友,怎麼會有新戀情還是好對象呢? 更別提結婚生子了。
這時最方便的就是求助交友軟體了,但許多單身的人之所以單身就是因為害羞,常常使用交友軟體也沒什麼用,因為不敢跟對方聊天。
而現在Omi有「戀人卡」功能,每天系統都會發送小問題給大家,例如某天的題目是「你最喜歡哪個科目」那麼喜歡歷史的人、或是喜歡數學的人就有機會配在一起。
再靠著Omi的大數據分析,如兩人居住城市的距離、興趣、星座等,就能找到三觀相似、興趣相投,有緣份又不需要遠距離的對象,增加配對成功的機率,是不是比亂槍打鳥的方式,更科學喔!
而且藉由系統的配對的答案,這樣就不怕沒話聊或是怕害羞啦~
有共同興趣、喜好的人也比較容易走下去嘛,再加上語音的功能,又能將雙方的距離更拉近一點喔。
Omi是一款主打認真交友的交友軟體,有Q版頭像讓大家更專注心靈層面的溝通,而不是以管理時間、約跑為導向的,喜歡約跑的朋友可能要失望了所以只要以認真的心態,靠著Omi的一臂之力,要找到合適的另一半,真的不是難事。試了好幾款交友軟體都沒用,那就來試試看努力幫大家脫單的Omi吧!
https://omi.onelink.me/LUbU/ab1801d6
#疫情期間請好好在家抽卡
解鈴還需繫鈴人意思 在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兒科病房工作,每天都遇上「生仔要考牌」系列的個案。
家長強烈要求醫生轉介小朋友去不同的專職醫療服務,但各科治療師來了提供了意見,家長又不去跟隨,依然故我,轉介了也是徒勞無功。
又,每次走進病格小朋友清一色地都在拿著iPad看youtube,家長在旁玩電話,那家長請假來陪住院小孩,又有什麼意思呢?
我為小朋友的將來著急,卻好像只是為自己徒添煩惱。解鈴還需繫鈴人,裝睡的人永遠叫不醒。
#無眼睇